登陆注册
37000500000015

第15章 回族文化的反思(1)

李佩伦

回族的先民,其主体部分是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历史巨变中,自波斯、阿拉伯及西域诸国被裹挟和征调来的军士和随军人员。他们在华夏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跨进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在历史的锤炼中逐渐形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作为重要成员,发挥着不可轻视的作用。

回族先民的大迁徙,是无数人生悲剧的组合,战尘下、血海中多少无法窥知的生死离别,永远被历史送进了不可知的世界。前人林云铭论述《楚辞》时云:“死别离乃一诀暂痛,生别离则历久弥思,故尤悲。”作为他们的后人,凭着我们的人生经验,稍作一番追思,便会产生被撕裂般的痛楚。生活的辩证法无数次启示我们,悲剧最终要向喜剧转化。回族从历史的地平线陡然升起,新的民族的诞生,这何尝不是一个壮观的喜剧。

回族先人们以小的群体,因征战、经商而散落在中华大地的众多角落。社会环境陌生,文化氛围新异,语言、心态的隔绝,足使他们事实上陷入了生存的困境。自然形成的被包围的态势,以及面对被消融的强大压力,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依赖群体,形成合力。必须克服自恋心理,立足于我,兼容并蓄。归根到底,是崇高的宗教情感,深刻的伊斯兰理性的思辨,以及作为精神生活重要内容的对人生和未来的不断参悟,使他们获得了自我超越和心理上的平衡,并强化了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从而使回族从无到有,而不像某些民族那样从有到无。环境创造着人,也可以创造一个民族。在艰难的处境中,激烈的文化碰撞,消融与“自保”的不断相搏,终于创造了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回族,与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回族文化,仿佛平地乍涌出无数汩汩清泉,汇成一派新流,冲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河床中,同样浩浩荡荡、百回千折地流向人类文明的海洋。

回族历史700余年,回族文化同样是在短暂的700余年的历史流程中蔚为大观。它不像某些民族的文化历经千年或数千年,有着长期的自然积累过程。这个过程的起点,亦即民族文化的童年阶段,自然是幼稚的、单纯的,仿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造之始的奠基,但是回族文化具有极高的起点。宏观地把握,回族文化基本上是世界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本土文化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这两种文化,在当时以其各自独特的风貌,丰厚的积淀,现实的价值,历史的地位,雄踞于世界文化的巅峰,两个高度发展的文化,俱是源远流长,在这个新的社会共同体中,他们融会成一种新的民族文化。而在广阔的世界空间中,他们仍旧按照自己的逻辑各自独立地发展着。回族文化作为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诞生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土壤上,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一开始就参与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创造,一旦离开了这一质的规定性,将不再是回族文化。我们自豪地论及回族文化无比辉煌的起点,却不能不引申地作如是说,否则,回族文化会始于高崖悬瀑,归于断港绝河。

元代国祚极短,自1279年元军攻取临安灭宋,到1368年明军攻破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遁,前后89年。就在元朝兴盛和衰亡的匆匆历史行程中,回族迅速地形成。虽然回族形成于元末,却不能忽视这个民族的诞生有着自唐宋以来近700年的孕育过程。从海上、陆上等几条丝绸之路,大量来华经商的异邦穆斯林商人,和一定数量的从政者、文化人,他们凭着经济上、文化上的实力,得以在中国久居或定居。作为世界伊斯兰文化的载体,他们在诸多社会领域的参与是以自然流播的方式,进行着不易觉察的广泛意义上的文化介入。介入,首先是对华夏文化,特别是汉族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有了这一前提,他们才能立足于异国土地,虽是蕃人,却能在某一社会层面上,获得了理解与认同。学习与吸收不是生吞活剥,而是适我所需、为我所用的一个有选择的消化过程。汉化,真正的含义应是立足于我的“化汉”,绝不应与“同化”相等同。正因为如此,进入华夏的回族先民,不论怎样地贴近汉文化,甚而直接参与汉文化的创造,在心理结构的深层,仍有着一块无法征立的精神领地,它属于故国,更准确地说,他们属于伊斯兰。他们的永恒皈依,不可动摇的信仰,对伊斯兰文化最崇高的恋情,保证了两种文化的相融机制,而不是一方吞蚀另一方。文化是人创造的,并依附于人,伊斯兰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以多种方式、多种结构形态得以向中华民族文化渗透,不能不看到这一个体文化的独特性。

中国早期的清真寺,尽管出自中国工匠之手,但是它的总体构思是在伊斯兰建筑美学的范畴之内,建筑风格绝不同于中国固有的庵堂寺观,而有着强烈的异国情调。元代以来清真寺建筑有了更多汉族建筑文化的影响,时至今日,却仍然保持着相对独立的品格,始终不肯脱去伊斯兰建筑文化的特殊风采。不论建于何时何地的清真寺,只须一瞥,无须细审,便可作出判断。统一中的多样的清真寺,是回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几乎可以说,它更是以直接方式,在中国的土地上流播伊斯兰建筑文化。从另一角度讲,它也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史打开了新的一页。当然,这里所讲的清真寺——伊斯兰建筑文化,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题,它本身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的产物,是两种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新生命。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人学”的特质,实际负载着一个民族全方位的文化,成为民族间、民族个体成员间文化传播的媒介或载体。它作为文化传播手段具有跨越时间、空间的优势。作为文化传播的内容,它的形象性、情感性,能使接受者自动敞开心灵,具有高效能的塑造个体灵魂、整合群体价值心理的优势。唐宋以来,来自西域伊斯兰诸国的“蕃客”和“土生蕃客”,在文学的领域中有所贡献者不乏其人,然而在文学史上取得一席地位的只有李珣等有限的几位。五代西蜀词人李珣(约855~930),时人称之为“李波斯”,作为生活在中国的波斯人,直接用汉文创作出具有极严的格律,更高的审美要求的新兴诗体——词,并与同时代的西蜀汉族词人争相媲美,充分显示出他学习、吸收了华夏固有的文学传统,熟练地掌握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西蜀特定的政治环境、文化气氛,造成了词体的勃兴,并且形成了它特有的柔婉纤丽的风格。在这种文学风气中,李珣却少有濡染。纵观西蜀词集《花间集》,基本上是花间艳情的寻索,借以自遣或佐欢,表现了游戏人生的轻佻。李珣并非绝无潇洒风流,只是不屑于写恋情中的浅薄的冲动,而是用真情写男欢女爱,后人评之曰“真情无际”并非过誉。他的词作主导倾向正如《茅亭客话》指出的“多感慨之音”,在悲歌喟叹之中,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深沉思索。描山绘水,尤为李珣所长,他以清疏之笔,写明净澄澈的山水风光,追求着人性向大自然的复归,对尘世的厌倦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民国时期姜方锬所撰《蜀词人评传》中,对此深有感受,他说:“按德润(李珣之字)词,内容极富。意者,受地域之影响特大故耳。波斯来蜀,跋涉万里,政教风化,闻见必多。内容充实,固必然者也。”这种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李珣的创作风格进行评析,确是超越前人。对李珣这位从伊斯兰文化中陶冶出来的诗人来说,如此认识,仍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上。李珣之所以不同于父辈,就在于他没有改变穆斯林的清真品格和积极用世的信念,他的词正是他的心曲、他的人格的外化——艺术的再现。

李珣的创作,就是两种文化相融合的结果。虽然他已进入到华夏文化传统的纵深地带,在艺术灵魂里,他仍然受伊斯兰文化左右。因而,他的创作不仅为西蜀词开着新风气,从词史上考察,更是“下开北宋人体格”[1]。对于这位初涉华夏文学的波斯人来说,这难道是偶然的吗?循着这条线索而下,更可见回族形成后的许多诗人创作风格的近似于李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诸多回族诗人创作上的接近,应该说脉络虽多,却来自一个根。舍此,很难做出更为科学的解释。

回族文化经过了700年的孕育过程。由于它有着高的起点,回族一出现就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有着丰厚智力资源的先进民族之一。人数虽少,却在中国多种社会层面上发挥着重大影响。元代有政绩显赫、政声极佳的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有被尊为元代画坛盟主的山水画家高克恭;有诗、词、画均擅的元代文坛巨星萨都剌;有开拓天文学领域之著名科学家扎马剌丁。明代回族的历史贡献更是笔难尽书。明代开国功勋常遇春、胡大海、沐英、蓝玉,史有定评,功业卓著;世界著名航海家郑和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著名政治家海瑞,已是有口皆碑,千秋敬仰;李贽的人格与哲学思想光彩照人,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一个刚刚形成,正处于自我建构、未及充分发展的民族,就显示出了如此社会能量,极强的参与能力,原因之一,是高起点的文化为这一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每个社会群体,都在为自己创造着共同文化。共同文化铸造着共同心理素质和共同的生活模式,从而使社会群体得以保持着相对的统一和稳定。回族文化对于回族的统一与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着另一种特殊背景。

回回民族因为历史的原因空间分布极广,从极北的海拉尔到极南的天涯海角——三亚市,在当今全国95%以上的县分里,都有回族生活着。依照一般规律,一个民族以小集中形式,被隔绝于不同的地理空间、文化环境中,面对外在的极强的渗透力和融化力,加上社会群体成员间信息沟通受阻,共同文化失去了同步发展的极大可能性,往往在民族整体性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区域性取代了民族共同属性,最终使一个民族七零八落地渐渐消失于各自的生存环境中,仿佛吉卜赛人、犹太人一样。回族却在内部这样的半隔绝的状态中,沿着一个走向,向前发展着自己,塑造着自己。隔绝造成了一定的语言障碍,却未形成心理障碍。一个回民无论走进哪一处回乡,遇到任何一个回民,都会产生乡情,陌生感会迅速地消失在诚挚的乡情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学中的一个奇迹。

中国幅员广阔,中华民族文化在统一中表现出地域差异,西北的黄土文化、东北的关东文化、中原的古典文化、长江流域的荆楚文化……就是由于地域环境诸多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文化给予了影响所造成的。时至今日,科学的进步,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几近于一个村落,在中国也无一块被遗忘的角落,可是这种区域文化仍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个性。这种地域文化参与着本地区多元文化的创造,或者说在这种地域文化背景前,回族文化也相应地被影响着、规范着。回族文化因所处的地域文化圈不同,相对地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异。如饮食结构上、日常礼仪上、审美趣味上各地区的回族存在着差别,但是价值观上、宇宙观上、生活方式上基本一致或完全相同。因此,有理由说各地回族文化大同小异。在心理上回回人借文化上的“同”而联成体,“天下回回是一家”固然缺乏阶级内涵,但是回族内部的这种心态,是历史的必然性造成的,绝非什么人宣传的结果。正如“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一样,同样是超越阶级关系的宏观观照下的共同心理。这不仅是血统关系上的描述,而主要是对共同文化的肯定。不管我们运用舆论力量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它,客观上它的确存在着。否定它,实质上是忘掉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存在的未必完全合理,承认它存在着,与承认它具有真理的价值是两回事。某种心理将会转化成怎样的一种物质力量,必须根据阶级的利益予以现实的思考,进行必要的引导。这又进入了另一种理论范畴。

回族地域上的多元化和文化上的一体化,是回族的重要特点。究其原因,不少人作过有益的探索,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同类推荐
  • 大明元辅

    大明元辅

    身出名门,既有首辅伯父,又陪太子读书,朝野戏言小阁老;领袖金榜,上承隆庆遗风,下开万历盛世,天下称颂大元辅。县委秘书出身的小小镇长穿越成隆庆第一重臣高拱的侄儿。【承诺的100万字免费章节已完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省港大罢工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省港大罢工

    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发生在广州和香港的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发生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广东。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书记陈延年召开区委会议,研究在广东开展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问题。会议决定,派人去香港、沙面,发动工人罢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 三国战姬传说

    三国战姬传说

    宿醉醒来,吴耎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东汉末年。源自神秘和氏璧的传国玉玺破碎四分五裂,分天下“诸侯令”,毁汉室之根基、起争霸之兵戈。这里有曹操横槊赋诗、有孙坚猛虎下山、有刘备广结英杰,也有吕布霸道横行、关羽长刀当歌、赵云白马银枪,还有贾诩幕后推手、郭嘉酒池演义、诸葛八阵图谱……但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张张俏丽的容颜、一道道婀娜的身影,以及她们那令不世猛将都会黯然失色的实力。一骑当千、横推万人,她们叫做,战姬!貂蝉、蔡琰、甄宓、大小乔、孙尚香……她们既是最强战力,亦是伴随“诸侯令”而生的、争霸天下所最不可少的棋子。作为主角的吴耎,当然也获得了代表着争霸之先手的“诸侯令”。而他的第一位战姬,则是甄……
  •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如果这是宋史(全10册)

    通俗写史的巅峰之作:解除现代人了解历史的阅读障碍,让普通大众能够无障碍阅读,了解中国历史——有史以来,唯一一部白话通俗宋史,作者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故事。
  • 滕王婿

    滕王婿

    一袭白衣恰似雪,青丝垂海抚流云。蓬莱自有异世客,孤影流离锁万疆。分崩离析千载的蓬莱大陆,不知战场多少铁甲裹枯骨。诸国帝皇;飞鸟尽,良弓藏。美人肩,醉迷金。这一切,直到一名流落异世,只求归家青年的到来,方才改变……………穆长川叹道:“你不明白!我的命运,自上了那条花船就由不得我做主了!”
热门推荐
  • 九月,九月

    九月,九月

    曾经她努力挣脱牢笼,如今她奢求一个牢笼。九月说,霍耿宇是她这辈子唯一的念想,唯一的劫。可当这个念想突然没有了,九月又该怎么活呢?可是这个人是九月。是一个出生在九月,名唤九月的女子。她总有办法坚强,总有办法让自己活的很好。因为她说过,我要做个阳光明媚的女子,还生活最美的样子。
  • 太一大少爷

    太一大少爷

    “唉,这年头的少爷子弟们都太无聊了,除了花钱一无是处……”周梓夜随手丢下一沓钱票,淡淡道。那一脸淡漠的样子,仿佛听不到身后的痛苦哀嚎……“少爷,陛下有事情指派给您。”“何事?”“押送上清帝国的太子和太子妃回上清帝国,换取其南面三城。”“噢?”
  • 混沌丹帝

    混沌丹帝

    在以武为尊的异世大陆,李冬身负混沌血脉,却无从修炼,受尽旁人冷眼,一天,他却被一只神秘大手带走……归来时,看他慢慢登临武道巅峰……
  • 抓住你了我的梦中爱人

    抓住你了我的梦中爱人

    我只是喜欢幻想,可是却意外获得幻想中的男神。是老天可怜我,还是我们本就命中注定……
  • 将门毒女

    将门毒女

    一朝穿越,她成为将军府上被丢弃在外的嫡女。她的父亲遗弃她,祖母厌恶她,姨娘设计她,母亲被逼疯,兄长被践踏。素问涅槃重生,既然你们今日无情,就别怪我从此无意。面对这个冰冷无情的家族,她誓要护母亲,保兄长,惩贱人,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牵着猫的童话

    牵着猫的童话

    楼上楼下,女作家和男医生。写爱情小说的女作家不相信爱情;拿手术刀的医生其实更适合做保姆。直到有一天,女作家的内衣掉到了男医生手里……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守护者之三元大陆

    守护者之三元大陆

    三元世界,诸天并立,三界骚乱,征战不休。三界之外,魔兽来袭,诸天之主身陨,三界岌岌可危,战神牺牲自己为冯青获得一丝逃出生天的机会冯青也是知道三界被入侵的唯一知情者且看灵魂逃出生天的冯青将携带长生诀王者归来护卫三界
  • 斩妖除魔卫道系统

    斩妖除魔卫道系统

    华夏古初,死后灵魂来到妖兽遍地的修仙之地,身怀逆天系统,一心只为长生....
  • 崛起遮天

    崛起遮天

    我来,定与帝齐辉!——牧天。诸界穿梭,各方势力纠缠,为己身,为世界,诸圣争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