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000500000023

第23章 我的回族文化基因(1)

沙叶新

我是来学习的。

“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在很多会议上是最最常用的客套话。可我不爱说客套话,我说“我是来学习的”,是真话,是实话实说。

杨怀中和马平先生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邀请我参加这次“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欣然接受了,但他们二位又多次来电请我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我却诚恳地婉拒了。我说:我对“回族学”素无研究。你们邀请我参加会议,是给我提供学习机会,但我并无演讲资格。我怎么能对一个自己并无所知的学术领域发言,甚至作高深的演讲呢?虽然确实有人能在任何会议上、能就任何问题都发表高论,但我没这个本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我再三婉拒后,会议主办方终于勉强同意我有这个例外——参加会议但不提交论文,也不发言。我的身份不是参加研讨的学者,而是前来学习的学生。所以在会议印制的“日程表”上,没我发言这一项,在《论文汇编》上,也没有我的论文。我真是老老实实地来听会的,来学习的。

没想到会议行将结束,主办方还是要我在闭幕式上有个讲话。他们说,即便你是来学习的,也应该对大家谈谈你的学习情况,汇报一下学习体会。这一问,把我问住了,如再拒绝发言,就迹同矫情了。

大会规定每个代表的发言时间为15分钟,可会议主席给我30分钟,谢谢。其实我没多少话要说,我尽量节约时间。

我先汇报我的学习态度。我的学习态度还不错。我参加会议,从不迟到早退;我认真听讲,从不交头接耳。晚上我还抽空阅读这次会议的《论文汇编》。第一天晚上看了伍贻业先生的《伊斯兰和西方文明以及儒家思想》,第二天晚上看了杨怀中先生的《致杜维明先生的信》,第三天晚上看了金忠杰先生翻译的《伊斯兰视野下的文明对话》。其实我在来宁夏的前两天就已经在“恶补”,在网上看了一些有关回族史料和伊斯兰文明的文章,没看完的下载打印出来,在飞机上阅读了。

如果打分,我的学习态度可以打80分,为什么不打90分或者更高的分呢?因为我还有差距,我违反了“会议须知”的第4条:“进入会场,敬请关闭手机。”有一个下午我没关手机,响了好几次,这很不好。日本代表、伊朗代表、吉尔吉斯斯坦代表、哈萨克斯坦等国代表,他们没有一个人响过手机,更没有开小会的。可我们中国的一些代表,别人演讲时竟然肆无忌惮地交头接耳,不是大声说话,但也不是小声说话,至少是中声说话。我真大吃一惊!我们是东道国代表,都是学者教授,怎能如此不守规矩?所以我为自己的没关手机,扣10分,也为我的同胞放肆地交头接耳代扣10分,都算在我账上,作为中国人,我感到羞愧。我参加回族学国际学术会议已经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在8年前,我也应邀参加了,那时的会议名称叫“首届回族历史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性质是一样的。为什么两次我都大老远地从东海滨跑到大西北来参加会议呢?因为我是回族,我要学习我们的回族历史。

我生在南京一个典型的回族家庭中。“六十子”是我的回族名。我们那条街叫洪武路,据说是明代京城中最主要的街道之一。周围有卢妃巷、金銮巷、火瓦巷、羊皮巷、程阁老巷、龙王庙、武学园……每条巷子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汉民,但也有很多回民杂居其间,彼此相存相容,没什么民族纠纷。记得小时候,邻居的一只猪闯进了我家院子。这位邻居诚惶诚恐,连忙在我家后门口挂红布,放炮仗,表示赔礼道歉。因为不是故意,我祖母和父亲非但没有过分要求,反而安慰邻居不要介意。我们那一带回汉之间一向比较和睦。

在我家不远处,有一清真寺,不大,很简朴,都叫它“西方庵”。我常在“主麻”日,跟随父亲去寺里“换水”,做礼拜,听阿訇念经,然后“接搭”,跪拜,中规中矩,一切如仪。如果逢到开斋节这类重大节日,则可在寺里吃到我最爱吃的回族食品油香。

我们家所从事的职业是回族最惯常的职业:我祖母在家门口卖牛杂碎,我父亲开回民饭店,他们都是虔诚的穆斯林。我至今还记得我小时候学会的一些中国化了的或者南京化了的阿拉伯词语,如“知感主”(感谢主)、“伙世鲁”(莫生气)、“定堪你”(谢谢你)等。家庭和清真寺让我从小就接受了浓浓的伊斯兰的宗教文化熏陶。

17岁时,我到上海,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读。

在这几千人的大学里,只有六七个回族,我和他们只有在回民食堂吃饭时能见上一面。毕业后我在上海戏剧学院读研,回族更少。以后在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工作,全院只有两个回族。现在我住在上海近郊的一个社区,这里住的美国人、韩国人、南非人也比回族多,因为回族只有我一个。几十年来,我从南京到上海,从学校到单位,直到如今的社区,渐行渐远,有去无“回”;儿时那“回”味无穷的穆斯林氛围,在我周围越来越稀薄,淡得只剩我一个小气泡了。但是,尽管族群环境与我儿时大不一样,尽管我淹没在汉族兄弟的汪洋大海中,以至我的民族习惯甚至都有所变化,但我始终没忘记我是回族!

弗洛伊德说过,童年的印记会影响一生,成年的行为是童年记忆的深刻反映。我童年所接受的回族文化的熏陶,对我的一生,特别是对我的文学创作有什么影响呢?会使我的作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气韵,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文化品质呢?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但一些评论我的文章,一些研究我的学者,很少从我是回族、我是回族作家这个角度来分析评论我和我的作品。我自己也对这个问题不甚了然,也想问个究竟。这也是我两次来参加回族学会议的学习目的之一,我很想对回族的价值观念、民族性格、精神风貌、文化气质多些了解,好比对自己,剖析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现在我就这一问题的初步思考说点看法,向诸位专家学者汇报。

我先说点我家的小故事,我父亲在青少年时非常穷苦,他干过很多苦活累活,挑过担子、抬过码头、当过货郎、拉过洋车、收过旧货、卖过蔬菜。记得有年冬天,我棉鞋破了,我说脚冷。父亲说,你有棉鞋穿还冷?他说他小时候,寒冬腊月,有双草鞋穿就不错了。他冬天卖萝卜,怕草鞋在河里泡烂,就赤脚在冰河里洗萝卜,手脚冻僵,浑身没一点热气。他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凭着一股吃苦耐劳的韧劲,艰苦创业,父亲终于业有小成,在南京闹市区陆续开办了三家商铺,当了老板,还和我姨父合作,开办了南京板鸭公司,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我父亲发家之后,乐于助人,常常帮左邻右舍操办红白喜事,有求必应,与婚家、丧家同哀乐。他不忘穷人,热衷于公益事业,曾捐助过回民义学,担任校董。每年盛夏,南京酷热难当,他总在自家店口施茶,满满一大缸茶水,里面除了茶叶还有草药,清凉消暑。饮用者多为拉车的、挑担的劳苦大众。我还听父亲说,每年除夕之夜,他会送“乜帖”给穷困回民,用红纸将钱包好,塞进他们的门缝。我问父亲:“那些人知道这钱是你送的吗?”父亲说:“为什么要他们知道?”他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就不必张扬。

我父亲为人厚道。我祖父在一家鸭子店帮工,一天突然死在店里。店主很是惶恐,担心我父亲会上门大吵大闹,要求偿命,或者借此敲诈一笔钱财。可我父亲并未要求任何赔偿。我父亲对我说:“我没找过东家一点麻烦,人已经死了,再怎么补偿也补偿不了我一个亲爹。”东家也很感激,说他忠厚。

我母亲是个典型的旧式妇女,丈夫和孩子便是她生命的一切。她很善良,性格温厚,从不疾言厉色,我从来没看她跟谁吵过架。她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能待人‘强勉’。”“强勉”和“勉强”是有区别的,“强勉”的意思是不要欺负人,即便自己对了,也不能得理不让人,对有错的人要宽容。她还说,一个人不要贪,不义之财不能取,就是路上有根金条,谁也看不见,你也不能蹲下去捡回家。我小时候听她讲过一个故事,她说,在“长毛”(太平军)的时候老百姓造反,一个女人将自己的婴孩托付给邻居的一个女人,这个被托付的女人也有一个吃奶的孩子。逃难中,奶水不足,她总是先让邻居的婴孩吸,等喂饱了,不哭了,再喂自己的孩子。后来几天,奶水越来越少,她只给婴孩吃,说他小,可怜,自己的孩子没吃的,就饿死了。这是什么精神?我听了非常感动,终生难忘。

以上是一个回族后裔的儿时记忆,这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历史,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但在这些琐细的事件和片段的言说中,却浸润着人生基本的、朴素的观念、意义、价值和规范。我原来不知道它们从何而来,渊源何在。只以为父母的这些精神品质来自他们的父母,祖父母又来自曾祖父母,一代一代的传承,来自家庭的传统。刚刚听米寿江先生发言,他总结回族的价值观念,说到几点:坚忍、正义、济贫、爱心等等,对我很有启发,我想我父母身上的精神品质与其说来自家庭的传统,不如说来自回族的血统。因为这是回族共有的,很多回民都和我父母一样,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

我是回族,在我的血液中,也不可避免地溶入这样的精神血统和文化基因。

我想说说我自己。我要声明的是,我说我自己绝不是彰显自己、标榜自己,我只是以自己为例,来说明回族的文化基因对一个回族后裔、回族作家的深刻影响,我的短长、我的一切都来自于这种深刻影响。

我可能说得很乱。

我感觉自己常常悲天悯人,对人类苦难怀有痛彻肺腑的悲悯,正因为如此,我对不合理的、不正义的事总是难以抑制地要表达自己的愤怒,不但作品中这样,生活中也这样。我好管闲事,吃饱了撑的,怎么也容不得不公正的事情。我也常常爱流泪,对悲悯的事情我会流泪,太温暖的事情我也会流泪。

举个例子吧,大前年,南京燕子矶的一个安徽民工的小女孩,只有5岁,上吊自杀。我一看报道就不相信,骗人,5岁小女孩自杀,而且上吊自杀,怎么可能?我的弟弟是新华社下面南京《现代快报》的副主编,我立即打电话给他,问他是不是假新闻。他说记者去调查了,是真的。我大吃一惊,我问为什么?我弟弟说,这个小女孩因为家里没钱给她上民工子弟小学,她就学电视剧里的样子上吊了。我一听,眼泪直流,我说快给我送1000块钱去,这个小女孩还有两个姐姐,不能引起连锁反应。第二天我两个妹妹就替我送钱去了,她们见到了这个小女孩的家,见到了她的父母和两个姐姐,相对无言,还能说什么呢?解放前,高玉宝说“我要读书”,也没钱,但他没自杀呀。怎么解放50多年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还是没钱读书呢?还竟然上吊……这种事我难以容忍,只能尽自己微薄之力,给点事后的帮助,可悲!

陕西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小学的教师,叫李小峰,我看了他的报道就想哭!在那么穷的秦岭山区,在他那个简陋的小学,就他一个代课老师,一人一校,校长、老师、总务都是他。也不分班,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都是他教。13年里,他一共教出134名学生,其中还有4个考上了大学,真了不起呀!可他自己一贫如洗,工资只有103元,少得可怜,富人家养条狗,也不止这点钱呀。可就是这可怜的103元工资从2004年起就不发了,乡里说没钱,让村里发,村里穷得就剩下老头老太太,有点力气的都到外面打工了,哪来的钱?他很痛苦,内心极其矛盾。他要生活,还要结婚,他若连自己都养不活,怎能教书?迫不得已,他离开山村,到西安去打工。在西安一个月能赚1000元,对他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呀,他从小到大什么时候有过1000块钱!他就不想回去了,他也是人,要活。后来,因为工伤不得不回乡。回去那天,学生和家长来了一屋,送来玉米、鸡蛋和红枣,没什么话,光是哭,他也哭了,大家一起哭。他知道这个穷山村需要他,这些孩子们需要他,他下决心再也不走了;即便没有工资,他也要维持这个山村小学,尽管那时连个正式身份都没有,只是个代课老师。他有严重的关节炎,体重年年下降,总共减少20斤,但他支撑着,靠老乡送来的粮食和菜蔬生活,培养过4个大学生的代课老师啊,就这样的生活!我给他寄钱去,一个月寄一千,才寄了两三个月,他就来信,说他的事情传开之后,政府重视了,很多好心人都支援他,困难解决了,让我不要再寄钱了。但我还是挂念他,他的学校现在有24个学生,过年的时候,我寄了两箱糖果和巧克力去,还有一些文具,每人一份,24份。我在信中对李老师说,孩子们读书也很辛苦,也许这些孩子长这么大都没吃过上海的糖果和巧克力,我寄一点来,让孩子们过一个有点甜味的春节。

这些事情在此以前我从没对人说过,连我老婆也不知道,因为不值得一提,和李老师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相比更算不了什么。我说这些,是表明我的这些作为是来自父母的影响,是回族的文化基因在起作用,我要感谢民族文化精神对我的教育。

同类推荐
  • 辛亥传奇:喋血武昌城

    辛亥传奇:喋血武昌城

    本书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为蓝本,以起义之前武昌城中各方面势力之间的角逐为线索,清晰地描绘出起义前后的历程。
  • 异界召唤之水浒英杰

    异界召唤之水浒英杰

    作为一个小小的山贼,梁全却想将天下纳入手中。只因他虽身临异界,却可召唤水浒英杰为己所用。梁山聚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大宋朝廷十节度等文臣武将;辽国十一曜大将、二十八宿将军;以及江南方腊、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手下英杰,尽在麾下听令,还有那雷部三十六将并一十八散仙。看水浒英杰,征战异界。交流群:678246952
  • 宁夏长城

    宁夏长城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贺兰山下、黄河之滨的水洞沟文化,六盘山地区的炎黄文化,延续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在黄帝、炎帝两个集团内迁中原的时候,集团内部仍有少数部落成员留在北方、西方,保持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方式,后来的史书称这部分人为北狄、西戎。
  • 穿越到汉朝那些事

    穿越到汉朝那些事

    我从一个无所是事的青年,到了汉朝用现在的科技自立为王的故事
  • 天下之吏

    天下之吏

    中华上下五千年,回望每一次大的历史回潮,每一次激动人心为之呐喊的时刻……
热门推荐
  • 神奇宝贝之星晨

    神奇宝贝之星晨

    穿越文作者就不过多的讲了。。。(我第一次写大家多多支持一下呗~~)我的更新时间,不出情况的话,一周可以更新两章。
  • 手机在学校

    手机在学校

    正义的天平也许会出现偏差,但中间回归正义邪恶的欲念也许会一时得逞。但终将受到惩罚。
  • 重生之武碎虚空

    重生之武碎虚空

    醒来后,他已身在异世。被人强行换指,这传说中的食指,能给他幸运,却也能带来厄运。他会如何运用这食指,转危为安?大道修仙,九九八十一品,品上三境。他何日才能梦想成真,踏破碎虚空而去?且看昂宇轩如何突破一切艰难险阻,最后矗立云端!
  • 言之如故

    言之如故

    一曲红尘乱,江湖亦斐然。月光清冷====漆黑的长睫下,那瞳孔如墨似渊,静的如同夏日的晴空,又仿佛万千暗涌在酝酿,升腾、黑色的外衫被狂风带动,飒飒作响,白色的雾气浮动在他周围,他一步一步迈向眼前的石阶,步履坚韧,而他身后的人则慢悠悠跟在他身后,看着前面的人脚步轻顿,这才表情如释重负,以为此人要放弃上山之行。调侃的语气有些欠扁:“怎么,是要放弃了,就赶紧下山吧。”说完,先人一步迈上石阶,与之并肩,看着眼前之人,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白衫上着浅色暗纹,墨发披于肩后,白玉面庞泛着湿意,薄唇轻抿,有着隐忍倔强和傲骨,凛凛不可侵犯之意,当他抬头那刻,山间微风都静止,心跳声咚咚泛着酸意。”不过如此“说完这句,错过身边之人,继续往上。他怔怔看着那人,一瞬间失了声音。世人都知,苍山一万七千八百三十二阶,若是内力深厚之人,片刻及至,若是常人,徒步上也要三个时辰,凡是上山之人有求之人,第一必须手持簪花令,第二封锁内力,徒步上山,这样的规矩让多少人名人忘士望而止步,就算得到簪花令,不说那万千台阶,毕竟谁也不敢尝试把自己的内力封锁,把自己性命悬在头顶。毕竟、苍山在世人眼里,不过就是个神秘之地。
  • 清阁有晓月

    清阁有晓月

    岁辞二十年年,仙踞生灵族、千灵古族和花音圣族,以生灵族林氏为首,反戈仙殿烈氏,仙尊烈锵曦重伤,二儿子烈晚阳与烈晚阳之妻清晓月失踪。林氏认为无异己,被三族推上仙尊之位。锦兮五年,以烈晚阳为首的维纳魔族族人开始反戈,谁料兵不厌诈,烈晚阳之妻清晓月被花音圣族清风阁降服,被自己的亲生父亲效以分骨之刑。烈晚阳竟一怒之下吸取天地灵识。锦兮十年,烈晚阳出关,并一路攻向仙殿,重回仙殿,坐稳仙尊之位,第一年便为妻子修葺衣冠冢,第二年因被天地灵识反噬,暴毙而亡。烈晚阳与清晓月之女烈清即位。在这之前,都发生了什么……
  • 爱无论风雨

    爱无论风雨

    这里没有高帅富、没有白富美,没有穿越,没孽缘。但有着三高剩女的困扰,有自强不息的坚毅。有着青春校园的憧憬,有就业大潮的无奈。有邪恶职场中最真挚的友情,更有人海苍茫里最无悔的爱恋。作者试以拙笔,去描述一段最平淡而快乐的都市爱情故事。
  • 万界之英雄王

    万界之英雄王

    带着英雄王的能力,穿越在各个世界。PS:作者FATE粉
  • 白雪公主的灰姑娘

    白雪公主的灰姑娘

    当夏萌萌怀着无比真诚的心对她说“们能成为好朋友吗?”也她则是冷冰冰的说:“不能”。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刘云若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刘云若作品集

    在天津租界中一家旅社里,某年的初春,夜里一点多钟,大明旅社里的一家烟馆,正在榻上客满房里烟浓的时节,人多得简直有些旋转不开。烟容满面的烟馆掌柜佟云广,被挤得攒到账桌后面,正办着一手钱来一手烟去的交易。他那鬼脸上的表情,时时的变化不定,这时正向着烟榻上卧着的一个穿着狐腿皮袄,三十多岁大白胖子道:“徐二爷,昨天给你府上送去的八两清水膏子,你尝着怎样?”那徐二爷正喷着一口烟,喷完喝了口茶才答道:“好的很,明天你再给熬十两送去!真个的,那八两该多少钱?”说着从怀里把很大的皮夹拿出放在床上,预备付钱。佟云广笑道:“二爷,你忙甚么?只要你赏脸,我供你抽到民国六十年再算账也不迟!”
  • 必杀记

    必杀记

    穿越到了异界襄兰大陆,江乔羽发现这里没有魔法斗气,可是人们能通过奇特的修真方式让自己御剑飞行、毁天灭地,像“神仙”一样存在……美曰——灵武!风语门,水洞天,土神寺,圣火台,作为襄兰大陆上人气鼎盛的四大修真灵武门派,却是江乔羽永远无法触及的梦,他“地球”形态的体质决定了他只是一个“灵武弱智”……一件封印了远古“仙君”元神的法宝改变了他的生活,接连不断的奇遇让他的“神仙梦”开始复苏,襄兰大陆上曾经最强的灵武门派将因他而重新崛起……他是一个至善至美的人,更是一个至尊至上的“仙君”!一柄普通的铁剑,一柄稀世的炽天,一个孤独的背影,走到哪里,哪里便是芸芸苍生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