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2857500000004

第4章 建八旗定满文扬威天下

努尔哈赤主持制定无圈点老满文,是我国满族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他的一大功绩。

满文是满族语言的文字符号。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我国同属于阿尔泰语系的北方少数民族。又分为不同的语种,这在语言学上叫作语族。它主要分为三个语族:就是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包括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乌孜别克语等;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包括蒙古语、达斡尔语、布里亚特语、裕固语等;阿尔泰语系满语族,包括满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锡伯语、赫哲语等。

满族的先世女真人,讲的就是阿尔泰语系满语族的语言。

女真族在金代参考汉字创制了女真文。它分为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两种。女真大字为完颜希尹所造,金太祖于天辅三年(1119)颁行。

女真字是在变换了契丹大字的基础上创制的,而契丹大字又依仿了汉字,因此女真字是一种表音和表意相结合的方块字,与蒙古拼音文字有所不同。随着金亡元兴,蒙古族成为统治民族,蒙古语与女真语又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在女真地区先是蒙古文和女真文并行,尔后女真文逐渐衰落下去。到元朝末年,懂女真文的人已经很少了。

明初,著名的《永宁寺碑记》,是用汉文、蒙古文和女真文三种文字镌刻的,其中女真文的书写人为“辽东女真康安”。明成祖招抚女真吾都里、兀良哈、兀狄哈时,“其敕谕用女真书字”。但是,明中叶之后,女真人已不懂得女真文。

玄城卫指挥撒升哈、脱脱木答鲁等奏:“臣等四十卫无识女真字者,乞自后敕文之类第用达达字。”从之。

达达字就是蒙古文字。这说到十五世纪中叶,女真文字已失传,而借用蒙古文字。不但明朝与女真的敕书用蒙古文,而且朝鲜同建州的公文也用蒙古文。如弘治三年(1490),朝鲜兵曹通书建州右卫酋长罗下的公文,“用女真字,[以]蒙

古字翻译书之”。

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建州与明朝和朝鲜的公文,由汉人龚正陆用汉文书写,“凡干文书,皆出于此人之手”。努尔哈赤会蒙古文,又粗通汉文,唯独缺少女真文字。因此,他在女真社会中的公文和政令,则先由龚正陆用汉文起草,再译成蒙古文发出或公布。“时满洲未有文字,文移往来,必须习蒙古书,译蒙古语通之。”女真人讲女真语,写蒙古文,这种语言与文字的矛盾,已不能满足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已经成为满族共同体形成的一个重大障碍。努尔哈赤为着适应建州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就倡议并主持创制作为记录满族语言的符号——满文。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努尔哈示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满文。《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载:上欲以蒙古字制为国语颁行。巴克什额尔德尼、扎尔固齐噶盖辞曰:“蒙古文字,臣等习而知。相传久矣,未能更制也!”上曰:“汉人读汉文,凡习汉字与未习汉字者,皆知之;蒙古人读蒙古文,虽未习蒙古字者,亦皆知之。今我国之语,必译为蒙古语读之,则未习蒙古语者,不能知也!如何以我国之语制字为难,反以习他国之语为易耶?”额尔德尼、噶盖对曰:“以我国语制字最善,但更制之法,臣等未明,故难耳!”上曰:“无难也!但以蒙古字,合我国之语音,联缀成句,即可因文见义矣。吾筹此已悉,尔等试书之。何为不可?”

于是,上独断:“将蒙古字制为国语,创立满文,颁行国中。满文传布自此始。”

上述引文,努尔哈赤说明两点:其一,创制满文的意义在于,使满族的语言私文字臻于统一;其二,创制满文的方法是,参照蒙文字母,协合女真语音,拼读成句,撰制成为满文。

究竟如何以蒙文字母,联缀女真语音呢?据一六三三年(天聪七年)满文旧档记载:初无满字。父汗在世时,欲创制满书,巴克什额尔德尼辞以不能。父汗曰:“何谓不能?如阿字下合妈字,非阿妈乎?额字下合谟字,非额谟乎?吾意已定,汝勿辞。”上述记载,《满洲实录》和《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均录入。引文中的“父汗”即努尔哈赤。

于是,额尔德尼和噶盖遵照努尔哈赤提出的创制满文的基本原则,仿照蒙古文字母,根据满语语音特点,创制满文。这种草创的满文,因无圈点,后人称之

为“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从此,满族有了自己的拼音文字。满文制成后,努尔哈赤立即下令在统一的女真地区施行。

额尔德尼和噶盖,在努尔哈赤指导下撰制满文,他们都是满族杰出的语言学家。额尔德尼,满洲正黄旗人,姓纳喇氏,世居都英额,少年聪敏,兼通蒙古文和汉文。他投归建州后,被赐号巴克什。巴克什,为满语 baksi 的对音,就是学者、博士的意思。额尔德尼随从努尔哈赤“征讨蒙古诸部,能因其土俗、语言、文字,传宣诏令,招纳降附,著有劳绩”。额尔德尼一生尽管建树武勋,但其主要功绩为创制满文。与额尔德尼同时创制满文的噶盖,姓伊尔根觉罗氏,世居呼纳赫,屡次立功,“位亚费英东”。他受命创制满文,同年却被杀。噶盖死后,额尔德尼“遵上指授,独任拟制”。满文制成,后亦被杀。

额尔德尼虽以微末之罪受诛,其功业却千古留传。清太宗曾谕文馆儒臣云:

“额尔德尼乃一代杰出之人!”这个评价十分公允。

努尔哈赤主持下由额尔德尼和噶盖创制的无圈点满文,在统一的女真地区推行三十三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初创满文缺乏经验,同时蒙古语和满语的语音又存在差别,所以无圈点满文有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比如字母数量不够,清浊辅音不分,上下字无别,字形不统一,语法不规范,结构不严谨等。所以,天聪六年(1632),皇太极又命巴克什达海改进并完善了老满文。

达海,满洲正蓝旗人,世居觉尔察,以地为姓。他“九岁读书,能通满、汉文义。弱冠,太祖高皇帝召直文馆,凡国家与明及蒙古、朝鲜词命,悉出其手;有诏旨应兼汉文音者,亦承命传宣,悉当上意。旋命译《明会典》及《素书》、《三略》”。后达海与纳扎通奸,拟罪当死;但努尔哈赤惜才,命杀死纳扎,将达海锁柱拘禁。清太宗时,达海为文馆领袖,奉命改进无圈点满文。他“酌加圈点,又以国书与汉字对音未全者,于十二字头正字外增添外字,犹有不能尽协者,则以两字连写,切成其切音,较汉字更为精当,由是国书之用益备”。达海又译《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大乘经》、《刑部会典》、《素书》、《万宝全书》

等出,因劳成疾,未竟而卒,时天聪六年(1632)七月十四日,年仅三十八岁。

达海巴克什一生勤敏清廉,死殓时“求靴无完者”,连一双完好的靴子也没有。

达海巴克什短暂而勤奋的一生,对满汉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改进无圈点满文为有圈点满文,则是其一生中最杰出的业绩。所以史载“达海以增完国书,

满洲群推为圣人”。后到康熙时,勒石纪绩。康熙帝传旨说:“达海巴克什,通满、汉文字,于满书加添圈点,俾得分明。又照汉字,增造字样,于今赖之。念其效力年久,著有劳绩,著追立石碑”。此碑文之见还存大于世上,今存世。

达海在整理额尔德尼、噶盖所创制的无圈点老满文时,主要做了如下改进:

第一,编制“十二字头”。《国朝耆献类征》载:“达海继之,增为十二字头”。《清史稿?达海传》也载:“达海治国书,补额尔德尼、噶盖所未备,增为十二字头”。

达海为了使满文在教授时,比较方便,编制了“十二字头”(详见后文)。

第二,字旁各加圈、点。例如,蒙古文“ha”与“ga”读音没有区别,但满语“aha”(阿哈)为“奴”,而“aga”(阿戛)为“雨”。

第三,固定字形。对字母的书写形式加以固定,使之规范化。如在老满文中,元音 u 的词首、词中、词尾共有十多种写法;但在新满文中,其词首、词中、词尾基本上各有一种写法。

第四,确定音义。改进字母发音,固定文字含义。比如在老满文中,元音 o、u、n 经常相互混用,辅音 k、g、h 书写有时完全相似;在新满文中,o、u、ū则加以区别,k、g、h 的字形书写也各不相同。

第五,创制特定字母。设计了十个专为拼写外来语(主要是汉语)的特定字母,以拼写人名、地名等。

经过达海改进后的满文,后人称之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于是满文较前更为完备。

改进后的满文,按照语言学音素来说,有六个元音字母,二十二个辅音字母以及十个专门用作拼写外来语的特定字母,共三十八个字母。字母不分大小写,但元音字母以及辅音与元音相结合所构成音节,出现在词首、词中、词尾或单独使用时,都有不同的书写形式。还有过去习称满语“十二字头”,即:六个元音和辅音与元音拼成的复合音(约相当于汉语拼音的音节),共一百三十一个,这就是“第一字头”;而“第一字头”内的各个音节分别与元音及辅音相结合所构成的音节,共十一个字头。以上总合为十二个字头。“十二字头”大致包括了满文中的元音、辅音、特定字母以及其他音节。

满文的语法和名词有格、数的范畴,动词有体、态、时、式等范畴。句子成分顺序是,谓语在句子最后,宾语在动词谓语之前,定语在被修饰词语之前。

满文的书写,字序从上到下,行序从左至右。

由努尔哈赤主持、额尔德尼和噶盖撰制的无圈点老满文,流传到现在的历史文献主要为《满文老档》。据《满文老档》记载,创制满文为学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手段,努尔哈赤下达文书,在八旗中选择师傅,举办学校,让青少年入学读书。

满文的创制,促进了后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满文的创制和颁行,是满族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从此,满族人民有了自己的文字,能够用它来交流思想,书写公文,记载政事,编写历史,传播知识,翻译汉籍。这不但加强了满族人民的思想交流,而且促进了满汉之间的文化交流。

满文撰制后在女真地区的推行,使女真各部和女真人民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这对满族共同体的形成,无疑是一条重要的精神纽带。尤其是后金统治者,用满文翻译大量的汉文典籍,汲取中原封建王朝统治经验,加速了满族社会的封建化。

同时,满文记录和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

努尔哈赤主持制定了无圈点老满文以后,又创建了八旗制度。

伴随着统一女真各部和征抚漠南蒙古事业的发展,努尔哈赤着手创建八旗制度,制定无圈点老满文,这是随着地盘、实力的增强而采取的巩固其统治的措施,同时,这一措施也促进了女真进一步的强大。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和臣服蒙古各部的过程中,为适应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陆续创建了一系列军政制度。

努尔哈赤对女真先世的军事组织加以改造,组建了一支能够征善战的军队,而且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八旗制度。在很早的时候,女真人出兵行猎,每人出一支箭,10 人中立一总领,统率其余 9 人行动。这个总领被称呼为牛录额真。

牛录意为大箭,额真意为主。牛录额真就是大箭主,就是狩猎时的 10 人之长。

后来,牛录组织不断扩大,并且不再仅仅作为狩猎组织出现,在军事组织中也开始沿用牛录组织,牛录从而演变为女真的一级官员。努尔哈赤起兵以后,他的部众就以牛录为单位,每个牛录统辖 300 人。再往后,努尔哈赤在 300 人一牛录的基础上,比照金朝猛安谋克制度,正式创建旗制。分设四旗,分别以黄、白、红、蓝四色为标志,每 300 人编为一牛录,每牛录设牛录额真一人,管理该牛录内的一切事务。

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的兵力达到五、六万人,他把原有的四旗

分为八旗。原有四旗颜色不变,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黄、白、蓝三色旗镶红边,红色旗镶白边,共为八旗。仍然 300 人为一牛录,设牛录额真(汉译佐领)一人。5 牛录为一甲喇,设甲喇额真(汉译参领)一人。5 甲喇为一固山,设固山额真(汉译都统)一人。固山额真为旗主,其下有步骑 7500 名。努尔哈赤为八旗最高统帅,还有 5000 多人的精锐卫队。

八旗制度以旗统人,以旗统兵。这是一种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

八旗丁出则备战,入则务农。行军时,道路宽广的话,八旗并列前行;道路狭窄时,八旗合为一路行进。努尔哈赤为八旗军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来保持其军纪整肃。没有打仗任务时,八旗按军队的编制从事生产劳动。除此之外,八旗还承担日常生活中许多民政事务,比如登记户口,勘查土地,分配财务,经营房宅,收纳赋税,摊派劳役,拘捕逃人,埋葬死者,料理婚嫁,排解纠纷等等。

八旗制度,有利于女真统治,提高了战斗力,是一种全新的制度。

主持创制满文是努尔哈赤对满族文化发展的一大贡献。女真人早在金朝就开始使用女真文,这是一种参照汉字制成的方块字,分女真大字和女真小字两种。

后来,女真文渐渐失传。到努尔哈赤时代,女真人只有自己的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当时的公文和军政命令,由汉人用汉字书写。向女真人发布时,就用蒙古文。蒙古文只有一少部分女真人懂得,通常女真人既不懂蒙古文,又不懂得汉文。这种语言与文字的矛盾,严重制约女真社会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努尔哈赤主持创制了记录满族语言的符号——满文。

努尔哈赤命令额尔德尼和噶盖承担这项历史任务。开始,两人感到有些为难,不知采用什么方法好。努尔哈赤就让他俩用蒙古文字母与女真语音相结合,拼成满文。这种满文,字形很像蒙古文,称之为老满文,又称无圈点满文。老满文在统一的女真地区推行 30 多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系草创,文法不完备,缺点颇多。后来,他的儿子皇太极又加以改进,制定颁行了新满文(又称有圈点满文),一直沿用到现在。

努尔哈赤除了善于利用女真各部族之间的矛盾外,还对明王朝表面上恭顺听命,暗地里却积极拓展实力。他经常亲自到北京纳贡,明王朝对努尔哈赤特别满意,以致于 30 多年没有“征剿”建州女真。明朝边官还每每奏称努尔哈赤表现非常好,唯朝廷命令是听。

高瞻远瞩的努尔哈赤在基本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就打算建立自己的政权。早在这之前,他已经从各方面为此作了一些准备。如建费阿拉城称王,制定必要的礼制;设立议政听讼五大臣,与八旗旗主一同参决政务,每 5 日集朝一次,商议军政大事。遇到刑事、民事案件,先由扎尔固齐 10 人审问,再报五大臣复审,最终由努尔哈赤裁决。再加上创建多功能的八旗制度,有了自己民族的文字,建立政权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

万历四十四年(1616)正月初一,赫图阿拉城满城欢喜,热闹非凡。努尔哈赤在众多子孙和八旗首领的簇拥下登上汗位,殿下大臣纷纷出班,跪进表章,祝贺努尔哈赤称汗。努尔哈赤宣布建立大金国,年号天命。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后金,它就是清朝政权的前身。这一年,努尔哈赤 58 岁。汗即高明的首领,表明比一般首领高出一头,但也并非“僭越”。不久在朝鲜人的眼目中他已经自称为王(其实是“汗”,朝鲜把汗也译成王),但事实上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在致朝鲜文书中或与朝鲜往来言论中,他已将其“部”称为国家,而自称不过是“王子”

或“女真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而已。而这也并不非常明确,所谓国不过是“女真国”但又紧连建州卫。文书上所用之印也仍然是“建州左卫之印”。这表明它依旧服从明朝的统辖。并没有打算脱明独立。

历史进入十七世纪,就是努尔哈赤灭掉哈达之后,他致朝鲜国文书中出现了“建州等处地方国王”的字样,说明努尔哈赤向建立独立政权方面又前进了一步。

但实际上朝鲜翻译的“王”字乃是“汗”。即“建州国汗”。这是低于国王更低于皇帝的称谓。尽管此时努尔哈赤实力已远非初起阶段的软弱,但却依然是小心翼翼、谨慎而长足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尽量减少同明朝的麻烦,尽量缩小被人攻击的目标。

然而,努尔哈赤并不甘心于长期做明朝皇帝的臣民。

万历三十一年,努尔哈赤从佛阿拉迁往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永陵镇老城村),作为都城。赫图阿拉满语是“横岗”之意,位于苏克素浒河与加哈河之间,与佛阿拉城南北相望。赫图阿拉比佛阿拉城大,居民大概 2 万余户。两年以后,努尔哈赤在向明朝辽东总兵官李成梁呈文时,虽然他说他是为明朝朝廷看守边疆,却又把他管辖的地方称为“我建州国”。同年十一月,努尔哈赤在致朝鲜边将书中,更自称“建州等地方国王”。从“女真国”、“女真国主”到“建州国”、

“建州国王”,说明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国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努尔哈赤认为帝业已成,于是在赫图阿拉黄衣称朕。初一日,在登基典礼以前,八旗各贝勒、大臣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一致同意为努尔哈赤上尊号。下来便举行隆重的登基仪式。八旗各贝勒、大臣率领群臣,分列于殿前,努尔哈赤升殿就座后,八大臣出班捧表章跪于前,众贝勒、大臣率群臣跪于后。近侍侍卫阿敏、巴克什额尔德尼分列努尔哈赤两侧,各自前迎,接受八大臣跪呈的表章,捧置于努尔哈赤前面的桌上。巴克什额尔德尼立于努尔哈赤左前方,宣读表章,称颂努尔哈赤为“承奉天命养育列国英明汗”。读完之后,努尔哈赤离开座位,走出大殿,对天三叩首。叩首毕,回到大殿就座。众贝勒、大臣各率本旗官员向努尔哈赤叩首以表示祝贺。

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以万历四十四年为天命元年。

最初,努尔哈赤对外仍以建州国或女真国自称,直到天命四年(1619)取得萨尔浒大胜之后,才公开打出“后金”的国号。天命四年三月,努尔哈赤遣使朝鲜,自称“后金国汗(王)”,用“后金天命皇帝”印。天命六年(1621)迁都辽阳以后,又改称为“金”或“大金”。

天命建元,努尔哈赤称汗,反映了建州的实力已发展到足以和中央抗衡的地步,是努尔哈赤自认为抗明时机已经成熟而采取的一个坚决明确的行动。表明他已经作好了同明朝公开对抗的准备。

统一女真,安抚蒙古,努尔哈赤实力大增,但起初由于实力太弱不可以与明朝为敌,且王杲、清佳努、扬佳努等人反明被杀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努尔哈赤是在公开顺从明朝,而背地里违背明朝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他在明朝不知不觉,甚至是赏识、赞叹中一步一步地发展势力,最终成为一个强大的军事政治实体。

而明朝一旦察觉,却为时已晚。这是一个极为巧妙的政治斗争策略,是努尔哈赤贡献给满族也是贡献给中国历史的一份政治杰作。

本来,明朝对辽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基本国策为分而治之。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导致地方实力增强,而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广设卫所,任命各部首领以百户、千户、指挥使、都指挥使、都督佥事,都督同知、都督、乃至龙虎将军等职官,使之成为明朝的职官。并按不同情况分别颁赐敕书,使他们按时进京朝贡。

要各部一律服从中央,不能互为统属,要求他们在各自所辖范围内活动,不许互

相兼并而独立发展势力,更不允许与中央抗衡。在这种严格的控制下,各部要想发挥自己的势力是非常困难的。努尔哈赤却巧妙地越过了这些困难。而顺利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起兵后最得心应手的一招便是“忠于大明,心若铁面”。到处对明朝表示忠顺的模样,而在这块招牌下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天命九年(1616)起,辽东地区连年发生大水灾,粮食缺乏,女真人被迫外出觅食,冻饿而死者到处都是,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努尔哈赤想到了发动对明战争,这不但可以把女真人对后金统治者的不满和怨恨引向明朝,而且可以通过掠夺汉人的财富解决女真人的生计,缓解后金的社会危机。这时,努尔哈赤已基本上征服了女真各部,把长期处于分裂、割据、动乱状态下的女真统一起来,具备了与腐朽的明王朝对抗的实力,在后金建国两周年之际,努尔哈赤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作出了起兵征讨的决策。天命三年正月十六日,他向贝勒大臣们郑重宣布:“从今年起,我们要向大明国开战了!”努尔哈赤起兵的目的是为父祖报仇。其父祖是在做明军向导时为明军所杀。按理说,他要复仇就要针对明朝。但明朝已经明确告诉他:“汝祖父实是误杀”,并给了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又颁给他都督敕书,作为善后抚恤。本来事已完结。但他并不甘休,而是一口咬定这是尼堪外兰唆使造成的。并发誓要消灭尼堪外兰不可,并因此而起兵。因为尼堪外兰是建州女真图伦城主,是很有影响的头面人物。

而明朝已宣布协助其在甲板筑城,支持他统率建州部。因此努尔哈赤起兵的根本目的并不在报仇而是要排除前进中的障碍,兼并而且要取得建州的统治权。他巧妙地抓住父、祖忠于明朝而专讨仇人尼堪外兰的这一妙招。“但执此人与我,即甘心焉!”其他问题一概不涉及。明朝再次向他解释说“你祖父、父亲之死实因我兵误杀。因此朝廷将敕书、马匹给你,又赐封你为都督的敕书,事情已经妥善处理完毕,不要再提别的了。”这说得特别明白,此事与尼堪外兰无关。努尔哈赤清楚的知道,如果一切听从照办,统一事业便无从谈起。所以他在基本上接受了明朝处理的同时,保留了自己攻击尼堪外兰的权力。他依然毫不放松地对尼堪外兰纠缠不休,明朝对此也莫可奈何,因为他提出的问题毕竟还有几分道理,况且是在拥护明朝的名义下进行的。这样,努尔哈赤得以避实就虚,不断地攻击尼堪外兰。明朝却没有制裁他的理由和把柄,因而他得心应手地发展自己的势力。

借此机会他先后吞并了建州苏克素护河部、董鄂部、浑河部和哲陈部。而最后又

终于获得明边官的许可入明境杀掉了尼堪外兰,搬掉了他兼并路上第一块大的绊脚石。对此,明朝不但没责难他,反而自此每年给他银八百两,蟒缎五十匹。他在拥明的旗号下顺利地闯出了兼并的第一关。

努尔哈赤在明朝默许的情况下消灭了明朝曾支持的尼堪外兰后的第二年,又将完额部兼并,至此建州部全被他统一。于是更放开手脚地从事兼并诸部的斗争。

为此,明朝好像已经察觉,有人上疏指出他“益骄而为患”建议讨他。但追究起来,昏瞆的明朝却又找不到制裁的把柄,同时更有人上疏又说努尔哈赤势单力薄,“奄奄垂弊”。称赞他忠顺学好。当然努尔哈赤在兼并诸部的时候,也不断向明朝作出姿态,表示忠诚。尤其是万历十七年(1589)他击杀了扰乱明边的女真头目克五十,向明朝献其级。使明朝产生了他就是“今日之五台”的印象,五台是哈达部首领万汗,他毕生忠于明朝。觉得努尔哈赤诚心诚意地归服。于是这年努尔哈赤又获得了明朝加封的督佥事的头衔,官阶升了一级。

在获得明朝良好印象并在加封官爵的时候,努尔哈赤一天也没停止他的兼并步伐。到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又兼并了建州长白山三部,即讷殷部、朱舍里部和鸭绿江部。到此为止,他起兵刚好十年,便把建州女真各部全部统一起来。

而更加突出的是,这一年他又指挥打了两场关系重大的漂亮仗:六月于会达境富尔佳齐击败叶赫第四部联军,九月于古勒山大败叶赫等九部联军,并击毙联军主叶赫部首领布寨。从此,他威名大震,开始迈向更高的目标:兼并海西女真各部。

与此同时努尔哈赤又不断地向明朝大献殷勤,多次到抚顺所把被女真人攻入内地时掳掠的汉人,退还给明朝。导致明辽东总兵李成梁一再上疏朝廷,对努尔哈赤表示奖许夸他驯良。明朝便因他有“保塞之功”,不久又封他为龙虎将军,这是周边少数民族所能得到的最高封号。他是当时女真各部首领中唯一得此封号的人。从此他凭借这个威名大事扩张兼并。

万历二十九年(1601)努尔哈赤灭哈达,三十五年(1607)灭辉发,四十一年(1613)灭乌喇。到此,海西四部被他消灭了三部。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兼并这三部过程中仍是以顺从明朝的姿态出现的。本来在万历二十七年(1599)努尔哈赤便打败了哈达部尽掳其首领、财产人畜而归。将俘虏的哈达首领孟格布录杀掉,当被明朝获悉后进行责难时,努尔哈赤立刻作出反应,将孟格布录之子乌尔古岱放还回哈达。表示对明朝的顺从。但两年后他又以哈达发生饥荒明朝不援救

为由,将其灭掉。努尔哈赤派人到原哈达之地居住耕种。哈达地势平坦,易于耕作,这对居住在山区的建州女真人来说,真是块宝地。

建州女真的西移住种,以及接连灭掉海西三部终于再次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于是有的大臣上疏,有的大臣指出假如不及时对努尔哈赤采取行动,那么他从此越发强大,就要不好控制了。有的大臣说他声势叵测。有的大臣说看他的一系列动作他将有“不轨之谋”,意即必将反叛朝廷。大臣们所言一针见血。但由于努尔哈赤的明顺暗违,不时又制造假象加以迷惑,所以朝廷又因他“罪恶性还不明显,难以马上讨论出兵镇压”不了了之。事情到紧急关头又压了下来,努尔哈赤就是在含而不露、迷惑明朝的过程中,大力扩展势力的。而明朝一旦干预他,就立刻服从,决不对抗,表现惟命是从的样子。如万历四十一年(1613)明廷下令要他马上撤出已耕住多年的柴河、三岔、抚安之堡这一片肥沃的原哈达部之地时,他立即撤人退地,还以极谦恭的口气向边官谢罪,表示悔过,并上交了以后再不进入耕种之田、对已种之田也不进去收获的保证书。这年因他灭掉乌喇,又要用兵于叶赫。明廷特警告他要遵守朝廷规矩不许再侵犯叶赫时,他立刻亲自到抚顺所送信给明边将李永芳,表示顺从。为表示顺从明朝,他从万历十八年至三十九年间(1590~1611)曾八次赴京朝贡表示他的诚心。

努尔哈赤就是在忠于大明的口号下,进行着与明廷要求完全相背的活动而发展壮大自己势力的。他一直含而不露,一直在韬晦中,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明朝一旦发现他的真实面目准备采取行动的时候,正是他实力已强,无所畏惧地揭起叛明大旗的时刻了,韬光养晦,只待出头之日。

努尔哈赤建国称汗时,明朝已处于万历统治后期,朝政腐败,辽东军政废弛已久。这时,辽东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灾荒,阶级矛盾异常激化,人们纷纷反抗明朝统治,辽东女真地区灾荒严重,老百姓流离道路,饿殍相望,一片悲惨景象。

熟知明朝军政内情的努尔哈赤决定在乘此时机发动对明朝的战争,把女真人的不满引向明朝。

天命三年(1618)春,努尔哈赤率领大臣祭祖告天,发布“七大恨”伐明誓言。誓言称:“我的祖、父未曾损坏明朝的一草一木,却遭无端起衅杀害我祖、父,这是一恨;明虽挑起事端,但我仍想与明修好,设碑勒誓,互不侵犯,但明不履行诺言,逞兵越界,以助叶赫,这是二恨;清河两岸明人,每年入我境劫掠,

我按照双方盟约规定,捕杀入境劫掠的汉人,明却责备我擅杀,扣留我使臣,逼我杀 10 人换取,这是三恨;明军越界卫助叶赫,使得已经许配给我的叶赫之女改嫁给蒙古,这是四恨;柴河、三岔、抚安等三路,世代归我统属,明却阻止收割,派兵前往驱逐,这是五恨;我奉天意讨伐叶赫,明却偏信其言,派使臣指责我,辱骂我,这是六恨;明朝逼我把俘虏的哈达部众退还,结果数被叶赫侵掠,明过分偏袒叶赫,这是七恨。”至于其余“小恨”,举不胜举。由于这“七大恨”,努尔哈赤决定攻伐明朝。

当宣布完七大恨之后,后金兵就整队出城踏上了叛明、讨明的征途。行前,努尔哈赤又对诸贝勒、大臣说:“我是不希望发动战争的,由于明国欺人太甚,凌辱我们女真的事情非常之多,主要是这七恨,所以才发动战争。”他把七大恨写作是揭发明朝民族压迫的控诉书。他还要诸贝勒大臣们将这七大恨传谕给每个战士知晓,于是后金国上下怀着对明朝的民族仇恨奔赴战场。

事实上这七大恨不过是努尔哈赤用以叛明的借口,并不是揭发民族压迫的诉状。因为人们只要一留意便可发现这七条大恨拼凑得非常勉强。开宗明义的第一条所谓父祖没有缘故被杀这件发生在三十五年前的事件,本来早就已经解决。明朝当时就明确说这是明兵误杀,并做了善后处理:归还努尔哈赤父祖户体,赐予三十道敕书,三十匹马,另给都督赖书,并且每年给建州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了结了此事。对此努尔哈赤没有疑义。把三十多年前已经妥善解决的问题又翻出来纠缠不休,这叫无事生非,显然是别有企图。第二恨连同第四恨及第六恨三件恨都与叶赫部有关。第二恨是指责明违背明边官曾与建州达成的各守边境不许汉人随便越境的誓言,派兵驻防叶赫。这是诡辩。上述达成的所谓誓言是针对平民百姓,是为避免抢掠盗窃等不法行为。而明朝对于它治下的各民族,也就是努尔哈赤也一再述说的“天下共主”,是有资格、有权力,派兵驻防自己管下的属卫。

派兵进驻叶赫是执行国家公务的合理合法之事。以此指责明违约纯属无理取闹。

第三恨可谓立誓之事与第二恨开头所言是同一事,这是万历三十六年(1608)明边官与建州左卫努尔哈赤造成的,但约言达成之双方都未认真执行,双方平民越界往来如同从前。双方当局也都未追究并习以为常;天命建元的当年六月,努尔哈赤突然下令执行约言,一下子就捕杀了五十名所谓越边汉人。引起明廷惊讶,广宁巡抚要求努尔哈赤惩罚肇事者,边境本已无事,努尔哈赤其实是以后金成立

了,为试探一下边情才故意制造了这个事端。他也自知理亏,遂便交出十人抵罪。

他造成的 60 个平民百姓的喋血,最后竟构成了他的一大恨,可谓惑人之杰作。

第四恨所谓叶赫老女事,这是叶赫与建州两部之事,与明朝毫无关联,硬拉来凑成一恨实属无聊。第六恨所讲的将偏听叶赫之言写在纸上送来令人羞辱之事说得含糊其辞,但举不出事实来,足以看出更无足成恨的理由,只是硬把叶赫与明朝拉在一起以制造事端。这三端无一条能构成恨,显见这是在玩弄政治手段。

第五恨与第七恨都与哈达有关。哈达部与建州部一样都是明朝管下的“属夷”。明朝一贯政策是边疆各部要各守边疆不得互相攻杀,不得彼此越界,要服从中央统一号令。努尔哈赤明顺暗违,灭掉了哈达,将其首领掳至建州,并派人进住其地,进行耕作。对于这个明廷当然禁止,要求努尔哈赤退出进住之地,送还被掠的哈达之人使其“复国”,努尔哈赤一一照办。关于撤人及退耕之事,他还立下了保证书。但是他阳奉阴违,住耕如故。明边官为执行朝廷命令遂有不准收获及驱逐之事,这些也是朝廷统一号令范围内之事,努尔哈赤更是全部明白。

这时他特为拿起成为他的恨事,也不过是强词夺理。

剖析上述七大恨可以看出,除了无事生非无理取闹之外,其余的也并没有什么反对民族压迫的内容。按当时的“理”来说,更无恨可言。然而努尔哈赤确实有恨。他恨什么呢?他恨明朝对他割据称霸蚕食鲛吞行动的制止。他要冲破明朝统治的束缚而脱明独立自成一国。所以他就笔书来,耸人听闻地制造了这一篇七大恨。这只不过是他出师有名,公开叛明的一个借口而已。

七大恨虽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却表达了女真人民对实现女真各部统一的共同愿望,它既是对腐朽的明王朝宣战,也是对明战争的动员。

所谓叶赫老女之事,原本问题不大,也不应该成为问题,它仅是建州与叶赫政治、军事斗争中的一个插曲,彼此间交好之时以联姻为纽带增进友谊。就是在彼此交好之时,也往往有婚姻不谐之事发生,出现毁婚现象。无论已聘未聘,婚姻既毁彼此也无须再纠缠。因为这是正常的情理。努尔哈赤就曾娶过别人已聘之女子,别人也并未同他纠缠,何况交恶之后,毁盟、毁婚更是彼此间之常有之事,无足为怪。所以,当年努尔哈赤已聘之女,布扬古旋即毁婚,小事一段,当时已算了结。人家已不愿嫁,这边硬要强娶,大有耍无赖的劲头,本已不是体面之事。

再为此张扬,实属晾丑无聊,所以努尔哈赤也说,为此事兴兵说不出口。这是他

说的明白话。但是他却一直抓住不放,并为此大做文章,实是别有企图。当时局外人都已看得清清楚楚,明朝一位辽东巡按御史曾议论说,以努尔哈赤的身份地位娶什么样的好女子娶不到?女真的习俗嫁娶问题,更是十分随便,绝无伦理贞节之说,他却一直斤斤计较这个已三十开外的老女,有何体面的呢?他不过是故意留下一个不了之局,抓住一个话柄,动不动就作文章,作为兴兵问罪的借口,来实现他的野心罢了。说的可谓入木三分。正是这样,所以公开叛明的七大恨上老女问题,就是堂而皇之的为一大恨事了。努尔哈赤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大目标,真可谓是无所不用极。叶赫老女之事便是他得心应手之一极。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努尔哈赤心中的兴奋、激动、紧张,无可言喻,乃至出征之时恰遇雨夜,也令一旦决策、从不犹豫的努尔哈赤产生了回师的念头。

他太想胜利了。世世代代女真——满族人的生命,加在他的生命上,令他感到了沉甸甸的份量。

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了解父亲的心思,小心奏道:“吾久已同大明交好,因其不道,方成仇隙。今兴师已至其境,若回师,吾等更与大明和好乎,抑为敌乎?

且兴师之名,孰能隐之?蒙天赐雨,恰可掩敌之耳目矣。”努尔哈赤点点头。事实上,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为打抚顺,他作了充分的准备。兵力部署、攻城器械……一切一切,都完备了再完备。

大战之前,他甚至还派次子代善赴广宁府城,拜访明辽东总兵张承胤(《明史》记载为张承荫),直接地向张承胤道:“父志不小,屡谏不入,万一南向,大将军计将何出?”当时酒醉中的张承胤竟以为是笑谈,“惟盛赞明朝威德。”“哈哈哈哈!”代善大笑。

“呵呵呵呵!”张承胤也笑。

“哈哈哈哈!”代善大笑着扬长而去。

进攻前一日,努尔哈赤派人到抚顺边关,声言明日将有三千女真人前来到马市。

这时,假冒商人的后金兵将果至抚顺马市,诱哄商人军民出城贸易。

当天夜半时分,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率五千精兵抵至抚顺城下,并按约定吹起了胡笳。

凄厉的笳声在长夜中回荡。忽然,笳声变成了惊天动地的号炮。熊熊大火中,铁骑突出,刀枪鸣响……凌晨,抚顺城已被后金兵团团围住。

努尔哈赤派一人,写信给明军守将游击李永芳,书曰:因尔明兵越边驻守,我方征伐。尔抚顺城主即战亦不能胜也。

倘尔不战而降,则不扰尔属兵众,不损尔之大业,仍照原礼,予以豢养。尔乃博学聪明之人也,我已擢拔多人,以女妻之,结为亲家,况且对尔,岂有不超升尔原职,不与我一等大臣等并列豢养之理乎?望尔勿战,战则我兵所发之矢,岂能识尔?若为无目之矢所中,必亡矣。即战则力不敷,虽不降而战死,亦何益焉?若出城迎降,则我兵不入城,尔所属兵众,皆得保全也。若不出降,我兵攻入,村中妇孺,必至惊散。假使如此,与尔不利也!尔勿以我言为无信,不得尔此一城,我岂能罢兵乎?失此机会,悔无及矣。倘城中大小官吏,军民人等献城归降,妻子亲属,俱无离散,亦乃尔等之大幸也。

降与不降,尔等应熟思为好。勿以一时之小忿而无信于我,勿失事机,出城降可也。

李永芳得到信,犹豫不决,一面穿官服骑马立于城南门上,表示愿意议和;一面暗令军士备守具,坚守城池。

努尔哈赤见此,毅然下达攻城令。皇太极等立刻率部架梯登城,里应外合,迅速登上城头。李永芳见势不妙,被迫出降。

几乎同时,左翼四旗攻克东州、马根单的捷报到了。

努尔哈赤兴兵反明,旗开得胜,一举攻取抚顺、东州、马根单三城,而后毁城班师。

明总兵官张承胤闻讯,率兵万人慌忙赴援,尾追不舍。

努尔哈赤轻蔑道:“彼等岂敢以卵击石?无非是想诈称将我赶出边界,欺骗大明皇帝而已!”皇太极和代善上前道:“禀父汗,默默而归,恐明军以我为怯战。

不如乘势打援,以张军威。”努尔哈赤道:“可。”皇太极与其兄代善遂统兵三面环攻明朝援军。

明军据山之险,分兵三地立营浚壕,布列火器以待。然而风云突变,暴风骤起,黄尘蔽日,人马咫尺不能辨。明军站立不稳,阵脚稍移。

皇太极抓住时机,一马当先,率领惯于在恶劣气候下作战的八旗铁骑冲向明

军,犹如从天而降的金甲神将。明军大败,广宁总兵官张承胤、辽阳副将颇廷相、海州参将蒲世芳以下大小五十余员将官阵亡,全军覆没。后金军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兵仗器械不可胜数。

这此后,努尔哈赤统领八旗铁骑,横排百里,梳掠庄屯小堡五百余处,俘获人畜三十余万,降民编为一千户。

空前的胜利,刺激了努尔哈赤和全体后金官兵。一个月后,努尔哈赤率后金军再次下抚安堡等大小十一堡。七月,攻陷清河、一堵墙、碱场三城。

明军陷落抚顺后,“烽火彻山海、蓟门,朝廷大震”。明廷命辽东巡抚李维翰移驻辽阳,以强化辽左御守。又起升杨镐为辽东经略,重新谋画东事战守。寻调失陷抚顺之辽东巡抚李维翰回籍听勘,后将其革职为民。明廷又派陈王庭巡抚辽东兼监军事,并后经略杨镐兼任巡抚。杨镐派官员及通事往后金议和,以刺探其内情,暂扼其西进,筹画兵事,企图收复失地。

明朝与后金,疆场争战,兵马交锋,后金重骑兵,明朝则重车营。戚继光总结同蒙古骑兵作战历史经验道:“往事敌人铁骑数万冲突,势锐难当。我军阵伍未定,辄为冲破,乘势蹂躏,至无孑遗。且敌欲战,我军不得不战;敌不欲战,我惟目视而已。势每在彼,故常变客为主。我军畏弱,心夺气靡,势不能御。”

抚顺之战,张承胤立营浚濠,布列车阵,力阻敌骑,全军覆没,即是明军车营战法同后金军作战失败的第一例。但是,明军将帅并未由此吸取教训,仍然以车阻骑,以静制动,以短击长,以主为客,在清河之役中又一次因失算而败北。

先是,抚顺之役,明朝军近万人,列营而战,“则陷伏中,无一人生还”;后金军数万人,驱骑驰突,旗开得胜,俘获人畜而归。一胜一败,原因当然有很多种,但战法的不同,无一为其一重要因素。兵书云:“夫大战之法有三:有算定战,有舍命战,有糊涂战。何谓算定战?得算多、得算少是也。何谓舍命战?但方战而破一腔热血报朝廷,贼来只是向前便了却等项,平日不知整饬是也。何谓糊涂战?不知彼、不知已是也”。在清河之战中,努尔哈赤打得是算定战、舍命战、明白战;明守将邹储贤却正好相反,以失算而痛陷清河。

清河城,位于赫图阿拉“城西南一百六十里,周围四里零一百八十步,东、南、面、北四门”。

清河城地势险隘,为辽、沈的有利屏障。它城周三里,四拥高山,左近沈阳,

右邻叆阳,南枕辽阳,北控宽奠,有小路和抚顺相通。努尔哈赤亲统八旗军,进鸦鹘关,围清河城。守城副将邹储贤、参将张旆率兵一万,婴城固守。城上施放火器,八旗兵死伤上千人。努尔哈赤命军士头顶木板,从城下挖墙而下,城陷,邹储贤、张旆及“兵民共约万人皆陷殁”。明失清河,全辽震动。

军兵和居民五万余人或被虏、或被杀。辽东总兵及都司率兵登城防备,辽、广骚扰,五六十里人烟不通。

后金夺取清河,智与力结合取胜。据史载,努尔哈赤破清河,先令“驱貂、参车数十乘入城,貂、参穷而军容见。因入据城门,延人诸骑。故清河之破,视抚顺尤速。副将贺世贤率兵往援,见城已陷,遂斩女真屯寨中妇幼一百五十一人而还”。

努尔哈赤破抚顺、拔清河,胆愈壮、气愈粗,就把一名被掳汉人割去双耳,令其鲜血淋漓地送信与明。这封词令强硬的信说:若以我为非理,可约定战期出边,或十日,或半月,攻战决战;若以我为合理,可纳金帛,以图息事!在上述信里,努尔哈赤吐露了自己的愿望。然而,这就像恩格斯所说:“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反对,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但是,努尔哈赤在信中表示的愿望,受到万历帝的反对。万历帝对努尔哈赤的回答是:调兵遣将,犁庭扫穴。于是,努尔哈赤与万历帝双方相互交错愿望所产生的历史事变,就是萨尔浒大战。战争的后果,又出现了他们谁也没有料想到的一系列历史事变。

明军惨败“全辽震动”。明王朝“举朝震骇”,不得不作出大举征剿后金的决策。

当时明辽东驻军不足八千,与努尔哈赤虎贲三万相比,兵力悬殊,而且腐朽不堪,如时人所说:“今之将领,平日不习战,大都以退缩为得计……累年以来,不修兵具,朽戟钝戈,援急不足为用,金鼓几于绝响,士兵不能开弓,或开弓而不及十步。偶令之截杀,股栗腕战,面孔殊无生色。”万历四十七年(1618 年)二月,明王朝筹饷二百万两,从福建、浙江、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调集兵马八万八千多,加上征调的叶赫兵一万人、朝鲜兵一万三千人,总计十一万多人,号称四十七万,命所谓“熟谙辽事”的兵部右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坐镇沈阳,指挥四路大军,分进合击,直取赫图阿拉城,企图一举消灭后金。

西路为明军主力,兵力大概三万人,由久经沙场的山海关总兵杜松率领出抚顺关。

北路兵力大概二万人,另有一万叶赫兵,以总兵马林率领,出靖安堡。

南路兵力大概二万人,以辽东名将李成梁次子、总兵李如柏率领,出鸦鹘关。

东路兵力一万五千明军、一万三千朝鲜兵,以总兵刘蜒率领出宽甸、晾马佃。

因杜松所率西路军最为重要,命总兵王宣、赵梦麟协助;以辽阳为辽东重地,派总兵官秉忠、辽东都司张承基领兵驻守,另派管屯都司王绍勋总管运输各路粮草。分派已定,明廷认为“数路齐捣,十日毕事耳”。

知己知彼,努尔哈赤也在准备。

他善于用间,当明军在辽东聚集、虚张声势之时,就派人打入明军内部收集情报。明军驻防、调动、粮草、进兵等,一一了然于胸。史载:“明兵未发,而师期先泄,建州得预为备。”努尔哈赤既探知明军的作战部署和行动计划,就召集诸贝勒大臣共同商讨对策。他采用降将李永芳提出的“任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建议,针对明军兵力分散的弱点,利用天寒地冻、大雪封山的有利天气和地形,确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努尔哈赤分析说:“现得探报,西路杜松率明军出抚顺关,东路刘蜒率明军进入董鄂境内。明使我先见南有兵者,是诱我兵南下。可知其由抚顺所西来者,必为主力,急宜拒战,破此则他路不足患矣。”因此,努尔哈赤只派五百人阻击东路明军,而命大贝勒代善为先锋,统领八旗主力赶赴西线迎敌,自己亲率精锐巴牙喇(亲兵护军)殿后。

代善率大军正行之际,有探报称清河路又见明军,代善断然道:“清河之界道途逼仄、地势崎岖,纵有兵来,未能骤至,我兵惟先往抚顺以逆敌兵!”八旗大军继续西进,拉开了大战的帷幕。

明朝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广大人民及官兵对现实不满,反对打仗。从全国强迫征调来的许多士兵不愿出关,仗还没有打,就大批逃亡,前调三千,到辽只有八百,一次就逃走二千多人,一些军官也纷纷求调。

明军原定二月二十一日出师,因大雪封路,延迟天二十五日。杜松、刘蜒未明辽东地形,请再展期。经略杨镐为之大雷霆,悬尚方剑于军门,下令克期出兵。

于是,杜松于二十九日率领明军主力出抚顺关,日行百里,直抵浑河。

杜松乃陕西榆林大汉,将门出身,以骁勇著称,久经沙场,屡立奇功,出征途中曾褫去上衣,以满布刀瘢箭痕的躯体裸示众将士,道:“某不识字武夫,惟不学读书人贪财害死耳!”众将士无不由衷挥涕。

然而杜松却性躁气盛、有勇少谋、酗酒贪功,并非帅才。

杜松率明军赶到浑河岸边,天色已黑,他驱军连夜渡河。谁知努尔哈赤早已命人在上游壅沙阻水,明军一入河中,上游便掘沙放水。河水猛涨,水深没肩,明军溺死千人,辎重及大炮火器均被大水阻挡而未渡。

三月一日,杜松率浑身湿透、疲惫不堪的明军在界凡城下与小股巡哨的后金游骑遭遇。

界凡城位于“形势险要,扼锁阳之咽喉”的铁背山上,北临浑河东岸的吉林崖,西隔苏子河与萨尔浒山相望,两地相距十余里。过了界凡城往东,就是通往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百余里坦途。

界凡城是通往赫图阿拉的必由之路,因此成为两军必争之地。

杜松在萨尔浒山麓结寨扎营,留兵两万,自率领一万兵马渡过苏子河界凡渡口,进抵界凡城下吉林崖,企图迅速攻下界凡城。这样安排,导致本就兵力分散的明军兵力更加分散。

这时,努尔哈赤同代善也已率六万八旗主力赶到了界凡城。他见杜松将三万兵马分作两处,就当机立断道:“现申时,天色已晚。当命左翼四旗先破萨尔浒山上之兵。此兵败走,则吉林,崖之兵自丧胆矣。”他将右翼一旗分出,增加给左翼四旗,亲自率领攻打萨尔浒;又令代善、皇太极统领右翼其余三旗,在界凡城监视吉林崖下的明兵,待他击败萨尔浒明兵后,就向下冲击,那时,他自会前往增援。

分派停当,努尔哈赤亲率五旗三万七千多精锐,以在局部上绝对压倒明军的优势兵力,直扑萨尔浒大营。

明军仓促应战,大败。总兵王宣、赵梦麟等尽皆战死,残余明兵向北一直溃逃到浑河,人马杂踏,争抢渡河,淹死者不计其数。死者满山遍野,血流成河,军器与尸体冲于浑河者,犹如解冰旋转而下。

努尔哈赤率后金军紧追不舍,把明残兵败将全歼于得力阿哈一带,而后挥师回攻吉林崖。吉林崖下的明军见萨尔浒明军已破,顿时都惊惶失措。代善、皇太

极统领右翼三旗则如猛虎下山般向吉林崖下冲击,后金八旗军以五倍于明军的绝对优势上下夹击,明军惨败,伤亡严重。统帅杜松杀得两眼发红,矢尽力竭,落马而亡。

萨尔浒、吉林崖一战,血流成渠,浑河成了血河,明军西路主力全军覆没。

明总兵马林率领北路明军,由三岔口进入后金地境。三月初一晚,到达萨尔浒西北一百三十余里的富勒哈山尚间崖。杜松兵败的消息使军中士气骤然猛降,马林转攻为守,摆出了“牛头阵”。他亲自率兵将驻尚间崖,依山结成方阵,四面环营浚壕三匝、布列火器,使习火器者步行立壕外,其外密布骑兵,又列诸火器,他士卒都结方阵,列于壕内。又命将领潘宗颜、龚念遂分别在斐芬山和斡珲鄂漠扎营,两营相距数里,互为犄角,彼此声援。然三营鼎足的牛头阵又犯了兵力分散的大忌,又一次给努尔哈赤提供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机会。

努尔哈赤消灭了西路明军,挥师北上追敌。因天已昏黑,在巴尔达岗扎营露宿,大贝勒代善领兵宿于哈克山,其他诸贝勒大臣率军沿土木河警戒。

三月初二日清晨,努尔哈赤先与四贝勒皇太极率一千人马进攻斡珲鄂漠,杀龚念遂、李希泌等,全歼其众。随后率亲军迅速进抵尚间崖,令八旗兵下马步战。

大贝勒代善直入明军阵,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与诸大臣等,亦率旗冲阵。

两军激战,明兵再次大败。

与此同时,未参战的八旗兵不待布列行阵,便纵马飞驰,直冲马林大营。顷刻之间,明军溃败,副将麻岩及大小将士全部阵亡,总兵马林只身,逃回开原城。

努尔哈赤消灭尚间崖明兵后,东进攻打驻守斐芬山的明军潘宗颜部。努尔哈赤命后金兵半数下马步战,擐重甲者执长矛及大刀在前,轻甲者自后射箭;另一半骑马在后,向山上推进,以成包围之势。斐芬山明军顽强抵抗,不断发射火器,后金兵,奋勇冲击,结果潘宗颜阵亡,明军全军被歼。

到此,北路明军全数败亡。

努尔哈赤连败两路明军,回师途中得到探报:明总兵刘蜒率领的东路明军已经抵达阿布达里岗,距离赫图阿拉城仅有五十余里;明总兵李如柏率领的南路明军已进抵虎栏,形势危急。

回到赫图阿拉后,努尔哈赤就命代善、阿敏、皇太极及扈尔汉等人率主力东迎,伏击刘蜒,自领四千兵马留守,防范李如柏率领的南路明军。

东路刘蜒是与杜松齐名的勇将,身经百战,曾列骏马五十余匹,跳跃其问,身轻如燕,使一把百二十斤重的镔铁刀,立刻轮转如飞,人称“刘大刀”。然而他只有一万多名临时拼凑的杂牌军和一万朝鲜兵,虽由于担任东向佯攻的任务,出师最早,但因道独险远、重冈叠岭,马不得成列,雪晴风起;寒冽殊甚,师行仅赍三日粮、粮尽无济,沿途不断遭到后金小股轻骑阻击等原因,进军迟缓,直到三月二日方渡过浑河,抵达距赫图阿拉大概五十里的阿布达里岗。一万朝鲜兵在元帅姜弘立的率领下,翌日到达距阿布达里岗十里的富察。

三月四日,刘蜒路明军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步入了阿布达里岗后金八旗军的伏击圈。

埋伏在这里的八旗兵已守候多时,山冈上、丛林里、低谷中到处都是伏兵,专门等候疲于奔命的明军自投罗网。

刘蜒军队进入伏中之时,皇太极率部打着杜松旗帜,穿着明军衣甲,混入刘蜒营中,乘刘蜒毫无防备,突然发动,明军顿时大乱。弥山遍野的八旗伏兵趁势四起,把刘蜒军队团团围住。

刘蜒虽年过花甲,英勇不减当年。他先是左臂受伤,接着又被一刀劈在面上,截去半颊,犹左右冲杀,歼数十人而死。第三路明军又沦于覆灭,随征朝鲜兵亦缴械投降。

明辽东经略杨镐惊悉三路丧师,急檄李如柏回师撤往清河。但明军已溃散如草木,李如柏三万兵马,沿途听到山上后金二十余巡逻哨兵的鸣螺声,就吓得丢盔卸甲,夺径路而遁,相蹂践死者,复千余人。

这就是震怖大明朝野的萨尔浒大战。

明朝为这次战争,动员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兵力和财力,然四路大军,三路覆灭,覆军杀将,千古无此败衄。开原、铁岭人逃之尽矣;沈阳辽阳民逃军逃,将哭道哭,大小将吏,无不私蓄马匹为逃走计者;京师上下惊恐万状,人心惟怯,谈虎色变,大小臣工,无不骇愕,官吏士民以及商贾向寓京师者,卒多携家避难而去,其间惶惶之状,不能以旦夕待,国家之计,岌岌乎殆哉。

努尔哈赤就从此扬威天下。

此次大战,努尔哈赤歼明将四总兵以下三百一十余员,兵丁四万五千八百余名,俘获火器牲畜无数,使后金与明朝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守变为攻。他志

得意满,道:“大明皇帝以二十万兵,声言四十七万,分四路来战。各国(指女真、蒙古各部与朝鲜)闻之,若以为我分兵破之,必称我兵众:若以为我是往来剿杀,必称我兵强,总而言之,胜报闻于四方,无有不称我兵之能也!”

同类推荐
  •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

    《名臣的智慧》讲述了中国古代名臣谋略的故事,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名扬天下、感动天下、震撼天下、引导天下、恩赐天下。《名臣的智慧》是由长安出版社出版。
  • 大女人

    大女人

    《大女人》这本书,讲述了十余位民国的传奇女人,以及她们被称为传奇的那些往事。或许在时代的浪潮中,这些故事已经被人们渐渐地遗忘了,像是沧海遗珠一般,我们又将她其找了回来,她们的传奇,是需要被人铭记的。只有记住了,才能够领略到她们的别样风情,才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别样气息。这些传奇女人身上散发的魅力,只有懂得的人,才能真正领悟。懂得她们为什么能够勇敢地向世俗挑战,懂得她们为什么能够坚守信仰,懂得她们如何忍受住寂寞。信仰,已经是我们这个年代缺失了的神奇,或许,这也正是我们无法成为传奇的原因。
  • 和珅成败论

    和珅成败论

    纵观和珅的足迹,本书以五个阶段阐述他平步青云的经过,围绕怎样博得乾隆帝的宠爱,而步步升迁,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爵位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用一个阶段叙述一步失足沦为千古恨。在写作过程中,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叙述;由于历史时期的原因,书中也出现文言文与白话文并用,主要体现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叙述的基础上,是以年为经,以事为纬,条块结合,前后照应。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

    本书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叶辛传

    叶辛传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描摹了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的传奇人生,如何在孤独与困境中挣扎奋起,如何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人生旅途上不断挑战命运的极限,如何坚韧不拔地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走到中国文学高峰的人生足迹;并感受到他身上那股在厄运中挣扎、在陡峭中攀越的坚韧毅力和拼搏精神;看到一个卓尔不群、有血有肉的叶辛形象;了解到他曾轰动全国的长篇小说及电视剧《蹉跎岁月》、《孽债》等作品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热门推荐
  • 九武帝尊

    九武帝尊

    前世作为一位转基因学家到处演说,以一次暗杀坠机身亡遇到无常得知自己寿命未尽得以转世到玄灵大陆上一位同样遭到暗杀的家族公子身上,因转世时得到的六块玉简和在圣魂觉时获得的“蛋”,此后收神兽,虐大能看秦萧如何傲视整个玄灵大陆,登上神位!
  • 节气师

    节气师

    这不是一本玄幻小说,是部科幻哟,希望大家不要被一开始的文章所感到疑惑,谢谢
  • 英国大学游

    英国大学游

    作者历时六天六夜,走过英国的11个城市参观了13所大学,完成了一次以大学为主题的英国游。路线中包含了历史悠久的杜伦、约克、巴斯,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卡迪夫、布里斯托和名扬四海的大学城牛津、剑桥,以及小镇风情的拉夫堡和大都市伦敦。适逢春暖花开,单是风景已让人陶醉,风格各异的大学校园更是从不同角度演绎了英伦风情。
  • 假面舞会:星翼学生会

    假面舞会:星翼学生会

    玖羽学院,中国最好的学院之一,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开阔而又豪华的场地,以及能力超强,学习超好的精英学子们。学院的星翼学生会能力超强,成员都是校内的超级精英。她们和他们都是星翼学生会的干部,高智商,绝世容貌,背景显赫,家族富裕。她们和他们的学生会日常是怎样的呢?她们和他们的青春爱情又是怎样的呢?你,想知道答案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清寒似水

    清寒似水

    苦难终会过去,黎明就在眼前,人生如此,爱情亦是如此。
  • 斗罗大陆之蔷薇少女

    斗罗大陆之蔷薇少女

    五月,蔷薇花开,少女静静地躺在蔷薇花海中。生命女神垂怜少女,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来到斗罗大陆,看她如何与史莱克七怪玩转天下。
  • 医我三千疾

    医我三千疾

    天界冷峻战神卸甲归山,抚养被自己屠族的栖凤族失忆小神女,奈何徒弟却一意孤行要成长,下人间历练,转西方极乐,闯魔族交友,一朝归来却已是陌路,听信谗言推神女死亡,一朝归来,我不怪你屠我族,可你害我友!若你与我刀剑相向,我该如何?我恨你,却也爱了你千万年,你早已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 我在远古当霸主

    我在远古当霸主

    穿越回远古时代,陈小天表示好惊慌,幸得无敌争霸系统。“少族长,你猎杀的变异恐龙怎么整?”“龙骨、龙头熬汤,龙肉拿来涮……”“少族长,骷髅族来犯!”“杀无赦!”“少族长,为了我族兴旺。我们决定今晚去别的部落抢些女人回来给你做老婆。”“不,强扭的瓜不甜。”“少族长,你的意思是?”“征服这世界,成为万族之首。”
  • 夺怨

    夺怨

    李清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解开自己从小以来做的梦,他来到了他的老家——余安村。从此开启了他一系列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