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359800000007

第7章 雍也第六

关于好学的验身符。

周急不继富。

文质彬彬。

知之,好之,乐之。

立己达人。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词汇——

南面:面南。古代以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均面南而坐。

成长与感悟——

孔子认为冉雍可以面南而坐,就是讲冉雍可以出任一方长官。

对于君子来讲,治国平天下,正是其学之分内事。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词汇——

子桑伯子:鲁人。

简:简明扼要。

居:依于,止于。

无乃:岂不是。

大:通“太”。

成长与感悟——

自处以敬,心中有主而自治严格,制定简洁的政令,则事不烦而民不扰。

自处以简,心中无主而自治简慢,无法度可守,则废事生弊。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词汇——

迁:迁移。

贰:再次,重复。

亡:通“无”。

成长与感悟——

不迁怒,不将自己之怒迁于他人,不将此之怒迁于彼,不将今日之怒迁于明日。

不是没有怒,而是不陷于怒中而不能自拔。

不贰过,对于“过”要自知、自责、自纠。

不迁怒,不贰过,是修身的结果,是好学的试金石。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词汇——

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作小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这里指俸禄。

釜:古代的计量单位,六斗四升为一釜。

益:增加。

庾:二斗四升为一庾。

五秉:秉,古代的量器,一秉等于十六斛。一斛等于十斗。五秉,相当于八百斗。

乘肥马,衣轻裘:坐着由肥马驾的车辆,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比喻生活富裕。

成长与感悟——

君子周急不继富。君子对人当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

链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人物——

子华:公西赤之字,孔子早年弟子,擅长外交。

冉子: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鲁国人。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词汇——

为之宰:为孔子家宰。

粟九百:钱穆认为当是九百斛,相当于上士的俸禄。

辞:推辞。

成长与感悟——

将本章与上章对读,意趣深远。上章言君子不继富,本章表达的是孔子周急。

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予其九百斛的俸禄,相当于四百八十亩地的俸禄,实在是不少。原思也认为多了,所以推辞。但是,孔子请他不要推辞,还说他可以分给自己的乡里邻居。

人物——

原思:孔子弟子,姓原,名宪,字思。

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词汇——

犁牛之子:在古代,牛可作为供祭祀的贡品。犁牛,耕牛。子,牛犊。

骍且角:这牛长得“一表牛才”,正适合牺牲之选。骍,赤色。角,其角周正。

成长与感悟——

古时候,对于一头牛来说,最为光荣的使命就是作为牺牲,在祭祀时使用。

这头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犁牛之子),长着红色的毛,一对整齐端正的角,按“门户”来讲,它没有资格作牺牲,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雍“可使南面”,而冉雍的父亲地位低,故孔子以耕牛所产小牛为喻。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自己是否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

链接——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词汇——

违:背离。

日月:朝夕旦暮间。

成长与感悟——

高尚的道德与突出的才干源于学习,源于修养,源于一以贯之的坚持。

三月,就是多月,是指日积月累,是岁岁年年。

看起来是岁岁年年,其实还是立即行动,把握住当下而已。

链接——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礼记·中庸》)

至为高尚的品德,贵在择善固执,紧握双拳,信奉持守于胸膛,落实在行动上。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词汇——

果:有决断。

达:通事理。

艺:多才艺。

成长与感悟——

从政者当是德才兼备,有决断,通事理,多才艺。有了这些,还用担心什么呢?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词汇——

费: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

善:婉言,好言。

复我:再来召我。

汶上: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

成长与感悟——

真正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遇到志同道合者,将全力以赴,效犬马之劳。

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面对利益,也岿然不动。

人物——

闵子骞:鲁国人,孔子弟子。姓闵名损,字子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词汇——

牖:南面的窗子。古人居室,北墉而南牖,墉为墙,牖为窗。

斯人:这样的人,这里指伯牛。

成长与感悟——

关于“亡之”,有人认为是伯牛无得此病之道。又一说,亡,丧也,其疾不治,将丧此人。事实上,既然伯牛无得此病之道,但又因此病在身而命将亡,只能归于命。

人生是通达是穷困,阳寿几何,在可知不可知之间,唯有修身在我。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显示的是人生境界。孔子自言五十便知道天道运行的规律,认识问题深刻,了解社会、人生的基本规则。至六十闻事情之然,即知事情之所以然。正像《论语·里仁》所记孔子之言:“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在这样的境界中,孔子可以由结果推知原因,可以判断事情的发展趋向,他已清楚人们形形色色,错误形形色色,什么样的错误一定就会出自什么样的人。观察这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链接——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礼记·中庸》)

如天地一般广博的心胸,既要有高远的追求,还要有对于缺憾的担当与接受。

人物——

伯牛:鲁国人,孔子弟子。姓冉,名耕,字伯牛,以品德操行闻名。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词汇——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巷:古代村中的小道。

堪:忍受。

成长与感悟——

尽管君子和小人都可能出身贫贱,但他们的态度和行动绝不是一回事。

君子不会因为身处富贵而飘然自傲,也不会因为贫贱而崩溃;小人会将富贵看成自傲的资本,将贫贱当成是不幸的惩罚,进而怨声载道。

贫而乐,不是鼓励贫,而是无论现状是什么,都应该安贫乐道。

链接——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礼记·中庸》)

生命的至高境界在于当位而行,无论是富贵、贫贱、夷狄、患难、上位、下位均如此,正己无怨。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因自觉而自在,且无处无时不自在。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词汇——

说:通“悦”。

画:原地不动。

成长与感悟——

心有余但力不足,这是许多人半途而废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

所谓力不足者,是才能、力量不足,还是心力不足?才能和力量不足,可以通过进德修业来完善。但心力不足的本质是自性未开,画地为牢,中道而废,非力不足,是心不诚。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成长与感悟——

儒者,濡也。习学事久,则濡润身中,故谓久习者为儒也。

君子儒:习学之中,“贤者识其大”者,识大者方能明道。

小人儒:习学之中,“不贤者识其小”者,识小者易空有其名。

儒者之行,不必拘泥于礼仪、礼服之类的小节。为人之道才是礼的内涵。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词汇——

武城:鲁国的小城邑。

行不由径:做事合乎正道,光明磊落。径,原意为小路。

成长与感悟——

为政在人,为政在识人、得人,得贤人。

不行小道,不走捷径,知此人动必以正,没有欲速的意念。

没有公事,不见邑宰,知此人有以自守,没有徇私的动机。

得此一人,尊礼推重,奖一励百,端正一方之风化,是政治的奥妙。

链接——

为政在于得人: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贤人,有圣人。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孔子家语·五仪解》)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人物——

澹台灭明:字子羽。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他为人正派、刚烈、博学,门徒众多,被誉为鲁之名士。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词汇——

伐:夸耀。

奔而殿:军败逃跑曰奔,在后面断后曰殿,军败殿后者有功。

策:鞭打。

成长与感悟——

贤达的君子好行大道,表现在方方面面。

面向功劳,不自居,不自夸;面对困难,不推诿,不退缩。

链接——

孔子曰:“所谓君子者,……仁义在身而色无伐。”《孔子家语·五仪解》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公冶长》

真正的君子内有美德,外无溢美之色,并不沾沾自喜。

人物——

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据《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鲁国与齐国作战,鲁军大败。作为统帅之一的孟之反留在后面掩护大军撤退,当大家都安全撤回而迎接他最后到达时,他却故意鞭打着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快呀!”

6.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成长与感悟——

当“佞”成为“美德”,被尊崇,知人心不古。不古即不朴。

孔子感叹时人好佞、好色。孔子借人、借物说理,本章的重点不在祝鮀与宋朝二人,而在“佞”与“美”的品行问题。

人物——

祝鮀:卫国大夫,字子鱼,有口才。

宋朝:宋公子,出奔于卫,有美色。《左传·昭公二十年》和《左传·定公十四年》都有关于他因貌美而引起祸端的记载。

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词汇——

户:一扇门。

成长与感悟——

人人皆知出必由户,从窗子里跳进来或者跳出去,当然不行。

人未必知“行必由道”,而具体做事时却一定要“行必由道”。

非道远人,人自远尔。

链接——

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

行事不按照礼,不遵守义,仿佛走路不经门,不在道。走路不在道上,不经过门,若是爬墙头,或者从窗子里跳进跳出,总不像那么回事。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词汇——

质:质朴。

文:华饰。

野:鄙野。

史:古之史官,这里指虚浮。

彬彬:这里指“文”与“质”相得益彰的样子。

成长与感悟——

外在的威仪与内在的本性,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不可废其任何一端。

内在素养的自然流露最美好。

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词汇——

直:刚正,正直。内不自欺,外不欺人。

罔:直的反义词。自欺,欺人。

成长与感悟——

能够善始善终者,以其正直。

“罔”者也在生,只是侥幸,不是长久之计,更非恒定之念。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成长与感悟——

学有深浅。知之,知学问有益;好之,欲好学之;乐之,以学为乐。

知而不能好,是知之未至。好之而未及于乐,是好之未至。

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成长与感悟——

道有高下,智有深浅。善导人者,必因其才而加以教导。

中人以下,骤语以高深之道,不仅无益,反有害。唯循序渐进,才可日达高明。

链接——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礼记·中庸》)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词汇——

务:使人致力于某事。

民之义:符合人民利益的事。

成长与感悟——

真正的智,是知人心与人性,知民心与民生。

真正的仁,是面对责任与担当,不让;面对利益,不争。

链接——

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人之义。(《孔子家语·礼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

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成长与感悟——

既仁且智者,乐山乐水,宜动宜静,既乐且寿。

圣,是仁与智的高度统一体。

6.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词汇——

道:王道。

齐:齐国。姜太公之治。尊贤智,赏有功,先疏后亲,先仁后义,霸者之迹。所失之处重功名,多结党朋,言与行背,虚诈不实。

鲁:鲁国。周公长子伯禽之治。重礼教,崇信义,尚廉耻,王者之迹。但是,人亡政息。

成长与感悟——

孔子悲悯王道将废,修六经以述三代之道,为的就是兴王道,振经纲。

孔子认为,齐、鲁两国文化相近而有异,都近“道”而不及。齐不及鲁,鲁未达“道”。他不满现状,他希望“变”,希望“天下有道”。“变”就是教化,即通过教化来纠正离“道”的现实。

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词汇——

觚:礼器,一升曰爵,二升曰觚。

成长与感悟——

觚既不是觚了,就不能再称为觚了。

觚失其形制,则非觚也。举一器,而天下之物莫不皆然。故君失其君之道,则为不君;臣失其臣之职,则为虚位。

无论是为君为臣,还是为父为子,当是有角有棱,有标准,有边界。

6.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词汇——

从:跟随。

逝:通“折”,往。

陷:被陷害。

欺:被欺骗。

罔:被愚弄。

成长与感悟——

行仁是仁者的本分,但仁者亦不作无谓的牺牲。

君子,会因善良而被欺骗,但是不可以设置圈套来考验君子。

追随不代表盲从。

仁者可以为求仁而死,但不能被人陷害。他可以被欺骗,但不能被愚弄。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词汇——

文:六艺之文。泛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畔:通“叛”,背叛。

成长与感悟——

礼,六艺之文的内在精神。贯乎六艺之文,需要躬身实践。

有学无行,即有博无约,必离经叛道。

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词汇——

矢:通“誓”,正告,发誓。

成长与感悟——

君子可以通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做到不离经叛道,增强被人信任的能力,却不见得必然被人信任。

链接——

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荀子·非十二子》)

能够做到品德高尚被人尊重,但不能要求别人必须尊重自己;能够做到诚信而被人信任,但不能要求所有人一定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有能力而可以被人任用,但不能保证别人一定任用自己。君子不被荣誉、夸赞所诱惑,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也不被诽谤所吓退,遵循道义做事,端然正己,不被外界事物弄得神魂颠倒,这叫作真正的君子。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词汇——

庸:用。

成长与感悟——

中,是至高的智慧。实现中,需要不断纠偏。

中庸,即用中,把握中道。中庸乃至诚之道,需要择善固执。

中庸,就像颜回所做到的,要“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

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词汇——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博爱普施于百姓,使其得实惠,紧急时又能救济大众。

能近取譬:从近处入手。

成长与感悟——

实现中,要守礼。实现礼,需要仁。仁,即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成仁即为成圣。路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同类推荐
  •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
  •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道:中国生活艺术读本

    茶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表现,也是生命积淀的形象化表述。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茶不是一种简单的生活消费品,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了解茶道,才能了解中国人的生活之道。中国人对茶倾注了极大的热忱,也将自己的生命意识灌注到了茶香、茶话、茶情之中。从茶杯中氤氲飘起的水雾,就像中国人轻松自如的处世状态;浸泡在茶壶中的芬芳,就像中国人淡雅闲适的生活情怀。这便是茶之道,也是中国人的生活之道和艺术之道。
  • 镇海楹联

    镇海楹联

    楹在屋前,联出心中。楹联,又称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因其言简意赅、构思奇特、雅俗共赏而深受人们喜爱。
  •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冯友兰说传统文化

    一部《中国哲学简史》,足以让“冯友兰”这三个字烙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上。冯先生所说的哲学,就是本书所说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人世苍茫,能看清者又有几何?冯友兰先生辗转其中,沉醉于人间烟火,勾勒着关于人生理想的美丽图景。他的人生或许不完美,然后他的理想至今余响不断,让无数后人追之随之。
  •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额济纳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热门推荐
  • 读档九八

    读档九八

    杨帆读档了自己的人生,起始在九八年!那年房价还未启动F1模式……诺基亚还是王者,苹果正在黑夜……微软如日中天,雅虎最受热捧,日后巨无霸BAT两个没成立,一个还在筹备中……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何去何从!是站在幕后,做只只露眼睛的巨鳄,还是站在云端,俯瞰人间!书友群……521891707
  • 音之恋:冷霸校草的神秘校花

    音之恋:冷霸校草的神秘校花

    她原本是可爱活泼的小女孩,却在一夜之间,变得沉默,冷酷,让人捉摸不透。他是风靡全球的全国首富的少爷,却因为一个死去的青梅竹马而冷酷霸道。回到中国的夏若烟,却意外跟萧雨轩同居,又意外做了同桌,还意外成了舞台上的搭档。某男把某女壁咚在墙上,邪恶一笑:“小烟烟,跟我在一起怎么样?”“我不是你的青梅竹马,不要,走开!”夏若烟恼羞成怒的冲萧雨轩吼着。“嗯?你确定你要拒绝我?”“我确定以及肯定!”某男邪恶一笑,下一秒,便立刻吻上她,霸道的占有她的唇。
  • 重生后渣女她又娇又软

    重生后渣女她又娇又软

    前世,他对她一眼沦陷万年。而她受奸人蒙骗,怨他,害他,毁了他的锦绣前程。而今生,她涅槃归来,只为他一生喜乐。不管前世今生,你都是我放不下,忍不住的劫。
  • 恐难遇

    恐难遇

    碧落之前,世人知南秦北琉分立。乃至琉氏列帝三子琉漓为太子,魔乱时出,秦氏女嫁琉氏长子,育一子从母姓名悦。幼长于琉氏宫中,太子视其如已出。两国之并,始有端倪……时琉漓年十六,列帝感体衰,着其代已行巡天大礼。斯年有青雷落于野,迅急无比,尽掩日中之光,千里可闻。雷灭风起,鸣有啸音,声澈而和。司天监私言谓奇事将出。太子闻,笑不语,继巡天之礼,路遇一人,青衫翠笛,俊雅卓尔,自名巽,乃列帝之子……
  • 月倾之夜

    月倾之夜

    上上辈子,一个要美貌有美貌,要脑子有脑子的天才少女,林倾月,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想当年多少男生倒在这位的石榴裙下?一个小小的冰激凌却将林倾月带到了橴铉王朝。她,可以是人人闻风丧胆的妖鬽之主亦是冷酷无情的妖主。她,可以是娇蛮却破天荒的被冰山冷血王爷宠上天的夜王妃。她,可以是掌管后宫三千佳丽更是被敌国王上看中的倾国倾城月天后她就是慕容倾月,被现代灵魂附身的红颜祸水。天元三年,天皇、天后殇,无一子嗣。两人同被后人传颂成一段美好的佳话。这辈子,重生在一个任人欺负,胆小懦弱却有着孝心的慕倾月身上。一个废物的逝世,一个天才的诞生。上辈子的承诺,这辈子的无情狠绝。昂头,全兽朝拜抬手,池城被毁两人的相遇可以是缘分,也可能是注定,五千年前的生灵涂炭,会再次重演。且看这位绝美少女是如何凤啼九重天,翻云覆雨,睥睨天下!
  • 穿越小姐有剧毒

    穿越小姐有剧毒

    “啊,卧槽泥马疼死姐了”“诺儿你说什么?”某女的某爹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女儿!某女瞪大自己的双眼!看着这周围复古的环境,不可置信的说:“这是在拍戏吧!”“诺儿你不会是傻了吧!God你怎么能让我女儿变成个傻的呢!”程诺看着自家老爹?浮夸好笑的动作不禁扶了扶额…突然程诺脑海中浮现出一抹抹残碎的回忆,半响她低声道“啊~原来是这样啊”她原名落小影,居然穿越了!“老爹我没事!”正哭着的老爹“诺儿你没事儿啊,你吓死你老爹了!”窗外树上蹲着一名如妖孽般的男子似笑非笑的看着这一幕,转身不再逗留嗖的一下消失在夜色中。诺诺,从今以后由我来保护你…甜文爽文无虐无误会家庭和睦
  • 全异者

    全异者

    新世纪的开始在这个学院里发生了不一样的事
  • 青衣不再,你便盛开

    青衣不再,你便盛开

    一身青衣,一把轮椅,顾盼巧兮,身世迷离。他,少年丞相,翩翩公子遗世而独立却甘愿为她赴汤蹈火。
  • 邪帝宠妻,一品绝版妃

    邪帝宠妻,一品绝版妃

    *女强爽文、宠文,爽文*22世纪,被誉为“毒辣鬼手’的夙浅,一朝惊变;穿越异大陆,竟成为北昭鬼女夙浅;草包,懦弱,不谙世事?给你锁在地下冰棺15年试试?不傻算你们厉害!斗渣男,斗姨娘,斗心机绿茶综合婊?没关系,分分钟秒变战斗机,身首异处你信吗!生存难,怪物多,家族有高超大神?抱歉,你看看刚才滚走的那个是不是你家大神?“喂,谁允许你上来了?滚!”某女一脸嫌弃的说着。某男邪魅一笑,“这不是为了我们的儿子嘛,所以——奋斗喽!!”看夙浅如何笑看今朝,玩转各路牛鬼蛇神。
  • 北京喰妖

    北京喰妖

    城市街头一切成谜的食人怪物(喰妖)悄然出现,平凡大学生万风遭到喰妖猎食,虽意外获救但性命垂危,医生当机立断移植喰妖的器官救了万风。被移植喰妖器官的万风很快发现了身体的异常,以前美味的食物全部走味到难以下咽,一开始即使几天不吃饭万风也不会感觉到饿。但是时间一长,强烈的饥饿感开始折磨万风。万风很快发现能够引起他食欲的只有街上错身而过的男男女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