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5900000007

第7章 武术

拳术(掌法)

拳术是中国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过去有技击、手搏、使拳、拳法、白打等称谓。它是中华武术中重要的一部分。拳术粗率地分有“内外”之说,在中国拳术分各种流派,如太极拳、咏春拳等。

〔拳术〕太极拳:以柔克刚方为上策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它是根据《易经》阴阳相生之理、中医的经络、导引、吐纳等理论和技法综合而成的拳术,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特点。太极拳松活弹抖,符合人体结构,是一种具有大自然运转规律的拳术。

太极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主要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作为传统拳术的太极拳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太极拳在早期曾被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避实就虚,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所谓“听劲”就是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要用招法诱敌,探其虚实,这就是所谓的“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将对手引进,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也比较讲究劲道,劲以曲蓄而有余,周身之劲在于整,发劲要专注一方,须认定准点,做到有的放矢。劲起于脚跟,由脚到腿,再由腿到腰,高手再集而发之,形于手指,这一过程完整一气,不会有丝毫间断。总之,太极拳需要注意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周身须完整统一,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劲断意不断,才能一触即发。牵引在上,运化在胸,储蓄在腿,主宰在腰,蓄而后发,其威力无穷。

智慧锦囊:

天地之间,万物与机缘,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所以只有“变”是不变的。太极拳的要旨就在于把握这种变化,所以其含有的智慧何止万千。动静开合,刚柔快慢,上下左右,顺逆缠绕,虚虚实实,这就是太极拳。从外形上看太极柔弱不堪,而且动作缓慢,但是这正是克敌制胜的亮点。人们常说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太极拳的精要即如此。生活中许多人当遭遇对手或适逢困难时,沉不住气,不是硬碰硬玩“七伤拳”,便是未战先输,走为上,这二者皆不可取。真正高明的做法,就是勇敢面对、以柔克刚,在不让自己受伤的基础上用各种办法让对手败退,而太极的拳理正是最好的参考。

〔拳术〕形意拳: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形意拳发源于山西太谷,它与太极拳、八卦掌一起被认为是我国三大著名的内家拳,同时还是“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与太极八卦不同,形意拳的风格是硬打硬进,电闪雷鸣,在内的拳中算是比较独树一帜。

相传,形意拳出现于明末清初,为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所创。时值天下大乱,姬际可考虑到处于乱世可执枪护身,倘若处于太平之世,不带兵刃,一旦遇到不测,将何以自卫?于是他变枪为拳,取“以意为始,以形为终”之义,创编出迅猛雄悍的形意拳。

“有内无外不成拳,有外无内难成术”,形意,顾名思义,就是外形与内意的高度统一和结合。因此形意拳在动作上,讲究中正不倚,打法上可刚可柔,不同体质的人都可练习。形意拳总体上的特点是拳势恢弘,劲力刚猛,实战性强。

形意拳基本属于象形拳,它的主要套路多是模仿一些动物的动作,然后“象形而取意”,一般模仿对象有虎、猴、马、鸡、鹞、燕、蛇、鹰、熊,等等。在流派分布上,山西、河北两派多用拳掌,河南派更注意发挥中节、根节的作用,多以肘膝和肩胯击敌。山西地区练法,拳势紧凑、劲力精巧;河南地区练法,拳势勇猛、气势雄厚;河北一带练法,拳势舒展,稳健扎实。当年形意拳宗师郭云深曾创下“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武林佳话。

形意拳古朴、纯厚、富于攻击性。其外形不拘一格,打法变化多端。在打拳过程中,重点突出所学动物的进攻技巧,不求形象但求意真,技击技法讲究金、木、水、火、土的内涵。由于形意拳注重实战,打法凶狠,所以尤其适合战场作战,在群殴中以一敌十的威力也不可小觑。

智慧锦囊:

如果说太极拳看上去像一个深藏不露的英俊小生,那么形意拳则像是威猛凶悍的精壮汉子,它显现出来的暴力美让人叹服。而形意拳的实战性得益于拳师们对动物的模仿,无论是老虎追猎的有力前扑,还是猴子摘桃的迅捷手法,形意拳都学而用之。它将众多动物的长处学而取意,加之人力的爆发,发挥出了强大的威力。这里面体现出的“取人之长,为我所用”的思想,值得我们现代的人学习。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要发挥最大的力量,就要让每个人发挥他们的长处,即比较优势。

〔拳术〕八卦掌:步法多变,人生也当如此灵活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

八卦掌是我国流传很广的拳种,是武当内家拳三大名拳之一,也是道家养生、健身、防身阴阳掌的一种体现。八卦掌以八大桩法为转掌功,集八大圈手于一体,加上精致的摆、扣、顺步法,使得八卦掌本身灵动扎实。它以绕圈走转为基本运动路线,在走转中全身一致,步似行云流水,走如游龙,翻转似鹰。手法主要有:穿、插、劈、撩、横、撞、扣、翻、托等。

八卦掌的特点是身捷步灵,随走随变,与对方交手时身体起伏拧转,敏捷多变。拳谚说它“形如游龙,视若猿守,坐如虎踞,转似鹰盘”。其基本功以桩步、行步为基础。除此之外,身形、步伐、身法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比如八卦掌要求练者在不断走圈中,改变敌我之间的距离及方向,避正击斜,伺机进攻。

八卦掌以掌代拳,步走圆形,突破了以拳为主、步走直线的传统拳法,为中国武术开辟了一方新天地。灵活的步法和身法,常常能使对手感到眼花缭乱。用这样的功夫来应敌,避实击虚,手打肩撞,随意而为之,威力无穷。

八卦掌有单练、对练和散打等形式。根据老拳谱记载,八卦掌拳系还有十八趟罗汉手﹑七十二暗脚、七十二截腿,只是目前很少有人传习。八卦掌的所有器械,有刀、枪、剑、戟等,练法仍体现随走随变、械随身走、身随步换、势势相连的特点。另外,还有鸳鸯钺、鸡爪锐、风火轮、判官笔等短小的双器械,这在其他拳种中较为少见。

智慧锦囊:

八卦掌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无论是步法还是掌法都变化多端。其实说白了这种功夫的特点就是灵活,于敌未防处而攻之,以敌出击处而防之。多样的手法,配合灵活的步子,使得在运用八卦掌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当然,不仅八卦掌,其实所有的功夫都讲究灵活。毋庸置疑,人生如技击,如果势均力敌,死板的一方必然会溃败。灵活的人知道找通向目的的捷径,在这样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这一点显然很重要。灵活处世,本分做人,这不矛盾。

腿法(脚法)

关于武术,俗语里说“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是的,“胳膊扭不过大腿”,腿法是武术里的重要技法,“拳打三分腿打七”就说明了腿法的重要。腿法与身法结合,在近身攻击中,能爆发出惊人的威力来。中国武术以腿法为基础的流派也有不少,以北方居多,有“北腿”之称。

〔腿法〕潭腿:于大开大合之间见真性情

中国武术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以潭腿等为代表。其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一说此拳法注重腿法,发腿疾速,以大腿带小腿,集力于足,突发迅击,快速伸屈,弹如弹丸,故名弹腿。一说此拳起源于河南谭家沟或山东龙潭寺,两地均有“潭”字,故名。后来,潭腿传于回族,所以在回族中有“教门弹腿”、“回门秘拳”之说。

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也可以看做是潭腿的风格。潭腿是以腿功见长,拳势古朴,功架完整,刚劲有力,节奏明快,意气相合,精神饱满,动作精悍,配合协调。步型多弓步、马步,腿法多弹踢、蹬端。弹腿技击讲究上下盘同步出击,迅捷无比,令对手防不胜防。下盘发招讲究腿三寸不过膝,上盘进击以劈砸招数最多,力度大,拳势猛。套路有十路弹腿、十二路弹腿、六路弹腿、十八趟砸拳等,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器械和对练等。潭腿有各种流派,如临清潭腿、少林潭腿、精武潭腿、教门弹腿、通备弹腿等。

临清潭腿为五代后周龙潭寺昆仑大师所创,其有十路拳;少林潭腿是明朝正德年间,河南嵩山少林寺相济禅师和山东临清龙潭寺跃空大师将少林的罗汉拳与临清潭腿结合所创,共十二路;其余如精武潭腿、通备潭腿等,都是分十路或者十二路,可见其传统和渊源。这些流派名目不同,且各有特点,但功夫精髓不变。

智慧锦囊:

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这是南派武术的风格。这与南方人的个性和身体特征比较相符,细腻、婉约,健硕、精干。而北派的武术风格则与南派大不一样,舒展大方,大开大合,符合北方人的特征,粗犷、豪爽,高大、彪悍。比起南派的含蓄,北派更显真性情。从现实的角度讲,落落大方的北派风格,在生活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是值得提倡的一种处世法则。它规避了由于含蓄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人与人之间能够敞开胸怀充分交流,这无论从沟通还是从合作方面来讲,都节省了成本。

〔腿法〕戳脚:合毫微之力可撼大树

戳脚是一种以腿脚功夫为主的拳术,相传起源于宋代,有“北腿之杰”之称。《水浒传》里武松醉打蒋门神,便使用了戳脚里的玉环步、鸳鸯脚。近代戳脚流传于河北肃宁,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由武术大师冯克善所创。另说,太平天国时,太平军战将赵灿益隐居河北后将戳脚、翻子拳传给当地群众,遂流传于世。

戳脚以腿见长,主要腿法有踢、撩、飘、点、见端等。它十分强调手脚并用的技击方法,在身法上要求中正、灵活,腰部用力猛烈,肩胯作为辅助。出手劲道由脊背而发,出脚劲道从臀部输出,二者常与地趟动作相配合。拳法有“八根”、“九枝”两派。“八根”多下盘腿法,“九枝”多上盘腿法。一步一腿,一步一脚,连环踢打,手脚并用。

戳脚分文、武两种趟子,武趟子是戳脚的本源,文趟子是其发展变化。武趟子舒展大方,矫捷刚健,放长击远,刚柔兼施,以刚为主。传统的武趟子套路也叫“九转连环鸳鸯脚”。一共9路,各路可以接互换练习,故称“九转”;每路的腿法都是一步一脚,环环相套,连连发出,故称“连环”;其腿、脚连环出击,成双配偶,左右互换,故称“鸳鸯脚”。文趟子发劲柔中寓刚,架小紧凑,灵活善变,绵里藏针。传统的文趟子套路叫“八根”。其战术讲究一步一脚,出其不意,诱敌深入,后发制人,下肢发脚,动作迅捷,似用非踢,声东击西。东北一带还流传一种东北戳脚,腿法独特,技击性强,是胡奉三所创。

智慧锦囊:

戳脚功夫的特点在于其击打的连续性,目标精准,用力一气呵成,连环踢打,让人防不胜防。被攻击的人,刚受了一脚,第二脚就已经过来了,如此往复,来势凶猛,不好承接。其实什么都是一样,就怕连续,就怕积累。一两脚接住没问题,接三四脚就没有力量了。水一点一点地上涨,那水坝就有溃塌的可能。人们常常说某人不自量力,喜欢用蚍蜉撼大树这个词。但是只要足够多的蚍蜉,一起来“撼”大树,树焉有不倒之理?所以说不要小看微小的动作,积累起来就是很大的力量。

兵器

传统说法中说的兵器,实际上指的是冷兵器。冷兵器在古代除了为了防御敌人之外,还有重要功用是象征身份。十八般兵器在中国武术史上都有地位,也都曾经涌现过不少使用兵器的行家。像传统的刀法、枪法等,在民间流传很广。

〔兵器〕刀法:狂放未必非君子

刀为“百兵之胆”,是中华武术中最重要的器械之一,也是中华武术中的珍品。刀的种类、形式甚多,各门各派练法也不同。自古至今,练武术的人用刀的最多,也总结了许多刀法套路,形成了许多刀法派别。

武术里的刀法,除了具有实战性的刀法外,就是器械套路,器械套路不仅具有气势庞大的观赏性,也有一定的实战性。在器械套路方面,现存的主要刀法派别有:日月乾坤刀、少林双刀十八滚、太极刀、梅花刀八门、金锁刀、八卦刀等。

使用的刀种轻重、柔韧各有不同,而且刀法也不一样,有的偏轻灵,有的偏凝重,有的偏精准,有的偏凶猛。但是不管怎样,不同门派的刀法虽各有特点,但总结起来也有共同点:一是沉猛的刀招,与剑相比,刀法大开大合,变化较少而威力不减,凭借刀自身的力量,和人力的劲道,顺势使之,威力无穷。二是凶猛的刀招都带有相应的步法,在刀法中步法极为重要,常常起辅助攻击和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刀法经过岁月的淘洗之后,依然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今天,虽然早已不是冷兵器时代,但是在传统武术的树林里,依然可以看见刀的身影。

智慧锦囊:

武术中的刀法,暗藏力道于大开大合之间,其锋芒不可阻挡,其劲势不可硬拦。手起处,刀光寒闪,危急已至,凶险万分。比起剑法的轻灵巧妙,刀法的风格则比较凝重,如果说剑法的曼舞轻点,恍若一个翩翩少女的话,那刀法的暗沉劲道,则仿佛一个不死金刚。刀法的性格里没有细腻,只有狂放和豪爽。狂放和豪爽有时会因为太直接而不能被人们接受,但是有这种性格的人一般比较可爱,没有太多绕人的花花肠子,虽然粗鲁,但是率真,虽然狂放,但是真诚。比起那些自诩君子的人们,他们少了一分虚伪。什么是君子,虚伪的不是君子,那是伪君子。所以看一个人不要看他的外表,而要看他的内心,不要因为表面的狂放粗俗而否定一个人,也许在那些你所不屑一顾的外表之下,是一颗真挚的心。

〔兵器〕枪法:该出手时当露锋芒

枪,乃“百兵之王”,刚猛无比,气势如虹。

长枪的发展历史悠久,在遥远的车战时代,除了弓箭之外,双方交战最常用的就是长矛,后来渐渐演化成了长枪。不过当时只是用长枪互相乱刺,并无章法。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武吃氏也。

枪从晋代开始逐渐流行,当时所用的一半为青铜矛头,唐代善枪者甚多,宋代以后,矛基本上就被枪代替了,而且宋代枪法也逐渐成熟,当时有十八种宋代长杆铁枪,如捣环子枪、单勾枪、马突出、拐枪、拐突出、双钩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尚有岳家枪法。明代是武术发展和分支的盛期,所以枪术在这个阶段,理论和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各家枪法竞相争艳。

著名的实枪流派很多,比如岳家枪、六合枪、八马家枪、罗家枪、杨家枪、沙家枪、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等,各有精研,各有所长。但基本枪术技法还是比较一致的。枪法主要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当然还有比较花式的枪法,如挑枪、拨枪、带枪、圈枪、穿梭枪、劈枪、崩枪、拉枪、架枪、扑枪、点枪等。

具体说,枪法一般要注意很多,如持枪要稳要活,稳而不死,活而不滑。持枪讲究顶平、肩平、脚平、枪平四平。根不离腰,鼻尖、枪尖、脚尖三尖相对。扎枪要直出直入,须平正灵活迅速,力从腰腱发劲从枪尖出,其势如潜龙出入。扎枪又分为上平、中平和下平,以中枪为法,并有“中平枪、枪中王,当中一点最难挡”的说法。从武术招式上讲,枪长短能兼用,不论虚实都可尽其锐利,进不可挡,速不能及,最著名的要数杨氏梨花枪法。

智慧锦囊:

俗话说:枪扎一条线,棍打一大片。棍无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棍端抽打。枪有尖,杀伤敌人靠的是枪尖刺扎。因此枪法中有棍法中的影子,而棍法却没有枪法的锋芒。“百兵之王”的优势便从这里显现出来了。棍法的抽打因无锐气之锋,而显得下手含混,有点类似寻常人的不露锋芒。枪法则不一样,因为有了金属枪头,而浑身散发着锋锐,这和那些敢爱敢恨的人类似,刚气外秀。枪法有棍法的影子,就像一些人有着天然的善良,而枪法又有棍法没有的锐利,当路遇不平或是其他,需要出手时,则毕露锋芒。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本分生活自然让人赞叹,但是更让人钦佩的,就是这种该出手时便出手的豪情,让人明了什么是英雄本色。

〔兵器〕剑术:要轻灵,便不要太沉重

剑是武术中短兵器的一种,是由古兵器演化而来。《释名·释兵》中说:“剑,检也。”剑是一种防范非常的卫体武器。它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所谓剑术,顾名思义,即武术中用剑的技术。

在传统文化中,行侠仗义者、文雅高尚者、将军统帅多佩剑,剑自古以来就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刀剑在古代被视为武士的灵魂与精神象征,故在所有的古武术门类中,剑术是武士必须掌握、流传也最为普及的武艺技法之一。剑术在古时又称剑法、击剑、平法、兵法等。

剑的击法有: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等。武术谚语有“刀如猛虎,剑如飞风”,“刀似下山猛虎,剑如翻海蛟龙”。剑术的特点是:轻快、灵活、敏捷、潇洒、飘逸,气势连贯,步法轻快,腰似蛇行,演练起来变化多端,剑神合一,一气呵成。剑术根据练法又分为行剑、长穗剑、双剑、势剑、双手剑、反手剑等。剑术套路繁多,常见的有:自选剑术、青萍剑、武当剑、三才剑、三合剑、云龙剑、八卦剑、太极剑、螳螂剑等。剑术还有许多种套路,根据不同拳种而定。总的看来,剑术一般快捷凶猛,刚柔相济,潇洒大方。

智慧锦囊:

刀剑有别,有刀的沉稳凝重,便有剑的轻灵洒脱。人们有时候,觉得唯有凝重,才让人觉得实在,否则表现的洒脱就有可能被讥为轻浮。但是现代人背负有太多的压力,除了那种天生就像即将老去那样成熟的人能够时刻如刀一样沉稳,多数人其实需要放松一点,而像剑一样轻灵。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要面对,好的、坏的、让人兴奋的、令人委屈的,这些我们都要承受。但是如同水库需要泄洪,我们也要释放压力,要不然滔水般的压力让人无法承受的时候,我们是否还可以挺过去?那太难。生活之美在于张弛有度,因此人们应该学会放松,以迎接下一个挑战。

〔兵器〕戟术:能钩会刺,将实用发挥到极致

戟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钩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在商代即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不普遍。到了春秋时期,由于戟比戈和矛更为先进,它很快成为将士们作战的格杀利器。

因为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进而成的,所以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卜字矛戟突出了矛的优势,刺杀有力,但钩啄易掉头。另一种以戈为主,前有援,尾有内,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这种戟形体单薄,易脆易折,不适于实战,多属仪仗用的饰兵器。尽管卜字戟有些许缺点,但是它还是作战的利刃,因为它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

古代戟分马上戟、步战戟、双戟等不同用法,明清以后,同样形制的戟,各种武术流派,亦有各种不同练法。目前仍有练戟者,戟的练法与刀、枪不同,戟一般不做舞花,以剁、刺、钩、片、探、挂掳、磕,为主要的招式。由于它的这种特性,戟自问世以来虽不被个人习武者常用,却深得兵家赏识,几经变迁,几番征尘,作为军队中的主要兵器,留下了血刃敌寇的战绩。

个人习武者练戟术的,一般很少有花式动作,主要是发挥其棍法的实用性和戟的钩、刺功能,习戟者主要着意的地方在进攻上,刺讲究迅猛,精准,手握戟柄既要讲究紧,又讲究灵活。钩主要在于力量的使用,一般顺势而钩,常使敌人因站不稳而摔倒。由于戟柄足够长,所以磕也是戟术的一个主要技术,用金属戟头,瞄准对方身体关键部位击打也有不可小觑的杀伤力。

智慧锦囊:

与其他器械类武术不一样,戟术没有太多的花样,比如翻腾和特定的套路等,戟术最重要的就是直接、实用,该钩则钩,该刺便刺,直取要害,剁、探、挂、磕,以棍法中实用的招数为基础,以金属戟头攻击对方,使对方措手不及。在生活中,如果说你是一个普通人,你可能没有刀那种近乎天生的凝重,也没有剑那么超群灵动,你就不如老老实实地做一柄长戟:实在、实用、实际。把实用发挥到极致,你也可以取得成功。

气功及轻功

气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身术,最早可追溯到五千年以上,古代人称之为导引、按跷、吐纳等。其特点是通过练功者的主观努力对自己身心进行意、气、体结合的锻炼,以达到健身和防治疾病的目的。而轻功则中国人诠释得几乎成了神话,其实不过是将身体练习得更敏捷而已。

〔气功〕动力:嘈杂中感悟宁静

“动力”统摄于气功疗法中,是气功的一个分支,它是相对于“静功”而言的。理论上动静两者不能分割,统一了它们的关系,才能达到“由动入静”。但是实际练习中又要分开而练,才能显示出“动”、“静”的作用不同。这种理论就是所谓“动静相因”,“表理相循”。根据这种理论,动力是静功的基础,也是练功夫的入门正路。因此丹道家对于练气功夫,订立了一个“动静两骸”的总原则,创造了一套“由动入静”,“以静制动”,“用柔济刚”,“行气导脉”,非常精致的动力方法,以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所谓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宗旨。

动力的方式,各宗各派,各个不同,精粗有别,互有短长。然而,它们有完全相通的方法、一致的要点。动力讲究“柔道”,要求全身的筋骨、皮肉全部放松,不可带一点儿硬性和使用一丝的气力。然后气沉丹田,下盘要稳,整个运气过程要缓慢平和。其次,呼吸要讲究柔软,延绵不绝。最重要的是动功的柔,也在于动作的缓慢和细致,要能够感觉什么是“蛇行”和“涌动”。让人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自然和人自己本身,以达到内外一致的境界。

除了讲究“柔道”,动功还注重阴阳气脉的交变和五脏六腑的分经运气。在一个动作之中,这些主要部分都要发生一定的气脉变化,表现于运行的迅速,流注的多寡,阴阳的变换,经络的交会。初步练功的人,一般对于真气运行的体会,都自觉酸、麻、胀、疼、寒、热等“动触”现象。功夫慢慢进步了,自觉的滋味也随之而发展。从前的酸、麻、胀、疼,一变而为轻松舒适,神清气爽,所谓如饮醍醐,如灌甘露。即使在工作疲劳之后,专心练一套动功,疲劳反而会消逝,精神恢复之外,还会增长。

如此反复用心研习,不论外界是什么状态,我自柔然应付,自信从容。时日一长,勤加演练,不论练那一派的成功,都会练到很高的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坚如金刚,柔似止水,外邪不侵,疾病不生。如果练得炉火纯青,全身气脉了如指掌,动念即动,止念即止,打下了静功的基础,就是上了“由动归静”的正确道路,一旦打坐去练静功,顺理成章,即可走向气功的另一重境界。

智慧锦囊:

“动功”的精髓在于把握“柔道”,所谓柔道,简言之就是虽然是动功,但是不是让人们胡乱伸胳膊踢腿,而是让人们用心去感受动作的缓缓流动,去体察身体的细微变化。气功疗法的入门,就在于人们在舒缓的动作中,体味身心的统一,感悟内外的一致,用术语说就是要使气脉交汇、阴阳和合,进而入静功的门道。如果单纯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动功就是让一个人锻炼在嘈杂中感悟宁静的能力。而这门“功夫”,何止是练气功需要,生活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的“功夫”,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实在不容乐观,怎么办?除了逃离,去寻找自己的世外桃源,另一个更加高明的办法就是学习这门动功,在嘈杂中感悟宁静。让自己的心灵在沉思中入定,忘记周遭的嘈杂。

〔气功〕静功:宁静中自由奔腾

气功基本分两大类,一类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操、按摩等方法,经常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另一类以静为主,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增强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

静功是气功除了动功之外的又一类修行功夫。在古代,静功不称为静功,在道家,一般把静功称为服气、炼丹、修道、养气、练气等;而在佛家,静功则一般叫坐禅。二者都是运用精神内守和调整呼吸的方法,着重练身体内部,所以也称为内气功。

静功认为人体是一个自动平衡和稳定的系统,通过身体和精神的入静,可以让人体自动进行平衡调整。

近现代以来,武术和气功逐步分离,但是武术静功和气功静功基本一致,都是运用静立、静坐或静卧,在精神集中的前提下,通过腹式呼吸来完成。

通常情况下,练功者用各自的办法排除多种念头,将思维集中于一念,并尽量将此一念定下来。定得好的甚至将此一念也除去了。所有这些静功,如果练得好,“定”到一定程度,就能出现“内视”、幻听、直觉等诸多现象。

静气功采取卧、坐、站等外表上静的姿势,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主要练法有寂照法、扩容法、压气法、转圈法、聚散法等。

静功根据练法的不同也分各种派别,吐纳派强调呼吸锻炼,禅定派强调意念锻炼,要求练功者思想内敛,静坐凝心,一般采取一些不复杂的方法来集中意念,一般的静坐均属这一派;存想派也强调意念锻炼为主,但要求用一种想象幻视到某种事物;周天派强调在思想内敛的基础上意气相依,推动内气感觉沿自己体内的任、督脉等经络路线周流,也称为内丹派等。总而言之,都是通过周身的运气而达到入静的目的。

智慧锦囊:

放松入静,排除杂念,呼吸自然,一切的一切主要是为了让一个人变得安静,变得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然后一直变到忘我之境。从传统理论来看,静功可以让一个人的身体保持内外的平衡。不过从个人修为方面来看,静功倒不失为提升自己灵魂境界的一种方法。一个人能在嘈杂中感到宁静,是高境界,不容易。但是一个人在宁静中能体验奔腾,倒是更高的境界了。因为外物的嘈杂难敌内心的安宁,但是环境的安宁却不容易让人兴奋。当人们被静谧所吞没的时候,是兴奋不起来的,因此在宁静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活力四射就显得更难得。

〔气功〕轻功:努力,会让你的身价飙升

轻功,在武侠小说中被赋予了浪漫色彩,几乎成了飞的代名词。并且因为小说的巨大影响力,而使轻功即便是在现实中,也被涂上了不少神秘色彩。

在传统武功中,轻功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时练武之人,不论习哪家哪派的功夫,都极重视身法的轻灵,若动作呆滞,则不仅难以制人反易为人所制。故习武者,多兼习轻功。

轻功跟寻常的跳高不一样,不需要奔跑,只需两足一蹬,即可起高和跃远,其起如飞燕掠空,其落如蜻蜓点水,着瓦不响,落地无声。轻功与现代体育运动中跳高、跳远的不同,就在它“轻”和“稳”的特点。能“轻”和“稳”,全赖浮动在身。

古传内家轻功,以跌坐练气,或早或晚行功,能将气自由提起与沉着,数年之后能起数丈之高,身轻如羽,墙壁可走,水面可行。

内家轻功以吐纳打坐,练气行功,其理玄妙,除有恒心苦练外,尚需有较高的悟性。除内家轻功外,古时习武之人练的轻功虽方法各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顶功和铁锡碑两种。顶功,即垂手直立,用脚前掌向上跳,此练弹劲,不可屈膝,不可用拙力,多练则可增身体的汲取功,把体重提向顶部,不使下沉。所谓铁锡碑,即用锡瓦铁衣附于身上,按一整套的程序练功。这种轻功练法,必须先在体重之外又加上各种重物往返,这样一开始就感到很沉重,但经过刻苦锻炼,就会逐渐适应而不觉沉重。一旦去掉附加的身外重物,自然就顿感十分轻松,行走奔跳也会非常舒适和迅疾。轻功练成之后,蹿上纵下如落叶,在平地行走,则步履轻疾,不扬微尘。

其实,关于世界上有没有轻功的问题,人们多有激辩,但是鲜有结果,倾向于有的人,往往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仅仅是口头传诵一些故事,让人不得不怀疑其真实性,当代的人则更倾向于没有轻功。若是硬要说有轻功,那可能就是所谓的身体敏捷吧,在长时间的训练之下,很多人飞檐走壁,高跳翻墙倒也不是不可能。

智慧锦囊:

从科学的角度讲,轻功不可能像武侠小说里描写的那样玄乎,但是飞檐走壁、高跳翻墙的本事对于那些练过功夫的人是有可能做到的。其实,武术的本质,在于对自己身体能量的开发。所谓的轻功正是身体能量在短时间内的爆发。这一点类似于人的发展,你只有足够努力,足够刻苦,才能学到真本事,发挥出自己巨大的潜能来。换句话说,你的一生其实也是在学习功夫,只不过你学的不是拳打脚踢的功夫,而是生存能力。

软硬功夫

软硬功夫,古来有之,一则以柔转百折,一则以刀枪不破。它们是中华武术的两块瑰宝。软功形似巴西柔术,但实则又有华夏深髓。硬功一般被当做是武术的基本功,但是硬功练到极致,其不可思议之处也很多,不管怎样,硬功是练武之人抗挤压、抗击打、抗摔跌的一门功夫。

〔软功〕中华柔术:大智大勇,将矛盾消解于无形

柔术是软功的一种,作为杂技家族中一个传统项目,被誉为超越极限的人体艺术,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对圆文化的理解。柔术正式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隋朝,唐朝进入宫廷。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正式将其命名为杂技柔术。柔术与中国的戏剧艺术一样,门派、品种繁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中华柔术以惊、险、奇、美著称于世,国内有很多的艺术团在国际上演出时,让外国人惊为天人,不少外国名家对中华柔术充满了赞叹和好奇。

中华柔术,本质上有别于瑜伽运动,不求奇巧,但求精美,举手投足之间,纤纤软体,刚柔相济,寓动于静。柔术的艺术精神也有别于舞蹈,情感不张扬于表演之中,寓意超越于形体之外,颇有点类似中国太极拳的意境,柔之浑圆之中,含蓄着力量;软而不屈,坚韧十足。险中求稳,动中求静。沉默的毅力之间,掩饰不住的智慧和超越,尽显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追求。柔术是艺术,但是体现的是阴柔之美、女性之美,所以男子不适合练柔术,这也是我们看到练柔术的几乎都是女性的原因。

智慧锦囊:

柔术里复杂的动作,让人惊叹研习者身体素质的不可思议,它的确突破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身体极限和障碍,在某种无法言说的感动里,我们被这种奇妙的功夫所折服。柔术与瑜伽虽然两派都自称不同于彼此,不过从外形上看,其实二者也无本质上的差别,要是细细比较起来,差别可能就在于柔术似乎更强调一个人的意境吧。每每看见杂技里沉默、安静、舒缓的柔术表演,似乎都会给人一股奇妙的力量。这种力量虽不张扬,却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稳定。让人在内敛的情绪下,掌控着一切,把不确定因素缩减到了最小。这其实也是做人的一种境界,大智大勇,含而不露,内敛沉着,却用智慧将矛盾消解于无形。

〔软功〕铁砂掌:宝剑锋从磨砺出

铁砂掌又名黑沙手,为硬功外壮,属阳刚之劲。顾名思义,铁砂掌是用铁砂练出来的掌功,属于硬气功范畴,是少林寺武僧经常练习的重要功夫。

其实,在中国大地上流传的数百个武术门派中,大多都有自己门派的铁砂掌功夫,虽然名目繁多,但练法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总起来说,铁砂掌就是用铁砂、药料作为练功辅助物,通过特定的练功方法修炼出来的一种兼具攻击、防守的掌上硬功夫,修炼日久,具有开砖裂石之功。当然现在这门功夫多被用在表演上。

一般人总认为只有外家门派才有铁砂掌功法,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不少内家门派也有这种掌法,比如形意拳、八卦掌等派也都有此掌法流传。可见铁砂掌也是一种基础功夫。事实上,不论修炼外家还是内家拳术,练习铁砂掌之类的功夫,对技击水平的提高也是很有好处的。

练习铁砂掌要注意运气。一般要做到:“气自丹田吐,全力注掌心。按实始用力,吐气须开声。”技击动作发出前各关节要放松,待出击时突然伸直,劲达掌心,同时开声一喊,气势上先要压倒对方,令敌人心神猝然一惊,则掌力正至妙处。

至于铁砂,以少林为例,少林功夫中的铁砂掌,是用铁砂和药物配合而操练的,练至掌部坚硬如铁,臂长力增,重伤对方皮肉筋骨。功力深者可以碎砖断石。经过练习铁砂掌功夫,可使掌部的锻炼处表皮增厚,筋骨及表皮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腕指关节灵活,肌肉韧带的力量增强。

不过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练铁砂掌必须靠药物作保护来辅助行功。否则,不用解毒、消肿、止痛之类药物练功的话,毒气就会深入机体,对健康不利。

智慧锦囊:

如同我们看惯了舞台上演员们的光鲜,却看不见他们为此在背后艰辛的付出一样,我们也惊叹于铁砂掌的神奇,却不知道练功者为此曾伤筋动骨,流血不止。每一个可上得台面的人,必定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实际上生活中的事情无一不是如此。上天是公平的,你付出得多,得到的回报自然也就可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附录

中华武术,洋洋大观,南拳北腿,套路器械,刀枪剑戟,斧钺钩叉,软硬功夫,享誉天下。下面是对几种拳法的简单介绍:

连环绵掌

中国拳术之一,简称绵掌。手法以掌为主,运转舒展如绵,动作连而不断,掌法运行成环。劲力要求内蓄刚劲,外现绵柔。绵掌的器械以枪法为主,保持了一整套传统练习方法,如“抖大杆子”、“划大杆子”、扎大枪(一百单八枪)、对战大枪、花枪、对花枪等。尤其是六路“连环大枪”和“小六合枪”,既可作为基础训练单练,又可按套路中的招式对练。

蛇拳

蛇拳因模仿蛇的动作而得名。有关蛇形的拳术,类别很多,传统蛇拳的动作开合得宜,刚柔相济,以柔为主,柔中有刚;上体要求松柔,下肢则要灵活。蛇拳在实战时则要求:身要颤,步要转,二手忽闪神要战;圈绕步,步偕身,用指抢喉快为准;龙戏珠,掌插肋,勿手啄人勿顶击;脚尖点,虎爪进,急来缓应巧柔还。发劲时,同时还发声,以声助势。

梅花桩

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是立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本功练习。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近代以河北滦县韩其昌传人较多。

通背拳

也称通臂拳,强调以猿背或猿臂取势,故又称“通背猿猴”、“白猿通背”。通背拳流传较广,流派较多,除“白猿通背外”,还有“五行通背”、“六合通背”、“劈挂通背”、“两翼通臂”、“二十四式通臂”,等等。较早流传于山西的“洪洞通背”,也属于通背拳系中的一个流派。

地趟拳

中国拳术之一,也称地功拳,因套路多由跌扑滚翻组成,故得名。关于地趟拳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在醉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区别是醉拳以醉形进行摔跌,而地趟拳只有摔跌而无醉形;另一说是各种拳术都掺用摔跌动作,只是地趟拳以摔跌动作为主,古称“九滚十八跌”,俗称“就地十八滚”等。

猴拳

中国拳术之一,以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而得名。据记载,中国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盛大宴会上表演猕猴舞。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图像,描绘的正是猴子的动作。明代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也有猴拳的记载。

查拳

中国拳术之一,是中国回族人民最喜爱的拳种,盛行于山东、河南、河北各省。构成查拳体系基本动作和技击方法的有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腿法、平衡、跳跃旋转、击、刺、劈、砍等。

华拳

中国拳术之一。拳家讲究“三华贯一”,“三华”是指精、气、神,华拳因而得名。华拳的内容有徒手、器械、单练、对练。

花拳

中国拳术之一,相传是清代雍正年间甘凤池在江浙一带传授的。花拳有散手一百二十字、七十二擒拿法、三十六腿、二十四势。花拳练习实打之法,有抄手、抄腿、肘击、肩靠、股插等法,分上、中、下三盘。短打跌法有88个势名,都是身、手、足配合以跌人之法。

同类推荐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名城胜地对联(下)

    名城胜地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关于名城、胜地的对联,如“太白楼(歙县)”、“西湖桂斋(福州)”、“白居易墓(洛阳)”等等。
  •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驻足世界奢华酒店(全集)

    本套书介绍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揭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这套书不是介绍酒店的小册子,不同的视角和对酒店建筑文化、民族风情、特色服务的浓彩重墨的描写使它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每天读点国学常识全集

    “国学”一说,兴起于20世纪初,而大盛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出现过“寻根”热潮,90年代“国学”再次掀起热潮遂至今。在当今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沟通与交流,促使着我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源头,“国学热”现象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正是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重新定位的时刻。
  •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主要章节分为“文学”、“艺术”、“思想家”。
热门推荐
  • 青龙玄武

    青龙玄武

    神龙因错被贬凡间,镇守通灵神石。机缘巧合之下塑造成为人身。拜入玄武门下,潜心修炼。并复仇成神,重还神龙真身。手刃强敌,我欲成仙!神龙巨吼苍穹,我是龙的传人!!!
  • 我有两个渡劫丫鬟

    我有两个渡劫丫鬟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个洁白无瑕,一个妖艳似火;这是叶辰逆袭开挂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故事。有事丫鬟干,没事就找事给丫鬟干!
  • 韩娱之明星经纪人

    韩娱之明星经纪人

    什么是明星经纪人?明星的经纪人?是明星又是经纪人?还是明星一样的经纪人?唉,谁也不知道,这也许就是一本没有主线的韩娱小说。韩娱作品,非喜莫入,小说虚构,切勿较真,群号:183677795!
  • 火影之挣扎

    火影之挣扎

    转生在这个火影世界中,成为木叶一小忍者家族子弟松崎一郎。无法提炼查克拉,这令人绝望的消息彻底的封杀了松崎一郎成为忍者的道路。本想只做一个普通人的松崎一郎,麻烦却不断的接踵而来……我……只是想活下去而已……PS:本书有个群号264194328,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加加
  • 快穿系统天天被害妄想

    快穿系统天天被害妄想

    别人家的系统vs自家系统别人家系统要炸天,我方系统:别吵吵,我感觉我们被盯上了!“……”你是指马路上的小野猫吗?系统:嘤嘤嘤,我们完蛋了~
  • 白领都市人

    白领都市人

    成功的人生一开始是观众,接着是演员,最后才是后台老板。失败的人生反其道而行之。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可以分成两种思想潮流:一是说真理比生命更重要,一是说生命比任何事都重要。当人类要发动战争,他们会以前者为藉口,但当他们要结束战争,又会拿后者作理由。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倒退就是前进。所谓富有:是指生命中流通的东西很多。————摘选自作家李敖人的一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如果无法战胜自己就永远不会成功。人没有天生的贵贱,只有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希望你们能和书中男主角一样,努力的改变自己,获得成功!
  • 我不想当君后

    我不想当君后

    冷雪洛重生了,发现世界一样又不一样,妖怪真多。私房菜大厨、酿酒的青年、开酒吧的美女,身边形形色色说不清有多少不是人的人在出没。
  • 吾皇万岁:抢来的皇后不好惹

    吾皇万岁:抢来的皇后不好惹

    凤烨城是回来复仇的,他要颠覆亓氏的江山。可是在他的复仇之路上,出现了一个意外。是选江山还是选意外,凤烨城可以不用想就知道,他选的应该是江山,可当她真的死在了他的眼前,他竟在午夜梦回后悔了无数次,他曾在灯火阑珊处,想起佳人倩影。瑜绯是亓国皇帝的皇后,她这一辈子对亓国忠心无悔,作为亓国皇后她战战兢兢,然而她觉得此生唯一的错事,就是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她瑜绯是亓国堂堂正正的皇后,她做不到朝三慕九。然后她爱的那个男人却辜负了她,最后,她和他一起走下了地狱。
  • 空间重生:天女不好当

    空间重生:天女不好当

    重获一次新生,苏晴雪只想灭掉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然后过自己的小日子......
  • 嫁个老公是魔鬼

    嫁个老公是魔鬼

    一个美艳少妇的凄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