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695900000006

第6章 国画

山水画:多点透视,远观可见青山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在魏、晋、南北朝就已逐渐发展,但仍附属于人物画,作为背景的居多。隋唐开始独立。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如王希孟、赵伯驹的“青绿山水”,南北竞辉达到高峰,从此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元代山水画趋向写意,以虚代实,侧重笔墨神韵,开创新风。

《游春图》是山水画的经典之作,它的主题是春游。在明媚的春光里,人们欢心畅玩,远处青山叠翠,湖水轻荡,画中人物有的乘骑于山径,有的泛舟于湖上,姿态各异,生动有趣。展子虔的这种画法发展到唐代的李思训,便形成了“青绿山水”,被后世誉为“唐画之祖”,成为中国山水画中一种独具风格的画体。

辛亥革命后,溥仪被逐出皇宫,《游春图》被他带走,存放在天津。伪满政权建立后,《游春图》又被日本关东军参谋吉冈安直运往长春。日本投降后,敛聚的珍宝流向社会,一些精明的古董商看准商机,急赴长春寻觅收购。《游春图》被一古董商穆氏购得,并有意高价出售给外国人。著名鉴赏收藏家张伯驹在得知此消息后,找到当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请他出面制止将画外流;张伯驹又请朋友出面与古董商人马霁川协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马霁川终于同意以200两黄金转售。张伯驹为筹巨款,只好变卖了自己的豪宅。张宅原本是清朝太监总管李莲英的府第,豪华舒适,但是为了买画,张伯驹不得不忍痛割爱……

当他好不容易凑足了200两黄金前去购画时,却被告知黄金成色不足,只能合140两。张伯驹只好再次请朋友担保,欠款取回了《游春图》。在张伯驹筹款期间,当时国民政府秘书长张群曾托画家张大千高价购买此画,但是马霁川等几个商人以诚信为上,没有将《游春图》卖给张群。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伯驹将《游春图》捐献给国家。

智慧锦囊:

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换,可以画出很长的画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换,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远”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人们的生活。将眼光放远,就能让视野更开阔。很多年轻人毕业以后走上社会的舞台,找工作是他们必须面对的。择业时,很多人喜欢用工资的多少来评价工作的好坏,完全不看专业是否对路,适不适合以后的发展。其实,就算是高工资,也只是相对于开始而言的。年轻人开始做的都是经验的积累,以后的路还很长,一定要从长远出发,不要只顾着眼前的利益,丢了前途。

文人画:借物寓意,热问题需要冷处理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亦称“士夫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

《鹊华秋色图》是文人画中典型的代表,它是赵孟凭着记忆画出来的。公元1295年,赵孟辞去了京城的官职回到了家乡,文辞书画酬答中结交了不少朋友,周密就是其中的一位。周密是南宋文学家,与赵孟以兄弟相称。一天,赵孟、周密和几位好友喝酒做诗。席间,大家说起曾经游历的名山大川,赵孟力推济南山水,谈到鹊山和华不注山,一个浑圆敦厚,一个高耸入云,穷尽山之俊美巍峨,使在场的人无一不为之神往,只有周密一人沉默不语。赵孟很疑惑,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周密祖籍是山东,1126年金兵南下,北宋旋即灭亡,中原士大夫纷纷南下避难,周密的曾祖父就在那时离开祖籍南迁。周密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思乡之情与日俱增。

晚上,周密回到家,想到好友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再联想到自己也许永远也回不了故土,不禁悲伤起来。次日清晨,周密直奔赵孟家中,想要诉说自己的思乡之情,可又担心他笑话自己多愁善感,不好意思说出来。最后,在赵孟的一再追问下,周密才将心事说了出来,希望赵孟能多给他讲讲家乡的山水。听了周密的话,赵孟旋即起身,到书房拿出笔墨,对周密说道:“想不到周兄对故乡有着如此深切的思念之情,我一定满足周兄的要求,不过言不尽意,唯恐有不详之处,还是把故乡的山水画成画赠与您,或许可以解你思乡之苦。”说罢,赵孟提起笔,凭着记忆描画起来,他一边画,一边给周密介绍济南的山水、民俗风情。就这样,被后人誉为“思乡之画”的传世之作《鹊华秋色图》诞生了。

智慧锦囊:

文人画重视观念和情感的表达,侧重个性的表现,通常是画者将浓郁的情感寄托于笔端,以借物寓意的手法表现出来,但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过程,画者的情感会渐渐地冷却和沉淀,所以表现出来的往往是深刻的认识和理智的抒发。感悟社会,似乎每个时期都有一个或者几个问题成为人们之间同时关注的话题,人人聚焦、大家议论,甚至可能造成某种思想和行为上的过激冲突。如果就事论事,貌似据理力争,却有可能给对方火上浇油,达不到统一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因为社会理解力有它的惯性,要改变这种惯性需要时间的等待和实践的过程。强迫不理解的人马上接受你的观点,反而会挑起更激烈的争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反对者的赞同,往往在改革者成功之后。因此,把许多热问题放一放、看一看或换一种处理办法,在过程中让人们的注意力慢慢转移,那么原先接受不了的事物,就有可能慢慢地适应了。

宗教画:一把扫帚去千灾,恬淡无为解人生

吴道子少时孤贫。开始时学习书法,后来转为学习绘画,20岁才崭露头角。曾做过兖州瑕邱县尉。浪迹洛阳时,唐玄宗闻其名,任以内的博士,改名道玄。

吴道子擅画道释人物,同时也擅画花鸟、台阁,笔迹落落,气势雄峻。曾作壁画三百余间,“奇迹异状,无一同者”。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雄放,变为遒劲,线条富有运动感,点画之间,时见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后人把他与张僧繇并称“理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劲紧连绵较为古拙的“密体”。

他的壁画比较出名的有《地狱变相图》。此图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人死后在地狱里的各种经历,指出了人生的结果都是自作自受,揭示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的事实真相。所以说,《地狱变相图》不仅仅是一幅图,更是一面镜子,慎思之,深思之。

他兼工山水,描绘蜀道怪石崩滩也是非常有名气的。苏轼认为:“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吴道子是“画塑兼工”,善于掌握“守其神,专其一”的艺术法则,千余年来被奉为“画圣”。

吴道子是一位全能画家,人物、鬼神、山水、楼阁、花鸟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但是他主要从事宗教壁画的创作。宗教画是取材于宗教之教义,故事和传说且服务于宗教宣传的绘画。如道教中表现神仙的画像,佛教中表现佛本生故事的绘画,中国道教题材的绘画早在魏晋时代就有专门关于神仙和传说中故事场面及神仙形象的绘画。佛教绘画兴盛于中古时代的印度,后流传入中国(随佛教流传)后,逐渐被中国古代画家用中国绘画的形式描绘而形成了中国特色佛教绘画。

智慧锦囊:

平时常会见到许多寺观门口绘有《寒山持芭蕉图》、《拾得持扫把图》。在莆仙方言里,“蕉”字与“招”字谐音,寓意“招来百福”;“扫”字寓意“扫去千灾”。另外,有的宫庙还常可见到:《寿星图》、《福禄寿图》、《富贵荣华图》、《观音送子图》,这些壁画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平安吉祥、财运亨通、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的热切渴望,反映了宗教信仰者的功利心理。一个人越是有私心,反而难以单纯为自己;越想有所为,就越不能有所为。如果你与全国人去争国家,与全天下人去争天下,与全事业领域中的人去争成败,结果必然是一无所获。你如果不与人们去争,恬淡无为,反而会有所得。所以老子说:“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卑下的位份,甘愿当天下的川谷。甘愿当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行才能得到充足,回复到自然开端的朴素、纯真的状态之中。”

动物画:初心看世界,动态品人生

唐代中期的政治家和画家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的事情时,友人问他:“近来论画者一谈到驴、牛和马,都认为这些是常见之畜,最难以画得神似,不知吾兄你有何高见?”韩滉稍加思索之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牛、马都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家畜,平日里经常能见到,画家稍微有一点儿不慎,或者偶有误笔,就能被人们发现,所以一般的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说到这里,他停顿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它的特点的。”友人听了,非常佩服他的独到见解。

还有一次,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韩滉带着随从来到郊外田间小道上散步,迎着和暖的春风,站在一片碧绿中间,他的心情十分愉悦。田间,几头耕牛在低头吃草,两三个牧童在嬉戏玩耍,还有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逍遥自得。远处,可以看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在开阔的田地里,农夫正在赶牛耕地、翻土。

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绘画,很快绘出了一幅幅耕牛的图景。后来,又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五头牛。一头牛在低头慢慢地吃草;一头牛翘首向前狂奔,仿佛是一头撒野的猛兽;一头牛在回顾舐舌,露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模样;另一头牛则纵趾而鸣,好像在呼唤着伙伴;还有一头牛在缓步前行,似乎走向田头,又如刚刚耕地归来,令人回味无穷。整个画面,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韩滉对这幅画的创作非常满意,给它取名为《五牛图》。

《五牛图》是动物画的代表作之一。动物画,在中国画中以动物形象作为艺术语言,是表达人们的希望、幻想和各种感情的一种绘画,描绘的题材很广泛,凡动物均可入画,但主要对象为人们常见的家禽、家畜和动物园中的各种动物。

智慧锦囊:

动物画取材于动物,抓住了动物灵活善动的特点,体现的是动态和自然。人的本心也应该是自然而又灵动的,自然,随意,不刻意强求。可能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注重得失,压力太大,或者戒心太重,没办法完全释放自己。若戴上了面具做人,刻意修饰和刻意表现,思维渐渐走向了一种定式,人就失去了灵动,感受不到身边不断焕发的新奇事物,而始终活在一个虚假且虚伪、静态的世界里,慢慢的,便会迷失自我。所以人应当保留一颗初心,去雕饰一颗天然的心灵,让自己在纯自然的状态下生活,卸下了心里的包袱,人就会觉得轻松许多。

禅意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禅画是中国禅宗特有的艺术,修禅者用笔墨来表达禅道。禅者喜欢解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他的通过用智慧解构万事万物来促使人们在有限的人生积极地感悟永恒大道,体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至高境界。禅者借用笔墨,表现心声,传递生活智慧。

在对禅画的发展历史进行考证的过程中,人们普遍认为唐代的大诗人王雏是中国绘画史上“禅画”这一画种的创始人。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的王雏将禅心与画意融合在其空灵清寂的“水墨渲淡”山水画中,再现了他参禅修禅的艺术体验,开拓出极为优美深邃的美学境界,达到了诗与画互相融合的最高境界,充分体现了空淡清幽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美术史册中,杰出的禅画名作有梁凯的《泼墨仙人图》等。此图画的是一位仙人袒胸露怀,步履蹒跚,憨态可掬的形象。他眼里醉意蒙眬,仿佛看透了世间的一切,嘴角边还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那副既顽皮可爱又莫测高深的滑稽相,使仙人超凡脱俗又满带幽默诙谐的形象活灵活现。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笔法抒写,那浑重而清秀、粗阔而含蓄的大片泼墨,可谓笔简神具,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开的。这张图画的标题是后人加上去的,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从对其精神体态的描写来看,又有点像与梁楷同时的济颠和尚。

智慧锦囊:

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是对个人生命和心灵的关注,是对生活的真实呈现,但是自古以来,禅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即使是赋之于笔端,成了画体,也还是没有固定的思想传达,而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是没有统一说法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就像北京奥运会,很多人都因为中国上了金牌榜首,认为中国是这届奥运会的大赢家,可是美国则以获得奖牌的总数最多而认为自己才是体育界的冠军。每个人心中的标尺不同,你有你的想法,别人也会有他自己的见解,所以人们会说“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果。

白描画:于朴素典雅中观人生本色

徐悲鸿是中国当代杰出的画家。他出生于江苏宜兴,幼年跟着父亲学习绘画,后远赴巴黎进修,先后去英、德、法、意及瑞士观摩并学习,吸取了不少世界艺术精华。他精研素描与油画,擅长中国画、油画,尤精素描。

徐悲鸿很喜爱马,他画马,堪称一绝,最早也是以画马闻名的。他曾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等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平日里,他经常在山乡和有马的地方对真马写生,关于马的速写稿累积了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笔时能做到“全马在胸”,笔墨酣畅。早年,他流落上海时,曾画了一幅马图,寄给上海美术馆,得到主持该馆的岭南派画家高氏兄弟的赞赏,说:“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

1934年,徐悲鸿应邀到莫斯科举办画展。一天,他应苏联文化局局长之请为现场观众做一次画马的现场表演。他充分运用中国画独有的线条,寥寥数笔,一匹势不可当的奔马便跃然纸上。素有爱马之癖的骑兵元帅布琼尼见状,拨开人群走到徐悲鸿面前说:“徐先生,就将这匹马赠给我吧,否则我会发疯的!”徐悲鸿答应了他。布琼尼高兴地和徐悲鸿热烈拥抱,并大声称赞道:“徐先生,你不仅是东方的一支神笔,也是属于世界的一支神笔。你笔下的奔马,比我所骑过的那些战马更加奔放、健美!”

徐悲鸿画的马落笔有神,奔放处不狂狷,精微处不琐屑。他以周穆王八匹名马为题材所画的《八骏图》,成为这位艺术大师的不朽名作。其最著名的《九方皋相马》,现存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

白描画是中国画里纯以笔勾勒线条而不设色,或渲染水墨来描绘景物或形象的一种绘画形式,也是中国画的基础训练形式之一,对于训练中国画家的造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其画作亦可成为独立的绘画品种。

智慧锦囊:

只用简单的线条勾勒,不设颜色,所以白描画简单朴素,大方典雅。平时,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满,习惯于热闹与喧哗,华丽与铺张,可是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很累,生活也没有了意义。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暂时冷却一下对名利的追逐,给自己一点空间,让生活换一种色彩。朴素,可能不能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但是只有这样的人生底色,才能让你避开浮躁,躲开纷争。著名主持人杨澜,总是很平常、很朴素的装扮,从来都不会给人一种花哨的感觉,但是她的干练却无人能及。所以人生的典雅,不在于你花费了多少钱去装饰,而在于你秉持的生活态度,从容、朴素即好态度。

水墨画:生命需要一抹留白

齐白石是我国绘画界的名人,他对花鸟、山水、人物等方面多有研究,尤工虾蟹。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强硬邀请国画大师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不得已,来到宴会上,环顾了一下满堂宾客,略微想了一会儿,铺纸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看后,赞不绝口,宣铁吾也十分高兴。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后书“铁吾将军”,然后拂袖而去。

一个汉奸向齐白石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产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1937年,日军占领了北平。齐白石为了不受敌人利用,坚持闭门不出,并在门口贴出告示,上面写着:“从来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齐白石还嫌不够,又画了一幅画来表明自己的心迹。画面很特殊,与平常人不同。一般人画翡翠时,都让它站在石头或荷径上,窥伺着水面上的鱼儿;齐白石却一反常态,不去画水面上的鲟鱼,而画深水中的虾,并在画上题字:“从来画翡翠者必画鱼,余独画虾,虾不浮,翡翠奈何?”齐白石闭门谢客,自喻为虾,并把做官的汉奸与日本人比做翡翠,意义深藏,发人深省。

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对人说:“我现在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都称赞老人的谦逊。他却说:“我真的不会画。”人们越发称赞老画家的品行,当然没有人相信他不会画画。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继续发展。其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智慧锦囊:

与其他的绘画类型不同,水墨画讲究留白,讲究意境,不能满纸都画满,要有一些地方空出来,给观者以想象的空间。人生也需要留白,没有必要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太满。比如跟朋友相处,你可以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关心和爱护,但是如果你把很多爱给他,没有给他留有一丝一毫自己的空间,那他就会觉得有压力,甚至会跟你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待已经分手的爱人,没必要还坚守“从一而终”,懂得放手,你才能发献出了他以外还有其他更合适的人。人生需要留白,需要你去调节,就像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装得太满都会溢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多一些随意,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谅解,对别人不要太苛刻,对自己更应如此。

主题画:人生需要一个主题

主题画是画家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题材展示给欣赏者的对社会和人生的某种看法或感想,或对某些历史故事、事件等的形象刻画与再现等。它具有一定的再现性、真实性,或揭示性。一般每幅画的立意比较明确,时间、事件等较为明晰。

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绘制的不朽杰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瑰宝。它是一幅用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长卷风俗画,通过对世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再现了当时北宋汴京的繁荣景象。

这一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的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同时也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演绎了许多传奇故事。

《清明上河图》最先是由北宋皇帝宋徽宗收藏于宫廷之中。公元1126年,金兵掳走了徽、钦二帝,洗劫了宫中的所有宝物,但是《清明上河图》却意外地流落于民间。元灭金后,此画第二次被送入皇宫。元代至正年间,宫中有个装裱匠,用临摹本把该图的真本换出,卖给了某真定守兵,后又转卖武林(杭州)的陈彦廉。陈彦廉害怕事情败露,自己又急于用钱,就将此画卖给了博雅好古寓居北京的杨准。

明朝时,因为隆庆帝不喜欢字画,成国公朱希忠就趁机奏请皇帝将《清明上河图》赐予他,皇帝却让估成高价,抵其俸禄。画将要给朱希忠时,一个小太监得知此画价值连城,便将画盗走,正要出宫,管事人来了,小太监急将画藏到阴沟里,恰遇当天下雨,一连三天,画已腐烂,不堪收拾。可是事实上《清明上河图》并没有被销毁。此故事被明人詹景风收入他的《东图书览编》中,实为盗画人冯保所杜撰。

冯保是万历年间的一个秉笔太监,时任东厂的首领,有权有势,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冯保得到《清明上河图》以后写有题跋,如果是皇帝的赏赐,他一定会在题跋中大书特书,但冯保只字未提,显系盗窃到手,为了掩人耳目,他编造了以上离奇的故事。

智慧锦囊:

散文缺少了主题,不仅是形散,神也跟着散了;书画没有主题,就会书不成书,画不成画。同样,人生要是没有了主题,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变得空洞和迷茫。梳理人生,给自己一个梦想,就是给自己一个前进的主题曲。虽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挫折与苦痛,但是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就有了战胜困难的希望。

工笔画:工整严谨,人生是细致的工程

工笔画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工笔画盛行于唐朝。能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的原因,一方面取决于绘画技法日臻成熟,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绘画的材料改进。工笔画须画在经过胶矾加工过的绢或宣纸上。初唐时期因绢料的改善而对工笔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唐代花鸟画杰出代表边鸾,能够画出禽鸟活跃的姿态、花卉芳艳的色泽。他画的《牡丹图》,光色鲜艳,美艳绝伦。仔细观赏,可以确信画中所表现的是中午的牡丹,原来画面中的猫眼有“竖线”可见。

据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得到一幅画着牡丹花丛的古画,牡丹花丛的下面还画了一只猫,但是他识别不出这幅画画的是精妙还是粗糙。当朝丞相吴育与欧阳修是儿女亲家,吴育第一眼看到这幅画时就说:“这幅画画的是正午时的牡丹。我是凭什么知道的呢?因为画中的花,花瓣张开着并且有些下垂,颜色也不润泽,这刚好是中午时的花的体现。再者,在画中,猫眼中的瞳孔像一条线,这样子也正是中午时的猫眼。早晨带着露水的花,花瓣是收敛着而且颜色是润泽的。猫眼在早晨和晚上瞳孔都是圆的,近中午的时候瞳孔就变得狭长了,到中午时就像一条线了。”

一幅简单的图画,却能让人看出如此多的信息,这足见《牡丹图》主人边鸾画技的精湛。

智慧锦囊:

禅意画讲究随意淡定,所以不拘泥于细节。但是工笔画不同,它以工整严谨见长,精谨细腻的笔法是它的特色。审视我们的生活,做人做事同样需要严谨细致。比如早上出门,仔细检查好自己所带的东西是否齐全,这是必需的,不要等到了单位或者学校才知道自己掉了这个、落了那个。如果是在谈判桌上,自己的一点点失误都可能影响到全公司的利益。因小失大,自己悔恨莫及,还得不偿失,所以要时刻保持认真谨慎的态度,不能有一点的松懈。

扇面画:精于构思,凭借思考打开智慧的天窗

在中国画门类中,历代书画家都喜欢在扇面上绘画或书写以抒情达意,或为他人收藏或赠友人以诗留念。扇面上采用书法,以东晋王羲之“书老媪扇”这脍炙人口的故事为先。到了宋代,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在唐末、五代基础上得到空前的提高。文人与绘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形成了文人画创作高潮。加上皇帝对扇面艺术的重视,书画扇面相应得到飞速发展。两宋盛极一时的画扇,创作了大批不朽之作,小至花鸟画中的野草闲花,昆虫禽鱼,都运以精心,出以妙笔。

根据扇面的形状不同,可以分为圆扇和折扇两种。因为折扇的扇面上宽下窄,所以画家在命笔之时必须考虑在这种特定的空间范围中安排画面,精思巧构,展示技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匠心独具,笔随意转,创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

折叠扇的书画实物要数明宣德二年画的大折扇,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谢缙《汀树的船图》为最早。当时的宫廷绘画势力日薄,“浙派”也步入末流,“吴门派”代之而起。以沈周为首,文征明继起,连同唐寅、仇英,称之“吴门四家”。他们技艺全面,选材广泛。这一时期是明代吴门派绘画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明代书法艺术的兴盛期。如文选明的书画扇面,在清代就出了《文选明书画扇册》。吴荣光题中说,“到明代四家,唐、沈、文、仇始为书画,蔚为吴下人书画扇面之风气”。从此以后,书画折叠扇风气大盛,名人显贵、达家流派、文人墨客都善笔于折叠扇,遂成了独具一格的扇面画。折叠扇以其独特的造型——一条圆弧和经过这条弧的两个端点的两条圆半径的图形而定为扇形。无数丹青妙手为之倾倒。

扇面的书画更能反映每位书画家的艺术真谛。巧妙的构图,使扇面展开时不觉得是画在半环形式的扇面上,感觉如同画在一张平整的长方形的横幅上一样。

智慧锦囊:

小至野草闲花,昆虫禽鱼,大到社会万象,人间百态,扇面画都运以精妙的构思,以妙笔传神。巧妙的构思,使扇面画就如同一个小的世界,色彩斑斓,精彩无限。思及人生,同样要善于思考。比尔·盖茨小时候经常躲在自己的卧室不出门,他母亲很奇怪,就问他:“你天天在你的卧室里能干什么?”比尔说:“我在思考,难道你们就不思考吗?”后来,比尔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不可估量的财富,这一切的一切,与他善于思考分不开。他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思考,能够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能够独具慧眼,从而奠定其在软件王国里不可取代的地位。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形成自己的思维,做每一件事情都应该多思多想。

花鸟画:修饰的魅力,给真实加一件外衣

元末文坛很有影响的诗人王冕,字元章,他同时又是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他7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仅靠母亲做点针线活供他到学堂读书,条件十分艰苦。尽管这样,他还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而被迫辍学。但他并没有放弃,一边替人放牛,一边很勤奋地读书。

一天,天气烦躁,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过后,那黑云边上镶着的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日光来,照得满湖通红。湖边上的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都像水洗过一样,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10来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里想:古人说“人在画中”,真是一点不错。可惜这里没有画师,不然把这美景画下来该多好。他转念又一想:天下没有学不会的事,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学着画画呢?于是,王冕省吃俭用买来一些画画用的东西,开始学画荷花。因为没有人指导,所以一开始他画得很不好。看着自己画得荷花那么难看,王冕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度想放弃学画。但他想起做事要锲而不舍,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他还是每天都到湖边去,一边放牛,一边画画。他仔细地观察荷花的神韵,天天练习,坚持不懈。

3个月之后,他画的荷花活像从湖里摘下来的,栩栩如生。王冕到了20岁的时候,绘画技艺更加纯熟,尤以画墨梅知名,开创写意花鸟画风之先。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被称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对象,再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智慧锦囊:

与动物画追求动态自然的风格不同,花鸟画注重对内容的修饰和雕琢。在自然写意中,只要稍微细心修饰一下,就会使画卷上原有的特色景物魅力大增。作画如此,人生亦然。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懂得修饰。现在很多网站横空出世,趁机赚取用户的点击率。每天的新闻就是那么多,内容也都差不多,凭什么来赢得人们的注意?一靠内容,二靠瑰丽的形式。所以在这个时代,有时候取胜的不仅仅是内容,包装也同样占有很高的比例。

人物画:特点刻画,人要活出个性

顾恺之是生活在我国东晋、南朝刘宋时期的一名大画家,被画界尊奉为“中国画家四祖之首”。顾恺之当年故居所在地就在南京城内的顾楼街,他在南京留有大量作画的传奇故事。顾恺之多才多艺,诗词歌赋、绘画无一不通。他一旦创作灵感上来,就上小楼并叫家人将楼梯撤走,然后专心致志地作画,什么事也不管,什么人也不见,连一日三餐都是由妻子递上楼,直到画画好了才下楼。因此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顾恺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入史书并被作传记的伟大画家。

单说顾恺之的“画绝”,其画绝就绝在传神。他善于画人物,却往往在画成之后好几年都不给此人点出眼睛。后人称赞顾氏之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连东晋著名宰相、“淝水之战”总指挥谢安亦赞叹道:“自苍生来未之有也。”

顾恺之的传世之作《洛神赋图》,是他在看过三国时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传说曹植少时曾与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相恋,后甄逸之女被嫁给了他的哥哥曹丕为后,而甄后在生了明帝曹睿后又遭谗致死。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而生梦,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而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把此二人相提并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甄后的怀念和寄托。顾恺之读过《洛神赋》后大为感动,一气画成《洛神赋图》。此卷一出,无人再敢绘此图,故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最为世人所传颂的名画。

人物画是绘画的一种,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的通称。中国的人物画简称“人物”,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大体分为道释画、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历史故事画等。人物画力求把人物个性刻画得逼真传神,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其传神之法,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故中国画论上又称人物画为“传神”。

智慧锦囊:

人物画总是能抓住事物的特色、人物的个性,从而形成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做人也要活出自己的个性。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一件几百年的物品,和一件一模一样的仿制品,其价值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因为真品是独一无二的,绝无仅有。千人千脸相,千人千性格,构成了我们这个大千世界。在现时的经济大潮中,为了生存,我们开始改变自己的个性,学得圆滑,学得八面玲珑,以适应环境,于是我们越来越丧失个性,丧失了自己的人生航标,都以社会的价值观为自身的价值观,以别人的思想为自己的思想,随波逐流,在平庸中失去自我。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是否一直活在别人的生存模式里?如果把那些属于别人的东西都扔掉,我们的身上还会剩下什么?

同类推荐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陇南文化

    陇南文化

    本书讲述了陇南地区的文化特色,浅显易懂的文笔,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求索攻坚(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伍迪·艾伦谈话录(节选)

    EL:你对语言学的兴趣是如何产生的呢?WA:自学成才的优劣之一,其实更大程度上是一种弊端,就是你为了能受到完满的教育而博览群书。对于自学的人来说,很平常的知识之间都会有惊人的鸿沟。所以可能我是读过几本语义学和语言学方面的书,但那是很随性的。你和我谈话期间,如果提到了六门我学过的科目,你就会觉得我很博学。但要是突然提到每个大学生都知道的东西,我就可能由于自学却偏巧遗漏了,也许那还是个很简单的东西。
热门推荐
  • 那些年我吃过的瓜

    那些年我吃过的瓜

    我,一个90后。从呱呱坠地到上小学,上初中,上高中,上大学,步入社会找工作,我经历的事,我听到的事,我见到的事,让我越来越佛……本故事纯属真实,如有雷同,那咱们应该认识。不定期更新,勿催!好吧,大概没人会……
  • 魔鬼代名词:特种兵Ⅰ

    魔鬼代名词:特种兵Ⅰ

    看着车窗外花花绿绿的世界,孟军的思绪回到了十年前。那是过完七岁生日的第二天早晨6点,爸爸把他从热乎乎的被窝里叫起来:“军军,你已经七岁了,以后和解放军叔叔一起训练好吗?”虽然不懂老爸的意思,但幼小的他那时对老爸是言听计从,就这么傻乎乎地跟了出去。也就是那天起,他美好的童年生活就已经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训练。每天早晨6点,他都要和一群士兵没完没了地跑,跑不动就爬,那段时间爸爸在他心里简直就是“魔鬼”的代名词,甚至比“魔鬼”还恐怖。
  • 闲游I隐世奇遇

    闲游I隐世奇遇

    这是一片充满斗争的大陆,魔幻与科技相结合的这个世界分为,居住于地面的人族,翱翔于天际的神族,深居于大海的海族,位于地下的阎罗族,以及隐藏于虚空之中的罗刹族……而我们的主人公游枫将在这片大陆开辟自己的道路……闲游的道路。
  • 霸武战记

    霸武战记

    家族没落,炎家只剩下不到的两个人,强生无敌的炎家沦为落水狗;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父亲死在自己的面前,炎无痕无能威力,甚至被别人扬言灭掉全家;一个平凡的少年,苍天遗弃,生不得门,天地孤寂;断崖未死,虚无之境,逆天重生!手握玄天符印,上古妖兽噬天作伴,一个平凡的少年背负家族之名,逆天而为,让天下见证霸者战记!
  • 国漫之从一人之下开始

    国漫之从一人之下开始

    一招不慎,惨遭穿越。乐逸决定了,要将社会好青年的形象给维持下去。“乐逸,这个字怎么读?”“这个字读作爱知道吗?我,爱,你,来,读来听听。”“哦,我爱你。”“对,就是这样。”乐逸的脸上满是笑容。“乐逸,你找死!”就在这时,一道身影猛地出现在了乐逸的眼前,包含怒火的一拳朝着乐逸而来。乐逸:“就不能愉快的聊天吗?天天喊打喊杀的,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和谐号这种存在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源眸如水,薄荷纠心

    源眸如水,薄荷纠心

    他,是万众瞩目的少年王源,A市的源风集团继承人,她,是在家庭破碎之中的落魄少女,他们之间本来素不相识,却在冥冥之间走在了一起。
  • 秋瑾记忆馆

    秋瑾记忆馆

    有一个地方,住着一位姑娘,她叫秋瑾,你有什么疑惑,有什么愿望都可以找她,但是一个人只可去一次········【由很多故事组成,可以看成快穿文】
  • 天命小狂妃

    天命小狂妃

    本书原名《惊世凤鸣:至尊大小姐》 壮志未酬的医学天才,魂归异世,倾城之姿,倾世风华。身怀上古神器,收神兽,契神鼎。逆天修炼天赋,炼丹,制毒,开启强者之路。 遇上他,是命运的使然,是宿世的牵绊,是源自他心中的那份执念。前尘往事,烟消云散。恍然,已是隔世。她已不是她,他亦不是他。哪怕经历了无数的月升日暮,哪怕沧海桑田早已不复往昔,哪怕变换了姓名和身份,唯有,初心未改,情深不负。他说:错过,一次便足矣。她说:我们,一直,从未错过……
  •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

    《成长路上——男孩女孩必读》本书为“健康全家福,生活礼品书”之成长路上分册。全书共分七章。全面介绍了青春期男孩女孩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身体不适;饮食营养与身心保健;涉世之初的人际交往、气质修养;以及青春期正确认识两性关系,谨防性病、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是青春期男孩女孩健康、快乐成长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