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096500000027

第27章 英帝国的负担

英国的强盛是与英帝国的强大联系在一起的,但英帝国对英国的影响也是双向的。一方面,广大的殖民地是英国原材料供应地和巨大的商品销售和资金投资市场,英国享受著作为帝国之首的荣耀;另一方面,英国在控制和经营殖民地事务中也必须付出,并承担保护和发展殖民地的责任。它的殖民地版图越大,英国所承担的任务也就越多。实际上,在“英国从殖民地究竟是得到多还是付出多”的问题上,英国内部一直争论不休。布尔战争让英国人更深刻地体会到殖民地作为负担的另一面。

19世纪70年代后,南非形成这样的政治格局:英国占有南部的开普和纳塔尔,布尔人控制着奥兰治和德兰士瓦。1886年,在德兰士瓦境内发现了大金矿,吸引了大批欧洲淘金者进入这一地区,其中绝大多数是英国人,他们与德兰士瓦政府发生矛盾。1899年10月11日,为了采取主动,德兰士瓦军队先发制人,趁英军准备不足,向英军发起进攻,为时3年的布尔战争拉开了序幕。虽然英国人在表面上打赢了这场战争,但这场战争中,为了征服一个很小的民族,英国花费了3年时间,伤亡近2.2万人,耗资20多亿英镑,还失去了道义原则。如此高昂的代价,震撼了英国人的心灵,他们本来就对用战争方式拓展帝国的作法持保留态度,现在,更是将主张战争的保守党与恺撒主义画上了等号。布尔战争是英帝国发展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的帝国不断上升,在此之后的帝国开始走向没落。

布尔战争反映了这样的事实:英国的帝国扩张能力不是无限的,殖民地并不是越大越好。但是,帝国对于英国的经济和大国地位又极其重要。于是,英国开始把注意力从扩大帝国转到巩固帝国上来,即通过对现有殖民地的治理和有效统治,使之转化为实际利益,达到从殖民地得到多而付出少的目的。当然,英国对殖民地的巩固行动并不是从布尔战争后才开始的,但这次战争使英国彻底停止了殖民地进一步的扩张,将巩固殖民地作为维护英帝国的中心任务。但巩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英国的殖民地可以分成三大块——自治领、印度和附属帝国,政府根据这些殖民地的不同文化和传统,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

自治领也称移民型殖民地,主要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独立前的美国也属同一类型。这类殖民地主要通过大量移民的方式,英国移民将母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制度移植到殖民地,按照英国模式来进行殖民地的建设和发展,殖民地拥有很大程度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这种以自治为特征的殖民体制创立于19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实践检验,被认为是极有成效的,它既维护了英国权威,又保证了殖民地权利,充分体现了英国传统的自由主义原则,最大限度上防止了暴力冲突的发生。

在自治领的形成过程中,“帝国联邦”曾是索尔兹伯里政府的追求目标,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对此更是满怀热诚。所谓帝国联邦,就是把英帝国中的白人殖民地联合成一个政治实体,英国是联邦之首,内部有统一的法律、议会、贸易和对外政策。1897年,在英国政府召开的第二次殖民地代表大会上,张伯伦正式提出了帝国议会的主张,但殖民地对此建议积极性不高,希望维持现状,帝国联邦的构想没有实现。但这次会议形成了定期召开殖民地会议的制度,讨论殖民地有关防务和贸易等共同性问题。索尔兹伯里首相在大会上对自治领予以肯定,认为加拿大自治领是一个伟大的尝试,其目的是在相互友好、相互同情和相互爱慕的基础上维护帝国的完整。1907年的殖民会议形成决议,英国正式同意改“殖民地”为“自治领”。与此同时,殖民地会议也相应改为“帝国会议”。据此,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先后成为自治领,后来,南非联盟和纽芬兰也成为自治领中的一员。

印度完全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殖民地。从狭义上说,印度并不是殖民地,而是用武力征服得到的属地。从1600年到1846年,在两个半世纪中,英国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实施对印度的管理权,东印度公司是印度的征服者也是统治者。它可以主宰印度的一切,获得印度的一切,可以向印度传播西方文明,又不必付出代价。特别是开发中国和日本市场的努力受阻后,印度对英帝国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证实。印度的丰富资源、巨大市场、辽阔地域以及可以随意调遣的大量士兵,使印度在帝国内占据着特殊地位,任何其他殖民地都不能望其项背,成为“帝国王冠上最珍贵的宝石”,我们前面讲到的英国许多外交政策和军事行动都是围绕保护印度而展开的。即使在自由帝国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没有人主张放弃印度,甚至还对印度实行保护关税,与英国当时的自由贸易政策和自由放任思想背道而驰。1876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标志着英国对印度的全面统治。20世纪初,当时的印度总督寇松直言:“只要我们统治印度,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降成三流国家。”

在这样的巨大利益和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英国认为对印度采取“仁慈****”是最佳的统治方式。仁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直接控制和管理印度;二是同时兼顾英国与印度的利益。寇松在1898年担任印度总督后,一方面极力展示英国对印度的家长式的体恤和关爱,努力获得印度人的好感。如在19世纪末印度遭遇特大灾荒时,他亲自负责繁杂的赈济工作;20世纪初,他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印度的农业并增进印度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他加大改革力度,确保英国对印度的控制。1899年,他颁布法令,减少印度人在市政府机构中的比例,使英国人占据多数,从而达到限制地方自治权的目的;他还坚持将印度人排除在高级文官之外,取消印度人对教育的控制权;此外利用爱德华七世在1903年的正式加冕,举行盛大庆祝仪式,渲染气氛,增强印度人对英国的臣服和膜拜。通过种种手段,寇松赢得了印度人的拥护,进一步巩固了“仁慈****”。

除了自治领和印度外,其他的英国殖民地统称为附属殖民地。根据英国在各殖民地的统治程度大小,附属殖民地又可以分为直辖殖民地和保护领两类。前者直接归属英国殖民部管辖,英国人在当地享有绝对的政治和经济控制权力;后者一般保留着自身的管理体系和统治者,但又要依照英国的指令行事。这一类殖民地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公里,80%以上分布在非洲、亚洲。它们数目众多但规模不大,本身情况又千差万别。为了实行有效控制,英国采取统一的管理原则,并尽可能将分散地区合并为一个区域,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保护领转化为直辖殖民地。通过这些措施,这些原本分散落后的地区,开始向近代国家转变,实际上也孕育了一批新的国家。

英帝国史研究鼻祖约翰·西利有一个著名的观点,他认为,英国似乎是在一种间隙性的漫不经心状态中获得了半个世界。这句话实质上是想说明这样一层意思:英国作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它在对外殖民的过程中,依靠着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优势地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文明”扩张,主要通过资本输入和贸易手段而不是武力征服。但是,不管是不是真的漫不经心,英国的世界强国地位与帝国殖民地已经联系在一起,没有一个庞大的殖民地,英国的霸主地位就不可能牢固,因此维护和巩固殖民地就不能漫不经心。英国巩固殖民地的努力反映了这样的事实:英国的强大使它拥有了最大的帝国,保持世界霸权又必须依靠英帝国的力量。殖民扩张并不是为了版图的增大,根本的目的还是为了英国的利益。为此,英国就必然会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促进这些殖民地的发展,激发殖民地的经济能力,兼顾到殖民地的利益,给予白人移民型殖民地以自治的权利,其他殖民地也有一定的自主权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而民族主义的发展则催生着独立国家的形成。因此,我们不能只看到殖民地巩固的一面,还应该看到殖民地离心的另一面。

实事求是地说,殖民地在完全成熟之前,还是愿意保留在英帝国之内的,宗主国和殖民地在英帝国体系中都可以得到好处,并不完全是一方得益,另一方纯受损害。但是,由于身份的差异,它们考虑帝国的着重点就不可能相同。作为宗主国,英国必须从帝国的全局来考虑帝国问题,着重于帝国体系的构建,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殖民地,希望依托一个强大而稳定的帝国来保证英国和其他殖民地的利益,核心利益当然在英国;殖民地的着重点则是自身,不可能将殖民地的整体事务放在自身利益之上。

事实上,自治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这些殖民地离心的过程。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移民殖民地的快速发展,他们为自身利益的考虑就更加明显。而且,在海外出生长大的移民后代与英国的关系已不像其祖辈那么亲密。一旦自治领感到他们可以很好地管理自己的事务的时候,一种新的民族认同就会产生,有了新的认同,脱离母国并成立独立国家就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这就像儿女们长大后结婚成家一样,他们开始自立门户了,不再将英国看成是自己的“家”。如果不自治,英帝国就会更快地解体,美国独立战争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为了防止相同情况再度发生,采取自治的体制恐怕是英国惟一的选择。自治与独立仅一步之差,这些自治领实际上就是未来的一批国家。需要指出的是,不仅移民型殖民地是这样,其他殖民地的发展趋势也是一样,只是过程各有特点而已。

19世纪末以后,大国之间的军事竞赛愈演愈烈,战争危险时刻存在。英国依靠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军力量,保护世界各地殖民地的安全,军费开支日益增长,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负担。为此,英国希望白人殖民地能够分担整个帝国的防护任务,包括提供军队和承担军费。但是,殖民地并不愿意将自己组建的军队交给英国指挥,而且不认为有参加所有战争的义务。在支付帝国军费问题上,殖民地的态度更让英国人失望,它们或者根本不付一分钱,或者只是象征性支付极少份额。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还坚持另起炉灶,建立自己的国防体系。

经济贸易也是如此。无论是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还是20世纪初张伯伦试图实行的英帝国范围内的保护关税主张,其目的都是为了让殖民地与英国保持相同的贸易政策,保证英国在贸易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其差异只是在世界贸易体系内还是英帝国贸易体系内,没有关税还是有共同的关税。像自治领这样的殖民地虽然经济能力不断增强,但与英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自治领在19世纪中期后纷纷高筑关税壁垒,保护和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所以,它们愿意接受与英国之间的互惠关税制,而不接受一个帝国共同市场。

经济上的独立必然促进政治上的独立。自治领之所以反对张伯伦提出的帝国联邦计划,其原因就是担心自治权力受到削弱。1907年,白人殖民地正式定名为“自治领”,原来的殖民会议也改称为“帝国会议”,会议不再由殖民部负责和殖民大臣主持,而是改由英国政府和各自治领分别派代表参加,英国首相是会议的主持人,自治领与英国之间的地位差别已经不很明显,自治领已经接近于一个主权国家。

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在1905年以后也发生了危机。国大党在印度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由其领导的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兴起,并于1906年明确提出印度自治的目标。附属殖民地由于自身条件的落后,其民族主义意识此时尚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立的要求必然会提上议事日程。

从总体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地的离心倾向已经比较明显。但是,长期建立起来的母国与殖民地的关系不是短期内就可以中断的,而且殖民地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母国的“关照”,在很多时候,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殖民地对宗主国的忠诚和承担的义务,布尔战争中3万殖民地军队在南非战场与英军并肩作战,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殖民地派出军队达到250万之多,提供了大量物质援助,这些让英国人感到长期的努力有了回报,由战争激发起来的帝国自豪感达到了历史最高潮。

殖民地的鼎力支持,确实帮了英国的大忙。早在战争爆发之前,英国于1902年与日本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放弃了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一直奉行的“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1904年和1907年,英国又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缔结协议,调整有关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从光荣独立转向结盟外交,走向新均势,说明英国国力已相对衰落,不再能独立抗衡整个世界。

根据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英国的殖民地在战后有所扩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特别是德国在东非的殖民地转交英国“托管”,英国长期期望的“开罗-开普”计划终于实现,英帝国似乎比以前更强大。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一次大战实际上成为殖民地对英国离心的催化剂。自治领在大战中的表现,充分证明它们已经具备独立国家的资格和能力,战后自治领基本上已经可以与母国平起平坐,离心倾向日趋增强,最终导致自治领独立和英联邦的建立。其他殖民地纷纷爆发民族主义浪潮,特别是爱尔兰不再接受自治主张,转而提出了独立的要求。印度也向自治方面迈出了一步,因为印度在战争中派出了100万军队,英国不得不让印度享受自治领同样待遇,即参加战时内阁,印度与英国的地位差距大大拉近。战后不久,印度在圣雄甘地领导下,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了独立之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英帝国开始全面瓦解。

1921年,爱尔兰南部取得自治领地位后,自治领的离心倾向加剧,加拿大和南非还派出驻外使节,表明它们获得外交主权的愿望。为此,1926年英帝国召开会议之前,英国政府发表正式声明,承认自治领拥有单独与外国政府签订条约的权利,但希望以英王名义签订并保持与帝国法律的一致性。但自治领希望在帝国会议上获得全部国家主权,结果导致了《贝尔福公报》的出台,为英联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该公报宣布,英联邦成员与英国地位平等,彼此互不隶属。1931年,英国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在法律上承认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爱尔兰自由邦和纽芬兰的独立与平等地位。该法案规定:英国君王是英联邦的象征,各成员国通过对君王的共同效忠而联合一体。根据规定,未经自治领议会同意,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将不再适用于任何自治领。自治领拥有制定具有治外法权效力的法律的权力。该法案的出台,标志着英联邦的正式形成。从此之后,英国法律文件中在使用“殖民地”这一概念时,已将自治领排除在外,自治领获得了与英国平等的地位。印度的自治运动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一个新的高潮,1935年,英国议会颁布《印度政府法》,印度人获得了管理内部事务和地方事务的权力。面对其他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运动的发展,英国也在做出退让。其中最典型的是埃及在1936年获得基本独立,但英国仍在苏伊士运河地区驻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英帝国影响巨大。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月3日,英国正式对德宣战,战前的绥靖政策彻底失败。实际上,奉行绥靖主义的并不只有内维尔·张伯伦首相一人,而是当时英国人普遍认同的思潮。一战的影响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它对英国人精神和心理上的冲击和伤害也极其严重。英国人由此产生了一种对战争的强烈恐惧和厌恶感,认为和平是重中之重,是压倒一切的。英国战后兴起的和平主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反对一切性质的战争成为运动的宗旨。在这样的背景下,妥协政策只要能够换来和平,就会得到英国人的拥护。所以,张伯伦一再向德国妥协让步的行动并不是孤立专断的产物,而是战后各种因素的结果。实质上,慕尼黑协议就是英法两国希望通过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满足希特勒扩大领土的野心,达到避免战争和保住和平的目的。由于上述原因,这种出卖小国利益的行为,不仅没有遭到一贯标榜主张正义的英国人民的指责,相反,张伯伦在签订协议飞回英国后却成为了和平使者,在伦敦受到了英国人凯旋般的欢迎。

此外,英国对德绥靖也是为了维护世界霸权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失去了世界绝对霸主地位,已不能同时与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作战,如果爆发战争,英国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英国依然保留着最大的殖民地,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力量和遍及全球的海外基地,并保持着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仲裁国地位,英国的世界影响力还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英国希望避免与德国的直接冲突,保持世界格局的基本不变,从而保持英国的世界地位不变,并且相信,就英国目前的实力而言,希特勒也会适时止步的。然而,希特勒却以得寸进尺来回报英法的妥协退让,与英国人的意志相悖,战争最终还是发生了。

温斯顿·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战时英国首相职务。此时,德国已经控制了包括法国在内的大部分西欧国家和北欧国家,英国成为一个孤岛,只能单独与强大的德国对抗。他一上任就迅速抑制住德军的凌厉攻势,先是将被围困在敦克尔刻的30万英法联军抢救脱险。紧接着,为了争夺英吉利海峡制空权,英国击败德国,打胜了这场涉及英伦三岛生死存亡的空中大战。在陆地战争中,英国军队与法西斯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直到1941年6月和12月,俄国和美国参加战争,英国才摆脱了孤军奋战。战争中,英国人深切感到自身国际地位的没落,以及美国和苏联势力远远超出了英国。丘吉尔对此作了极为形象的比喻。他在德黑兰第一次发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在那里,“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得到了大多数白人自治领、印度和其他殖民地的支持。在英国宣战数小时后,印度就宣布参加战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也都在一周内参战。战争中,英帝国自治领和殖民地共派出500万军队参战,其中印度派出兵力200万,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分别派出军队50万,新西兰总共只有人口160万也派出军队20万。非洲殖民地人民也为英国和盟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军需物资,大批非洲人被征派到非洲和其他战场同法西斯军队作战。此外,战争期间,英国欠印度、加拿大、埃及等国的短期债务达140多亿美元。在战争中,自治领对自己的军队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其地位与英国已非常接近。1944年召开的英联邦领导人会议,不再称帝国会议,而改称为英联邦总理会议。这次会议实际上已是地位平等的成员之间的一次非正式会晤。

战争表明,英国根本无力保护殖民地,其声望受到严重损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马来亚等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很快被日本占领,特别是在日本攻克新加坡的战争中,日本只用了10天时间,就迫使英军投降,并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著名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和“击敌号”。

新加坡之战,打破了皇家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形成日军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直接威胁。澳大利亚本土几次遭到日军的炮击,现实让澳大利亚人惊讶地认识到:澳大利亚依赖英国保护的日子结束了,澳大利亚的生存和安全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于是,澳大利亚决定将澳军在中东的3个师全部撤回,并拒绝将其中两个师派往缅甸战区。这种不服从英国指挥的事件,在英帝国史上还是第一次。新西兰也遇到同样的威胁,而这一次是美国扮演了保护者的角色。面对新西兰本土可能遭到的袭击,新西兰政府也准备撤回新西兰军队,只是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的劝说下,才暂时没有采取行动。加拿大作为盟国重要成员之一,它的军事力量和军事生产能力仅次于美国、苏联和英国。在大战中,加拿大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卓越贡献。此外,加拿大在二战中加深了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建立起北美大陆的防务体系,并设立了“联合经济委员会”等机构。二战结束,加拿大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总之,经过二战的洗礼,英联邦成员与英国已发展成一种伙伴关系,自治领向成熟的民族国家的转变已经完成。

印度的情况也不乐观。日本占领新加坡后,接着就攻打其他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并占领英属缅甸,直逼印度。战争期间,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引发多次冲突,英印当局打死印度人近千人,造成英印军队中的印度官兵军心动摇,纷纷开小差,甚至有4万多人反过来帮助日本人打英国人。印度在战后独立,已经指日可待。战争中,非洲士兵与英国等白人士兵并肩作战,他们发现子弹打在白人身上和打在黑人身上的效果相同,白人跟黑人一样也是凡人不是神,战争对这些非洲人来说,起到了某种启蒙和教育的作用。而且,英国等白人殖民者对包括非洲大陆在内的落后地区的殖民过程,实际上就是当地人民族意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种巩固与离心二律背反是不以英国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下,英国的亚非殖民地内部已经形成一股强烈的民族主义激情,其结果就是战后民族主义运动高潮的兴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最后都以盟军的彻底胜利结束,英国为赢得两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两次世界大战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英国在全世界拥有殖民地,所以它就必须在全世界承担起战争的责任。然而,战争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殖民地的独立或离心力的增强。可以说,英国赢了两场世界性战争,但却失去了一个帝国。

同类推荐
  • 河灯初上之越人情

    河灯初上之越人情

    兜转的桃花仍不肯放过我只不过多年前我像挽起手掌一样把它下垂的枝干折断它枯死,陈旧的皮肤再没有开出一朵粉色后来路过了很多,不属于我的美景迎春,桑葚,枫叶,青松它们都逆向我生长,它们都有佝偻的身躯
  • 秦末之楚兴

    秦末之楚兴

    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作为帝王,项羽是不合格的。但作为将军,作为兄弟他却从没负过一个人。当一个刚从军校毕业青年军人,在一次作战时,由于情报有误,陷入了敌人的埋伏之中,最后和战友一起力竭战死。但却因此穿越到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遇到了刚遭遇灭国之痛的幼年时的项羽,故事就是从这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 觉醒:甲午与中国历史转折

    觉醒:甲午与中国历史转折

    甲午年的黄海海战惨败后,和比战难。李鸿章奉命和谈,受尽屈辱签下了马关条约。此后,严复等人开始思考中国制度的改革,也由此催生了借法自强到立法自强的转变。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花臂小和尚

    花臂小和尚

    一代帝王陨落,一个和尚降生。是天意还是巧合?千秋霸业,江山美人,小僧又该如何抉择?弥陀佛,还是静修吧,佛祖教导我们,红颜祸水,推倒你时,小僧会闭上眼睛……
热门推荐
  • 百鬼遮天

    百鬼遮天

    陆冉身死坠身葬海大仇未报,化成厉鬼徘徊世间。偶得厉鬼王“相助”,重活于世。苍极大陆的风云因陆冉而再次翻滚!
  • 我皇后打钱

    我皇后打钱

    提前声明女主是意外穿越的,并且女主性格不定(好像什么性格是看你怎么写吧·····【这不重要】)当然爱好也不定,主题结局是怎么样的?嘛看我心情呗,佛系作者(嘻,别打我)所以什么样的结局都有可能,不定时更。
  • 花飞花落花满天:孤爱

    花飞花落花满天:孤爱

    “我爱你!落儿!我不会放弃你的!”男生用坚定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女孩。“小姐小姐,萧少爷出车祸了!”犹如晴天霹雳劈在花落儿心里。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大海,岩石上,有个女孩穿着白色碎花裙,奏起了忧伤的旋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库洛姆的世界

    库洛姆的世界

    与梦境交错的现实,与现实缠绕的梦境,到底哪里是梦境,哪里又是现实?一段尘封的痛苦记忆,一曲爱恨交加的热血之歌。主人公的寻梦之路,即将在这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中,展开新的篇章。——————————————————————————————PS:第一次写书,不过个人觉得,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读,希望大家能够赏脸收藏,谢谢了哦。
  • 有幸从你的世界路过

    有幸从你的世界路过

    他会给她买喜欢的零食,记住她的所有小喜好,还会时不时地给她制造各种小惊喜。可是到了最后七年的感情说散就散了。刘懿好最终还是没能成为沈墨辰的独一无二和那个例外。她只能笑着对他说:“原来曾经的年少情深,也是会走到想看两厌的。”是啊,刘懿好曾经是他沈墨辰的第一无二,现如今,却成了那个芸芸众生。
  • 音世绝宸

    音世绝宸

    一代特工穿越成傲雪国小郡主,本想安分的过这一生,却奈何命运的轮转无法改变踏上自己的命运。4人的相伴一生一世,两人的感情有如星月。绝色倾城的几人,究竟是神还是魔?世间的纷乱是因谁?……
  • tfboys你是星我是尘

    tfboys你是星我是尘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希望大家多多关照哦!嘿嘿
  • 彼岸花开,时正盛

    彼岸花开,时正盛

    在遇到时盛之前,盛彼岸不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个人可以把自己宠成一位小公主,捧在手心里疼爱。也不知道居然有个人,能把鱼做的那么好吃!时盛曾经问过她一个问题,“鱼和我在你心里,哪个比较重要?”盛彼岸那时的回答是:“师兄,你怎么和鱼比啊……”再后来,时盛如果再问她这个问题,盛彼岸一定会很认真地回答他:你。虽然世界上有千种风景盛于你风姿,万种瞬间耀于你光芒。世界上却没有什么东西,比得过我心中的你。虽然手很短,但是尽力想抱住你;虽然心很小,但是努力想装进你。风景正好,因为你来了;你来了,所以风景正好。[甜宠文~水肿萌脸腹黑男时盛,萝莉御姐吃货盛彼岸~火花蹭蹭蹭~]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