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7921900000079

第79章 哈密访古纪事-王炳华(1)

有人称颂考古,说考古工作者们的手铲可以让干涸的历史泉流恢复喷涌,使被人忘却的事物重现于历史的舞台,在昨天与今天之间构架起理解的桥梁。这些话总让我联想起二十多年前和不少同志一道在哈密的丘陵绿洲中进行的探索与寻觅。天山南北,跋涉往来,既有苦辛,也有欢乐。那些细节,今天都已逐渐消失无痕,但通过我们的手铲,在黄土、青石下觅求到的一些古代文明篇章,却随着时日流逝而熠熠生辉。今聊记数则于此,以助访古哈密者的游兴。

位置最东的古代印欧人居地

一位历史学者曾经问我,在西方一本相当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中,提到了“五堡人”,说与我有关,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五堡,是今天哈密市西南一个小小的沙漠绿洲,与哈密市区相去不过六十公里。景观与一般沙漠乡村并无差异:土屋、泥路、淳朴的居民,连片的葡萄园、果园。这么一个小小的农村聚落,这里曾经进行过的一些考古发掘,在目前的新疆,似乎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十分关注。但在国际学术界,“五堡”却因着我们二十多年前的手铲,而正在逐渐成为一个相当响亮的存在。许多学者都在关注、讨论着与它相关联的历史、考古、人文资料。

在人们的概念中,三千多年前的古代五堡居民,不少具有古典欧洲白人的形体特征,这里可能是早期白种人深入亚洲大陆最远的一个点。这在早期人类历史研究中,自然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因着这个社会关注的原因,大家相当熟悉的“探索”(Discovery)电视台,曾经派人来到新疆,进入哈密沙漠中的五堡;日本朝日电视也不远万里,派出摄制组深入五堡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日本、韩国、美国、法国等许多国家的专业研究人员,都曾关山飞越,克服困难,进入五堡以一睹古代五堡墓地的究竟。不少朋友都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五堡古墓究竟是怎么发现的?为什么在1978年你会走到这么一个沙漠绿洲中来?在五堡,究竟发现过一些怎样的历史信息?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得之于偶然。虽然,这些偶然后面有着必然的因素:只要努力跋涉,总是可以获得新知的。

1978年,我与一些同事在天山腹地阿拉沟,已经工作了三个年头。阿拉沟古墓地的彩陶、毛织物和别具特色的葬俗,使我们满脑袋都是难以解开的问题。必须扩展我们的视野,寻求相关的古代文化遗存。于是我们走出了天山,进入了吐鲁番,发现了苏贝希,也到了哈密,寻到了五堡。

二十多年前的五堡,还是相当的闭塞,几个陌生人的出现,立即成了全村的头号新闻。对我们探询见未见过古陶器这类问题,当地人也总觉得是吃饱了撑着没事做。伊米提老人,算是村子里见多识广的一位农民,他身体健壮、眼光敏锐。既种地,也打猎,村子四周荒漠没有他未到过的地方。我们的询问传到了他的耳中,如遇知音,立即十分主动地找到了我们,说他在不太远的戈壁上,不仅发现过奇怪的破陶片,还有破木片、人骨头。于是,随即把我们引到了这片今天人们已十分熟悉的古墓地一角。

下一步的事情,是比较简单的。我们在村中请到了民工,在墓地边缘发掘了二十多座墓葬,目的只是探索。墓穴不大,长不过两米,宽只一米左右,覆土很浅,墓穴上部有整齐盖木,掀起盖木,墓穴中就是下肢极度卷曲的墓主人。极度干燥的环境,含盐很重的土层,使入葬者形体大都保存完好。浅色头发梳辫,身着彩色毛布衣袍,外面或有皮裘大衣,足着皮鞋。随葬的彩陶小罐、绘彩小木桶、小米饼都还不朽。随身小铜刀,衣、鞋上的小铜饰,绿锈斑斑,透着历史的光辉。这次发掘,数量不大,但彩陶器与小件铜器共存这一基本文化特征;平匀、致密,彩色几何纹图案大方、引人的毛织物;保存完好的古尸上显示出的白种人特征等都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我们取覆盖墓穴的胡杨木进行了C14测年,结论都在距今3000—3200年间,与彩陶、小铜刀显示的时代风格一致。毛布工艺请上海纺织科学院帮助分析,他们说,其成熟程度简直可以与20世纪40年代上海生产的马裤呢相比!这些初步分析引发着更多的悬疑,1986年、1991年,带着验证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我们三次进入五堡绿洲,先后发掘了这类墓冢一百一十六座。一再重复的现象,使五堡墓地的文化概念逐渐形成。

在居民种族多源、民族复杂的古代新疆,在哈密绿洲内,早期也曾有过白种人居民,这其实也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国古代文献中,相关的记录并不少,但在对古代汉文记录较为陌生的西方学术界,听说三千多年前的哈密绿洲上发现了白种人的痕迹,立即视之为头号大新闻。于是“五堡人”的概念就出现在了一些学术著作之中。仔细想想,亚欧两洲,是连成一片的古老大陆。古代亚洲人西走,欧洲人东来,寻求各自更合适的生存空间,这实际就是当年天经地义的平常事。现代的世界,国境戒备森严,彼此去来自然也没有那么自由,拿我们今天生活世界的规则去想象古远的祖先,就会有许多看似出人意料,但实际也是意料之中的事物。“五堡人”可以算一个新的例证。考古,把这些早已被人忘却的事实重新搬上了今天的舞台,应该可以使人们开拓新的视野,从古老的历史中寻求新的营养。

大“疙瘩”下面的历史

在水丰草美的巴里坤草原,沿天山北麓山前冲积扇,细心的人们可以观察到一线排列着的许多巨型的土丘。当地老乡随着土丘色彩变化,个人感受,而称呼它们“黑疙瘩”“灰疙瘩”“青疙瘩”“石疙瘩”等。这些土丘上灌木、杂草丛生,较大者直径往往有40—50米,高出地表也有两三米。它们兀然突起,人工造就的事实明白无误。这些土丘究竟是什么?建造在什么时代?以这类问题询及当地居民,则说法纷纭,实际大都只是各自的逻辑分析,源自不同生活体验而产生的想象。它表明,这些土丘,早已在今天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它历史的印痕,是只能由考古学者们去探索的遗存。

一次又一次在巴里坤草原走过,一次比一次更浓烈地在这些土丘上留下了悬念:它们是巨型墓冢?还是古代建筑的遗痕?站在这些土丘上,俯视巴里坤草原:辽阔的草场,草浪起伏;赤色的马,白色的羊,黑色的牛,在绿色青草中出没;水天一色的巴里坤湖,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远处绵延铺展的北山,飘移的白云,白云下面的丛丛民居……尽收眼底。究竟是什么时代,怎样一个胸怀诗意的民族,把自己的居室,或是死后的陵寝放在了这么一个背依天山松林,面对大湖草场的前山地区,从而享受如是美好的人间世界!

1984年,在经过仔细准备后,我和伊弟利斯、邢开鼎一道,终于在巴里坤南岸的兰州湾子,选择了一处已被老乡挖肥取土稍事破坏了的大土丘上展开了发掘工程。测量、绘图、取土,捕捉土丘上留着的每一点人工的痕迹,以帮助追寻已经消失了的历史印痕。经过近两个月的工作,石疙瘩终于显示了它当年的真实面目。

清除去厚深的土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处以巨石构筑的居室,使用面积可达二百平方米。居室石墙,利用天山山前巨大冰川漂砾筑成,外墙面虽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但内墙面则相对平整。墙体残高仍达两米,中部一道石墙,使巨石建筑一分为二。南面一间主要居室地底有排列整齐的蛀洞。附室居北,与主室有门道相连,附室东向开门。发掘中,建筑居址内不仅见到了手制大陶瓮、彩陶小罐,研磨、破碎谷物的大型石磨盘,还发现了一件高达五十厘米的双耳圈足青铜镘、环首小铜刀、麦粒及大量兽骨。房屋毁于大火,在火灰中清理出的多具骨架,却只是妇女、儿童,少见青壮年。看来,这宏大的居室,这死亡的老弱妇孺,好像都是消失在一种并不正常的烈火之中,种种不平常的迹象,也总使人与社会冲突、战争的烟尘相互联系。

巴里坤草原上这类群列的大石疙瘩,凝集其中的历史烟云,只通过兰州湾子的这一点发掘,还难以完整的揭示。但仅就是兰州湾子的这一发掘,也给了我们十分丰富的文化信息。用石室底部火炭进行的C14测年,两次分析,结论差不多统一,石室毁灭在距今2900年前后。石室中所见的圈足铜镘,是一件很能说明问题的资料,它是青铜时代以来,东至蒙古草原、西伯利亚,西到欧洲北部大草原古代游牧民族使用的炊煮器。它们不仅造型相近,而且代代相沿。古代亚欧草原游牧民族彼此间的联系、交流、发展,通过这件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炊煮工具,可以感受得十分的真切。只从铜镘中即可以感受,美丽如画的巴里坤草原,早在公元前1000年,就已作为欧亚草原上联系的一个环节,成为草原游牧民族理想的生憩之处。近年,不少人议论着与丝绸之路沙漠道一起,很早就存在一条丝路“草原道”。它们是开拓更早,往返便捷,曾沟通过欧亚草原文化联系,是在人类历史上发挥过很大作用的交通干线。要真实、具体地感受这条草原丝路,巴里坤草原,草原上成列展开的座座土丘,当然是不可以不去一看的宝地。

丝路要隘——松树塘

同类推荐
  • 解放常州

    解放常州

    抗战胜利后,时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建国方针,表明了极大的和平诚意。
  •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中国经典名作鉴赏系列:当代散文鉴赏

    本书收录了多篇现代散文,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鲁迅、郭沫若、许地山、张恨水、林语堂、徐志摩、老舍、冰心、闻一多、沈从文、林徽音、余光中、何其芳等等等等。
  • 在祖国的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在祖国的大地上浪漫地行走

    《在祖国大地上浪漫地行走》收入杨志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作的诗歌,题材包括主题诗、纪游诗、抒情诗等。作者以个人、个体为本位来关照世界、抒发情感,作品力求清新、自然、生动。浪漫主义是杨志学诗歌的基调和底色,其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真挚热烈,有感而发,贴近生活。既充满了时代感和正能量,也有着宽广的视野和深切的关怀,可谓以诗人自己的歌唱汇入时代的交响,彰显了作品的社会价值。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连城幽雪

    连城幽雪

    安诚夜第一次遇到连幽雪是在一座名叫连城的古镇里。那时候的连幽雪正坐在一棵梨树下的石椅上看书。春风吹拂,梨花飘落如新雪,而树下女孩安静甜湉的模样,仿若雪中精灵,只一瞬间,便迷了他的眼。很多年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连幽雪总是喜欢问:“安诚夜,你说实话,你到底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我的?”安诚夜宠溺地笑着,说:“在我知道这个世界上会有你的存在的时候。”
  • 绝世神医:倾世七小姐

    绝世神医:倾世七小姐

    21世纪的神医君倾月穿越到了神斗大陆的君家废材七小姐身上。七品神丹?哎哟不好意思爷当糖吃。九级神兽?别过来,我怕控制不住我的洪荒之力把你收了。窈窕淑女?哟哟切克闹,美女衣服快脱掉…墨云城:……小东西,回家洗洗睡了。
  • 贺少的独宠小娇妻

    贺少的独宠小娇妻

    她是市长的女儿,一个饱受艰辛的富家女;他是贺氏集团负责人,一个一举一动都让全邺城女士倾心的男子。两人阴差阳错走到一起,却因一场失踪案再度分离。幸有老太太出手才免了一场悲剧。4年后,他的女儿找到他并救了他,他想起小时候的一切。这个时候,双胞胎兄妹费尽心思撮合两人,度过一桩又一桩苦难,终于走到一起...
  • 浮涯漫纪

    浮涯漫纪

    许多年后,终于没有人再喊他“妖怪”、“杂种、”或者“老不死的”,而他,也终于活成了一个传奇。列国的战争还在继续,三百年了,这场权利的游戏,已经无关正义。不知何时起,杀戮,成了最赚钱的工作;死亡,也已沦为最真实的生活。糟糕的是,这一切,还在继续。然而,他的出现,如一缕黎明的光,为这片苦难的大陆,带来了希望。即便放眼望去,依旧是硝烟弥漫;即便恐怖,依旧统治着时间……他,叫胡十七。
  • 英雄的漫威之旅

    英雄的漫威之旅

    戏命师烬,走进地狱厨房,:“此等丑陋,我无法忍受。”面对英雄的围剿,“人们误解了我,美,根本不可能邪恶。偶像从不为自己辩解。”哪怕被鹰眼射穿了心脏,他的谢幕也无比完美!“这场表演需要更多的……心血。”
  • 总裁的早安宝贝

    总裁的早安宝贝

    新文《婚权独占:席少的名媛新娘》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星君耀世

    星君耀世

    穿过路途上那所有阻碍,便是你期待的所有。人族得大机遇,奋而崛起。新的时代,是谁站在所有人的前方执旗而战。熟悉又陌生的世界,等待着你。
  • 那个总裁想追我

    那个总裁想追我

    他是MT集团唯一继承人,对谁都冷酷无情,偏偏宠她入骨。“沈先生,他们都说我配不上你。”“对,我配不上你。”“他们说我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嗯,你是天鹅。”“他们还说我俩天生……”“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他们说的对。”某天,记者们把她在咖啡厅扇他耳光的视频怼到他面前:“沈先生,这是家庭暴力,您要勇敢地站出来,离婚!”他把身边瑟瑟发抖的小女人揽进怀里,微微一笑:“不离,我就喜欢她这样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