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197500000010

第10章 卷五

学佛最要紧的是要能得到实在的受用,那么真实的受用,不仅仅是现前能够帮助我们“离苦得乐”。苦乐不是我们一般观念上的苦乐,相对的乐还是苦。所以离苦这个苦里面,就包括我们观念当中的苦与乐。为什么呢?经上讲得很多,世间人之所谓乐,佛告诉我们,那叫坏苦。是你那个苦暂时停了一下,你感觉到很乐了,其实那还是苦。真正的乐,是苦乐两边都离开了,那才叫乐,那是真乐。破迷开悟,那个“迷”里头也是这个意思,悟了,悟了还是迷!没悟!这个《般若经》上讲得透彻,为什么呢?你这个念头还在动,起心动念就是迷!尤其是本经教给我们这个要领,假如我们能够跟《无量寿经》合起来看,那个意思就更清楚,更明白了。首先,经上教给我们要觉悟,什么叫觉悟呢?真正知道生死轮回的可怕,这是真正觉悟了,决定不再搞轮回了,这个要紧!否则的话无论你怎么修,你修定也好,修福也好,都出离不了三界。出不了三界就不算成就,那哪里算成就?这个佛法修学的成就,最低限度是要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这个很重要很重要!如果见不到这个地方,哪里能算是觉悟了呢?这些事情,学佛的同修我想多少都会想过几次,也动过这个念头,可是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我们很想解决问题,可解决不了!因为解决不了,也就因循苟且过日子了,不肯再认真去追求,这是我们的大病!

我们从《无量寿经》、《金刚经》里面去探讨,得到一个结论,只要清净不染,平等不邪,正觉不迷,则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莫非道场,凡所造作就是佛事。这一条路呢,总算是找到了!换一句话是你真正在学佛了。《无量寿经》题上标示的修行总纲领是清净平等觉,三桩事情实在讲,是一而三,三而一。我们净宗着重在清净心,本经佛教给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什么呢?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信心清净才能达到!那个清净的标准就在《金刚经》上,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无济于事!那你一生修行的果报,只能换个来生人天福报而已,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诸佛菩萨教导我们要求生净土,我们这才恍然大悟!非求生净土不可,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往生净土。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觉悟,就可以称得上是真的觉悟了。彻底觉悟了,那么我们能保证这一生决定得生吗?念佛的人再去打听打听,都不敢肯定!都没有把握!不能肯定,没有把握,这个往生就打了问号了。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得很好,他说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个信要像《金刚经》上所讲的这个标准,那个高的标准不能谈,最起码的标准是信心清净。达到这个标准,要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信心算是清净。这一句话的意思也是深广无边,我们只要沾到这一点边就能往生,如果不求往生,要出三界,那这个条件还不够,必须断惑才行。这个求生净土就不必断惑,我只要有这个清净信心,有恳切的愿望,就决定得生。愿只能有一个愿!不能有两个愿!有两个愿那就有了障碍!又愿往生,又愿在人间修福,那就不行了。这个恳切之愿就是一个愿望,除这个愿望之外,决定没有第二个愿望。具足这个条件呢,往生西方净土那就够了。只要你真的具足,怎么能说没有把握呢?那么由此可知,凡是还说没有把握,就是信愿不具足!

如何达到清净信心、恳切的愿望,《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多。可是,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这些东西障碍了我们,使我们虽有心修清净心,有愿求生极乐世界,却被这些烦恼习气阻碍了。要怎样把这些障碍排除?《金刚经》提供了最好的方法。一部般若不仅仅是《金刚经》,大家都晓得,金刚般若是大般若的纲要,大般若实在讲也可以称为三藏十二部的纲要。所以读这一部经,等于读全部的六百卷《大般若经》,也等于把整个大藏经都念到了。在佛法里头不仅这一部经如是,而且所有一切大乘经都能贯全部的佛法,真所谓是“一即一切,一切皆一。”那个一不是专一,部部经都第一,没有第二的。它这个教义能够通一切经,能够通一切法。因此讲哪一部经,学哪一部经,就赞叹哪一部经,你若不赞叹,何必要学它?

所以这个第一是门门第一。我们看《楞严经》,你看二十五圆通章二十五位菩萨,都说第一,没有说第二的。个个都是第一,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金刚经》的方便,就在于它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我们下手比较方便。般若的精髓,六祖大师在这个经上开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它的精髓就是无住生心,无住生心落实在修学上,就是持戒修福而不着相,不着相就是无住!生什么心呢?持戒修福就是生心。所以,般若是双遮、双照,两边不执着,既不执有也不着空。它持戒修福,它不着空;心里面不取于相,它不着有。所以说是空有两边都不着,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佛为什么教给我们这样去做?这样做才与性德相应。我们学佛没有别的,终极的目标就是求明心见性。像佛在这个经一开端就说:“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个就是成佛,无余涅槃就是成佛。成佛就是见性,成佛就是证实相般若,也就是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名词术语很多,所说的其实都是同一桩事情,我们讲真如本性、真性,就这桩事情。真心本性,体是空寂的,所以你要想见性,要与空寂的体性相应,就不能执着。有执着呢,那就不相应了,你就着了有了。体一定有用,有体一定有用,体它会现相,它会起用,所以它不是没有,不是空无!

因此佛教给我们持戒修福,这样与体性作用完全能够相应,这才见得了性,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才能够开显,才能得其受用,道理在此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依照佛的教诲,认真努力地去做。如佛在这一部经里面,再四地劝导我们,要应无所住,清净心里面一丝毫的染着都不能有。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在此地,我们的污染去不掉,纵然去掉了,那个习气还在。这个不太好懂,古德有个比喻,譬如这个酒瓶装酒,装了很长时期的陈年的老酒,那个酒倒得干干净净,瓶子也洗得干干净净,洗了多少遍,闻一闻还有味道,有这个味道在,它还是不干净。诸位要晓得,那个倒得干干净净,确实没有了,这一个标准,就能够了生死出三界,但是不能够圆满菩提,为什么呢?它里头还有味道,那个味道叫什么呢?叫无明!所以,统统干净了,真的没有了,在《金刚经》上讲,四相没有了,四见也没了,圆教初住菩萨,比阿罗汉高明太多了,但是圆教初住到究竟的果位,还有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修什么呢?就是把那个习气断掉!那个习气好难断!

所以,证得圆初住之后,接着要破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像习气一样,你才知道这个东西真难,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大菩萨们,包括文殊、普贤,都要求生极乐世界的原因,这个我们读《华严经》决定不能放过。文殊、普贤是什么人?圆教的等觉菩萨,毗卢遮那的左右手,他还要发愿求生净土,求见阿弥陀佛,我们这才晓得净土确确实实是第一殊胜。这样的大菩萨还要求往生,何况我们呢?为什么要求往生?这就说明极乐世界断惑容易,他方世界要想断惑就很难很难。实在这一桩事情,我们《无量寿经》读熟了就很容易明白,西方世界修行的环境好!那个环境没有污染,不但是物质环境,还有人事环境!俗话常说,做事难,处事难,处人更难!所以,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人事环境,那对我们的修学帮助就大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事环境里面,大多数都是等觉菩萨,跟这些人在一起,我们还怕不能成就吗?

物质环境也不可思议。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全是佛法!这才真正做到了不夹杂不间断,那它成就当然就快!他方世界纵然很清净,要真正做到这样的净念相继,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我们把这些理搞明白了,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往生的意愿才能够生起来。愈清楚这个愿力愈强,信心愈清净愈坚定,这就是世尊当年在世,为什么要四十九年说法,无非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愿心而已!我们要能够体会佛的意思。读经最忌讳望文生义,不晓得它意在言外,我们要向深处广大处去体会。无住,有,不能住;空,也不能住。凡夫住有就是心里头有,我们世间人常讲有牵挂,这个东西就麻烦了,有执着有牵挂,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只要有这个东西,念佛也不能往生,佛也不能把你拉去。尤其是世尊常常警告我们的,财、色、名、食、睡叫地狱五条根,如果你有这些东西的话,一天念十万声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呢?这个地狱五条根把你绑在那里,佛拉也拉不动。

我们把业力,把我们的心力跟佛力合起来,这两个力量才能抵得过业力。它三个力量是相等的,心、佛、众生,我们的心跟佛集合起来了,那就能够抵过业力。今天我们这个心是跟业力合作,所以佛的力量无可奈何,佛想帮我们都帮不上!因此我们心里头要有佛,要把世缘放下,不能放下,不能放下也得放下,要晓得这利害关系太大了,你放不下就没成就,就去不了,就解决不了问题。果然放下了,你才能够度自己,才能够帮助众生,既然能度众生,当然包括你的家亲眷属都在其中。那个你就是真的做对了,你没做错了,这一生没有空过没有白来,所以这个要紧。

无住的意思很深很广,不仅仅是世间有为法。这个有为法里面,像百法明门里面所说的,那都是讲的纲领。心法是有为法,八识心王、五十一心所也是有为法,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统统叫有为法。分别、执着、有为法是着有,就是本经里面讲的取法相。佛为我们说的这一切法,给诸位说也叫有为法,也不能取!你要取就错了!所以,佛在这个前半部经文里头说:“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就是叫你不能执着,无为法也不能执着,执着无为法就落空啦!百法后面六个是无为法,六个无为法里面,前面五个叫相似无为,只有最后一个是真的,叫真如无为,真如就是真如本性,本性能不能执着?不能执着。为什么?你一执着,再问你谁执着?我执着。你看,我相就有了,既有我相,那四相就都具足了。所以空有两边都不能执,执,四相就具足。好,两边都不执着了,谁两边都不执着,还是我两边不执着,这是《般若经》里面给你讲三空:有,空虚;无,也空虚;法,也空虚;空,也空掉,空也不能执着,人空法空,空亦空,这才干净!在这个境界里面,这个信心才叫清净。

所以,我们这才认清楚,《金刚经》里面讲的信心清净的标准,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是要我法二空空亦空,这才达到它的标准。刚才我说过了,圆教初住菩萨的标准,要这样不住相布施。布施,世尊在这个经上,用这两个字做代表,用它来代表六度,六度代表万行,万行代表我们日常生活所有的活动。所以,你不能呆呆看到布施,那怎么布施法呢?一定到寺庙道场去送一点钱供养,这叫布施,你说那不是大错特错?所以,就用这两个字代表所有一切生活活动,不住相就对了。统统不要放在心里,事情来了去做,会做得很好,做得很认真,做得很圆满,做得比从前自己做得还要好。为什么呢?从前迷惑颠倒,甚至于很多事情做得不甘心不情愿,现在明白了,会做得比从前更好。为什么呢?现在晓得应该做的。这个就是修无上菩提,这个就是修成佛之道,非这么做不可。不这么做不能成佛,不这么做不能够破迷开悟,不这样做不能离苦得乐,那完全不一样。所以,你做事情会心开意解,在生活里面充满了智慧,充满了乐趣。这个乐趣,佛法里面讲法喜充满,整个的人生改变了。所以在这个经上,不住相布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话说得很简单,里头的意思却是无限的深广。

《金刚经》分量虽然不多,它所讲的,还有体系章法结构却相当的精严。江味农居士依清朝初年的溥畹心印疏分科的方法,把这一部经正宗分里分成四个大段落:信解行证。《金刚经》经文里头,确确实实有“信解行证”这四桩事情。早年把经分成信解行证四部分,最初是清凉大师分《华严经》,所以,这个经也清清楚楚具足信解行证四个部分。你看那个体系多完整,首先叫我们要明白事实的真相,这个事实,就是我们常讲宇宙人生的真相。换一句话说,要认清楚我们自己跟自己生活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的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要把自己跟自己的生活环境真相搞清楚。从这里建立信心。

那么说到布施,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世间人希求福报,《金刚经》上讲福报讲得很多,我们仔细读这一部经,前后讲了五次之多。但是世尊的意思,是不是叫我们求人天福报呢?不是的。如果叫我们求人天福报,与《金刚经》的宗旨就不符合了。你有求,你心就有住了,你就着相了。所以每一次的比较,这个福德的殊胜,愈往后去愈精彩,愈往后去愈有深度,实实在在告诉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福,是个假相而已!所以,在第一次说的时候,后面就没有了,第一次的时候,它这个福德,底下加个字:“福德性”,后面没有,我们要晓得那是省略。性跟相是相对的,世间人着在福德相上,那不是福德性!性是能生福!能生;相是所生。那么由此可知,明心见性那个福报多大,那个福德是无有穷尽的,自性本具的,六祖说得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那福德就在万法里头。

所以,佛教导我们,自始至终要见性,这才是重要的。而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见不了性,这才求生净土。正如古德所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个开悟就是见性,只要见了阿弥陀佛,还愁什么不见性?在这个地方我们见性见不了,这一见阿弥陀佛就容易了,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生极乐世界。佛法修学在理论上讲是平等的,但是在我们业障习气上来说,不平等,所以,在众生份上根性不相等。佛的法门是平等的,在理论上、在方法上、在境界果报上,都是平等的,我们众生根性不平等。所以净宗法门,带给我们就很大的方便。净土不难生,难在我们自己肯不肯,愿不愿,肯不肯放下,愿不愿意求生,要在这个地方觉悟!

世尊每一次劝导我们提醒我们,说得都非常恳切,他自己做出一个样子给我们看,这是身教,以身作则。他教这些菩萨们,应如是生清净心,就像他这个样子生清净心。然后又说,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这一句就说得很详细了。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假如我们还会被外面境界所动,还会被外面境界所诱惑,这是凡夫,这决定不是菩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放下,放下的什么?不是放下这些事,事没有妨碍,《华严经》上讲得很好,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可是对初学人来说,因为烦恼习气太重,经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那怎么办?把这些诱惑减到最低的程度,等到自己功夫成熟了,也就是说定慧成就了,不受环境干扰了,才可以。自己没有定力,没有智慧,还会受外面境界诱惑,对于境界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远离有好处没有坏处,这个是属于菩萨自度先度自己,自己得度了。什么叫自己得度呢?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摆在我面前,我已经不动心了,我已经不被它诱惑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度人了,你就可以帮助别人而不被诱惑。

但是自己要晓得,决定要求生净土。不求生净土,纵然是你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证到初住菩萨的果位,向无上菩提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长到什么程度?我们常常听佛在经上讲,修行要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这三大阿僧祗劫怎么算呢?第一个阿僧祗劫完成三贤菩萨的果位,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个阿僧祗劫是从初地到七地;第三个阿僧祗劫是八地、九地、十地,这个世尊在经上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假如我们有这个本事,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地位呢?上品上生。上品上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到那里就花开见佛,这个地位你看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菩萨”,那不是假的,是真的,一下就提升到八地、九地。你看看,岂不是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比他方世界的菩萨超过两个阿僧祗劫,这才晓得为什么那些大菩萨要到极乐世界去,时间缩短了,这个幅度太大太大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我们仔细观察,在经典里面看看,仔细来算一算,大概只要三劫、四劫就成功了,就圆满成佛了,这是西方世界无比的殊胜。

有同学们问,净土宗供养的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代表的是什么?诸位要看看经里面,世尊对大势至菩萨的介绍,你会感到非常惊讶!这一位菩萨无论到什么地方,他行动他坐下来,都六种震动,说明这个菩萨智慧威力不可思议。他代表的是最高的智慧,选择最殊胜的法门。大势至菩萨选择的念佛法门,自始至终就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真的叫一门深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他慈悲什么?就是把净宗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那才救苦救难,才救得彻底!那才叫大慈大悲!如果这一生不能成佛,纵算慈悲也不能叫大慈悲。大慈悲是要帮助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佛,圆满成佛就是叫你念阿弥陀佛。那么由此可知,大势至菩萨代表我们自行,我们自己老实念;观音菩萨代表我们劝一切大众老实念,这才叫真正彻底的救护众生。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如来善咐嘱诸菩萨。”这两句话呢?要用观音、势至来代表也很恰当。善护念/观世音菩萨;善咐嘱/大势至菩萨,嘱咐你,教导你,一门深入。所以,这个法门充满了智慧,不是普通智慧,而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般若全体的显露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满的般若你就见不到,也体会不到。佛说这个法,经文文字几乎完全一样,重复很多遍,但是诸位要晓得,重复的前后意思有浅深不同。像“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这样的句子重复了很多遍,因为重复遍数多了,我们这个经读下来就记得很清楚,印象就很深刻。

同类推荐
  •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西藏的心灵智慧:宗喀巴大师经典著作译解
  •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佛教唯识宗大师窥基

    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高僧辈出,译师荟萃,著书立说,创宗立派,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佛教发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著名高僧窥基法师为佛教文化做出重要的贡献。他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之侄子,是唐代佛教高僧玄奘大师的高足弟子。窥基聪慧颖脱,过目不忘。躬事玄奘,独得嫡传。学富五车,辩才无碍。切问近思,新意迭出。勤奋著述,有“百部疏主”之誉,尤其是继承玄奘事业,为开创唯识宗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佛教唯识宗的创始者,被尊为唯识宗二祖。本书就窥基的功业作一专门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热门推荐
  • 比翼蝶殇帝后劫:三怒弃君宠

    比翼蝶殇帝后劫:三怒弃君宠

    他,是她的夫君,是她最憎恨的人,三次断情绝爱,逼她入冷宫!她,是他皇后,是他最欲除的人,三次冷静睿智,从容出寒院!几番对决,她,笑言:只差一步,可惜你爱上了我!多番较量,他,怒称:修罗地狱,也要你相伴左右!回眸一刻,梦醒十分,却只叹,恨无人似花依旧,物是情非枉断肠!
  • 千年等待只为见你

    千年等待只为见你

    莫凌尘(男主)因为一份执念,存在了千年只为再一次相遇
  • 王妃息怒:三无王爷宠妻记

    王妃息怒:三无王爷宠妻记

    她,是忠孝侯府一品郡主的嫡女,吃不饱穿不暖爹不疼继母不爱也就算了,还经常遭受小人暗算,朝不保夕。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唱卡拉OK?斗继母,斗老爹,斗兄弟,斗姐妹,斗天下可斗之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她秋云清偏要从生死无望斗出一片新天地。他,是东明国最受宠爱的皇子,可惜除了虚无缥缈的宠爱,无权无势无封地,典型的三无王爷。人人都认为宁王是个纨绔?他欧阳宁偏要搅一搅这皇权的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坐看这天下变色,血染山河。遇上了他,便是排除万难也要站在他的身边,欺他便是欺我,辱他便是辱我,伤害他便宰了你全家。爱上了她,便是天下为敌也要用她入怀,伤她害她之人,必以献血为价,抚她心怀。这是一个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故事,男强女强,其乐融融,各位看官可坐好了,且看三无王爷无脑宠妻。
  • 绝生三章

    绝生三章

    一个初入江湖的高手,一段被迫进入江湖的懵懂人生,演绎依然断不了的爱恨情仇。一种了然于世才能练就的武功,让两个隔绝的世界再铸渊源。全新构筑的地域,没有历史时期的局限,小心翼翼却又天马行空的想象,给你不一样的仙侠体验。
  • 末世之不死之身

    末世之不死之身

    幻想中的末世,是无数幻想物的降临:九尾、饕餮、四圣兽、吸血鬼、牛头怪、异形、生化机械……而人类则藉由心理物理能和集体无意识中的先祖力量开始了新的蜕变。苏信与撒旦签订了契约,获得了不死之身的能力,末世之中,他将何去何从?一个普通人类在末世之中的圣母故事,谁叫他死不掉呢……一场人类对抗幻想的终极战争。只有不死的,才能对抗不存在的!
  • 爱是亚斯伯格症

    爱是亚斯伯格症

    “表叔,等我!”“我不是你表叔,不是,我是章泽天。”他第一百次重复。“好吧,章泽天。”“楚书君。”“章泽天,等我。”“楚书君。”“章……”“楚书君。”“……”无语,我想说,其实你不必每次都重复我的名字的。
  • 即使还有七天

    即使还有七天

    生活长度决定不了质量,即使我的生命还有七天,谁说的?我为什么要听你的?在这不多不少的七天里束烨擦出怎样的生命火花?
  •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舌尖上的九零年代

    还记得校门口的老大爷反手就是一个梅花瓣夹豆沙的蒸蒸糕吗?你手里串着的豆腐泡儿夹萝卜丝浇上甜辣汁儿可还好吃?土灶烧鸡没有在锅边贴馍馍那就是暴殄天物!切细的千张没有加入熬了两天的高汤和虾仁菜心来煨它就是个豆腐皮!九十年代你以为没有美食?傻了吧少年,那年头的美食才叫原汁原味!诶,我是要蒸包子,不是这个小包子啊!敲重点:本文架空,架空,架空。重要的话说三遍!
  • 下辈子不狼狈

    下辈子不狼狈

    现代女青年李青新婚生活并不愉快,被男邻居、闺蜜男朋友接连骚扰,加上职场上的不顺利,一连串的遭遇李青觉得自己已经迷失在大城市当中。而偶然闯入生活的高中生严宇却帮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妙。幸福的道路上,李青如何选择?
  • 小僧法号尘生

    小僧法号尘生

    【本书由于太过优秀,写了很多简介,都觉得配不上本书的气质,不过不写又不对,所以还是写两句吧。】ps:本书又名《我这个和尚有老婆》《魔僧》《这个和尚有点贱》《女施主请自重》东海有座岛,岛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小和尚和一个老和尚。某一天,老和尚突然死去,小和尚依照遗言为他守墓三年,之后挖开老和尚的墓,从中取出老和尚坐化而成的舍利,离开了这座岛,开始了他犯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