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29200000010

第10章 山回路转不见君——读李云峰的诗

那时,我们年轻

李云峰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真正开始创作的,由于当时新诗已经摆脱了禁锢,开始了新的萌动,所以他那时的诗,就注重形象的营造,忠实于自己的感受,显得清新而又朴实。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诗人发表较早的作品是1980年刊于《宁夏日报》的《相会》等两首诗。其中《红花》是这样写的:“红花,开得多么鲜艳,/像一团火,灼灼闪闪/仿佛要从光荣榜上跃出,/去融冰化雪,引来新绿一片……”“我知道,他年红花也会枯萎,/淡淡地,甚至牵不动一瞥留恋/但是,我却要说,它们曾经装扮过明媚的春天……”光荣榜上的红花在作者笔下活了起来,仿佛具有人的灵性。由红花的鲜艳联想到火,由火又想到融冰化雪,引来新绿,作者没有说榜样的力量如何,可我们从这形象中不但感到了美,而且体会到了榜样的巨大威力。接下来作者写花也会枯萎,但它却装扮过明媚的春天,这就是说青春是短暂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让自己的青春虚掷,而应让它“灼灼闪闪”,“引来新绿一片”。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刚开始创作时,就充分尊重艺术规律。

不错,诗人写劳动,抑或是写爱情,他总是根据自己的气质和个性,吸收自己所需的养料,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

如《小城,有一伙年轻的司机》:

他们坐在驾驶室里,

一屁股压出几百公里,

随便在哪个旅店,

卸下疲劳卸下寂寞,

卸下憋了满肚子的话语,

把一个汽油浸泡的幽默,

用香烟燃出热气腾腾的惬意。

然后,他们又上路了,

每天都很新鲜的太阳照耀着他们,

他们是一伙年轻的司机。

这首诗洋溢着汽车司机生活的气息,非常形象、生动。我想没有生活体验的人绝对写不出这样的诗来。汽车司机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想象得那么浪漫,他每天得“随便在哪个旅店,/卸下疲劳卸下寂寞”。然而他们并没有怨言,因为“每天都很新鲜的太阳照耀着他们”。诗人写汽车司机的献身精神,是地道的李云峰式的“拘谨但勇于献身”的方式。其实,这种“拘谨”是生活使然。试想,一个经常奔波在旅途上的汽车司机,在生活中他怎能不“拘谨”。实事上,正是这种热烈而又不放纵的“拘谨”,铸成了李云峰特有的艺术个性,使他的诗作清新凝练而又含蓄。“曾经漫步在柳丝湖畔,/曾经细语于花丛庭院,/今天相会在何处?且看光荣榜上莞尔的笑脸。/青春和理想在这里‘相会’,/眸子里映出灿烂的明天。/劳动和爱情在这里‘相会’,/微笑,拨动多少人的心弦……”(《相会》)一对情投意合的恋人,相会在何方,光荣榜上。一个微小的生活细节经过作者的巧手编织,便显得情趣盎然,令人赏心悦目。“青春和理想在这里‘相会’,/眸子里映出灿烂的明天。”虚实结合,互得益彰,既拓宽了诗的境界,又给人以启迪。“劳动和爱情在这里‘相会’,/微笑,拨动多少人的心弦……”在光荣榜上相会的岂止是这对恋人?由于作者既写实又写意,使这种爱情不但显得生动有趣,而且格调高雅。

李云峰写爱情,似乎不像有些作者仅仅是写爱情。他写爱情不但和劳动连在一起,并且和理想连在一起。他的这类诗似乎没有什么情节,只是一个生活小细节,像我们前面谈到的《红花》、《相会》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如《相会》只选取一对恋人在光荣榜相会这一细小的生活小镜头,然后由此生发开去,繁衍成篇。又如《红花》从上了光荣榜的先进工作者胸前戴的红花联想开去,构成一个全新的篇章。像这样从生活中的一个小侧面,反映一个比较深入的主题,一般说来,难度较大。这不但需要丰富的想象能力,更重要的还需作者高超的成像能力。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用形象说话的,即作者的主观情思要消溶于形象之中,就像白糖溶于水,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尝一口才能领略其美味一样。简言之,李云峰的诗化实为虚,且又不流于空泛,依然给人饱满的感觉,这是难能可贵的。

大山情

任何诗人的创作,都具有自我的印记。这里的“自我”,不是一味表现自我,而是具有作者的“自传”色彩。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李云峰诗作的取材范围也发生了变化。以前作者大多取材于运输系统的干部和工人的生活,不论是写劳动还是写爱情都是这样,后来才转向写大山、写农民或林业工人。他有一首诗就叫《大山情》。我以为这里的大山是人的化身,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山民的象征。其实,他的好多作品借物写人,或借景写人。有时,甚至是主客难分,有点“天人合一”的味道。当然他也借人写事,如:“一个跋涉者的形象/在崎岖的山路上/踽踽独行/满脸都是疲惫的神色/只是那把绸伞很别致/折叠起江南的春意”(《春》)。作者为春选择的这个意象,似人又不像人。究其实,这是作者借助初春的形象写我们刚刚经过严冬摧残的祖国母亲。虽然她“满脸都是疲惫的神色”,但已经漾起了“江南的春意”。这首诗告诉我们,李云峰此时的作品,尽管还保持着他那特有的含蓄隽永的特征,但比以前视野开阔多了,感情亦深沉多了。原先的清新,现在则变成了凝重。

生活太沉重了,而感情

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崛起为山系

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冲突

力的相斥,震颤着生命的坚韧

终于有弯弯的曲调挤出来了

平衡着心灵与外界的转移

——《弯弯的山路,弯弯的曲调》

这样的诗和诗人早期的作品相比,明显地沉重了许多。世代居住在深山里的山民,也许对自己的艰苦生活熟视无睹。然而从平原上来到大山里的诗人,对此感触太深了,由此而生出一些怜悯之意,但由于两相一比较的巨大反差,使他又不自觉地意识到那“弯弯的曲调”,那不顺畅的歌吟,具有一种难以述说的力量。大山养育了那些生灵,但大山又是那样的严峻。生活在深山里的山民,与大山抗争着,不屈不挠地奋斗着。环境的恶劣,窒息不了山里人生的信念,活的意志。“终于有弯弯的曲调挤出来了/平衡着心灵与外界的转移”。噢,大山里的生灵是多么顽强啊!当物质的抗衡倾斜时,他们用精神的抗衡作为补充。总之,在这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跋涉,就得要用“弯弯的曲调”平衡。这是李云峰的发现,但他处理得是那样冷静,即使他对山里人这种执著的求索精神,所做的由衷的礼赞,也是那么不动声色。我想,这也许就是那种“热烈而不放纵”的艺术追求吧。

的确,读李云峰的诗,我们始终忘不了那个谢了顶,却又喜欢戴一顶鸭舌帽的诗人形象。忘不了那个“吞云驾雾”喜欢沉思而又耽于幻想的诗人。“忽然,阳光以炽热/熨展/那团揉皱的纱巾/纱巾薄薄的/可以看见远方/你便会感到一阵震颤/从那里透出/你便会像新嫁娘一样/急切地想要/撩开空隙望/于是,走过去/很久很久/那里仍牵绕/你的梦魂”(《那山》)。阳光能否熨展揉皱的纱巾,我们姑且不论,但诗人急切想了解,认识“那山”的情态,却不能不令我们感动。阳光,这个意象在诗人的诗中出现得是比较频繁的。看来阳光这个意象,是作者的一个情结,亦即作者主观情思的一个载体或沉淀物。既然太阳这个意象如此,那诗人关于山的意象,我们就不能把它只当成山。这正如我们前面讲的山,实在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客观对应物。作者在这里所要抒发的,就是要通过山这个具象,表现他对生活的一种认识,抒发他对世事的一种体味,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求索历程。

弯弯的山路成为远景

蹒跚的脚印成为远景

都急剧地后退

而城市和我们

一个大写的

标题

——《山城写意》

从《弯弯的山路,弯弯的曲调》对山的仰视——礼赞大山——到《那山》对山的正视——认识大山,了解大山——再到《山城写意》对山的远视,这一系列变化,便把作者的认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在向前发展,人类自身也在不断地扬弃,尽管“走过那山/直到很远,猛回头/有一个意念/还在那里停留”。但这毕竟都在“急剧地后退”,因为历史的车轮在向前跃进。在这里,作者一方面反映出了新时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也对即将逝去的生活寄以热情的审美观照。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这几首诗发表的时间比较接近,这反映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他永远瞩目的是“灿烂的明天”,而且也尽量保持和时代的振数一致。颇受读者青睐的《哦,高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黄土层一样深厚的文化层/培育了一代代强悍而又闭塞/古老而又保守的心理/啊,高原,凝固的海/也凝固了远航的希望”。读了这样的诗句,我们也许就明白了诗人对“山”的感情落差为何如此之大。但诗人没有就此打住,他继续唱道:“价值和价值规律/终于大胆地撬动/古老心理结构的裂缝/让潜意识流出/那么多鲜活的追求”。高原并非没有远航的希望,现代文明的浪涛冲击着封闭的塞上高原,山里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老心理结构的裂缝里,终于流出了许多“鲜活的追求”。由于诗人把握住了新时期高原人的心理特征,使诗作不但显得深沉、凝重,而且又具有一定的历史纵深感。

禅意盎然

李云峰的诗歌创作大体说来是忠实于时代的,不过我以为说他忠实于生活更为准确。这不只是诗人的作品拥抱了我们轰轰烈烈的现实生活,更重要的是作者忠实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善于再现现实生活给予他的馈赠。无论他的诗清新也好,凝重也好,他都没有脱离生活,去捕捉什么虚无缥缈的下意识冲动,而是努力使自己的诗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

但是,最近诗人的作品有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好像缺少火热的生活气息,诗风也似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凝重变成了空灵。读了这些诗,给我们一种“山回路转不见君”的感觉。诗人虽然还写山,但此时的山和以前的山大不一样了。原先诗人写山总带一种审视的目光,他没有进入山中,而今诗人写山似乎深入山中,处于山的包围之中。诗人有一首诗,题目就叫《静坐》,我认为这是在静坐观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山吞进我时/山不知道我知道/以仰视的角度/我是越来越接近太阳”(《山中》)。诗人的这种感觉,我们在前面已经意识到了。从《弯弯的山路,弯弯的曲调》、《那山》一直到《山城写意》,我们就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变化轨迹。因此这几句诗只能证明我们前面的看法,不能算作是诗人的一种新的认识。《山中》这首诗叫人警醒的是最后一节:“山吐出我时咯出了血/回过头去/红了的竟是/到此一游的心事/山中方一日/饿了一百年”。固然这里的实写很形象,我觉得此处虚写更是令人回味无穷。实写出山回眸,虚写跳出大山的阴影审视大山,“红了的竟是/到此一游的心事”,心事红了,这一笔妙就妙在诗人没有就山写山,而是以山作为宣泄自己对生活认识的一个媒介。这种写法突破了摹山绘水的格局,具有创新的意义。看来,诗人还是沿着原来的路子在探索,只不过在表现手法上做了些尝试。先前追求寄情于景,现在则把情溶化在形象中,且浓缩后又以“静”出之。因此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空灵了,叫人捉摸不定。其实只要我们把握住诗人感情变化的脉络,也是不难理解的。

不敢走进那片景深处

无语的竟是另一个我

在那里他很快乐

翻阅每一块

历尽沧桑的石头

编织悸跳的脉搏

——《静坐》

在山中赏玩大山,他蓦然意识到“无语的竟是另一个我”。而这位无语的我,与其说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毋宁说是诗人的一种认识。因为诗人接触大山,既看到了崇高的一面,又看到了他的局限性。甚至,诗人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也有和大山一脉相承的东西,要不怎么“编织悸跳的脉搏”。这其实是作者思想的又一次飞跃。佛家讲究悟性,而诗人静坐也是为了产生顿悟。周总理曾有诗云,“面壁十年图破壁”。然而,这里的静坐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真正使他觉悟的仍是生活,而并非静坐苦思冥想。正因为如此,李云峰在《夏》中曾写道:“恰是绿肥红瘦时/各色彩裙都从一个主题里/逃出/去重复另一个主题”。故而,我觉得这时的静,并非一味的静,而是静中有动。这似乎和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一脉相承。但王维之动静在于出世,悦目悦心,澄怀观道;而李云峰之动静在于入世,悦情悦性,天地为庐。说穿了,李云峰的静乃极动,他的动亦乃极静。何以至此,是因为他对人生世事有了更深的体验,他的苦闷说明他是一个逐渐成熟的诗人。要不怎么会“翻阅每一块/历尽沧桑的石头”。所以静之于他,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诗不是“山回路转不见君”,没有了信息,而只要我们仔细揣摩,仍会发现那“雪上空留马行处”的踪迹。

1991.1

同类推荐
  • 新子不语

    新子不语

    本书是本别致的杂文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60余篇各具风格的文章。该书秉承陆春祥杂文一贯的创新精神,在文体文风、内容编排、装帧设计上均有新颖之处,具有鲜明的个人印记。本书内容包括怪第一,袁枚访谈录,《官场词典》征稿启事,秘书李真“列传”,两只名鸟的身世调查,“我是顶尖科学家”,成人考试手册简编,“爱情保鲜药”使用小知识,“人造处女膜”转让技术等。
  • 宋词三百首(上)

    宋词三百首(上)

    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心灵的折射——中外作家爱情悲欢曲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她们的爱情,是灯火阑珊中的惊鸿一现,忽闪忽灭;她们的爱情,是清寂禅寺里的钟声,惊心动魄,使人无法忘怀;她们的爱情,是响在窗外的铃声,岁月只是匆匆过客;她们的爱情,是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欲说还休。究竟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是悲是喜,是欢是愁,是鲜花,还是沼泽?
  •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

    《曾阅散文集》共分为六卷,主要内容包括:遥远的认识、走山、岁末水仙录、我是蔡其矫、罗兰印象、闲游记微、我与诗人同种花等。
  •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你要光荣还是梦想:我的人生笔记

    其实,人这一生就如同做一篇文章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每个章节里都应该有好的、鲜活的细节,让这些鲜活的细节打动人。我们一生每个年龄段里,也应该有让我们终生记忆的细节。善良的待入,宽容的看待生活,对事业、对亲人、对朋友多份责任和爱心,人生就丰富了。日日年年,积攒到人生的后半段,再回望自己的一生时,便会发现自己这一生一世写了一篇满意的文章。
热门推荐
  • 平胸萝莉vs腹黑战王

    平胸萝莉vs腹黑战王

    为毛别人穿越都是在公主啊,王妃啊身上的,偏偏她就在一个乞丐身上。乞丐就乞丐,为毛还是个平胸的。还好她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离国第大杀手组织和情报馆。虽然事业一路上升,可是小幽幽的情路却一路坎坷,直接导致了她大婚时已经是个大龄剩女了。让我们一起观看楚倾华那美(dou)好(bi)的人生吧
  • 穿过千年之姻缘错

    穿过千年之姻缘错

    什么情况?飞机怎么了?她活得好好的,还不想死啊,这是哪里?怎么还有风声?妈呀,难道她穿越了?不不,没有电脑没有网,没有手机没有钱,她怎么在这个社会混下去?呃,不行,赶紧找个人赖上,不然的话,好不容易活下来的身体就又冻死了!咦?这个人看着好眼熟啊?就他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之我爱咋咋地

    快穿之我爱咋咋地

    追妻之路漫漫长,媳妇在哪我在哪进能量世界之前苏苏:我要变美!林嘉阳:我要让苏苏爱上我!能量世界出来后苏苏:系统你告诉我这样子有变化吗?林嘉阳:苏苏又没有爱上我
  • 朱雀赋

    朱雀赋

    我一鸟类,一生浑浑噩噩若不是盘古护着,便早早死了化泥哪有如今南方朱雀上神我一神族,一生只手遮天若不是有鸟逗趣,生如嚼蜡般无趣你这上神还不是我给便给的文中大多甜文,偶尔见虐
  • 夜深沉·第二部分(张恨水经典长篇)

    夜深沉·第二部分(张恨水经典长篇)

    《夜深沉》为张恨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是张恨水处于创作鼎盛期的作品。通过描写车夫丁二和与卖唱女王月容的情感纠葛,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挖掘人性,深刻透彻;男女主人公的心理刻划,尤为细腻。“夜深沉”原是戏曲《霸王别姬》中“虞姬舞剑”的一段曲牌名,张恨水匠心独运地将这二胡琴曲贯穿小说始终,成为牵系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纽带与情节发展的线索。不仅小说的多数场景都是发生在深沉的夜晚,而且小说的基调就是黑沉沉的清冷悲凉。“夜深沉”象征着丁二和与王月容命运的悲惨,揭示着社会的冷酷黑暗,对社会各层嫖赌吃喝玩种种罪恶,极力暴露。于男女间爱嗔贪欢等艳闻趣事,写来尤见细腻。文情相生,情节极紧张热烈,人物各色俱全。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心远,恨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张恨水是著名章回小说家,也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作品情节曲折复杂,结构布局严谨完整,将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小说与西洋小说的新技法融为一体。更以作品多产出名,他五十几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一百多部通俗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是中、长篇章回小说,总字数三千万言,堪称著作等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艾利的世界

    艾利的世界

    叶梅的奶奶和养了多年的宠物狗艾利,突然有一天全国地震艾利走丢了,奶奶也失去了联系,叶梅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她的狗,就在有一天她回到老家去找奶奶发现奶奶也不见了,她从陌生的老太太那里收到了一个盒子放在她的房间里,睡觉总能发现自己能梦见奇怪的事情......
  • 高跟鞋惹来的亿万契约

    高跟鞋惹来的亿万契约

    钮钴禄文婷萱穿着短裙奔跑在街道上,“臭小偷!哪里跑!”她脱下自己的高跟鞋,握在手里万俟慕斯坐在豪车里,“不错不错,提车!”“还跟我逃是吧。”钮钴禄文婷萱把高跟鞋扔出去,以为打中小偷结果正好砸中豪车的前车面上,正北方向全场惊呆,这可是黄金跑车,价值连城,看着个女孩身上穿的衣服就不像是一般人家的孩子“赔钱。”“没有。”
  • 十字架之血族女王会撩人

    十字架之血族女王会撩人

    撒旦的复仇十字架与獠牙被鲜血染红的白玫瑰徘徊在古城堡上空的乌鸦------宝贝儿,爱我,你怕了吗?------“如果摘下脖子上的十字架便能够亲吻你,那么我愿意。我从不惧怕你的獠牙,却惧怕你再次消失。”---许安“可是事实就是这样,我竟然会撒娇,竟然会吃醋,竟然会想你,我想,我应该爱上了你吧。”---沈沐之“我们是被永生诅咒了的魔鬼,又何必要压抑本性去伪装自己?这世界本就应黑暗,又何必渴求阳光?”---费尔德“带着天使的面具,做着恶魔的事情,我早就看清这丑陋的现实。”---赵森------月光撒在血色大地的十字架上,魑魅魍魉正在赶来,我依旧爱你,还好,你也爱我……-故事,才刚刚开始……【能量值已关,内容原创】
  • 霍格沃茨之奇洛的逆袭

    霍格沃茨之奇洛的逆袭

    主角一朝穿越为黑魔法防御课教授奇洛,面对着魔法界的暗潮涌动,奇洛表示,“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至于魔法石还是留给伏地魔那只蠢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