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语言文字
一、语言
阿昌族有本民族语言,阿昌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支,与同语支的缅语、载瓦语最为接近。阿昌语分为陇川、梁河、潞西三种方言,三个方言区呈片状分布。陇川阿昌方言主要是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的阿昌族和缅甸的“迈英达”人使用;梁河阿昌方言主要是梁河县各地的阿昌族使用;潞西阿昌方言主要是潞西市江东乡高埂田村的阿昌族使用。三种方言在语法上差异较小,语音、词汇上差异较大,相互通话困难,不同方言区阿昌族之间交流通常借助汉语。相比之下,梁河方言和潞西方言比较接近。居住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的阿昌族仙岛支系使用仙岛语,仙岛语与阿昌语陇川方言非常接近,有一半以上的同源词,且在语音、语法的主要特点上也很接近。
阿昌族聚居区的阿昌族大多数以阿昌语为第一语言,家庭内部和本民族之间交流都使用阿昌语。阿昌族因人口较少,与其他民族交往频繁,为了生存的需要,阿昌族还积极学习周边其他民族的语言。历史上,阿昌族与汉族、傣族交往较为密切。明王朝“三征麓川”以后,将户撒、腊撒阿昌族聚居区设为屯戍要塞,大批汉族屯垦移民进入户撒、腊撒地区与阿昌族杂居。梁河阿昌族地区与汉文化发达的腾冲县紧邻,因此,阿昌族与汉族交往的历史悠久,语言文化深受汉族影响。阿昌语里吸收了许多汉语词汇,以建筑、手工业生产、商贸往来、民间文学方面的词汇尤为显着。新中国成立后,阿昌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受到汉文化全面、深入的影响。阿昌语中大量表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新词术语都借用汉语。今天,阿昌族聚居区的阿昌族除了能说阿昌语外,普遍都能说汉语。通常是在家庭和村寨内部交流使用阿昌语,与其他民族或不同地区阿昌族之间交流借助汉语。日常交流使用阿昌语,但猜谜语、开财门、唱灯时普遍使用汉语。此外,梁河地区阿昌族唱山歌使用汉语歌词。户撒、腊撒地区信仰大乘佛教和道教的阿昌族,丧葬仪式上用汉语念经,拜佛时也用汉语念经。
另外,阿昌族虽然与傣族杂居的不多,但傣族是德宏地区的主体民族,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经济、文化先进,阿昌族长期受傣族统治,政治、经济、文化都深受傣族影响。尤其是户撒、腊撒地区阿昌族与傣族交往尤为密切,宗教信仰与傣族相同,生活、生产方式也与傣族相近,与傣族通婚较为普遍,语言也深受傣语影响。
阿昌语吸收了大量的傣语词汇,具体说来,阿昌语借用的傣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地名,阿昌族地区的地名大多源于傣语,如曼东、曼令、曼弄、曼峨、曼派、腊姐、姐焕、姐麦、户那、曼那、勐撒、勐底、勐科、弄别等;二是稻作生产工具和大米制品称谓,阿昌语中犁头、耙、饵丝、苏子粑粑等都与傣语相同;三是热带水果、蔬菜名称,阿昌语中芒果、菠萝、香蕉、橘子、山楂、核桃、花生、番茄、芫荽等的称谓同傣语;四是亲属称谓,阿昌族的亲属称谓一般有阿昌语和傣语两种形式,且户撒阿昌族普遍使用傣语称谓;五是佛教用语,阿昌南传佛教中的许多宗教用语与傣语相同,二者均源于巴利语。过去傣语是德宏及中缅边境地区通用的语言,阿昌族通过傣文学习先进文化,借助傣语与外界交流,他们把能说傣语当做一种荣耀,直到新中国成立,户撒、腊撒地区还有许多阿昌族能讲流利的傣语,能用傣语讲故事、解释佛经。如今,傣语在阿昌族的日常交往中使用已不多,但阿昌族在念诵佛经、对唱山歌、说吉利话(祝福语)时,仍然夹杂了大量的傣语词汇。
户撒、腊撒地区与缅甸毗邻,19世纪后半叶,缅甸成为英国殖民地,商品经济一度繁荣,许多阿昌族到缅甸谋生。阿昌族通过缅甸接触外界新鲜的事物,并从缅甸进口各种商品,因此,户撒阿昌语中手表、自行车、摩托、汽车、飞机、拖鞋、书本、纸张、蜡烛、鸦片等词语与缅语相同。
二、文字
历史上阿昌族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文和傣文,梁河、潞西两地阿昌族多使用汉文;陇川户撒、腊撒阿昌族既用汉文也用傣文,傣文主要用于宗教领域。早在明清时期,阿昌族就开始使用汉文记事,户撒、腊撒地区的佛寺、奘房和墓地保存了大量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汉文碑刻。阿昌族何时开始使用傣文很难定论。户撒、腊撒地区现存的傣文碑刻大多是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和尚墓碑,碑文使用的傣文有两种,一种是泰国清迈的傣润文,另一种是缅甸的掸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缅甸歪莫地区的阿昌族以缅甸古掸文为基础创造了一套阿昌文字,20世纪80年代初期传入户撒、腊撒地区,目前在该地区阿昌族民间流传。梁河地区的阿昌族有识之士也为创造阿昌文做了许多工作,试图以汉语拼音字母为符号基础编一套阿昌文,但该方案最终没有实行。
三、方言
不同地区阿昌方言在使用功能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陇川阿昌方言和潞西阿昌方言使用功能相对稳定,语言转用现象不突出。在陇川户撒、腊撒地区和潞西的高埂田村,阿昌语是阿昌族的第一语言,是阿昌族内部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维系本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在生产、生活和日常交往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该地区的许多阿昌族人民还能兼用汉语和傣语,双语人数比例相当高,阿昌族与傣族交流一般使用傣语,与其他民族交流借助汉语。在户撒、腊撒阿昌族聚居区,一部分汉族、傈僳族、回族、景颇族也能说阿昌语,在阿昌族人口比例较高的户早、潘乐、芒捧行政村,不同民族之间交流使用阿昌语。梁河阿昌族地区因与汉文化较为发达的腾冲县毗邻,长期与汉族密切交往,语言文化有着明显的汉文化印记。现在梁河阿昌方言的使用功能呈明显下降态势,语言转用现象突出,汉语单语人数比例较大。在梁河,除了部分村寨阿昌语保存较好外,许多阿昌族村寨都存在语言转用的现象,有些村寨甚至已经完全转用汉语。腾冲、龙陵地区的阿昌族使用汉语,云龙地区的阿昌族使用汉语或白族语。以下是阿昌族各地方言的声韵母及声调统计。
陇川阿昌语有37个声母、80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8个、复合元音韵母10个、带辅音韵尾韵母62个;有4个声调:高平(55)、低降(31)、高升(35)、全降(51)。
潞西阿昌语有26个声母、60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8个、复合元音韵母12个、带辅音韵尾韵母40个;有5个声调:高平(55)、中平(33)、低降(31)、高升(35)、全降(51)。
梁河阿昌语有34个声母、60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11个、复合元音韵母14个、带辅音韵尾韵母35个;有5个声调:高平(55)、中平(33)、低降(31)、高升(35)、全降(51)。
仙岛语有41个声母、67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10个、复合元音韵母6个、带辅音韵尾韵母51个;有4个声调:高平(55)、低降(31)、高升(35)、全降(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