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1300000003

第3章 诗歌概说(3)

所谓“自由体”诗,句式或长或短,段落章法也无大的限制。长句字数可达数十字之多,几与散文句式相攀比;短句也不避白话、俗语,十分贴近生活语言,所以人们自然地称其为“散文诗”。“自由体散文诗”的出现,并非仅仅是对诗体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诗歌内容的改变,这一改变对人的个性的解放,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和对革命思想的传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散文与诗歌毕竟有区别,诗歌的散文化,使诗歌形式发生根本变化,也使传统诗歌的独特感觉荡然无存。那些深受传统诗歌理念影响的诗歌爱好者对此难以接受,难怪有人惊呼:“把散文赶出诗坛!”此是耶?非耶?目前还在讨论之中。不过散文诗的出现的确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同时也合乎诗歌句式不断加长的规律。根据哲学原理,事物发展是总沿着螺旋曲线上升的,走着一条之字形的“否定之否定”的道路。格律诗是古诗的进步和否定,使诗歌更规范、优美和凝练,而“自由体散文诗”的出现又是对格律诗的革命和否定。但诗歌过分散文化,使人有一种诗意失落的感觉。诗歌未来的形式究竟是什么样,人们不敢揣测,但诗歌的发展永无止境却是毫无疑问的。了解诗歌发展的规律,不断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沿着守正创新的方向,创造出为文学工作者所认可、又为诗歌爱好者所接受、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诗歌新形式的时刻已经到来。

第四节诗歌的鉴赏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使用的是艺术的语言。艺术语言是语言的再造和变形,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欣赏艺术语言不能停留在对日常生活中普通语言理解的层面上。艺术语言常常打破日常语言的规范,用省略、倒装、双关、谐音、对比、对仗、暗示、代指、互文、夸张等种种手法,以增加语言的容量和含义的深度,取得写意传神、奇巧新警的效果。好诗在寥寥字句中蕴涵着博大的精神内容。诗歌之美妙令人陶醉,然而穿透字句的表面,真正领略诗歌真谛,真正走进诗人心中,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有那些传唱弥久、相隔百代的诗歌,由于写诗人与读诗人之间巨大的时空间隔,造成欣赏的困难。但是,尽管深入鉴赏诗歌十分不易却仍有无数人乐此不疲。正是因为鉴赏诗歌不仅能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感情的抒发,还能极大地丰富人们的历史、文化、文学方面的知识,所以无论何时何地,诗歌爱好者总是大有人在。

怎样鉴赏诗歌呢?宋代邵雍写过一首《善赏花吟》的小诗:“人不善鉴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鉴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此诗写赏花,亦可用于赏诗。中国古诗鉴赏历来首先重在总体精神和风格的把握,而后才是对字句的细密分析。苏轼用“郊寒岛瘦”来描述唐代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风,而“寒”、“瘦”究竟何意,很难精确解释,但此一评价却被人无数次引用,说明得到广泛的认同。而“古朴醇厚”、“慷慨悲凉”、“飘逸不群”、“沉郁顿挫”分别概括了“诗经”、“建安诗歌”、李白和杜甫的诗风。一旦人们对某个时代或某位作者的诗风有了总体的认识,这种认识就会反过来指导人们的阅读,帮助人们尽快理解和感受诗中的意境。所以了解诗歌发展的历史,了解特定时期和特殊人物诗歌的总体风貌,对鉴赏诗歌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又都有各自的具体背景,并和诗人写作时的思想感情密切相关。所以鉴赏诗歌还要认真研究每首诗歌写作时的特殊原因与诗人当时的处境。

此外,中国古诗经常在“言志”还是“言情”问题上争论不休。何为“志”?古代“志”字是“藏于心”的意思,也就是说诗歌要记录下心中的思想和感情。而“志”字还包含着“记忆”、“记录”的意思,如后世之“地方志”。能入“志”的内容应该有重要的意义,如修身、德行、政事、历史等。综合起来看,“诗言志”的命题充分肯定了诗歌的重要社会意义和功用,说明诗歌书写的是人们心中最强烈的感情和最真诚的愿望。正是由于中国诗歌从其源头开始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所以几千年来备受尊敬。“言志”说最初并非不包括人的思想感情,《诗经》中就有大量大胆而真挚地表达感情的好诗。但是随着后世统治者逐步把诗歌当做政治道德教科书来使用,对“志”的理解就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强调其理性的内涵而忽视其感情的因素。然而诗歌原本就是感情的产物,为挣脱“志”的束缚,“言情”说应运而生。“情”比“志”更接近诗歌的本质,因此一提出立刻得到普遍的赞同。那些饱含感情的诗词代代相传,成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其实“情”与“志”有时很难分开,有爱国之情者必有报国之志。但“情”与“志”有时又的确给人不同的感觉,“情”多内心自然的主观体验,而“志”多主观对客观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情”更细腻、含蓄、丰富、真实、广阔;而“志”则相对粗犷、外露、生硬,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与目的性。但“情”与“志”都源自内心,因此都是诗歌咏唱的合理内容。在读诗时抓住特点,体味诗歌写作的根本目的与核心思想,是鉴赏诗歌的要领所在。

了解了诗歌的总体精神和基本背景后,应该认认真真读懂诗歌的每个字句。诗歌毕竟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认真读懂每一个字十分必要。中国古诗用字十分讲究,好诗有一字不易之功、一字千金之价。贾岛《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之“敲”字,王安石《泊船瓜州》“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之“绿”字,都是用字的典范。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也是通过语言表达的。古诗用字的巧妙手法很多,声韵也极考究,因此首先要正确读出然后再细细品味和学习。只有正确读出,才能正确理解,这也是学习诗歌的基本功。

但诗歌的意义远不在字句表面。杜甫曾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理解字句内里深层的意义需要一个品味的过程。品味的过程是用心体验的过程,就如美味食品须经反复咀嚼,如画的风景必得注目凝神一样,诗歌更由于言简意赅的特性,其意境总是深藏在字句之中,并不浮在表面,不到火候,不经过体验,是难以深入其中而得其要领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字面上并无难解之处;但若只停留在字面上,这诗也就了无趣味,不可能传诵千古了。透过菊花、南山的自然意象,体会诗人清高、恬淡的心态,了解诗人对官场黑暗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诗人共同欣赏自然风光的美好,共同享受精神解放的快乐,再来读此诗,就会透过看似平淡的诗句领略到一种无言却强有力的反抗,激起人们对尊严、人格和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在言外”。

对于诗歌的言外之意,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理解,这不仅正常,而且是诗歌引人入胜的特点之一。诗歌看似小巧却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甚或神秘莫测,这正是诗歌的言外之意引起的。而言外之意多数须得读者自己去体会联想方能感知,因此联想也是读诗必不可少的手段。试看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本意是写草,但写得不俗,写出了野草的顽强不屈,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这已是好诗了。但作者的用意远不止于此,而是借草的蓬勃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朋友间永世不渝的真情。这就使诗的意义得到升华,也使诗人的感情得以真切地表达。正是此诗的深层意义使它不胫而走,广为流传。但诗人自己永远也想不到的是,1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赋予此诗全新的意义,以野草比喻革命力量,把野火视为反动势力,遂使这首诗歌成为激励革命群众斗志的昂扬号角。这一由联想而产生的意义绝非诗人本意,但却合情合理、贴切自然,顿使诗歌光华万丈。

在诗歌鉴赏过程中,从文学的角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象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概念,难以确切定义,姑且理解为“意念中的形象”吧。它是诗歌直接描摹的对象。杜甫的《望岳》,其意象是泰山;陆游的《咏梅》,其意象是梅花。一首诗中可能集中描写一个意象,如上举两例。但也可能会有很多意象,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开头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仅14字就出现了夜月、乌鸦、秋霜、江水、枫叶、渔火等多个意象。读诗时意象首先进入读者的视野,造成强烈的冲击,但意象是否是作者歌咏的本意却要三思。《望岳》中写泰山,本意是表现诗人壮志凌云的理想;《咏梅》中的梅花是作者高洁情操的化身。诗的本意都不在意象本身,而杜甫“三吏三别”中的人物,则既是意象,又是作者所要言述的直接对象。

意象不同于物象,同一物象可以构成完全不同的意象。例如“菊花”是物象,在陶渊明诗中,菊花是孤傲清高、洁身自好的隐士的化身;而在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中却是冲天拔地、所向披靡的勇士的化身。诗歌中的许多意象也是客观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如龙、凤、大鹏等。但意象在多次使用达到某种共识时,就会自然地带有了“不言而喻”的内在品质。

例如“莲花”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性格,“菊花”在多数情况下是高洁孤傲品格的象征,松树则代表坚强不屈的精神等等。诗中用到这些意象时,如果不是转义,就不必再加解释,直接使用即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意象还常常带有地区、时代与作者的个性特征。例如屈原诗歌中多香草、美人;李白则喜欢大鹏、黄河、明月;南北朝乐府民歌中,南朝多用郎、女儿、鱼、蚕、鸿雁、梅花、莲藕、梧桐等,而北朝多用健儿、女子、行客、马、牛、羊、虎、杨柳、弓箭等。从不同的意象群,即可判断诗歌的风格和时代。

但意象毕竟还只是诗歌的表面,理解诗歌一定要透过意象深入到意境的深层次上。

对于意境,古代诗论家颇多论述,但大力标举并使“意境”之说深入人心的却是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他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反复论述“意境”的意义后,更形象地借用古词名句,为后人设立了意境的3个层次,“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所说的3种意境乃拼搏者之意境,并非诗歌欣赏之意境,但可以使人体会到意境的感觉。就如书法绘画之中的写意传神一样,意境常常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是只能用心感知的一种境界,但却是诗人着力想要表达描摹的境界。意境必定带有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和个性,同时又曲折地反映着诗歌所产生时的时代特征。但同一首诗歌与不同读者的心灵发生撞击时,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觉。所以意境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但却是难以言述和说明、难以确解,又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境界。引人入胜的诗歌常常是因为其创造出了前人笔下未曾有过的境界,使人得到一种难以言述的新奇感,而此种感觉又似乎是读者心中久藏未发的,却突然之间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找到了强烈的共鸣。由此可见,意境是由诗歌的联想而升腾起的一种境界。就一首诗而言,作者与读者之间,不同读者之间,其心里感受可能完全不同,因而由诗歌引发的心中意境也不同。例如,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李煜心中是字字浸血的亡国之痛,而在后世读者心中只是自己的些许情愁。读者深爱此诗,并非心中也有亡国之痛,只是对其“优美形象地写愁”表示高度的欣赏。所以,意境是读者的联想,是读者自己的心境与诗歌词句融合后的产物。它完全可以超越诗歌本身,甚至超越作者的初衷,自由地驰骋在读者心灵感觉的天地中。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二者有密切的关系。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将意象比做“水珠”,而将意境比做“云彩”(《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水珠是散乱分离的,而由水珠凝聚成的云彩则蔚为壮观。云彩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而又飘忽不定、变幻莫测,正如诗歌的意境一样深邃。读诗体会到意境,正如游览山水渐入佳境一样,使人感到由衷的快乐,那份惬意,那份感受,别人难以共享,是每个人至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诚然,对意象和意境的说法,甚至对诗歌鉴赏的方法,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好在艺术理论的园地如今百花盛开,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实践和思考不断完善和丰富它。无论如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诗歌传统,让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之花千秋万代永开不败,让人们的心灵和情感在诗歌的清流中洗去污浊,得到升华!

同类推荐
  • 学生精品美文:英雄花下的哨兵

    学生精品美文:英雄花下的哨兵

    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有征服一切敌人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保家卫国的绝唱。军旅生活,直线加方块,充满紧张、神秘与力量,是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的最爱,他们渴望看到这方面的书籍,了解当代军人与他们所看到的影视作品中不一样的生活,《英雄花下的哨兵》一书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与愿望――这是一本散发着清新气息的青春军旅美文集,全书约十五万字,精选汇集了作者近几年来在全国、全军各类报刊上发表的几十篇作品,每一篇都是青春飞扬的军旅生活写照。目前,还没有出版社出版过适合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大、中学生阅读的军旅青春美文集,此书应该有一定的市场,建议出版社作为青少年文学读物力推。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因为我感到,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也许,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
  •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永不消逝的第一眼

    本书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画面,鲜活的人物,带你进入故事现场,进入人物的内心体悟中美文化,并让人豁然了悟:真情可以跨越国界,真情为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 大胆尝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大胆尝试: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

    本书讲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缘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最终的历史形态,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这段历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 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讲述美国青年杰克·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负重伤,失去性能力,他与美貌女子勃莱特·阿什莱情投意合,但因为阿什莱不能接受没有性爱的婚姻,巴恩斯只能眼睁睁地让她成为他人的未婚妻,甚至撮合她跟别的男人幽会。两人和几个朋友一起去西班牙看斗牛,勃莱特·阿什莱对年轻的斗牛士罗梅罗一见倾心,但当罗梅罗向她求婚时,她又态度坚决地拒绝了他,年龄的差距使她“不想做一个糟蹋年轻人前程的坏女人”。最终,她回到巴恩斯身边,然而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海明威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
热门推荐
  • 人类开始种田了

    人类开始种田了

    从零开始的建设之路。猫头鹰猎手、野猪骑士。原始自然里点出人类文明。
  • 诡探黑小川

    诡探黑小川

    黑小川,一个有着一流推理能力,却执意依靠三流文笔写网文赚钱的作家。除了一个笔名,其他都是迷的男人。一场粉丝聚会上发生的杀人案,拉开了故事的序幕,他究竟是谁,他的推理技巧又是从何而来,随着一个又一个的案件,谜团不断出现,又不断揭开……唯一不变的,是这个男人对于真相的执着
  • 穿成反派大佬后援会会长

    穿成反派大佬后援会会长

    穿书了,我还是恶毒女配!不行保命要紧,赶紧抱好反派大佬的大腿啊!————————于是某不要脸女人就成了反派大佬的‘舔狗’,不对,是‘后援会会长’这一要职。(呸,脸是什么?保命要紧啊,大腿赶紧抱紧了!————————然后某一天当不要脸的女人被某反派大佬堵在墙角的时候,某会长才反应过来!!!咩!?上套了!!要完。后援会会长也不当了,赶紧跑路啊!~~~【情景小剧场】据本台记者独家报道:“某顾姓女子成就追星的最佳成功案例,她现已成功的娶上了他的爱豆!从此,爱豆成为枕边人不再是梦。加油吧,少男少女们,下一个睡下爱豆的就是你!”
  • 女帝的霸道王爷

    女帝的霸道王爷

    女主,夜无忧男主,皇甫萧简介:她,朝华大陆锦国护国公府的唯一嫡女,却是一个无法修炼的废人,被亲姐姐和未婚夫算计推下悬崖却没死,直到25岁时一碗断魂汤送她上路。她,Z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医学圣手兼最危险的冷面杀手。一朝意外,穿越成她十二岁也就是被推下悬崖后。看这次,她替她重活一世,虐渣男,手撕白莲花,收美男神兽,但是亲人一个个离开,她不得不担负起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 安全教育三年级(下)

    安全教育三年级(下)

    《安全教育》系列编写的是孩子安全教育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自我保护能力是孩子们快乐健康成长的必备能力。只有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我们的孩子才能拥有幸福,享受美好的生活。
  • 穿越兽世:兽王,甜甜宠

    穿越兽世:兽王,甜甜宠

    安娇来自二十一世纪,啥都不会。无意之间穿越到兽世,一个没有油盐酱醋的地方,那里的人甚至不会做饭,就连平时吃的米饭在那里都是稀罕物。没关系,安娇深呼吸,长叹一口气,她安娇是啥都不会,但是可以摸索。种稻谷,晒盐,做饭,为自己的部落制作御敌武器,带领他们防御天灾,抵抗人祸。在走向人生巅峰的道路上,还收获了对自己各种疼爱与宠溺的夫君。安娇:悄悄的和你们炫耀,我夫君可是兽世大佬呢!
  • 命端

    命端

    一个五感异于常人的少年,一本邪异的上古怪书,一些连接命运的枝枝叶叶。这些东西在某一天汇聚,终于造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君主和非同凡响的世界。
  • 雪落归墟风未烬

    雪落归墟风未烬

    上古时期,六界生灵相互忌惮,各方之间相安无事。但随着某一方势力的增大,野心勃勃的统治者便发起战争,试图侵占新的地界,这一战很快就爆发了。也引起了各界的蠢蠢欲动,一些预言应时而生,四阶灵物、圣龙血麟、凤凰泪,都成为了争夺权利的关键,千年蛰伏,一场血雨腥风即将来临……
  • 地球唯一修真者

    地球唯一修真者

    千百年来,地球的灵气干枯,天材地宝缺稀,逐渐,修真者开始失去踪迹,直至消亡!从此地球再也没有了修真者,仅仅剩下那些次时代产生的次品,也就是所谓的武者和异能战士。千年后的今天,苏毅成为了地球上唯一一个,也是最后的一个修真者!----------------------------------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求收藏~~求推荐票!!会经常爆发的哟~~
  • 匆匆时光你与我

    匆匆时光你与我

    当初只是说认真要与你在一起但没说会有以后可如今确是以后的故事和你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