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581300000004

第4章 先秦诗歌(1)

第一节《诗经》

一、《诗经》概说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的开源之作。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分为十五国风,“雅”又分为《大雅》、《小雅》,“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风”、“雅”、“颂”的划分最早是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区分开的,《诗经》中的文字内容则是与音乐相伴的歌词。所谓“风”是指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曲调,十五国风就是选自15个不同地区的歌谣曲调。但《国风》的名称并非出自15个并列的诸侯国,其中《周南》、《shào召南》可能是从周文王分封其子的故地采集的曲调,而《王风》则是从王畿地区,即周朝的东都洛邑采集的曲调;《bèi邶风》、《yōng鄘风》、《卫风》则均言卫国之事,这是因为“邶”、“鄘”二地后来都并入了卫国。风诗共160篇,其中大部分诗歌产生于周王朝东迁以后的东周时期。“雅”则是周王朝朝会、宴会所用的“正乐”。宋代苏辙《诗集传》云:“小雅,言政治之得失;大雅,言道德之存亡。”《大雅》中的作品多数产生于西周初年,《小雅》及《大雅》中的少部分作品产生于西周末年。雅诗共有目录1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诗,今存诗105篇。“颂”是用于庙堂祭祀的乐歌,《周颂》是西周的作品,产生于西周首都hào镐京(今西安);《鲁颂》产生于东周春秋时代鲁国的首都,即今天的山东曲阜;《商颂》是宋国的作品,因为春秋时的宋国是殷商的后代,所以歌颂宋襄公的作品就没有用《宋颂》,而用“商颂”的名称了。颂诗共40篇。

《诗经》最初的名称只称为“诗”或“诗三百”,由于孔子将其作为教育弟子的教材使用,遂被后代人奉为经典。从汉代开始,一些学者将其直接称为“诗经”,这一名称才逐渐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诗经》的产生众说纷纭。就诗歌内容来说,所反映的地域遍及今天长江以北六省,包括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和湖北的广大地区;时间跨度从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年一直到公元前六世纪的春秋中叶,前后达500多年;题材反映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形式来说,主要为四言体诗。全书韵律和谐、语言统一(基本用北方官话),再加上全书305篇作品按风、雅、颂分类,又再以国名标其产地,体例庞大而有序,内容精微而严谨。如此浩大的工程,在那样久远的年代,将众多杂乱无章的诗歌结集成书,绝非一人之力,亦非一时之功。后人对此提出了“王官采诗,孔子删诗”的说法,但并无可靠的文献根据。千余年来,“孔子删诗”问题成为《诗经》研究中争论不休的疑案之一。但《诗经》的出现确实经过认真的搜集、整理、加工、删改、分类和编订,这是毫无疑问的。正如郭沫若所说:“古人说孔子删《诗》,虽然不一定就是孔子,也不一定就是孔子一个人,但《诗》是经过删改的东西。”(《沫若文集》十七卷)。

不久前在上海博物馆发现的战国时期竹简《竹书孔子诗论》中对《诗经》的说法与今天流行的版本有很大差异,不仅一些诗歌篇章是今本没有的,而且对《国风》的称谓是“邦风”,对《大雅》、《小雅》的称谓是“大夏”、“小夏”,“颂”则称为“讼”。研究表明,我们今天的说法是汉代儒家修改的结果:“讼”与“颂”、“夏”与“雅”在古字中相通,而“邦风”或许是因避讳汉高祖刘邦的名字遂改为“国风”。可见今天的《诗经》确曾经过后人的加工整理。《诗经》因有人整理结集才得以保留并延续到今天,整理《诗经》的人虽不能确知,但功劳莫大。这一点也足以证明,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从而使中国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经》正是这一成就的充分体现,是中华文化灿烂的瑰宝。

《诗经》中的诗歌,最晚期的作品距今也有2500多年了。时间的久远,语言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使《诗经》中的作品与今天的读者之间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使今人读《诗经》感到非常困难。但《诗经》却不可不读、不可不讲,因为它是中国诗歌的鼻祖,更是形象鲜活的古代史书。虽然多数诗歌的作者已无法确定,但可以看出它们或来自民间,或来自王公贵族,或出自文人手笔。无论作者是谁,诗歌中那精湛准确的语言、感人至深的内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为我们展现出中国古代历史那神秘多彩的画卷。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精神

《诗经》中的作品内容广泛,立足社会现实,其中很少虚妄怪诞的想像或超越自然的神话,多数都是直接地表述作者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再现了当时社会的实际状况,表达了诗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注。诗中有对政治制度的关心、对社会时弊的针砭、对痛苦生活的哀号、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感情直露而强烈,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神。其主要内容可归结为如下方面。

1.反映了古代周朝部落发展的历史过程

《诗经》中的《周颂》以及《大雅》中有不少西周初年或稍后年代的作品,大部分是采自宗庙礼仪的乐章。在祭祀、乐舞和祈福过程中表达了对先人的追怀和思念,叙述了周室祖先的创业历程和王朝的兴衰,记录了殷周时期古老中国土地上的国之大事。《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作品,赞颂了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人的文功武业,描述了周朝开国的历史,反映了周人部落从产生到强大,最后灭商,实现了社会从原始公社制到奴隶制度转化的过程。这些作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被人称为“周族史诗”。

2.揭露阶级压迫,反映人民痛苦生活

《诗经》中此类内容的诗歌比比皆是,特别是《国风》中收集的大量民歌毫不掩饰地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沉重的剥削压迫,述说劳动过程的艰苦,发出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抗议。

《硕鼠》篇把统治阶级比做仓库中白吃粮食的大老鼠。《伐檀》篇则直接质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七月》直叙了一年到头的劳动,而劳动者不仅无衣、无食、无住房,连身体生命也属于奴隶主所有:“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七月》的控诉使今天的读者仍然非常容易地就可从诗中体会到作者的愤懑和哀怨。这正是《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诗经》内容的精华所在。

3.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和生产力水平

华夏民族的农业生产有悠久的历史,周朝时中国已经成为发达的农业国家,所以《诗经》中有着鲜明的农业文明的印记。《臣工》、《噫嘻》、《丰年》、《载shān芟》、《良lǚ稆》、《七月》等作品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周人与农业的关系。从种田、养殖、纺织、印染、酿酒、射猎、筑宫室等方面的劳作,可以看到周朝农业的发达程度以及与农业相关的宗教制度和民风民俗。

4.表达了对战争的不同态度

《诗经》中的战争诗歌为数不少,但态度不同。一些诗歌,如《大雅》中的《江汉》、《常武》,《小雅》中的《出车》、《六月》等,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充满了自豪、乐观、威武的阳刚之气;《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虽然是写兵士,也表现了同仇敌忾、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此类战争诗不注重描写战争的厮杀场面,而重在体现军威声势,注重文德教化,体现德政的布施使敌人不战而降的政治理想,开启了中国自古以来直到今天的崇尚道德、广施仁义、以理服人的战争理念。正如《孙子兵法·谋攻篇》所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点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战争观念完全不同。例如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印度史诗《玛哈帕腊达》中都有浓墨重彩的战争场面的描述,悲哀惨烈,鲜血淋漓。当然,任何时候战争都会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尽的苦难,所以《诗经》中更有大量的诗歌表达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和反对,对敌人的憎恨,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战死者的哀伤。《王风》中的《君子于役》通过思妇的口吻抒发了对服役在外丈夫的担忧和怀念。《小雅·采薇》和《bīn豳风·东山》则是用征夫的语言直接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战争和无尽的徭役使田园荒芜、房屋破败、民无衣食、子无父母,人民对战争怨恨之极时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这些感情在《诗经》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和反映。

5.反映了当时社会爱情和婚姻的状况

《诗经》中婚姻爱情内容的诗篇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国风》中有关内容更多。《诗经》中对爱情的表达直率大胆、热烈纯真、健康自然,毫无拘泥作态。305篇的第一篇《周南·关雎》就是一首朴实真挚的爱情诗。《诗经》编者将其置于全书首位,足见对其重视的程度。其他如《周南·卷耳》、《邶风·静女》、《郑风·出其东门》等各有所长。此类诗歌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间相恋相爱的真实情景和细腻感情。另一类诗歌则描写了婚嫁的场面以及不幸婚姻的痛苦,从中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婚姻制度和礼俗。《鄘风·柏舟》中的女子追求婚姻的自由遭到父母干涉,她宁愿以死徇情,其情感的激烈和内心的痛苦至今令人感动。《卫风·氓》和《邶风·谷风》二诗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反映了当时妇女地位的低下。《诗经》中的婚姻爱情诗歌对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同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6.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习俗和制度

《诗经》的时代距今已十分遥远,了解那时各阶层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是不容易的。《诗经》中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如《小雅·鹿鸣》写天子大宴群臣嘉宾,《民劳》、《板》、《荡》、《桑柔》、《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巧言》、《巷伯》等诗反映了赋税的沉重、政治的黑暗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黄鸟》写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等。这些诗歌对社会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宏大画面,其全面、真实、生动可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古代诗歌相媲美,所以称《诗经》为史诗当之无愧。

总之,《诗经》的内容丰富而生动,尤其是《国风》中收集的大量民歌,歌颂纯真的爱情,表达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揭露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述说艰苦的劳动过程,哀叹人民生活的艰难与不幸,表现战争的痛苦和亲人分离的思念,也有对爱国正义战争的颂扬和为国捐躯的慷慨,其思想深刻、感情强烈,开启和奠定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风格。

认真学习和研究《诗经》是后世人永远的责任,我们应该珍爱它,并从中挖掘出越来越丰富的内容。

三、《诗经》的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成就

1.赋、比、兴手法

《诗经》语言的主要表现手法被归结为“赋、比、兴”。古人、今人以及不同流派对其解释各有不同。依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所谓“赋”即铺陈叙述、客观描写、抒情写景;所谓“比”即比喻、比较,托此物而言他,以具体比抽象,以浅说喻深义;所谓“兴”即触物生感,触景生情,托物兴辞,提起话头。

“赋”的例子不可胜数,因为是叙述,所以在长篇诗歌中“赋”的使用最为典型,如《七月》对劳动过程的描写,《硕人》对女子美好体态的描写,《无衣》对战士出征慷慨心情的表达都使用了“赋”的手法。

《诗经》第一篇《关雎》则是“兴”的最好例证。“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以河边沙洲上歌唱的水鸟引发出诗歌的主题内容。原本水鸟与诗中的青年恋人并无瓜葛,但作者触目生情,以此提起话头,引出一篇好诗。提起话头的“兴”初看起来似乎与诗歌内容毫无关系,仔细体会却又使人联想到什么。水鸟歌唱也许并无特殊意义,但也可理解为正在求偶,这使诗歌有了更浓郁的爱情气氛,令人浮想联翩。有人全面研究和分析了《诗经》中所有“起兴”的用法后发现,“兴”并非是随意使用的,例如,以“山”起兴多言君子之德,《小雅·南山有台》、《齐风·南山》、《秦风·终南》等可为示例;以“树”起兴多言宗族之亲,如《唐风·椒聊》、《邶风·旌丘》等可为示例。研究者认为,“兴”乃是人心对外物的自然感发与冲动,带有一种生命现象的自然共感。

“比”的使用比“赋”和“兴”更复杂。《魏风·硕鼠》是“比”的好例子,通篇用“比”,把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比喻成仓库中偷吃粮食而体硕膘肥的大老鼠。比喻也可以部分地用在某一句中,如《邶风·柏舟》一诗的“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说明自己的心地坚定刚正,不能像席片那样随意压弯卷曲。比喻还有“明喻”和“暗喻”之分。《魏风·硕鼠》为“暗喻”,而《鄘风·相鼠》为明喻。前者通篇说老鼠,实际上暗指剥削者;后者则明确指出“人不如鼠”。“兴”与“比”似乎都有比喻的意义在其间。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无意识、非自觉、自然而然的感发与相通,而后者则是有意识、有安排、有理智地以明确的自然物作比喻和联想。

同类推荐
  • 像个孩子:泰戈尔诗歌精选

    像个孩子:泰戈尔诗歌精选

    《像个孩子:泰戈尔诗歌精选》收录《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园丁集》《爱者之贻与歧路》等泰戈尔代表诗作。《新月集》歌颂了两大主题——童真与母爱。童真是人类最宝贵的天性,给喧嚣冲突的世界带来了宁静与安稳,而母爱是人类最纯洁的感情,给浮躁迷茫的心灵带来了温暖与力量。意蕴深长的诗行引领读者回归纯净的儿童世界,重温无私的博大母爱。《飞鸟集》是世界上杰出的哲理诗集之一,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抒情诗集,三百余首清丽的小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思考,启示着读者执着追求理想、不懈寻求智慧。
  • 海浪(译文经典)

    海浪(译文经典)

    《海浪》是伍尔夫创作力达到鼎盛时期的作品,出版于1931年。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每个引子都是一篇精致的散文诗,以太阳和海浪的涨落与变迁对应生命的兴衰沉浮;跟在每段引子后面的是六个没有姓氏的、高度形式化的人物在各自相应人生阶段——从儿童时代、学生时代、青春时代、中年时代直到老年时代的瞬间内心独白。引子与正文互相映射,为读者的感官开辟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的通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时间、意识以及感觉的实质。这是一部在现代文学和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时至今日,仍以其精美绝伦的文本结构和诗意盎然的笔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
  •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这是里尔克在其三十岁左右时写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虽是写给“青年诗人”,里尔克却不止于谈论创作和诗艺,他在信中谈及青年人内心面临的诸多疑惑和愁苦:诗和艺术、两性之爱、悲哀和怀疑、生活和职业的艰难,揭示了审美、信仰、寂寞、爱、悲哀等论题的深奥本质。里尔克向身处困顿中的青年人诉说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希望他们能以更大的耐心对待成长中苦闷,向平凡的生活寻求更深沉而本真的意义。这些永恒的话题以亲切平易之语娓娓道来,展现出优美隽永的风格。每个人都是“青年诗人”,都在阅读中分享着一种永恒的流动。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4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我们希望这些作品可以拓宽读者的视野,丰富读者的知识,让读者更好的品味散文的风格和魅力,汲取更多有益的精神食粮。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

    《晚安,俄罗斯》是俄罗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自传。作者从幼年写起,写自己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在莫斯科文化圈子里的交际,写他与那些文艺名家的交往,更写他对艺术、对文学的热爱。俄罗斯叙事文学的伟大传统,赋予了他瑰丽奇特的想象力,行文诗意、深邃、极富魅力。
热门推荐
  • 春眠不觉醒

    春眠不觉醒

    贯穿亲情友情爱情,融生活学习事业交际于一体遇到了那个少年,是起点也是终点。
  • 甜妻萌娃:腹黑蛇王追来了

    甜妻萌娃:腹黑蛇王追来了

    一次意外她偷了两个龙凤宝贝回家;龙凤宝贝长大要找爹地,两宝联手出击,网上招聘,相亲节目,计谋层出不穷;瞬间,众位美男蜂拥而至;接着,爹地从天而降,威武霸气地宣布,“我的老婆和孩子,谁敢动!”于是,她风中凌乱了。此为超级萌宠文,萝莉妈咪VS腹黑爹地,外加两个呆萌宝贝!一家齐上阵,其乐融融,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 异世成尊

    异世成尊

    主角有些二,主角有些口花花碎碎念。主角有些热血,主角有些傲骨,有些护短。啥?穿越了?金手指呢?哦~~超级抽奖系统!“滴!恭喜宿主获得黑色丝袜一条,请再接再厉!”....“尼玛!”我叫陆不凡,注定不平凡,异世成尊,唯我独行!
  • 三界事件

    三界事件

    我是一只狼,一只有狼细胞于虎血脉的狼,从小就被族人称为狼王,我就叫牙削。
  • 泪尽人散

    泪尽人散

    她,时而冷酷无情,时而调皮可爱;他,时而腹黑冷漠,时而温柔体贴。两年后的再次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喂,这是我的位置,请让一让。”“你的位置?有你的名字吗?”“......有你的名字?”“没有!但是有我的口水。”“......”
  • 神焱逆天

    神焱逆天

    二十一世纪一个平凡的少年,因自己最爱的人背叛,,在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一个破旧的古董店,用了身上仅有的一百元,买了一个像火焰的物件,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火箭,汽车,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这里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想要公平,那只有用你的双手去创造,陈鹏发誓,这一次我要变得更强,欺我,辱我,之人,杀之,背叛者,灭之,一将功臣万古枯,踏着这满山的尸骨,成就一代焱神!
  • 谍战觉醒

    谍战觉醒

    抗战时期,岭南少年于连宗被强掳到日本北海道当劳工,在逃离杀人魔窟后展开了一系列痛苦复杂的传奇经历,成为一个出色的中国特工。
  • 斩法灭世

    斩法灭世

    诸教混战,三界崩离,法分万象……典籍散秩,传承没落,圣人不存,斩法灭世……传承不死,何人证道?新人新作,求支持,求收藏,求推票……
  • 长恨殇歌

    长恨殇歌

    唐枫,伊犁族族长之子。十年前伊犁族覆灭于草原战争的刀戈之下,与众多伊犁族遗子一样,历经十年颠沛流离。此番前伊犁族最强战将胡谆之子召集散落各地伊犁族遗民,兴种族复兴之事,福祸相倚,谁人料想得到将来之事呢?长恨殇歌,源自多年前的构思,体系过于繁杂,曾多次尝试,一直未能驾驭。此次重整架构,作为系列作品的起始文,讲述架空历史的纷繁战事,作为第一部分,长恨殇歌讲述一个覆灭民族遗民的复仇之旅,英雄故事与尔虞我诈共存,正义与邪恶难分。
  • 后宫佳丽三千:帝王的小宠妃

    后宫佳丽三千:帝王的小宠妃

    “我怎么穿越了”瑜玟说“你是谁?我是谁”瑜玟说“你是朕的瑜答应,朕是你的丈夫,也就是当今圣上”高笙柳说(ps:第一次写古文,大家支持一下,写的不好,不要拿麻袋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