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654800000011

第11章 红尘苦旅寂寞生(2)

1896年,大清政府选拔出了十三名中国学生,第一次派遣他们东渡到日本留学,而一股“留日热潮”也随之爆发。1905年,26岁的李叔同赶上了留日热潮的高峰,同那些学生一样,他也来到了日本开始了自己的留学时光。

留学短短时间,李叔同在异国他乡就有了不少的收获。那一年的年底,李叔同在《醒狮》杂志第3号上发表文章写道:“语言者无形之图画,图画者无声之语言。”那个时候的李叔同,已经有了自己关于图画艺术的理解,对于西洋艺术也有了相当的理解。不仅如此,对于日本西洋画的发展情况,李叔同也已经大体掌握,甚至还能做出一定的中肯评价。

也就是从日本留学开始,李叔同对于身边一切感兴趣的事物进入了一种如饥似渴的状态。

作为中国第一代美术留学生,李叔同在日本东京的学习受到了众多的关注,日本《国民新闻》的记者还曾到李叔同的画室采访过,那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画室,四面墙悬挂着黑田、中村等人的画作,还有一些是李叔同自己的作品,笔锋潇洒的油画,让人赞叹不绝。就在这个画室里,李叔同潜心作画,刻苦学习,一幅幅油画、水彩画、国画和版画相继问世,当时,这些作品一度获得了日本美术界的高度评价。

他会写诗,他会作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叔同还会编演话剧。虽然是留学日本,可李叔同的英文也同样出色,对于阅读原版的《莎士比亚全集》,李叔同一点也不觉得困难。他不仅喜爱西洋的文学,对于莎士比亚这样的西洋戏剧也很倾心。

于是,1906年,李叔同与曾孝谷等一干人创办了“春柳社”,在研究探讨各种文艺之余,还建立了演艺部。一个小小的“春柳社”就这样成为了中国话剧的奠基和发端,成为了中国人编演话剧的最初实践。

在“春柳社”的演艺部里,李叔同与朋友们先后演出了《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等剧目,而李叔同都是担当主要的角色。细腻的演绎,真挚的情感,让李叔同和这个社团声名鹊起。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这样的赞叹和认可正是李叔同的努力和认真换来的,在最初表演《茶花女》的时候,李叔同为了反串扮演好女性角色,他甚至不惜剃去了自己蓄了很久的胡须,还花钱去做了好几套女西装,为了只是将角色演好,对得起剧本,对得起观众。

在戏剧梦里,他在不同的故事里寻找自我。他体味了多种人生滋味,也感受到了故事里的世态炎凉。

(三)

李叔同有着太多太多的头衔和光环:着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但除此之外,李叔同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老师。

日本留学期间,李叔同就已经确定了自己“以美淑世”,“经世致用”的美术教育观念。在日后整整六年的任教生涯中,李叔同富有探索精神的教育特点,让他成为了桃李满天下的艺术教育家。

他想要创新,想要改变,于是,他将原有的重在临摹的教学方式,改成了力主写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最先进的绘画艺术,李叔同还在自己的课堂上加入了人体写生素描,这一做法在当时可谓是大胆开放,在封建守旧的中国是破天荒的事情。不仅如此,李叔同还开设了野外写生的课程,他会组织自己的学生在西湖、运河这样风景秀美的景点练习写生,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认知,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作为一名老师,李叔同很好地诠释了“为人师表”这个词语,认真的李叔同总是尽求完美,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每一堂课,李叔同都会在上课铃响之前,就端坐在讲台上,等待学生们安静。他的课,从来没有人会迟到早退,老师如此,学生亦如此。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上课不是演戏,但一个小时的课程,李叔同往往会花上几倍的时间去备课。但凡是课堂上必须要在黑板上写出的内容,李叔同都会事先写好板书,清晰明了,层次分明。

然而,如此严谨认真的李叔同,在面对班级里的问题学生的时候,却是相反的表现出亲切和温和,那不是讨好和巴结,而是严厉当中的温和。无论学生的成绩是否优异,无论学生的性格是否良好,他都会给予十分的尊重,即便是一些学生犯了过错,李叔同也不会当即批评。

在李叔同任教时期,班级中有一个叫李鸿梁的学生,家境贫寒。作为老师的李叔同,经常会给予他帮助,他自己的绘画用品也会慷慨地让李鸿梁使用。

某一天,李鸿梁正在教室里上素描课,为了看得清楚,李鸿梁便走到了石膏模型的前面,可这一走动,却挡住了正在为同学改画的李叔同的视线,李叔同请他让开,但这样的小事却让李鸿梁心中很不愉快。走回座位的李鸿梁故意敲打着画板,发出声响,表示自己心中的不满。这一切,李叔同都看在眼里,他也明白李鸿梁的心思,可是在那一节课堂上,李叔同什么都没有说。而是在下课后,李叔同把李鸿梁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对他说:“你上午是有不舒服吗?如果以后不舒服,是可以请假的。”没有批评,没有惩罚,没有责备,几句简单的话,却点到为止。可也就是这几句点到为止的话,却让李鸿梁终生难忘。

桃李满天下的李叔同学生众多,各色各样,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对于这位李老师的崇敬和尊重。将心比心,想要获得,先要付出,或许这就是其中的原因吧!

(四)

时光轻浅,曾经那悠扬的往事被微风吹散,被雨水沁浸,早已洗去了浮华,清澈明亮。以为经历过人生的离别团聚,品尝过俗世的种种况味,便理所应当的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可时光却分明安然无恙,一切都如从前一般,只是我们那心心念念所向往的,已不再重来;那曾经的美好与安宁,再也找寻不见。

无论是好是坏,无论是喜是忧,岁月总是不顾一切地向前走。我们总是无奈自己留不住易逝的时光,总是希望自己可以预测未来。然,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只是世间的凡夫俗子,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也不能感应未知的将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的年轮一圈又一圈。人如草木,在时间的流逝中,一年年长大成熟,一年年老练稳重,也一年年衰颓变老。人生匆匆几十年,再长也不过百年,而百年的时间对于苍茫宇宙来说,却只是弹指一挥间的稍纵即逝。

岁月流逝,让无数人为之感叹,回首诉说生活的改变,消逝的青春,每每都会无穷无尽。

一首《送别》,送走的不仅是朋友的深情,往昔的岁月,还有李叔同那前半生的文人时光。一首《送别》,成为了相送的离歌,也成了李叔同放弃红尘、出家为僧的前言。

红尘万丈,终是让清心寡欲的李叔同顿悟,世间的纷繁喧闹终究还是不适合他。于是,就在1918年8月19日,在杭州的虎跑寺里,李叔同抛弃了世俗功名,离开了娇妻爱子,在这里削发出家,39岁的李叔同,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李叔同了,而是成为了弘一,也成了日后的佛学大师。

杭州的虎跑寺,成为了李叔同半世僧人的开始。

(五)

人生数十载,都是通向理想的旅程。一步步,一寸寸,都是生命意义的见证。

人生在世,我们哭过,笑过,看过,感受过,体会过。遇见千千万万的人,遭遇千千万万的事,无论怎样,我们仍然是我们。只不过,岁月匆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情已经模糊罢了。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今天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或者是什么想法,想要去做什么。我们要的不是奢华,不是享受,不是物质,不是功名,而是存在的意义,是理想人格的完成。

从文人到僧人,是李叔同思想的转变。他超越了世俗凡人的眼光,执着自己人生的意义。他用一个实践者的身份,来完成了至高无上的理想追求。

成为了弘一法师,李叔同更加自律认真。除了阅读作为僧人必读的经典作品之外,其余的时间,他都在极尽所能的博览广纳。李叔同选择了佛教宗派中最重修持的律宗来认真研修,执着坚持的他,用二十余年的时光身体力行。

成为了佛门弟子,弘一法师一直过着行云流水、布衣草履的生活。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弘一法师都是从简就陋。他的一言一行,无一不尊崇着他自己的人生准则。弘一法师曾经说过,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心口如一,表里如一,言行如一,醒梦如一,乃至生死如一”,而他,也确确实实如此。

1933年的一次演讲上,弘一法师总结了自己修省改过的经验,那就是一学--多读佛书、儒书,了解善恶之别和改过之法;二省--一言一行,时常省察,每日录写,改其恶者;三改--改过为光明磊落之事。

作为李叔同学生的丰子恺,曾经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写道:“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同样,夏硏尊也有着这样的评价:“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岁月流逝,悄无声息地在一个浅浅的回眸间留下了一味淡淡的余香。时光如水的流年中,他曾看遍人间四月天的春风送暖,层林尽染,让满园的花香浸满了心灵,通透了灵魂;也曾见识过隆冬腊月的瑞雪冰寒,银装素裹,让漫天的冰雪盈满心房,冰冻了生命;在冷暖交叠间,完成了这一世生命的成长。

一世有多长,长到历经了坎坎坷坷之后亦可以笑看人生悲欢。

一季有多短,短到在凄清的风雨前,想要留住曾经的美好春光。

可惜啊,可惜,岁月却并不想停住自己匆匆的脚步,依旧在那萋萋的芳草路上,渐行渐远。如今,那无情的时光带走了这样一个传奇人物,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长眠在了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

七十余年过去,那首《送别》的离歌依旧在流传吟唱。伴着熟悉的旋律,听着幽幽的歌词,半醉半醒之间,让人不知道到底这是真实还是梦境,抑或是不知不觉间陷入了自己的回忆。

悲苦文人老舍:飞扬落寞无限愁

一本书籍,一篇美文,一份爱情,一段人生。心中的那份悸动很难平复,而脑海中的思索,却随着变化而变化,是那样的博大、精深。人格的指向不能牵引历史的进程,但却能翻动起文明的思潮。

一个故事就是一段历史,它也许就是人生的定型。或许这个故事会平静如水,波澜不惊,但这份没有涟漪的平静亦能掀起对人一生的评价。

故事的冗长,就像是绵延蜿蜒的山河,而那座属于老舍的青峦总是让人远远相望,却不能企及。

白驹过隙,岁月匆匆,四季也在遵循着大自然的规律轮换着。昔日那寒风凛冽的严冬已被鸟语花香的夏季所取代,秋季纷纷扬扬的落叶也被泥土覆盖掩埋,为明年的盎然春意尽自己所能。

今时今日,纵然是站在中华大地之上,诵读着他的文章,却也再不是当时滋味。而我们只能在属于民国的文墨卷轴里,寻找他的飞扬与落寞。

(一)

传奇的开始,只是一个平静的故事。摊开历史的卷轴,在平静中慢慢追寻。

老舍年幼时,身为满族护军的父亲,因为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而牺牲在了硝烟的战场上。母亲为生计而劳碌,时而帮别人洗洗衣服,时而做针线活和帮佣,赚点生活费。

失去父亲的老舍开始了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清贫日子。当生活的艰辛越来越沉重时,老舍的教育问题也突显出来,九岁的老舍在别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去私塾读书,而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后,老舍也曾因为经济困难而退学。一路波折下来,1918年老舍才大学毕业。

才华横溢的底气,卓越的文墨,就像是一种宿命。

1924年的夏天,老舍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走出了“五四”的大门,老舍用新的思想感受着这个世界,用新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一切。独具一格却又细腻别致的笔触,总是那样无声无息地渗入心灵的最深处,刻画着普通人那不普通的一生,跌宕起伏。细腻的文字就像是心灵的旁白,丰富了字墨的枯燥与空乏。

两年之后,老舍以“舒庆春”的笔名在《小说月报》上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连载小说--《老张的哲学》,但之后他却将连载上的署名改为了“老舍”,一直到小说的完结。也许当时的老舍也不曾想到,自己起的这个笔名会在日后成为人民艺术家、成为语言大师的代名词。

一部《老张的哲学》成为了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而接着发表的《赵子曰》、《二马》,则奠定了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看似不起眼的三部作品,却着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之下,老舍在用一颗善感的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感知着周围生活的点滴。他将这颗善感的心融入他的作品中,在生活的烦琐小事里,素描着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老北京的浓郁地方特色,普通市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一系列的现实主义让老舍的文章充斥着鲜明的个性。凭借如此绝妙的文笔,老舍在1926年加入了文学研究会。这是老舍在文学事业上的价值体现,也是生活和工作上充实的自我实现。

(二)

随着时光的递进,虽然生活的底色仍是灰暗,但却隐隐约约有着明亮。转眼间,老舍对爱情也开始有了懵懂的期待。

男人和女人在到了适婚的年龄,总是要选择步入婚姻的殿堂。就在老舍旅居英国回来之后的第二年夏天,老舍也同其他男人一样,娶妻成家。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

    名人传记丛书——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本书客观叙述了托尔斯泰辉煌灿烂的一生,他童年时的家庭经历,他致力于农民教育事业的过程,他笔耕不辍的创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
  •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

    《淫君之首——明武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可·波罗(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在古代和中世纪早期的西方史籍中,虽然也有偶尔提到中国和东方其他国家文字,但都是一鳞半爪、语焉不详。在阿拉伯的历史学家和旅行家所留下的许多记载中,倒是有不少谈到中国的内容,这些记载先后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人了解中国的主要途径。尽管如此,当时欧洲人对中国和东方仍是非常陌生的。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的兴起、大学的建立、十字军东征的展开、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民族国家的产生,给史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市民群众开始进入史学领域,世俗编年史、城市编年史、世俗人物的传记和游记等随之出现。其中有些著作就是写东方国家的,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亦译《马可·波罗游记》)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

    《王阳明为臣智慧》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析王阳明的权谋与智道,研究并探讨他的思想理论,通过王阳明做官时的韬光养晦、荣辱不惊、居安思危、中庸之道等各个方面,告诉了读者如何左右逢源,并建立一个强大的人脉网,如何在危机来临时应对自如等等,进而在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王阳明为臣智慧》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王阳明在仕途之路上的种种遭遇,深刻剖析了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王阳明的权谋之道,而且也看到了在王阳明的影响之下,他的众多弟子与同僚们因与王阳明的接触而发生的仕途上的转变。
热门推荐
  • 许你良辰以景

    许你良辰以景

    九岁母亲抛弃自己和只有六岁的弟弟嫁入豪门,原以为不会再有交集,直到十年之后,却再而三的让自己和弟弟和她一起生活,原来许家大少爷患有极其罕见的病,必须要以喝人血维持自己的生命,而且还是要喝极阴之人的血,原来自己便宜的母亲为了讨好许良辰,将自己变为许良辰的“血奴”自己拼命想逃脱
  • 名侦探柯南失忆的掌控者

    名侦探柯南失忆的掌控者

    我是大学生男孩WPY,一天我和青梅竹马自己在寝室里玩手机,不巧看到了名侦探柯南!当我要进一步一探究竟时,竟然发现青山老贼没有完结!于是我化身作家暂时憋在家里想要完结柯南。头发虽然没剪,但视力依然超级好,主攻言情次攻推理,欢迎大家收藏评论。真実はひとつ!(真相只有一个!)
  • 荒始路

    荒始路

    从一眼就能望见尽头的人生,出走这座瑰丽迷离的玄元大陆。元师、羯罗、鬼道、妖族……当猎师、进学府、历天下、觅自由……圣山尽头的阿伽摩什,永焰与罪孽共燃的纯澈冰海,黄昏中千秋不朽的古老沙城……少年离开小城,踏上一条离经叛道之路,披年岁,斩风霜,逆生死,翻覆尘世。在深山的夜晚,他换上干净的衣裳,从一线天里看见明灭交替的命运。原来什么时候起,一粒微尘也能掀动整片大漠。
  • 殇孤荒绝

    殇孤荒绝

    一个经典的弑杀三界故事,一个少年的家族被三界屠杀,而仅仅幸存下来的他开始屠杀三界。“余味孤殇,独霸沧桑,我渡古绝,为此重生!”“屠弑三界,唯我独尊,我欲封天,上神无阻!”一颗微不足道的北极星可以独霸天际,一片触手可得的落叶撑起万物,一位未见过大荒的少年可以封杀三界!孤独遗弃,痴迷追寻,我渡殇孤,嗜死之血,散华年夏,消逝仓麻,若天唯我,星河必破。
  • 她是我妹

    她是我妹

    作死道路千万条,为何你偏偏走我这一条?来了,就别想走
  • 碑震天下

    碑震天下

    夕阳下,一个弥留之际的老人怔怔望着天空,忽然他的手颤了起来,状若疯癫道:我看见了,那是一座碑,镇着天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幻之联盟英雄

    魔幻之联盟英雄

    这本书介绍的是英雄联盟当中的个性英雄当中的技能、大招、结合自身当中的感受来写出的魔幻之联盟英雄。
  • 娱乐圈之Boss有病

    娱乐圈之Boss有病

    【1V1超甜】全京城的人都知道十大家族之一的离家有位小小姐受尽宠爱。谁让人家是离家唯一的女孩,头上还有七个哥哥,个个宠妹如痴。直到某一天。“哥哥们我想进娱乐圈。”“我去开娱乐公司。”人人敬畏的离家大少,一个拥有着铁血手腕男人,皱着眉道。“我去当经纪人。”风流邪魅的离家二少,直接就放弃了一大片红花。“我去当编剧。”无数女孩眼中的完美情人,温润如玉的离家三少,轻声却不容拒绝的就这么决定了。“我……”"……"离素樱哭唧唧,我是去娱乐圈体验生活的不是想出名啊喂。QAQ哥哥们太宠我怎么破。某神秘男人:素素是我的,如果素素敢跑,我也不确定自己会做什么。【歪头,抿唇,甜美一笑。】女主身娇体柔,男主有病,只有女主可以医。这是一本散发着恋爱的酸臭味的文。大概不会有虐。喜欢甜文的小仙女放心入坑。作者可能有点懒,不会码很多趴。
  • 奸臣他深得帝心

    奸臣他深得帝心

    本书原名:【奸臣他深得朕心】 女帝少年登基,不爱重用那些纯良之士,偏爱那些在她身边玩乐的奸臣。临死前还下了一道圣旨,赐给那些奸臣黄金万两。她不明白啊,朕对他们不好吗,为什么要害朕!谁知自己命大?一缕残魂存留于世,好让她看尽那些奸臣兴风作浪,看那些奸臣祸乱朝纲,看那些奸臣闹的国家民不聊生。幡然醒悟,她却重新回到了奸臣正掌大权之时,而她早已被架空,前世她贪图享乐,竟不知朝堂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重新登帝,任贤纳良,可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