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337700000008

第8章 导论(4)

(二)公共财政教育资源配置的新模式:长兴教育券制度

所谓“教育券”(school voucher),就是政府发放给学生的具有固定面额的有价凭证,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政府所认可的各种学校就读。教育券可以冲销部分学费,学校凭券到政府部门换取教育经费。“教育券”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其主要意义在于通过改变政府对公立学校教育拨款的方式,增加学校之间的竞争性来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主要侧重点是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而较少考虑教育券对社会公平所产生的影响。后来有人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发展了弗里德曼的教育券思想,主张将教育券发给那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以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克服上学困难,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同等的享受教育的权利,以促进社会公平这一政策目标的实现。

长兴县的教育券制度是2000年长兴县教育考察团在美国加州考察时,受到当地教育券制度的启发而提出的。并于2001年,在全国率先实行“教育券”制度,引起了教育界和理论界的巨大反响。

长兴县最初推行的教育券制度主要以扶持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和职业类学校为主,如向报读中职的学生发放一张教育券,学生凭券抵交300元的学费;对报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发放价值500元的教育券。自推行教育券制度以后,长兴县的职业学校、民办学校都有了长足发展。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大幅度上升,由2000年的68.26%提升到2005年的89.63%。对民办学校实行教育券制度无疑是教育券制度改革中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一点。

它打破了公办学校对财政教育经费的垄断,对公共教育经费的占有权做了新的划分,使得原本不能获得公共教育经费的民办学校取得了获取经费的平等权利,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民办教育的重视和对其“合法性”的认可。

从2002年秋季起,长兴教育券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到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上,开始发放扶贫教育券。从全县初中和小学阶段的部分贫困生,逐步推广到高中段的贫困生,并加大对弱势群体子女教育的帮扶,每年发放的扶贫教育券范围不断扩大,从2002学年的300余张,发展到2007学年的15000余张,扶贫力度大幅提高。

长兴县是国内首先实施教育券的地区,开创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先河。特别是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为目标的扶贫教育券的发放,为全省范围内推行扶贫教育券制度和全国其他地区推行的教育券制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但是,长兴的教育券制度以及浙江和全国各地实行的教育券制度,只是对教育经费拨款方式的一个增量改革,教育券金额在学生学费中所占的比例太低,资金都在财政对学校的拨款计划以外筹集,经费来源主要是党政领导、离退休老干部的“一对一”救助活动,团县委的“希望工程”,县妇联的“春蕾计划”,社会捐资、企业捐资等,不足部分才考虑适当动用财政资金。因此,教育券经费在整个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很低,并没有对公办学校是否能获得稳定的公共财政资金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与扶贫目标相对应,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但对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促进学校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当然,如何使教育券制度更加完善,使其能够体现促进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双重目标,就需要在下一步的制度改革中充分考虑与教育券制度有关的其他各项制度和政策的相应变化。教育券制度并不是一项孤立的制度,它是一项系统工程。

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民生倾斜的浙江公共财政支出

随着浙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浙江财政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与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一)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有书读”的外延扩张到“读好书”的内涵

建设的两大跨越,义务教育机会均等目标已基本完成,资源配置的均等化程度逐步提高。在教育机会、危房改造、师资合格率等基本办学软硬件条件方面处于全国前列义务教育的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实施的有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作为面向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儿童的基础性教育,是一种覆盖全民的平等教育。义务教育的这一本质决定了义务教育均等化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始终把义务教育及其均等化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加大教育投入、调整支出结构、完善管理机制等,有力地促进了浙江省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在人口比较密集的省份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中始终走在前列。2005年,全省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99%、99.4%,“三残”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比例均超过97%,学前三年幼儿教育毛入学率达86%,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已接近“教育强省”的要求,并居全国领先水平。重点加强对农村、落后地区的投入和支持,城乡生均经费差距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差距逐渐缩小。通过“食宿改造工程”以及“万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各项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政策的实施下,浙江省义务教育完成率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显着上升。1994年,浙江省义务教育完成率仅为73.74%;2003年上升到94.21%;2007年,在全国各省区中率先达到了义务教育高标准100%的完成率。

(二)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保健制度,城乡社区卫生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运行的重要平台

早在2001年,浙江率先在全国实施并完成了卫生监督执法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非典”之后,加快建成了公共卫生“五大体系”(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公共卫生信息报告体系)。

依托这些体系的支撑,一个网络化、高效率的公共卫生体系已初步建成。全省共建立了省、市、县三级,102家卫生监督机构;以县为单位“四苗”和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以及霍乱、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得到了有效控制。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建设成效显着,截至2007年12月底,浙江省已有72个县级卫生监督所共设立了297个乡镇派出机构,占全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总数的80.9%,覆盖了全省近2700万农村人口,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卫生监督执法网。实施“农民健康工程”,直接面向农民提供3个方面、12个项目的公共卫生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保证农村基本卫生安全。

城乡社区卫生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运行的重要平台。在城市,一般以街道为单位设置一个社区服务中心;1.5万-2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每1000~2000个居民配备一个全科医生,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在农村,整合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关键要素,将全科医生、合作医疗、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机结合,完善服务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双向转诊、农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设立家庭病床,采取“住村医生”、“联村医生”和“责任医生”等形式,已初步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送医院,健康进家庭”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均等化程度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率先在全国打破城乡分割与户籍壁垒,构建了一个涵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就业援助和法律援助等在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做到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失业保险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并轨。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一些地区的社会保险制度已经延伸到乡村,社会保险待遇与支付能力持续增强。通过推行“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双低”模式,把社保“扩面”的重点转移到非公企业和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全省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007年底参保人数分别达1076万人、855万人、585万人、1003万人和50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发放水平居全国前列。土地被征用人员近几年采用“即征即保”的政策,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目前参保者为291万人。2007年底,全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9%,参合农民享有每人每两年一次的健康体检,有2416万参合农民享受了免费体检。破除农民进城就业的户籍门槛和限制性政策,统筹城乡就业。正因为如此,浙江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要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民生目标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日益得到了体现。

七、结束语

我们可从不同领域、不同视角、不同方法探索浙江改革开放30年来公共财政建设的历史趋势与演变规律。以时间为主线,可将浙江公共财政建设相对地划分为尝试探索、初步确立和全面推进等三个时期。可以说,在尝试探索时期(1978-1991),浙江公共财政主要侧重于财源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初步确立时期(1992-2000),浙江公共财政之路正式开启并加强了自身能力建设;在全面创新时期(2001年至今),浙江公共财政建设则呈现改革加速、全面推进的态势。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哺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公共财政及其许多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制度改革在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功不可没。浙江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催生了浙江公共财政的不断改革,浙江公共财政的不断改革又引领和加快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两者形成良性互动。比较来看,浙江公共财政建设过程中许多做法、模式和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都往往是先走一步、敢为人先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或前瞻性,有些后来甚至成为中国财政改革的方向。这种“先走一步”的浙江创新精神正是浙江在全面诸多领域“走在前列”的重要保障。

在浙江,公共财政改革由“摸着石头过河”正逐渐走向“深水区”,改革本身具有改革内容的全面性、改革路径的渐进性、改革思维的超前性等鲜明特征。本文对浙江公共财政的实践做了一个初步的总结,但难免挂一漏万。

总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而立”之年,浙江财政和浙江经济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伟大转变。同时,作为浙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排头兵”,浙江公共财政及其改革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为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承担着一定程度的“铺路搭桥”作用。

同类推荐
  •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城市化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本书以城市化与新兴市场潜力为主题,文章包括城市化的世界:释放新兴市场潜力、创新公租房制度设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中国的发展挑战与政府的角色、民众: 亟待开发的资产、科技引领智能城市等。
  • 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2011,你为什么不幸福?

    无论是咆哮体还是唤醒体,我们依然生活在这里,等待房价下跌,期待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接受物价不断上涨的现实,捂紧钱包过小日子;战战兢兢地吃着小馆子的饭菜;还得随时准备好口罩,恨不得把新鲜空气存起来用……本书所选内容均应围绕在大财经范围下,同时又事关民生,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用语录加单篇文章的方式,回顾了2011年中国经济相关的内容,以期提醒读者,一年时光又过。
  •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本书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利结构差异及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热门推荐
  • 宠后翻天

    宠后翻天

    他的眼底划过一抹痛色,“呵呵……慕曦,你就这般待我?你身为朕的皇后,你心里却装着沈瑾辰?她满怀恨意,“是,我慕曦生生世世爱的人只会是阿瑾!”————————————————————经年之后。经过多次磨难,她费劲心机终于逃出皇宫。沈瑾尘一把拉起她的手,“曦曦,跟我走,我愿放下过往的恩恩怨怨,放弃复仇,我们离开这个是是非非的地方,过一辈子。”慕曦任由被他牵着走,突然,她猛的止步,蓦然回首,眼里复杂的看着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城,心里五味杂陈,心思千转百回,不知怎么的脑海里渐渐涌出那人的模样,那一夜,她执刀误伤他,因伤口感染,高烧不退,彻夜伴在他身旁悉心照顾,她遇刺,他奋不顾身的为她挡剑,他可以为了她连命都不要,她有危险时,他总是能及时的出现保护她,她的喜怒哀乐,都能影响到他的情绪……她喃喃自语,原来她是偷偷的将他放在心上的,原来她是爱那个人。
  • 英魂之刃之天下为公

    英魂之刃之天下为公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从最基本(水、食物、空气等)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高层次的(爱和归属感)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最高级的自我实现需求。?张崇,生在和平年代的大陆学生。生来便不必为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所担忧。而天赋异禀的张崇,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句话来说,就是张崇不仅是学校中的“学神”,游戏中的业余“大神”而且还有着强健的体质、优秀的朋友圈…诸如此类。)正是凭借天赋和自身的努力,张崇渐渐享受到了实现高层次需求的成就感。?而这样的“天才”,一旦穿越到游戏世界中,必将留下传奇般的丰功伟绩。张崇是幸运的,他得以穿越到了群英荟萃的英魂界,这便促使他不得不竭尽他所有的才智,以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张崇无疑是个异类: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以一种令人可怕的速度成长。难以想象,一个集中了火的热情、水的灵动、草的坚忍和风的不羁的人,将会干出一番怎样的大事业!?……?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洗礼中,张崇,完成了他的自我实现——不,那是更高层次的…自我超越!!
  • 伪女主修仙逆袭记

    伪女主修仙逆袭记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金牌杀手,完成一次任务后,意外被炸死,穿越了一本修仙小说中,以为自己是个女主,谁知是个女配,面对机缘强大,好运无敌,男人无数的女主,该怎么办。后来抢了女主的机缘,才知道这原来是自己的机缘。身世成迷,自己居然不是亲生的。夜清璃感叹道“这剧情怎么不对,我莫不是拿到假剧本了!”
  • 傻白魔女养成

    傻白魔女养成

    情人一生似如风,醉过一世夕阳落,一世走过白了头,独自一人这忧愁。
  • 不羁巅峰路

    不羁巅峰路

    既然老天让我来到这个武力至上的世界,那么我易晓峰就要踏上这个世界的巅峰,做一个霸世武王。--易晓峰一个从游戏获得三种技能的现代人,来到一个演武世界,如何利用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踏上巅峰的故事。
  • 请永远不要原谅我

    请永远不要原谅我

    本书是长篇小说。那霎在五年后重新遇见了邓季季,那个在她中学时期给予她除了外婆之外惟一亲人般呵护的英语老师,只是她发现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任性了,但是还是有些不习惯,她在慢慢学习从日积月累中习惯并且成长。
  • 奥秘世界3

    奥秘世界3

    地球的年龄是多少?百慕大为什么被称为“魔鬼三角”?为什么会有“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动物有哪些特异功能?鲸鱼为何会“集体自杀”?人类的寿命极限是多少?“法老的诅咒”为什么一再应验?比萨塔为什么斜而不倒?面对信息化时代知识学习问题的挑战,加强课外知识体系建设,提高课外阅读的科学性、健康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不仅重要,而且极其紧迫。在人类的科学尚不发达时,人们囿于知识的局面限,对自身及周围的种种现象,只能靠主观的猜测与揣摩;当人类的科学知识水平获得空前大发展以后,很多过去遗留的难题,都做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又发现了更多的有关这个世界目前仍无法解释的奥秘。
  • 西游功德系统

    西游功德系统

    开局地狱难度,什么!西游结束了!穿越为唐僧的江流儿身怀功德系统,带一猴(孙悟空)一猪(猪八戒)一塘虱(沙僧)一鲤鱼(白龙马)一金须鳌鱼(乌云仙)正准备掀翻满天神佛,什么,这是个阴谋?江流儿何去何从......
  • 夜镜志

    夜镜志

    深夜不要照镜子,不要玩火,不要掏耳朵,不要……小时候,大人总是这样吓唬孩子,长大了才发现……发现了什么?能不能好好聊天了?咳咳咳,那就到这里看看会不会聊天……
  • 灭清伐洋

    灭清伐洋

    如果祖国遭受到侵犯,热血男儿当自强。喝干这碗家乡的酒,壮士不去不复返。一方是土匪气十足的土鳖团长,一方是通今博古的精英团长,两名性格迥异的男人,离开了那个属于自己的年代,来到了相对陌生的清王朝末期。武人以乱定天下,清末七王之乱拉开序幕......土鳖团长赵龙语录:要什么民主?要民主还要老子这个团长干啥?求收藏,求推荐,各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