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609700000065

第65章 品牌与策略(21)

《记者档案》:三岁之际的思考

在当下中国电视错综复杂的整体格局中,媒体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且尤以省级卫视为甚。由于大家均具备覆盖全国的可能与条件,因此自身竞争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市场份额的占有,关系到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那么,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抛开电视媒介经营运作层面的问题,有一点不可回避,电视台作为服务于观众的媒介,它要取得效益必须提供观众认可的“内容”。因此,说到一个媒体的竞争力,我们不仅要强调“内容为王”,更要强调“内容”的自主生产。原因无须多说,自主生产“内容”的背后是“人才”,是媒体真正的家。依靠电视剧或者概念炒作,也许能赢得短时效益,但是缺乏自办的、具有原创意义的优秀栏目,缺乏优秀的电视创作人才,媒体的发展不可能长久。正因为如此,省级卫视每出现一个优秀的栏目,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因此,安徽卫视2002年推出的、具有原创意义的名牌栏目《记者档案》,三年来不断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话题,也就不难解释了。

作为全国第一档以新闻记者(也包括其他传媒界人士)为嘉宾、以新闻背景作为主要素材的新闻访谈类节目,三年不衰,本身就已说明了它的成功,对此业界、学界给予了许多独到而深刻的剖析。笔者不想就此过多展开,只想简要说明它的成功对当下中国电视的两点启示。

其一,在近来众声喧哗、浮躁不安的媒介语境中,《记者档案》始终保持着冷静、理性和严肃的个性追求。《记者档案》的主要收视群体是新闻从业人员(包括新闻工作者、新闻的研究者和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兼顾关心时事(往往是重大时事)的观众,因此其受众定位相对较窄。这种定位决定了《记者档案》必然要承受一定的收视压力,但是《记者档案》始终没有唯收视率是图,始终没有放弃自己“为记者建立档案,为社会立存此档”的理念和初衷——即使在收视率低潮之际。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记者档案》对于媒体责任的清醒认识和身体力行,与当下中国电视出现的低俗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对我们处理媒体与观众之间迎合还是引导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其二,《记者档案》的成功揭示了一条规律,电视栏目要成功应当用心地寻找媒介、社会和观众的交叉点。一档成功的电视栏目,必须很好地处理好媒体、社会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准它们的交界点。具体地说,既要产生正面的、积极的社会意义,又要获得观众或者市场的认可,同时从媒介自身的角度来说又要做到扬长避短,有持续发展的空间。《记者档案》的成功,就在于很好地协调了媒介、社会和观众三者的需求。

从媒介自身来看,《记者档案》制作简单,就是演播室主持人和嘉宾的谈话,成本较低,但是它的策划角度新颖、独到,具有不可多得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其原因在于,它实现了素材增值。何谓素材增值?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不断地挖掘自身拥有的素材的潜力,借助不同素材,在不同点上延伸和扩张。《记者档案》不仅实现了安徽台自身拥有素材的再开发,而且囊括其他各种媒体,让他人为自己做“嫁衣”,把素材增值的理念运用得极为充分——《记者档案》不仅实现了素材增值,还实现了影响力增值。中国所有优秀的记者都在它的视野之内,来自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的受访记者采访的素材变成了《记者档案》的素材,受访记者的影响力、受访记者采制的重大新闻的影响力更变成了节目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记者档案》把准了信息深度加工的时代特征,不仅找到了很好的素材增值的渠道,而且拓展了素材增值的外延,整合已有媒体的素材,进一步改造、加工、提升、激活已经冷却的重大新闻,巧妙借势,“老树发新芽”。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安徽台的《记者档案》首先为中国记者,尤其是优秀记者提供了展现职业形象的平台,有助于记者整体形象和所有媒体公信力的提升,这对于记者所代表的主流价值和国家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记者档案》建立了一个记者和社会(而不再是被采访对象)沟通的窗口,记者通过自己的视角,以及自己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以亲历者、见证者的身份,给新闻事件做了生动的注解,留下了鲜活、真实的历史资料。日积月累,《记者档案》将成为一部记者“口述”影像史,其史料价值不言自明。

从观众的角度看,《记者档案》“新闻的新闻,故事的故事”的定位,不仅能够满足他们对于新闻的需求,对于新闻背后故事的需求,而且可以满足他们对于神秘“新闻场”的好奇心理,如暗拍过程的展示等。更重要的是,《记者档案》通过记者的直接讲述和对新闻事件的剖析,可以加深观众对于新闻的解读,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因此,《记者档案》社会、观众和媒介“三位一体”的策划理念,对于策划新的电视栏目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需要指出的是,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摸索,《记者档案》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制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制作水准。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记者档案》整个栏目要形成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就要进一步培养栏目相对稳定和统一的风格,使节目的个性特征和认知度更高。从这个考虑出发,笔者个人以为,《记者档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记者档案》的核心价值诉求需要进一步明确。它到底是要为中国记者树碑立传,还是借助记者身份,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去传播我们的社会关注,还是想制造一个大众新闻(甚至媒介明星)的平台?《记者档案》提出了嘉宾选择的三项原则“社会意义、热点话题、曲折故事”,那么是三者同时具备,还是有一即可?由于栏目的价值诉求尚不够明确,造成栏目风格时有起伏和落差,无法规范和统一。比如,有的节目像是记者版的《艺术人生》或者“明星秀”(如名主持、“亚明星”的访谈),有的节目则明显偏向于社会问题的思考,有的则倾向于采访业务的技巧展示。栏目风格不定,不利于培养观众的收视惯性,不利于品牌的培育和建立。

第二,《记者档案》的着力点需要明晰。栏目名为《记者档案》,节目的主体当然是“记者”(人)和“档案”(事)。我们不否认,“人”是由“事”来反映的,“事”是由“人”来构成的,但是着力点不同,表现方式、制作理念必然不同,就像写作文“记人”和“记事”的差异。如果意在树“人”(为记者立传),那么着眼点就在于人物的思想、情感、个性、风骨,“事件”应该是背景和佐证的材料;如果是说“事”(为社会存档),那么着眼点就在于时代、意义、影响等。从《记者档案》“解密新闻背后精彩故事,品味记者生涯酸甜苦辣”这一句宣传语来看,其着眼点是模糊的。特定人物讲述特定事件,但是选择嘉宾究竟是注重嘉宾的知名度,还是注重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对此没有明晰的定位。这就可能给创作带来负面的影响,造成节目时而以人为主,时而又以事为主的混乱状态。其危害在于,采访视角和表现尺度时有失当。例如,不能以平视的姿态面对不同的受访者(看名气而不看新闻事件),有时会仰视甚至被对方牵制,有时又可能因松懈而表现得轻率;再如表现某些严肃社会“事”件时,过于感性和人文,显得主观,甚至不恰当地放大、渲染抓捕过程的惊险、紧张、刺激等,尽管节目“好看”,但却消解了节目更为重要的新闻事件的意义,使《记者档案》面临媚俗的危险。

第三,嘉宾身份单一和话题的专业面临的双重危险。一种可能是节目影响未能有效扩张,最终陷入“新闻圈”的自娱自乐和自说自话,演变为新闻记者的小型俱乐部,当然目前这个隐忧基本不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节目影响越来越大,节目演变成为一种权威评判,谁上了《记者档案》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认可,演变成“名利场”,比如早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甚至今天的《艺术人生》,“名利场”的裁断权反过来会伤害节目的健康发展,《东方之子》即是一例。

第四,要解决好可视性和必视性的关系。在当前传播渠道过剩的格局下,收视的主动权掌握在观众手中,节目仅仅“好看”,即具有“可视性”还远远不够。必须通过一系列方法,增强节目的“必视性”,比如通过媒介活动,对节目加以推广,通过媒介联动,增强节目辐射范围,或者紧追社会关注点,链接新闻当事人,引入新闻现场,打通各种渠道,不断引起新闻媒体和社会的普遍关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几点贯穿节目生产的整体流程之中,并非孤立和割裂的。栏目的核心价值和理念必须恒定,不能轻易改变。但是,在具体的单个节目生产过程中,则要求“变”,甚至要“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恐怖、惊险的素材能不能做得阳光一些、温暖一些;比较软性的题材能不能做得有冲突;比较尖锐的命题是不是做得和缓一些;重大的命题能不能从小处去突破……不妨采用辩证思维,让《记者档案》达到一个比较均衡和稳定的状态,只有稳中求升,不断提升节目品质,增强栏目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最终才能形成品牌效应,真正成为安徽卫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与顾亚奇合作,发表于《当代电视》2005年第11期)

同类推荐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 铃木镇一教育法

    铃木镇一教育法

    在本书中,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镇一教授介绍了自己的人生哲学,以及培养孩子能力的方法。铃木教授提出才能教育方法的前提,就是认为每个孩子生来都是有能力的。因此,孩子在任何学科上的迟钝和困难,都预示着周围环境、教育等方面存在缺陷。
  •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数字家园——网络传播与文化

    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侵入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全书共八章。内容包括:憧憬与求索、凯歌行进中胜利与曲折、改革与剧变、改革与辉煌、继承与创新、让历史告诉未来等。
  • [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苏]阿莫纳什维利实验教学体系与教育论著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花雨裂帛

    花雨裂帛

    花雨没有童年,那一段丢失的记忆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在所有人的面前,她把自己从公主变成灰姑娘,纵使不完美,也是自己的人生。
  • 全金元词

    全金元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穿越时空情迷五胡乱华1

    穿越时空情迷五胡乱华1

    绝望下,伊天雪那张血泪的面孔竟使她逃离牢笼,逃离当食物为胡人果腹的悲惨命运。只因天雪和民族英雄冉闵的女人神似魂似,但是命运并没有因此“殊荣”给予她完美的穿越爱情,仿若她的到来只是成就上天的严惩。在后赵皇帝的石氏皇室里,天雪如眼中钉一般受尽皇室的百般刁难,直到她和冉闵揭开落泪佛像的骇人谜团……而神偷苏蔡是上天在坎坷的情路上为她安排的第二颗顽石,当行为荒诞的他逼天雪向人未发光的夜明珠起誓时,她的紫微显盘使被命运的轨迹所耸动……
  • 快穿之破洞修补工

    快穿之破洞修补工

    清秋是一个苦逼的修补工。现在各种各样的穿越泛滥,导致原世界的男女主各种凄惨。他要做的就是拨乱反正。让世界更加的和谐美好。不过,那个谁,能不能不要一直跟着我了。我还要好好做任务呢。
  • 众神之屿之人间大乱

    众神之屿之人间大乱

    一个光明又黑暗的世界,一位看似平凡又不平凡的少年,从人类不断变强转为神的他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准备好接受震撼世界的传奇风暴了吗?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故事……
  •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我和这个世界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真诚的文字记录了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对教授过自己的老师怀念与感恩,对曾经同学、朋友及共同度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看法并给予包容和理解;对他乡之游的所见所感等等,让我们看到了95后的独特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拷问,从而了解他眼中世界的样子。如果你是一个90后的少年,你会从中间看到自己,如果你已不再年少,这些文字也会让你停下来,找回属于曾经的回忆。
  • 核岛猎人

    核岛猎人

    世界核战后,文明坠落,生灵涂炭。亚洲在数十载战争中形成的两个超级帝国长期对峙,战端无止,民不聊生。为解决长期的领土纠纷,两帝国缔结协议,双方各随机选出一支国民军,派往某核岛进行搏杀。底层的竹浅奈便在其中,她不仅要面对凶残的敌人,辐射变异的野兽,还要时刻警惕莫测的人心...
  • 侠意狂潮

    侠意狂潮

    狼若回头,必有缘由;不是报恩,便是报仇。月落乌啼霜满天,夫妻双双把家还!
  • 被召唤到泰拉瑞亚

    被召唤到泰拉瑞亚

    “诺,那东西……不应该是什么削弱版的吧……”盖看着远处靠近过来的庞大肉山,砸了咂嘴,“真是厚呢,这么多血量。”“还是削弱版的,我曾见过的那个弱化完整版可是有足足20w血呢。”我笑着说,“不然怎么我会死呢?”“不过,现在的我已经不是当初的我了,我有信心。”魔力的波动瞬间笼罩了我的全身,让我的法师袍无风自动起来。“撒!决战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