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438800000006

第6章 谈吐不凡:幽默机智威力大

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钱的声音也是钱的一部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指按照对方的逻辑去理解或推论,由此及彼,最后使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食其果。

这种返还幽默法,要善于抓住对方一句话、一个比喻、一个结论,然后把它接过来去针对对方,即把对方给自己的荒谬语言或行为及不愿接受的结论,经逻辑演绎后还给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餐馆里有一位顾客叫住老板:“老板,这盘牛肉简直没法吃!”

老板:“这关我什么事?你应该到公牛那里去抱怨。”

顾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顾客按照老板的荒谬逻辑,推论出老板即是“公牛”,让对方哭笑不得,自食其果。

这位顾客所用的幽默方法就是返还幽默法。

返还幽默法一般是对方的攻击有多少分量,就以同等的分量还击。软对软、硬对硬,不随意加码。加码过重会影响幽默情趣。

有个顽童见到一位老人骑着一头毛驴由城外进来,闲来无事存心想调皮捣蛋一番。这顽童在老人骑驴朝着他过来的时候,忽然大声说:“喂!你要不要吃方糖?”

老人见这孩子挺有爱心的,于是高兴地回答:“小伙子,谢谢你,我不吃糖。”

没想到这小子竟然说:“我又不是对你讲,我是对你的驴讲!”

路人听到了都哈哈大笑。

原本以为老人会因为没面子而大怒,没想到他一愣,随即举起手拍了一下驴头说:“你这坏家伙,刚才我问你有没有驴朋友,你还撒谎说没有,坏蛋!”

他又打了驴子一下,在路人嘲讽那小子的笑声中洋洋得意地走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要懂得“顺藤摸瓜”、“借竿上树”。

一位阔太太牵着哈巴狗上街,见到衣衫破烂的三毛,想拿他开心取乐,便对他说:“你只要对我的狗喊一声‘爸’,我就赏给你1块大洋。”三毛眼珠一转,笑着说道:“喊1声给1块,要是喊10声呢?”“那当然给10块了。”阔太太不假思索地答道。三毛躬下身去,顺着狗毛轻轻抚摸,煞有介事地喊了声:“爸!”阔太太妖里妖气地笑了一阵,随手给了三毛1块大洋。三毛连喊10声,阔太太很爽快地赏了三毛10块大洋。这时,周围挤满了看热闹的人。三毛傻笑着向阔太太点了点头,故意提高了嗓音,长长地喊了一声:“谢谢,妈——”围观的人大笑不止。阔太太面红耳赤,目瞪口呆,半晌方才醒过味来。

故事中的三毛就是使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式幽默方法,幽默地回敬了阔太太的侮辱。

这种方法用于对付那些耍赖之人最有成效,往往能使对方的无理取闹不攻自破,使对方作茧自缚。

一位懒汉去朋友家做客。早晨起床后,自己不但不收拾床铺,朋友替他叠被时他还振振有词地说:“反正晚上要睡,现在何必去叠!”饭后,懒汉将碗筷一推,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朋友又得收拾桌子,又得洗刷碗具。懒汉说:“反正下顿还要吃,现在何必洗呢?”到了晚上,朋友劝他把脚洗一洗,这样既讲卫生又有益于健康。懒汉又耍懒,反驳说:“反正还要脏,现在何必洗呢?”于是,朋友打算惩治他一下。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朋友只顾自己,对懒汉不管不顾。懒汉来到饭桌旁,见没有自己的碗筷,便嚷道:“我的饭呢?”朋友反问道:“反正吃了还要饿,你又何必去吃呢?”睡觉的时候,朋友也同样只顾自己,不理懒汉。懒汉见状,焦急地问道:“我睡哪儿?”朋友反驳道:“反正迟早要醒,你又何必要睡?”懒汉急了,叫道:“不吃、不睡,不是要我死吗?”朋友泰然答道:“是啊,反正总是要死,你又何必活着?”说得懒汉哑口无言。

故事中的朋友紧紧抓住了懒汉的荒谬逻辑,顺竿上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得懒汉无话可说。

在这种方法的使用上,聪明的阿凡提可以说是行家,他经常利用这种方法惩治那些刁钻狡猾的地主。

从前有个巴依(地主),对人非常狠毒刻薄。一天,阿凡提来到巴札(集市),刚巧巴依正在那儿吃鸡。巴依一口咬定说,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阿凡提闻到了香味,所以一定要付钱。阿凡提皱皱眉头,晃了晃手里的钱袋说:“钱的声音是钱的一部分,你既然听见了,那当然是我付过钱了。”在聪明的阿凡提面前,巴依无言以对,狼狈而去。

阿凡提依据巴依的荒唐逻辑“鸡的香味是鸡的一部分”,导出自己的结论“钱的声音也是钱的一部分”,并以此为突破口,以退为进,步步逼近,终于将对方逼得无路可走,只得低头认输。

在使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式幽默术时,关键在于抓住对方的语言逻辑,然后以此为基点,推出荒唐的结论,令对方的诘难不攻自破。

借题发挥,皆大欢喜

借题发挥法,顾名思义,就是借现场的人、事、物甚至对方的语言为题,加以发挥、阐述,诠释出全新的思想来,从而制造了幽默。

德国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保尔特拜访美国总统杰斐逊的时候,看见他书房里的一张报纸上面刊载了对他攻击、辱骂的言论。

“为什么让这种诽谤言论在报上发表呢?”汉保尔特拿起那张报纸说,“为什么不查禁这家胆大妄为的报社?或对该报的编辑加以罚款?”

“把报纸放进你的口袋里吧,先生,”杰斐逊笑嘻嘻地回答说,“万一有人怀疑我们是否有新闻自由,你可以把这张报纸给人们看看,并且告诉他们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它的。”

上例中,杰斐逊接过对方的话题,把它与“新闻自由”联系起来,令人拍案叫绝。

在这方面,周恩来总理借题发挥制造幽默的手法堪称一绝:

1969年,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受上司之命急于想同中国驻外使节接触,就在公开场合说美国对与中国再次会谈感兴趣。中国驻外使节对斯托塞尔这种出格做法惊诧万分,因为当时中美相互敌视,积怨甚深。几年后,周恩来在北京对基辛格提起这件事,幽默地说:“你如果要让我们的外交官得心脏病,就在社交场合找他们接触,建议举行认真的会谈就是了。”

周恩来的这种幽默既能为双方创造缓、愉快的谈话氛围,又能维护国家尊严,堪称幽默典范了。

借题发挥常能让人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尤其是在某些场合,它比直言其事更显得委婉曲折。借题发挥是指巧妙地借助别人的某一话题,引申发挥,出人意料地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场合,有的话不宜直截了当地说,这时巧用借题发挥,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传南唐时,京师连日未下雨,大旱。于是某日,烈祖问群臣:“外地都下了雨,为什么京师不下?”在场的艺人申渐高说:“因为雨怕抽税,所以不敢入京城。”烈祖听后大笑,并决定减税。

申渐高的话就是借题发挥,巧借烈祖的话,表达出京城的税多,应该减税的意思。非常巧妙,效果也很好,烈祖在笑声中接受了他的意见。

有一次,阿凡提害眼病,看不清东西。国王却偏叫他来看这个、看那个,还取笑他说:“你不论看什么,都把一件东西看成两件,是吗?你本来穷得只有一条毛驴,现在可有两条了,阔起来了,哈哈!”

“真是这样,陛下!”阿凡提说,“比如我现在看您就有四条腿,和我的毛驴一模一样呢!”阿凡提的话把国王气得干瞪眼,却无话可说。

还有一次,国王和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炎热的天气,国王和大臣的衣衫都湿透了,于是他们脱下衣衫并搭在阿凡提的肩上。

阿凡提本来就够热了,再加上国王和大臣的衣衫,更是汗流如雨。国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便故意戏弄他说:“阿凡提,你真不简单,能驮一头驴驮的东西。”

阿凡提听了很生气,但却平静地说:“不,我肩上驮的是两头驴的东西。”

阿凡提两次对国王的回答,都是从国王的话题引申发挥,达到了讽刺国王的效果,从中可以看出阿凡提的智慧。

借题发挥能让坏事变成好事,让平淡生出幽默。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大脑中存在着许多忌讳观念。如大年三十不能说“死”、“亡”、“灭”等不吉利的词语,吹灭蜡烛应当说成“止烛”;婚宴上不能说“离”、“散”、“死”等词语。诸如此种禁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但有时不自觉地说出或做出了一些有违“大忌”的话或事时,如何应付呢?这就要用到一种“临时发挥,化忌为喜”的幽默术。

所谓“临时发挥,化忌为喜”式幽默术,就是在不自觉地做了或说了一些有违“大忌”的事或话时,或者由于客观的原因而带来一些不愉快、不吉利的事情时,及时地用一些双关语、名诗佳句、谐音字词等化忌为喜,消除尴尬,抹掉人们心头的阴影,使快乐重新回来。

大刘应邀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可天公不作美,小雨从早到晚一刻也未停过。等大刘赶到朋友家时,衣服上溅满了星星点点的泥水。当新人双双向他敬酒时,朋友看到他满身泥水,略带歉意地说:“冒雨前来,叫你辛苦了。这都怪我没选好日子。”大刘赶忙接过话茬幽默地说:“老兄此言差矣,自古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人生的四大喜事,让你们小两口一天就赶上了两个,这才叫双喜临门呢。”一句话说得满堂喝彩,大大活跃了当时的气氛。大刘意犹未尽,接着说道:“既然说到了雨,敝人有首打油诗,借此机会赠给两位新人。”接着便吟道:“好雨知时节,当婚乃发生。随风潜入夜,听君亲吻声。”一首歪诗吟罢,逗得新娘面颊绯红,引来满座欢笑。

上例中,大刘机智地临场发挥,使本来不受婚礼欢迎的雨,瞬息之间带上了逗乐、喜庆的色彩。

有一顽童,正月初一那天,一大早便出门找伙伴戏耍去了。玩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头上一顶崭新的帽子不知何时丢了。于是心惊胆战地跑回家去,对他母亲“汇报”了一下大体情况。要是在平时发生这种情况,母亲一定会大声斥责他,可是今天是大年初一,不能骂孩子,尽管心里很火,也硬忍着没有爆发。这时,来他家串门的邻居李叔听了后,笑着说:“帽子丢了,这没关系,这不正好意味着‘出头’了吗?今年你一定走好运,有好日子过了。”一句话,说得孩子的母亲转怒为喜,并附和着说:“对!对!从此出头了。”于是大家一阵哈哈大笑。

大年初一丢了帽子,可谓是触犯了大忌,最起码也会使人大大扫兴。可是邻居李叔的一句话,化忌为喜,形成了一种皆大欢喜的吉祥气氛。

临场发挥是很讲艺术性的,要发挥得招彩而又得体是不容易的。但只要在这方面做个有心人,那么不久的将来,你的口中也会妙语连珠、幽默诙谐。

活学活用,以谬还谬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停地学习。这个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种是学习文化知识,如学生们每天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另一种则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各种技术技巧。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潜移默化式的,另一种是立竿见影式的——我们把这一种叫做活学活用。幽默技巧中也有一种方式叫做活学活用式的幽默。

活学活用式的幽默是指在学习别人的做法时,立刻理解并掌握别人的方法,然后将这种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来,当时学习,马上应用。

一次,小王向邻居借了一笔钱,借钱的时候说好一个月后归还。一个月后,邻居向他要钱。他故作惊讶地说:“我没有借你的钱呀!”邻居看了看他说:“你忘了吗?上个月的时候你向我借的。”

小王故作惊讶地说:“对,的确上个月我借了你的钱,但是你应该知道,哲学上讲‘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现在的我已不是上个月向你借钱的我了,你怎么叫现在的我为过去的我还钱呢?”

邻居气得一时无言以对,他回到家里想了一会儿,拿了一根木棍,跑到小王家里狠狠地把小王痛打了一顿。小王抱着头气势汹汹地叫道:“你打人了,我要到法庭去告你,等着瞧吧。”邻居放下木棍,笑嘻嘻地对小王说:“你去告吧,你刚才不是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吗?现在的我早已不是刚才打你的我了,你确实要去告,就告那个刚才打你的那个我吧。”小王听了无话可说,被痛打一顿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仆人去买酒,却没有给他钱,仆人问:“先生,没有钱怎么买酒?”

老板说:“用钱去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仆人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你让我喝什么?”

仆人不慌不忙地回答:“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不花钱买酒与空瓶里喝酒一类比,其内在就出现了针锋相对的矛盾,谐趣顿生。仆人“现学现卖”的学习灵性,表现了智慧。

球王贝利向足球爱好者们赠送过各式各样的礼物,像明信片、手帕、袜子、护腿、球鞋、球衣等,甚至有几次他被球迷团团围住,不得不剪下头发相赠。

在一次比赛之后,有个足球俱乐部的老板挤到贝利跟前,竟然向贝利要“几滴血”,他央求贝利道:“请给我几滴血吧,我要把您的血输到我的球队的中锋身上,这样会大大增强他们比赛的意志。”

贝利风趣地答道:“先生您能不能送我几滴血呢?那样就能大大增加我的财气啦!”

输贝利的血能增强比赛的意志,那么输老板的血自然也就应该能增加财气啦!只要前者能够成立,那么后者也应该能够成立!看来贝利不仅是球王,而且还很有“学以致用”的幽默精神。

活学活用式的幽默同别的幽默技巧,如以谬还谬、仿造仿拟式的幽默有共通、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活学活用式的幽默关键的地方是要尽快学习掌握对方的方式方法,深刻地理解对方的意图;然后就是马上学以致用,将学到的方式方法尽快投入使用。在这一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应巧妙地置换条件,否则按照正常的方式去理解,则没有幽默可讲了。幽默的力量只有突破常规才能显示出来。

拿自己开开玩笑

如果你有风趣的思想,轻松地面对自己,你便会发现自己可以原原本本地接受自己的身高、体重或其他身体特征;你也会发现幽默能帮你以新的眼光去看你对经济的忧虑。也许你无法得到真诚的爱,但是你能使你的人际关系充满温暖和谐——与人分享欢乐,甚至和仅仅有一面之缘的人也会有很好的关系。

自嘲是自己对自己幽默,是消除自己在沟通中胆怯的良方。

自嘲是运用戏谑的语言,向别人暴露自身的缺点、缺陷与不幸,说得俗一些,就是把脸上的灰指给对方看。

有句话说得好:“醉翁之意不在酒。”自嘲同样是这个道理,有着独到的表达功能以及实用价值。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位有名的泼妇,一次苏格拉底正同朋友们谈话时,他的妻子突然冲进书房大骂苏格拉底,并随手将脸盆中的水浇在苏格拉底身上,把他全身都弄湿了。正当大家感到尴尬万分之际,苏格拉底笑了笑说:“我就知道,打雷之后必有大雨下来。”

长篇小说《围城》重版、《谈艺录》与《管锥编》问世以后,钱钟书的名声日盛,求访者越来越多。钱钟书不愿意接受访问。有一天,有一个英国女士打电话给他,要求拜访,钱钟书在电话里说:

“如果你吃了一个鸡蛋感觉很好,又何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在这里钱钟书自比“母鸡”,虽然是有意贬低自己,但却是在说英国女士没有必要来拜访他。

正如人们喜欢谈论一些关于别人的笑话一样,在适当的时候,也要拿自己开开玩笑,要善于自嘲。

美国著名的律师乔特是最善于讲关于自己笑话的人。有一次,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蒲特勒在请他做演讲时,曾极力称赞他,说他是“我们的第一国民”。

这实在是一个卖弄自己的绝好机会。他可以自傲地站起来,一副得意洋洋的神气,仿佛是要对听众说:“你们看,第一国民要对你们演讲了。”

但是聪明的乔特并没有如此。他似乎对这种称赞充耳不闻,却转而调侃自己的“无知”。这种自嘲很快博得了听众的好感。

他说:“你们的校长刚才偶然说了一个词,我有点听不太懂。他说什么‘第一国民’,我想他一定是指莎士比亚戏剧里的什么国民。我想,你们的校长一定是个莎士比亚专家,研究莎士比亚很有心得,当时他一定是想到莎士比亚了。诸位都知道,在莎氏的许多戏剧中,‘国民’不过是舞台的装饰品,如第一国民、第二国民、第三国民,等等。每个国民都很少说话,就是说那一点点话也说得不太好。他们彼此都差不多,就是把各个国民的号数彼此调换,别人也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分别的。”

这实在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方法,他使自己与听众居于同等的地位,拉近了自己与听众的距离。他不想停留在蒲特勒所抬举的那种高高在上的地位上。如果他换一种说法,用庄重一点的言辞,比如“你们校长称我为第一国民,他的意思不过是说我是舞台上的一个无用的装饰品而已”。虽然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绝对不能把那种礼节性的赞词变为一种轻松的笑话,也绝对不会取得那样的效果。

无论是在一帮很好的朋友中,还是在一大群听众中,能够想出一些关于自己的笑话,能够适当地自嘲,是赢得别人尊敬与理解的重要方法,这远远要比开别人玩笑重要得多。拿自己开开玩笑,可以使我们对世事抱有一种健全的态度,因为如果我们能与别人平等地相待,就可以为自己赢得不少的朋友。相反,如果我们为显示自己是怎样的聪明,而拿别人开玩笑,以牺牲别人来抬高自己,那我们一生一世也难以交到一个朋友,更不用说距离成功有多遥远了。

成功的人士从不试图掩饰自己的弱点,相反,有时他们会拿自己的弱点开开玩笑。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遇到一些专喜欢遮掩自己弱点的人,他们也许脸上有些缺陷、也许所受教育太少、也许举止粗鲁,他们总要想出方法来掩饰,不让别人知道。但这样做以后,他们却于无形中背弃了诚恳的态度,毫无疑问,与之交往的朋友会对他们形成一种不诚恳的印象,使人们不敢再与他交往。

世界上最不幸的就是那些既缺乏机智又不诚恳的人。很多人常常自以为很幽默,经常喜欢拿别人开玩笑,处处表现出小聪明,结果弄得与他交往的人不敢再信任他,以前的朋友也会敬而远之,纷纷躲避。

适当地拿自己开开玩笑吧,这不仅是一种机智,更是驱散忧虑、走向成功的法宝。

针尖对麦芒,“兽皮”变“人皮”

很多人喜欢拿人开玩笑,但大多是出于友好和善意,然而也不乏那种酸味十足,以伤害他人自尊心为乐的人。对于这种人,千万不能沉默以对,这样会让他得寸进尺,不如来个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他言辞锋利,你言辞更锋利;他有气势,你比他更有气势,以威对威,以势对势,义正词严,理直气壮。同时,在对他的谬论进行抨击时,制造幽默。

1984年10月,在里根与蒙代尔的总统竞选过程中,里根竞选班子的人们认识到,里根要克服的大难题是他给人一种年纪太大的感觉,不宜当总统了。所以,里根利用每一个机会就年龄问题说笑话。

第二次论战是在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的,里根和蒙代尔就范围广泛的各种问题相互进行十分单调的攻击。老资格的记者亨利·特里惠特向总统里根提出了一个事先预料的问题:

“总统先生,您已是历史上最年迈的总统了。您的一些幕僚们说,最近在和蒙代尔先生的遭遇战之后,您会感到疲倦。我回忆起肯尼迪总统,他在古巴导弹危机中,不得不连续干好几天,很少睡觉。您是否怀疑过,在这种处境中您能履行职责吗?”

解释一下这个既棘手又彬彬有礼的询问,其意思就是你是否过于年迈,不宜当总统?里根用反唇相讥法幽默地笑着说:“我希望你能知道,在这场竞选中我不愿把年龄当作一项资本,我不打算为了政治目的而利用我对手的年轻和缺乏经验。”

在里根与蒙代尔的最后一次总统竞选电视辩论中,蒙代尔抓住里根已近古稀之年这个问题大做文章,公开对里根是否有能力履行总统之职表示怀疑。里根听后,朝蒙代尔一笑,说:

“对方的年轻幼稚我早有耳闻,但我不会抓住对手的年轻无知、经验匮乏这一弱点来攻击我的对手。但是,这一弱点怎能使美国人民相信、放心他能完美地履行最高行政长官这一职责呢?”

里根说“不会”怎么怎么,实际上已经反驳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了。

政治上的口角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歇过,反唇相讥法幽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

亚西比德是古希腊的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一天,他同比他大40岁的佩里克莱斯大谈如何才能治理好雅典。可老佩里克莱斯对此并无兴趣。

“在你这个年纪,我也是像你现在这么说话的。”佩里克莱斯冷冷地对亚西比德说。

“哦,那时我要能结识您该有多好啊!”亚西比德回答说。

两人的年龄相差40岁,一般由于代沟的原因,年龄大的人往往听不进年轻人的意见,亚西比德说“那时我要能结识您该有多好啊”,正是用反唇相讥法指出了佩里克莱斯老态龙钟、朽木不可雕也!

反唇相讥的要点就是以快打快,以强击强,起到一种闻之震耳、以正压邪的作用。

在联合国的一次会议上,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辩论。罗慕洛批评维辛斯基提出的建议是“开玩笑”,维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无礼之举,他说道:“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人罢了。”维辛斯基刚说完,罗慕洛就站起来,告诉联合国大会的代表说,维辛斯基对他的形容是正确的,但他又接着说:

“此时此地,将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使他们的行为检点些,这是矮子的责任。”

罗慕洛的话博得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而维辛斯基只好干瞪眼,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在这则事例中,维辛斯基作为前苏联代表团团长,虽然来自一个超级大国,却出乎意料地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别国外长进行人身攻击,完全违背了国际友好交往的基本道德和礼仪,表现出十分低劣的思想和职业修养,所以受到与会者的唾弃是可以想象的。反观作为“小国之臣”的罗慕洛,虽然菲律宾小得还远不如前苏联的一个州,而且罗慕洛穿上鞋子后身高也只有1.63米,但他面对一个超级大国的外交官员的严重失礼的言行毫不畏惧,为了维护自己及国家的尊严和形象不受损害,他勇敢而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当众抨击了对方的卑劣行为。虽然他谦逊地自称为“矮子”,但却不是一般的“矮子”,而是能举起“真理之石”向“狂妄巨人的眉心掷去”的人,真理在他手上;虽然他也把对方比作“巨人”,但这却是一个在国际交往上“行为不检点”的“巨人”,这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有力地表现了菲律宾国虽小却不容侮辱的严正立场,准确而有分寸地批评了身为大国之使的前苏联代表团团长行为有失检点的恶劣行为。

古时,一个雪天的早晨,一个长工披着一张羊皮在财主院里扫雪。财主起床后看见了酸性大发,想趁机挖苦长工。于是大声说:

“喂,穷小子,你身上怎么长出一张兽皮?”

长工笑语以对:“老爷,你的身上怎么也长出一身人皮?”

针尖对麦芒,长工将“兽皮”换成“人皮”,就把财主放出的恶语射向了财主自己。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与反对前苏维埃政府的人进行论辩。

反对者问:“马雅可夫斯基,你和混蛋差多少?”

马雅可夫斯基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对者跟前说:

“我和混蛋只有一步之差。”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位攻击马雅可夫斯基的人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难怪人们总把激烈的语言交锋称为唇枪舌剑呢,有时候两片嘴唇、一条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海涅是犹太人,因此经常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是“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在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竟没有犹太人和驴子!”

白了这个旅行家一眼,海涅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我和你一块儿到小岛上去,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犹太人,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俄罗斯有一位著名的丑角演员杜罗夫。在一次演出的幕间休息时,一个很傲慢的观众走到他的身边,讥讽地问道:“丑角先生,观众对你非常欢迎吧?”

“还好。”

“要想在马戏班中受到欢迎,丑角是不是就必须具有一张愚蠢而又丑怪的脸蛋呢?”

“确实如此。”杜罗夫回答说,“如果我能生一张像先生您那样的脸蛋的话,我准能拿到双薪。”

这位傲慢观众的脸蛋,同杜罗夫能否拿双薪本无丝毫内在的联系,在这里杜罗夫却巧妙地把它们牵扯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幽默,对这位傲慢的观众进行了反讽。

抗美援朝时,一些外国记者敌视中国人民,他们利用采访的机会散布对中国人民的敌意。

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采访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刚批阅完文件,顺手把钢笔放在桌子上。外国记者看见桌子上放的是一支美国生产的“派克”钢笔,便故意地问:“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周总理朗声笑着回答道:“提起这支笔那可说来话长,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无功不能受禄,就想谢绝,哪知那位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便收下了这支美国生产的钢笔。”

那记者听完后,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周总理针对外国记者企图讽刺、讥笑中国落后的意图,成功地巧借话题,说了这番幽默风趣而又有分量的话。周总理用“战利品”、“做个纪念”和“觉得有意义”等词句,暗示这支笔正是中国人民强大的见证。试想,要是面对对方的讽刺挖苦,忍气吞声随便搪塞过去,对方一定内心窃喜阴谋得逞,此类攻击日后一定源源不断。周总理把对方的顶撞作为铺垫,顺势把自己的态度幽默地抖搂出来,可谓棋高一招,效果立竿见影。

医治病痛的“灵丹妙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而使我们变得惊慌失措;或因长期痛楚的折磨,几乎丧失忍耐的意志。在所有的灵丹妙药失效时不妨使用一下幽默。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精神学家威廉·弗赖恩博士说,生活中如果没有笑声,人就会生病,并且会日趋严重。而幽默则能激起内分泌系统的积极活动,从而有效地解除病痛。

幽默能使人们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

医生的电话铃响了,一位先生在电话中惊慌地说:

“喂!喂!大夫先生,请你赶快到我家来一趟!我的儿子不慎将我的微型钢笔吞下去了!”

“好吧,我就来。”医生对那位万分紧张的父亲说。

“大夫先生,在你到来之前,我应该怎么办?”

“你可以先用铅笔写字。”

医生的一席话缓解了患者亲属的紧张心情,使人不至于在慌乱之中无所适从,影响患者的情绪。

有位老牧师从没有坐过飞机,有一次因有要事,必须要坐飞机去另外一个城市。

老牧师两手紧抓坐椅的扶手,大腿上摆着《圣经》,看得出来十分紧张。一位空中小姐走过来,见他这般模样,就倒了杯酒给穿着牧师服的牧师:“牧师,您喝了这杯酒会好过一点儿。”

老牧师看了空中小姐一眼说:“我们现在距离地面有多高?”

空中小姐说:“我们正在两万英尺的高空上。”

老牧师看了窗外一眼后说:“噢!那先不能喝,现在离‘总部’太近了。”

周围的旅客都因牧师这句话呵呵地笑了起来。

空中小姐也笑着说:“那么我先把酒藏起来,等到离远一点儿的时候我再偷偷给你。”

奇怪的是,牧师随着大家开心地笑了一阵之后竟然不紧张了。

一个恰当的幽默,是成功治疗心灵疾病最好的药物。

昂里埃特·比肖妮耶曾经说过:“幽默是我们身体中最理智的一部分,是治疗剂。幽默使我们驱逐恐惧,使我们发泄对权威的不满,使我们补偿自己的不足,使我们为自己的失败复仇。心理分析家曾经总是这样告诫,‘如果我们不在厄运面前发笑,我们就会从窗口跳楼自杀,或跑去扼杀同楼的邻居’。幸好,我们中间的多数人会笑,所以死亡率大大减少。”

在许多家庭中,幽默是感情伤害的止痛剂,可以成为一种调剂对方心理的有效工具。让我们来看两个发生在外国家庭中的例子:

一天,当妻子帕蒂听到丈夫乔尔的痛苦时,她脱口而出:“上帝,应该有人颁给你一项奥斯卡奖,‘最好的受难主角奖’。”

“为什么你不颁给我?”乔尔问她。

帕蒂很喜欢这个主意,她跑到一家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个奥斯卡像的复制品来。一次,当乔尔又闷闷不乐、唉声叹气的时候,她开心地对他一笑,鼓起掌来,并把“奥斯卡奖”颁给了他。“太棒了。”帕蒂对乔尔说,“我尤其喜欢末尾的一声短叹。”

这样,事情一下子变得非常荒谬。两个人都忽然大笑起来。从此以后,乔尔再也没像以前那么难受过。

在另一个家庭中,萨拉和弗兰克的关系有些紧张,但还算好。于是她想,也许幽默能引起他的注意力。她拿出一个一直放在衣橱上面的旧呼啦圈。一次,当弗兰克又为他们的婚姻提条件时,她说:“请你拿着这个呼啦圈,我从中间跳过去。”

“这是干吗?”他问。“噢,亲爱的,”她说,“我似乎注意到你是多么愿意让我跳进你设的圈套以证明我爱你。我们可以谈谈这个问题吗?”

“你在说什么呢?我没那么做过。”弗兰克说。

“我相信你没有意识到你那么做了。我知道你爱我,但是这一切感觉就像一系列没完没了的考验。”

“圈套,嗯?”他说,“好吧,我们谈谈。”

然后弗兰克一笑,那是萨拉最喜欢的笑容。弗兰克说,“在我们谈正事之前,你觉得你能先跳过这个呼啦圈吗?”这句话一下子冲淡了家庭中的紧张气氛。从此之后,两人的关系不再那么紧张。

人生百寿,难免一病。求医问药时,如能继续发挥自己的幽默力量,则能振奋精神,使自己得以轻松,以便更好地接受治疗。

一个穷汉走进诊室对医生说:“您得帮帮我,半个月前我吞下了一枚硬币。”

“我的老天爷!”医生说,“您当时怎么不来?”

“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等着这钱用。”穷汉说。

病人首先能轻松地看待自己的疾病,就是一种感悟人生、豁达开朗的体现,这也是健康的前提和预兆。我国有句古话:“笑一笑,十年少。”据医学生理学研究,笑对人体各器官都有好处,特别是心理情绪的调整。不少专家认为,幽默对于人的精神健康的调节作用表现为:能帮助人们忘掉烦恼,或者至少把烦恼减少到最低程度。

医生们认为,幽默在治疗中的潜在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造成一种轻松气氛;第二,加强有理性的彼此交际;第三,成为洞察问题关键的一种力量;第四,帮助人们克服生硬而虚伪的社会习气。

近20年来,欧美医学界发明的“幽默疗法”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专家们认为,幽默具有治疗功能的原因在于能逗人发笑,因为一个人笑的时候,其隔膜、胸部、腹部、心脏、脾部甚至肝脏都会引起短暂的运动,能起到消除呼吸系统中的异物、刺激肠胃、加快血液循环、提高心跳频率的作用;同时可缓和厌烦、紧张、内疚、沮丧的情绪,减轻头疼和腰背酸痛的程度。

一位建筑工人因失足从5层楼上掉了下去,幸运的是掉到了一座沙堆上,因此幸免于难。当人们围上来时,警察驱赶他们,然后问工人:“这儿发生了什么事?”

工人:“我不知道,我刚到。”

更为重要的是,笑还可以促使体内的某些激素的分泌,这些激素可能会对机体产生有利的影响,同时又会促使体内某些麻醉因子的释放,从而缓解疼痛,减轻关节炎等病症所引起的不适。

长期闷闷不乐,身体就会因积郁而生成病症,这就是抑郁成疾的道理。笑,是人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情绪乐观、心境开朗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劲头。而幽默正是给人带来笑的基本手段。无论在什么场合,绝大多数的笑是由幽默而引起的。

幽默带给人们的笑是有一定的内涵的。它不同于没有思维的傻笑,不同于因为出丑而引发的浅显的笑,也不同于不怀好意的皮笑肉不笑,更不同于见不得人的窃笑。那些由内心而发的笑才是最乐观、最轻松、最富表情的笑。

“老爷看小人是清白,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

声东击西法,是一种更加含蓄迂回的幽默技巧。意在向东而先向西,欲要进击先后退。在利用幽默的语言来回击或反驳一些错误观点的时候,这种技巧的运用特别有力。

但是,声东击西法要取得好的效果,取决于听众的静心默思,反复品味。因为这种幽默技巧的特点是:你想表达的思想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以迂为直,被埋藏在所说出来的话的后面。听众在听完话之后,必须有个回味的时间,才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产生幽默风趣的情绪。

“劳驾,请问去警署的路怎么走?”一个行人停步问路人。

“这很简单,你用石头把对面商店的橱窗给砸烂,10分钟后你就到了。”

路人似乎是答非所问,他没有具体回答去警署的路线,却提示了去警署的一种可行的办法:你只要制造事端,自然有人送你去警署。这就是声东击西法的幽默。

阿凡提是一个智者,而且他还是个大幽默家。他的话多属于声东击西法的典型,而且显得十分幽默。

声东击西法在不少场合都可以见到:明是说罪,暗里摆功;明是说愚,暗里表忠;明说张三,实指李四;欲东而西,欲是而非;敲山震虎;指桑骂槐;含沙射影;等等,都属于这一类。当然,在日常的生活中,这种声东击西法的幽默技巧也可以诙谐地加以运用,以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有一人应友人之邀参加家宴,友人很吝啬,仅仅招待了他几滴白酒。这人临走对友人说:“劳驾你,请在我的左右腮帮上各打一记耳光吧。”友人问什么原因。这人说:“这样的话,我脸上通红,老婆才知我在你家吃饱喝足了,否则不好交代啊!”

这位吝啬的友人也觉得不好意思,便拿出一个很大的酒杯,可倒酒时酒仅盖过杯底。这人便向友人要一把锯子,友人很奇怪,这人回答说:“我是想把这杯子无用的上半部锯掉。”

这位先生面对友人的吝啬不好直说,转弯抹角,几句妙语实在值得玩味,既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也讥讽了友人的小气。

同样是曲意嘲讽主人吝啬,下面这个幽默似乎技高一筹。

有一客人见主人招待他没有菜肴,便跟主人要来副眼镜,说视力不好使。带上眼镜后,大谢主人,称赞主人太破费,弄这么多菜。主人道:“没什么菜呀?怎么说太破费?”客曰:“满桌都是,为何还说没有?”主人曰:“菜在哪里?”客指盘内曰:“这不是菜,难道是肉不成?”

此则笑话一波三折,客人嘲讽主人,手段高明,令人叫绝,话说出了口,又能置身事外。

指桑骂槐也是声东击西幽默法的一种,也就是明骂桑而实骂槐,运用此法既可达到己方目的,又不授人以柄,避免了正面冲突。此法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应对语的选择上,要让“槐”听明白是骂“槐”,但又抓不住把柄,叫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人类的语言非常奇妙,它的功能变化万千。同样一个词语,只要换一种语言环境,意思和味道就很不一样了。不懂得这门道的人,是很难利用语言的这种灵活性来开拓他的幽默途径的。

指着槐树骂槐树,不可能幽默;指着桑树而实际上骂了槐树,才有可能幽默。指桑骂槐法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语言环境,把词语的针对性转向谈话对方,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魏晋时,谢安打算隐居山林,奈何父命难违,不得已在桓温手下做司马。一次,有人送给桓温一些草药,其中有一味名叫远志。桓温问谢安:“这药又叫做小草,为什么同是一物而有两个名称?”

谢安一时答不上来,郝隆当时在座,应声说道:“这很好解释,隐于山林的就叫远志,出山就叫小草了。”

谢安听到此处,满脸愧色。

魏晋时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并不以官宦为荣,隐居山林,过闲云野鹤似的生活是非常时髦的举动。郝隆这里正是指桑骂槐,表面上是解释草药的名称,实际上是嘲讽谢安,而谢安即使想反攻也无从下手。

指桑骂槐的特点就在于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或双关性等特点来做文章。说话者说出的话语,从字面上的意思看似乎并不是直接针对对方,但话语中却暗含了攻击对方的深层意思,使对方虽有觉察却又抓不住把柄,只好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

从前,有个瞎子被无辜地牵涉到一场官司中,开堂审判时,他对县太爷说:“我是一个瞎子。”

县官一听,立刻厉声责问:“混账!看你好好的两只青白眼,怎么说没有眼睛?”

瞎子接过县官的话说:“我虽然有眼睛,老爷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爷却是糊涂的。”

这里,盲人采用的就是指桑骂槐法。他所说的“清白”和“糊涂”,实际上是利用一词多义的现象而造成的一语双关的修辞效果,从而达了“指桑骂槐”的目的。

表面上看,盲人说的“清白”是指他的眼睛是青白眼,而实际上却是暗指人自身是清白无辜的。“糊涂”一语,貌似指盲人因眼睛看不清县官,但实际上却是说县官说话、做事糊涂,是个糊涂昏官。所以,整句话的表面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爷”,而实际上却是“我看老爷是个糊涂官”。

这两句话从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爷的问话,从内容看却是“骂槐”,即暗中讥骂昏官。盲人巧妙利用指桑骂槐法,痛快淋漓地嘲讽了昏官,又使县官抓不住什么把柄。

“比”的魔法

类比幽默法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显得不伦不类,以揭示其差异之处,即不协调因素。

在类比幽默中,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和媒介选择越恰当,所造成的不协调程度就越强烈,对方对类比双方差异性的领会就越深刻,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

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一样,凡分类都是约定俗成,得用同一标准,否则必然造成概念的混乱,导致思维无法深入进行。人们从小就训练掌握这种最起码的思维技巧。如:猪、牛、羊、桃就不能并列在一起,人们会把桃删去,这是科学道理,但并不幽默。

在类比分类时要产生幽默的趣味恰恰要破坏这种科学的逻辑规律,对事物不伦不类的并列。

赵阿婆的女儿吵着要买嫁妆,赵阿婆气恼地说:“死丫头,你的婚事也不和我商量,东西我不买!”

母女大吵起来,引得许多邻居来看。

邻居陈伯站出来说:“你不能怪她没和你商量啊!”

赵阿婆问:“为什么?”

“你当年成亲时不是也没和女儿商量吗?”陈伯反问道。

赵阿婆一时语塞。女儿却高兴起来,陈伯又转身对姑娘说:“你妈不给你买是不对,可你妈出嫁时,你给她买了吗?人要彼此一样才好呀!”

母亲成亲和女儿商量与母亲成亲女儿买嫁妆并列一起,都是不可能的事,意思完全相反,差异巨大,但说明了母女二人争吵的理由,是都没有为对方着想,因此,经陈伯如此点化,母女二人不得不心服口服。

类比幽默术是个反常规的坏孩子,它是借着一丝灵气,将事物不伦不类地加以归类。因其具有简便的特征,常为人们所使用。

星期六,一位年轻人照例进城卖鸡蛋。他问城里常打交道的中间商:“今天鸡蛋你们给多少钱一个?”

中间商简单地回答:“两美分。”

“一个才两美分!这价真是太低了!”

“是啊,我们中间商昨天开了个会,决定一个鸡蛋的价格不能高于两美分。”

年轻人摇摇头,很无奈,但也只好将蛋卖掉,回去了。

第二个星期六,这个年轻人照例进城了,见的还是上次那个中间商。中间商看了看鸡蛋,说:“这个星期你的鸡蛋太小了。”

“是啊,”年轻人说,“我们的母鸡昨天开了一个大会,它们作出决定,因为两美分实在太少,所以不能使劲下大蛋了。”

一个是人开会,一个是鸡开会,并列一比,妙趣横生。

类比幽默的幽默感是“比”出来的,其情趣也是“比”出来的。这样就有利于对方心理接受。我们看下面一例:

有一位中学生,成绩很好,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前两名。有次考到第五,她妈妈生气地说:“去年我为你感到骄傲,这次你怎么了,你曾经是班上考得最好的呀!”

女儿微笑着说:“每个同学的妈妈都想为自己的孩子考第一而骄傲。如果我老是第一,他们的妈妈可怎么办呀?”

孩子得第一的妈妈的心情和孩子成绩差的妈妈的心情并列相比,两种心情完全相反,其趣就生于此。

类比幽默能使人在会心的微笑或难堪的境况中开启心智,受到教育。

人们都清楚,在微妙的男女关系里,有不少玄妙的心理因素支配着,要是你能巧妙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因素为自己服务,你将战无不胜!而这里所说的技巧就是幽默。

男人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获得女性的青睐后,他的自大心理便会油然而生,自以为很了不起,并且在自大之余,还会小看那位小姐,不珍惜那段情感。因此,女性这时就有必要抬高自己的身份去对付他,以便获得较公平的对待。这时幽默是绝佳的工具。

因为男人有保护、支配女人的愿望,同时对于容易获得的常常漠然视之,而对不易到手的却有着憧憬的倾向。巧妙控制这一心理,用实用效果极佳的类比幽默术是再好不过的了。

女孩:“我得告诉你,今天我接吻了5次。”

男孩:“什么?你说你今天是第五次接吻了?”

女孩:“是!”

男孩:“还有4个,是谁?”

女孩(故意停顿一下):“苹果、橘子、蔷薇、姐姐的孩子。”

这里的幽默之趣就出在那不相称的排列上,一时把男朋友的心搞得七上八下,会让他永远记住这一次的吻。你的智慧会使他认为你是有价值的女性而对你另眼相看。

操作类比幽默术时,要注意将智慧和超脱精神结合起来,因为你的智慧能帮你选择多种的类比对象,而你的超脱精神则能保证你不受一些不合理或常规思想的束缚。当你使用幽默术时,不妨参考一下先辈前人在这方面所留下的经典范例,从中你可以得到不少经验。

区分伪幽默与真幽默

何为幽默?

对于幽默的含义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当年鲁迅、蔡元培、林语堂等大家为译成“幽默”还是“诙摹”有过一番争论。“幽默”一词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林语堂先生功不可没。

林语堂说,humor既不能译为“笑话”,又不尽同“滑稽”;若必译其意,或可用“风趣”、“谐趣”、“诙谐”,无论如何,总是不如音译的直截了当,也省得引起别人的误会。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之滋味。

幽默,生动有趣而意味深长。中国古代称笑话为雅谑或雅浪,而幽默从字义看,幽者雅也,默则可理解为机智冷静,林语堂的译法可谓独到。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

幽默应是对噱头、调侃、贫嘴、说教、卖弄、装傻卖乖或尖酸刻薄的超越。在我们当下流行的文化里,在我们的电视里,在我们广播的电波里,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实在是因为噱头、调侃、贫嘴、说教、卖弄、尖酸刻薄和装傻卖乖等伪幽默已经泛滥成灾。相声、小品、文娱节目,演员们、主持人们、追逐时髦的少男少女们,几乎都在“幽默”着,而现场的观众居然也被逗笑了。

幽默这个外来词在我们生活中经历了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幽默的定义逐渐被曲解了;幽默这个高雅的词也被滥用了;被称之为“有趣”的东西实际上是低级趣味;被称之为“可笑”的东西常常令人感到乏味;被称之为“意味深长”的东西实际上是意味“伸长”到无影无踪。

在某次电视主持人大赛中,有一个令人极恶心的场面——一个西装革履的选手腆着肚子一手上举、一手扶腰,一前一后摇着脑袋装成茶壶,说陕北话,然后是一片笑声。后来这个选手又用了一个洋泾浜式的英语牵强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说自己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并用英语说了一段逻辑混乱的话。令人意料不到的是,评委竟然说他幽默,让他得了高分。

不少主持人都喜欢这样哗众取宠式地“幽默”一把。某省台的一个综艺节目,其男主持人就特别“幽默”,他能扭腰送胯,一会儿男声、一会儿不男不女类似太监的声音,可他再“幽默”收视率也上不去。

拿无知当个性,拿无聊当有趣,这不是真正的幽默,这是幽默的大误区。

有个不争的事实,荤段子已经臭了大街。起初大众还能容忍,然而一旦泛滥,便难免倒了人的胃口。

在幽默语言中,不管是舞台表演的,还是人际交往的,性暗示过分强烈的叫做荤幽默或黄色幽默,反之则可以理解为“素幽默”。黄色幽默发生在公开场合,有伤大雅,引人反感,即使本来可能接受它的人,也往往顾忌朋友师长的态度而不知如何反应是好。所以,这种荤幽默最不宜在公众场合讲,否则不但令人不愉快,反而会有损自己的形象。

中国是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国家,讲究的是“非礼勿听,非礼勿视”。所以,我们要注意绝对不要在公众场合,尤其是有异性、长辈、上级等在场的情况下谈及这种笑话。不顾国情、毫无节制地讲露骨的笑话,其实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侵害,更是对自己人格的贬低。

另外要记住,制造幽默千万不要拿别人的要害当原料,勿以讽刺他人为乐。

众所周知,幽默是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产生的,它不是虚飘在空中的幻景,它的存在本身体现了人们多方面的社会功利需要,包括惩恶扬善、沟通心灵、调解纷争,等等,这使幽默必然地要和讽刺、嘲笑、揭露联系在一起。但是,幽默所有的善意的讽刺、温和的嘲笑,其中灌注着深厚的情感因素,正像萨克雷所说的:“幽默是机智加爱。”爱减弱了幽默批评的锋芒,通过诱导式的意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苛刻的幽默很容易流于残忍,使人受到伤害、陷于焦虑之中。通常,讥讽、攻击、责怪他人的幽默也能引人发笑,但是它却常常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使本应欢乐的场面变得十分难堪。

一位中学教师在出差途中拎了一兜香蕉去看望一个多年未见、新近升为副处长的老同学。老同学心宽体胖,雍容富态,开门见是同窗好友,一边让进屋,一边指着他手中的兜戏谑道:“你何时落魄到走门子了?本处长清正廉明,拒绝歪风邪气腐蚀贿赂。”一句讥讽的调侃,使教师自尊心受了伤,反感顿生,扭身就走。

显而易见,幽默既不等同于一般的嘲笑、讥讽,也不是为笑而笑,轻佻造作地贫嘴耍滑。幽默毕竟是修养的体现,它与中伤截然不同。幽默好似“维生素”,中伤却似恶人剑;幽默笑谈是美德,恶语中伤系丑行。真正好的幽默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严肃和趣味间的平衡,它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激发出来,却经常表现出心灵的慷慨仁慈。

正因为这样,讥讽他人受到许多幽默理论家的一致反对。林语堂认为幽默与讽刺极近,却不能以讽刺为目的。讽刺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辣,而达到平淡心境,便成幽默。玛科斯·雅克博似乎更率直:“不要讽刺!讽刺会使你和受害者都变得冷酷无情。”

如果总是在与你地位、处境相差很远,确切地说是比你背景差的人身上打主意,对那些不如你的人拼命调侃,这可算是幽默的一大伪造。

客观而论,站在你的角度上,比你混得差的人可笑之处肯定不少;但如果总是津津乐道地笑话不如你的人,你就会被别人笑话,笑你不厚道、笑你没出息,专捡软的吃。高明的幽默一般是避开、淡化了题材中人物的面目,或者将聚光灯对准“大人物”找乐子。

有的农民由于长期的贫困而缺乏知识,我们整个社会都负有改变这种状况的责任。如果我们缺乏同情,去嘲笑他们,那就不是幽默,而是残忍。先看以下几则笑话:

有一个农民进城卖瓜,走近路口,红灯亮了,仍挑担向前走。交警走到他面前,行了一个礼说:“阿伯,请留步,红灯亮了。”

农民抬头看看红灯,说:“灯在上边亮,我在下边走,不碍事。”

一个卖完柴的农民扛着扁担进了一家商店,刚推开门,恰巧店里敲打10点半的钟声,“当”的一声响,把农民吓得直打哆嗦,他赶紧向店员解释说:“不是我打的,这不是我打的。”

一般来说,无知是可笑的,无知还偏要装得有学问、精明就更可笑了。将无知作为幽默“原料”,虽然有些道理;若问题牵涉农民的无知时,如果忘记当时的背景,只是嘲笑他们,那是不公平的,也是不近人情的。

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其必要条件就是使人快乐,而一切痛苦或不愉快的因素都不能因它而生,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幽默。

另外,千万别轻视别人的职业或种族。

职业歧视很致命。你嘲笑对方本来就不满意的职业无异于嘲笑对方的才干、信仰、人品甚至人格,因而随意玩笑的结果只能是造成彼此很深的隔阂。一位向来内向、腼腆的女大学生在自谋职业时,被迫改变初衷做了一家宾馆的公关小姐,她讨厌终日在客人面前说笑周旋,而渴望当一名文静的女教师。一日,当她出席同学聚会时,她最亲密的女友迎过来:“哇,好漂亮!全体起立,向我们的卖笑女郎致敬!”欢快的笑声中,本来春风满面的她顿时目瞪口呆,随即伤心地冲出了聚会厅。

人的职业选择有自愿和不自愿两种,因而心理上也会产生骄傲或自卑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洋洋得意者固然从你的风趣中感受到了羡慕,而更多的失意者则只能从你的调侃里嗅出轻蔑的气味,由此产生无法消除的误解。

同样,种族蔑视也是施展幽默的一大障碍。人,特别是东方人最讲宗族,民族的一切都被披上神圣的色彩,轻慢抑或戏谑对于民族感情来说是十分危险的。不但费力不讨好,还可能招致灾祸,引起强烈的不满。

幽默大师赫伯·特鲁有一次去看一个朋友,他以这样一句话来开始彼此的谈话:“我来讲个波兰人的笑话。”

“算了,赫伯,”他的朋友说,“我不愿听。”

“我真不明白,”他抗议道,“你是波兰裔的美国人,而我也算半个波兰裔的美国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说个波兰人的笑话来听听呢?”

“算了吧,”朋友坚持,“不要告诉我任何波兰人的笑话。”

这个例子中所蕴藏的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情绪,如果冒犯它无疑会引发冲突,从而带来关系与感情的破裂。

来个180度大转弯

反向求因幽默法就是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特别是往反面去钻空子,把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作立论的出发点。

在生活中有某种常态,在思维中有某种常理,人们的联想都为这种习惯了的常态和常理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以致一个结果出来,便会自动地联想到通常的原因。

反向求因法的特点,就是把一个极其微小的可能性当成现实,虽不能最后取消对方提出的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这种类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剧性,是另一种完全否定了原来因果关系的幽默方法。

一位叫约翰的病人问医生:“我能活到90岁吗?”

医生检查了一下约翰的身体后,问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说:“40岁。”

“你有什么嗜好吗?比如说,喜欢饮酒、吸烟、赌钱、女人,或者其他的嗜好?”

“我最恨吸烟、喝酒,更讨厌女人。”

“天哪,那你还要活到90岁干什么?”

本来读者的期待是戒绝烟酒女色能得到肯定的评价,其结果则不但相反,而且把这一切当成了生命的意义,否定了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90岁的价值,那就是这一切的价值高于长命的价值。

有一次,萧伯纳收到英国著名女舞蹈家邓肯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信中说,如果他俩结合,养个孩子,那对后代将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样的脑袋和我这样的身体,那将会多美妙啊!”

在回信中,萧伯纳表示受宠若惊,但他不能接受这样的好意。他说:

“那个孩子的运气可能不那么好,如果他有我这样的身体和你那样的脑袋,那可就糟透了。”

萧伯纳用的方法就是反向的求因法,他是向反面钻空子,把哪怕是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成立论的出发点,造成对方期待的落空。在这里,萧伯纳的幽默的特点是把自我调侃(长得不好看)和讽喻他人(脑袋不聪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了。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在大街上遇见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见他穿着一件旧大衣,劝他更换一件新的。爱因斯坦回答说:

“没关系,在纽约谁也不认识我。”

几年以后,爱因斯坦名声大振。这位朋友又遇见他,他仍然穿着那件大衣。这位朋友劝他去买一件新大衣。爱因斯坦说:

“何必呢,现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认识我了。”

爱因斯坦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淡泊,而且在于肯定相同衣着时运用了形式上看来是互不相容的理由,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情况怎么变幻,行为却一点也不变。

反向求因幽默术在人际交往中很有实用价值,它能让你在情况极端变幻的情况下,找到有利于自己的理由,哪怕互相对立的理由,也都能为己所用。

当然,这种幽默术的功能不但能用于松弛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有时也可以用于相反的目的,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紧张。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美国国会中有些成员是婊子养的。”

国会成员们都大为震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澄清或道歉,否则便要诉诸法律。

几天以后,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果然登出来了:

“日前本人在酒席上说有些国会议员是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大兴问罪之师,经我再三考虑,深悔此言不妥,故特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正如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

表面上是马克·吐温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实际上他是做了一个概念游戏,“有些是”就意味着有些不是,而“有些不是”就意味着有些是。在形式上是从肯定到否定,而实际上是否定暗示着肯定。

对于某些不守规矩的人,尽可以使用这种颠倒法,让他受到一定教训。

阿凡提当理发师,大阿訇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找机会整治他一下。

有一天,大阿訇又来理发。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的时候,问道:“阿訇,您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

“好,您要我就给您。”阿凡提说着“嚓嚓嚓”几刀,就把阿訇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阿訇气得说不上话来。

“阿訇,胡子要吗?”阿凡提又说。阿訇连忙改口说:“不要!不要!”阿凡提连声说好,又是几刀,把阿訇的胡子全部剃了下来。

某甲很穷,但他从来不肯奉承富人。

某富翁曰:“我有无尽钱财,你为何不奉承我?”

某甲答道:“家财是你的,你又不分点给我,为什么要我奉承你呢?”

富翁说:“好吧,我把家财分两成给你,你该奉承我了吧?”

某甲笑着说:“两成?这样的分法太不公平了,我不会奉承你。”

富翁想了片刻说:“那分一半给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到那时,你我已经平起平坐。”某甲说,“我为什么还要奉承你?”

富翁把心一横说:“我把家财全送给你,怎样?”

“哈哈哈!”某甲纵声大笑道,“到那时,你穷我富,该你来奉承我了。”

喜剧性产生于矛盾的层层转化,富翁越是期待奉承,就分给某甲越多的财产;越是多分出财产,就越是减少了被奉承的可能性,直至完全丧失可能。

这种方法的好处并非重新另找一个相反的因果,而是由本身演绎出相反的因果线索来。原来是有财要求奉承,要求奉承的结果变成了无财,而无财却只能去奉承别人。

越荒谬效果越好

归谬法,归根到底是将对方的观点归结到荒谬的程度,从而显现其荒谬性,也就在同时产生了幽默。这在中国古代人的口才中经常可以见到。

一天,有个佛教徒正在当众宣讲“轮回报应”的教义,他说为什么人不能杀生,因为今生杀了什么生物,作下了孽,来世就变成什么生物。比如,你杀了牛,来世就变牛;杀了猪,来世就变猪;即使杀了蝼蛄、蚂蚁,来世也会变成蝼蛄、蚂蚁。

正当他讲得起劲的时候,有位姓许的先生插话说:“照你的说法,大家都杀人好了!”

“胡说,我们佛门弟子连蝼蚁的性命都不肯伤害,怎么能杀人呢?”

许先生说:“不对,你刚才说杀什么变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如果这种说法是对的,那么只有杀人来世才能变人。这不是号召大家杀人吗?”

从“杀什么变什么”到“杀人变人”,十分幽默,也十分雄辩。

又如,古代,有个叫徐雅的读书人,非常爱护树木。一天,他看见邻居正挥动着大斧,砍伐院内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桂树,忙上前阻止说:“这棵树长得这么好,您为什么要砍掉它呢?”

邻居叹息道:“我这院子四四方方,院中有这么一棵树,正好是个‘困’字,我怕不吉利,所以才忍心砍去。”

徐雅听后笑道:“依照您的讲法,砍去这棵树后,院中只留下人,这岂不成了囚犯的‘囚’字,不是更不吉利了吗?”

邻居听了连连点头称是,收起斧子再也不砍树了。

“囚”比“困”更不吉利,从而使追求吉利的邻居幡然醒悟。

再如,《列子》中记载了下面一个故事。

齐国有一位姓田的大贵族,家里食客千人,异常阔绰。

有一天,田家大摆筵宴,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并感慨地说:“上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着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点头附和着。

座中有一位鲍家的孩子,还只有13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您这种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种类,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由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意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品的么?”13岁的孩子比主人的见识还高!

连锁归谬法是归谬法的经典展现,利用连锁反应“一是百是,一非百非”的特点,推出荒唐的结论。我们通常用“连锁反应”一词来表示一事物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严格因果联系,其实在幽默的具体应用中往往也有相同的情况。然而简单而一般的因果推理并不见得就有出其不意的幽默功能,为了将幽默的主题不断推向高潮,强化幽默的效果,还必须将连锁推理与归谬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归谬是就推理的结果而言的。在具体推理过程中用连锁法,在最后结论上用归谬法,这就是这里所说的连锁归谬法的基本程序。

东汉哲学家王充,曾和一些有迷信思想的人发生过一场辩论。有人说:“人死了,人的灵魂就变成了鬼,鬼的样子和穿戴跟人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

王充反驳道:“你们说一个人死了他的灵魂能变成鬼,难道他穿的衣服也有灵魂,也变成了鬼吗?照你们的说法,衣服是没有精神的,不会变成鬼,如果真的看见了鬼,那它该是赤身裸体、一丝不挂才对,怎么还穿着衣服呢?并且,从古到今,不知几千年了,死去的人比现在活着的人不知多多少。如果人死了就变成鬼,就应该看到几百万、几千万的鬼,满屋子、满院子都是,连大街小巷都挤满了鬼。可是,有几个人见过鬼呢?那些见过的,也说只见过一两个,他们的说法是自相矛盾的。”

有人辩解说:“哪有死了都变成鬼的?只有死的时候心里有怨气、精神没散掉的才能变成鬼。古书上不是记载过,春秋时候,吴王夫差把伍子胥放在锅里煮了,又扔到江里。伍子胥含冤而死,心里有怨气,变成了鬼,所以年年秋天掀起潮水,发泄他的愤怒,可厉害呐,怎么能说没有鬼呢?”

王充说:“伍子胥的仇人是吴王夫差。吴国早就灭亡了,吴王夫差也早就死了,伍子胥还跟谁做冤家,生谁的气呢?伍子胥如果真的变成了鬼,有掀起大潮的力量,那么他在大锅里的时候为什么不把掀起大潮的劲儿使出来,把那一锅滚水泼到吴王夫差的身上呢?”

王充在这里反驳论敌时就是使用了条件归谬式。他先假设论敌的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荒谬结论,这就给了论敌当头一棒,使他们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归谬法幽默不仅可以用来批判错误观点,也可以用来教育学生。

某小学一位语文老师拿着一叠作文本走进教室,进行作文评讲。作文题目是《记一件好事》,结果全班50个同学中,有40个同学分别写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孩。这位语文老师决定要学生重做一篇作文,他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同学们,这次作文写得好不好呢?我先不下结论,下面先请大家算一道算术题。一个班级50个学生,有40个学生分别救起一个落水小孩。按这个比例,全校1300个学生一共救了多少落水小孩?全国2亿学生一共救起多少落水小孩?”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起来!许多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让我们重新写一篇真实的!”

这个带有启发性质的归谬法幽默,教育效果是如此之高,学生们异口同声地主动要求重写作文,从另一个侧面展现了归谬法幽默的魅力。

在运用归谬法的时候,所引申出来的谬论要求越荒谬越好,越荒谬幽默色彩越强烈。看一个古希腊的幽默小故事:

一场可怕的暴风雨过去后,一位大腹便便的暴发户对阿里斯庇普说:“刚才我一点也没害怕,而你却吓得脸色苍白。你还是个哲学家,真不可思议。”阿里斯庇普回答说:“这并不奇怪,我害怕是因为想到希腊即将失去一位像我这样的哲学家……但是,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如果淹死了,希腊最多也不过是损失了一个白痴!”

故事中,阿里斯庇普没有否认自己的害怕,他的聪明之处是在暴发户结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为暴发户的结论作了一个更加幽默的解释,从而将暴发户的结论推上不打自败的境地。这种方法从表面上来看是荒谬的,但实际上通过智慧的转化,往往能够谬中求胜。从这一点来看,它一点也不荒谬,而且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这种以谬攻谬的幽默的特点是后发制人的。关键不在于揭露对方的错误,而是在荒谬升级中共享幽默之趣。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得有模仿对手推理错误的能耐。

19世纪末,X射线发现者伦琴收到一封信,写信者说他胸中残留着一颗子弹,须用射线治疗。他请伦琴寄一些X射线和一份说明书给他。

X射线是绝对无法邮寄的,如果伦琴直接指出这个人的错误,并无不可,但多少有一点居高临下的教育的意味,伦琴采用了以谬还谬法。

伦琴提笔写信道:“请把你的胸腔寄来吧!”

由于邮寄胸腔比邮寄射线更为荒谬,也就更易传达伦琴的幽默感。

这样的回答是给对方留下了余地,避开了正面交锋的风险。在家庭生活中、社会交际中,针锋相对的争执常引起不良的后果,而以谬还谬的幽默把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和了。

在人际交往中,互相幽默地攻击有两种:一种是纯粹戏谑的,主要为了显示亲切的情感引起对方的共鸣,或者为了展示智慧,引发对方欣赏;一种是互相斗智性的,好像进行幽默的比赛,互相争上风,这时的攻击性更重要。当然有时攻击性是很凶猛的,但表现形式是很轻松的。不管有无攻击性,都以戏谑意味升级为主。将谬就谬乃是使戏谑意味升级的常用办法,即明明知道对方错了,不但不予以否定,反而予以肯定,而肯定的结果是更彻底的否定。

正理不妨歪说

什么事都有一个“理”,“理”的存在为人们司空见惯。如果擅自改变事物的前后关系、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大小关系,“理”就会走向歪道,有时歪得越远,谐趣越浓。

下面的例子是最好的说明。

一位乞丐常常得到一位好心青年的施舍。一天,乞丐对这个青年说:“先生,我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两年前,你每次都给我10块钱,去年减为5块,现在只给我1块,这是为什么?”

青年回答:“两年前我是一个单身汉,去年我结了婚,今年又添了小孩,为了家用,我只好节省自己的开支。”

乞丐严肃地说:“你怎么可以拿我的钱去养活你家的人呢?”

乞丐喧宾夺主,对青年的责怪过于离谱、荒谬,令人们在吃惊之余哑然失笑。

故意对某些词句的意思进行歪曲的解释,以满足一定的语言交际需要,造成幽默风趣的言语特色,叫人忍俊不禁,从而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更好地协调人际关系。

有一年,在一次座谈会上,有几位同志为鬼戏鸣不平,说是神戏上演了,所谓妖戏也上了舞台,唯独未见鬼戏登台。一位同志脱口而出:“这叫做‘神出鬼没’。”

这位同志对成语“神出鬼没”进行了曲解。作为成语,“神出鬼没”中“出没无常,不可捉摸”的意思,这里却曲解为“神(仙戏)出(现了),鬼(戏还)没(有上舞台)”。

一位姑娘问自己的恋人:“小张,你怎么夏天胖、冬天瘦啊?”

小伙子应声而答:“这叫热胀冷缩嘛!”一句话逗得姑娘咯咯笑个不停。

这里,小伙子对“热胀冷缩”作了曲解。

词语有它固定的含义,绝大多数不能按其字面的意思来机械解释,而曲解词语法却偏偏“顾名思义”,突破人们固定的思路或者说跳开常理,从而产生幽默感。

语文课堂上,老师问道:“‘待人接物’是什么意思?”一学生起立说道:“就是待在家里,等着接受别人送的礼物。”教师:“啊?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这学生接口道:“那没关系,我是老二!”

地理考试时,老师要学生简略描述下列各地:

阿拉伯、新加坡、好望角、罗马、名古屋、澳门。

小明这样写:从前有个老公公,大家叫他阿拉伯,有一天他出去爬山,当他爬到新加坡的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头上长着好望角的罗马直冲过来,吓得他拔腿跑进名古屋,赶紧关上澳门。

静态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下使用就可以转为动态。动态词语一般是单义。曲解词语法就是利用语言的多义性,即明知是甲义,偏理解为乙义,有意混淆它们,以求产生幽默的效果。

曲解词语法除了经常“顾名思义”、“利用多义”之外,还常利用音同音近的谐音。比如,歇后语即是用这种曲解词语的手法创造成功的。当你使用这些歇后语时,也就是在不知不觉地使用曲解词语法。如:

嗑瓜子嗑出臭虫来了——什么仁(人)儿都有

石头蛋子腌咸菜——一盐(言)难进(尽)

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强烈的幽默效果往往产生在故意曲解某些词语的含义中。所以,当你使用曲解词语法时,一定要让人感到你是故意曲解词语,而不是“无意”,否则,也许会让人以为你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当然,特定的语境加你的聪慧会使你成功的。

“望文生义”的原意是:只按照字面去牵强附会,而不探求其确切的含义,含有明显的贬义。望文生义法,即明知故错地只按照字面解释词义,得到与原解释截然不同的结果,使说话十分诙谐,充满幽默感。

有位同志主持会议,开宗明义地宣布:“今天的会议十分重要,研究全厂改革大计,故应明令禁止说普通话。”

与会者不禁愕然:普通话是宪法规定的大力推广的汉民族的共同语,为什么要禁止呢?不说普通话,莫非要说方言或英语不成?

望着众人迷惑不解的目光,主持人这才缓缓解释说:“所谓普通话,就是指那些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四平八稳、不痛不痒、没有独到见解、缺乏实际内容的套话、空话。这种话难道不应禁止吗?所以我提议,在今天的会上,大家一定要说切实有用的话!”

听到这里众人才恍然大悟,全场大笑,鼓掌表示赞同。主持人巧用望文生义法,开场白极富幽默感,既点出了会议的宗旨,又活跃了会场的气氛。

望文生义法是一种巧妙的幽默技巧。运用它,一要“望文”,即故作刻板地就字释义;二是“生义”,要使“望文”所生之“义”变异,与这个“文”通常的意义大相径庭,还要把“望文”而生义引向一个与原意风马牛不相及的另一个内容上,从而在强烈的不协调中形成幽默感。因为所有的幽默从总体上说都是来源于不协调。

逻辑上,一个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将错就错、巧换概念就是在论辩中故意曲解某一词语在对方论辩中的意思,巧妙换意,出其不意地驳倒对方。

威尔逊在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接到来自华盛顿的电话,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即他的一位好朋友刚刚去世了。威尔逊深感震惊和悲痛,立刻取消了当天的一切约会。几分钟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的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他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没有什么意见。”

面对这位迫不及待地企望登上议员位置的新泽西州的政治家,沉浸在深深悲痛之中的威尔逊非常委婉幽默却又毫不留情地予以了嘲讽和回击。威尔逊运用的幽默手法,是用曲解的办法暗中转换了对方话中的希望得到的“位置”的概念。对方原来觊觎的是议员的席位,而威尔逊故意临时置换为已去世的议员在殡仪馆所在的位置,从而在幽默之中表达了对对方的反感和讽刺。

歪解幽默法就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的解释,硬将两个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以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出人意料的效果,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和情感与逻辑的矛盾之中产生幽默的手法。

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一本正经地从事实出发、从科学出发、从常理出发,那就找不到幽默。说咸鸭蛋是咸水煮的不是幽默,说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这才是幽默。

请看这样一则幽默:

3位母亲自豪地谈起她们的孩子,第一位说:“我之所以相信我家小明能成为一名工程师,是因为不管我给他买什么玩具,他都把它们拆得七零八散。”

第二位说:“我为我的儿子感到骄傲,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因为他现在总爱和他人吵架。”

第三位说:“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名医生,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现在体弱多病,俗话说‘久病成良医’。”

读到这儿,我们都会忍俊不禁。这种幽默的力量是从哪儿来的呢?很显然,是从这3位母亲滑稽的解释中得来的。如果说儿子能当上工程师是因为喜欢用积木搭桥、盖房子,说儿子能当律师是因为喜欢法官的大盖帽,说儿子能当医生是因为他常玩给布娃娃打针的游戏,那就没有多少幽默可言了。这种解释是从生活中的常理来的,人们听来丝毫不觉得意外,所以并不可笑。

而这里的3位母亲却都从这些常理中跳了出来,给这些问题找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牛头不对马嘴的解释,结果和原因之间显得那样不相称、那样荒谬,两者之间的巨大反差就形成了幽默感,这就是歪解幽默的奥秘所在。

幽默不是科学,不是逻辑,而是一种雍容豁达的生活态度,是用巧妙的手段来宣泄情感而又不致造成伤害的一种方式。只有把握了幽默只属于人的情感、人的心灵这一本质,才会潇洒自如地突破常规,用看似荒谬的理由去解释生活、解释自己与他人,为生活制造一点笑声、一点乐趣。歪解幽默法最常用于自嘲。

某人有一次在宴席上问鲁迅:“先生,您为什么鼻子塌?”

鲁迅笑答:“碰壁碰的。”

这个回答里面既有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自己生活经历坎坷的嘲讽。这样丰富且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与“塌鼻梁”这样一个具有丑陋因素的自然生理特征结合在一起,便产生了无法言喻的幽默感。

有人问一个作家:“你为什么能写那么长的大部头小说?”

作家答道:“因为我有失眠症,晚上只好做点文字游戏来解闷。”

这种自嘲都透着一种自信,而不是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

歪解幽默法作为一种幽默技巧,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只要是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只要是不那么死心眼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那么,在日常交际中谁都可以用它幽默一下。

婉言曲说成幽默

有些事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太合适,容易让人误解或不愉快,婉言曲说是很好的方法,而且这种婉言曲说不同于修辞格里的委婉修辞方法,它是形成幽默的一种语言艺术。

王麻子是个极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常在别人家白吃白喝,吃完了上顿等下顿,住了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朋友家里吃了三天后,问主人道:“今天弄什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我们弄麻雀肉吃吧!”

“哪来那么多麻雀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磨一碾,不就得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磨过来麻雀早就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惯了便宜的,只要有了好吃的,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

现在我们谈论的“婉言曲说”的幽默法,可以说是“婉曲”的变格,它是说话人故意把所要表达的本意绕个圈子曲折地说出来,利用婉言来获得幽默效果。

克诺先生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走进一家小旅馆,他想在那儿过夜。

“一个单间带供应早餐要多少钱?”他问旅馆老板。

“不同房间有不同的价格,二楼房间15马克一天,三楼房间12马克一天,四楼10马克,五楼只要7马克。”

克诺先生考虑了几分钟,然后提起箱子就走。

“您觉得价格太高了吗?”老板问。

“不,”克诺回答,“是您的房子还不够高。”

一般说来,幽默应避免敌意和冲突,否则,幽默就会被减弱或者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讲,婉言曲说最适合构成幽默。

一个法国出版商想得到著名作家的赞扬,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他想,要得到一个大人物的好感,必须先赞扬赞扬他。

这天,他去拜访一位知名作家。他看到作家的书桌上正摊着一篇评论巴尔扎克小说的文章,便说:“啊,先生,您又在评论巴尔扎克了。的确,多少年来,真正懂得巴尔扎克作品的人太少了,算来算去,也只有两个。”

作家一听就明白了出版商的意图,便让他继续说下去。“这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您了。可是还有一个呢?您说,他应当是谁?”

作家说:“那当然是巴尔扎克自己了。”

出版商顿时像泄了气的气球,悻悻地走了。

出版商想求得知名作家的赞扬,故意登门拜访。作家呢,不好直接拒绝,就来了个婉言曲说。出版商把世间懂巴尔扎克作品的人确定为两个,一个,他自然要送给作家了;另一个,他是给自己预备的。但自己说出来那太没涵养,况且自己认可的东西并不一定能得到作家的赞同,还是启发作家说出来吧。由此,出版商一直沿着自己的设计和思路,准备着一种情感——他期待着作家的赞扬,让作家指出他是懂巴尔扎克作品的人。

作家并不回绝对方的话,因为那太扫人兴了。但是他有意漠视对方的“话外音”,一句答话让对方的期待栽了个大跟头,作家回答的是,另一个懂巴尔扎克的人是巴尔扎克自己。于是双方没戏唱了,只好散场。

凡有大成就者,向来都是舌吐方圆的专家,他们不仅仅专长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而且在待人接物上有着独到的迂回之术,他们能够在让人发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入自己的观点。

著名的法国钢琴家乌尔蒙年轻时的一天,他弹奏拉威尔的名曲《悼念公主的孔雀舞曲》。因节奏太慢,正在听他弹奏的拉威尔忍不住对他说:“孩子,你要注意,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

在这里,拉威尔将公主与孔雀这两种原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出人意料地联系起来,使人们产生惊奇,并在笑声中意会到拉威尔话语的真正含义。

拉威尔对乌尔蒙的演奏“节奏太慢”,并不是采取直接批评的方式,而是采用婉转的暗示:“死的是公主,而不是孔雀。”这样,使演奏者首先得回味一下,拉威尔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弄清楚了,便意识到自己处理作品中的失误。应该加快速度,快到什么程度呢?拉威尔的话给了提示,是孔雀舞曲。演奏者的脑海中定会浮现出美丽的孔雀翩翩起舞的英姿。拉威尔的旁敲侧击,使乌尔蒙明白了自己的毛病所在。

阿凡提讽刺人从来不露骨,相反,他的话总是带刺却让人想笑。

阿凡提带着他7岁的儿子,拿着一份报告去找科长。

科长接过报告,不禁哈哈大笑:“阿凡提啊阿凡提,别人都说你聪明,你怎么糊涂起来了?

你才40多岁,你儿子才7岁,怎么打起退休离职报告来了?”

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科长,按照您的工作效率,当您把这份报告批下来时,我和儿子的年龄就都够了!”

阿凡提说“当您把这份报告批下来时,我和儿子的年龄就都够了”,从40多岁到60岁中间有10多年的时间,阿凡提在拐弯抹角的夸张中制造了笑料。

上面是针对工作效率的低下,下面则是讽刺工作效率的“高超”了。

一群人围在伦敦白厅前,中间躺着一个小男孩,他蜷缩在地,痛苦地呻吟着。原来他吞了一枚10英镑的金币到肚里。围观的人眼看孩子痛得不行了,都急得不知如何处置。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先生,他走到小孩身边,抓住小孩的腿,把他倒提起来,猛力地摇晃了几下,忽然听到“噗”的一声,那枚金币从小孩子的嘴里喷了出来。围观的人舒了一口气。

一位旁观者问那位先生:“你是医生吗?”

“不!”那人回答,“我在税务局工作,叫花子见到我都逃。”

此幽默令人喷饭,把税务局抠钱的本领夸张得无以复加。

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语言艺术,这种艺术是在婉言曲说中产生的。说话直的人不可能创造出幽默来。按部就班,一是一、二是二,实说实、虚说虚,没有任何的发挥就不可能碰撞出幽默的火花。

同类推荐
  •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

    《优秀的人,从来不会输给情绪》关于情商,道理我们听得太多,可至今没有一种道理可以真正提升我们的能力。本书正是写给在受情绪困扰而无法获得有效沟通,无法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年轻人。为什么你那么聪明却一直没成功?听再多的道理也无法过好这一生?因为你总是败给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情绪,你的能力才能加速提升;提高情商,你的进阶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本书不仅从“道”上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高情商,情商怎样左右了人的一生,还从“术”上教会你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变成一个真正的情商高手。在这本书里,你讲学到:怎样控制情绪让努力更有效;如何使用心理学语言技巧,瞬间赢得他人的信任,快速传达自己的想法;在恋爱中如何让自己得到异性的青睐;如何远离“爱无能”这个大坑等提技术性知识。作者以科学的视角让你重新认识情绪,提高情商,掌控人生。情商是基本生存能力,决定着你的心智能力和一生的走向与成就。管理好情绪,秒变高情商。
  • 人性

    人性

    由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是《人性的弱点》和《人性的优点》两部著作最精彩部分的合集,命名为《人性》,主题更加鲜明,可以方便读者更快更好地汲取卡耐基的思想精华。自从卡耐基的著作问世以来,就改变了千千万万人的命运。爱迪生、相对论鼻祖爱因斯坦、印度圣雄甘地、建筑业奇迹的创造者里维父子、旅馆业巨子希尔顿、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等等,都深受卡耐基思想和观点的影响。卡耐基的思想具有最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以及对社会各类人群和各个时代的适应性,随着时间的流逝,卡耐基的思想和见解并没有被时代所抛弃;相反,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他的思想和洞见更加深刻和实用,对于人们更具有指导意义。阅读本书,将改变你的命运,让你拥有美好、快乐、成功的人生。
  • 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

    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

    《好好活着:做最有品质的自己》是一部讲人怎样才能活得好一点儿的书,这是一部讲人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的书,是一部讲人怎样在职场上努力进取的书。
  • 笑着活下去

    笑着活下去

    笑是脸上的阳光,是心里的春风,是开心的钥匙,是情感的桥梁。笑是一种理解,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关爱,是一种温情。要想永远笑对人生,就需要塑造自己阳光的心态。笑着活下去是一种心智模式,是一种平衡的心理支点,是一种明朗的人生走向,是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是一种默默奉献的境界。让自己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生活中就会拥有阳光般的笑容;嗅到阳光的昧道,我们的生活就宛如面朝大海,心向阳光。打开《笑着活下去》一书,开卷有益!
  •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励志与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当我们梦想成功的时候,前方的路总会有那么几只拦路虎;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总有那么几个强劲的对手?成长的过程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总会出现一些客观或者主观上的阻碍,这时就需要励志。鼓励的话语或者榜样的力量,都是可以昂扬沮丧者斗志的良药。这是本关于成长和励志的书,相信你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热门推荐
  • 化神谱

    化神谱

    古老的华夏,有史料记载、可以考证的历史也就有五千年,但这段历史真的能沉淀出华夏这么璀璨的文明吗?不!答案是否定的。主人公将带你去体验光怪陆离的犹如梦幻般的世界。古老的祠堂、尘封的记忆将一页页呈现···········
  • 某科学的时元掌控

    某科学的时元掌控

    完完全全的萌新之作,欢迎大家来瞅瞅,原本只是因为想看小操祈的书结果书荒了才来写的,文笔欠佳才疏学浅,有兴趣的同志就凑合看吧。
  • 我的弟子们是学霸

    我的弟子们是学霸

    路铮穿越到另一个与地球相似的位面,成为1989年冬,刚在史丹佛商学院答辩完博士论文的富三代。路铮只想去圈点琉璃岛国的钱,随便挖点人;在北极熊地区倒腾点设备、人员以及矿产;顺手在米国投资个计算机设备、互联网和汽车工业等;在腐国投资个银行,然后休闲的退休。眼见就要退休,为完成老爷子遗愿不得已重出江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佣兵王妃

    腹黑佣兵王妃

    她是机智腹黑雇佣兵,魂穿安定侯府怯弱嫡女,除奸惩恶扫门庭。原身是安定侯唯一遗孤,祖母不疼,伯父贪婪,堂姐蛇蝎,一家子豺狼虎豹,夺宅害命。被陷害通奸,猪笼浸江,堂堂尊贵的安定侯府大小姐,却沦落成街头巷尾的笑谈,声名狼藉。享人富乐,受人恩泽,却是如此丧尽天良。占了我的通通给我吐出来!以为把我打入泥里,我就翻身无门?元宵晚宴,大展才情,一时光芒万丈,搅乱一江浊水,还成就了一桩孽缘。他是尊贵的皇长孙,集万千荣宠于一身,却是福浅命薄的病痨子,皇权之争的试刀石。他有权没命受,她有命却处处受制于人。女追男本就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戏码,不料却一步踏错,把自己深陷局中,步步为营,处处算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沌八荒纪

    混沌八荒纪

    世之初为混沌,混沌之中,暗与明混合,生世之主既莽荒,莽荒见世苍茫,创万物,人得其魂,获其力,化其身,乱其世。
  • 我的同桌是特工

    我的同桌是特工

    徐家汇是一个品学兼优,但性格软弱的高中生,每天生活在班级恶霸的压迫之下,直到转校过来一个美少女同桌,周圃。有了强援的徐家汇,终于走出了往日的阴影,却进入了另一个更为险恶的境地……因为这一位同桌,竟然是一位特工!而他,也被迫成为了,特工助理!=·=·=·=·=·=·=·=·=·=·=·=·=·=·=这不是新坑哈,这是某晚真·萝莉时代写的,发上来凑个数,庆祝创世开站,咩哈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少年之奇特冒险

    少年之奇特冒险

    一位少年,因为母亲死去,父亲丧心病狂,把他关在一个铁房子里,15年了,在房子里的只有堆积如山的武术书和穴位书。逐渐的少年看透了世界,趁一次机会,一把大火,烧了父亲的住宅,开始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