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7100000004

第4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四个层面不断发展,日益完善,逐渐成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中国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和新见解,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位一体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框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根本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邓小平“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泽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胡锦涛“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1】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趋势,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新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

鸦片战争以一种非常规的不同于中国历史上既往的方式,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加快了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步伐。中国如何走出困境,摆脱压迫,积极回应由西方国家主导的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如何面对中国自身出现的这种整体性危机,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必须面对的社会现实,必须回答的时代问题。在这个应对过程中,中国的农民阶级、封建王朝的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后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各自改造社会的方案,并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规模和影响力一次高过一次,但是就最后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来看,无一例外都遭受了巨大挫折,陷入失败的结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中国的探索者认识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需要有新的理论来指引,中国的发展和复兴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传入了中国。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将其运用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此后,中国近代以来的颓势和被动局面,得以从根本上扭转。毛泽东在谈到马克思列宁主义何以能在中国发挥重大作用时指出:“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62】脱离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实际进程和客观的国内外现实环境,单方面从主观愿望出发,这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失误和偏颇,甚至产生错误的看法,既误读了历史,也背离了现实。

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也经历了一个由浅显到深入,由不全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但始终坚持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分析中国国情,结合中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回顾这一结合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63】

1.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并不是以单独为解决某一个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危机为出发点的,而是立足唯物史观,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总体趋势的准确把握之上,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种种弊端,提出总体性解决方案。这些弊端和矛盾不单单属于某些具体的国家,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一种主义,一种学说,还是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思想理论体系。只有在实践中,它所蕴含的力量才能显现出来,才能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但是,这一理论的初衷要解决的是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问题和危机,具体到英、法、德等不同国家,应用也不尽相同。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对东方社会等非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的研究,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其理论在东方社会的运用和实践不能等同于欧洲社会,不能把他们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无条件地拓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提出了民族化和本土化这样的要求,它在具体国家具体历史背景下的运用要具体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强调,他们的理论是方法,是行动指南,而不是随便用来裁剪现实的一成不变的教条。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那些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的理论和实践无一例外都遭受了挫折和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同样证明了这点。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应用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结果。正是在具体的实践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彰显出持久生机和活力,并且从具体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的养料。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的发展趋势,与社会现实关系最为密切,实践性最强,是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在继承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成果的基础之上,又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无法解决的现实矛盾上总结和提炼出来的。这些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构成判断一个国家属于何种社会性质的基本标准,需要坚持发展和完善而不能背离。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基本原则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要照搬照抄的教条,在实际应用中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相应程度和阶段性特征,既不能超越阶段,也不能滞后于现实发展水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探索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找出适合本国国情的具体实现路径和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6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适合不同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内在要求和反映。最终探索出的这些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家建设历程、近代中国的曲折发展进程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变迁过程,通过深层次的历史纵向比较和总结,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65】。一个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瞄准的发展方向,举起的发展旗帜,采取的发展措施,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是历史合力促成的结果,并不能由人们随心所欲地选择和决定。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66】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榨,使得中国由独立统一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充满了不确定性,丧失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中国人民需要解决的最大历史课题,肩负的最重要历史任务就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各种救国方略和主义都必须面对这一历史现实的选择,在相互比较和实践中,证明其是否适合中国的需要,是否能够解决最迫切的问题。正是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国内情况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交织影响中,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论战,使得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从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结出了丰硕的理论果实。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此为指导进行革命,改造社会,解决了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彻底扭转了中国发展的被动局面,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上升为国家指导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建设在实践层面上新的发展和突破,对新理论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些都促使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和准确,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过40年的发展,反映在实践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表现在理论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和不断完善。这样,从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脉络中,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67】,也能更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远”【6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统一,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和提升。没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实践不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更不会有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脱离了中国的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在中国大地也体现不出来,其理论本身也不会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理论和实践两者的互动中、两者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历史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本身巨大的差异性和发展的独特之处。这再次阐释了恩格斯的观点:“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69】。回顾历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中国并非一帆风顺。人们只有清楚并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明白了近代中国都经历了哪些挫折,曾经都选择过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面临着何种问题,才能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发展和完善,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探索和呕心沥血,汇集了170多年来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的智慧,寄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选择的发展道路上继续开拓,就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也就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体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完善中。从内容上看,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具体而明确,既不抽象也不模糊,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7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紧密联系: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理论形成发展和制度创新完善提供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道路拓展和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道路拓展和理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71】。三者不能割裂也无法割裂,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容。对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弱化、淡化和人为分割,理论上有缺陷不正确,实践上会带来危害。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72】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73】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三个自信拓展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进一步深化了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1.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实际,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以贯之地接力探索,成功开辟出了一条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符合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4】坚定道路自信的依据在于沿着这一道路,当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改善,国际地位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即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落后国家,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后,如何开辟一条适合基本国情、实现自身发展的道路。它既符合当代中国的发展实际,又继承了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75】。我们必须始终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无论何种理论,必须同实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党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才能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76】,“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77】。习近平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78】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79】,在具体实践中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问题的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与时俱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答和解决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80】它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81】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82】我们应该坚定制度自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2.坚定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83】文化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软实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和发展,缺少了文化方面的大发展和大繁荣,本身就是不完整的。即使能够在具体的物质层面取得巨大成就,也难以持久。习近平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84】“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85】“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6】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与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呈正相关。中国文化式微,影响力减弱,遭遇来自内外各方面的挑战,从客观因素看,主要还是由于近代以来综合国力的衰弱和下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重新统一为中华文化的再次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基本条件。然而文化方面的繁荣发展局面并没有随新政权的建立一同到来,相反,这一进程经历了相当的曲折和坎坷。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在文化建设方针和实践方面,出现了比较大的失误,教训深刻。社会主义本身就要求文化的充分发展,理应在文化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已有文化成果更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致力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同样追求精神文明等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伴随着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及影响力,也会再一次显示出来。

首先,坚定文化自信的文化依据和渊源。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87】中国在5000年的历史发展中,汇集了丰厚的文化资源,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构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88】

中国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凝聚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融入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发展一体化持续加速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本身具有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展示出了超越特定时代而具有的普遍性价值,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尊重人类共同文明的基础之上,对这一点的认识还应该继续深化,不能过分夸大也不应忽视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支撑。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当今时代充分发挥其价值和功能,也不是一步就可以实现的,要尊重文化发展本身的规律,还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过一系列必要的再转化步骤,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孕育的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革命文化产生的时间虽然只有几十年,但是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国家衰弱、民族危亡中的精神风貌和坚强意志。革命文化是中国克服全面深化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阻力与危机,凝聚民心,汇集共识不可缺少的重要精神力量。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不能低估这种革命文化蕴含的动力及其对改革的促进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其内容本身而言,是一个不断充实和拓展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实践相结合。在文化形态上的成果,直接构成文化自信的现实力量源泉。

其次,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期间,就提出要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精神文明建设紧抓不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建设上升到执政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势和优越性的重要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方面的发展成果只有更好地体现在文化上,由文化来传承和滋养,才是完整和全面的,才更有生命力,更好地增进人民的认同感和获得感。经济上发展不起来会断送社会主义事业,文化上难以自立,精神上不能独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总体上的衰弱和削弱,同样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巨大创伤。面对这一潜在威胁和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89】

文化软实力与国家综合国力不匹配,文化发展速度依然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现有文化成果还不能满足国民对更高文化资源的需求,国家话语体系建设步伐滞后,这些已成为当今中国继续前进和发展的阻碍和突出问题。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会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是对存有的问题视而不见,看到问题绕着走,满足于文化发展现状,沾沾自喜,裹足不前;更不是唯我独尊,妄自尊大,以文化安全的名义排斥甚至敌视外来文化;而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尽管需要努力建设,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依旧不少,但其内容是科学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的切实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伴随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这些问题最终都能得到比较完满的解决。

3.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需要坚定文化自信

面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发展道路的继续探索,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发展道路表现出来的浓厚兴趣,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90】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对那些针对中国方案提出的各种质疑和主观臆断,从价值和文化维度给出令人信服的回应和有理有据的阐释,构建起属于中国自身的话语体系,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话语能力,在解决国际社会深层次的问题上,更加自信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当代中国发展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推动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采取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路径和方式。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以往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中国凭借已有的发展成就,诠释了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和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解决了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单单给中国带来变化和影响,更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影响力。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大国,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国家发展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任何国家都不能也不应该借助强力推行自己的发展模式。对不同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91】“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92】中国的发展模式难以复制,但并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案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同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相比,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时间上看,历程还比较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就更短。但是就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点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发展,越是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活力。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93】在人类文明相互交流交融更加密切的今天,强调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国发展和全球治理,深入推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能进行更加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从而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才能保证国家在发展上坚持正确的方向,始终如一地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才能巩固和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各项成果,保障稳定的发展环境;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历史感又更加持久有力,获得永续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最深层次在于价值观自信,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反映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并融通现代社会的共同理念和文明发展趋势。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已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9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论断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的历史作用及贡献,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严格的标准。在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只能比以前做得更好,不断通过自身的先进性来引领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自创立马克思主义以来,就指出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的共产党,在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处于十分关键的领导地位。恩格斯晚年说道:“无产阶级要在决定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就必须(马克思和我从1847年以来就坚持这种立场)组成一个不同于其他所有政党并与它们对立的特殊政党,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95】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96】。中国共产党人秉持这一基本原则,为了更好地与国家发展的实际要求相适应,在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等方面不断加强并推进党的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核心,正是在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保障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的成果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1956年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此基础上对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这20年的探索,一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很多方面都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本身的认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不可否认,改革所要改掉的很多体制和机制大都是在那个年代建立起来的,一些制度层面弊端的渊源也要追溯到那个年代。但是改革开放之前30年的历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仍然有其重要的历史功绩,这一点需要充分估计到。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实际,进行新的伟大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分析和总结,坚持理论上的新探索,大胆破除了对社会主义认识中存有的那些不合时宜与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破除那些教条和僵化的理解。我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进行着大胆创新和尝试,既没有封闭僵化走回头路,也没有改旗易帜走邪路,而是成功开辟出了一条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有机统一起来的发展道路,较好地解决了落后的东方大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如何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是一条从本国国情出发确立的道路。”“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这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这是一条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97】中国道路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于既比较快地促进了中国的发展,较好地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引起世界瞩目,一方面在于比较全面地突破了苏联模式,摆脱了以往传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路径;另一方面在于既比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既秉承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又符合当代中国发展实际,同时对其他国家来讲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道路。从人类历史已有的发展情况来看,世界上并不存在固定的单一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成为现代化国家的路径不是只有一条。落后国家只能在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立足国情和具体环境,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国道路的良好发展成果也深刻说明,一个国家越是处在社会大变革的转型期,越是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越是面临机遇与挑战共同存在的历史大背景,越是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而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这个能力、力量和决心、信心,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逐步形成的,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的生命力和活力在于理论本身的完整性、严密性和科学性,更在于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无论哪一种理论和主义,只有在具体应用中,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彰显出理论本身的生命力,证明其价值。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理论自身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显著的成绩,和这些理论上的创新是分不开的。理论方面的最大成果就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每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在理论方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每一次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

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际上,金融危机的阴影挥之不去,全球经济增长依旧乏力,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压力持续增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新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我国实际出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国梦的提出,凝聚了民心,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方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总体发展框架的展开和推进,勾画出明晰的国家治理思路;形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国际交往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的阐述,使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更加自信有力。这些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确立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更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关键与核心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构成,是一个完整严密的制度体系。这是中国近代100多年来历史发展汇聚的制度性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在国家制度层面的反映和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国家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在保持执政党和国家活力方面,能够调动和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各个阶层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进行国家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能够及时破除和改革经济发展中碰到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促使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向前发展;在社会建设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和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使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有效化解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积极应对各种来自国内外的风险、挑战和威胁。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最坚实的制度保障。随着中国全面改革的深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得这一制度的多种优势日益彰显出来。同时,对现有制度中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在制度建设方面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巩固发展成果,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各项具体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98】。

中国共产党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地位,其性质和宗旨规范并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发展能不能具备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将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前进,中国对世界会做出多么大的贡献,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正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效确保了这一制度体系在实际运行中使国家、社会和人民三者的利益实现了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99】。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和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和根本要求,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设计者。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确定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其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济上,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体系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构想,由抽象到具体,由蓝图变为现实。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探索者。社会主义制度不是僵化的、凝固不变的事物。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苏为鉴,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艰辛探索。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强调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确定了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对制度创新和发展制定了新的规划。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运行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党的领导放在制度层面进行阐述。“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00】。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主题,强调其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101】,凸显了党的领导对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全覆盖。

2.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长期努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并创造了一整套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突出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10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进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治化提供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党和法治的关系进行了清晰、透彻的阐释,同时强调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10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共同构成紧密联系、内在统一的整体。党的十九大报告系统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104】党的领导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105】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能够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发挥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核心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说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106】。他还形象地阐述了其内在关系:“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107】具体而言,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是党的领导决策核心。党中央做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监察委、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供有效制度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108】。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109】要坚决反对以任何借口否定、歪曲党的领导与其他制度体制之间关系的错误倾向。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违反宪法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同类推荐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做优秀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形象

    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形象”问题是一个伴随终身的大问题,它不但关系到个人的成长进步,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党的生命。因为共产党员形象是党的形象的具体体现,党员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所以,在党员个人修养中,应该而且必须始终注重“形象”这个问题,真正树立起党员的良好形象。本书就是一本专门探讨“共产党员为什么要重视自身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形象”、“共产党员应该如何塑造并提升自身形象”等问题的专著。
  •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三)

    公务员职业道德:公正廉洁(三)

    本书内容包括崇尚公平,履职为公,办事出于公心,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气在身,坚持真理、崇尚科学,诚实守信、为人正派,不以私情废公事,不拿原则作交易;为政以廉,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不以权谋私,勇于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弘扬传统美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 现代管理实验教程

    现代管理实验教程

    政府权能场域是政府存在和政府权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政府权能获取与维系的条件和前提,是引起政府权能运动的力量。研究政府权能场域是为了说明政府、政府权能与其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联性。本书围绕政府权能及其与所依存的场域基础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政府权能场域的构成要素、型塑过程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以及当下中国政府权能及其运行所依存的场域问题。
  •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毛泽东教我们学处事

    本书说明了毛泽东长于宣传鼓动,善于沟通协调,事前调查研究,事后总结经验。阐明了他的处事原则、处事风格、处事方式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无限战场

    网游之无限战场

    徐楚对天发誓,他买VR眼镜的目的仅仅是更好的观摩老师们的动作大片....下载了好几个G的种子竟然是火爆的游戏文件,进入游戏之后,一发不可收拾。说好的大美妞呢……说好的长发妹呢……说好的水果老师呢……徐楚抓着一卷卫生纸,在游戏世界里猥琐前行。
  • 精灵女王的亲王殿下

    精灵女王的亲王殿下

    精灵女王要我娶她!曾经有着光辉历史的精灵如今只能苟延残喘的生存在人类与魔族、兽人的夹缝之中。为了报答精灵抚养长大的恩情,少年吉恩踏出了未知的一步,谁知,自己竟成了影响和决定精灵族未来命运的关键人物!那么,请叫我亲王殿下!
  • 仙尊狂婿

    仙尊狂婿

    当众人都认为我是傲家窝窝囊囊的上门女婿,殊不知我竟是来自仙域至高无上的不死仙尊。苏醒前世仙尊记忆,看我乾云昊如何在都市逆转人生……
  • 斗苍穹

    斗苍穹

    平凡的人生因为一次次的意外而改变,从此便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这条路,注定和天斗;这条路,注定充满艰难困苦!
  • 我家夫君不听话

    我家夫君不听话

    捡了个小丫头回家,谁知道长大之后成了自己的夫人。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爷又怎么舍得打呢。“夫人?”“三爷他要打死我!”“我……”怎么办,我家夫君不听话。
  • 八零福宝小甜妻

    八零福宝小甜妻

    【日常温馨,宠文1V1】苏欣重生了,重生在八十年代的大山里,村民大字不识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她,瞬间成了天才中的天才。荒凉贫瘠山沟沟,坑坑洼洼黄土地。连电都没有的日子,着实苦哇哇。苏欣拖着腮,靠着后世的学识,本想带着大家挣几个小钱,谁料成了品牌服装设计师、民营企业家、基层干部、校长、房地产商……一无所有的小山村,更是一跃成为全国最强村。修路、拉电、建学校、图书馆、医院、大卖场、旅游胜地……全出自一人之手!村民都说:“苏老师哪里都好,就是没对象。”……直到某一天,某人将她拉到角落。男人眉目深邃,瞳孔里尽是她的倒影:“苏欣,本子房车人都给你……”苏欣被他炽热的目光看的满面通红:“嗯,要是不答应呢?”“家务我包、衣服我洗,三餐不带重样的。”“……”于是没有对象的苏老师,一夜之间成了莫太太。
  • 完美无赖

    完美无赖

    [花雨授权]骆扬帆是一个完美的学生,林多多一直注意着骆扬帆,也知道她根本没有资格喜欢他,直到有一天,她发现了骆扬帆的秘密,他甚至让她害怕,她该怎么办?
  • 琬颜倾城

    琬颜倾城

    魂穿到同名同姓的千金小姐身上,叶琬表示很淡定,既来之则安之。父母宠爱,哥哥护短,没有任务缠身,不用时刻待命,养养花,种种菜,小日子过得舒舒服服。奈何总有人不想让她如愿,太子眼红她家产业,欲夺她家家产;皇后嫉恨她家美人娘亲,投毒不成就要设计让她嫁给病秧子?好吧,老虎不发威,你们把我当病猫啊。撸起袖子,重抄旧业,建势力,闲来无事刺杀一翻,让你生活惊险又刺激;创立品牌,大捞钱财,让你竹篮打水,吐血三升。只是那个谁?不都给你治好了吗?天天往本小姐这里跑是闹哪样?“娘子,我又生病了,求治。”某男一脸无辜,眼巴巴瞅着叶琬。“滚!”“遵命娘子,马上就滚。”迅速抱起叶琬飞回房间~
  • 谢谢你给我日久生情的机会

    谢谢你给我日久生情的机会

    所有两情相悦最美好的地方就在于,两个人都在为靠近对方而不断努力。我向前走一步,就看见你也向前走了一步,于是我有了更大的勇气和信心,再往前走一步。***她们是校园里两情相悦,羡煞旁人的情侣。某人时常无赖的搂着她的温润帅气的小腰精:“序序,我觉得,我上辈子一定是楚王。”“嗯?”程序斜了她一眼:“你是想让我饿死,还是想后宫多几个人?”“嘿嘿”她娇俏着脸,不做回应。手上却继续着小动作不断。......优秀的人总会被许多人喜欢。情敌给她下了个套,她就傻傻的跳了进去。伤心离去,未留下一点消息。......走向社会,设计大神Aviel回头,重新投入了冷酷无情的程总怀抱。“序序,我错了。”她眨巴着眼,尽量让自己显得无辜。某人恨铁不成钢的点了点她的脑袋:“别人随便P了几张图,录了几句音,你就什么都信?”“我错了~”语气更加娇柔。“错了怎么办?”他声音缓下来,无奈的叹了口气。“那就......罚我十天不能跟你亲亲!”她思考了一下,十分认真的开口。某人:“......”“算了,这次就不罚了。”“不行,有功就要赏,有错就得罚!”她难得的坚持。他半口气被噎在了嗓子里。“......你没错”“是我错了。”
  • 命运照我心

    命运照我心

    二十六岁的欢喜从小就是个好学生,长这么大,没画过浓妆,没蹦过迪,也没有也不归宿过,直到遇见宋词,她的生活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