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46900000002

第2章 《秦始皇本纪》

第一节 儿时历磨难,少年成帝王

【原文】

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宾客游士,欲以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龁、麃公等为将军。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

【译文】

秦始皇帝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在赵国做秦国人质时,看见吕不韦的姬妾,很喜欢,就把她娶了过来,生了始皇。始皇在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等到出生时,取名为政,姓赵氏。十三岁,庄襄王死了,政继位为秦王。当时,秦国已经兼并了巴、蜀、汉中,越过宛占有了郢,设置了南郡;往北取得了上郡以东,占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边到达荥阳,消灭了西周、东周,设置了三川郡。吕不韦做丞相,封邑十万户,号为文信侯。招揽宾客游士,打算吞并天下。李斯为舍人,蒙骜、王龁、麃公等为将军。秦王年幼,即位初期,国家政事交由大臣处理。

【评点】

在中华大地这个历史舞台上,上下五千年中来去匆匆走过了许多位风云人物。秦始皇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留下了重重的脚印的一位。他从父亲秦庄襄王手中接过了秦国先公先王传下来的统一六国事业的接力棒,奋力拼搏,终于跑到了终点,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秦帝国。

谈到中国历史上的皇帝,秦始皇无论如何是个绕不过去的人物,他横扫六国,始称皇帝,加强君主权力;三公九卿,郡县之制,强化中央集权;车同轨,书同文,万世不废;长城驰道,焚书坑儒,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一、秦始皇身世之谜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又名异人)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末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就是秦昭王的孙子,即太子安国君(秦始皇的爷爷)的儿子。子楚的母亲夏姬不被安国君宠爱,子楚又在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在中间,不是长子,所以地位很低,挑选人质时便选中了他。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了子楚便觉得他像个贵重的商品一样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这就是现在“奇货可居”这个成语的来历)。

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主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自己肯定会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好处的。

凭着商人敏锐的目光与冒险精神,他决定用自己的余生一搏。

为慎重起见,吕不韦在实施自己的计划之前,专门咨询了老父亲的意见(这在《吕不韦列传》里有详细记载),听完父亲的一番话后,吕不韦打定了主意,决定进行政治投机。

主意打定,吕不韦便付诸行动了。他拿出一千金作为本钱,其中的五百金送给子楚,让他广交朋友,五百金则用来购买奇珍异宝,然后带着去了秦国。

他很精明,先去找华阳夫人的姐姐。吕不韦施展口才,说子楚如何贤达,如何聪慧,广交天下朋友,富有大志。虽然身处异乡,但天天想念慈祥的安国君和贤惠的华阳夫人,还经常对他说“夫人就是子楚的上天”,有时到了深夜还思念得流泪。说到最后,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被他的话打动了,便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

吕不韦又劝说华阳夫人的姐姐去游说华阳夫人,让她尽早在众公子中挑选一个好的作为自己的儿子,并立为储君,那么以后即使在秦昭王死后也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子楚便是最合适的人选。吕不韦商人式的精明算计,正中华阳夫人下怀。最后,安国君与华阳夫人刻符为信,约定立子楚为储君,并且送给了子楚大批钱财,任命吕不韦为老师扶助他。

从此,吕不韦便长住在了邯郸,和子楚一起广交天下宾客,等待回国做太子,准备以后继承王位的那一天早点到来。

为了更好地笼络子楚,吕不韦把自己一个名叫赵姬的妾送与子楚为妻。后来,赵姬给子楚生下一子,这就是秦始皇。开始他姓赵,因为出生在赵国。因为是生在正月,所以名字叫正,后来就改为政。等到回到了秦国,才改成了国姓嬴。

秦始皇刚出生,秦国和赵国便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第二年,赵国在秦国围攻时想杀死子楚,结果子楚在吕不韦的帮助下,重金贿赂了守城门的官员,逃出了邯郸城。秦始皇和母亲在外祖母家的掩护下,逃过了杀身之祸。

六年后,公元前215年,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此时,秦国和赵国的关系也恢复到以前的友好状态,秦始皇和母亲得以回到秦国。

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先是为父亲服丧一年,正式即位后仅仅三天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

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正因为《史记》里的这些记载,所以秦始皇到底是子楚的儿子,还是吕不韦的儿子,后人争议不休。

转眼间,两千多年过去了,有关秦始皇身世的争论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但不论赵姬是否有娠而嫁,还是嬴政真为皇室血脉,这些说法均无法掩映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也许正是由于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扑朔迷离的身世,才使得许多电视剧一部一部地“戏说”下去。

二、邯郸六年寄人篱下

嬴政出生两年以后,秦军又大举攻赵,惹得赵国一怒之下,就准备杀掉子楚这个人质。可是,已经做了大量投资的吕不韦,岂能丧失这个“奇货”,使很有赚头的生意转眼之间血本无归?于是他再一次投资:用六百金买通了守城官吏,终于与子楚一起,赶在赵人下手之前逃出了邯郸。

而赵姬与3岁的嬴政则未能出城,靠着赵姬娘家的藏匿,才得以逃脱大难。公元前251年,赵国为改善与秦国的关系,将赵姬与9岁的嬴政送回了秦国。子楚父子夫妇都团圆了。

想一想吧,9岁以前的嬴政,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根据“奴隶的儿子还是奴隶”的法则,人质的儿子当然也是人质了。他虽然栖身于邯郸,却没有赵国的“身份证”,更不可能取得赵国的“公民权”了;何况他的父亲既不是大使,又不是公使,而是一个形同囚徒的人质——后来还撇下妻儿逃之夭夭,客观上又使这母子俩少了一个依靠。

在那样一个满城乃至全赵国都与秦国、秦人有着血海深仇的环境中,他将会受到怎样的白眼,遭到怎样的歧视?没被个别极端分子暗杀掉,就算万幸了。更何况,究竟是谁的儿子,他还“妾身未分明”呢,倘若有人指着他的鼻子,像张翼德痛斥吕布那样地骂他“三姓家奴”,他除了默默忍受这巨大的屈辱外,又能怎的?那时候,可还没人提倡“生而平等”,更不会有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出身歧视”哪。

子楚、吕不韦一走,赵姬母子就开始受苦了。嬴子楚抛妻弃子逃回咸阳后,一去就是六年杳无音讯。在这六年(公元前257—公元前251年)之间,赵政渐渐从一个牙牙学语的2岁幼儿成长为稍微懂点事的8岁小孩。母子两人在亲戚家里寄人篱下的时候,还经常遭到亲人的白眼,过着相对贫困的生活。

根据《史记》的记载,著名军事家尉缭见到秦始皇之后对秦始皇的体貌特征最深刻的印象是:“秦王这个人,高鼻梁,大眼睛,老鹰的胸脯,豺狼的声音。”这段话是司马迁写的,是不是真的,咱们也不知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受过极度身体摧残的人才会变成这个鬼样子。

秦始皇自从老爸嬴子楚逃走之后与老妈赵姬在赵国生活的六年里,正是他早年发育长身体的最重要的人生阶段。可以推断他与老妈在赵国寄人篱下的日子是相当的孤苦凄惨,忍饥挨饿,吃了上顿没下顿,哪里还谈得上什么加强维生素的营养增强体质呢?虽然我们不知道司马迁说的是不是真的,但这至少证明了一点,那就是秦始皇小时候在赵国是受过很多苦的。

聚堆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童年时期的赵政一定也想着有一群在一起打打闹闹玩耍游戏的小伙伴,但当时秦国人质的身份,常常使自己成为其他小孩共同欺负的对象。生性倔强的他自然不愿意低头认输,于是耳朵里就少不了“孽子”和“贱种”的歹毒咒骂,脸上自然也多了不少鼻青脸肿的挨打印记。久而久之,赵政心说:“你们这些人给我记着。”于是他干脆远离了人群,独处于一隅,单薄的身躯里翻滚着委屈耻辱的苦水。童年不寻常的人生际遇,在秦始皇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了解这些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始皇在灭赵后,亲临邯郸,将过去和他母家有仇怨的人,尽数坑杀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样记载:“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如今,俺发达了!不但是当今的秦国国君,而且俺也将是第一个统治全天下的君主。当年看不起咱的,给过俺气受的那些家伙们睁大你们的狗眼看一看:“我胡汉三,又回来啦!”

秦始皇终于把邯郸踩在了脚下,报了童年所受之苦的一箭之仇。

第二节 铲除异己,亲政纳贤

【原文】

嫪毐封为长信侯。予之山阳地,令毐居之。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又以河西太原郡更为毐国。九年,彗星见,或竟天。攻魏垣、蒲阳。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皆拜爵,及宦者皆在战中,亦拜爵一级。毐等败走。即令国中: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尽得毐等。卫尉竭、内史肆、佐戈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灭其宗。及其舍人,轻者为鬼薪。及夺爵迁蜀四千馀家,家房陵。是月寒冻,有死者。杨端和攻衍氏。彗星见西方,又见北方,从斗以南八十日。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桓譌为将军。齐、赵来置酒。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

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李斯因说秦王,请先取韩以恐他国。于是使斯下韩。韩王患之,与韩非谋弱秦。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强,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乃亡去。秦王觉,固止,以为秦国尉,卒用其计策。而李斯用事。

【译文】

嫪毐被封为长信侯。(秦王)赐给他山阳地区,让他居住。宫室、车马、衣服、苑囿、游猎对嫪毐一律不加限制。事无大小都由嫪毐决断。(秦王)又把河西、太原郡改为嫪毐的封国。九年,彗星出现,有时光芒竟天。攻打魏国的垣邑、蒲阳。四月,秦王住宿在雍地。己酉,秦王举行冠礼,佩带宝剑。长信侯嫪毐作乱阴谋被发觉了,就诈用秦王印信和太后印信调动县邑的军队和警卫士卒、国家骑兵、戎翟首领、舍人,打算进攻蕲年宫,发动叛乱。秦王知道了这个消息,派相国昌平君、昌文君调遣士卒,进攻嫪毐。在咸阳交战,杀死了几百人,有功的人都得到了爵位,宦者参加战斗的,也得到一级爵位。嫪毐等人战败逃跑了。秦王就在全国下令:有活捉嫪毐的,赏钱一百万;杀死嫪毐的,赏钱五十万。全部抓获了嫪毐等人。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都被斩首悬挂。又把他们五马分尸、巡行示众,夷灭了他们的宗族。嫪毐的舍人,罪轻的服刑三年。削除爵位迁徙蜀地的有四千多家,居住在房陵。这个月天寒地冻,有被冻死的。杨端和攻打衍氏。彗星出现在西方,又出现在北方,跟随北斗向南移动了八十天。秦王政十年,相国吕不韦由于嫪毐的牵连获罪,免去了相国职务。桓樵为将军。齐国、赵国的使者来了,摆酒设筵。齐国人茅焦劝告秦王说:“秦国正在以经营天下为己任,而大王有迁徙母太后的名声,恐怕各国诸侯听到这件事,由此引起背叛秦国。”秦王就去雍地迎太后回咸阳,重新居住在甘泉宫。

秦王大规模地进行搜索,驱逐从诸侯国来的宾客。李斯上书劝阻,秦王就废除了驱逐宾客的命令。他乘机建议秦王,首先攻取韩国,使其他诸侯国感到恐惧。于是秦王派李斯攻打韩国。韩王很忧虑,和韩非商量削弱秦国的力量。大梁人尉缭来到秦国,劝告秦王说:“以秦国的强大力量,(诸侯与秦相比)诸侯就像一个郡县的君主。但是我担心诸侯联合起来,不露声色,出其不意地攻打秦国,这就是智伯、夫差、湣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财物,贿赂他们有权势的大臣,破坏他们的计划,失去的不过三十万斤黄金,而诸侯则可以全部消灭。”秦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每次接见尉缭时都以平等的礼节相待,衣服、饮食也与尉缭一样。尉缭说:“秦王这个人,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刻薄寡恩,心如虎狼,处于穷困时容易谦卑下人,得志时也容易吞噬人。我是一个平民百姓,然而接见我时,常常甘居我下。如果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人都要成为他的俘虏了。不能和他长期相处。”尉缭就逃走了。秦王发觉了,坚决地挽留他,让他做秦国国尉,终于采用了他的计策。而这时李斯主持朝政。

【评点】

公元前246年,年仅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由于年龄小,吕不韦辅政。嬴政继位后虽然贵为国君,但有名无实,所有国事大权都被赵太后独揽在手,凡事都得过问于她。而相国吕不韦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权势也日益扩展,吕不韦华丽丽地转身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大富翁和权臣,俨然是另一个财权具备的皇下之皇。

母亲赵太后的荒淫无度,相国吕不韦的狼子野心,聪明过人的嬴政虽然年幼,但心知肚明,喜怒不形于色,置若罔闻。其实他在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的动向并准备找一个恰当机会来彻底铲除他们。

一、嫪毐狂妄,惑乱朝政

吕不韦以“仲父”身份辅佐嬴政,治理秦国,很有成效,秦国的国势不断增强。但吕不韦在处理与赵太后的关系上却犯了个大错误,他推荐“大阴人”嫪毐取代自己陪伴赵太后,不料却引狼入室,酿成大祸。

自从庄襄王去世,赵姬成了寡妇。按理说“子幼母壮”,此时正是她趁机掌权的时候,但她对政治实在没兴趣,更看重的是个人私生活。此时她正值风花雪月的大好年华,孤衾独守,她岂甘孤孀的冷清岁月?守节数月后,便借商议国事为名,召吕不韦进宫。吕不韦也自恃功高,因而无所顾忌。然而再高的墙也没有不透风的,赵姬和吕不韦的丑闻不久就在宫内外传开,人们添醋加油,说得丑陋不堪。

吕不韦为了摆脱太后的纠缠,使了个李代桃僵之计,把自己手下的门客嫪毐作为自己的替身推荐给太后。实际上这是吕不韦耍弄的一个小聪明,一个小阴谋。正所谓聪明反为聪明误,正是这个小聪明,让吕不韦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这个嫪毐虽然是吕不韦的门客,但却年轻英俊、风流倜傥。吕不韦知道这个嫪毐又好色又贪财,此外没啥本事,便与之进行了一番密谈,双方达成协议。

吕不韦先让人制造了一个假新闻,让深宫中的太后知道咸阳有一个绝世英俊的小伙子嫪毐,在一场男人力量对比中,无人可及。赵太后得知这个信息后,即令吕不韦将他带进后宫侍候自己。就这样吕不韦将嫪毐扮成阴人进了宫,太后见这个小伙果然魁梧英俊,一个风流成性,一个是干柴烈火。两人双栖双宿,如愿以偿。但是假戏真做,赵太后居然一下子就深爱上了这个小伙子,把昔日对吕不韦的爱全部移到了年轻的嫪毐身上。赵太后对嫪毐言听计从,不仅把他提拔为后宫总管,而且封他为长信侯(当然名义上还得通过她的儿子秦始皇),最后还把太原郡给予嫪毐作为他的封国“毐国”。

赵太后一心一意与嫪毐过起了小日子,为了避免嬴政怀疑,干脆以辟邪为由,搬到了雍。赵太后还是很有生育能力的,居然一连和这个嫪毐生了两个儿子。

嫪毐并不甘心于只是充当太后的情人,他还是一个野心家。嫪毐权势熏天,太后规定所有国家大事都要通过嫪毐才能上奏朝廷,大大盖过了文信侯吕不韦。嫪毐有了权势之后,并不知恩图报,感谢老相国,支持不韦新政,反而处处要与老东家吕不韦平起平坐,一较高下。嫪毐也到处招揽人才,在自己的门下养了数千门客。此外,秦国上下还有数以千计想在朝中谋个官做的人投到嫪毐的门下,他的势力越发大了起来。

嫪毐是个市井无赖,身上有许多劣根性,没有政治胸怀,品位极低。他不时流露出小人得志的本相。在宫中,他倚仗和赵太后的关系,牛气冲天,趾高气扬,无论是大臣、近侍,他都看不起。

有一次,他与宫中宦官和大臣一起喝酒、赌博,大家都喝醉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吵起来,嫪毐也醉了,他突然圆睁双目,大声喊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们这些小子谁敢和我争高低!”何谓假父?假父就是义父、干爹。

至此,嫪毐和赵太后关系已完全暴露,不仅宫中,连咸阳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了。

嫪毐与帝太后的私情,秦国朝野上下、宫内宫外,早就是风言风语的事情。当初秦王年幼,帝太后权大,大家心知肚明,睁只眼闭只眼,不去说,不揭穿,也就罢了。如今秦王长大,嫪毐不检点,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帝太后的隐私,口吐狂言,自称秦王的干爸爸,实在是太不像话。以秦王宫廷的潜规则而言,太后养面首不是问题,面首张扬太后的隐私,这就是问题了;牵涉到秦王的声誉,这就更是问题了。

于是,嫪毐开始受到追查。他自己也实实在在地感到危险在临近,开始和帝太后秘密商量对策,暗暗做应付不测的准备。

事情正在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

嫪毐利令智昏,自以为有太后的支持,可以在朝廷上为所欲为了。眼看着嬴政亲政的年龄就要到了。嫪毐想在嬴政亲政之前,先下手为强,以武力夺取政权,对嬴政或取而代之,或使之成为傀儡。他利用在宫中出入自由的便利,培植私人势力,拉拢死党,纠集了一支力量,准备伺机发动政变。

二、诛灭嫪毐,软禁太后

母后居然给嫪毐生了两个儿子!这样的结果是嬴政绝对不能容忍的。

更不能让嬴政容忍的是,嫪毐凭借赵姬的支持在秦国政坛迅速崛起。他被封为长信侯,太原是他的封国。距离都城咸阳不远的雍城是他的办公地,国家大事都由他来决断,等于另立了一个中央。

面对嫪毐的猖狂,秦始皇非常冷静,没有任何表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他手中还没有掌握实权。朝政大权在吕不韦和太后(实为嫪毐)手里。眼下,他只能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等待亲政后老账新账一起算。

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22岁,这年四月,嬴政离开咸阳,去雍城,他要在先祖的故地举行加冠大典,他要正式亲政了!

天子搞加冠礼,各国不一样,如周文王12岁加冠,春秋时期不少国君十二三岁就已加冠。令人不解的是嬴政13岁即位,为什么到22岁才加冠?而比一般人晚两年?我们认为,吕不韦把持政权,他不愿意让嬴政过早亲政。

嬴政亲政虽然晚了些,但毕竟熬出来了,毕竟平稳接班,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加冠礼在雍城的蕲年宫隆重举行,嬴政戴上了冕,吕不韦将大权交给嬴政,秦国历史开始了嬴政亲政时代。

然而加冕仪式刚结束,就传来了嫪毐在咸阳叛乱的消息!

原来,嫪毐见嬴政率领文武百官离开咸阳后,就感觉自己的末日已到,他和太后的丑闻已经传得满城风雨,等嬴政回咸阳,等待他的肯定是死路一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死一搏,也许还有成功的机会。

嫪毐利用伪造的秦王和太后的调兵令,组织了一支军队,出咸阳,向雍城进发。出城没多久,就碰上了雍城开出的秦军。

原来年轻的嬴政早有准备,首先他亲手提拔起来的王翦是极有潜质的军事奇才;其次他重用的昌平君是政坛上的老手;最后他始终防范着嫪毐,一直有他派出的卧底在监视嫪毐的行动。

双方的火并在咸阳展开,一场大战,叛军抵挡不住,赶忙退回咸阳。嫪毐的叛军是一群乌合之众,武器装备和秦军无法相比,很快就被秦军打败。嫪毐等一批头目趁乱逃走。

不久,嬴政率领众朝官回到咸阳。回咸阳后,嬴政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嫪毐反叛事件。他下令:“凡参加平叛有功者,皆按功劳大小拜爵。”另外,设重赏捉拿嫪毐等叛乱头目:“凡能生擒嫪毐者,赏钱百万;击毙者,赏钱五十万;擒杀其他党羽者论功行赏。”

经过大力搜捕,这年九月,嫪毐及其党羽都被抓住。嬴政对嫪毐及其党羽的处死用的是车裂的刑罚,就是将服刑者的四肢和头颅分别拴在五匹马上,五匹马各朝一个方向,一声令下,刽子手猛力抽打烈马,使之快跑,瞬间,活人就被撕成五块,这是对罪人最重的惩罚。嫪毐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掉。嫪毐还被夷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他的食客们都被没收财产,迁往蜀地。

嬴政对母亲赵太后不敢用刑,毕竟是亲娘,但也不想见到她,将她囚禁在雍城棫阳宫,限制行动自由。

后来在齐人茅焦的冒死劝谏下,为了顾全大局,赢得好声誉,嬴政才亲自接母亲回到咸阳,母子和好如初。

这是秦王政上台后做的第一项工作,大规模清除异己。嬴政踩着反对派的尸体登上了王位,从此他的称呼改成了秦王政。

三、相国机关算尽,反误了性命

嬴政迎赵太后回咸阳,对吕不韦该怎么办?

吕不韦是秦国的三朝元老,从秦昭王时(公元前257年)就来到秦国,秦庄襄王(子楚)时开始任相,掌握了秦国的军政大权。对于秦王嬴政来说,吕不韦又是“仲父”,辅佐朝政近十年,至于吕不韦是不是自己的生父,他也是心知肚明的。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说之者众,王不忍致法。”嬴政本想把吕不韦也杀了,但是考虑到吕不韦在拥立庄襄王上有大功,再加上朝上有许多人替吕不韦说情,因此才没有立即杀了吕不韦。不久,嬴政就以吕不韦举人不当为由(嫪毐是由吕不韦推荐入宫的),免除了吕不韦的丞相职务。

就在赵太后回咸阳前的那几天,嬴政下了一道命令:“令文信侯就国河南。”“就国”就是到所封的领地。吕不韦虽被罢免了相国,但爵位还是文信侯,在洛阳的领地有十万户,秦嬴政让他去就国,起初考虑的是让他远离政治中心,远离赵太后,而吕不韦却感到自己离开咸阳,躲开京城这个政治旋涡,也许还会有些“作为”,甚至可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吕不韦虽然被秦王政免除了一切权力,但其影响还在。吕不韦当政十余年,门生故吏遍布全国。吕不韦有不错的人际关系,几乎每天都有他的门客往来于咸阳与河南之间,向吕不韦通报朝廷的情况。有些依然任职的,还在朝廷上拿出吕不韦的意见和秦王争论。各国的诸侯也仍然十分看重吕不韦,派到秦廷的各国的使节也往往不辞辛苦地专程到河南看望吕不韦,向他讨教,有的列国诸侯还邀请吕不韦到他们的国家去任职。虽然失势,但前来拜访、探望的各国使者宾客络绎不绝,他家门庭若市,非常热闹。《史记·吕不韦列传》载:“岁余,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意思是,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往来不断,前来问候吕不韦。

本来十分精明的吕不韦再次走错了一步棋。他办事周详、仔细,回到河南后本应该闭门谢客,忍受寂寞,低调做人,然而,吕不韦太不谨慎了,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也小看了嬴政,他在家里整日酒席不断,高朋满座,结果树大招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吕不韦在河南的活动,传到政治嗅觉很敏感的嬴政那里,嬴政刚亲政,需要安定,需要吕不韦不要对他构成威胁,没想到他还那么活跃,真是不能容忍!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秦王嬴政决不允许秦国除他之外还有第二个核心存在,更不能允许吕不韦这样的人才到敌国去任职,吕不韦必须除掉!于是秦王嬴政下令将吕不韦驱逐到蜀地,为此他还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信中说:“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嬴政直斥吕不韦“你对于秦国有什么功劳可言?居然让秦国封你做十万户侯!你跟我有什么亲缘关系,居然要我喊你为‘仲父’?你和你的一家都给我滚到蜀地去吧!”

看到秦王嬴政的这封信,吕不韦的心灵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终于知道了自己政治生涯的结束,人生末路的到来,与其被嬴政逼迫、折磨而死,还不如自己结束生命,不久他就喝下毒酒自杀了。

但是即使这样,也仍然有数以百计的门生、故旧自发地前往河南为吕不韦收尸、葬埋、祭奠。嬴政十分愤怒,这个吕氏集团也太猖狂了,于是他下令穷治吕氏党羽。“晋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夺爵,迁;五百石以下不临,迁,勿夺爵。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吕氏集团终于被彻底消灭!

历经十年的不韦新政从此夭折,嬴政独裁的年代开始了!

吕不韦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却是一个不成功的政治家!

四、废逐客令,广纳贤才

吕不韦余孽对吕相国的忠贞,惹恼了秦始皇。

再加上,韩国水工郑国“疲秦计”的败露,更让生性多疑的秦始皇大怒,决心要将一切非秦国之人驱逐出境,其中包括从六国投奔来的“游士”。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逐客令”的来由,令说:

“查他国来客,心怀异志,拨弄是非,内外勾结,欲毁我大秦,已属秦所厌弃之人。无论其任何职务,从事何工作,限于三日内,一律革职、停工,着令驱逐出境,从即日起,立即执行。”

秦国自穆公以来,一直注重网罗天下人才,为什么刚刚掌权的秦王嬴政突然下令驱逐六国人士呢?

原来,秦国旧贵族希望能够利用郑国间谍案首先赶走在秦国官居高位的客卿,让秦国旧贵族恢复昔日的权势。于是,抓住郑国间谍案,大造舆论:秦王重用的郑国竟然是个间谍,嫪毐、吕不韦也都不是秦国人,其他六国之人是否也别有用心呢?六国之人都不可靠,不值得信任,他们全都是为他们自己国家效力的人,应当全部驱逐出境(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秦王嬴政被嫪毐之乱闹得心烦,吕不韦之事更难处理;好不容易解决了吕不韦,又发现郑国是韩国间谍;同意郑国继续修渠以后,秦国旧贵族又借郑国间谍案发飙。一连串的政治风波搞得嬴政非常头大,一怒之下干脆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六国人士。

秦王嬴政所制造的逐客事件,在秦国政坛上的六国客卿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很多人不得不收拾行囊,离开秦国,李斯是楚国人,他也难逃被驱逐的厄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念头,上书嬴政,结果这封奏书让铁腕君王彻底改变了逐客的主意,收回成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谏逐客书》,被鲁迅先生赞叹为“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李斯的这封奏书讲了些什么内容,是什么打动了嬴政呢?

这是一封措辞慷慨激昂的谏表,列举了多年来客卿对秦国做出的巨大贡献,指出了客卿对秦国的统一大业的重要性,逐客是帮助六国。秦始皇看罢觉得李斯说得很有道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秦始皇马上下令收回“逐客令”,并派人急急追回李斯,官复原职和赏赐了不少金银。此时的嬴政,因为心怀统一六国之梦,所以对于大臣的意见,还是能够听得进去的。

还有一个叫作尉缭的术士,他对兵法有很深的造诣和研究。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吕不韦被免去相国职务后,此人上朝毛遂自荐。秦始皇亲自接见了他,交谈中深感此人有维世之才,遂对他非常重视,经常要他陪王伴驾居住深宫,而且还和他同桌用餐,有时连衣服都共同穿用,对其亲密无间视若手足。

而尉缭却对别人讲:“秦王此人不可深交,看他面相,鹰钩鼻、调眉眼;鸠鸟胸脯豺狼声。这种人缺乏恩惠,心如虎狼,俭约可卑谦,得志乱杀人;如能得天下,顿视吾为奴!”说了这话,他自己知道得罪了秦王,便打算逃走。然而,秦始皇知道后不但没有怪罪,还极力挽留,委以重任,让其担任国尉,并把军政大权交给了他。

秦王重用李斯、尉缭,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采取运用他们的战术,在运用军事手段打击六国的同时,辅之以挖心战略,如派人行贿、施离间计、人为制造内部混乱等,效果奇好。

自此,秦始皇一切准备就绪,剩下的,就是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啦。

第三节 奋六世余烈,成一统大业

【原文】

十三年,桓譌攻赵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王之河南。正月,彗星见东方。十月,桓譌攻赵。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其将军。桓譌定平阳、武城。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韩王请为臣。

十五年,大兴兵,一军至邺,一军至太原,取狼孟。地动。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地动。华阳太后卒。民大饥。

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引兵欲攻燕,屯中山。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始皇帝母太后崩。赵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大饥。

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恐,使荆轲刺秦王。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而使王翦、辛胜攻燕。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二十一年,王贲攻荆。乃益发卒诣王翦军,遂破燕太子军,取燕蓟城,得太子丹之首。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王翦谢病老归。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还攻代,虏代王嘉。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五月,天下大酺。

二十六年,齐王建与其相后胜发兵守其西界,不通秦。秦使将军王贲从燕南攻齐,得齐王建。

【译文】

十三年(公元前234年),桓樵攻打赵国平阳邑,杀了赵将扈(hù)辄,斩首十万人。秦王到河南去。正月,彗星出现在东方。十月,桓樵攻打赵国。

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在平阳攻击赵军,攻占了宜安,打败了赵国军队,杀死了赵国的将军。桓樵平定了平阳、武城。韩非出使到秦国,秦国采纳了李斯的计谋,扣留了韩非,韩非死在云阳。韩王请求向秦称臣。

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国大举出兵,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攻占了狼孟。这一年发生了地震。

十六年(公元前231年)九月,派军队去接收原韩国南阳一带土地,任命腾为代理南阳太守。开始命令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徭役。魏国向秦国献地。秦国设置丽邑。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内史腾去攻打韩国,擒获了韩王安,收缴了他的全部土地,把那个地方设置为郡,命名为颍川郡。又发生了地震。华阳太后去世。人民遭遇到大饥荒。

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秦大举兴兵攻赵,王翦统率上地的军队,攻占了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的军队,羌瘣攻打赵国,杨端和包围了邯郸城。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王翦、羌瘣全部平定打下了赵国的东阳,俘获赵王。他们又想率兵攻打燕国,驻扎在中山。秦王到邯郸去,找到当初与秦王生在赵国时的母家有仇的人,把他们全部活埋了。秦王返回,经由太原、上郡回到都城。秦始皇的母太后去世。赵公子嘉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军队会合,驻扎在上谷郡。这年发生大饥荒。

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担心秦国军队打到燕国来,十分恐慌,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秦王发觉后,处荆轲以肢解之刑示众,然后就派遣王翦、辛胜去攻打燕国。燕国、代国发兵迎击秦军,秦军在易水西边击溃了燕军。

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贲去攻打楚国。秦王增派援兵到王翦军队中去,终于打败燕太子的军队,攻占了燕国的蓟城,拿到了燕太子丹的首级。燕王向东收取了辽东郡的地盘,在那里称王。王翦推说有病,告老还乡。新郑造反。昌平君被迁谪郢城。这一年下了大雪,雪厚二尺五寸。

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贲去攻打魏国,引汴河的水灌大梁城,大梁城墙塌坏,魏王假降,秦军取得了魏国的全部土地。

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秦王再次诏令征召王翦,强行起用他,派他去攻打楚国。攻占了陈县往南直到平舆县的土地,俘虏了楚王。秦王巡游来到郢都和陈县。楚将项燕拥立昌平君做了楚王,在淮河以南反秦。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去攻打楚国,打败楚军,昌平君死,项燕于是也就自杀了。

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大规模举兵,派王贲为将领,攻打燕国的辽东郡,俘获燕王姬喜。回来时又进攻代国,俘虏了代王赵嘉。王翦于是平定了楚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降服了越族的首领,设置了会稽郡。五月,秦国为庆祝灭掉五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聚饮。

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齐王田建和他的相国后胜派军队防守齐国西部边境,断绝和秦国的来往。秦王派将军王贲经由燕国往南进攻齐国,俘获了齐王田建。

【评点】

秦统一天下的过程,宛若一场四乘一百米的接力赛,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商鞅变法图强,为秦开帝业;秦惠文王嬴驷重用张仪,行“连横”之策,击破六国联盟;秦昭襄王则文有范雎,武有白起,把六国一个个打得元气大伤。现在接力棒已经交到了秦始皇的手上,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该以怎样的魄力,完成秦之祖先的夙愿呢?

一、累世经营,志夺天下

秦灭六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应该是从商鞅帮着秦孝公变法强国的时候开始,中间经过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不断向东方蚕食、扩张,到秦始皇的时候,就已经到了下围棋的“收官”阶段,可以说已经是水到渠成了。

秦国的商鞅变法比东方六国彻底。政治方面:政权巩固,效率较高,社会稳定。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农业发展,国力增强。军事方面:军功授爵,奖励立功将士,军队战斗力增强。到秦昭王时,秦国的国土面积已超过了东方六国所剩领土的总和。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实力较强。相比之下,东方各国谁都不如秦国强盛。

到嬴政继承王位时,秦国无论在经济、军事,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为了加快统一步伐,秦王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雄风,礼贤下士,网罗人才,重新收纳文武骨干,如谋士李斯和尉缭,武将蒙恬、蒙武、王翦和王贲等二十余人。

经济上,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为灭六国准备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战略上,他继续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策略,即间谍活动。嬴政采纳李斯等人的策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

凡此种种,都表明嬴政时代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二、知人善任,知错就改

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当时第一流的军人和参谋。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等,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都是由这些人制订和实现的。秦始皇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听从他们的劝谏。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首推任人唯贤。

在完成统一大业的过程中,秦始皇有几件事办得非常漂亮。

其一,任用尉缭。尉缭是来自魏国的军事家,名缭,史失其姓,因其后来在秦国任国尉,遂称其为“尉缭”。著有兵书《尉缭子》。

尉缭一到秦国,就向秦王献上一计,他说:“以秦国的强大,诸侯好比是郡县之君,我所担心的就是诸侯‘合纵’,他们联合起来出其不意,这就是智伯(春秋晋国的权臣,后被韩、赵、魏等几家大夫攻灭)、夫差(春秋末吴王,后为越王勾践所杀)、湣王(战国齐王,后因燕、赵、魏、秦等联合破齐而亡)之所以灭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爱惜财物,用它们去贿赂各国的权臣,以扰乱他们的谋略,这样不过损失三十万金,而诸侯则可以尽数消灭了。”一番话正好说到秦王最担心的问题上,秦王觉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计寻求的人。秦王嬴政发挥他爱才、识才和善于用才的特长,想方设法将尉缭留住,并一下子把他提升到国尉的高位之上,掌管全国的军队,主持全面军事,并一直对他言听计从。

其二,对待王翦的态度。

王翦是秦始皇手下的大将,先是帮着秦始皇平定了赵国、魏国、燕国,下一个是要灭楚国了。秦始皇问王翦要灭楚国需要多少军队,王翦说:“不能少于六十万人。”秦始皇不以为然,他觉得王翦是狮子大开口。

他回头问在座的一位名叫李信(汉代李广的爷爷)的年轻将军,李信刚从辽东活捉了指使荆轲刺秦王的燕太子丹。李信说:“让我看有二十万人就行。”秦始皇高兴地说:“李将军年轻有为,我很欣赏;王将军大概是年纪大了,显得有些怯懦。”于是就派李信统兵二十万人南下伐楚,王翦则干脆请求辞职,回到老家频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北)去过清闲日子了。

李信带着二十万人进入楚国后,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

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他方知王翦确有远见,于是赶紧自己坐上车子直奔频阳,找到王翦家里向王翦虚心地做自我批评,请求王翦出山统兵伐楚。王翦说:“我哪行?我已经年老不中用了。”秦始皇说:“您就别再说这种话啦,难道您能忍心看着我不管吗?”王翦说:“您如果派我去,军队数目还是不能少于六十万。”秦始皇说:“一切都听您的。”

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

王翦带兵到处地,坚壁不出。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之,大破楚军,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劳卓著而晋封武成侯。

三、金戈铁马,横扫六合

灭六国,是秦始皇人生中的第一件重大功绩,也是我们最熟知的故事。

以灭韩为始,以灭齐为终,秦始皇结束诸侯间的互相攻伐,总共用了十年。

时间说长实在不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比起绵延了数百年的乱世,这实在是弹指一挥间;说短却也不短——从29岁到38岁,占用了他一生五分之一的时光,而且正是一个男人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那黄金十年。我们或许可以说,秦始皇把他人生中最宝贵的生命和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统一天下而斗争。

野心勃勃的嬴政向东方发起最后一轮攻击,李斯认为秦军固然强悍,百战百胜,但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更高明了。秦始皇采取了李斯的攻略,用间谍开路,刺客潜伏,最后秦国大兵跟上,秦始皇为灭六国勾画了详细的战术细节。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笼络燕齐;二是稳住楚魏;三是先消灭韩赵,再统一全国。

在这种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一场统一战争的大幕拉开了:

最先灭掉的是韩国。秦王政十四年,即公元前233年,韩国割地称臣,也没能挽救败亡的命运。三年后,秦国俘虏了韩王,灭掉了韩国。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国大规模攻打赵国,俘虏了赵王,公子嘉逃到了代郡(今河北蔚县),称代王。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代王也被俘,赵最后灭亡。

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王翦领兵攻燕。在易水西面秦兵打败了燕、代联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燕王向辽东方向出逃。后来,燕王只得杀死了曾经派荆轲刺杀秦王的太子丹,把他的头献给秦军求和。到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燕国最后的一个王——喜被俘获,燕国也被灭了。

秦王嬴政的大军灭掉韩、赵,重创燕国以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秦有,只有地处中原的魏国,孤立无援。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率军出关中,东进攻魏,迅速包围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秦军引黄河、鸿沟水灌城,攻陷大梁,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攻打楚国的秦军因为兵力太少,被楚军打败。秦王又派老将王翦出征,并听从他的建议,给了六十万重兵,结果,王翦于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终于拿下了楚国。

最后灭掉的是齐国。在秦国先后对其他五国用兵时,齐国不但袖手旁观,而且和秦国结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前途和其他五国一样。因此,齐国没有做任何战争准备。等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五国都被灭掉后,齐国这才派兵准备抵御秦国,并和秦国断交,但为时已晚。秦国大将王贲在最终灭掉燕国后,领兵大举南下,一战俘获了齐王。至此,秦灭六国,十年统一了中国。

纵观秦灭六国的战术,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楚、齐。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具体战役中,秦国运用策略正确,如在灭韩、赵的战争中,根据具体情况,而不是完全机械地按“先取韩以恐他国”的既定方针,而是机动灵活——赵有机可乘则先攻赵,韩可攻则灭韩,灭楚战役是在检讨了攻楚失策后,根据秦国实力集中优势兵力攻楚而取胜的;攻打齐国则是避实就虚,出奇制胜。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经过十年的南征北战,终于以一个人与一群人凝聚起的伟大意志、豪情、胆魄和实力,灭亡了战国六雄,成就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灭韩的牛刀小试是它的序曲,主旋律从灭赵开始渐入佳境,随着灭燕灭魏而一步步走向高潮,灭楚的巅峰对决则无疑是最响亮的绝唱,而五国灭亡后齐国的不战而降,恰如余韵绕梁的尾声。至此,大幕才徐徐落下,荡气回肠横扫六国的雄壮演奏终于结束。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句何其快意!

第四节 锐意改革,建大秦帝国

【原文】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詠,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属。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

【译文】

丞相王绾等进言说:“诸侯刚刚被打败,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给它们设王,就无法镇抚那里。请封立各位皇子为王,希望皇上恩准。”始皇把这个建议下交给群臣商议,群臣都认为这样做有利。廷尉李斯发表意见说:“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依靠您的神灵之威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现在我倚仗祖宗的神灵,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岂不困难吗?廷尉说得对。”

于是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每郡都设置守、尉、监。改称人民作“黔首”。下令全国特许聚饮以表示欢庆。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统一法令和度量衡标准。统一车辆两轮间的宽度。书写使用统一的隶书。领土东到大海和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到北向户,往北据守黄河作为要塞。沿着阴山往东一直到达辽东郡。迁徙天下富豪人家十二万户到咸阳居住。诸如祖庙及章台宫、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国每灭掉一个诸侯,都按照该国宫室的样子,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进行仿造,南边濒临渭水,从雍门往东直到泾、渭二水交汇处,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行长廊互相连接起来。从诸侯那里虏得的美人和钟鼓乐器之类,都放到那里面。

【评点】

秦灭了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使中华版图第一次归一,中国从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国家统一,百废待兴。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嬴政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是前无古人的,意义更是深远的,他所制定的王纲朝例一直被后来的历朝历代所效仿和沿用。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和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更改尊号,首称皇帝

据说秦朝的“秦”字,就是秦始皇造出来的。

“秦”这个字,在古代是写作“琹”的。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一直都是这么写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出这个“秦”字来呢?嘿,这里还有一个传说呢。

他灭掉六国以后,成天想的就是怎么让老百姓们听话,永世当他的臣民。他想着想着,忽然想到国号“琹”字上去了。不好!一把木椅子上面坐着两个王字,这还不是平分天下吗?必须要再创一个同音的字来代替“琹”字才好!

他思来想去,却怎么也想不出个眉目来,于是便问史官:“从开天辟地到如今,谁的业绩和功劳最大,史书上记载着没有?”

史官答:“三皇五帝,开天辟地,唐尧虞舜夏商周,功过是非见《春秋》。”

秦始皇又问:“从开天辟地,就只有《春秋》这一部史书吗?”

史官答:“是的。”

秦始皇忽然灵机一动:“这么说,《春秋》就写到现在没有再往下续写吗?”

“对!”

秦始皇对史官们笑了一笑又说:“寡人乃千古一帝,要占他一半《春秋》!决定用一半春秋定国号!”

秦始皇提笔在手,唰唰几笔,写出了一个“秦”字,他递给史官,说:“寡人取春秋二字各半,合而为‘秦’,以代‘琹’字为国号,怎样?”

关于自己的尊号,秦始皇也颇动了一番脑筋。春秋战国,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战国后期,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一统天下的秦王政,认为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尊崇。经过一番商议,大臣们说“古有天皇、帝皇、泰皇,而泰皇最贵”,建议秦王政采用“泰皇”头衔。然而,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并且说:“我就叫作始皇帝,后代就从我这儿开始,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永远相传,没有穷尽。”

千古一帝秦始皇虽然造出了梦想要自占一半《春秋》的“秦”字,自称“始皇帝”,梦想大秦天下,永远属于他嬴氏一家,可是梦想终究是梦想。历史的车轮是无情的,自秦始皇到秦二世只传了两代,秦朝就被人民起义军灭掉了。

二、废除分封,设立郡县

俗话说,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建立一个怎样制度的国家,让秦帝国永远兴旺发达下去,是摆在秦始皇面前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秦王朝以前,中国古代属于封建制。当一个王朝诞生时,跟随帝王打天下的这些人或是他的三亲六戚就全都升官发财了,要么封王,要么封侯。周王朝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当嬴政统一天下之后,在对未来国家行政架构进行安排时,没有直接采纳丞相王绾等的进言,大封诸侯,而是下交给群臣商议,于是,就有了秦国统一后那场分封与郡县大PK的辩论。

群臣都认为分封有利,唯廷尉李斯反对。

李斯认为,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和同姓亲属很多,可是他们的后代逐渐疏远了,互相攻击,就像仇人一样,诸侯之间彼此征战,周天子也无法阻止。现在天下获得统一,都划分成了郡县,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就很容易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邪异之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好办法,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秦始皇也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所以才会争战不断,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如果又设立诸侯国,这等于是又挑起战争,想要求得安宁太平,这样是不对的。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没有设置诸侯国,而是下令将全国设为三十六郡,郡设守(小郡设尉)、尉、监(监郡御史,直属中央的御史大夫,起监督守、尉的作用),分管行政、军事、监守;郡下有县,县设令(小县设长)、尉、丞,分管行政、军事、司法;县下有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和诉讼、游徼掌治安)、亭(设亭长)、里(设里正)等基层行政机构。

随着政权体制的确定,秦也设置了相应的官吏管理体制,对于朝政要职,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了三公九卿制。从上到下,实行金字塔式管理,最后的权力会集到皇帝手中。从朝廷到地方,从郡县至乡里,一张庞大的统治网已渐趋完善。这种由分散的地方政权一步步向上集中到皇帝手中的行政制度,可以说,秦王朝已将封建社会的权力行政模式初步成型。秦朝的这套政治制度,在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是空前专制的。所以,秦朝吏治清明,官吏不敢贪污腐败,也不敢玩忽职守,办事效率极高。

在现代人看来,在当时这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制度,从此以后,这个世上,不会再有封国封爵。而秦始皇的儿子,也没有土地。从此,除皇帝外,不会再有世袭,都要凭自己的本事混饭吃。

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谁能想象,皇帝的儿子也要凭自己的本事混饭吃?在中国历史上,皇帝虽多,但能有此气魄的,嬴政是唯一的一个。

三、采取措施,巩固统一

天下已定,但是各种弊端也展现出来了,原本天下有七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有自己的文字、度量衡、货币甚至法令。如果还是以前七国,各个国家只要在自己的国家里使用这些标准,自然没有问题,但现在已经天下统一,原赵国的人可能会与秦国的人划分到一个郡,而楚国的人可能会与燕国的人划分到一个郡,假如还是依各国的那一套,自然是行不通的。

同时,嬴政也有自己的考虑,六国虽然已经被灭亡,但其子民还在,这些人怎么办?咸阳虽大,可也没法让所有六国的人来居住,要想六国的子民老实本分,光靠秦律是不够的,重点还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控制,进而让这些子民在潜移默化中渐渐认可秦国,明白六国已经成为历史。因此,统一法令、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开始着手统一法令、标准。嬴政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进行了下列改革:

书同文:战国时期,各国文字的基本结构虽然相同,但字体繁简和偏旁位置却有差异。李斯受命统一文字,他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并写成范本,在全国推行。当时还流行一种书法,叫作隶书,比小篆更简便。

度同制: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并沿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之前,列国向来是没有统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来说,各地的车辆大小就不一样,因此车道也有宽有窄。国家统一了,车辆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轨道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作“车同轨”。

从秦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起,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还有一条是为了加强对匈奴的防御修筑的,从咸阳直达九原的驰道,全长一千八百余里。驰道宽五十步,车轨宽六尺。道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中间为皇帝御道,用明显标志标出,一般人不得行走。此外,还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五尺道,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攀越五岭的新道,通过拆除壁垒、修建驰道,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使我国今日长城以南、以西的地区,除青海、新疆之外,都包括在这庞大的交通网络内,便利了交通往来,有利于促进经济的交流发展。

焚兵器: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对于嬴政来讲,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在嬴政看来,要确保天下太平,除了有重点镇压之外,还得将天下人的进攻型武器全部收缴。于是乎,嬴政又下令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之后铸成大钟,十二个铜人,每个重达十二万斤,放置在宫廷里,在嬴政看来,这样一来,想要造反闹事的人,没了武器,就闹不出什么太大的事来。

迁咸阳: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又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尽可能消灭封建贵族赖以割据的手段。

在维护国家稳定上,嬴政殚精竭虑,比任何一个帝王做得都要多得多。

四、大建宫殿,穷奢极侈

咱们回过头来,看秦始皇走过的路,亲政掌权,是秦始皇的第一个人生目标;第二个目标,则是灭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以后,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消除六国旧部的谋反之心。三个目标都已完成后,嬴政已经开始迷失了。

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每当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等全国统一了,他还曾经想造一个最大的苑囿,西起雍、陈仓(现在陕西凤翔和宝鸡地区),东面延伸到函谷关(现在河南灵宝),长达千里。最后被秦始皇的侍从、侏儒优旃劝止。优旃对秦始皇说:“这样可太好了,有了这么辽阔的皇苑,我们可以多放养些猛兽,如果六国的后裔有人敢从东方进攻,就把这些猛兽赶出去将他们吓跑。”秦始皇一听,不禁大笑,于是就打消了建这个巨大苑囿的打算。

最大的苑囿没有建成,但秦始皇却建了其他很多的宫殿,单单咸阳的周围就建有宫殿二百七十多座,行宫在关外有四百多座,关内三百多座。

在这些宫殿中,最大最有名的还是阿房宫。因为在秦末已经被项羽烧毁,所以其规模究竟有多大,现在无法估计,但根据历史记载,光阿房宫的前殿的东西就宽达五百步,大约相当于七百米;南北有五十丈,相当于一百一十五米。殿的门用磁石砌成,主要是用来防止人带兵器行刺。在殿门前排列着十二个铜人,即用没收的民间兵器熔铸而成的那十二个铜人。后世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里以“蜀山兀,阿房出”来表示阿房宫的修建的工程量之浩大,更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来形容阿房宫的建地面积之广。

秦始皇不但对宫殿情有独钟,而且对女人的要求也令人咋舌。同历代荒淫的帝王一样,精力过人的始皇帝自然也贪恋酒色,以妇女为玩偶。在灭六国时,他就将“所得诸侯美人钟鼓以充入之”。当时始皇帝后宫美女万余人,光呼出的气,就弥漫于天际,可见秦后宫之盛。

骊山陵,是始皇帝的又一面穷奢极侈的例证,他不但想到了生着时的享受,就是死,他也预先安排好了。现在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只是骊山陵的一部分,仅此一部分,就被喻为世界奇迹,真不知打开骊山陵的全部,我们还会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发现。

除了这些,始皇帝从统一以后的第三年起,就开始了四次全国性的大巡游,跋涉名山大川,足迹几近踏遍了帝国的所有领土。始皇帝的每一次出巡,不是给天下子民以恩泽,反而劳民伤财。

凡此因种种私欲而置天下子民于不顾的事儿,始皇帝可以说是做得数不胜数,视天下为无物、灭六国为拂尘的一代圣主,当涉及个人的私欲时,也就迷失了方向,不知这是始皇帝的糊涂还是本身人格的悲哀。这虽说不上是千古之谜,但就他的一些行为与他所行的治国方略如此不对称,实在找不出合理的解释。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民力与财力二相合计,始皇帝一人就占用秦国国力的三分之一!这个庞大数字说明,始皇时期,国力已空,国基衰微,秦之败相已现,至二世烽烟四起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五节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原文】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译文】

侯生、卢生一起商量说:“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但只不过是虚设充数的人员。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倚仗皇上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骄横。臣子们担心害怕,专事欺骗,屈从讨好。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帝的过错。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于是就逃跑了。始皇听说二人逃跑,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今天听说韩众逃跑了不再还报,徐市等人花费的钱以数万计算,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们非法牟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对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以惩戒以后的人。征发更多的流放人员去戍疆。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评点】

如果说一个人造成了一段中国历史的空白无法弥补,那么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嬴政——大秦帝国的开国皇帝始皇帝。

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印证了一代始皇帝的光芒。然而在其灿烂辉煌的背后,又有一段阴霾黑色的历史,那无论伟大的秦始皇有多伟大,功劳有多高,谈到他的时候,“焚书坑儒”是绕不过去的黑暗,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

一、纵火焚书

公元前221年,六国的遗老遗少和贵族大肆引经据典谈论朝廷政事,当时的朝廷法令已经极为严酷,但时间一长,他们也就无所畏惧了。特别是那些儒生们,他们借用兴办私学名义,借古讽今,惑乱百姓,大量的舆论宣传直指新政权,秦始皇对此深感不安,便急召李斯进宫商议,要其寻找解决这种局面的有力措施。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召集群臣举行宴会庆贺自己北筑长城、南伐百越的功绩。会上博士主管官周青臣热烈歌颂嬴政的统一事业和郡县制度,说在这种统一局面下“人人之安乐,无战争之患”,秦天下可以“传之万世”。

可是淳于越却认为郡县制有问题,应沿袭周分封制。淳于越的这一意见不仅是在批评周青臣,也是在抨击嬴政和李斯。

秦始皇要听丞相李斯的意见。

丞相李斯坚持原来的观点,他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治国方法各异。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百姓积极而努力生产,儒生们本应学习法令,为国效力,相反,以淳于越为代表的‘愚儒’们却‘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这些人‘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之后,他又说,“这些以淳于越为代表的‘愚儒’们是秦朝政权和国家顺利发展的绊脚石,应当及早除掉”。

所以,他又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史书除《秦记》之外一律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的藏书都限期集中到郡,由郡守、郡尉监督烧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有敢相互谈论《诗》《书》的,判处弃市的死刑;“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李斯在焚书的建议中表明,禁止传授《诗》《书》等百家思想,所有的官办学校必须“以吏为师”,以法令为教材,不得随意讲授其他内容。秦始皇听后觉得李斯的话很有道理,当即采纳了这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付诸执行。于是,全国各地青烟滚滚,大批古代文献、典籍毁于大火之中。

除《秦记》外,中国的历朝史书及无数优秀的文化记载都在一缕青烟中化为乌有,可以说这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让后世再也看不到《秦记》记录外对先祖的一切记录。

二、坑杀儒生

坑儒的起因实际上与焚书无关,它的发生也是因为始皇帝的愚蠢,因为他想长生,从而相信方士的长生不老之说。

为求神丹妙药,始皇帝受尽方士之骗,其实方士之骗也与儒生无关,偏方士多事,没有办法寻到灵丹妙药也就罢了,毕竟这东西是不存在的,既骗之则要相应地受到也许过分严厉的惩罚,谁叫他们去骗的对象是皇帝呢?可有些骗子就是这样,自己想脱身还要找借口,更不该的是他们的身份还是儒生。

这个儒生方士名叫卢生,他与另一个方士相谋:始皇帝做事专断暴戾,以刑杀为威,不如早日脱逃。于是他们逃得不见影了。

这件事让始皇帝极为震怒,对于一个君主,竟被小小的儒生所耍,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就像他说的:“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始皇帝始生气于卢生的脱逃,继而恨之于卢生的同道咸阳儒生中有诸多知情不举报者,更兼之当时天下儒生对始皇帝焚书之举非议甚多,让始皇帝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动了杀机。

公元前212年,就在焚书后的第二年,始皇帝终于挥起了屠刀,他捉来咸阳与卢生有牵连关系的儒生严加拷问,儒生们经不住严刑,互相告密,结果咸阳儒生千余人受牵连,几乎是一网而尽。始皇帝本就对儒生非议他的焚书之举怀恨在心,加上他原来对儒生待遇甚厚而反遭这些受他恩泽的儒生评头论足大为不快,所以他借此事大开杀戒,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予以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禁办私学,规定官办教育,旨在加强皇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措施,尽管对控制舆论、宣传统一思想、巩固国家统一、消除割据意识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秦始皇采取这种野蛮的、残酷的文化专制手段,无疑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一次极为严重的摧残。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在始皇帝焚书坑儒过后不到三年,便有人揭竿而起,向秦王朝挑战,挑战者并非儒生,而是不读书的刘邦、项羽,这历史,结结实实地幽了秦始皇一默啊!

第六节 千古一帝唯始皇

秦始皇,他不是诗人,他是个政治家。

他没有像后辈皇帝一样,在历史上留下什么振聋发聩的声音,他留下的,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一直传承至今的国家。

如果把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帝王来个排名,那么无疑是始皇第一!

始皇帝十三岁登上皇位,三十八岁统一全国,其间所作所为,可以用智计过人来评述他,灭嫪毐、倒吕不韦、集贤能、采智谋,从而定秦国邦,统六国为一体,所行所为,非一代圣君所不能为也。

统一度量衡,建立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建立交通网,哪一样的决策不是震烁古今呢?若非有始皇帝般天下舍我其谁的豪气,又怎么能办成呢?无论军制、政治结构,还是国家模式,后世中国哪一个不是以秦为范本呢?两千多年前的功绩,后世还常用之,可见秦之制度建设,确实已超出了当时的思想高度,就此一点,始皇帝无疑是后人应该学习的典范。

法制一立,就是君王也不能轻易易之,重法守法如此,足见帝皇之气度也,纵观后世,又有哪一位君主如始皇帝呢?吏治清明,天下几不知贿赂为何物,官吏个个守职,办事兢兢业业,效率极高。治吏尤重于治民,刑罚吏深一级,君王御下如此,秦吏治古今天下第一也就不足为怪了。虽有后来举手投足皆为罪、路上半数皆囚徒之实,可律令如此,只能怨律令之严苛,而不能怨始皇帝行事昏庸也。

秦统一中国,百废待兴,北筑长城也好,南茂五岭也好,说穿了也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国家有了安全才能建设,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当其时秦国不稳,北有匈奴侵袭,南有百越骚扰,内有六国余孽蠢蠢欲动,在此情况下,作为秦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无疑是有理由维护国家安全再进行民生休养生息的,所以,他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同时也可使国家一劳永逸,长城的作用,在后世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焚书坑儒,造成先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史中断,让当时百家争鸣、自由求索的精神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穷奢极侈漫游中国、修建宫殿、耗费钱财寻求长生不老之方,暴露了他的残暴、贪婪。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历史的沧桑难掩其耀眼的光华。

统一中国之举,就结束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让中华民族真正第一次融为了一体;统一文字,让文字这条纽带,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虽经几千年的分分合合,但中华民族的魂不散,所以也有了今日强盛之中国。他的影响力依然在当今的华夏大地无处不在,我们甚至可以说,他的灵魂依旧附着在那些沿用了上千年的有形的无形的资产之上:长城、灵渠、驰道;郡县制、方块字、度量衡……

借用一个对联,结束此文:

雄才大略掀翻一个旧世界前无古人;革故鼎新开创百世新基业后无来者。

——千古一帝唯始皇!

同类推荐
  • 贾平凹《古炉》论

    贾平凹《古炉》论

    本书是王春林为贾平凹长篇小说《古炉论》所做的文学评论。书稿从《古炉》的内容讲述方式和艺术呈现技巧多方面、深层次详尽解析了贾平凹这一力作,尤其从小说写作的方法论上,为读者进行了引领和现场示范,体现了一位成熟的文学评论家所葆有的文学和思想立场。
  • 春天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

    春天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

    《春天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为毛泽东文学院精品文丛,主要内容包括:春天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春天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脸上(2)、厚德载物、雪薄风更冷、归家、婴儿、上帝的使者和魔鬼的使者等。北京兴星伟业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6年1月第1版,2016年1月第1次印刷。
  • 大桥

    大桥

    港珠澳大桥被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这条腾飞在伶仃洋上的钢铁巨龙,一桥连三地,让天堑变通途,是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下实现的一个伟大胜利。本书以非虚构写作手法和现场采写的第一手资料,带您走进港珠澳大桥以及创建它的中国工程师和工人们,为您揭秘这座“海上长城”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岛隧工程——地标性建筑东、西人工岛和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感道是如何建成的。
  •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跨越时空的自有——郭沫若研究论集

    本书包括郭沫若研究的区域文化视野、郭沫若诗歌研究、郭沫若文化观念研究、郭沫若研究学术建设问题等几个大的方面。
  • 河流记

    河流记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本书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以绿色为基调的生态文明思想,是赵丰的一本自然哲理散文集。书中描述的山川、花草、风雨等物象皆与哲学、历史、人文相结合,让读者不仅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也能体悟到哲理之思。《河流记》是一部文学性与思想性兼备的作品,不论是自然中一花一叶的妙趣,还是高山大河的宏伟,以及意境哲理的感悟,都在作者笔下自然流淌于文字。山川风物与哲学、历史相互交融,是一部以作者切身体验为基础的自然哲理散文集。
热门推荐
  • 闪婚成爱

    闪婚成爱

    四年前她被初恋抛弃跑去美国躲了起来。四年后回国她已秘密闪婚。而结婚对象,却是个大她10岁的大叔级人物。初恋的订婚礼,她的神秘丈夫配合她演的如胶似漆,恩爱无双。她却说:“陆先生,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对面的陆先生眉头微挑:“约定?那谁允许你用陆太太的身份去勾、引别的男人了!”【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快穿逆袭之宿主黑化中

    快穿逆袭之宿主黑化中

    [爽文一对一][女主双人格]第一次做任务,她就把位面男主给杀了,杀了!君无樾表示:扯平了,他最后也拉她垫背了。系统:[…]MMP她只想好好做任务,救她的小离,可三千世界,总是有一个男人在她面前阴魂不散。“姐姐,你的眼睛好漂亮,我可以藏起来吗?”“木木~请,杀了我。”“哥哥,我已经控制不住,想要把你吃掉了。”……当事实浮出水面,她的小离原来就是那些位面的boss。“欢迎回家~”“我要你,把小离,还给我。”她掐着男人的脖子,眸子血红,一字一句的说道。[黑化女主vs病娇男主]
  • 一个女人的黑社会:啤酒女

    一个女人的黑社会:啤酒女

    很多男人,都写过黑社会,不过,那只是男人眼中的黑社会。一个女人眼中的黑社会,又会怎样的?
  • 我有一百个神级徒弟

    我有一百个神级徒弟

    六年前,我被系统绑架上山,被迫教出一百个名震世界的徒弟。六年后,我重归都市,为何反派背后的大佬都是我的徒子徒孙?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无法自拔的深渊

    无法自拔的深渊

    缠绕死亡气息的单纯少女,在过去与现实的梦魇中寻找自己,探查真相,却落入不伦的爱恋。为了获得爱情,她逐渐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 既酸又甜

    既酸又甜

    少女的心事就像橙汁一样,既酸又甜;你看见他的时候心生欢喜,满目星河,便是甜。然而从此悲喜不再由你,相思不尽,即为酸。
  • 易烊千玺的初恋

    易烊千玺的初恋

    易烊千玺的初恋!大家快关注我吧,惊喜不断,精彩多多!
  • 人生重玩

    人生重玩

    喜欢重生流,就尝试写一下重生了,想改变一下苏锦良:这一生,我要活的精彩,比任何人都要精彩!这是一个重生到平行世界的故事
  • 穿梭三界间

    穿梭三界间

    在平凡世界的一个小说爱好宅男陈敏,无意间被天道赐福给予他穿越世界的权利。让他从此与天长存,走向了自已的修仙之路。时也命也,看其如何改天换命,走出自已的道,为兄弟,杀尽不服之人。为红颜,战尽天下。最后成为了一名掌控者。替天道守护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