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46900000003

第3章 《项羽本纪》

第一节 少年英雄,志在天下

【原文】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人。项氏好几辈子做楚国的将领,被封在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

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完成,便放弃了;又学习击剑等武艺,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才能抵挡的本领(即兵法)。”于是项梁就传授项籍兵法知识。项籍非常高兴,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项梁曾经有罪,于是请蕲地的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才得以平息,项梁杀了人,跟项籍跑到吴地去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上层人士,才能都显露在项梁之下。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古代统治者强迫人民负担的劳役,如土木工程等)以及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为他们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约束宾客和吴中青年,根据这个了解他们的能力。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能、勇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畏惧他。

【评点】

《汉书·古今人表》把项羽列在九等人中的第六等,即中下栏内。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却把他列在了秦始皇、汉武帝这个队伍里,并专门为他写了一卷《项羽本纪》。显然,在司马迁眼里,这位西楚霸王相当于帝王的身份。

近几年,围绕楚霸王项羽似乎形成了一个不小的文化热点。电影、电视连续剧、电视书场、专题出版物及MTV不一而足,项羽的身后一向不寂寞啊。

项羽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跟随司马迁的妙笔,来认识认识他吧。

一、出身名门,英雄少年

项羽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大将,秦灭楚国时,他被秦国大将王翦带领的大军团团包围,最后自杀身亡。

他的父母史书没有记载,项羽从小是跟着他的叔叔项梁长大的。项羽身高力大,才气过人。

众所周知,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楚国人死伤最为惨重,再加上楚怀王入秦,客死秦地不得归国,楚人都很恨秦国,所以史上有所谓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意即楚国就算只剩下三户这么大点地方,灭亡秦国的还是楚人,可见楚人对秦的刻骨仇恨。

而项羽又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后代,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少祖父项堇被车裂于家乡吴中。项羽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浙江湖州)。

背负着国恨家仇的项氏一族,以复仇为己任,这也是项梁打造项羽成才的根本原因。项羽也不负项梁所望,“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与他的叔叔项梁避难会稽的时候,当地的年轻人都很害怕项羽。

项羽作为一个外乡人,客居他乡,亡命他乡,尚能为人敬畏,主要靠的就是他的这种蛮力。年纪轻轻已不可小觑,实为少年英雄。

总之,项羽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他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贰,志在灭秦,疾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二、学万人敌,志在天下

从史书中可看到,开篇写了项羽的两件事:

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而“不肯竟学”。既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用早年的一件事、一句话预示其日后的不凡是《史记》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在此也颇有画龙点睛之妙。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以往人们仅从文字表面说明项羽自幼胸怀大志,进而批评其不愿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以致对兵法只是一知半解,成为其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不然,他是因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视力有障碍,读书认字、用短兵器搏斗很费力,故找借口,不愿多学。所以“不足学”,应为不愿多学。他若不学书,怎能学兵法;不学剑,何以要佩剑,最后会“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他深知兵法之重要,很喜欢学,但看书很困难,所以不肯“竟读”(应作没有深读、反复读讲)。虽然如此,但他的天赋高,已能领略兵法的要旨,并应用于实战中,以不断取得胜利。

查《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兵形势家”之属有《项王》一篇。班固自注:“名籍。”“项王”且“名籍”,出自汉代人的笔下,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项羽。这一记载说明,项羽不但熟知兵法,且有著作传于后世。

大家都知道,《汉书·艺文志》所载皆当时的皇家藏书。从上述记载来看,有关兵书的部分,乃经汉初的张良、韩信整理,后在武帝及成帝时,经当时中央主管军政的官员校理,源流叙述如此清楚,当无错讹。据上述可知,项羽有关“兵家形势”方面著作的真实性应无疑问。

细读《史记》,可知太史公本意,绝非言项王之不学,言其个性而已,表现他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以“学剑”而言,据《项羽本纪》所载,项羽在末路之际,犹“溃围,斩将,刈旗”,三挫汉军,大显神威。以此观之,其少时岂为“学剑,又不成”之人?

其实,大凡人年轻时总会有很多梦,这种梦并不比小草小花的梦逊色,色彩斑斓,也不输于才子佳人的梦,梦从来就是没有阶级贵贱之分的。现在细究起来,重要的恐怕只在于曾经有过,而不是是否都实现了,有了结果。要有梦,并且只为它活着。

刘邦、项羽同为秦佣役,睹始皇游幸过处,华盖丽服,刘邦艳慕之下,脱口而出“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则曰“彼可取而代之”。两个服役之人,彼时彼地说出彼样的话,必为其久存心地之梦无疑,但表面相似的两句话,透露出的深意却颇值得玩味。前者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急切涉入之情,是注重显示的强烈表现与求得结果的渴望心情;后者更多表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通过努力而有所获得的热情的希望。

第二节 钜鹿之战,雄霸天下

【原文】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闲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译文】

项羽自从杀掉卿子冠军之后,威震楚国,名声传遍诸侯之间。他就派当阳君、蒲将军率军二万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事稍有进展,陈馀又请求援兵。项羽就统率全军渡河。渡河之后沉掉了全部船只,毁了锅灶,烧掉营房壁垒,命令士卒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兵表明决一死战、决不后退的决心。于是一到钜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会战,经过九次战役,截断了他们的粮道,打败秦军,杀死苏角,活捉王离。涉闲拒绝降楚,自焚而死。在此之时,楚军冠居诸侯之首。诸侯前来援救钜鹿的有十多座营寨人马,就没有敢出兵的。直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寨上观看。楚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杀声震天。诸侯军队无不人人战栗惊恐。就这样,在打败秦军之后,项羽召集诸侯将领,进入辕门时,他们都是趴在地上前行,谁都不敢仰视。从此项羽就成了诸侯中的上将军,各路诸侯的军队都由他统率。

【评点】

说起秦朝,人们总是先想到大秦雄师其气吞如虎、横扫六合的气概。秦之兴起,无疑是其内在战争机器的疯狂开动,外在百万铁军的征讨四方,打下了前所未有的天下。然而短短十五年间,泱泱大秦,毁于一旦,真是应了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秦朝大厦倒塌之快,其内在外在有各种问题,但是给予大秦最沉重一击,使强悍的大秦再无能开动其战争的,无疑是项羽的天才之作——钜鹿之战。

一、敌强我弱,形势险恶

项羽到钜鹿后,开始谋划对秦军来一场世纪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加上几万楚军。输,则全军尽没,身死当场;赢,则是大秦的天下。

在项羽面前的是种种不利,这似乎是一场有败无胜、毫无悬念的赌局啊。

其一:秦军的实力异常强大。

在钜鹿驻扎着两支秦军。

一支是由秦之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这支军队久经沙场,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这支大军负责围钜鹿,兵力大都认为是二十多万。

另一支是由多次围剿诸侯义军的章邯带领,也是百战之师,也约有二十万。

所以项羽要面对的对手是四十多万精锐的秦朝正规军,而将领都是一代名将。

其二:项羽的实力异常弱小。

项羽的军队组成很复杂,我们这里详细地探讨一下项羽军队的组成。一般都认为项羽军队的人数是五万到六万之间。其中先锋两万,《史记》明载是英布、英蒲将军的军队。项羽主力还有三万到四万,是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的楚军。也就是说项羽率领的完全是个大杂烩,战斗力很难说,指挥起来有很大难度。

其三:没有后路,不能久战。

由于项羽和怀王的权力,使项羽处于一个没有任何外援、没有任何退路的地步。秦军战败,可以逃跑再来;而项羽战败估计就要提头去见怀王了,此时退缩,估计怀王更不会放过他。粮草更是问题,项羽军非但没有任何供应,更可虑的是宋义在路上已待了一个半月,此时已经十二月,离秦军围钜鹿有三个月,钜鹿将随时为秦军所破。

其四:盟友的畏战,保存实力。

虽然各路诸侯援军都知道天下之势在此一举,但是由于兵少将寡,其心各异,谁都不愿意把自己赔进去,所以想指望诸侯援军帮助自己,比登天还难。

以上四条可见,局势险恶到了极点,以少量杂牌军快速击败几倍于己的精锐,无疑是痴人说梦!

二、破釜沉舟,出奇制胜

天才不愧是天才,项羽立刻就发现秦军的弱点——秦军布局是王离军围钜鹿;章邯军驻扎其南边,一边筑甬道输粮草,一边随时对救助钜鹿的援军打击。这支军队像两只虎钳,牢牢地盯死猎物,而弱点就在两钳之间的心脏。项羽要直接实施黑虎掏心战略,只有切断两只虎钳的联系,集中力量攻其一才可以有希望获胜。

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让秦军露出破绽,项羽先派英布、英蒲将军带上自己的两万人马渡河进攻秦军甬道。英布、英蒲将军不负所望,击败了看守甬道的秦军。从这场小胜利,项羽看到秦军的问题所在——甬道虚弱,而章邯军疲惫不堪,于是决定抓住时机全军进攻秦军,这个时候陈馀又派人向项羽请战,项羽同意了。正好让陈馀做出救赵的姿态吸引王离军的注意。

项羽带着剩余的主力部队,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项羽发表即兴煽动演讲,鼓舞士气,随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以示“不战胜毋宁死”的大无畏精神,这里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战略眼光和权谋手段以及大无畏的决断力。

首先项羽带着一支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得得心应手。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策略,把一支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拴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战欲望异常高涨。项羽还命人打破做饭的锅,每人只带三天干粮。项羽不但要以劣势兵力击败秦军,还要用三天时间击败秦军!如果三天之内不能灭掉秦军夺取粮草,就算击败了秦军还是一个“死”字,项羽莫非疯了?

我们现在研究才发现项羽的眼光老辣,战略高明,钜鹿之战的关键就是一个“快”字,不能激发将士快速求战的欲望,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秦军,就只剩一个死!章邯军和王离军互为掎角,打援兼顾。兵力上处于极大劣势的项羽军,如果想灭两支,那是天方夜谭。而如今王离军围钜鹿,防诸侯,阵势布局给了可乘之机,正是灭王离军的好时候。但是秦军不傻,章邯军虎视眈眈就是趁你攻王离而前后夹击,但是章邯的援军也不是毫无破绽,派兵保护甬道就有兵力的分散。这种情况下就是要利用两军之掎角的空隙,大胆地玩一场刀尖上跳舞,在秦军眼皮底下放手一搏,在如此短的距离玩一场真正的运动战。所以必须要快,快到秦军主帅完全没有意识过来,快到秦军没有时间部署,快到秦军来不及配合,快到秦军反应过来已经全军覆灭。但是古今中外谁敢这样玩?谁敢在精锐秦军眼皮底下各个击破?只有项羽敢玩,玩的就是心跳!

项羽以劣势兵力成功地实施分割、围歼战术,发扬破釜沉舟的勇猛精神,大败秦军,是灭秦战争中决定性的一战。其优秀作战指导艺术和勇猛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称颂和借鉴。

三、以弱胜强,创造奇迹

项羽在钜鹿兵力数量、素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击败了善战的秦军,关键是谋划于前,大胆地打破常规,运用一切巧妙战术和对自己有利的因素。

但是后世的研究者却只看到其勇武的一面而没有看到其主谋的一面,而项羽之前谋划由于史料原因而无法窥测了。但是在如此庞大的敌人眼皮底下各个击破,无疑需要战前的详细布局、战场的临时指挥,这些项羽无疑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钜鹿之战项羽以少量杂牌军全歼精锐秦军,无疑是中国战争史甚至世界战争史中的奇迹。而创造这个奇迹,无疑在于打破常规作战。钜鹿之战秦军统帅都非弱者,不是迂腐和无能将胜利拱手赠予对方的“法罗”,而是久经沙场的一代名将,一切布置都可圈可点。但是天才是打破常规,按一般正规想法,项羽应该先统率诸侯,再集中优势兵力和秦军决战。但是项羽不,项羽要先打出胜仗,这样诸侯自然就参与了。

章邯、王离以为项羽和他们打游击战,但是项羽却是游而给以致命一击,可以说钜鹿之战的胜利胜就胜在秦军没有做好孤注一掷的大决战的准备,胜在秦军没有想到项羽敢在刀尖上跳舞,敢以如此悬殊的兵力钻到自己空隙中各个击破。每一场战役在看似完美的布局中,实际上都还存在间隙,而大师就是把自己作战环节的间隙做到最小,而抓住对方的间隙,使整个完美的布局支离破碎,在这个方面项羽无疑最接近完美。

这里用一句《孙子兵法》的话作为总结:“故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

第三节 妇人之仁,妇人之见?

【原文】

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译文】

第二天一清早,沛公带着一百多名侍从人马来见项王,到达鸿门,向项王赔罪说:“我跟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却没想到我能先入关攻破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现在是有小人说了什么坏话,才使得将军和我之间产生了嫌隙。”项王说:“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项王当日就让沛公留下一起喝酒。项王、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亚父也就是范增。沛公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着。范增好几次给项王递眼色,又好几次举起身上佩戴的玉玦向他示意,项王只是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叫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肠太软,你进去上前献酒祝寿,然后请求舞剑,趁机刺击沛公,把他杀死在座席上。不然的话,你们这班人都将成为人家的俘虏啦。”项庄进来,上前献酒祝寿。祝酒完毕,对项王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就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那好。”项庄就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用身体掩护沛公,项庄没有办法刺击沛公。

见此情景,张良走到军门,找来樊哙。樊哙问道:“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正在舞剑,他一直在打沛公的主意呀!”樊哙说:“这么说太危险啦!让我进去,我要跟沛公同生死!”樊哙带着宝剑、拿着盾牌就往军门里闯。持戟的卫士想挡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过盾牌往前一撞,卫士们仆倒在地,樊哙于是闯进军门,挑开帷帐面朝西站定,睁圆眼睛怒视项王,头发根根竖起,两边眼角都要睁裂了。项王伸手握住宝剑,挺直身子,问:“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护卫樊哙。”项王说:“真是位壮士!赐他一杯酒!”手下的人给他递上来一大杯酒。樊哙拜谢,起身站着喝了。项王说:“赐他一只猪肘!”手下的人递过来一只生猪肘。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肘放在上面,拔出剑来边切边吃。项王说:“好一位壮士!还能再喝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在乎,一杯酒又有什么可推辞的!那秦王有虎狼一样凶狠之心,杀人无数,好像唯恐杀不完;给人加刑,好像唯恐用不尽,天下人都叛离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约定说‘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让他在关中为王’。如今沛公先击败秦军进入咸阳,连毫毛那么细小的财物都没敢动,封闭秦王宫室,把军队撤回到灞,等待大王您的到来。特地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之人。这只能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我私下认为大王您不会采取这种做法!”一番话说得项王无话回答,只是说:“坐!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来。

【评点】

俗话说:“千里摆长筵,没有不散的席。”也就是说,无论一场酒席吃多长时间,总有吃完的时候。但任何事情总会有例外,历史上就有那么一场酒席,吃了两千年,还不能说就散了,可能还要长期吃下去。这场酒席,就是著名的鸿门宴。

一、千秋万代,戏说鸿门宴

《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因刻画最为传神,成了《史记》之最为精彩的篇章,又因为其入选我们今天的中学课本,成了尽人皆知的历史事件。自古以来,人们对鸿门宴的结局,即项羽最终没有在这个饭局上杀了刘邦一事,就发生了无数争执。到了今天教育普及后,奇谈怪论就更多了,诸如,鸿门宴是项羽唯一能杀刘邦的机会啦,项羽不杀刘邦是因为心太软啦,项羽被刘邦忽悠啦,项羽身边出了内奸啦,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且这类争执与怪论还将继续下去。真是鸿门宴如此丰盛,引来无数食客竞折腰,同时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得心旷神怡。因此,鸿门宴自从开席之后,就注定散不了席。

鸿门宴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其始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透露沛公的内情,终于曹无伤被沛公诛杀。正因为其较为完整,所以入选做了课文;也正因为其入选做了课文,于是成了一个孤立的事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为什么要争议?多半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认定刘邦是个该死的无赖大坏蛋,而项羽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英雄与坏蛋当然不能共存,于是,英雄应该杀了坏蛋,而英雄没杀坏蛋,最终让坏蛋给逼死,就长使众生泪满襟了。实际上,英雄也罢,坏蛋也罢,跟鸿门宴本身都没什么关系。那什么跟鸿门宴本身有关系呢?答曰:应该是鸿门宴是怎么吃起来的。这才是鸿门宴的核心。

宋人胡寅将鸿门宴的发生归之于沛公部的左司马曹无伤,其在《致堂读史管见》卷二说:“鸿门之隙,自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为之。”古人持此论者颇多,好像没有曹无伤就不会有鸿门宴了。这也太抬举曹无伤了。根据事情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实无论有没有曹无伤,刘、项二人都注定会有一番交涉,即使没有鸿门宴,反正这一顿酒是省不掉的。交涉就交涉,为什么非要喝酒?可能这就是中国特色了,自古以来,很多事情就是在酒桌上解决的或决定的。毕竟酒桌是最佳的办公地点嘛。我们今天也不知道有多少重要的任命是在酒席间完成的,人们可能会认为是腐败,殊不知,在酒桌上办公,这正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东西,即使是刘、项两位大英雄,也未能免俗。

二、鸿门宴请,事出有因

刘、项同为楚军将领,在项梁任统帅期间,两人曾有并肩作战的经历。他们曾一同攻秦于城阳、濮阳、定陶、雍丘、陈留等地,协同作战期间,两军将士之间彼此都很熟悉,刘、项的融洽关系也由此而奠定。项梁败死后,刘、项相约退保彭城,拱卫楚都。在这种重大战略决策关头,两人进退一致,足见相互间非常默契。

刘、项间的上述渊源是广为人知的,但两人间另有一要害关系恐怕容易被忽略,即刘邦是从秦嘉、景驹部投靠项梁的,靠着项氏的兵源支持才得以羽毛丰满,终成气候。到鸿门事发时,虽然这段早期经历已成为历史,但在实力、声望都远远超出乃叔的项羽心目中,这种早期形成的关系基调已在无形中决定了刘、项关系的未来形式。

鸿门宴之前,项羽已发布命令,要剿灭刘邦。从表象上看,是曹无伤搬弄是非,说刘邦欲王关中,殊不知这正是项羽的一块心病。按楚怀王熊心“先入定关中者王之”的灭秦号令,刘邦确实有在关中称王的权利,而这正是项羽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所不能容忍的事实。项羽率领楚军精锐在黄河以北降服了秦军野战主力,令天下诸侯归心。鸿门事发时,项羽集楚国上将军及诸侯上将军双衔于一身,而身为楚将的刘邦也名正言顺地归其领导。如果让旧秦的关中之地这个最大的战利品如约落入刘邦之手,就意味着项羽的战功要大打折扣,意味着项羽的宏图大志要成为泡影。对此,项羽显然不会甘心。

曹无伤的告密并非凭空捏造。楚怀王下的号令天下皆知,刘邦入主咸阳后,又将怀王之令布告秦人,以安民心。不仅如此,刘邦还企图独占关中,他派出兵将扼守函谷关,阻止诸侯军队进入,然后又招募秦人从军,使其军力从破武关前的数万人增至十万人,企图以武力抗拒诸侯。到了项羽击破函谷关,兵临城下欲以武力解决时,刘邦才不得不收敛起王关中之心,唯求自保。看来怀王的许诺及秦关的险阻都保不住已到手的果实,甚至生命都大有可虞,只有刘邦的机变才能救他自己。

刘、项隔阂既成,就绝非第三者从中斡旋所能化解,必须要刘邦亲自当面解释才能补救。于是,就上演了震古烁今的鸿门宴。

三、鸿门宴上,剑拔弩张

为了化解两军的对立情绪,也为求自保,刘邦亲临项羽军中解释,尽管充满危险,却也是不得不尔。当此之际,刘邦的全部依靠便是早先的战友情分。有关刘邦在鸿门宴上的言辞,司马迁只记载了一句开场白,辞曰:“臣与将军勠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仅寥寥数语,但非常厉害。这段话首先照顾到战友情谊,次及战略分工,再及无意立下大功,终及不详其名的小人“离间”事实。战友情分原本存在,毋庸置疑,引发二人对立的乃是刘邦先行入关的新局面。对此,刘邦仅用战略分工及无意中建功便将自己已遭猜忌之处全部撇清。有此一说,项羽便或多或少能容忍刘邦得头功之事。鸿门宴上,刘邦绝不会只说这一句话,其余未见于史的言论,多半是极言其对项氏的忠诚,以期平息项羽心中的杀机。须知,项羽对刘邦立头功一事始终耿耿于怀。刘邦的重新效忠,就表明了要把名义上受其领有的关中之地拿出来供项羽发落。项羽兵不血刃就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东西,如再要对刘邦动武,就显得无理至极,且在政治上得不偿失。

按说范增知道刘邦让步的内容,也知道项羽的基本态度,但他还是不想让刘邦存在下去。说到底,人是观念的奴隶。范增一旦认定刘邦是项羽得天下的大敌,便心心念念以除掉刘邦为务。此前项羽准备与刘邦火并,就有范增的鼓动影响。当然,刘邦王关中的前景是项羽不能容忍的。可现在形势变了,项羽主宰天下的形势已水到渠成、呼之欲出了,而于此时杀害刘邦,将破坏其即将到手的大好局面。形势变了,项羽变了,但范增没变,范增的观念没变,他对干掉刘邦这一件事已是着了魔了,于是便安排了项庄不怀好意的舞剑。而此举动其实也将了项羽一军。因为这个节目事先没有安排,贸然来这么一招,且其所含不良企图非常明显。对此项羽表现得不知所措,这也很正常,场面有点失控,一切开始乱套,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应该说,项羽此时对范增的自作主张有点不感冒,这种大事不经项羽许可就自说自话地操办起来,成何体统?但如因此而责骂两人,似乎又很扫兴。多亏项伯也拔剑起舞,缓冲了危机,却也形成了僵局。

四、放走刘邦,形势所逼

这里樊哙的突然强力登场,又是一个意料外的事件。樊哙说:“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来。”刘邦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樊哙说:“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刘邦曰:“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樊哙说:“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项伯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上述言辞明显地掩盖了刘邦欲王关中、拒诸侯入内的事实,又如此一致的义正词严,显得受了莫大的委屈。这显然是事先对好口径的缘故。而这些用在项羽面前洗刷刘邦的言辞,也完全可以拿到联军中广为传布,以正视听。一旦这种对刘邦的洗刷在项羽部队中扩散开来,那么,无论是对刘邦部动武,还是对刘邦本人动武,都不能得到联军甚至楚军的全力支持。这种前景,刘邦知道,项羽也知道。因此,樊哙所说“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的前景,确实令项羽慎重对待杀刘问题。道义上的压力绝非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刘邦拱手让出了关中之地的主宰权,项羽所面临的形势已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不论是感情上,还是理智上,剿灭刘邦已不再是项羽的当务之急。

之后,刘邦顺利逃席,离开了那个危机四伏的场合。张良回去对项羽说沛公不胜酒力已先行离去了,范增大发雷霆,但项羽未置可否,也没加追究。后人皆以为项羽失去了最佳时机,把他当时的表现归为“妇人之仁”。

根据项羽日后的行动推断,此时项羽有两大宏愿,其一为灭秦社稷宗室以泄愤,其二为总揽天下之权。任何事情,包括对刘邦的处置在内,都应以不妨害此两事为度。项羽“才气过人”,他自然知道刘邦的不同凡响之处。经过鸿门宴前的诸般风波,兼之项羽已动过杀机,刘、项关系已不可能和好如初,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放眼当时,可以对项羽未来统治模式构成威胁的,也只有刘邦一人。如以此为意的话,确实应该按范增的策划,将刘邦杀了干净。

第四节 垓下悲歌,英雄末路

【原文】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译文】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他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绝不是作战的过错。”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斥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好处送你吧!”说完,自刎而死。

【评点】

项羽凭借灭秦巨功分封天下,称霸诸侯,而灭秦的另一主角刘邦却被封在偏远的汉中巴蜀之地。汉二年,刘邦因不满汉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东向伐楚。汉四年八月,与汉军对峙于广武的楚军粮尽;而刘邦也没能调来韩信、彭越等人的军队,无法对楚军进行最后的合围。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随后,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一、刘邦背约,时局艰难

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际自其背后发动偷袭。

张良、陈平劝刘邦说:“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

汉王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汉五年(公元前202年),汉王追赶项王到阳夏南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汉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的部队没有来会合。楚军攻打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逃回营垒,掘深壕沟坚守。汉王问张良道:“诸侯不遵守约定,怎么办?”张良回答说:“楚军快被打垮了,韩信和彭越还没有得到分封的地盘,所以,他们不来是很自然的。君王如果能和他们共分天下,就可以让他们立刻前来。如果不能,形势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把从陈县以东到海滨一带地方都给韩信,把睢阳以北到谷城的地方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而战,楚军就容易打败了。”汉王说:“好。”于是派出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你们跟汉王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彭相国。”使者到达之后,韩信、彭越都说:“我们今天就带兵出发。”于是韩信从齐国起行,刘贾的部队从寿春和他同时进发,屠戮了城父,到达垓下。大司马周殷叛离楚王,以舒县的兵力屠戮了六县,发动九江兵力,随同刘贾、彭越一起会师在垓下,逼向项王。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

而项羽方面,对于楚军而言,现在的情况既不能守,也不能退。路断绝、无粮而守,无异于坐以待毙,等死!

二、霸王别姬,儿女情长

项羽被刘邦在垓下重重包围,身陷困境。当他准备突围时,唯一牵挂的是他的爱妃虞姬。他和虞姬对唱告别,挥泪如雨。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一向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这时又是这般儿女情长,情意绵绵。

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垓下歌》让后人永远铭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拔山兮气盖世”,力量可以拔起大山,豪气世上无人可比。既有对自己辉煌岁月的回首,也有对兴亡盛衰的无尽感慨,对时不再来的无限懊悔。“时不利兮骓不逝”,可是这时代对我不利,我的乌骓马再也跑不起来了,一种英雄末路的感慨油然而生,让人倍感苍凉。“骓不逝兮可奈何”,乌骓马不前进我能怎么办?抒发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表达了项羽其强弩之末不仅于战无计,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包含着对虞姬深沉的、刻骨铭心的爱!《垓下歌》为项羽生命的绝唱,以此诗谢天下,写出英雄的末路之悲,将一腔悲愤,万种低回,天高地迥,托身无所的悲叹发挥到极致。

虞姬和以“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于是拔剑自刎,了却楚王的牵念,惨烈、悲壮,让人震撼!项羽,这位铁骨铮铮的战争英雄,此刻为了儿女情长,竟泪如泉涌,难舍难分。他的似水柔情,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也感动了世世代代的人们。爱情,这份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是一个美丽而永恒的话题。

项羽别姬时凄美、哀婉、催人泪下的动人场景为世代所传唱,他和虞姬危难关头,形影相随的真挚情感给后人留下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至今,他们美丽的传说依然弥漫于乌江之上,让后世万代仰慕。

三、英雄末路,乌江自刎

项羽洒泪别姬后,“四面楚歌”给他造成一个“十面埋伏”的错觉。他边战边逃至东城时,身边只剩二十八名壮士。此时,项羽仍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失误,才败到如此的地步,还认为是“天亡我也”。在乌江边,本来有一只小船可以送他东渡乌江,重振雄风,可他却“无颜见江东父老”,将跟随自己五年、身经百战的宝马送与亭长。当看到追兵中刘邦的大将(前项羽手下的将军)时,他长叹一声:你是我的故友,我就将头颅送给你了!于是他仰天大笑,拔剑自刎。这位被后人誉为“战争之神”的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仅31岁的生命。楚汉战争就此以项羽的惨败而告终。

“霸王别姬”“无颜见江东父老”“宝马送亭长”“头颅送故人”所显示的项羽的非凡勇气和巨大的人格魅力为世代的人们所颂扬。同时,人们更为他“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而深深地痛惜。

第五节 是非成败,后人评说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有人曾这样点评项羽,“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彼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

我不反对这样的评说,但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生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轰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这是项羽之生命换来的抉择之笔,书写着一种忠贞:忠贞于英雄之名,忠贞于大丈夫之气。联想到“霸王之别姬”可见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气节、悲壮正气。

正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陡然变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令人叫绝称奇。

我欣赏项羽,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我敬重项羽,因为项羽的傲气和霸气;我赞赏项羽,更因为李清照的点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人,因为他有才有霸气,如此“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又有着可悲的命运、无奈的结局。

引一则对联概括我的感受吧:

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

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项羽,失败亦英雄!

同类推荐
  • 七彩的天空

    七彩的天空

    《七彩的天空》作者刘立波会带你结识人民空军各式各样的飞行员,有闻名全国的试飞英雄黄炳新、邹延龄,有空投第一颗原子弹的于福海,有关键时刻为民舍命的李剑英;有首席试飞员、飞行师长、团长、大队长、和试飞员:他们或飞歼击机、轰炸机、或飞运输机、直升机,在核试验、新机科研试飞、试射空空导弹、弃机跳伞逃生、抢险救灾、飞播造林、人工增雨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天之骄子们出生入死,叱咤风云,拼搏九霄,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在空中留下了一个个血性男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英雄雕像:也有对地方党政民众对遇难飞行员的全力救助的热烈赞颂
  •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我的人生笔记:你是穷人还是富人

    毋庸讳言,一般人都不愿意老。不然为什么有相当多的人怕退休?甚至为延缓退休而涂改年龄,所谓五十九岁现象即是退休恐惧症的一种反应。所以,国人把正常退休形容为安全着陆,退休居然成了很不安全的事情,就如同有一架老掉牙的飞机,能够平安降落就是万幸。这时候就看出来,还是当作家好。退休不仅不会影响写作,还意味着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写作。
  • 唐诗与宋词

    唐诗与宋词

    本书选择了经典的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论述,并以李白、杜甫为唐诗成就的杰出代表,以苏轼、辛弃疾为宋代成就高的词人,各自展开重点介绍。在此基础上,对王维、孟浩然、柳永、周邦彦等名家名篇,也进行了相关解说。书中论及的作家皆为大家,作品皆是经典,读者此前对他们或许也曾有所了解,而《唐诗与宋词》中作者更为关注的则是他们“以高远的众生追求超越了所处的实际环境,他们的诗歌都蕴涵着丰盈的精神力量”,受这种思想的启迪,读者对于这些经典将有另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

    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8月8日上映,柯南·何裴、王鹏凯、李雪健、蒋雯丽、李幼斌主演。《红星照耀中国》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第一部采访记录,也是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书中不仅记载了大量有关中国红军和苏区,以及毛泽东等革命领导人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客观的评价。由于其对历史的权威记录,以及对历史趋势的准确预见,本书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名著,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
  • 黑夜里的一束光

    黑夜里的一束光

    “微语校园系列”六册全套彩印,每册包含唯美手绘漫画、微博体哲思小语和精美原创散文,围绕青少年成长中对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感悟,展现出青少年在困境中励志跋涉、怀揣感恩之心成长、尊重并善待万事万物等青春正能量。《黑夜里的一束光》除数十幅唯美手绘图配以哲思小语外,还有33篇精品散文。这些散文,有的通过青春视角来观照尘世中平凡而卑微的小人物,充满悲悯与善意的情怀;有的描摹子女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关爱,流露出两代人在琐碎的生活中磨合出的理解和接纳。全书真挚感人,值得珍藏。
热门推荐
  •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的惊人能力、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0~3岁婴幼儿的各类发育规律、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教育方法等内容。
  • 万古师门

    万古师门

    一个名声不显的师门,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人而已,却有着世间最恐怖的战力,万古悠悠,他们经历着这世间的悲歌,血和骨筑造出一条通天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是摄影师

    我是摄影师

    人生最悲剧的,不是爱的人在面前,而她不知。而是有家不能回,有子不能认。我是一名流浪摄影师,只为拍那些晚上在路灯下、垃圾堆、杂乱墙角的流浪者的另类摄影师。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我能做的只能是用我的方式去让所有人,去关心那些人“如果乞讨者在你身边,请善待”因为他们都是可怜人……
  • 南下有奕

    南下有奕

    后来,牟黎站在那道光辉上对韩奕说:“如果重逢需要某种记忆,那我希望可以忘了抛弃你的那段。”
  • 徐志摩文集(2册)

    徐志摩文集(2册)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的原创小说、翻译小说、诗歌、散文、书信、日记等作品。包括:《春痕》、《两姊妹》、《一个清清的早上》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忍者宝藏王

    忍者宝藏王

    【单女主已确定!】【不是一本严肃的冒险小说……╮(╯▽╰)╭】【当天想到什么梗就写什么梗……】【……待补充】【已完结】
  • 末世僵尸入侵

    末世僵尸入侵

    祝由科,此术神通广大,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有名的“赶尸”也靠这门法术来操控,但这只不过是茅山外门别传,真正茅山传下的练僵道法,在末世来临会怎么样呢?请期待<末世僵尸入侵>它将告诉你答案.
  • 女神的贴身仙卫

    女神的贴身仙卫

    昔日的仙界最强仙卫,为保护仙帝之女与敌人同归于尽,却意外重生于地球现代都市。不管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的安排,既然有了重活一次的机会,那便要活得潇洒自在,活得轰轰烈烈!前世一心修炼,从未尝过儿女私情,今生在这花花世界,却是桃运不断,邂逅一位位红粉佳人:富家千金,俏丽校花,冰山御姐,泼辣警花,妩媚明星,圣洁仙子……众美环绕,如何抉择??“全都舍不得,所以……我全都要!!”“所有我在乎的人,不允许受到半点伤害;所有与我为敌的人,统统轰杀至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