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8900000018

第18章 第四辑书外闲话(1)

第四辑书外闲话(1)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古人有一句名言:“食、色,性也。(《孟子》)”用另一部名著的另一句名言解释就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吃饭、过两性生活,是人类的天性和最基本的欲望。“人道”的一种解释就是指人做爱。夫妻之间不做爱,则不符合人道主义。没有做爱能力的人,被人称为“不能人道”,失去了天性。

食与色虽然并列,但重要性并不相同。食是从出生到死亡须臾不能少的东西;性尽管也非常重要,却不是每日每时的必需品,但在人生中掐头去尾也有几十年的风光。南宋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人们正常的性欲。性成了只“做”不说的事。几百年来,在公众场合忌谈性,讳说性,禁言性。我国的食文化独树一帜,我国的性文化则萎靡不振,大众对性懵懵懂懂。“在海外,我结识的不少中国女人竟说自己走出国门后最大的人身感受是认真知道了什么是‘性乐趣’,说这话者中年纪最大的已高至48岁。(陈燕妮《纽约意识》)”这是十年前的情况。现在又如何呢?

时代在发展,现代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把挣钱当作了天性,用金钱取代了“色”,顶替了“男女”,以各种借口不同自己的配偶做爱,造成了现代独有的无性婚姻。其实质就是以“食”或以无限延伸的“食”代替了有限的“色”。吃则山珍海味,行则林肯奔驰,住则豪宅别墅。“饱暖思淫欲”,饱也饱了,暖也暖了,“淫欲”并未思,爱却没有了,不做了。

有记者曾采访古巴革命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听说您忙得连做爱的时间都没有了?卡斯特罗回答:这事是不能被剥夺的。这才是伟人风范。那些无性婚姻的制造者、坚守者(多半为男士),哪个比古巴一把手还忙?有什么理由让自己的配偶独守空房,人为地制造旷男怨女,自我流放?配偶配偶,不“配”,怎么能成(称)配偶?做爱做爱,不“做”,爱怎么能算完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是个伴,少年就多过夫妻生活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对于性生活,“六十摸摸,七十说说”。到了七老八十再把爱由“做”改为“说”吧。谈情说爱是失去了行动能力的老年人的事情,身心健康的中青年人应当是谈情“做”爱。海明威说,我希望能像法国政治家孟某某那样,八十岁还能过性生活。瞧瞧孟老人家,瞧瞧海大师!

曾看到过一份调查资料,美、英、法诸国,人均每年过百余次性生活,日本人只有三十余次。日本人不服,说西方人爱吹嘘,东方人好谦虚,三十余次不能反映日本人的真实生活。日本人有“工作与性不带回家”的习惯,也就是我们这里少数贪官、大款“老婆基本不用”的做派。他们都“偷税漏税不交国税”,无性婚姻的老百姓,跟他们学个什么劲?对性能力,“二十奔腾,三十日立,四十正大”,还要靠这几组年龄段的人拿分提高人均次数为国争光,他们却玩起了无性婚姻,真让人无话可说。

《十日谈》里有个小故事。一位年老的绅士娶了一位年轻的太太,体力不支,无法满足妻子正常的生理需要。于是拿出皇历,告诉太太,某日不宜同床,某日不能合欢,某日必须禁欲,某日应当独眠。后来太太被海盗绑架了,海盗百无禁忌,年轻的太太尽享鱼水之欢,乐不思蜀。面对自己法律上的丈夫,年轻的太太说:现在我先享受肉体之欢,那些禁忌到我老了再去遵守吧。无性婚姻中之人,难道都未老先衰了?

电视剧《戏说乾隆》的插曲里有这么一句“爱到不能爱,千年永不改。”我们改一改,“做到不能做”。面对情投意合、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配偶,却要放弃身心交融的机会、灵肉合一的权利、夫妻互相愉悦的最佳运动,搞什么无性婚姻,这不是有病吗?

据最近公布的调查结果,国人已婚夫妻中,有三成处于无性婚姻状态。原因各式各样。因为没有住房而出现的被动无性婚姻,让人同情。一旦有了住房,无性婚姻就有可能成为有性婚姻、正常婚姻。因单方或双方生理或心理疾患而造成的无性婚姻,非常痛苦,但毕竟有药可医,有医可求,总有解决的时候。倒是无病而有房却一心追求钱财的人,情况较复杂。这些人,买了一辆汽车,又想买第二辆;有了两套住房,就想买第三套别墅;有了一千万,还想两千万,欲无止境,却忘了人之大欲——性欲。这些人像上上世纪的导师所说,除了金钱的收获,不知还有其他快乐;除了金钱的损失,不知还有别的痛苦。按照这样的人的标准,我们的老祖宗以及绝大多数当代人根本没资格颠鸾倒凤、生儿育女,因为他们没有好几套住房,也没有几百万存款。

无性婚姻中的人,多少都把做爱当成了负担,以为性生活除了使人疲劳别无作用。其实这还是“先生产,后生活”那一套。他们把生产和生活对立起来,以为生活必然影响生产。实际上,生产和生活是会互相促进、比翼齐飞的。正常的性生活,怎么会没完没了只有负面影响呢?体酥神迷、销魂荡魄、飘飘欲仙、遍体通泰等等的文学渲染我们不去说了,科学研究证实,和谐的性生活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和睡眠质量,对缓解紧张情绪、治疗关节炎、减轻痛经、美容、产生欣快感、稳定家庭、延长寿命等等的功效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婚姻是双方的婚姻,夫妻生活也是两个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怎能只考虑自己的生意而不顾对方的感受,说有事就有事,说无性就无性呢?再说,夫妻不做爱,这不也是国家财产闲置、自然资源浪费吗?罪过罪过。

老儿送的外号

老儿是太太对女儿的昵称。既然有老儿,那有没有大儿、二儿呢?想什么呢?大城市里的50后(更别说60后、70后了),按照基本国策,成家后只能有一个孩子。有两胎的城里人,不是孩子生理有缺陷,就是家长心理有毛病——以特殊公民自居。当然也有例外。我的一位校友,离婚后再娶,男女双方的孩子名义上都归了前妻、前夫,实际上都同校友夫妇一起生活,两人又生了一胎,现在是五口之家。我们是遵纪守法的良民,家庭没那么复杂,地地道道的标准结构,只有三口,多一只猫狗都没有,更别提大儿、二儿了。老儿的老,只能理解为老虎的老或老鼠的老,只是词头,没有意义。“余大师”坦然接受大师称号,并辩解道:既然被称为老师,从老师后退一步就是大师。这是“余大师”的幽默,认虚为实,当不得真。

我自认读书不辍,却一事无成。对读书到底有没有用,越来越怀疑。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放手、放任、放心、放纵。我是学英语的,女儿不愿学,我也就没有实行早期教育。中国孩子不容易,没有快乐童年,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激烈竞争,要不停地学东学西。上学前能歇就歇歇吧。上小学后有一次因写作业把她训哭了,至今想起还令我心痛。我们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自由思想的个体,只是把他们当小猫小狗豢养,很少尊重他们自己的意愿。既然无能力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尽量让她精神上不太压抑总还是做得到吧?

我没有做父亲的威严,孩子不怕我,时常拿我找乐,多年父子成兄弟。太太的同学带孩子来家做客,女儿对我说,二胖,让一让,我同老妈坐一块。女儿的言行把那母女都看呆了。那位女士的先生是搞安全工作的,一向以严父的面目出现,其女对他敬而远之,不敢亲近。我可不想这样。唔,对了,二胖是女儿送我的外号。

先说胖。太太和女儿都是90斤,我150斤,比她们俩哪一位都重了三分之二,啤酒肚日益明显,在女儿眼里当然是胖了。二则不是按照家里兄弟姐妹大排行,而是指北方人说的二二忽忽、二百五、二五眼、棱子、方头,怎么解释都行,怎么解释我都坦然接受。在家里,对女儿,有什么事需要认真,有什么事值得认真?父亲的威严和父女的亲情之间,我当然选择后者。孩子是上天送来的礼物,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很长久,要珍惜。俗话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那是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大而化之,对十三亿(上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N亿人而言。具体到每一个三口之家,还有另一句俗话:物以稀为贵。小家庭就应该弥漫着温情、亲情。

女儿去国外读书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太太每天都与老儿通过QQ聊天,有时还要用视频,以便看看老儿是不是又瘦了,脸色是不是更“锈”了。偶尔老儿也同我聊几句或发个邮件,称呼无一例外都是二胖。我也习惯了。只要她高兴,我就把二胖当作昵称,这也是老儿的本意。最近一次聊天,我写到:如果出第二本书,书名就用《“二”集》如何?老儿马上回复:不错!

交?情

年前结识了几位年轻有为的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品茶,过得很愉快。

我属于刚脱贫的人,这几位的收入比我的大概多两倍到十几倍,出入中低档的场所我还勉强能应付,要是到高消费的地方盘桓,马上就捉襟见肘了。北方又不同于南方,比如说上海,虽然彼此勾肩搭背好得像兄弟,几十年前朋友相聚就实行AA制。我们这儿可不兴这一套,你要提出AA制,主人可能会以为你瞧不起他(她),或者认为你太见外。可到了大饭店里,即使实行AA制,同桌人都点西餐大菜,你却只要碗牛肉面,那也太格色了,与周围环境和气氛忒不谐调了。

这几位都比我年轻十多岁,差了一代,或处于丁克家庭,或属于单身贵族,钱及业余时间可以任意挥洒,能通宵蹦迪或彻夜泡吧,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半大老头自由度就没有这么大了。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管是做什么工作的,只要有共同的话题和兴趣,比较投缘,就可以产生交情,成为朋友。几个人轮流请请客,坐坐庄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中国讲究的是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别人请你吃海鲜,你招待人家炸酱面,也是没面子的事。更有甚者,你总是吃客,却从不请客,那就更说不过去了。

有这么一个段子。三个朋友在饭馆吃饭,见一乞丐在身边转悠,一时怜悯心动,邀他入席。谁知乞丐得寸进尺,见到三位喝酒就自动加入,不用邀请。三位不胜其烦,决定羞辱乞丐。一天乞丐又不请自到,刚要举筷,一人说,今天吃饭前每人需做一首诗,吟不出来的就得退席。接着说道:十五的月亮圆又圆,一到十六少半边。天上的星星无其数,要是说上他来难上难。另一人说:河里的荷花圆又圆,风吹浪打少半边。河里的鱼虾无其数,要是说上他来难上难。第三人说:大爷的烧饼圆又圆,咬上一口少半边。烧饼的芝麻无其数,要是说上他来难上难。乞丐眨巴眨巴眼,也吟了四句诗:咱们哥四个圆又圆,缺我一个少半边。我吃你们无其数,你们吃我难上难。开吃吧!要是活到了这份上,那可真是无药可救了。

现在的社会仍然等级森然,每一阶层都有自己的活动范围或小圈子,超出了圈子活动大概就是不正常。但真正的交情通常却不是从圈子里而是在圈子外产生的。同事之间不容易维持交情,因为有利益冲突,会因为调资、晋级、升迁等二桃三士局面的出现而大吵大闹反目翻脸。君臣之间、主仆之间、上下级之间更不会产生交情,因为交情的首要条件是平等。下级对上级、仆人对主子、臣子对君王,平时可以出出丑、逗逗乐、邀邀宠、撒撒娇,对方不高兴时,就会毫不留情地指着鼻子痛骂,如乾隆骂纪晓岚只不过是倡优蓄之的弄臣,哪里配谈国家大事?(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是胡编乱造的)唐太宗骂魏征是“田舍汉”(乡巴佬),欲杀之而后快。上级可以拍你肩膀,同你称兄道弟,你反过来试试?结局多半是自做多情、自不量力、自找没趣、自取其辱。

同行也难保持交情,同行是冤家嘛,可以共苦,不能同甘,有你无我:共同获诺贝尔奖的合作者李政道、杨振宁后来不是也分道扬镳不再来往了吗?倒是从事互不相关行业的人可以产生交情,因为没有利害冲突,只要有共同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就能成为朋友,如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第一卷就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说的就是晋国大官俞伯牙与楚国樵夫钟子期因为奏琴与听琴而结成了生死之交,留下了千古“知音”佳话。

在时间就是金钱的当代社会,这几位年轻人放弃了挣钱的宝贵时光而来陪我闲聊,同我做朋友,这是符合古人或真正的交友之道的。

人活在世上,就会与人交往,产生交情,需要朋友。“一个人而没有真正的朋友那才是真真不假的可怕孤独;没有朋友,整个世界只不过是一片荒野。(培根《说友谊》)”钱钟书却不这样认为,他的《谈交友》开篇就是:“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么,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

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交情也是如此。利益所在,趋之若鹜;面对危险,噤若寒蝉。太史公因为替不是朋友的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不但砸了饭碗,还丢了传宗接代的家伙。“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壹言。(司马迁《报任安书》)”惨遭宫刑,满腔悲愤,他才最有资格写《绝交论》来痛斥所谓的交情和朋友。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真正的友谊,是比精神或物质的援助更深微的关系。(《谈交友》)”交情未必能带来实惠。这种交情,就是古人所说的“素交”,与之相对的是“利交”。刘孝标在《广绝交论》中把利交细分为五类:攀附权贵的势交;巴结富人的贿交;纵横捭阖颠倒黑白的谈交;“忧合欢离”,一阔脸就变的穷交;“谋而后动,毫芒寡忒”的量交。

孔子最受人诟病的一句话就是:“无友不如己者”——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是典型的“量交”。如果人人按照这个标准或条件处世,世界上不会有任何朋友,而是充满了一个个自恋狂。你想啊,科长想同处长交朋友,处长因为科长不如自己而拒绝;处长想同局长交朋友,局长也会以同样的理由而搪塞,除非处长还有个部长的亲戚能为局长所利用、所结交。再比如,百万富翁只想结交千万大款,千万大款一心要与亿万寡头做朋友,人人眼睛向上,结果还是都逃不脱利交的窠臼。

孔子那句话前面还有一句:“主忠信”——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就算以道德为尺度来决定是否交朋友,但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衡量?你怎么判断别人的道德不如你?道德比你好的人按照你的“无友不如己者”的逻辑,谁还稀罕同你交朋友?如果交朋友之前先把权势、家庭、职称、收入,即使是道德,全部或其中的任何一项拿出来,锱铢必较,毫厘悉称(最好有个天平),双方条件完全相等了然后才能结交,这不是交朋友,而是做买卖。一旦有物质利益或精神好处在其中,交情也就不纯洁了。如果你说这是中国特色,那我也无话可说。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穷处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门庭若市与门可罗雀是互相转化、变动不居的。没有永远的交情,只有永远的利益。敌人可以变朋友,朋友也会成对头。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一样,如美日关系,中俄恩怨。落井下石、恩将仇报、前倨后恭、前恭后倨(“从奴隶到将军”)也就不足为奇了。全身而退的官僚,光荣致仕的阁老,看看他们的自叙传或回忆录,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真正的交情,是一种心心相契的温情,超越生死的豪情。真正的朋友,正像真正的对手,会心有灵犀,不用言语,就会明白对方的心理,如诸葛亮和周瑜,准备与曹操决战,不约而同地在手心里写下“火”字。朋友之间各方面条件可以千差万别,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感情的对等付出。交情,交情,没有情,就没必要交往。如四人打麻将牌,三人摩拳擦掌,一位意兴阑珊,结果会不欢而散。再比如男女合欢,一方“性”趣盎然,一方兴致索然,那绝不会和谐美满。

真正的交情,会促使人全力帮助朋友,尽管对方从不提任何要求,而且会因为能力不够而自责。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反映的就是这种心情。得到朋友帮助的人,就是宽容豁达者,因为“同意朋友对他做最想做的事,就是给朋友施恩惠。(蒙田《论友谊》)”帮助朋友的同时也应感谢朋友,因为是对方为你提供了行善的机会。

除了刘孝标列举的五种利交外,还可以举出一些交情,如道义交、酒肉交等等。我们见惯了满嘴的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之后,对道德、道义交也就不那么迷信了。封建专制、法西斯统治都要消灭道义交,愿为道义而献身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个德国牧师写道:当纳粹迫害共产党时,我不是共产党,我不说话。当他们迫害工会会员时,我不是工会会员,我还是不说话。当他们迫害犹太人时,我不是犹太人,我仍然不说话。现在他们迫害到我头上了,环顾四周,已经无人为我说话了。在政治高压之下,道义交或者没有机会说话,或者未必敢站出来亮明自己的观点,那会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是生命危险。倒是酒肉交,有时比道义交更勇敢,更可爱,更纯洁,因为他们敢于承认自己是酒肉朋友,因酒肉而交往。

闭上眼睛赶路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稀里糊涂的已经五十多,老汉精力大不如前。老婆也从电视剧迷变成了健康大讲堂的忠实观众,由沉溺《知音》《家庭》的读者,成熟为《老年报》的知音。身体力行,八段锦、推腹、敲打穴位、跪膝、闭眼金鸡独立,忙得不亦乐乎。

老婆喜好锻炼是有家传的。岳父一辈子爱钓鱼,退休后流行什么练什么,倒着走、壁虎爬、提肛……岳母则是全面发展,散步、踩石头子、喝红茶菌、练甩手功,每天早晚两次同白发翁媪们(也有染黑染黄的)去扭动……我问老婆,姥姥是否还打过鸡血?老婆骂我缺德。

这可真是冤枉!别看我现在腼腆得像上上世纪的小姑娘,少年时特没规矩,到亲戚家就乱翻腾,到处找书。那时求知心切,却无书可读。一次,在姨家找到一本《勇往直前》,读了。还有一本日语杂志,看不懂,也没想起让姨老爷教我日语,估计老人也不敢教。

还有一次,在叔叔家找到一本小册子,就是《鸡血疗法》。用现在的眼光看,那是非法出版物,但那是个公、检、法都被砸烂了的年代,没有法律概念。小册子标明是内部刊物,好像属于国家机密,不能让帝、修、反踅摸走或学习到。据小册子说,注射鸡血包治百病,是一个造福人类的特大发明。后来却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婶婶虽不赤脚,但确实是医生,《鸡血疗法》应是她的读物。不知婶婶是否为乡亲们补充了大量的新鲜鸡血,反正农村公鸡母鸡有的是。

我从小不爱锻炼,体质一般。我觉得,锻炼分两种:主动的和被动的。第一种是动;第二种是静,或者说不动,也就是休息。能坐着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这是我的锻炼原则,或者说不运动的原则。

因为是“眼力工作者”——编辑,所以最累的是眼睛。睁开眼眼前有黑点飘动,好像出现了幽浮;闭上眼还是有黑点飘动,阴魂不散,术语叫“飞蚊症”,编辑的职业病。

五旬老汉,不锻炼不行了,那就锻炼眼睛吧,不,那就休息眼睛吧。“三上”时间,枕上闭眼是必然的。厕上也闭眼。马上,没有马,就是自行车上,不能闭眼,撞上别人或者别人撞上自己都是麻烦。吃饭也闭眼,说话也闭眼,当然是在家里,当然是面对自己的老婆,否则,会被人认为不礼貌,当做神经病。

每天晚饭后,告别岳父回自己家,走在夜间的盲道上,既无老牛也无同伴,同样闭上眼睛。休息与锻炼浑然一体,同时进行。因为脚下是盲道,路有棱,凸凹不平,有感觉,不会越走越左。迈小步,紧捯步,不停步。不能迈大步,要是收不住脚,踩上西瓜皮、烂菜叶,那就会劈大叉,摔大跤,抻了筋,扭了腰,不是闹着玩的。闭眼金鸡独立,据说是为了气血往下走;闭眼赶路,不知气血往哪走。反正我觉得晕晕乎乎,飘飘欲仙,亦真亦幻,感觉好极了!

突然灵光一闪:闭上眼睛赶路,这不是名言“摸着石头过河”现成的上联吗?

民间藏龙卧虎,哪位朋友赐条横批?

日读一万与夜写三千

认识几位“牛人”—— 一夜能写三千字,这么说还不确切,应是夜夜能写三千字,起码他们是这么要求自己的。

第一位牛人跳过好几次槽,折腾来折腾去把自己的档案跳丢了,也不太在意,顺势成了自由人。我认识他的时候,这位老兄正在一家杂志社打工——当编辑。同事说他每天夜深人静时三小时写三千字,而且全是用手写!写得中指都有些变形了。我一听不由得肃然起敬,惊叹不已——三小时他愣能写三千字,而且夜夜如此!神啦!三小时我抄一千字都很勉强。尽管只见过两面,他还是颇为不满地脱口而出质问我:咋这么慢呢?!惭愧惭愧!

此仁兄擅长写纪实文学,报纸、杂志上总能见到其大名。后来杂志社大换班,他又失业了。好在他有夜写三千的本事,不至于太狼狈。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不知他现在是否还用手写。去年突然在电视上看到了他,正在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他写的一部大实业家的传记,语言朴实无华,确实是文如其人。我祝他的三千(文)都能变成一万(钱)!

第二位牛人是个处级“冒号”,手下几十号人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得操心,整天还要上工厂,下农村,跑机关,指导工作,指点创作,做汇报,听汇报,开会,上电视做嘉宾,举办活动当评委等等等等,忙得不亦乐乎。哥们们不无夸张地说,他的朋友遍天下,走到哪都能碰到熟人。这种情况我就目睹了几次:大伙正喝酒呢,忽然邻桌有人同他打招呼,或他同邻桌的熟人寒暄。这么一位超级忙人,不管回家多晚,也要写够三千字!用另一位作家的话形容:嘴比手快,脑子比嘴快,说话像打机关枪。

这个冒号出了名的好脾气,没见他发过火。一次朋友们去郊县玩,晚上就不回来了。此公因为第二天一早要带队参观,吃完晚饭不顾大家的一再挽留,自己打车又回了市里!即使这么忙,中短篇、长篇小说还是不断问世,不能不说是奇迹。我想,这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他夜写三千字的计划和恒心。

第三位牛人是个地级市冒号(局级?处级?),也是我一位朋友,管的人和事就更多了,甚至连招商引资都管,全国到处跑,有时一不留神就跑出了国。业余时间还上网当版主。他是否夜写三千字没听他说过,但他已经出的十本书在那摆着,包括经济论文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集、随笔集,那能是什么时候写的呢?没有夜写三千的本领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在香港工作时,此冒号一天写好几篇文章(最多时一天写七篇,同二战时苏联的著名作家和记者爱伦堡有得一拼),在甲报刊登正方观点,在乙报刊登反方观点,自己跟自己干仗,挑起争论在暗中偷着乐,练就了反复辩难、下笔千言、倚马可待的本领。举凡政治、经济、哲学、文学、社会、妇女问题、婚姻恋爱等等等等,没有不能写的。此公也是语速极快、思维敏捷。白天忙得团团转,什么时候写作呢?只有晚上。

在下年过五旬,主动写的文字拢共不到二十万,年均四千,与夜写三千相比,不啻天壤之别。夜写三千,是打死我也达不到的目标。能达到此目标的人不会很多,但能够日读一万的人不会太少。

我们的第一位胡总书记嗜书如命,手不释卷,号召我们要读一亿字的书。我算了一下,如果一天读一万字,读完一亿字需要三十年。如果每页五六百字,一万字也就十七到二十页的篇幅,只要想读,人人都能够办得到。

作为职业读者——编辑,别说日读一万,就是日读两万也不多。读得多了,自然就有写作冲动。“某些书仿佛能迸溅出琼浆玉液,使我们陶醉,使我们受到感染,敦促我们拿起笔来。(帕乌斯托夫斯基《金玫瑰》)”不仅好书能诱使我们写作,烂文也会刺激我们动笔。1990年我去北京参加英语四、六级作文阅卷,看到某些文理不通、缺胳膊短腿的文字时,忍不住就想拿起笔来替考生们写。

职业读者退休后还没读够,就心满意足地当起了“读家”——随心所欲,想读什么读什么,想读多久读多久。安徽一位同行,出过四本书,都是读书笔记,现在把以前没时间读的书细心读来,欣喜非常,赞扬《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是思想性、资料性、可读性俱佳的杰作。说不定她又会写一本读书随笔。我以前在大学的一位同事,职称还没解决,但他毫不在意,每天博览各种图书,自得其乐。对此,我完全理解。我也在盼着能从职业读者晋升为“读家”。

对于业余作家、非职业读者来说,日读一万或夜写三千固然很牛,要是既日读一万又夜写三千那就更牛了。但如果反过来,日读三千,夜写一万,那就更更牛了。一著名教授兼作家对同事评论他们的院长:写的书比读的书多,引起哄堂大笑,成了经典的名言,也成了持久的笑谈。比这位院长还牛的是那位向央视要求正当权益而被封杀多年的著名笑星:我不读别人的书,我只想写书给别人读!瞧瞧人家!瞧这气魄!

叶兆言撰文引用张謇的话:30岁以前读书,30岁至70岁做事,70岁以后做不动事了再读书。这只适用于张謇这种绝顶聪明又有办事能力而且长寿的天才(闹着玩就中了秀才,临时抱佛脚又点了状元,几千年恐怕就这么一位)。对于我辈凡夫俗子来说,读书是终身的事,而这终身,谁知道是70岁,还是60岁,或者50岁?人生苦短,最好从现在开始,日读一万。一过30岁,我就边读边忘了。所以叮嘱女儿读书要趁早,年轻人记忆力好。尽管书中既没有千钟粟,也没有黄金屋,更没有颜如玉,但读书自有至乐,不足为外人道。

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真正的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是自娱自乐,没有功利性,没有目的性,所读的书都是“无用的”。对读书的爱是无缘无故的。言必称希腊罗马不应被嘲讽,恰恰相反,应当被推崇,得到普及,因为那是素养,是素质。

1933年,爱因斯坦曾应邀为大学新生的出版物《小帽子》写过一段话:“……永远也不要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而只应看成是令人羡慕的机会,这个机会使你为自己的快乐而去认识精神王国中美的事物所具有的解放力量,还使你将来为社会做有益的工作。(《爱因斯坦短简缀编》72页)”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工作方式。“为……而读书”,境界就低了一等。为了考本、出国、晋升而死背章程,突击外语,狂啃数字,那都不是读书,确切些说,那是为别人读书。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代学者的目的在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代学者的目的却在装饰自己,给别人看)此是正解,下段是戏说。

只读不写的人,有点像刘海戏金蟾的金蟾,只进不出,自私自利自满自足(“古之学者为己”)。只写不读的人,颇似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只出不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今之学者为人”)。

如果日读一万不是了解科学民主,而只是反复读《资治通鉴》,以至于读了十多遍,掌握的是帝王驭臣愚民术而不是世界大势进步潮流,那这样的好学还是少一点的好。倘若夜写三千都是无病呻吟,与艺术、现实、民生无关,一边充分享受民主,一边竭力鼓吹独裁,东食西宿,一身二嫁,形神分裂,学问再多,也是猪油糊住了心眼,书都读进了臀眼;本事再大,恰如张飞痛骂的吕布:丧心病狂的“三姓家奴”——转益多爹是汝爹,那这样的勤奋没有也罢,否则著作等身无异于垃圾遍地,不能造福自己,只会贻害人间。

附记:此篇写完,从《文学自由谈》《中华读书报》等处获悉,云南省纳西族作家王丕震,从62岁开始写书,2003年5月去世。18年间共创作了142部历史小说,总字数超过3000万字,涉及中国100余位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现代名人,平均每天写5000字,而且完全是手写。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王丕震全集》共80卷,收入长篇历史小说127部(另有15部暂时未收入)。抄录于此,使读者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还有更厉害的“牛人”存在!

同类推荐
  • 穆罕默德的故事

    穆罕默德的故事

    这套丛书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所收故事的流传区域比较具有代表性。大家知道,回族居住比较分散,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区域特点。本丛书收入的传说以西北回族聚居地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等省区搜集的作品为主,还收有历年从河南、云南、北京、贵州、广西、广东等地发掘的回族民间传说故事,因此,她适应了回族聚居特点,使这套丛书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 谁能留住时光:赵丽宏诗歌赏析

    谁能留住时光:赵丽宏诗歌赏析

    国内实力诗人、知名诗评家杨志学选取著名诗人赵丽宏最富有诗韵和意境的诗50首,每首加以赏析评论。赵丽宏的诗,反映了知青时代年轻人的青春躁动和困惑、21世纪都市人在物欲和人文情怀之间痛苦挣扎的焦虑与愿想。杨志学的诗评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和评价家的表述,再现了丽宏之诗的内在亮点。赵丽宏诗歌等作品是国内收入中小学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杨志学的评论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 爱的剪影

    爱的剪影

    本书是一本集亲情、爱情的为一体的散文诗集。十年了,我知道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文稿堆积成山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把自己的作品构建得严谨周密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文字的表皮钻他个万丈深渊的;十年时间是许多人能从狭小的一隅荡他个广阔辽远的……但是,我却不能。一个文化水平很低且疲于奔命的我花了十年时间才拼凑成这样一副模样。在这十年里,我一路孤孤单单、一路磕磕绊绊、一路曲曲弯弯,心中的那份激情也是几明几暗。今天的成绩可以说是我十年努力的回报,我的心中已高高地举起了庆贺的酒杯。
  • 如果爱……还有记忆

    如果爱……还有记忆

    看一对情侣是否真正爱过,不在于他们当初邂逅时如何沉醉,或爱到浓时怎样沉迷,而是分手之后的沉默。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1)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鲁迅作品集(1)

    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再世情缘

    穿越之再世情缘

    “姑娘,这是卖身契!”抵着发胀的脑袋,死死地盯着那张薄薄的纸张。“娘亲!”儿子!这是神马情况。“娘子!”老公!哦,这正常,有儿子就应该有老公嘛!可是问题来了,为毛这臭小子会有四个爹爹啊!········争名誉,斗小妈,扳皇权,震恶魔。这一件件忙的可真是不亦乐乎千年的情缘,仇,恨,爱,恋。纠缠痴绵,这一切只因心里那一丝牵挂与刻骨的承诺!
  • 吾已化邪又何妨

    吾已化邪又何妨

    纵然化邪又何妨!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挣扎人生

    挣扎人生

    一个偏远山村走出的少年。在经历父母意外身亡,妻子离世,子女被害残疾等事故后。对世界是残忍的报复还是依然热爱?世界会将其变成嗜血的魔鬼还是成熟的绅士?
  • 一帘蓝天

    一帘蓝天

    爱情到底要经历多久才能生根、发芽、结果?然而事实两个人在一起要经历很多很多的喜怒哀乐。大家可能会说于晓蓝太弱了。但是也正是她的弱,让人知道人最后的无限潜力。我是本书的作者:澄澈如你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和女主人公一样,也是一个比较懦弱胆小的人,可能在塑造于晓蓝形象的时候或多或少有点自己的影子。但是我相信后面于晓蓝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我也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 帝国清道夫

    帝国清道夫

    在神话与科技并行的洛美尼亚星球上,占据了四分之一面积的圣埃菲泊里大陆,历史的天空正冉冉升起三颗新星,虽然现在还未闪耀到能让所有人看到,但总有一天,会变成万民臣服的存在,高悬在空。摩帝马完成学业后顺利进入军队,在养父的帮助下,一同驶向他们所构造的梦想。但在他前进的路上,却意外爆发了与养父的分歧。本想支持养父的摩帝马,知道这个错误的选择,已经在末镜之湖重现。已经遭遇过可以看到的未来,怎么可以再重蹈覆辙?成功做出选择的摩帝马,踏着养父的尸体,平步青云走入政坛。婚娶之日万民欢颂,摩帝马高高在上的笑容,所有人都看到了,却并没有人知道,由他引导的战争正要开始……
  • 铮世纪

    铮世纪

    初中生宁铮,莫名被劫。醒来已在编号为三十七的钢铁基地。不清不楚的接受了一系列训练。随着越来越强大,他发现了一个惊天阴谋,被安上人类叛徒的罪名而四处逃亡。“叛徒?我明明是在拯救世界阿!”宁铮摸了摸鼻子。
  •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

    如若有你:一生何求

    16岁的韩晓颖自幼父母双亡,跟在叔叔婶婶身边长大,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沈均诚相识。两人在接触中逐渐生出好感,并产生了一段甜蜜美好的初恋。然而,沈均诚的母亲却百般阻扰,突如其来的一场变故更使他们的情路变得愈加艰难崎岖。最终,迫于母亲的压力,他踏上了去异国求学的道路,从此与晓颖相隔于人海茫茫……八年后,韩晓颖在公司意外与新总经理沈均诚重逢,昔日的爱意还徜徉在彼此的心里,但此时的沈均诚,不仅身居高位,身旁还有了一位名正言顺的女友。而公司里,有个叫李真的温文儒雅的工程师,也正在向晓颖展开爱情攻势。他们的故事由此又重新揭开了帷幕……
  • 无忧的妖孽人生

    无忧的妖孽人生

    有鸿钧道祖做靠山,多宝道人等一众截教门徒保驾护航!林无忧的人生真的很妖孽,很变态,很让人绝望……
  • 早就开始喜欢你

    早就开始喜欢你

    他,明明是高冷的霸道总裁,却在某人面前无比温柔。她,明明觉得自己不喜欢他,却一次又一次的心动。他不顾一切,也要让她想起,那个自己很爱的人,现在一直在等她!
  • 皮薄馅多肉包子

    皮薄馅多肉包子

    在这里有着诗和远方,不知道你是喜欢诗还是远方。在这里我用一首首诗,描述着世界,而你却用世界想象着诗,在这里我用一句句话,讲述人生,而你却在话语中,体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