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16300000008

第8章 兵以诈立——正说《军争篇》

本篇主要论述在一般情况下夺取制胜条件的基本规律,其中心思想是如何趋利避害,保证军队在开进和接敌运动过程之中,争取先机之利,力争掌握战场的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孙子十分重视对有利作战地位的争取,并从辩证思维的高度,论证了“军争”的有利面和不利面,主张要善于做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强调做好对军争充分的了解和准备,即察知“诸侯之谋”,得“山林、险阻、沮泽之利”与重“用乡导”。在争夺主动权的过程中,孙子要求指挥者坚持和运用“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原则,做到“悬权而动”。孙子还充分重视统一号令的意义,提倡军队进退攻守必须具备明确的标识和要求。为了对确保战争主动权的掌握,孙子主张在军队行动过程中,贯彻“四治”的具体要求,其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主张,已成为著名的军事原则,为后人所重视和广泛运用。本篇结尾处,孙子归纳总结了八条“用兵之法”。这些原则,虽然带有一定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但从总体来看,大都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成为我国优秀军事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精神内核。

与《九变篇》主要论述作战“变法”问题有所不同的是,《军争篇》集中讨论了军事行动中的“常法”问题。如军事后勤保障上的“常法”:“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作战指导上的常法:“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发挥军队战斗力的常法:著名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四治”理论。统一号令和严格战场纪律的“常法”:“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以及用兵制胜的一般性“常法”,所谓的用兵八戒等。由此可见,本篇所有文字都是围绕作战“常法”问题而层层递进、依次展开的,是探讨争夺先机之利的精彩篇章,在《孙子兵法》全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以下我们就本篇一些重要军事观点作具体的分析:

1.关于争夺先机之利问题的辩证认识

孙子高度重视对有利作战地位的争取,认为这是掌握主动权,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同时他又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充分论证了“军争”的有利和不利,主张在军队开进过程中,要善于做到“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考虑各种客观因素,通晓利弊关系,调动敌人,“后人发,先人至”,先敌占取有利战机。指出这样才算是“知迂直之计者”。为了确保军争的顺利成功,孙子强调作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即了解“诸侯之谋”,察知“山林、险阻、沮泽”等地形条件,任用“乡导”,以及搞好“辎重”、“粮食”、“委积”等后勤保障等。

对普通人来说,了解“军争”的有利面并非太困难的事情,然而能懂得“军争”的不利处,却为数寥寥。所以孙子在篇中着重指出了争夺先机不当而可能引起的后果,分别列举了“百里而争利”、“五十里而争利”以及“三十里而争利”、一味蛮干的危害。这表明孙子的论述,既照顾了全面,又突出了重点,他是真正把握用兵精髓的思想巨人。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率军大破秦师的阏与之战,可谓是历史上成功运用孙子“迂直之计”的光辉典范。在这次作战中,赵奢“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避开强秦的兵锋,越过险阻,轻装急进,神速地抢先占据了有利阵地北山,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夺得胜利,使秦国蒙受了一次战国以来少有的严重挫折。所以,此战后来也被作为“示缓而先据要地”取胜的成功战例,对孙子的“军争”理论作出了实战诠释。

即使是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孙子的“迂直之计”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印巴战争中,印军成功运用“以迂为直”的战术,纵深迂回,分割、包围巴军,攻占达卡,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这是在当代对孙子“军争”思想的高明借鉴和运用。

2.关于“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作战指导原则

为了夺取先机之利,孙子要求作战指挥者在军队接敌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和贯彻“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指导原则,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有利可夺时,军队行动“其疾如风”;无利可夺时,军队行动“其徐如林”。一旦进攻,要像烈火燎原,无坚不摧;一旦防御,要像山岳耸峙,岿然不动。需要隐蔽时,要做到如同阴云蔽天,使敌人无从筹措;需要冲锋时,要做到如同雷霆突鸣,使敌猝不及防。一切“悬权而动”,唯求所向无敌,战胜强敌。孙子这一作战指导原则,文字不多,但内容精辟,它不但回答了夺取先机之利的条件和主要手段,而且也概括包举了孙子制胜之道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所谓“兵以诈立”,是说用兵的根本特征在于诡诈奇谲。不诡诈无以成功,宋襄公式的“仁义”只会导致“覆军杀将”,贻笑天下。短短四字,将军事斗争的属性揭示无遗,真是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所谓“以利动”,说的是从事战争当以利害关系为最高标准。有利则打,无利则止,一切以利益的大小为转移,这实际上反映了孙子的战争宗旨,是其新兴阶级功利主义立场在军事斗争原则上的具体体现。

所谓“以分合为变”,这指的是孙子制胜之道的重要手段。中心含义是灵活用兵,巧妙自如地变换战术,或分或合,“悬权而动”,掌握战场主动权。它是“兵以诈立”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孙子兵学注重灵活变化,讲求出奇制胜的精神风貌。

孙子这一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这就是它从根本上划清了同《司马法》为代表的旧“军礼”的界限,正确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在中国古代兵学理论发展史上,《孙子兵法》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核心,其实便是观念更新。其基本特色就是对西周以来旧的军礼传统的彻底否定,全书上下贯穿着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具体表现为它揭去了温情脉脉的“礼乐”面纱,毫不掩饰地把“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的原则公之于世,不讳言“功利”是用兵打仗的出发点,从而放开手脚,理直气壮地在军事行动中进行算计,进行欺骗。对于这一点,不少后人是洞若观火的。南宋郑友贤《孙子遗说》中的一段话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说:“《司马法》以仁为本,孙武以诈立;《司马法》以义治之,孙武以利动;《司马法》以正,正不获意则权,孙武以分合为变。”最为贴切地区分了两者不同的特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孙子兵学不愧为迎合“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时代要求的杰出代表。

在春秋中期之前,西周社会的古典礼乐文明,表现在军事领域中,就是以一整套“军礼”来指导、制约具体的军事行动。尽管进入春秋之后,这种军礼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宗旨已经多少受到冲击,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还是愿意遵从“军礼”的一般原则的。这种“军礼”的总纲,便是《司马法》上所说的“以礼为固,以仁为胜”。它确定的战争宗旨是“征伐以讨其不义”,开展军事行动要堂堂正正,不许用奸使诈,“不加丧,不因凶”,人家新死了国君,或者粮食歉收、经济困难,你都不能去打;一旦战场交锋,必须双方摆好阵势后再开打,别老想着偷鸡摸狗占人家的便宜,“成列而鼓”,“偏,一面也,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战争善后要“服而舍之”,即打了胜仗,不能灭人家的国家,不能绝人家的社稷,而要“举贤立明,正复厥职”,立一个新的统治者来恢复秩序,安定国家。对此,汉朝人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中有很准确的概括:“及至汤武受命,以师克乱以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之以礼让,司马法是其遗事也。”殊不知这恰恰是当时战争遵循温和“军礼”原则的具体表现,是“以礼为固,以仁为胜”战争观念反映到战争实践的必有之义。用《国语·周语》中所引郤至的话说,就是“见其君必下而趋,礼也;能获郑伯而赦之,仁也”。

然而,到了春秋中后期,整个时代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时,名义上“天下共主”的周天子的权威早已丧失殆尽,新兴阶级势力的勃兴,使得战争的面貌有了完全的改观,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军事行动逐渐摆脱了“军礼”的束缚,诡诈战法开始普遍流行起来。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这首先是军队的成分发生了改变,以前可以说是士兵的素质比较高,当时周朝定下的规矩是国人当兵,野人不当兵。这些国人都接受过六艺的教育,驾车、射箭都是他们的必修课,都懂得贵族的礼节;到了后来,战争的规模扩大,军队的数量也如同发了酵的面包似的一个劲地扩大,当时只要是有胳膊有腿的健康人,几乎都被拉进去了,都可以当兵。这些人绝大部分是目不识丁的“野人”,根本没受过贵族化的教育,没学过什么六艺,对他们来说,贵族那一套文质彬彬的东西与自己毫不相干,“军礼”嘛,最好还是撇到一边去。总之,军队中的贵族少了,小人却大大增多了,为贵族而设置的“军礼”自然要被冷落,甚至抛弃。

二是战争的宗旨变了,战争的目的变了。过去从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霸,并不是为了消灭对手。只要能建立起霸权,让别人表示顺从听话,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商量,完全不必拼个你死我活。所以温文尔雅是可以的,鞠躬如仪是正常的。可是从春秋晚期起,争霸不再时髦了,兼并才是领导时代发展的新潮流,原先是图个虚名的争霸战争,现在变成了争夺土地、劫掠财富和人力资源的兼并战争,各种卑鄙下流、阴险毒辣的手段都要使用出来。“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军礼是越少越好,坏人是越来越多,好人想要自己做好人也做不成了,一个是别人不允许,大家都是乌鸦,凭什么让你当白鹤,要黑大家一起黑,谁也别冒尖出风头;另一个是自己的心理也不会平衡,与其做好人受冻挨饿遭白眼,浑不如“杀人放火受招安”。

三是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变了。以前打仗的方式是车战,车战必须先摆阵势,不摆好阵就不能打,这是密集大方阵传统战法,机动性很差,适合于大家客客气气交手过招。现在步兵重新崛起,又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它比较灵活,机动性要强得多,可以不必像车兵那样先排阵后开打。后来出现的骑兵更是雷厉风行,更讲究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兵种变了,作战方式也要随之变化,作战方式变了,则作战观念也得跟着变,这是多米诺骨牌效应。另外,地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主要在是黄河中下游平原打,大平原地势平坦,打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的车战最合适不过,可现在到了丘陵地带、江河湖泽地带,就根本不能再用以前那种排兵布阵的方式了,“车不驰,徒不趋”全成了过气的招法,“军礼”当然要退出历史舞台。最最要命的是,车战在这时遇到了一个最大的克星,这就是强弩的出现,驾车的马匹、车上的甲士全成了飞蝗般的箭镞的活靶子,贵族再有涵养,也经不得这么大的杀伤,只好不情愿地与“军礼”说“拜拜”了。

四是战争地域的扩大。在春秋前期,打来打去,就是这么有限的一块战场,就是齐国、晋国、秦国、楚国还有郑国、宋国、鲁国等。可是到了后来,吴国、越国、中山国都先后冒出来了,战场开始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淮河流域伸展。这些战场上的新角色仿佛没爹没娘教养的孩子,风里来雨里去,摸打滚爬终于长大成人,没有背上周礼那么沉重的包袱。这样一来,战争中就不再有那么多的君子之风,诡诈之道越来越风行,而主张保持贵族的尊严,提倡打堂堂正正之仗的宋襄公成了不合时宜的丑角,只配给自诩高明的人嘲笑、讥讽了。这就是班固所概括的时代兵学风气:“自春秋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作!”

新的时代,就有新的战法,在新的战法面前,旧“军礼”的老调子便弹不下去了,这正如《淮南子·氾论训》所说的那样:“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这时便需要有新的兵学理论来作指导,即所谓“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叫做“与时俱进”。而《孙子兵法》的诞生,正是这种时代氛围之下的必然产物。

孙子战争观的诡道原则,应该说是对战争本质属性的深刻反映。战争的艺术魅力在于,战争双方斗智斗勇,隐形藏真,欺敌误敌,变化莫测,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可以击败对手的机会。所有这些,都表明了战争是一种多变、灵活,无固定模式,不讲究繁文缛节的特殊社会活动,诡诈奇谲是战争的本质特征。而孙子“兵以诈立”的思想,其核心乃是强调以灵活的战术、快速的机动、巧妙的伪装来造就优势主动的地位,在复杂、激烈的军事斗争中成为胜利的主宰,“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它的提出,无疑是对业已过时的“军礼”传统的彻底否定,是战争观念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本身就是一次创新,一次革命。换句话说,孙子的诡道论,深刻揭示了战争活动的本质属性,是中国古典兵学思想发展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孙子兵法》区别于“宗仁本礼”古司马兵法,而成为划时代兵学经典的重要标志。

当然,在充分肯定孙子兵学的功利观与诡道法之价值的同时,也大可不必将孙子理论神圣化。的确,春秋战国乃至整个古代历史演变进程,已经证明了孙子兵学实用理性的胜利和宋襄公标榜“仁义礼乐”的失败。然而,这并不等于孙子的观点完美无瑕,宋襄公的看法一无可取。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不可单凭成败论英雄。宋襄公虽然败得很惨,很没面子,但是这并不说明道德对战争的制约作用可以弃若敝屣,恰恰相反,在绝对的功利之上还有一个绝对的道德。事实也正是如此,儒家提倡义战,墨家主张非攻,都是古“军礼”原则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曲折反映,而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进化,道德因素对战争行动的规范意义正显得越来越突出,绝对战争也逐渐在向可控性战争过渡。这其实是对宋襄公“君子不重伤,不擒二毛”、“成列而鼓”做法的否定之否定。

孙子的兵学理论固然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也符合军事斗争的一般规律,但是他汲汲倡导“兵以诈立”,一切都以利益的大小或有无为定夺,将“兵不厌诈”奉行为指导作战的最高原则,其客观效果,往往是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同时,也促使战争手段变得越来越残酷,战争破坏程度越来越骇人。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白起杀性一起,长平坑赵军降卒四十万;项羽血气一来,新安杀秦军俘虏二十万,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正是孙子那种只求目的不择手段的战争效益观的逻辑结果。这个责任固然不应该由孙子本人来承担,可是君子之风日去,小人之气竞长,“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乃是不争的事实。孙子若地下有知,也会感到不安。

所以,后世的兵家为了发扬宋襄公和孙武子思想的各自长处,同时克服两人思想的各自不足,遂积极提倡兵儒合流。这就是既强调仁义道德对军事活动的规范意义,又肯定“兵以诈立”、出奇制胜对战争成败的保证决定作用,从而使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能够沿着比较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和成熟。

从这层意义上讲,将宋襄公不分青红皂白地骂倒骂臭,将孙武子不加保留地吹捧歌颂,都犯了简单武断的毛病,都不是客观的态度。

3.关于“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基本主张

为了夺取有利的作战地位,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孙子进而主张在军队行动过程中,贯彻“四治”的具体要求,即搞好全军上下“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各个环节,树立必胜的信念,激励士气,统一号令,灵活应变,捕捉战机,去夺取胜利。

所谓“治气”,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核心就是后发制人,实施积极防御,即以防御为手段,以反攻为目的的攻势防御。所谓“治心”,就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即以己之严整对付敌之混乱,以己之镇静对付敌之轻躁。其实质是要求沉着冷静,从容对敌。所谓“治力”,就是“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其核心即是要求“先为不可胜”,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为争取先机之利创造条件。所谓“治变”,就是指“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其中心意思即不打无把握之仗,不同敌人拼消耗,而要同敌人斗智斗谋,以灵活机动取胜。孙子的“四治”理论,是对战争实践的理性总结,符合作战行动的内在规律,因此为后人所重视和广泛运用,其中“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等主张,业已成为经典性的军事原则,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大显身手,屡试不爽。

在本篇的结尾处,孙子还归纳总结了八条“用兵之法”,即有名的“用兵八戒”。这些原则,是以丰富的战争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它们中间某些提法在今天已显得陈腐过时,但在当时却不乏重要的价值,反映了当年孙子在探索真理时所能达到的高度,值得肯定。

最后,我们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在非军事领域,孙子“兵以诈立”、阴损坑人的思想是不能随便借鉴和应用的。我们知道,近些年来,《孙子兵法》由于种种机遇(如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声名大噪,走红变俏。好像《孙子兵法》是包医百病的灵药,什么都跟它拉扯在一起,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就是“《孙子兵法》像个筐,只要是个东西便往里面装”。而人们在借鉴与运用孙子思想过程中,又对他的“诡道”论情有独钟,推崇备至。

的确,孙子所揭示的不少军事原则和规律,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真理性,“诡道”思想同样如此,它们是能够对军事领域以外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启迪的。人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也积累了非常有益的经验。如日本国的大桥武夫,他认真学习和研究《孙子兵法》,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从中寻找到企业经营发展的秘诀,用以指导经济活动,结果取得了惊人的效益。更令人佩服的是,他将自己借鉴运用《孙子兵法》谋略的种种心得,付诸于文字,写就了一部《兵法经营学全书》,让人们共享他的经验(典型的“你有我有大家有”的梁山泊好汉精神)。其书一出版面世,马上风靡了日本列岛,并迅速反馈到孙子的故乡——中国,让我们大家开了一回眼界,原来兵书还可以这么读、这么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孙子兵法》的本质属性是兵法,是敌我双方进行生死较量的军事艺术。从这一意义出发,它又同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搞拉郎配,不能简单地对号入座。因此,《孙子兵法》中许多“诡道”原则是不可以生搬硬套,随意移用于企业经营或体育竞赛等公共领域的。道理很简单,“诡诈”是用来对付敌人的,不是用来对付朋友或合作伙伴的,即使是对付商业竞争对手,也完全不道德。追求利益是应该的,也是允许的,但是不择手段、搞下三烂,则违背公道人心,迟早会自食其果,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便是这层道理。众所周知,商业经济活动追求的是“双赢”、“多赢”,玩的是“非零和”游戏,这叫做“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份市场多一种选择”。可用兵打仗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它追求的“单胜”、“独赢”,就像《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说的:“攻守一法,敌与我分为二事。若我事得,则敌事败;敌事得,则我事败。”总归要分出一个高下,决出一个雌雄,一决生死。为了达到“独赢”的目的,做做小人也是不得已的选择。这种本质属性上的区别,决定了《孙子兵法》基本原理借鉴上的有限性,否则必然会走火入魔,既当不成“君子”,也做不好“小人”。

游戏应该有规则,道德必须有底线,读《孙子兵法》,用《孙子兵法》,首先要明白的,就是这个道理。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1],交和而舍[2],莫难于军争[3]。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4]。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5],后人发,先人至[6],此知迂直之计者也[7]。

“注释”

[1]合军聚众:合,聚集、集结,《诗·大雅·民劳》郑玄笺:“合,聚也。”此句意为征集民众,组织军队。梅尧臣注:“聚国之众,合以为军。”

[2]交和而舍:意谓两军剑拔弩张对垒而处。交,接、接触。《周易·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也。”和,和门,即军门。曹操注:“军门为和门。”交和,曹操注:“两军相对为交和。”《战国策·齐策一》:“与秦交和而舍。”舍,止、止宿。

[3]莫难于军争:于,比。军争,两军争夺制胜条件,即有利的态势和先机之利。

[4]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迂,曲折、迂远。《史记·河渠书》:“北渡迂兮浚流难。”直,近便的直路。《诗·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此句张预注曰:“变迂曲为近直,转患害为便利。”甚是。

[5]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其”、“之”均指敌人。迂,此处用作使动。前句就我而言,此句则就敌而言。军争时既要使己“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也要善于使敌以直为迂,以利为患。而达到这一目的,在于以利引诱敌人,使其行迂趋患,陷入困境。

[6]后人发,先人至:比敌人后出动,却先抵达目的地。《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7]此知迂直之计者也:知,这里是掌握的意思。计,这里是方法、手段的意思。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1]。举军而争利则不及[2],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3]。是故卷甲而趋[4],日夜不处[5],倍道兼行[6],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7],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8];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9],其法半至[10];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11]。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12]。

“注释”

[1]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为,这里作“是”、“有”解。《孟子·滕文公上》:“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赵岐注:“为,有也。”此句言军争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梅尧臣注:“军争之事,有利也,有危也。”

[2]举军而争利则不及:举军,带着所有装备辎重行动。此言若仅看到军争有利的一面而携带全部装备辎重去争夺,则必为装备辎重所累,行动迟缓,不能及时赶到预定地点。梅尧臣注:“举军中所有而行则迟缓。”

[3]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梅尧臣注:“委军中所有而行则辎重弃。”意谓如果丢下装备辎重轻兵捷进,则装备辎重将会受到损失。委,舍弃、丢弃。辎重,包括军用器械、营具、粮秣、服装等。捐,弃、损失。

[4]卷甲而趋:卷,收、藏的意思。《论语·卫灵公》:“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刘宝楠《正义》:“卷,收也。”

[5]日夜不处:处,可解作“止”、“息”,见《说文》。此句言夜以继日,不得休息。

[6]倍道兼行:倍道,行程加倍。兼行,日夜不停地进军。

[7]则擒三将军:擒,俘虏、擒获。三将军,指上、中、下三军的主帅。此句意为若奔赴百里,一意争利,则三军的将领会成为敌之俘虏。

[8]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十一,即什一、十分之一。意谓士卒强壮者先到,疲弱者掉队,这种做法的结果,只有十分之一的兵力能够到位。

[9]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言奔赴五十里而争利,则前军将领会受挫折。蹶,失败、折损。上将军,指前军、先头部队的统帅,贾林注:“上犹先也。”

[10]其法半至:通常的结果是部队只能有半数到位。

[11]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此言奔赴三十里以争利,则士卒也仅能有三分之二到位。

[12]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此句张预注曰:“无辎重则器用不供,无粮食则军饷不足,无委积则财货不充,皆亡覆之道。”甚是。委积,泛指物资储备。《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郑玄注:“少曰委,多曰积。”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1];不知山林、险阻、沮泽[2]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3]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4],以利动[5],以分合为变[6]者也。故其疾如风[7],其徐如林[8],侵掠如火[9],不动如山[10],难知如阴[11],动如雷震[12]。掠乡分众[13],廓地分利[14],悬权而动[15]。先知迂直之计者胜[16],此军争之法也。

“注释”

[1]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谋,图谋、谋划。豫,通“与”,参与。《左传·隐公元年》:“豫凶事,非礼也。”豫交,即结交诸侯。一说“豫”作“预”,《广雅·释言》:“豫,早也。”亦通。此句言如不知诸侯列国的谋划、意图,则不宜与其结交。

[2]沮泽:指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礼记·王制》:“居民山川沮泽。”孔颖达疏引何胤云:“沮泽,下湿地也。”

[3]乡导:即向导,熟悉当地情况的带路者。

[4]兵以诈立:立,成立,此处指成功、取胜,《论语·为政》:“三十而立。”此句言用兵打仗当以诡诈多变取胜。《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5]以利动:言用兵打仗以利益大小为行动准则。《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动也。”

[6]以分合为变:分,分散兵力;合,集中兵力。此句言用兵打仗应视不同情况而灵活处置兵力,或分散,或集中。张预注:“或分散其形,或合聚其势,皆因敌动静而为变化也。”

[7]其疾如风:意为行动迅捷,如飘风之疾。张预注:“其来疾暴,所向皆靡。”

[8]其徐如林:此言部队从容推进,行列整肃,犹似森然不乱之林木。徐,舒缓,《左传·昭公二十年》:“清浊大小,短长疾徐。”

[9]侵掠如火:攻击敌军恰似烈火之燎原,不可向迩,不可抵御。侵,越境进犯。掠,掠夺物资。侵掠,这里意为攻击敌军。

[10]不动如山:言屯兵防守有似山岳之不可撼动。杜牧注:“闭壁屹然不可摇动也。”甚是。

[11]难知如阴:言隐蔽真形,使敌莫测,有如阴云蔽日不辨辰象。李筌注:“其势不测如阴,不能睹万象。”

[12]动如雷震:张预注:“如迅雷忽击,不知所避。”

[13]掠乡分众:言分兵数路以掳掠敌国乡邑。陈皞注:“夫乡邑村落,固非一处,察其无备,分兵掠之。”掠,一说当作“指”。

[14]廓地分利:此言开土拓境,分兵占领扼守有利之地形。张预注:“开廓平易之地,必分兵守利,不使敌人得之。”廓,开拓、扩展。《尔雅·释诂》:“廓,大也。”《方言》:“张小使大谓之廓。”《荀子·修身》:“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15]悬权而动:言权衡利弊得失而后采取行动。曹操注:“量敌而动。”即所谓“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权,原意为秤锤,这里指衡量、权衡利害关系。《礼记·王制》郑玄注:“权,平也。”

[16]先知迂直之计者胜:张预注:“凡与人争利,必先量道路之迂直,审察而后动,则无劳烦寒馁之患,而且进退迟速,不失其机,故胜也。”

《军政》[1]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2];视不相见,故为旌旗[3]。”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4]。人既专一[5],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6]。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7]。

“注释”

[1]《军政》:上古兵书,已失传。王皙注:“古军书。”梅尧臣注:“军之旧典。”

[2]言不相闻,故为金鼓:为,设、置。金鼓,古代用来指挥军队进退的号令器具,擂鼓进兵,鸣金收兵。

[3]旌旗:泛指旗帜。《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4]所以一人之耳目也:意谓金鼓旌旗之类,是用来统一部卒的视听、统一军队的行动的。人,指士卒、军队。一,统一、齐一。《韩非子·五蠹》:“法莫如一而固。”古籍中多有以金鼓统一军队行动的记载,如《左传·成公二年》:“师之耳目,在吾旗鼓。”

[5]人既专一:专一,一致、同一,谓士卒皆听遵号令服从指挥。

[6]此用众之法也:用众,动用、驱使众人,也即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法,法则、方法。

[7]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变,适应。此句意为根据白天和黑夜的不同情况来变换指挥信号,以适应士卒的视听需要。

故三军可夺气[1],将军可夺心[2]。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3]。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4],此治气者也[5]。以治待乱[6],以静待哗[7],此治心者也[8]。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9]。无邀正正之旗[10],勿击堂堂之陈[11],此治变者也[12]。

“注释”

[1]故三军可夺气:夺,此处作“失”解,《荀子·富国》:“罕兴力役,无夺民时,如是则国富矣。”气,指旺盛勇锐之士气。此句意谓三军旺盛勇锐之气可以挫伤使之衰竭。

[2]将军可夺心:指将帅的意志和决心可以设法使之动摇。张预注:“心者,将之所主也。夫治乱勇怯,皆主于心。故善制敌者,挠之而使乱,激之而使惑,迫之而使惧,故彼之心谋可以夺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引《军志》:“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3]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归,止息。《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广雅》:“归,止息也。”这里指士气衰竭。此句言士气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始时锐不可当,继而渐趋懈怠,最终完全衰竭。梅尧臣注:“朝,言其始也;昼,言其中也;暮,言其终也。”《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张预注曰:“善用兵者,当其锐盛则坚守以避之,待其惰归则出兵以击之。”

[5]此治气者也:意为此乃掌握运用士气变化的通常规律。张预注:“善治己之气以夺人之气。”

[6]以治待乱:以严整有序之己对付混乱不整之敌。贾林注:“以我之整治待敌之挠乱。”治,整治。待,对待、对付。《左传·宣公十二年》:“内官序当其夜,以待不虞。”

[7]以静待哗:言以沉着镇静之己对付轻躁喧动之敌。贾林注:“以我之清静待敌之喧哗。”哗,鼓噪喧哗,指骚动不安。《尚书·费誓》:“公曰:‘嗟,人无哗,听命。’”

[8]此治心者也:此乃掌握利用将帅心理的通常法则。张预注:“善治己之心以夺人之心。”

[9]此治力者也:此乃掌握运用军队战斗力的基本方法。张预注:“近以待远,佚以待劳,饱以待饥,诱以待来,重以待轻,此所谓善治己之力以困人之力者也。”

[10]无邀正正之旗:邀,遮留、阻截、截击。《三国志·魏书·刘放传》:“帝欲邀讨之,朝议多以为不可。”正正,严整的样子。曹操注:“正正,齐也。”张预注:“谓形名齐整也。”此言勿发兵截击旗帜齐正、队伍整治之敌。

[11]勿击堂堂之陈:陈,同“阵”。堂堂,壮大。曹操注:“堂堂,大也。”张预注:“行阵广大。”言不要去攻击阵容壮大、实力雄厚的敌人。

[12]此治变者也:言此乃掌握机动应变的一般方法。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1],背丘勿逆[2],佯北勿从[3],锐卒勿攻[4],饵兵勿食[5],归师勿遏[6],围师必阙[7],穷寇勿迫[8]。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1]高陵勿向:意为敌人如果占据了高地,我军就不要进攻。梅尧臣注:“敌处其高,不可仰击。”向,指仰攻,杜牧注:“向者,仰也。言敌在高处,不可仰攻。”

[2]背丘勿逆:此言敌人如果背倚丘陵险阻,我们就不要去正面进攻。背,倚托的意思,杜牧注:“背者,倚也。”逆,迎击。

[3]佯北勿从:言敌人若是伪装败退,我军就不要去追击。张预注:“敌人奔北,必审真伪。”佯,伪装、假装。《荀子·非十二子》:“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北,败逃、败走。《说文·匕部》:“北,乖也。从二人相背。”后由乖违义引申为部队战败溃逃,彼此不相照应。从,跟踪追击。

[4]锐卒勿攻:杜牧注:“避实也。”意谓敌人的精锐部队,我军不要去攻击。

[5]饵兵勿食:此谓敌人若以小利作饵引诱我们,则不要去理睬它。饵,诱饵,以利相诱。《汉书·贾谊传赞》:“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

[6]归师勿遏:此言对于正在退还本国的敌军,不要去正面阻截它。孟氏注:“人怀归心,必能死战,则不可止而击也。”遏,拦阻、阻截、截击。

[7]围师必阙:对敌进行包围作战,当留有缺口,避免使敌作困兽之斗。张预注:“围其三面,开其一角,示以生路,使不坚战。”阙,同“缺”,缺口。

[8]穷寇勿迫:谓对陷入绝境之敌,不要加以逼迫,以免其作垂死挣扎。穷,困厄。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直到同敌人对阵,在这中间没有比争夺制胜条件更为困难的。而争夺制胜条件最困难的地方,在于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直路,要把不利转化为有利。同时,要使敌人的近直之利变为迂远之患,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抵达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方法。

军争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危险的一面。假如全军携带所有辎重去争利,就无法按时抵达预定地域;如果放下辎重装备去争利,辎重装备就会损失。因此,卷甲疾进,日夜兼程,走上百里路去争利,那么三军的将领就可能被敌所俘,健壮的士卒先到,羸弱的士卒掉队,其结果是只会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到位。走五十里路去争利,就会折损前军的主将,只有一半的兵力能够到位。走上三十里路去争利,也仍然只有三分之二的兵力能赶到。须知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没有物资就不能生存。

所以,不了解诸侯列国的战略意图,不能与其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的地形,不能行军;不重用向导,便不能得到地利。所以用兵打仗必须依靠诡诈多变来争取成功,依据是否有利来决定自己的行动,按照分散或集中兵力的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迅速时就像疾风骤起,行动舒缓时就像林木森然不乱,攻击敌人时像烈火炽焚,实施防御时像山岳耸峙。隐蔽时如同阴天,冲锋时如同雷霆。分遣兵众,掳掠敌方的乡邑,分兵扼守要地,扩展自己的领土,权衡利害关系,然后相机行动。懂得以迂为直的将帅就能取得胜利,这是争夺制胜条件的原则。

《军政》里说道:“语言指挥不能听到,所以设置金鼓;动作指挥不能看见,所以设置旌旗。”这些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部队上下的视听的。全军上下既然一致,那么,勇敢的士兵不能单独冒进,怯懦的士兵也不敢单独后退了。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锣鼓,白昼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出于适应士卒耳目视听上的需要。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伤其士气;对于敌军的将帅,可以扰乱其心志。军队刚投入战斗时士气饱满,过了一段时间,士气就逐渐懈怠,到了最后,士气就完全衰竭了。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先避开敌人初来时的锐气,而等到敌人士气懈怠衰竭时再去打击它,这就是掌握运用军队士气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来对付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镇静来对付敌人的轻躁,这是掌握将帅心理的手段。用自己部队的接近战场来对付远道而来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安逸休整来对付疲于奔命的敌人,用自己部队的粮饷充足来对付饥饿不堪的敌人,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秘诀。不要去拦击旗帜整齐的敌人,不要去进攻阵容堂皇的敌人,这是掌握灵活机变的原则。

用兵的法则是,敌人占领山地就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就不要正面去迎击,敌人假装败退就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不要去攻击,敌人的诱兵不要予以理睬,对正在撤往本国途中的敌军不要拦截,包围敌人一定要虚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地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

同类推荐
  • 百战奇略(下)

    百战奇略(下)

    《百战奇略》是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初军事谋略家。《百战奇略》不仅继承和发展厂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而且搜集和存录了大量古代战争战例资料。它搜集了自春秋迄五代1645年间散见于21种史籍的各种类型的战例百则,并且这百则战例,大多都有战争发生的时间和资料来源,为后人检索战争资料,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提供了极大方便。
  • 代号:109

    代号:109

    密林边境,他们为了身后的家园在战火中厮杀!硝烟弥漫,他们为了发下的誓言视死如归!追杀,暗杀,复仇……为国,为家,为头顶的国徽,为飘扬的五星红旗!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辱我德邦者,不死不休!
  • 猎日王牌

    猎日王牌

    冷峰在《猎日王牌》游戏中获得“超级猎手”称号,却意外获得神秘物品“猎日系统”,在与系统绑定后,他被传送到了1937年的抗日战场。猎日系统拥有各种冷峰这个年代的先进武器,想要获得这些武器,必须拥有足够的猎点。一个日军士兵的生命值一个猎点,一个少佐值一百个猎点,一个元帅值一万个猎点。十个猎点可以兑换一支M16卡宾枪,三千个猎点可以兑换一辆M1A1主战坦克,十万个猎点可以兑换一艘小鹰级航空母舰,二十万个猎点可以兑换一枚核弹……冷峰:要想成王,杀鬼子才是王道。
  • 红色迷彩

    红色迷彩

    风云渐起,初踏征途。在一个一次意外家族矛盾下当兵,在军队中他始终有着一个最终的目标“当兵就当打仗的兵!”由于一次军事演习表现出色,被特招加入风狼特种大队。通过特种部队最艰苦的选拔,他将以一种什么样的信仰继续生存?当面对敌人,思想分化,他怎么去面对?这怎么去面对阴险狡诈的敌人;他该怎么去面对利益和现实;他又该怎么面对军队以胜者为王的道理,这并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如果我在你身后,我不会让一颗子弹落在你的身上,如果我牺牲了请关照我的家人!” 书友交流群:824293538
  • 烽火男儿行

    烽火男儿行

    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30万冤魂让整个南京城披上血色,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也是英魂遍地尸骨累累。年轻的懵懂学生唐城和国军连长的一次偶遇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心中的信义,唐城踏上了漫漫征程,从一个战场新兵逐渐成为一个被老兵们称呼为长命鬼的百战老兵。杀勇似猛虎胆似铁战不破敌阵誓不还谨以此书缅怀献身家国的英灵们,英魂永在国魂长存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美娇娘

    穿越之美娇娘

    机缘巧合之下闯入异世的她,无牵无挂,无依无靠,还整天收着欺凌看她如何化解一次又一次的磨难我是新生代女性,我怕啥、既然给我又有一次活过的机会,我就不会轻易放弃
  • 徒儿休走

    徒儿休走

    作者:一面能使人长生的镜子,一个与众不同的仙侠世界,一段啼笑皆非的收徒之旅。主角:那是要命的镜子!这样的世界你和我说这是仙侠?不收徒就会死的故事。
  •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

    成长比输赢更重要。如果把人生比做一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旅行,那么输赢就是人生旅途中的几处驿站,而成长则是艰苦的旅程以及动人的风景。输赢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某一个结果的呈现,是一个人人生态度的一种彰显;而成长则是持续的自我超越,只有通过成长,一个人才能最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内心平静。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成长比输赢更重要》正是基于以上认知而编著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成长的意义、选择的价值,让青少年朋友们对人生、对自己都有更清醒的认识、更完美的规划。
  • 夜里梦见你

    夜里梦见你

    娱乐圈当红明星卞初薇竟有男朋友?她演技爆表.颜值在线却因一场意外而失去所有。当知道一切后她完美逆袭看本小姐如何完虐你们!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爱的教育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爱的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无概念少女绮丽谭

    无概念少女绮丽谭

    鬼?前世?这究竟是些什么梗啊,好端端的学院生活竟然会如此多灾?被诅咒的少女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凄美笑容背后的冷漠又是为了谁。那血泊中的娇小身躯,呢喃着密语的美丽脸庞,该走的路,究竟是……
  • 左撇右捺

    左撇右捺

    人间故事,有老人说的,同学说的,朋友说的,长辈说的,加以改变组合
  • 宝贝王爷和他的杀手女友

    宝贝王爷和他的杀手女友

    宝贝王爷,顾名思义,王爷是因为他出生皇室,是皇帝唯一的一个既同父又同母的弟弟。那为什么又称宝贝呢?
  • 我的专属学长

    我的专属学长

    这是一部校园恋爱的故事,女主从第一次见男主就喜欢上他,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暗恋、追求过程······
  • 离帝天

    离帝天

    大学毕业生刘离神奇穿越仙界,从此开始了修极品心法、筑顶级药园、挖天下宝物兼玩转仙界美男的彪悍生活。既有绝顶靠山仙界之帝,还有号称一爪子拍翻仙界所有的鱼的神秘猫仙为友,连萌宠都天下无敌,危机四伏怕什么,蝼蚁也可以一路强悍到底!--------------------------------------书友群:289087893,敲门砖女主名。新人新作品,欢迎各种鲜花砖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