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8600000005

第5章 心理调节——家庭和谐的老年人更长寿

老,不仅是生理上的一个问题,也是心态上的问题。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里斯托夫曾这样写道:“我在变得衰老?这是一个经常令人苦恼的念头。没有什么比这样的念头更能迅速催人衰老。”心理衰老是心理失调的前兆。老年人要健康长寿,就要积极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情绪的主人。遇到烦恼能排除,遇到挫折能顶住,遇到疾病不发愁,丧失亲人能承受,这样才能使身体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状态。

人活一世,每个人都会经历老年,但是人人都应该有一颗不老的心。容貌终会随岁月逝去,只有心态是可以自己掌控的。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一种主体状态。”提出“健康的人一半是心理健康”的口号。人到老年,随着生理上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活动。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应的痛苦。

此外,还有一些老年人离退休后对生活的不适应。我们知道,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有些老年人在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也有的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及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失落感,觉得自己越来越远离现实生活,正逐渐被人遗忘,于是吃不香、睡不着,缺乏生活兴趣。

某企业在欢度厂庆时,邀请离退休的历届老领导欢聚一堂。不料,一位曾任过副厂长的七旬老者,在回忆当年率领员工大展宏图的情景时,连声说道:“好汉不提当年勇,完了,现在的我是一个废人啦,早就被大家遗忘了。”接着便声泪俱下,难以自持,令在场者十分尴尬且不知所措。

一般来说,对老年人心理影响最大的、最常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老年人都希望平平安安、幸福美满地度过晚年,而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希望长寿,但这种美好愿望与实际生活中的意外打击、重大刺激往往形成强烈的对比和深刻的矛盾。比如说,有一些老年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再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指近期内失去配偶的老年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从这里我们看出,家庭的变化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有心理学家指出,家庭和谐与老年人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家庭和谐能促进、发展老年人健康长寿。一位外国作家这样写道:“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犹如沙漠的甘泉,涌出宁谧的安慰,使人洗心涤虑,怡情悦性。”

实质上,家庭已经成了老年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极大部分老年人来说,没有家庭,老年人就没有了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伦理情感为纽带的一种最普通、最持久、最固定的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对于满足老年人最为珍视的情感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歌唱道:“层层叠叠迷人的风景,温暖还是自家的门。”因此,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健康长寿和家庭生活的和谐、美满紧密相连,创造一个和睦祥乐的家庭生活气氛,就成为老年人最感快乐舒畅的事情。

为什么人老话多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

李某,今年65岁,身体还不错,每天家务也操办得好。但是近来家里人越来越觉得她话多,经常啰里啰嗦的,不该她管的事总要多管一管,不该她说的话她总要多说几句。搞得家里人上上下下都很烦。

其实像李某这种情况是老年人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俗话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人上了一定年纪之后,说话往往重复啰嗦,甚至喜欢回忆过去,做事比较固执己见。

老年人由于生理衰老的原因,开始显得精力不够充沛,许多事情自己不能直接参与,或者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从容和潇洒地把事情做得较为理想。因此,他们只好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心里平衡。

同时,老年人由于自尊心的强烈作用,他们对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都会坚决维护,也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自我防卫”。这个时候,老年人为了排出寂寞,也会借助重复和唠叨的语言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点热闹的气氛。老年人最善于津津乐道的就是自己的陈年往事以及以前取得的成绩。这都是为了能得到一点心灵上的慰藉,以解脱现时的空虚和无奈。

人老话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爱多嘴。在家中无事生非,对这要说两句,对那也要说两句。

(2)旁若无人。看电视时,不顾旁人,只管自己,爱评价电视中的人和事。

(3)好指点他人。时时指点儿孙小辈的生活日常琐事,不该他管的也要管一下。

(4)絮絮叨叨。凡事啰啰嗦嗦,无休无止。

(5)常重提旧事。怀旧,乐此不疲、津津乐道陈年往事,炫耀过去功绩。

(6)以唠叨排遣孤独。常感寂寞,借助语言的重复来排遣孤独。

其实,作为老年人,话多是正常现象。一位医学专家这样说,为什么时下很多老年人患阿尔茨海默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嘴巴的懒惰。一个老年人赋闲在家,本来就有失落感和自卑感,儿女们往往都离开父母另过,平时想找个人说话聊天都成了奢侈之想;倘若老伴先走了一步,就连倾诉心曲、发牢骚的机会都没有了,手和嘴巴也就慢慢变得懒惰。根据生物学“用进废退”的原理,久而久之,怕连一句完整的话也不会说了。

我国元代一个叫邹铉的人,他在《寿亲养老新书》中把“与良朋讲论”作为一个重要的健身长寿法,把“益友清谈”作为健身的“十乐”法之一。在现代,很多国家把“说得快”作为老年人的四大健康标准(即吃得快、排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平常说的“人老话多”、“十个老年人九个唠叨”就不一定是什么缺点了,而是证明健康的标志了。因此,“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是一个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学会理解爱唠叨的老年人

马某,女,67岁,最近心里老是感到苦闷,容易生气。后来她在老伴儿的陪伴下找心理咨询师帮助分析。在那里,她滔滔不绝讲了二十多分钟。大致是说:她心灵手巧,外貌也好,对人真诚,但周围同事仍不说她的好话,实在使她烦恼。退休后,在家里也整天嘀嘀咕咕,无话不说,爱唠叨。丈夫不理解,儿女也不支持她,说她“人老话多”,她不服,于是在老伴儿的陪同下前来咨询。

我们说过,人老话多,乃人之常情。尤其在家里当着子女的面,老年人常要倾诉一下心中的喜怒哀乐,甚至把多年前的旧事也爱细说详诉,而且这次讲了下次还讲。这便往往引起子女们的厌烦。因此,作为老年人,平时还是应尽量控制一下自己,可以去寻找一些有意义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一做。比如读读书、练练字、打打门球等,参加一些社区的公益活动。这样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不会讨人嫌。

作为家中的晚辈,遇到爱唠叨的老年人,最简单的做法是,别和老年人太较真,不注重他讲了什么,而是要对他的唠叨进行积极的回应,比如“哦,是么,我觉得您说得有道理”。这样附和并不代表同意老年人的观点,仅仅是回应而已。同时,还要积极帮助他调试心情,带他多出去走走,多接触一些老年人(比如老乡、邻居等)。老年人只要和别人找到了共同语言,找到了兴趣点,人也会变得积极、乐观,就不会总盯着家里的小事唠叨了。

对于年轻人来说,善听老年人的唠叨对自己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话虽有偏激成分,但它告诉人们,历尽沧桑的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他们常把“经验”寓于“唠叨”之中,晚辈们如果善于听取,大有益处。

再者,善听老年人“唠叨”也是孝。子女理解并且耐心听取老年人的“唠叨”便是一种孝敬。

回归心理是老年人的心理隐患

何为回归心理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他们的思维、理解、记忆能力降低,大脑释放的储存信息,大大超过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吸收和累积信息的水平。而大脑贮存的“往事”却留有很深的痕迹,遇到现实刺激则很容易触景生情,对于不良情绪不能自我疏导者,容易产生一种现象,这就是老年人的“回归心理”。

回归心理多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者,平时主要表现为:

(1)唠唠叨叨、不知所云、唉声叹气、郁郁不欢、烦躁易怒,并有食欲下降。

(2)有明显的自卑感和痛苦感,常缄默不语。

(3)严重者发生性格和行为改变,多喜怒无常、倔强顽固、爱哭,并可出现无法理解的幼稚行为或动作。

(4)有时还会诱发老年精神病、老年抑郁症、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胃溃疡、癌症等疾病。

产生回归心理的原因,与老年人数十年的生活经历有关。他们的社会经验很丰富,过去的生活中充满了酸甜苦辣,因此,很容易回忆往事,将自己的一生经历“过一下电影”。他们希望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讲给年轻人和下一代听,希望自己的小辈不要重蹈覆辙,重犯自己过去的错误。也有老年人喜欢在别人面前“卖老”,显耀自己过去光荣的经历和事迹,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回归心理是老年人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人生是一场没有回程票的旅行,我们所能拥有和把握的只有现在,并且人的各种能力都遵循“用进废退”的自然规律。因此,老年朋友应该消除老朽感,重新认识自己现在所扮演的角色,量力而行,发挥余热,做到知足常乐。

老年人如何克服回归心理

回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机制。从精神分析来看,回归心理是一种心理退行。当人们遇到挫折和冲突时,会通过这种回避现实的防御机制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通过这种时间上的错觉和混淆化解自己内心的恐惧和焦虑。但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一个人无法面对现实和适应社会,有碍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对于老年人来说,回归心理会加速人体的衰老过程,较为严重的,其死亡率和癌症、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都要比正常的高3~4倍;同时也易导致老年性痴呆症、抑郁症和消化性溃疡等病的发生。

那么,老年人如何克服回归心理呢?

要预防和消除回归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老年人应该用一分为二的正确态度来对待和评价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要培养豁达、积极的人生观,珍惜宝贵的晚年时光,面向现实,积极地向前看,不要整日沉浸在“不堪回首话当年”的悲观情绪中。

同时,还应多走出家门,饱览大自然的风光,近处可上公园,远处可去登山,让大自然的气息给自己的生命涂抹新的绿色。

生活上还应注意饮食的调养,适当摄取一些富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如瘦肉、乳、鱼、蛋及豆制品、莲子、桂圆等。

当然,做儿女的也要利用休闲时光多回家看看,多陪老年人一起出游。这样既增加了亲子感情,又营造了融融的家庭氛围,使老年人感到“此处乐,不思蜀”。

空巢的老年人最脆弱

孤独寂寞的空巢老年人

“空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我们知道,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负担,又是父母的骄傲和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一家老少,和睦相处,共享天伦之乐。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业,离开父母时,父母如释重负的同时会发现自己寂寞了。面对这一变故,许多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母亲,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产生“空巢”的孤独感。

有这样一位孙大爷,他的老伴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他唯一的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去北京工作了,平时也难得回家一次。本以为已熬出了头,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家中空空,只能过“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寂日子。每次他看见别人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地过日子,他心里就特别地难受。他每天都盼望着儿子能回来聚一聚。

后来,孙大爷觉得脚不大灵活了,他以为是人老了的正常反应,并没有加以重视,也从来没跟儿子说过。后来终于因为没人带他去医院,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一条腿不得不进行截肢。儿子后来知道此事后也是悔之晚矣。从此,孙大爷也就更走不出这片被禁锢的小天地了。

当儿子告诉他想去美国进修,并已经办妥了一切出国手续时,这把他唯一的慰藉和希望也带走了。

儿子终于去了美国,孙大爷依旧守着这个空家。儿子在国外的学业很重,而且还得打工赚钱以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维持生活,并还要寄钱给孙大爷治病,生活压力很大。他自感自己不能照顾老父亲,因此,他建议父亲找一个老伴,这样他也可以更加放心了。可孙大爷认为,自己都六十多岁的人,还结什么婚,而且自己腿脚都不灵活,谁又愿意嫁给自己呢?就算别人愿意,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于是,孙大爷就这样孤单单地守着空荡荡的家。

可以说,空巢的老年人最容易感觉孤独。他们整天郁郁寡欢,闷闷不乐;情绪持续低落,经常感到心情郁闷、沮丧、寂寞、孤独;说话语音平淡并时常叹气。有时在身体方面还会出现夜不能寐,经常失眠或浅眠;出现食欲缺乏、无精打采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引起精神障碍。因此,无论是老年人自己,还是子女都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让我们的家成为一个冷冰冰的“空巢”。

透视空巢老年人的孤独感

人类千百年来一直过着群居生活,是不喜欢孤独的,尤其是老年人,对于孤独可能达到恐惧或害怕的程度。有专家曾对13 963名城市老年人调查,发现40%的老年人有孤独、压抑、有事无人诉说之感。

孤独感不同于孤独生活本身,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受,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而在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交往的需要不能满足的结果,表现为较复杂的心态和行为。

老年孤独感发生的原因极其复杂。从总的情况看,在客观方面与身处陌生、封闭、孤单与不和谐的生活情境有关。比如,随着住房条件逐步改善,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同时,高龄老年人增多,丧偶而独居的老年人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如果缺乏自我调节能力,非常容易因“空巢”而产生比较严重的孤独感。

但是,“空巢”这种生活情境并不是必然地决定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同是空巢老年人,孤独感的体验并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这就是人的主观方面的原因了。

(1)人际反应特质不同

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因人际关系基本反应倾向不同,不同的人会表现为不同的人际反应特质。正是不同人际反应特质,造成了人们对人际交往需要的不同强度。有些人交往的需要不是很强烈,甘愿避开喧闹的人群,独居于陋室之中,钻研思考问题,不希望受到别人的干扰。他们虽然儿女离家或是孤身一人,却没有孤独的烦恼和痛苦。相反,有些人交往的需要较强,就容易感到十分孤独。

(2)气质类型不同

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大量的研究表明,气质类型上属于抑郁质与黏液质的老年人容易孤独。因为黏液质的老年人沉着冷静,情绪发生慢而弱,待人容易冷漠,内心不易外露;而抑郁质的老年人多愁善感,胆小孤僻。内向的老年人,更多地注意自己的内心世界,不爱与人交往,喜欢沉思而孤僻,特别是在新的环境里,多半沉默。

(3)自我认知不同

孤独的老年人往往又自我认识不足,容易过低地估计自我。他们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在与人交往时,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比较,认为自己的家庭出身、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和工作单位都不如别人,越比越泄气,便逐渐与人疏远而自我封闭。也有一些老年人过低地估计他人,将他人看得一无是处,并强烈地希望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因而,与一般人难于交往,自然会在孤独的泥坑里越陷越深。

实践证明,长期的孤独感会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当然,老年人只要心智尚在,是可战胜空巢孤独感的。首先,应看到社会的进步,新时代重任由一代一代年轻人去担当,不要过于依赖年轻人;其次,多探寻家门内外各种消闲自娱之道,养花逗鸟,走亲访友等,优哉游哉,身心怡然。此外,丧偶的老年人还可寻觅爱侣,共度人生。

常回家看看——别让老年人等得太久

那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众多父母和子女的心声和愿望。的确,“离巢”的子女如果能“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是对老年人最大的慰藉,因为老年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图个团团圆圆”。

可是现如今,很多子女在外面工作过于繁忙,难得有时间回来看看。一位快70岁的老年人说:“儿子在广州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春节回来没住几天就走了。现在家里就剩下我们老两口,心里感觉空荡荡的。”还有一位老年人也表示,前几天全家人还聚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可两个孩子马上又要到外地上班了,一想到这些,自己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了。

对于空巢老年人来说,子女多回家看看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也是他们感觉最快乐的事。

作为“离巢”的子女,能常回家看看父母当然最好。如果因各种原因而心有余而力不足,则应该多打电话或多写信,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外面的工作、学习情况;或者有条件寄些钱物回家,以表示对父母的孝敬,减少父母的牵挂。

关爱老年人,给操劳一生的父母精神安慰;常回家看看,这应该成为每个人基于感恩的自觉孝行。记住,别让老年人等你太久,他们也没有那么长的耐心和时间!

老年人再婚心理的调适之道

“黄昏恋”好处多

不管人们的愿望多么美好,人到了老年时期,总会有生离死别现象的发生。丧偶就是任何老年人终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观念里,老年人丧偶后,就应该独善其身,自己或者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不应该再有什么“黄昏恋”的念头。

有这样一位程姓老大爷,老伴儿去世很多年了,程大爷苦熬着一直没给儿女们提再婚的事,可是家中的冷清,让他感到晚年的孤独。儿女没成家之前,他这个小房子里是全家人最幸福的港湾,儿女们挤住在一起,其乐融融。可是现在,儿女们都有了各自的避风港,难得再回一次家来看看。

终于有一天,程大爷鼓足了勇气,和儿女们谈自己想再婚的事情。他把儿女们都叫来了,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对孩子们说:“小区里有一个老太太,人挺好的,很贤惠……”谁知,话没说完,女儿的一句话给顶了回来:“老爸,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有我们养你的老,你还怕什么?”儿子也是死活不同意。

从此以后,程大爷就没提再婚的事,自此也变得郁郁寡欢了,看上去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

(1)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社会心理学认为,“成双性”是人的自然本性,寻找配偶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这对老年人亦不例外。丧偶者存在再婚的心理倾向。老年人的婚姻状态影响着其生活的满意度。这是因为老年人再婚有助于发展共同的兴趣、爱好,可以满足相互倾诉和倾听的需要,解除了孤独、寂寞感,尽快消除丧偶留下的阴影,促使精神振作起来,有益于身心健康。

(2)生活上可以相互照顾

老年人再婚可以相互照顾、体贴、抚慰。平时,冷暖温饱有人惦念;病时,请医问药有人照料。这样生活上互相扶持,心理上互相沟通,精神上互相慰藉,使得心理平衡而放松。

(3)减轻子女的精神负担

大多数独身老年人的子女已建立了小家庭,他们忙于自己的工作,忙于照顾自己的儿女,忙于自己的家庭生活,担心对老年人照顾不周。如果老年人再婚的要求和愿望得到满足,就可以减轻一部分子女挂念老年人的精神负担。

(4)可得到异性的满足

幸福的老年人一般都是“康而寿”。有学者经过研究后认为,人的性能力与人的健康、长寿成正相关关系。60~70岁的老年人每月可以有1~3次的性生活。还有的学者指出,人的性需要与生俱存。但老年人求偶结婚的心理并非都以此为主。日本老年心理学家井上滕认为,老年期的性生活,就是满足相互认为还有必要的一种感情,使双方互相鼓励,增强团结和睦,分享快乐,增强生活自信心。老年人再婚能满足这种需要,对身心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总而言之,老年人是否再婚是他们自己的权利,家庭和社会只能给他们提供参考意见。老年期恋爱、结婚是提高生存意义的“特效药”,无论是再婚还是独身,都应该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

老年再婚的心理困扰及调适

单身的老年人内心渴望能再找个老伴,携手走过风雨人生,这本无可非议。但太多的世俗束缚让一些孤独的老年人难以开口。

在目前社会环境下,老年人再婚主要有以下困扰:

(1)受世俗观念束缚

很多人尤其是当儿女的认为,老年人再婚是不正常、不光彩的事,也给自己丢面子。这种世俗观念让很多老年人不敢昂首挺胸地走进老年婚姻介绍所,只有把爱之火种潜藏在心底。事实上,老年人也有权利按自己的意志来自由地恋爱和结婚。

(2)担心儿女们反对

儿女们反对老年人再婚,还有这样几点担心:怕遗产会落入他人之手;会让人说闲话,认为晚辈不孝,长辈才会走此道路;会愧对已故的长者;不愿照顾护理后母(继父)等。在现实生活中,儿女们反对老年人再婚的的确有很多。可惜,老年人双方情投意合,却无法走上婚姻之路。

不管怎么说,做儿女的,应该通情达理,支持丧偶的父母再婚;再婚的老年人,也应多与儿女沟通,妥善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

(3)怀旧心理使对方痛苦

因前夫前妻去世而再婚者,往往对原来的生活伴侣心存深深的怀念。而且,再婚后又不由自主把现在的配偶和以前的配偶进行对照。这样的对照往往在比较策略上缺乏理性,也就是很容易以现在配偶的不足与前夫前妻的优点相比。这种怀旧心理最易引起再婚中对方的痛苦。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互相体谅与照顾。谁都承认,爱情应该是专一的;但专一的爱情并不排斥已经逝去的爱情在心理上可能留下的余波,更不要求已经逝去的爱情丧失其原来的价值。既然过去的爱情曾经在你爱人的心灵中激起过令人难忘的浪花,那么,只有用新的爱情琼浆才能使它得到补偿和更替。

(4)担心彼此心意不诚

再婚夫妻双方都有一些过去家庭中的财物,鉴于前次婚姻的破裂,常会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担心对方心意不诚。于是,有的人会实行经济封锁、分心眼、留后手、闹独立,这会使现实家庭名存实亡。其实,既然两人选择了在一起,那么就应该有理由相信对方,双方都要有“我不进地狱谁进地狱”、“天塌下来有我顶着”的精神才好。

(5)担心没有独立生活的经济来源

倘若没有住房和足以维持独立生活的经济来源,一定会影响老年人的婚恋。两个老年人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的花费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果住房条件不宽裕,或者得与儿女们住在一起,那生活上肯定不是很方便,这也是制约老年人再婚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除了必须健全社会性保障制度外,还要使老年人认识到应把遗产投资到自己的老年生活中去,才能让生活过得更美满。

诚然,影响老年人再婚问题还存在其他一些心理障碍。但问题的关键是老年人自己要解放思想,自己尊重自己的志愿,自己把握好人生的选择,鼓足勇气,勇敢地去迎接本属于自己的晚年幸福。同时,也希望儿女以及全社会都应理解、支持、成全老年人再婚,让老年人从再婚中获得幸福,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同类推荐
  • 糖尿病吃对不吃错

    糖尿病吃对不吃错

    本书以“饮食原则”为中心,以“宜吃什么、忌吃什么”为重点,从对糖尿病的积极作用、对并发症的积极作用、巧妙搭配、食用禁忌、降糖烹调方法五个方面,深度解析了92种宜吃食物、13种辅助降糖中药,并为您推荐了104道适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的菜谱。还根据六种常见并发症的特点,提供了详细的饮食原则和宜吃食物、忌吃食物,帮助您有效控制和预防并发症。
  • 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关注孩子从心理开始

    本书所选择的心理学故事告诉读者:这些奇特的心理问题或生活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如何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以及哪些原理或效应可以有效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全书内容包括:梦境成真之谜、斯坦福模拟监狱实验、嗜酒如命为哪般等。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妇科常见病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妇科常见病一扫光

    所治病症:月经调理老偏方:月经量多、量少、周期不规律、有血块、闭经等;痛经根治老偏方:经期下腹冷痛、腰酸痛、头痛、经期后痛经等;带下调理老偏方:白带量多、清稀、有异味、色黄、黏稠、赤带等;私密保养老偏方:阴道干涩、阴道松弛、阴部瘙痒、阴道炎等;乳房保健老偏方: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肿块、乳腺肿瘤等;子宫养护老偏方:女性不孕、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等;孕产调理老偏方:习惯性流产、孕期呕吐、孕妇便秘、产后缺奶等;心情调理老偏方:经前脾气暴躁、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
  • 吃出你的健康来

    吃出你的健康来

    本书以中医四季养生原理作为理论根据,全书按照春、夏、秋、冬分为四部分内容,每一部分均包括四季饮食宜忌以及精心安排的养生主食、养生菜、养生粥、养生汤、养生药膳以及养生茶饮等。
  • 女性更年期保健

    女性更年期保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女性担负着孕育、繁衍后代的艰巨任务。现代女性还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及责任,她们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我是小倩我是鬼

    我是小倩我是鬼

    呜呜,人家好可怜啊,酝酿了很久很久的表白,居然就这么“碰~”的一声,灰飞烟灭了。人家不甘心啦,死也不甘心啦。混蛋苯冥王,简直就把草菅人命当做生活乐趣嘛。真不知道,原来阴间也媚外了,阴曹地府叫冥界了,阎罗王也改称谓叫冥王了,果然是不管是什么地方都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了啊。可是,人家是被冥王这家伙冤枉死的,不管啦,人家要还阳啦,人家要去向人家的小王子表白,人家要去完成心愿啦……
  • 错惹腹黑首席

    错惹腹黑首席

    他是陆氏的继承人,京城有名的富二代;她是父母双亡的孤女,唯一的设计天赋也被迫放弃,他们在一起上演了一场轰动全城的灰姑娘嫁豪门戏码。一场豪门盛宴,她总算是看清了他的心,陆灏轩,你不爱我,我不怪你。绝望的闭上双眼,嘴上却传来温软的触感,竟然是他——那个每次她落难都会翩翩而至的男子。她和他躲在衣柜内,却亲眼目睹了她丈夫和小三的极致缠绵。一场豪赌,输掉的何止是他,她连人带心,输得血本无归……蒋骁祁,顶着无数光环的男人,亦是京城最受名媛淑女注意的三代领军人物。从此,他不再给她退路,步步紧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幻海佐术

    幻海佐术

    人死后有没有灵魂?可能没有吧,有的只是大脑的意念,意念越强死后会形成一股能量,被人称为鬼魂……在这里,只有意念足够强大,不断磨砺才能成为一方翘楚……
  • 她的四叶草

    她的四叶草

    四叶草,在传说中代表着某种属于自己的幸运......
  • 京门风月

    京门风月

    前世家族被诛尽,谢芳华重生之后,她就发誓一定保得侯府不倒,谢氏不灭!混入皇室隐卫习武艺,学权谋,八年后回京。南秦京城因她的归来霎时风起云涌。而她不止识风月,也能定乾坤!却被英亲王府的秦铮无赖缠上!爷的媳妇儿,哪里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利刃之浴血江湖

    利刃之浴血江湖

    叶飞扬,根正苗红的红三代,本应是喜欢踩人,嚣张跋扈的二世祖,却自小加入国家神秘组织,在离开组织时,却接受一个神秘任务,到底是什么任务,会让执行上百次A级任务,从未失手的他,感到头疼,他又会书写什么样的神话,怎样完美的完成任务,敬请点击。。。。
  • 帅气校草的甜心大小姐

    帅气校草的甜心大小姐

    校草与校花的校园爱情,中间会发生什么?想知道加我QQ哦!
  • 傲娇丑妻:豪门夫人带球跑

    傲娇丑妻:豪门夫人带球跑

    联姻有风险,离婚需谨慎。秦邈娶了这个世界上最丑的女人墨子柒,留了种子后赶紧溜之大吉避而远之,不料那个丑女人留下离婚协议后竟然敢带着他的球逃跑,一跑就是五年。再相见,墨子柒给他明明白白的上了一课——娶到手的丑媳妇先别急着扔,否则后果就是满世界追着媳妇儿子跑,秦邈此刻已经悔到肠子青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心理学(大全集)

    犯罪如同一把刀子,锋利地将社会切出一个横断面来,让我们看到社会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如何应对犯罪、预防犯罪,既是公安、法律工作者面对的严酷现实,也是全社会都应当参与解决、进行综合治理的大课题。我们编著本书,只是希望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以期广大的读者朋友明白,人在早年一旦走上犯罪之路,几乎是无法再回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上来的。而且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人生任务,一旦错过将终生难以弥补。所以,在此我们衷心地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从本书中犯罪人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在加强自我法律认识的前提下,帮助自己的子女、学生健康成长,从容拥有完美健全的人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