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546800000002

第2章 童话

一部独特的、具有经典意义的童话

——读《宝葫芦的秘密》

陈建宾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最具代表性的童话之一,发表于1957年《人民文学》第1—4号。这部童话写得既平实又幽默,具有深刻的教育和启发意义,备受一代代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的喜爱。

作品一反以往关于“宝葫芦”故事的俗套,而将其导向另外一个主题,从而突出了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意义。小学生王葆由于经常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便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得到一个宝葫芦。当他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或阻碍,比如,遇到令人头疼的数学题或是为一架电磁起重机而绞尽脑汁时,尤其如此。想不到有一天当他钓鱼时,却意外地得到了这样一个宝贝。宝葫芦表示愿意做他的奴仆,但前提是这秘密只能他们两个知道,不得告诉第三人。于是他要什么就有什么,从此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幸福”,一种新奇的、刺激的,可以不必自己劳作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几乎所有东西的“幸福”。然而,与这种“幸福”相伴的却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弄得他狼狈不堪。更重要的是,王葆在无论什么东西都“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情况下,正常的生活程序被打破了,原来的那些人生乐趣也失去了:跟同学下棋,轻轻松松就取得了胜利,根本用不着思考奋战,实在是乏味之极;他的东西来得那么容易,量又特别多,让他吃不了、用不完,反倒没有什么意思了。他像一个吃撑了的人似的,看见什么都腻味。他的时间也多得无处打发……他终于体会到一种无事可做的、“不忙碌”的痛苦:无聊。他感觉无比孤单、寂寞,仿佛跟这个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他突然对生活的意义感到一种迷茫,因为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全随着宝葫芦的到来而离他远去:“将来干什么呢,我?我怎么样过日子呢?”这让他感到惶惑不安。当王葆最后得知,所有吃的、用的,甚至连试卷都是宝葫芦偷来的时候,他的心理冲突达到高潮,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原来他一直倚仗的“魔法”,竟是“偷”!最终王葆和宝葫芦决裂,又回归到正常的健康的生活之中。

可以说,宝葫芦是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思想的一种象喻,潜藏在王葆思想意识的深处,是他心头的“黑影子”。王葆与宝葫芦由妥协到斗争,直至最后将其彻底抛弃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转变,形象有力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没有一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真正的幸福,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

这部作品通过一系列充满儿童情趣和特点的生活细节及心理描绘,刻画了王葆这一个性鲜明的少年形象。他是一个热心善良的好孩子,但是又有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而当他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错误时,又能勇于改正。他的形象很容易引起小读者的认同与共鸣。

作品在写法上摈弃以往关于宝葫芦故事的结构套路,不仅把宝葫芦的“法力”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且把它作为自私自利及好逸恶劳思想的一种象喻,进而让它给王葆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和苦恼,这就使王葆后来的思想转变不仅在情理之中,而且更容易使小读者接受本书所要表达的主旨。虽然最终目的是说理,但说得形象、自然。

在本书中,作者的幽默才能和他的一以贯之的喜剧艺术风格也得到了体现。作者是带着微笑来进行创作的,他以善意的笑来“捉弄”王葆,并使其幡然醒悟。这本书的对话和叙述中还有另外许多幽默和诙谐的成分,这些成分的有效介入,给作品以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作品逸趣横生。

作品采用第一人称独白式的叙事方式,以一个小孩子的身份说话,用小孩子特有的声音及语调讲述故事,让读者尤其是小读者读起来颇感亲切。语言也很有特色,简洁,生动,形象。

无疑,《宝葫芦的秘密》是一篇优秀的童话作品,深刻的立意,鲜活的人物形象,神奇而又巧妙的故事情节和生动优美的语言,吸引着不同时代的青少年读者,其艺术魅力恒久不衰。读这篇作品,小读者们在得到审美愉悦的同时,或许还会思考自己如何做一个可爱的好少年。

现实社会的曲折反映

——读《稻草人》

张柏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叶圣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之一,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

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他的父亲帮当地一个地主做账房,家境清苦。他五岁(1899年)时,进入当地的私塾就读,其后跟随父亲工作。在工作里,他有机会走遍苏州城,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生活。

1907年,叶圣陶进入当地的草桥中学(即后来的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就读。中学时期,开始接触外国小说及当时的文艺新潮。他不单喜爱阅读这些外国小说及新文学,更与同学组织诗会《放社》。中学毕业后,因家境清贫在当地一家初等学校任教,并试验当时的新式教学法。

1914年,他被排挤出学校而离开失业。在他失业期间,他全心投入文言文小说的创作。这些小说都寄到《礼拜六》杂志发表。他发表了许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作品,出版了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稻草人》以及小说集《隔膜》《火灾》等。叶圣陶曾参与北京大学的学生组织“新潮社”,并参与出版小说、新诗、小品、文学批评及剧本等各种文学作品。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并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成为文学家开办的书室“朴社”的编辑。

1923年,叶圣陶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并主编《小说月报》等杂志,同时继续文学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倪焕之》和大量短篇小说。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里。

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他主办的《中学生》杂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学生欢迎的读物,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抗战期间,他先在中学、大学执教,后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写下了不少散文小说诗词,从不同角度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惨生活,歌颂了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坚强不屈的普通群众。主要作品有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散文集《脚步集》,童话集《稻草人》。

抗战胜利后,他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压制民主,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1946年,叶圣陶回到上海后,积极投身爱国民主运动。他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还担任了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他编辑杂志、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揭露和抨击当局内战、独裁、卖国的罪行,呼吁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爱,有所恨,有所为,有所不为;和广大的人民,为同一目标而斗争”,“汇为巨力致民主”,“转移风气,挽回世运”,开创“为万世开太平”的局面。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稻草人》是叶圣陶1922年完成的一篇童话,刊登在1923年5卷1期的《儿童世界》杂志上。而后作者把1921年至1922年上半年创作的23篇童话结集出版,名为《稻草人》。叶圣陶说:“我之喜欢《稻草人》较《隔膜》为甚,所以我希望《稻草人》的出版,也较《隔膜》为切。”郑振铎在为《稻草人》作序时认为:“在描写一方面,全集中几乎没有一篇不是成功之作。”鲁迅的《〈表〉译者的话》中也说:“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稻草人》作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它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令人称道。

朱自清在《我所见的叶圣陶》中对《稻草人》有过细致而准确的评价:“早期童话集《稻草人》中,部分作品(如《小白船》、《芳儿的梦》等)曾为儿童描绘了一片超现实的‘天真的乐园’,但更多的作品则是严肃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如《画眉鸟》中可以看到阶级社会的鲜明图画;《富翁》启示读者不可脱离体力劳动;《稻草人》一篇则描写了旧中国农村人民的痛苦生活,为他们的悲惨境遇申诉。它们有助于启发儿童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同情下层人民,但有时气氛过于低沉。后期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则显然不同,集体主义和乐观进取精神已贯穿在一些作品中。续安徒生童话而写的《皇帝的新衣》,讽刺了统治者的残暴和愚蠢。《蚕儿和蚂蚁》提出了为谁劳动的问题。《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篇,以隐喻手法揭示了轻视群众的‘英雄’的可悲下场以及人生所应采取的切实态度。《鸟言兽语》、《火车头的经历》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群众政治斗争。”

丁玲曾经称赞叶圣陶的童话作品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美丽的幻想

——读《安徒生童话精选》

叶君健

安徒生(1805—1875)是丹麦十九世纪的一个著名作家。1835年元旦,他在写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我现在要开始写为孩子们看的童话了。你要知道,我要争取未来的一代!”他开始写童话以后,他又对一位朋友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一点东西,让他们想想。”这两段话表明了他写童话的态度和目的:他的童话是念给孩子们听的,因此必须平易近人,可以听懂,同时还要让在他们旁边听的父母也“想想”。换一句话说,他的童话不仅要教育孩子,还要教育成年人。所以他的童话不单是写给少年儿童读,也是写给成年人读——的确,它们里面有许多东西,甚至在我们老年时也值得我们回味,值得我们“想想”。

这也是安徒生的童话所独具的特点。在他以前,一般童话都是民间故事的转述,如法国著名的古典作家贝尔洛和德国的格林兄弟写的那些童话。安徒生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有几篇童话取材于民间传说(如《打火匣》——即使在这类作品中他也注入了极为现实的内容),其他都是他根据现实生活写的。这些童话表现出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分析,对社会阴暗面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有不少的篇章表现出他对人们的高尚品质的歌颂。

尽管他的童话作品都有很深的现实基础,但它们却也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美丽的幻想,读起来像诗,如《小意达的花儿》和《海的女儿》。此外,虽然他的童话创作不是民间故事的转述,但它们的语言和风格却洋溢着民间的风趣,因而也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他的作品分明地表现出他的爱和憎:对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和残酷、虚伪,他的揭露和讽刺是无情的。如《豌豆上的公主》中的那个“公主”、《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位皇帝、《夜莺》中的那一群大臣,他都用幽默的笔调和夸张的手法,把他们刻绘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御用工具,在他的笔下也是丑态毕露,如《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中的那个牧师。对穷苦的人们,安徒生则寄予无限的同情。这一点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在《老头子做的事总是对的》这篇故事中,他热情地歌颂了普通劳动人民的淳朴和真诚的爱情——对于这,那些浸透了市侩哲学的商人是无法理解的,因而他们也就输了他们的“赌注”。

他希望人间出现一个幸福美丽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和理想、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他在这方面创造出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形象,如:“海的女儿”——她把“人”看得那么高贵和庄严,她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甚至自己的生命,去争取获得一个“人”的灵魂;《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她冒着一切危险和困难,忍受着一切诽谤,以最大的毅力和坚韧的精神,使得她的哥哥们得救;“拇指姑娘”——她虽然长得身材微小,但她却具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她追求光明,她也终于获得了光明,给别人也给自己创造出幸福。这些崇高的理想赋予他的童话作品一种非凡的美,也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有许多童话实际上是诗。

但安徒生却是一个出身极为寒微的人。他的父亲是一个穷苦的鞋匠,去世很早;他的母亲靠为人洗衣度日;他的祖母则以行乞为生。虽然他没有机会受到教育,但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决心献身于艺术事业——当一个芭蕾舞或歌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人生。为了实现这个志愿,他十四岁就离开了他的故乡富恩岛,来到首都哥本哈根。这是一番很不平凡的奋斗。他不仅要克服生活的重重困难,他还得打碎一个阶级社会所强加于一个穷苦和“卑贱”的孩子身上的精神枷锁。凭他坚强的毅力,他终于获得了一些有影响的艺术家的同情和帮助,得以有机会学得一些文化。虽然由于困苦生活的折磨,他的体型不适宜于在舞台上表现人生,但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作家。他从十七岁的时候起开始发表作品——诗歌、剧本、散文和小说。这些作品,回过头来看,不过都是他后来写童话的一种准备工作。他从三十岁的时候起,开始专心致志地为儿童创作,直到他去世前三年为止。引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才是我的不朽工作呢!”他一共写了一百六十多篇童话和故事——这在童话作家中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成绩![1]

他热爱他的小读者,希望他们能在一个幸福的世界中生活和成长。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他让那个受尽了饥饿和寒冷折磨的小女孩和她的祖母“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也没有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这是他一贯对我们未来的一代所抱有的美好和善良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在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条件下,却从来没有实现过。他只有把这种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但上帝怎样呢?他也不灵。那个可怜的小女孩,最后还是“在一个墙角里……在旧年的除夕冻死了”。这是安徒生的时代给他的思想所带来的局限,也是他作为一个同情于人民的作家所无法摆脱的苦恼。这个苦恼一直伴随他到他最后的一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他的童话创作中不时发现一种忧郁的情绪的缘故。

但他对他的童话创作是非常严肃的。他把这当做是他一个崇高的使命。在他的自传《我的一生的童话》里,他说:“每次我的童话之神把我的作品带给一些陌生人的时候,我总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一种快乐和恐惧交杂着的感觉。上帝啊!请您不要让我写出任何一个在您面前交代不了的字来!”的确,他的童话创作是他整个人生经历和整个真实感情与思想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们在今天,将近一个半世纪以后,仍然能打动我们的心。

浪漫的想象 美好的情感

——读《格林童话精选》

杨志

雅可布·格林(1785—1863)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1786—1859)都是德国赫赫有名的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到语言学、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但是,假如你认为格林兄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那就错了。他们非常热爱自然和民俗,时常到大自然中漫游,热衷于搜集民间故事。当时的社会还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等娱乐工具,在休息时,大家往往坐在一起,或在酒店里,或在村井边,听人滔滔不绝地讲故事。古老的传说和童话在民间充满生机,不胫而走,越过国界和时代,成为民间精神生活的重要食粮。在格林兄弟生活的时代,德国的国土上爆发了大规模的战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非命,战火吞噬了大批村舍,许多美丽的童话面临绝迹,格林兄弟更加感到有必要记下这些童话。这样,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他们搜集了极为丰富的材料,在此基础上编写成二百多篇童话和六百多篇民间故事,即《儿童和家庭童话》与《德国故事》,前一部书就是为他们带来世界声誉的《格林童话》。

在搜集童话时,格林兄弟尽力保留童话的民间本色,不妄加删改和润色,所以格林童话的语言淳朴、粗犷、幽默,充满了各种谚语、俗语、新颖的比喻,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韵味。比如,“你整天呆在家里,穿着深灰色的厚呢外套,拖着长辫子,心里烦闷,所以想不通,你要是白天出去走走,就不会这样了。”(《猫和老鼠交朋友》)几句话就既形象生动地勾勒出老鼠的外形特点,又透露出猫的狡猾个性,堪称妙笔。这种例子在格林童话中比比皆是。

一般来说,格林童话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巫术/神魔童话,主要通过奇妙的巫术或者神魔的力量来推动整个童话的发展,如《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等;第二种则是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的故事,如《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交朋友》等;第三种是常人童话,讲述比较接近现实生活的故事,在中国一般叫做“民间故事”。这类童话近乎小说,以幽默和荒诞的形式肯定健康的生活态度,嘲笑人类的丑行和弱点,诸如懦弱、贪婪、吝啬等,《月亮》、《三兄弟》等都是这类作品。

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格林童话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首先,格林童话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想象。格林兄弟充分注意到了童话所具有的大自然的诗意,正如雅可布所说的:“自然的一切使人感到非同一般的事物无不散发着一股诗与传说的芬芳;就如远方将放晴时鲜嫩细柔的花粉洒在花朵与金果上一般。”在这本书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森林、原野、草地和花木都富于诗的意趣:“太阳、月亮和星星,全都是通人性的,很亲切,能给孩子以美好的礼物……群山间有人们在干活,江湖里有人鱼在那里昏昏欲睡。各种各样的鸟、植物、石头全会说话,会表达感情……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金子做的,并且都镶嵌着钻石。”书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异想天开的事物:月亮可以被一小块一小块地剪下来作为陪葬品(《月亮》);燃烧的火焰可以像人一样睡着了,一睡就是一百年(《玫瑰小姐》);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里的水喝干(《六个仆人》)……所有的人物、动物、植物和物件都具有一种勃勃的生命力,在一种充满人性智慧和奇思妙想的糅合中组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想象世界。

在大家特别熟悉的《小红帽》里,凶残的大灰狼把小红帽和祖母都吞到肚子里以后,安然大睡。这时,猎人出现了,他发现了大灰狼,用剪刀剪开它的肚子(它居然一无觉察,依旧在睡觉!),小红帽和祖母都从大灰狼的肚子里活着出来,然后“小红帽赶快搬来几块大石头,填在狼的肚子里。狼醒了,想逃走,但石头很重,压得它倒在地上,很快就死了”。——奇妙的想象使一直紧张的童话有了一个轻松的喜剧性结尾。

其次,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回味的温馨。格林兄弟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人世间的忧患困苦。他们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同度过的。从中学到大学期间,他们始终住在一起,并且连书籍和其他任何财产也都是共有的。所以他们在搜集童话的时候,特别看重那些表现人间真情、饱含生活温馨的童话素材。格林兄弟在解释《儿童和家庭童话》这个书名时,就明确说道:“这些给儿童的故事能以它们的纯洁和温柔去唤起孩子对生活的向往,在人生之初就培养起一种美好的思想和感情。”比如,在本书选入的《雪白和玫瑰红》中就写到了两个相亲相爱的小女孩“雪白”和“玫瑰红”:“她们是那样的虔诚而善良,勤恳而耐劳,世界上从没有过像她们那样的好孩子”,“两个孩子非常相亲相爱,她们每次出去,都是手挽着手。如果雪白说:‘我们谁也不离开谁。’玫瑰红一定会回答:‘我们一辈子也不分离。’”最终她们同时嫁给了两兄弟,一生都幸福地住在一起。类似的作品还有不少,如《三兄弟》等,这些童话以其包含的善意和温情引起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

第三个特点,也是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格林童话多以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为主人公,他们大都是平凡的百姓,有士兵、农夫、裁缝,也有牧童和工匠,但是他们并不是俯首帖耳地顺从邪恶力量的奴隶,而是生活的主人。他们往往以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来反抗邪恶力量,并在经历了一番挫折艰险以后,凭借纯洁善良、坚忍不拔和勤劳智慧而得到神异力量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爱情、平安和幸福,从而改变了他们黯淡的生活。这些童话往往通过一组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形象来展开故事,充满了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题旨,赞美对暴力和邪恶的反抗,激发对被损害者的同情,颂扬聪明和机智。其中最有名的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灰姑娘是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但由于受到继母和继母女儿的虐待,从早到晚干着繁重的活儿,睡在灶旁的灰堆里,满身灰尘,所以被叫做“灰姑娘”。灰姑娘用眼泪浇活了一棵神奇的小榛树,它可以实现灰姑娘提出的任何愿望。灰姑娘在榛树的帮助下,穿上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参加了国王为王子选妃的舞会。王子爱上了她,她却连续三次从舞会上逃走。最后一次逃走的时候,她的一只舞鞋被王子用柏油粘在了楼梯上。王子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借助这只舞鞋找到了灰姑娘——他美丽的新娘。

白雪公主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公主,但她狠毒的继母嫉妒她的美丽,千方百计想杀掉她。白雪公主逃到大森林里,七个善良的小矮人收留了她。继母仍然不肯放过白雪公主,先后三次亲自到森林里想杀害她。幸亏有七个小矮人的仗义和同情,以及王子的爱心,美丽的白雪公主才幸免于难,并获得了自己的爱情。

此外,格林童话还有着曲折而不离奇,朴素而不单调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德国老百姓的质朴、幽默和机智。按照今天的观点来看,格林童话中有些详细描写惩治恶人的种种手段,多少过于残酷,对我们来说是不太适宜的,这些部分需要我们在阅读时加以鉴别。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穿梭三千世界只为和你相遇

    快穿之穿梭三千世界只为和你相遇

    她,欧沐阳,时空管理局最优秀的漏洞修复员,因三千小说世界错乱,被困在小说界,开始了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他,两百年前便被困在这三千小说世界,且看他们如何在这些任务中日久生情
  • 虞游子是穿越者——通天塔世界

    虞游子是穿越者——通天塔世界

    反正200w字后主角才成形,拿着妹子变的武器,背后是妹子变的翅膀,部下有两个妹子开机甲,一个妹子作为飞行战舰核心的,总之一身装备全是妹子啦,反正就是作者自己的疯狂脑洞歪歪!开局就失忆,装备,哦不,妹子全靠捡!虞游子品着来至天牧帝国的柔茶,吃着来至通天塔的提子蛋糕,看着学城刊发的《世界魔法观察者报》。靠在铺着迪伦尔厚毯的长椅上,安心晒着太阳才是生活啊!一个雪发少女推开舰长船舱,大声道:“发生战争了!”虞游子放下茶杯:“让他们打呗。”“……战场在你电影外景旁边。”啪,报纸摔到了桌上,虞游子跳了起来:“拉上重型坦克、铠甲战士,我们快赶过去!战舰起飞!”
  • 昆仑皇下

    昆仑皇下

    程晓本是个落魄的市井小贼,机缘巧合下,替换了一个神秘之人回到所谓的故乡,没想到,他遭遇的竟是另一番仙缘世界.明争,暗斗!他背负着备受诅咒的人生,却闯荡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
  • 末世幻界

    末世幻界

    你造吗,地球被另一个世界包围着,那称之为幻界,有时候,你不经意踏进一幢建筑,却发现,里边外边截然不同,那要当心了,说不定,你已经踏入了幻界
  • 男人香

    男人香

    香——不只是女人的专利,也有可能是男人最有利的武器......戴文竹在漫长而匆忙的旅途中吃力的笑着生活,尽管那些男人散发出的香味截然不同,但都如此这般吸入她的鼻腔、渗入她的身体、浸蚀她的骨髓。她热爱生活,面对突如其来的升职,及时充电,全力以赴;她衷于爱情,却掌控不了情感路上太多变数,只好见招拆招,挺身迎战;她坚守仁义,深信仁义会让她过的心安理得,当旧时好友怀揣一桩杀人案跑来投奔她时,又将如何抉择?
  • 阴天里的情话

    阴天里的情话

    从2012年决定写《阴天里的情话》,到今天已有5个年头。回头看自己的作品,我给她一个点评:有骨架没肉身。一部作品不管是否有人倾慕,都应完整,才对的起她诞生的意义。所以,今天起在她的胞妹片中,重新为她丰身画眉,希望可以让她既品起来动人,又不失去她原有的味道2017年4月10日,23:49
  • 小世界其乐无穷

    小世界其乐无穷

    超凡者打破了世界的寂静,科技树从此拐弯。当人类在黑暗中寻找进化的道路,我拆下肋骨,燃烧心脏,熬夜爆肝,成为他们的先驱。这是一个玩家玩弄世界的游戏历程。小世界,其乐无穷。
  • 鬼夫难缠

    鬼夫难缠

    我生于阴年阴月阴时,身为女孩,被断言活不过三日。为保性命,爷爷为我请来鬼夫护体……从那以后,我竟有了阴阳眼,频频见鬼!一个血色手镯,一句懵懂冥誓,我被牵扯进与鬼结姻的漩涡中。十八岁的成人礼后,那个守护了我整个童年的鬼夫忽然现身。他说,卫冷旋,我要你……
  • 恶徒黯城

    恶徒黯城

    有无数命运的奴隶,在名为“世界”的戏剧场中寻求救赎,是仰望绯红的晨曦,或低嗅瑛黄的花蕊,……你认为自己是戏剧台上的主角吗?
  • 极品邪神

    极品邪神

    主角从养护人口中知道自己老爹是个了不起的人。于是在十七岁之际,离开了养护人踏上了寻找双亲的路程。出山就遇到玄城的贵族子弟去死亡森林狩猎,一场救亡风波之后主角进入了整个玄火帝国的上层子弟中。一番斗争之后,主角踏上了前往妖界的旅途。到第一个妖界城池就遇到阻难。然后主角潜伏修炼,大成之后得到了妖界主宰的认可,但同时得罪了魔界中的大势力,就在主角快得到父亲信息的时候,魔人将主角的爱人掠走,于是主角不得不返回魔界救出爱人。一番苦斗,主角大伤,生死边缘之际养护人的出现,帮助主角逃出魔界,之后主角得到感悟,实力大增,在控制不住的情况下,打开了通往神界大道路,在神界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