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6200000059

第59章 知足常乐的心态(2)

物欲横流诚然不可取,但是清心寡欲却也非常要不得,因为清心寡欲往往会演变成另一个层面上的贪欲。

作为一个健康人,他只追求他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也以够用为限。

物质上,他有所求有所不求;知识上,他有所知有所不知;道德上,他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于可有可无的一切,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就真的快达到狮子的智慧境界了,只要肚子吃饱,不论财富、名声、知识还是道德的猎物从鼻子底下跑过,都视而不见。

优秀的艺术家不会把画涂得太满,他懂得,空白也是艺术的一部分;优秀的建筑家不会把楼盖得太挤,他懂得,绿地也是建筑的一部分。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学习狮子,给自己的生命也留一些空白呢?

有一个成功的人,被拿来作为案例分析,大家希望从他的人格特质中找到足以让大家学习的关键。

研究许久,结果发现这位成功人士除了有一般的成功条件,例如积极、努力不懈、判断力强之外,还有一项特质,就是他具备了“不过分的野心”。

一般人一想到野心,脑海里的画面大多只会浮现斗争、强势、霸道的字眼,或是大队人马以势如破竹的气势、凶狠残暴的决心攻打敌方,所以

总给人一种侵略者的感觉。

虽然野心是让一个人勇往直前的最佳动力,但是如果表现得太过火,或企图心过于旺盛,就会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不过分的野心就是把驱使自己不断进步的那一股动力,控制在最完美的状态,不像那些自以为可以称霸天下的人,只会使劲蛮力地逼迫别人,却没想到这么做也等于断了自己的后路。

想要让自己生活过得更好、工作表现更好、获得别人更多的赞美,是人之常情,但是当你正面的企图心变成负面的野心时,你就要重新检视自己的心态和步调,才不至于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摒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为了培养知足常乐的心态,就要放弃“多多益善”的想法。

只要你拥有“多多益善”的想法,认为物质生活“越多越好”,你就永远不会满足。

每当我们得到什么,或达到了某目标,我们大部分人仅是立即再继续到下一件事。这压制了我们对生活和我们许多幸福的欣赏。例如,当一位宗教人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他从记者那里得到的第一批问题之一就是“下一步干什么”。就像是无论我们做什么——买一套房子或一辆车,吃顿饭,找个搭档,买些衣服,甚至是赢得声誉——从来都没有够。

克服这一暗中为害的趋势的诀窍是说服你自己,越多并不越好。问题不在于我们没有什么,而在于拥有更多的奢求。学会满足并不是说你不能、不会或不该想得到比你的财产更多的东西,只是说你的幸福不要依赖于它。你可通过更着眼于现在,而不是太注重你想得到的东西,来学会安享现有的一切。当怎样才能使你的生活更好的想法进入你的头脑时,轻轻地提醒你自己,即使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你也不会感到更满意。因为“想要更多”的思维模式使你仍想要得到更多。

要建起一种新的欣赏你己享有的幸福的思维。以新的眼光看待你的生活,就像是第一次看到它。当你建起这一新的意识,你将会发现,当新的财产或成就进入你的生活,你的欣喜程度将被提高。幸福的一个极佳衡量尺度,就是你所拥有的和你想得到的两者之间的差异。你可以将一生用在去得到更多的东西,永远在追逐幸福——或者你也可以仅仅决定有意识地减少所需。后一策略要更容易、更充实得多。

对于幸福和快乐来说,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这对于我们拥有多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仅仅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确保了我们的不满足感。你的心理机制说:“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

一个朋友在星期天结清了新房子的贷款,而恰恰在下一次我们看到他时,他所谈论的是他的下一个甚至会更大的房子!不只他一人如此,我们中大多数人会做极其相同的事情。我们想要这个或那个。如果我们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就不停地去想我们所没有的并且我们会保持一种不满足感。如果我们确实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仅仅是在新的环境中重新创造同样的想法。因此,尽管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充满新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幸运的是,有个可以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改变我们思考的重心,从我们所想要的转而想到我们所拥有的。不是期望你的爱人是别人,而是试着去想她美好的品质;不是抱怨你的薪水,而是感激你拥有一份工作;不是期望你能去夏威夷度假,而是想到你家附近亦有乐趣。这会有多高兴,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穷尽的!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跌入这种“我期望生活有所不同”的陷阱中时,退回来,并且重新来过。吸口气,记住要感激你所拥有的一切。当你的精力不是集中于你想要的,而是你所拥有的上面时,不管怎样你都会结束这种要得到更多的想法。如果你聚焦于你爱人的好品质,那么她将会更加表现出爱意。如果你感激你的工作而不是去抱怨它,那么你将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加多产,并且无论怎样你可能最终得到一次加薪。如果你聚焦于在房屋周围享受的方式,而不是等着在夏威夷享受,你最终会有更多的乐趣。如果你曾去过夏威夷,那么你会习惯于享受。如果你没去过夏威夷,不管怎样,你也会有一个很不错的生活。

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要与他人相比

据《圣经》记载,耶稣曾经讲过这样一个“雇工的比喻”:

天国有一个葡萄园主,清晨出去为自己的葡萄园雇工人。他与工人议定一天一块钱,就派他们到葡萄园里去了。

在第三个时辰,他又出去,看见另有些人在???上闲站着,就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一天我给你们一块钱。”他们就去了。

在第六和第九个时辰,他又出去,也照样做了。

在第十一个时辰,他又出去,看见还有些人站在那里,就对他们说:“为什么你们站在这里整天闲着?”

那些人对他说:“因为没有人雇我们。”

他对他们说:“你们也到我的葡萄园里去吧!”

到了晚上,葡萄园的主人对他的管事人说:“你叫他们来,分给他们工钱,由最后的开始,直到最先的。”

那些在第十一个时辰来的人,每人领了一块钱。

那些最先雇的前来,心想自己必会多领,但他们也只领了一块钱。

他们一领到钱,就抱怨葡萄园主,说:“这些最后雇的人,不过工作了一个时辰,而你竟把他们与我们这整天受苦受热的同等看待,这公平吗?”

他答复其中的一个说:“朋友!我并没有亏负你,你不是和我议定了一天一块钱吗?拿你的走吧!我愿意给这最后来的和给你的一样。难道不许我拿我所有的财物,行我所愿意的事吗?或是因为我对别人好,你就眼红吗?”

许多的时候,我们感到不满足和失落,仅仅是因为觉得别人比我们幸运!

如果我们安心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和别人比较,在生活中就会减少许多无谓的烦恼。

下面这则寓言就生动地诠释了这个道理: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棵橡树,或者一棵松树、一丛葡萄、一株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等等,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您希望于我的就是要我安心做小小的心安草。”

《牛津格言》中说:“如果我们仅仅想获得幸福,那很容易实现。但,我们希望比别人更幸福,就会感到很难实现,因为我们对于别人幸福的想象总是超过实际情形。”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们既不能专门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也不应以己之短,比人之长。生活中的许多烦恼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

改变思考的重心,培养富足之心成功学大师奥格·曼狄诺指出:“对幸福和快乐最普遍的和最具破坏性的倾向之一,就是集中精力于我们所想要的,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这对于我们拥有多少似乎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仅仅不断地扩充我们的欲望名单,这就确保了我们的不满足感。你的心理机制说:‘当这项欲望得到满足时,我就会快乐起来。’可是一旦欲望得到满足后,这种心理作用却不断重复。”

因此,尽管得到了我们所想要的,我们仍旧不高兴。当我们充满新的欲望时,是得不到幸福的。

为了培养富足之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赞美孤独。

富足之心是宁静的。个性并不害怕孤独,反而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内心富足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象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将倍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

内心富足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深思真正的意义,他享受宁静和孤寂,他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因为太富足,他任意地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就像自己的一家能源工厂,生产力很高,永远能提供满足。

不自怨自艾。

个性富足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不能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同类推荐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 静下来,一切都会好

    静下来,一切都会好

    陶尚芸编著的这本《静下来一切都会好》从静下来生活、静下来感受、静下来工作、静下来积累、静下来思考、静下来计划、静下来反省、静下来疗伤八个方面进行阐述,用优美的文字带给人们一份安静的阅读体验,帮助人们在忙碌中得享内心的平静,收获人生的幸福。
  • 庄子的智慧

    庄子的智慧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国人的骄傲。但要真正参悟和理解其精髓,并不是件易事。在中国文化历史上,如果说老子像一则神话,高居于孔子都顶礼膜拜的云端,而最终骑青牛出关,实在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那么庄子就像一则童话,是那样充满想象力,清新原始,美轮美奂,又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甚至可以说,庄子就是用想象的翅膀飞上历史天空的。《庄子》对于我们今天读者的意义是什么呢?褪去它那神秘的外衣,破译其奇幻的想象与古语的艰奥,还原于人生世事的观照与思考,其意义大抵在四个方面:自然一体的认识;辩证等齐的思维方式;贵真全性的人格追求;在做人风格上标举逍遥人生,使人尽量从劳心劳力的重负中解脱出来。
  • 享受快乐

    享受快乐

    世人找快乐,如同酒醉的人,找不到家。其实,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真正的快乐,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人或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与感觉,而是心的一种清楚与平静的状态。快乐的开关,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身上。本书将与你分享赢得快乐的秘诀,让你重新发觉日常生活当中俯拾皆是的快乐。
  • 态度决定成败

    态度决定成败

    如果把做事情视为一种享受的话,人一定会积极地去投入、去努力、去学习、去享受,并从圆满的结果中感受快乐,于是便有了“努力做事一取得成果一感受快乐”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把做事情当作一种痛苦的经历,人便会心生不满,凡事抱怨,敷衍了事,从而一事无成。
热门推荐
  • 鹿晗,你是我的阳光

    鹿晗,你是我的阳光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吴默涵说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鹿晗也接着说,两人相视一笑。最美好的时光,我与你共享。鹿晗,无论身处何方,你永远是那一缕温暖我内心的阳光--吴默涵
  • 独家宠爱:傅少挚爱宠妻

    独家宠爱:傅少挚爱宠妻

    顾清乐期盼的爱情不过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所有深情。失望至极的她选择遵循了母亲的遗愿,可一场小巷的意外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她说,“傅靳寒,你看看我,看看我有多爱你。”兜兜转转。失去她的他,漠然伤悲,“顾清乐,原来是你!”
  • 极品匪类

    极品匪类

    衰人大学生附身宋江,意外地来到了水浒乱世。他不想打仗,更不想招安,他只想和梁山的好汉们一起做个“大称分金、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极品匪类而已,当然那传说中的李师师是绝对不能让给徽宗了……其他都好说,绝对好说,只要比不妨碍咱当个匪类,那么我就绝对不坐你皇帝位子……宋新认为:匪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英雄好汉……(PS:此文和水浒的某些情节或许会有点不一样,事先申明一下……)
  • 五界启示录

    五界启示录

    战后,神族统领五族,其余四族俯首纳贡。妖魔鬼三族虽说不服,但因没有了再战之力,只能接受。而人族虽说也心有芥蒂,但大战之前那个机会没有把握的人也实在没有什么说三道四的底气了,况且终归还有进入神族的两个通道,便几无反对之意。自此,四界大陆正式易名为五界大陆,简称:五界。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妖者为王

    妖者为王

    一千年前,妖族之王和人间皇女天地大战,死伤无数,最后皇女以自己为契约守护住人类,从此星辰大陆分为人间,妖域两界,互不干扰。一千年后,一位名叫凌霄的重生少年以废柴之名闻名,以天才之名成长。从一个弱小的楚王朝中走出,步步莲华,问鼎两界高峰。(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 走进科学·海底探寻

    走进科学·海底探寻

    本文主要内容为海底“浓烟”之谜、海洋中的淡水河、使人失踪的岛、海水是怎样形成的、珊瑚岛是如何形成的、海洋巨蟒是什么动物等。
  • 年少逍耀

    年少逍耀

    我想要“逍遥一生,放荡无羁”,一个人吗?不,两个人。你没有我不行,我没有你我干嘛要去完成梦想。那意思是我就是你的梦想?不,你是我一切美好的前提。
  • 净土必求

    净土必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法修真

    万法修真

    哈哈哈,什么天煞孤星?什么命中注定?贼老天,我南宫羽岂会被你操纵,若这苍天弃我,我便只手灭天,若这命运不公,我便踏平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