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2600000008

第8章 走向天后(4)

郝处俊出身高官贵族家庭,外祖父许绍、舅父许圉师都是一时高官名臣,父亲被封为县公。但郝处俊本人还是依靠个人的才学而入仕的,贞观年间举进士出身。虽然他曾经作为李勣的副将参加了讨伐高丽的战争,但基本上还是一个文士。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以黄门侍郎同三品入相之后,同样深得高宗的信任,尤其以反对高宗逊位给皇后而知名。

由于这个宰相班子有着反对武则天直接执政的色彩,双方似乎陷入一种僵持的局面。在废李贤之前,这种僵局已经有所改变。因为这些宰相不仅资格老,他们的年纪也大了。仪凤三年(公元678年)九月,侍中张文瓘去世,终年73岁;十一月,来恒去世;第二年正月,戴至德去世,终年72岁;十一月,高智周罢为御史大夫。9个宰相中去了4个。但郝处俊已担任侍中,在李贤监国的情况下,形势对武则天依然不利。

不过,武则天利用老宰相去世留下的空缺,还是在这种僵局中打开了缺口。调露二年(公元680年)四月,新任命了三个宰相:黄门侍郎裴炎、黄门侍郎崔知温、中书侍郎王德真,打破了原来那个老龄化宰相班子造成的僵局,给武则天带来了机会。四个月后,李贤被废,兼任东宫官的宰相张大安、李义琰、薛元超等受到冲击,张大安外贬,王德真也罢相。到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三月,侍中郝处俊罢相,稍后,刘仁轨又请求辞相。当年十二月,郝处俊去世,终年75岁。

于是,老宰相的格局彻底改变。永隆二年(公元681年)七月,裴炎任侍中,崔知温、薛元超任中书令。不过,裴炎并非武则天的亲信,资深望重的崔知温更不可能听武则天的摆布,薛元超是武则天打击上官仪的受害者,反对武则天执政的李义琰也还是宰相,刘仁轨以功劳和资历在朝庭还发挥着很大作用。武则天仍无法控制宰相。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四月,由于关中受灾,粮食匮乏,高宗和武则天决定前往东都洛阳。这次去东都,把太子李贤留在京师监国,代理政事,并留下刘仁轨和裴炎、薛元超二位宰相帮助他。这对高宗来说,正可以到洛阳去休养一下,毕竟可以摆脱关中的闷热天气、粮荒和烦人的国事,而对于武则天来说,更是摆脱宰相控制的一个极好机会。

武则天匆忙离开长安前往洛阳,是因为她急于在高宗眼看将不久于人世的情况下,摆脱虽然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都不可能完全为己所用的文臣武将。让主要的宰相和军队都留在长安,到达洛阳后,武则天在许多问题上就可以放开手脚了。

迁都,在历朝历代都是关乎社稷命运的大事。特别是在唐朝,起家在关陇一带,地域内的各种政治势力根深蒂固,难以撼动;王朝的军队主力也集中在关中,内重外轻,在首都的一举一动都不敢大意。可越是这样,就越要打破旧格局。

迁都洛阳,既为武则天赢得了权力上的优势,又帮助她有效地避开了与宰相的冲突,摆脱了宰相的控制。武则天经营多年,终于在高宗在世时完成了这一关键性的调整,眼光之远大,决心之恒久,超出常人。

息兵富民

史书记载,高宗以来,承平日久,府兵为人所贱。百姓以当府兵为耻,甚至有人蒸熨手足以逃兵役。轮值当兵的大都是贫弱受雇而来。另外,长期的战争也给国内经济带来沉重负担,社会生产受到耽误和破坏。与此同时,国内又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当时经济最发达的河南、河北广大州县,连年遭到水灾,关中也是先水后蝗,继以疾疫,粮食歉收,米价踊贵。

对正在滋长的厌战情绪,武则天敏锐地捕捉到了,这就成为她进一步树立自己政治领袖形象的重要突破口,她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息兵富民的《建言十二条》。

所谓势是一个时期最主要的变化趋向,势是潮流,是人心所向,是不可逆转的。如果逆势、抗势而动则有覆亡的危险;如果应势、顺势而动,则能很好地融入潮流之中,成功系数增大;而能把大势为我所用,则所向披靡。善于利用形势是武则天的过人之处。她在咸亨上元年间提出的《建言十二条》就是她顺势应势的典范。

不同时期的大势也不同,那么,咸亨上元年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形势,出现了什么样的思想动态呢?那时的大势并不显露,那就是唐朝虽然表面看来武力强盛,但外交形式已经走到了一个危机四伏的境地,多年的战争引发了社会基本制度的巨大变化,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平定西域以后,唐朝终于消灭了东、西两个突厥汗国,取代了他们在亚洲内陆的霸权。并且设置了大量府州,唐朝因此建立起了自己对西域广大地区的统治,西部疆界到达咸海和阿姆河以西地区以及今阿富汗和伊朗边界。

但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吐蕃与西突厥余部在西域连兵,唐朝被迫罢安西四镇,强大的吐蕃帝国开始了与唐朝在西域的争夺,使得唐朝的西线战争不断受挫,安西四镇也时弃时置。唐朝在西域开始陷于被动。

在东线,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中,高丽莫离支盖苏文死以及继任者与其两个弟兄内部争斗,使形势变得对唐朝有利。当吐蕃的新首领请求唐朝协助对付他弟兄的反叛时,唐朝派出李勣率军对高丽发动水陆大战。新罗的一支大军从南面配合进攻。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征服高丽,实现了隋唐帝国几十年来的愿望。李勣经长达一月的围攻后,攻陷高丽首都平壤,带着20万俘虏(其中包括高丽国王)返回中国,并把高丽国王献到太宗墓前祭奠。一个有两万驻军的都护府在平壤设立,以治理被征服的高丽王国。唐朝的军事力量和威望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甚至超过了太宗时期。在短暂的几年中,唐朝控制的帝国的领土比它以前和以后都更为广阔,长安的影响已达到中亚和东亚的大部分地区。

高宗朝对外战争频繁,可以总章二年(公元669年)为分水岭,在此以前是一连串的成功——唐朝领土不断扩张,于公元658年置濛池、崑陵二都护府,同时把本来在高昌的安西都护府移至中亚的龟兹国,十年后又在朝鲜半岛平壤置安东都护府。但其后唐对外征战只是胜负参半。

由于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困难困扰着帝国内部,滥用军事力量,超过了合理限度,并且过分延长了唐朝的防线;再加上中亚和北亚新的强国的崛起,最终迫使中国收缩自己的边境。公元670年负于吐蕃,失安西四镇。公元670年及公元676年,安东都护府先后两次从平壤撤移至辽东。

唐军为何在朝鲜半岛弃守平壤退居辽东?有些学者指出,高丽人并未有“欣然慕化”,他们随即展开了反唐运动。而且,一直与唐朝保持同盟关系的新罗,由于百济和高丽的灭亡,也开始同唐朝发生冲突。史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唐在朝鲜半岛势力后退是由于唐室受西北强敌吐蕃的牵制,不得不在东北采取消极退守策略。这应该是令唐室减低东北军力的主要原因。高宗晚年,除吐蕃外,突厥又威胁北边。总而言之,由于西北方面压力,在高宗晚年,唐朝对东北方面也无法实现强有力的控制,只能利用亲唐分子,间接管治高丽。

总之,到咸亨年间,朝廷收到的是前线连连受挫的战报。一代名将薛仁贵先败于青海大非川,再败于新罗,标志着唐朝对外战争进入到了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尽管如此,高宗在公元678年末还打算出兵对付吐蕃。可见他的基本态度,仍然倾向于采取积极行动。公元679年底唐军出动18万人去讨伐东突厥。

武则天对当时的战争持什么态度呢?从部分接近武则天的人物的政见中可以去探求她对外政策的见解。武则天立后次年,皇太子李弘于公元668年,唐破高丽后,曾经上表指出军人因疾病、遇匪或其他原因被判定为逃兵需要受刑是不公平而该纠正的,他的建议后来被接纳。另一个例子是张文瓘,他先后担任李弘和继任皇太子李贤的顾问。公元678年,唐高宗一度有意再次起兵讨伐新罗,但在张文瓘的反对下才打消此念头。他的理由是恐怕百姓不堪其弊。由于他早年曾谏高宗减少劳役以安民,可见他反对出兵的意见是一贯的。李弘和李贤兄弟的顾问中,宰相戴至德和李敬玄均非武将。总而言之,武则天两个儿子的几个顾问中,没有积极的主战派。这情形比较高宗任太子时由主战的李勣任顾问的景况,大相径庭。这不似是偶然,而是武则天刻意安排的结果。

高宗晚年时,武则天在对外事务上的总体思想是减少国力的消耗,主张息兵,如不能与邻邦修好,则用以夷制夷方式对抗外敌。武则天何以主张息兵呢?

咸亨年间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连连受挫,给国内的人民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在高宗初年进行的对外战争中,由于对军功赏赐丰厚,生活上富裕起来的许多平民子弟都希望通过立功获取官职,而且当时的战争时间持续也不长,往往几个月的出征即戴功而还,所以出现了“百姓人人投募,争欲征行,乃有不用官物,请自办衣粮,投名义征”的热烈场面。到后来,随着战争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战事也更加频繁,出征人员得到的勋赏越来越少,并且有因战败受罪责的可能,人们越来越不愿出征打仗,兵募发生困难。

为了广泛地笼络人心,上元元年(公元674年),武则天提出了《建言十二条》。这十二条建议,是皇后通过表疏的形式向皇帝提出的,后公布于天下。

十二条建议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至五条主要说息兵、息役、轻德薄赋: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第一条是说要奖励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负担。第二条“给复三辅地”就是要免除国都长安周围的京兆、冯翊、扶风等地人民的徭役。第四条是禁止朝廷各部门的奢侈浪费之风。南指南衙,是宰相们办公的地方,在宫城之南;北衙指宫廷中各机构;中指中书省;尚即尚书省。第五条“省功费力役”就是要减少营建所造成的财政开支和劳动力的使用,这一条是针对大修宫室的教训提出来的。尤其第三条“息兵,以道德化天下”,明确提出了停止战争,在边疆由进攻转入防守,把国家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这是高宗即位以来基本国策的一个重大转变。武则天抓住时代的潮流,能够在国家大政方针上提出纲领性的意见,说明多年的参决政务,已使她对现实情况有了深刻了解并具备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六至九条是关于政治风气和意识形态的改革: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广言路”是为了改变军人执政的局面,听取更广泛社会阶层的意见;“杜谗口”则是为了防止有人对自己以皇后身份参政说三道四,维护“二圣”政局;“王公以下皆习《老子》”。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李唐皇室的忠实拥护者,因为老子姓李,被尊为唐朝的玄元皇帝,同时也是为了提倡道家思想,真正实现无为而治;“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则是为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因为按照古礼,子为父、父为长子服丧都叫“斩衰”,“斩衰”都是三年丧。“齐衰”次于斩衰,齐衰一年是父在的话,子为母的服丧。齐衰本来就低于斩衰一等,又在居丧期限上规定父在只为母齐衰一年,母亲还不及家中长子的地位。武则天觉得这种服制对女人是很不公平的。因此她规定“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十至十二条则是改订姓族、泛阶政策的继续,旨在维护一般中下层地主官僚的利益,以争取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勋官是奖赏给立有战功者的一种身份,虽然没有具体的职守,但可以按照勋品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勋田”:勋官本人及五品以上高级勋官之子,可以获得任官资格,按规定服役或纳资满一定期限后,经考试合格,可参加铨选,二品勋官还享有门荫的特权:勋官的服色与同一品级的官员相同,享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对于大多数平民子弟来说,获得勋官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战争的艰难和士兵情绪不稳,致使许多士兵从前线战败回来后被“夺赐破勋”。这也是促使国策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武则天提出凡是上元以前已给勋官证书者,一律不再追回,政府予以承认,就是为了在转变国策的同时,照顾广大军人阶层的利益。第十一条是给京官增给俸禄。第十二条说的是,为官年久其仍居下位者,应予考查,着即依功绩升迁。这三条是较为广泛的笼络官员的一种政策,关系到各阶层官吏的切身利益。

这十二条建议,是武则天第一次公开提出的全局性的政治主张。建言提出后,高宗李治很是赞赏,下诏褒奖赞美,并令各部门实行。对于武则天本人来说,通过这次上表建言,进一步取得了高宗的信任和更广泛的社会支持。这正是她政治发迹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

林语堂说这十二条是十二项伟大浮夸的政治改革计划,是官样文章,难以实行。也有人认为在高宗的最后几年里,基本是按这个纲领去做的。武则天在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三月举行隆重的亲桑和祭祀先蚕的仪式。按传统礼仪,每年的春正月,皇帝率公卿祭先农,亲耕;皇后率内外命妇祭先蚕,亲桑。这种礼仪从上古沿袭下来,反映了男耕女织的经济生产、生活特色。武则天为了号召臣民重视农桑,打破惯例,在洛阳部山之南以隆重的规格举办这一活动,并要求朝中百官及各地朝现使者都来参加。想通过这一举措表示她奖励农桑的决心。同年,朝廷又作出进一步的让步,即取消由于支付朝鲜和西北战事的军费而征克的捐税。

对于息兵的政策,在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仍然是坚持的。在公元684年改元光宅的赦文中,武则天清楚地下令:“其诸都护、汉官及镇兵等,并悉放还。”武则天注意到军役长久带给百姓的不便,这个条文是她息兵主张的实现。

另一方面,武则天也尽量与外族各邦修好。回纥这段时期曾受都督号以统蕃州,其余如东女国、南诏蛮、于阗、康国、契丹等首领王族来朝,也有赐物或赐封号的记载。这些外族多没有和中国有相连的国境,这和吐蕃、突厥不同。细心察看武则天所赐诸邦封号,不少均比前代高,表示出武后希望拉拢这些小国,利用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以求达到孤立吐蕃与突厥的最终目的。

公元684年末,倭国(日本)有一批留学生和公元660年初期在朝鲜半岛作战被俘的军人经过新罗回国。这件事是武则天准备向新罗、倭国修好的表现。而新罗也赞同这一主张,帮助把倭人遣送返国。唐与新罗的紧张关系缓解。

同类推荐
  •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必知的中国数学家

    《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必知的中国数学家》是《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系列之一: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能够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中小学生数学爱好培养'丛书,本套丛书根据具体内涵进行相应归类排列,有数学趣闻、数学密码、数学之谜、数学智力,以及数学游戏、数学闯关等内容,并配有相应的答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实用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中小学生培养数学爱好的配套系列读物。
  • 陆游传

    陆游传

    本书记述了陆游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
  •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

    2018年世界影坛口碑之作《至暗时刻》历史传记原著,奥斯卡最佳影片《波西米亚狂想曲》金牌编剧安东尼·麦卡滕唯一出版成书的作品。一九四〇年五月十日,在战场和政坛上均“不靠谱”的温斯顿·丘吉尔意外升为首相。时希特勒大军横扫欧洲大陆,英国远征军危在旦夕,英伦之岛或将须臾遭受入侵。丘吉尔相位未稳,其组建的战时内阁矛盾重重,主张与纳粹媾和的声音不绝于耳;丘吉尔本人似也有了动摇,陷入深忧与自疑——是要不计代价主张和平抑或不惜代价赢得胜利?这是历史上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自己的至暗时刻。在《至暗时刻:力挽狂澜的丘吉尔》中,作者安东尼·麦卡滕把丘吉尔复原为一个不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聚焦丘吉尔和他的战时内阁,展现他在危急时刻的领袖品质,讲述了1940年5月7日挪威辩论至1940年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完成的一段激荡历史。
  •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风流才子的方圆人生

    纪晓岚一生的处世哲学,在于把世间的一切力变为己力。他知道,借物为小借,借势为大借。只有善借力者,才能平地起风雷。他有一套自己的法则和战术,巧妙处世,迎上取下,侍君才媚兼施,为政刚正不阿。他的官场经验可以简单归纳为几点:第一,靠山要找得准。他明白,没有靠山,在官场上举步维艰。选靠山,一定要有眼力,看准了。不可选小人,不可选庸人,不可选不办事之人。第二,看大势。乾隆禅位之际,纪晓岚毅然决然和一帮正直大臣站在新皇帝嘉庆一边。第三,不要放任自己的物欲,“心肥为取祸第一事”,只有保持对物欲的节制谨慎态度,方可不为暗处虎视眈眈的敌人留下把柄。纪晓岚为人为官的策略还很多,相信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会有所收获。
  •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戴高乐

    名人传奇故事丛书-戴高乐

    本书以戴高乐将军奇峰迭起的一生传奇为主轴,通过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种种亲身经历的逼真摹写,全景式再现,并充分塑造了戴高乐将军坚忍不拔、锋芒毕露的“军人政治家”形象。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依恋

    重生之依恋

    唐飞和雅柔本是一对结婚俩年的夫妻在结婚纪念日当天在高速上发生车祸再一次醒来的时候二人变成了小学生彼此不相识故事发展曲折最终俩人再一次相遇。
  • 情深不婚:黑冷首席心尖宠

    情深不婚:黑冷首席心尖宠

    他是君瑾墨,首屈一指的商界精英,无数女人趋之若鹜的对象。?但对于安颜汐来说,君瑾墨却是她身上不可去除的毒瘤。在外人眼里,他们只是单纯的上下属关系,殊不知,深夜里她掐着他的脖子。“君瑾墨,你怎么还不去死!?”他五指收缩,脸色渐变惨白幽深的眸子满是冰冷,“你都没死,我哪里舍得——”谁知竟一语成谶,那年的冬天,安颜汐孤独躺在冰冷的大海里渐行渐远……对此,君瑾墨冷冷嗤笑,似乎并未放在心上,只是杯里的酒越发的满了。一年后,死而复生的安颜汐笑得潋滟无双,当着他的面双腿攀上了他人的腰际。这一次,他再次斩断她所有退路,她下颌轻扬淡淡道,“难不成君先生也想与我共度良宵?”随之而来是从她头顶落下的钞票。
  •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lander

    The Autobiography of a Sland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骨大圣

    白骨大圣

    【均订过万玄幻精品!】【《白骨大圣》漫画改编版权已卖出!】死人沾地,老狗刨坟,阴人问路,吃活人饭,知道碰上其中一个意味着什么吗?「已有2万均订作品《这里有妖气》」「《这里有妖气》漫画改编版权已卖出」「《这里有妖气》漫画已上线,可在腾讯动漫、起点漫画、b站漫画阅读」V群验证群:609033668;(需全订)书友①群:608548874;(已被祭天)书友②群:760859432;(少量空位)书友③群:633795166。(少量空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通天九重

    通天九重

    通天为尊!神尊以下皆为蝼蚁!资质,努力,机缘缺一不可!九界轮回,万古恒存,长生之道唯有通天一途!自古以来,苦苦追寻仙道长生的人,十不成一!小人物,小智慧,机缘努力皆有,可成神尊否!
  • 剑弃长生

    剑弃长生

    世人求道皆为长生,我辈修剑,当主杀伐,弃开生死,只求无拘无束、快意平生。长生岂是我之所愿!若求长生,修何剑道;既修剑道,便当看淡生死!且看郭宁一剑在手,杀遍诸天穿越外挂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踽踽独战

    踽踽独战

    他敬他,忠他,他的双手为他沾染了无数人的鲜血。他以为的为正义,为和平,不过是他为了一己之私的恶念。所有的信仰,在那一刻,轰然倒塌,继而灰飞烟灭。他想要弥补,他想要挽回,他想要逆转!割袍断义,割不去内心的罪恶,断不了心中的悔恨。他重拾死亡利器,开启重生之门,开始赎罪之行。
  • 穿越进化之永恒造化能量炉

    穿越进化之永恒造化能量炉

    没有从中得到快乐,也就没有必要去读小说。订阅要花钱,阅读又要搭上一些时间,如果读起来郁闷,那么这本书是不合格的。一篇合格的小说首先要给人带来欢乐,然后才是它的其他意义...这是我对阅读的全部理解。我自己读书也是如此,不管经典与否,如果不能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会把它扔出很远。希望本书合格,此为序。已完成两本被风作品,质量有保证,请放心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