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40000000041

第41章 当代作家与文本细读(6)

蓄势蕴意,第一句是作者对描绘对象的写意“定格”。定格是一种特写,数电视里面表现得最为清楚:挺胸冲刺的健儿,四蹄生风的烈马,展翅高飞的苍鹰,掀天陷日的海浪,乔丹转身跃起上篮的雄姿,刘欢飞扬到最大限度的披发,忽然!—仿佛着了孙悟空的定身法,统统在瞬间凝固。”贾平凹是用文字在瞬间让少妇的形象感光定格:“那天她牵着她的孩子来见我,穿着牛仔裤和一件紧身的有着紫红色碎花的上衣,倚在我的书架上和我说话,窗外的阳光正好,一只麻雀又落在窗台上。”用语言呈现在我们而前的虽不是强烈的画面,意蕴却很丰盈。有时再好的真实画面也无法替代那文字的美妙和深挚。一个孩子、一只麻雀、一件上衣还有紫红色碎花、书架(以及下文提到的陶罐和盆花)和窗外的阳光,这一切有意无意都指向作者勾勒描绘的“少妇”。带着孩子,点明了“少妇”的身份,带着孩子来见我,暗示了关系的亲近,使接下来的画像谈话有了亲切的氛围。女人爱打扮,牛仔裤和紧身的上衣,不仅能展示少妇的风韵和线条之美,也表明了少妇作为女人爱美赶时髦的天性。如果一个女孩子穿了牛仔裤,不能说浅俗,但除了时髦,少有能显出少女的天真灿烂或者清纯飘逸。正如红裤子使女孩鲜艳,穿在少妇身上就多了妖冶。合体的牛仔裤,少妇却能穿出情韵来。时髦能张扬女性的美,但稍不留神,往往会流之俗媚。衣饰的漂亮还要颜色的选择,紧身的上衣“有着紫红色碎花”,贾平凹真不愧是语言的丹青高手,丰满而有情韵的少妇着上这样的色彩,就好像黑暗里点亮了蜡烛,那少妇的神情姿态就在贾平凹的笔下活跃而动人心怜旌了。如果仅止于此,也就是一幅“美人画”了,可是,天才的贾平凹让他的“少妇”倚在书架上和他说话,让其跃然破纸而出的情态映照“窗外的阳光”,让漂亮少妇欲燃的风韵魔鬼般地罩上一层阳光的明丽,又让画面宁静了许多。贾平凹还嫌美中小足,又借中国艺术的心领神会,落上了一枚小小的闲散印章——“一只麻雀又落在窗台上”。这幅写意的画面就无比生动而又和谐了。见到美好的事物,我们总想水远留存下来,有一种自然的冲动要把内心的热爱展现出来,因此也就有了音乐和绘画,摄影、雕塑,等等的艺术形式和许许多多的审美创造了。贾平凹也自然借着画像,仔细端详和欣赏“邻院的少妇”,而且在闲言碎语的细描添色中不断丰富少妇的形象和画面的情调色彩。画面上的小儿使我们想起西方艺术中描绘展现女性之美的古希腊女神的油画,那高贵而美丽的女神脚下依偎或天空飞翔的小天使。这“小天使”除了渲染母子图的生动,他对陶罐等东西的好奇,在东方文化的情景意象里牵连着少妇的性情和天真。面对“画家”审视,少妇平静随意的背后有微妙的激动,但表现得却很自然,一边呼叫小儿不要撞翻书桌上的东西,一边是自己的不安分和唠唠叨叨。当然,这唠叨也使“邻院少妇”更加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家养的盆花,商场的家具,“我”身上的T恤衫,说她的母亲和婆婆,这远比眼前的情景丰富的少妇日常生活,做了意味深长的背景,渲染出少妇生活的色彩和内容——朴实而温馨、快乐而幸福。虚与实之间,作者把握得那样恰到好处,在生活的真实之上,有作者细致的艺术感性的把捉。散文的虚与实,要画出新意,不能太实,也不能太虚;太实则意蕴浅白,太虚则空泛飘浮。少妇的她与“我””身上的T恤衫,又要我把“她”画漂亮些,少妇有口无心的天然和情态也就浮现在作者的笔下,留在读者的心头。如果雅兴好的读者再退后几步,读着这段文字,靠着想象,就会悠然欣赏一幅“贾平凹书房闲画(话!)邻院少妇”的美妙情景图:一个几岁的小男孩自顾自地在书房翻动触摸他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母亲的少妇眼角留意着自己的孩子,自己不安分地摆着姿势,不无兴奋地面对着画像的“贾平凹”东一棒槌、西一榔头地聊着天,忍不住了,还要跑过去看看土头土脑的贾平凹把自己画成了什么样子;装愣充傻的贾平凹又随意涂鸦、心情很好地欣赏着、调侃着少妇的妩媚和天真。

这最长的第一自然段也就三百四十六个字,这段文字小说是妙笔生花,至少也是极尽鬼才之能事。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北方的社火会演出的社火,不是鲁迅《社戏》里演的社戏,虽然作为神社酬神祭鬼的缘起事由和目的是相同的,但社火会的社火,是所有社里的男丁都要装扮成不同的身子(装扮成演出所承担的对象)自娱自乐,看的大多也就是自己的老婆孩子。里面有一个大头罗汉,是最喜气也是最受女人孩子喜欢的。大家在一些民俗画和彩色的泥雕中经常能见到这个形象。那大过身子的乐着笑的大脸盘的头盔套在一个大男孩的头上,大头罗汉只有脸,剩的身子小小的。先就有了几分喜剧的效果,再加上手脚夸张的动作配合,看的人也只有笑着乐了。贾平凹的这篇散文的结构就像一个大头罗汉。这比例超过全文一半的第一段就好比罗汉的头。那美是一种世俗的欢乐。其余的四个自然段也就成了活动的四肢了,配合着脸上的表情,使生动形象的罗汉有了天真的欢乐和夸张的表情。

这篇小文不仅是语言的写意和绘画,简洁中还有紧锣密鼓的情节和生动的对话。像与不像的端详和问答,娇憨的少妇不好意思的谦虚:“好像有些太美了”,传达的是一个漂亮少妇的羞涩,没有徐志摩“冰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却多了孙犁笔下冀中平原上水乡女子的那一抹淳朴。一番话语激起贾平凹心底的波动,记忆翻出了少妇做姑娘时的模样神情。岁月不遮掩风情和美好,正如出家的尼姑,灰蓝的袍子愈益显出了美人的清雅和脱俗。这一挥手,衣袂带出了更多风情,清纯依然清纯,多了许多妩媚和温柔。平凹的语言能使佛像生色。文字是那么随意,但这第三段的笔头轻轻一转,很有深意。这曲折之旨,既道出了眼前的她做姑娘时就长得很美,又指出结婚后、为小儿母亲的少妇多了妩媚和温柔,这前后的变化男人是无法体会的。那么这样漂亮而成熟的女性之美少妇之美你就去想象吧!

而这倒数的第一段好像唱家已经唱到极高超美妙的境界,突然又峰回路转,来了个清音渺渺的低八度的不胜低回。“平日为人画像,画成了都让被画者拿去,但她反复地问我,你满意么?我说满意。她就说,那我就不硬要了,给你留下吧,画成一幅满意的画也不容易。”如此善解人意和小奢求的小女子,让人瞠目结舌。此时的她与“我”心神早已相通了。

得贾平凹心者,邻院的少妇也。

回音婉转,终于醒过神来的贾平凹参禅领悟似的嘀咕“女人最好的年龄段是少妇,做少妇的女人真好。”行文也就戛然而止,让你去回味。贾平凹的这类散文写情都很有节制,深情之中显出几分超然的态度,但情意深挚,看似平淡中意蕴丰厚。

这篇赏析的文字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冰心和她的散文《关于女人》,还有许多普通的女性和我生活里关于女性的美好记忆。贾平凹“少妇之美”是散文家的欣赏,是语言的艺术写意和文字的层层描绘。

说句一点也不亵渎女性的话,女人是需要欣赏的,男人是需要教育的。女人永远是生活的美丽。春江花艳时,秋来霜林染,自然造化万物,多少美丽存于天地间。贾平凹的散文用语言丰富了我们的审美眼光,给我们的心灵透进几许温情和美好。

文学是语言艺术,许多人眼前有景道不得,不是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是心有戚戚却是文字不足。贾平凹靠着不停地写,勤奋地写,练出了他的笔,小仅是眼前景,还有心里那么一点意念感动,他都能捕捉到纸上,且还多了情致韵味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邻院的少妇》,很简单的一个生活镜头,在贾平凹笔下是那么曲折有致,把生活的美好以及自己那么一点心意写得淋漓尽致,妙趣横生。

发表于2003年第9期《名作欣赏》

附:

邻院的少妇

她其实不住在我家隔壁,在一个城市里,是我的熟人,女熟人。那天她牵着她的孩子来见我,穿着牛仔裤和一件紧身的有着紫红色碎花的上衣,倚在我的书架上和我说话,窗外的阳光正好,一只麻雀又落在窗台上。我说,我给你画个像吧?她说,画我呀?画我什么?!我说,画你是个少妇。她就让我画起来,但她总不能固定姿势,一会儿呼叫小儿不要撞翻书桌上的陶罐,一会儿又看着我栽的盆花说她要送我一瓶干枝梅,然后就不停地说到新近某某商场有了什么家具别致又便宜,问我身上的T恤衫哪儿买的应该给孩子他爸也买一件,后来又说她的母亲和婆婆。画到一半,她要过来看画得像不像,我不让她动,她说,你要把我画漂亮些,不能画出我的近视。我说,漂亮女人多半都是近视。她还说,你发现了没有,我嘴有些歪,这不能画的。我说,电影明星好多都是你这个嘴形的。

像画好了,她站在画前端详了许久,说,这是我吗?我说,哪儿不像你?太像了!她说,好像有些太美了。

她做姑娘的时候,回头率非常高,但她从不理会,傻乎乎的,说话有些冲。做了少妇,清纯依然清纯,多了许多妩媚和温柔。

平日为人画像,画成了都让被画者拿去,但她反复地问我,你满意么?我说满意。她就说,那我就不硬要了,给你留下吧,画成一幅满意的画也不容易。

女人最好的年龄段是少妇,做少妇的女人真好。

叙述的策略、简洁和内在力量

——浅议余华小说特色

余华,热爱故事和叙述技巧的先锋作家。当我们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熟悉了余华,不论是回溯他早期的创作,还是阅读他世纪末的艺术随笔,都会发现余华作为作家对于故事和叙述的热爱。“当最后的高潮在叙述的渐强里逐步接近并且终于来到时,它就会显示出人生的重量和命运的空旷。”“在这高潮之上的高潮,也是对整个叙述的酬谢,就像死对于生的酬谢。”文学也以独特的方式酬谢了余华的这种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创作是非常可观的,产生了不少有自己追求的优秀作家,余华应该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位。从开始创作,就一直追求先锋叙事,作品以故事的奇异、荒诞,和人性的乖张,命运的不可捉摸,挑战传统的小说意义和小说叙事。所以死亡和莫名的恐惧成为余华一切故事和故事叙述的潜在主题。

余华这样探讨和试验的小说叙事作品,基本上都收在六册《99’余华小说新展示》集子里。如果说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中,话语和故事只是偶有重合,那么在现代派小说中,话语与故事的重合则屡见不鲜。作家的审美视角表现了个性意识和私人话语的扩张,世俗化和民间文化形态的切入,导致叙述风格和介入现实的情感发生变化。小说文本的内容令人不可思议又真实得可怕,人与人之间极度的冷漠和暴力伤害呈现在叙述的细节真实背后,而这些故事要么是时空缥缈的如烟往事,不然就是切入现实生活的细节攫取,并且以叙述的真切令人触目惊心。少年内心的恐惧、世事与命运的无常、现实生活的灰暗和我们赖以生存的意义世界的荒诞等等,作家在忠实于自己内心的小说叙事中进行了坚忍不拔的故事想象和叙述探险。一部分作品以描写暴力行为的细致描写和内心残忍的冷峻剖析,几乎令人窒息绝望又抵达心灵,另一部分又以飘忽不定的人物和情节的婆娑迷离又让人惊恐迷惑。这样的故事叙述造成的巨大力量,会撕裂人们惯常道貌岸然的信心和镇定。读罢良久,惊恐之余,回想再三,内心的战栗又一阵阵发作,几乎难以激起勇气去直面我们作为同类的人和人的本真面目。这充分显示出余华小说叙述技巧和叙事策略形成的叙事文学的冲击力量。那么产生这种作品意义和叙事力量的独特之处何在呢?

首先是创作主体的思想和情感,虽然不是直接的宣扬和表达,但是一个优秀的作家肯定有着他自己关照世界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表达他情感的方式和途径。余华对人活着的意义非常重视。余华对于文学的冲动,最初来自小县城一个牙医对自己枯燥工作的不满。悠闲的作家职业吸引着年轻人的生活梦想,但是余华的小说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日常经验的直接表述,或者热衷于直接的抒情,而从先锋阅读开始的创作更多地追求现代小说的形式技巧,作者的理性凝聚于经验的想象之中,文学成为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存的客观批判和主观审美的故事叙述,但这种文学的写作和阅读建立在自己坚定的立场和追求上。“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和其他的文艺笔记,说明除了鲁迅等极少数中国作家的作品,余华的眼光始终盯着那些20世纪最为独特的大师和他们的叙述文本。所以自己的故事叙述也是那么奇异而紧张,不断地强化故事,也就是说,余华以自己的想象方式,对于日常因果关系的事件进行自我或者说出人意料的安排。像《十八岁出门远行》,不是正面生活意义的简单解构,恶作剧式的小说故事,隐藏了少年对未来人生的恐惧和由恐惧激发出来的自我嘲笑。同样,《现实一种》《黄昏里的男孩》《一个地主的死》《往事与刑法》《四月三日事件》《难逃劫数》《命中注定》《世事如烟》,充满了残忍、死亡、恐惧和不安。这一切的故事在情节或者说话语的艺术处理上都在极端化的因果发展中拉紧叙述的链条,抽空话语的情感色彩,形成完全置身事外的冷峻叙事。正是这种叙述的策略增强了故事内在的紧张和力量。

同类推荐
  • 疯话五书

    疯话五书

    中国人向来有读古书的爱好,因为古书中深藏着社会的冷暖、人性的明暗,尤其是在历史变革时期,它仿佛是一面镜子,帮助人们廓清现实,对新生事物作出价值判断。所谓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论今,读古书的目的正在于此。申维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笔记体文化随笔集,最大特色是文与史相映成趣。他从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出发,以漫话《聊斋志异》、品《水浒传》、戏说《西游记》、夜读《春秋》、解读《道德经》人笔,展开了对人生百态的精辟解读。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一系列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节目后,重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已然成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阅读时尚。
  • 这世界有太多不合逻辑的事

    这世界有太多不合逻辑的事

    大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是教科书上的伟光正符号?是新闻中开会决策的政治中心?是住行各种闹心的雾霾地标?还是金融巨富的江湖传说?在实实在在生活在北京四十多年的老猫眼里,还有一个当下的浸泡在生活里的大城市,有太多的留人和不留人,有太多的梦想和无法满足的欲望,有太多的选择和眼高手低,所以也有太多的纠结……当然,因为人多,这里还会有各种争抢,主动的和被迫的——而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无论相处多久,我们都只是过客而已。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启迪世界的100部文学作品(下)

    本规划是广州市未来15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及其相应设施建设的依据和蓝图,共设有6个课题、15个专题。
  • 地下

    地下

    1995年3月20日,日本发生震惊世界的地铁沙林事件,事件发生后,村上春树亲自花了一年时间,面见亲历事件人士,进行录音采访,加以必要的文字加工,集结整理成这部《地下》。这是村上春树追踪地铁沙林事件的纪实文学作品,描写逼真,也是村上春树首部非虚构类作品,意义重大。《地下》是村上春树转型之作,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是对日本这一“责任回避型封闭性社会”的深刻反思。《1Q84》是《地下》的遗址。始自《地下》并不断发展的物语理念在《1Q84》中努力付诸实践,但并未充分实现。也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下》比《1Q84》更成功。
热门推荐
  • 末世之女皇的崛起

    末世之女皇的崛起

    新书【为啥我每次穿越都是反派】4月1号首发起点,希望大家帮忙支持一下。(此文无cp,无cp,无cp,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穿越女:“我要风生水起。”重生女:“我要复仇,我要活得精彩。”叶云:“我安静的看着你们,就是动个手而已。”末日群魔乱舞,且看叶云如何搞定这群人
  • 为你自己读书(上)

    为你自己读书(上)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每一个人的答案却是不同的,或为社会,或为父母,或为老师,或为自己……所有的这些,归结到一起,无非都是为了要成为一个出色的人、有用的人,无非是为了活得更精彩、更充实。读书不仅能帮助一个人开拓前程,而且能帮助一个人成就事业。读书能使人聪明、智慧,并且能使人谦虚、自信,有耐心和机智,而这些都是未来成功必须要有的要素。日积月累的读书生活,是明天事业成功的关键。没有今天的勤奋渎书作为人生的保证,何来将来的辉煌业绩?读书的真正目的,实质是为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 浮世诺

    浮世诺

    现代少女颜以曦,在相亲的过程中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发誓要改变自己,一觉醒来,却惊觉自己已经身处异世……还好爹疼娘爱,虽然身处皇室,却有难得的温馨,可谁知,一场弥补性的“和亲”,打碎了她原本的梦。远走他国,被迫出嫁,等待她的,是对前路的未知和迷茫。亓瑾言,宣国庆安侯府的世子,才貌兼备,文武齐全,却因为儿时的一个卦象,成为了女子避之唯恐不及的存在,原以为注定要一生孤寡,却在命运的牵连下,遇见了她。她许诺,从此以后生死相依,所以,她陪他应付朝堂暗流,即使身处险境也不后悔;他许诺,从此以后陪她游遍四方,所以,功成名就后,他卸去一身戎装,换上粗布衣裳,与她袖手天下。
  • 何夜繁华笙歌落

    何夜繁华笙歌落

    云笙,一个普通的社会工作者,十岁就休学出去打工,长大后更是桀骜不驯,本来想就这样安分的过日子吧,可总有那么一些人非要惹事。外人眼里,她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但她从没想过有一日自己竟然会被逼的暴露多重身份……某天,云笙终于不想装了“我受不了了,你怎么全都知道,我的隐藏技术就这么差吗……”某影帝回答“确实很差,夫人不必动怒,为夫认错便是。”某天,媒体采访夜影帝:“为什么您会选择一个毫无名气的女人来您的公司上班?”“夫人她那么娇小,可不能在外面受伤。”夜影帝答得一本正经。媒体抓住关键词,立刻炸毛“什么?夫人?这可是个大新闻,夜影帝竟然有夫人?第二天传来消息,夜影帝口中娇小的夫人竟然是隐藏大佬……本文属大型扒马文,望大家喜欢,不喜勿喷哦
  • 武巅

    武巅

    三千世界梦几回?只忆一人一剑踏天路,是为武巅!!!
  • 神级富二代

    神级富二代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旧的结束!热血的故事,蛋疼的文章!
  • 我被玛丽苏光环误当女主

    我被玛丽苏光环误当女主

    emmm,暂时不更新看书评区置顶,有实物奖励,和红袖币,书币奖励活动
  • 她不会笑

    她不会笑

    有一个女孩从小说我胖,但是我就是喜欢她,为了她我开始了努力,也许有一天她会接受我,只是她很神秘,似乎有一种感觉她似乎并不属于这个世界,至于为什么。我一定会知道
  • 我有一根神仙木

    我有一根神仙木

    少年武风被一根木头砸中,长在头上,机缘巧合踏入修行界。本来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却在负重前行中发现了自己的价值。
  • 诡案罪(全集)

    诡案罪(全集)

    染血的利刃,灼热的子弹,永远无法逃离的死亡噩梦。罪案连环,杀机重重,隐藏在背后的真凶究竟是谁?罪恶的双手尚未洗净,监牢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