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3800000035

第35章 麦客(1)

布谷,历来是中国农村繁忙劳作的象征。每年五月初,“旋黄”,“旋黄”,总能听到几声清脆悠扬熟悉的布谷声从窗外传来,立刻撵走爬上心头的懈怠、倦意。麦收时节到了,摇曳着庄稼人的心旌。农民们听到这个声音,兴奋得彻夜不眠,“嗨嘿哟,一年盼个麦儿黄,不想老婆不想娘……”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憨拙的头脑中突然卷起了幻想的波澜,这声音产生了莫大的诱惑。他们互相询问着,约定时间,收拾好简单的行囊,早早地与妻儿们一起进入梦乡。

当乡亲们在墙外大喊名字奋力拍门的时候,年幼的儿女们早已歪歪扭扭地睡熟,他们粗粗糙糙地挨个儿摸了一下儿女的脸蛋,随即戴上破草帽,手握镰刀,带上炒面(炒面由大麦、燕麦、黑豆等连皮磨细、炒熟,放入一小布袋中,沿途备荒,或下雨时没有活干就吃自己带的炒面。所以,陕西人把甘肃人叫“炒面客”。),随身带点冷馒头,背上行囊走出屋外。年迈的父母跟在后面,嘱咐的话语喋喋不休,给人家好好割,咱是个下苦人,石头大了弯着走,不要惹事……他们一边应付着,一边给蓬头散发的妻子安顿着、交代着。

就这样,他们像候鸟一样走出沟壑梁峁,飞越关山,成群结队星夜兼程一路直奔陕西,在八百里秦川汇成壮观的麦客潮,替人割麦子,人称“麦客子”。

麦客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特殊的一个群体,衣衫褴褛,身份低微,食不果腹。他们生活在甘肃陇东、宁夏西海固和陕西西北部,这里风多雨少,霜期见长,加上四五月,大多数农民家里余粮告罄,青黄不接,有了上顿没下顿。关中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雨量适宜,小麦成熟期比甘肃、宁夏早一个来月,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这就用得着麦客了。

细想起来,当麦客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他们无需人号召,他们知道关中麦子成熟的日子,携带几件旧衣服,头戴草帽,脚穿草鞋,手握镰刀,咬着牙齿走完坎坷长途。他们尴尬于生活的贫瘠,困惑于前途的迷茫,怀着对幸福的渴望,对光明的执著,以手足为舵,以勤奋为桨,年复一年,东退西进,弃绿逐黄,用艰辛的劳作换取微薄的收入,弥补家里急用。当时大家都穷,劳务价格低廉,有时还挣不回来去的盘缠。

一把镰刀闯关中。麦客是农民给农民打工,自己却是最困苦的劳动者。一身破衣服,衣着简陋,满脸风尘,蓬乱的头发,黝黑的胸脯,状如乞丐。

不管怎么说,陕西这块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中还是丰腴的土地,应该记住甘肃、宁夏的这些农民,记住他们的眼泪和汗水,是他们粗糙的双手,写就了一部厚重苍凉的麦客史。千百年来,麦客忍辱负重的劳作,是农民和农民的纽带。

农民是天底下最困苦的人,他们一生与土地打交道。甘肃东部、宁夏西海固一带,是麦客的发源地,重要原因是这一带自然环境不好。

这一带处于黄土高原腹地,到处是荒山秃岭干沟裸石,十山九坡头,耕地滚了牛,靠天吃饭。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条件恶劣,粮食产量低而且不稳定,“十年九旱”、“十年九不收”、“苦甲天下”。

贫瘠的土地,干旱的焦灼,可怜的收入,他们首先选择的,真正是陕西的关中地区。这里地势形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富庶发达的粮食主产区,在甘肃人心目中是富裕诱人的。《史记·苏秦列传》记载,公元前三三八年,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资治通鉴》第十一卷:“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陕西关中,麦子熟了,大片的小麦需要有人收割,期待着一支民间割麦队伍。大约从明代开始,甘肃农民千军万刃进关中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进行了一代接一代的连续性攻坚。

生存环境的恶劣和连绵不绝的自然灾难,失去生活来源的好多甘肃妇女逃到陕西,嫁给陕西人;有的丈夫、父母亲把自己的老婆、女儿卖给了陕西人,换来十斤粮食。为了活下来,有的回族妇女嫁给了陕西汉族人。好多甘肃人的金银财宝、传世之物让陕西人低价骗走了。在甘肃的亲人希望得到亲人的救济,逃难去的亲人又呼唤着亲人去看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好多甘肃人自发到陕西领回亲人,或给陕西人割麦子,换取一时的温饱,还能为一家老小带些白面馒头改改馋。

他们把迷茫的目光投向家乡之外的辽阔天地,试图用一个男人的强韧筋骨换取暂时的温饱。他们几乎没什么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种极其艰苦,又极其悲怆的文化奇迹。他们可以选择远走他乡,日暮乡关何处是。他们没有选择离去,传统的乡土意识拴系着他们。他们像麦子成熟一样,由东向西,由北向南,由南迁北,像候鸟一样迁徙游走寻找生路,混营生。一路走一路割,六月天,到家了,正好家里的麦子也黄了。来回四五十天,赶场成了甘肃、宁夏农民吃饱饭、挣钱的主要途径。这种季节性的麦客潮是中国西部农村最早、最原始的劳务输出。

我案头有一本《清诗纪事》,是嘉庆朝的一卷,这本诗集中有吴振棫作的一首古风《麦客行》。吴振棫,字仲云,号再翁,是浙江钱塘人,嘉庆十九年进士,官至云贵总督,著有《花宜馆诗抄》。他是一位能够体察民情的清官,在《麦客行》自序曰:“客十九籍甘肃,麦将熟,结队而至,肩一袱、手一镰、傭为人刈麦。自同州而西安,而凤翔、汉中,遂取道阶成而归。岁既久,至者益众,官吏惧有意外之扰,颇逻察之,不能禁也。秦人呼为‘麦客’。”

连畦被陇麦欲黄,

麦客麦客来河湟。

从朝割麦逮曛黑,

无田翻比田夫忙。

一村复一村,

一县复一县。

百里千里两脚遍,

姓名乡贯谁细辨?

但里今来傭贱,

傭值贱,奈何人日受钱百?

村蔬甚肥村酒白,

持以供客客意适。

儿能腰镰妇亦健,

自有筋力胡爱惜?

序和诗真实地记录了甘肃麦客涌入陕西割麦的生活画卷,是苦难命运的见证。起早贪黑,割麦活重,待遇低微,比有田有麦的人还要辛苦,每天能挣到一百文工钱。一日两餐,也不过是村蔬薄酒,但麦客们已经感到很满意了。徐世昌《晚晴移诗汇话》说吴振棫“目之所触,亲身所历,关民生疫苦者,累觑重噫,长言咏叹”。麦客现象进入他的视野,并发之于歌咏,予以同情,这实在让我们感动。

稍微知道中国版图的人都了解,陇东是黄土高原的一脉。在甘肃民间,至今流传着关于麦客的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一年出征兵败,被敌追杀,逃到关中,当地人正忙着收麦,没人愿意救他,皇帝便扔下两句话:“东种西收,西种东不管。”当地农民听了此话,觉得此人来头不小,于是救了皇帝。

如果说麦客的老祖宗去赶场是奉了皇帝的旨意,后来的麦客们则是“挣钱不挣钱,挣个肚儿圆”。过去在家一年吃不上几顿饱饭,只有给人割麦时才能放开肚皮吃。人民公社化时生产队管得紧,也没能挡住有些人偷偷跑出去赶场,赶场既能挣点零花钱,还能吃饱饭啊。

因此,历史可以证明,中国西北农民的辛劳不是一种脾性,而是一种无奈。关中与其说是农民的淘金处,不如说是历代西北农民渴望温饱挣钱养家的寄托点。于是,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的农民,背上炒面,从家乡到关中几百公里的山路,他们全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流徙辗转,伤病变故,历尽辛酸。当时的山,道路依稀,食物缺乏,期间的辛劳和酸楚也是说不完、道不尽的。为了混个肚儿圆,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人生代价。

麦客是陕西关中夏收的功臣。每年夏收时节,关中人像盼援兵一样盼麦客。风调雨顺,滚滚麦浪长势喜人,他们天天到麦田里转悠,时不时揪一根穗子,合掌一搓,掌心裸出赤红饱满的麦粒,吹一口,丢到嘴里,脸上漾过一丝得意的笑容,他们匆忙跑到小镇上去看麦客来没来。

并不宽敞的街巷,显得格外纷乱而拥挤。在城里,没有人注意他们,偶尔有些好奇的人们会停下来看他们几眼,看看麦客与往年有什么变化。穿着漂亮的孩子们指着成群结队穿过城市街道的麦客队伍大声惊叫:“麦客子,麦客子。”这些城里人看得多了,有轻蔑,有嘲笑,有些瞧不起。这些眼神,是中国城市对农民的评判。这些眼神,是城市对农村大不敬。

麦客们不在乎陕西城里人异样的眼光,大声说笑着,打听麦场的行情,确定一下具体方向,准备继续往东赶。

第二天清早,麦客们纷纷启程,一个县一个村的麦客聚合成一支小队伍,逐渐汇成一个数百人的“东征军团”。他们先来到最东面,渭南、西安、咸阳、兴平、宝鸡,一路按时令过来。

常言说,麦黄一夜,人老一年。“龙口夺食”,家家户户都要请麦客。早晨六点,他们肩并着肩,夫妻同行,兄弟父子爷孙结伴,同村乡亲相随,回汉相携,在灰蒙蒙的晨光里,在自然形成的劳务市场周围或坐或卧地说笑着,眼里装满憨厚与期待,黝黑的皮肤油亮油亮,紧盯着来往的人,等待“掌柜的”前来挑选。

陕西农民,被麦客们尊称为“掌柜的”。每当有“掌柜的”来时,他们眼睛一亮,立即来了精神,张动厚厚的嘴唇和布满烟垢的牙齿,簇拥过去。他们和雇主讨价还价,一旦价钱太低,嘴一撇就说:“我还不如睡下哩!”有的“掌柜的”歪着脖子说:“乡党,镰钱不错了,还蹲在地上给球算卦呢……”

麦客与雇主交易,全由“麦王”出面。“麦王”是一个地方麦客的头儿,由麦客中能说会道、机巧聪慧、能审时度势者担任,是麦客利益的全权代表。麦王手拄一根木棒,会唱“洋燕麦”,负责跟雇主讲价。一旦与雇主商量好工价,麦客中没人再敢变动。有了纠纷,也由麦王出面处理解决。他们往往在“掌柜的”压底价格时,往高处一站,四处张望,大喊一声,与雇主讨价还价。等麦王谈好价钱,麦客纷纷背起被褥,拿起镰刀,嘴角带着憨憨的得意的笑,走在反背着手挺胸抬头的“掌柜的”后面,佝偻着身子踩着大步。

剩下的人散了开去,悻悻地回去坐着卧着,继续等待。

千百年来,麦客闯关中凭的是一把镰刀。陕西秦腔有这么一段唱词:“姜太公钓鱼用直线,伍子胥白发出昭关,孔明摇的是羽毛扇,麦客耍的是一把镰。”镰刀快不快,看能不能断发;麦割得好不好,看你“吃手”咋样;拢得齐不齐,看手臂长不长、肌肉壮不壮。过去的镰刀是月牙形,现在的镰刀有了变化,是刃镰子,农民叫刃镰肘肘。刀片是长条形,两寸宽,八寸长,卡在柄头子上。长把,弯柄,可以省去一些弯腰割麦的辛苦。过去,陕西人看麦客的“吃手”,就是先让你吃,吃的多了自然力气大,割麦割得好,割得多。

中午,太阳像一口巨大的火炉,烧烤着六月的土地,毒日头抖着威风,在空中火球般燃烧,空气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流,麦秸被烤得热热的,好像要燃起来。地上的暑气呼呼升腾,翻滚着热浪,胼手胝足,像闷在蒸笼里,汗水滴落在土地上。麦客大多背有点驼,但身手敏捷,动作利索。“老把式”有一套优美、简便、声力的割麦方式:左腿前伸,右手握镰,左手抓麦,嚓嚓嚓,三刀子下去就是一抱,两抱成一捆。前后两人搭档,在前面的快割,拧好腰扎子,只放一把割好的麦;在后面的再加上一把麦,负责扎捆子。多少年来,麦客这样的割麦标准被顾主打量着,审视着,评判着。

有一首名为《割麦谣》的“花儿”这样描绘麦客们的身姿:

提把割,

高把放,

捆下麦子扇子样,

垛下垛子馒头样。

麦客割麦,拱着腰,镰刀飞快地挥舞着,单调而悦耳。累了,蹲在树阴下坐一坐,用草帽扇一扇凉,喝茶闲侃,卷一两根旱烟,过过瘾。有的就地一躺,打起响亮的鼾声来。有时他们直起身子,向远处望一望,用舌头舔一舔嘴唇,尽情唱起“洋燕麦”,顿时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荡然无存。

“洋燕麦”,是麦客们自编自唱形成的一种山歌。既不像“花儿”,也不像秦腔,是陇东味的,字字声声包含着悲凉忧伤,麦客们喜欢唱,“洋燕麦”成了麦客大苦大悲中的“大乐”。麦客们割累了唱,走乏了唱,星夜兼程“赶场”时唱,忙了唱着提精神,闲了唱着打发寂寞。

麦客说“洋燕麦”是古时秦始皇修长城遗传下来的。那会儿苦哇。几个世纪来,麦客走关中,背着背篓,翻过关山,忙碌在山头沟溪,凄凉悲怆的歌声划破寂静的夜晚,忧伤而孤独地响彻在关中的大地上。

麦客丈量麦地一般都比较准。麦子割完了,麦客用脚丈量着麦地,背起双手,先步步长度,再步步宽度,然后嘴里不停地说计算起来。“差不多”,和“掌柜的”反复核实,指指画画。“掌柜的”合适着呢,我们都是些下苦人,屋里穷得很,你老人家就多给几个元。接钱时两手在衣服上使劲擦一擦,若“掌柜的”多给了几个钱,满脸笑容,忙说“掌柜的”你是好人,多谢了。数钱时一边眼睛里闪烁着辛酸和幸福的诗意。

这家干完了,拿上工钱,再佝偻着身子迈着大步走向另一家。衣衫成了黑色,步履沉重、迟缓,身子晃晃悠悠,麻鞋聚集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埂上。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

麦客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而劳苦。

这些为了混口饭吃的农民,写下了中国农民史上悲怆的一页。他们脚下的这块土地给了那么多无告的陌生,那么多绝望的艰辛,但他们却无意怨恨它,反而用温热的双手抚摸着它。赶场,习惯了,说是不去不去,陕西的麦子一黄就坐不住了,只希望能多割些天多割几亩麦。

听家乡老人讲,清代陕甘回民起义,陕西地方官曾在关山上设卡,禁止麦客进入陕西,但效果不好。解放前陕西有专门的麦客集市,关中农民雇请麦客割麦往往由村子出面,集体雇请。到了土改时期,要“割尾巴”,雇麦客的人被当成地主批斗。麦子种植面积大,人手紧,总不能眼看着让麦子在地里不割吧。因此,雇用麦客算不算“剥削”,在当地官员和群众中引起过广泛的争论。地方党委曾专门作出规定:雇用麦客不算“剥削”,“因为算与不算并不影响本户的阶级成分,同时在本地区,请麦客子是普遍的现象。”(宝鸡地委政策研究室《土改简报》第四期,一九五〇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社的时候,大队、公社不允许农民到陕西割麦,如果没有经过允许,回来要罚款,每天上交两元,还要扣工分。有的农民为了混个肚儿圆,说我的姑姑、姐姐、妹妹跑到陕西,有病了,家里有急事,反正就是乱说几个理由,死缠硬磨让大队、公社开个证明。有的不准假,连夜跑了,到陕西去割麦。那时候,麦客走关中都是步行的,他们身背马架,打着防蛇咬的绑腿,偷偷翻过重重山岭去赶场。

同类推荐
  • 帝国湾中的潜伏

    帝国湾中的潜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人类走向短暂的历史和平与空前发展,时光荏苒,流年几度,新的发展已然掠进了世界新纪元的门槛。韦德虽然是个二战英雄,但是随着战争结束也惨遭失业,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价格在一天之内下跌12.8%,经济危机由此开始席卷全球。紧接着就是银行倒闭、生产下降、工厂破产、工人失业。但是,一个危险而又熟悉的组织2K(黑手党)突然占据世界冰山一角!大发战争横财!其中安德烈家族权势盛气凌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主角韦德与约翰·埃德加·胡佛(1895年—1972年美国联邦调查局第一任局长,任职长达48年)秘密访谈,一个艰难的抉择,成为卧底警察?还是成为黑手党界的“教父”缔造一段传奇......
  • 至谋弗谋

    至谋弗谋

    这是一场关于智谋者与权谋者之间的对决,而多重布局以及反转也是主旨所在。至谋不谋。庙堂之谋。辅国之谋。忠言奇谋。
  • 密十三

    密十三

    宫廷内外的政治阴谋,塞北中原的战场厮杀,天地人鬼之间的恩怨纠葛,惊心动魄的演绎了一段旷古未有的大明传奇。四个朝代,三位皇帝,天地巨变,空前绝后!
  • 一代明优

    一代明优

    【大明DMTV8频道《我的皇帝梦》栏目】【主持人】:有这么一个人,百姓们亲切称之为‘看不见的皇帝’,他就是萧遥,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百姓们都对他做何评价:“你是说萧大哥啊,嘿嘿???他啊???坏死了啦,人家都不好意思说的啦???”“还别说,自从用了萧公子发明的护垫啊,这白天夜里都舒适多了???”“嘿嘿,自从遇到了萧大哥,泡妞再也不用花钱了,而且啊,姑娘还倒送钱呢。”“萧大哥打仗可真够带劲儿,几个老婆在前面给兄弟们开道,这仗打起来容易多了。”“这小伙子人长得不赖,也挺有才,就是吧,思想上猥琐了点,嘿嘿???不过没关系。”【主持人】:前不久举办的‘我的皇帝梦’百姓评选活动已经结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组数据:皇上(222221票)、萧遥(222222票)
  • 乞丐权臣

    乞丐权臣

    穿越到不一样的古代,成了乞丐姑爷,迎娶众美人,封侯,成王,收复失地,看主角如何一步步蜕变,怎么一步步走下去,走向权力巅峰。轻松,搞笑,爽文。
热门推荐
  • 故里梦她

    故里梦她

    为了一个女人,他努力奋斗了三年,终于成长起来了。当他以为可以骄傲的站在她面前的时候,才发现现实总是充满了戏剧性。故事该怎么演,现实又该怎么办。
  • 风飘瑶

    风飘瑶

    双腿残废,一个阳光少年从此浑浑噩噩,本想了结自己,谁知却有奇事发生。
  • 览天传

    览天传

    览天地之意,观大千万道。屠世间万邪,君莫凡尘落。看四月年华,水柔情弥月。红尘道仓皇,尽是逐群雄。看天涯海角,忘前世今朝。梦我今日忆,不再记千年。
  • 以你之名爱你终身

    以你之名爱你终身

    对你的爱我从未变过,对你的感觉也依旧很深。你的名字简单,却可以深刻的烙印在我的心里。
  • 阿修罗之修罗之境

    阿修罗之修罗之境

    一只孤独的异类,游走于人类社会边缘,不知何时才能找到生之意义
  • 总裁风云之天才宝宝妖孽妻

    总裁风云之天才宝宝妖孽妻

    一位妖艳的张扬少女,一颗伪装的魅惑灵魂,一夜意外的暧昧缠绵,揭开了两大总裁的风云对决……她,是女扮男装的风流邪少他,是冷冽优雅的狂傲总裁众人都言A市的顾少能力手腕极高,偏偏肌肤细嫩的像个女人,他本不信!!可是,苍天啊,当他似潭无波的真心遗失在了妖孽的身上,他该如何是好??她就像一只神秘的猫,即使温顺的隐藏了锋利的爪子,也不改骨子里的嗜血冷酷。她的笑涡忽冷忽热微旋,邪邪的带着点妖艳,他本纠结的以为他沉沦的输给了这个是男非男的人妖,可是该死的!为什么那个一见到他像小鹿一样瞪大眼睛的可爱女孩和他血缘相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庭最强向导

    天庭最强向导

    吃的是山珍海味,住的是别墅洋房,工作服至少阿玛尼,出行最低是奔驰宝马,还有千万年薪可拿,其他超级福利另计。至于工作也相当轻松,教教电脑,玩玩手机,逛逛会所,看看人间千姿百态,谈谈世间风土人情,当然偶尔还得找找人。这是跨国公司高管的待遇?大错!这是哄富二代接班的待遇?特错!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小向导最基本的待遇!哈哈,这是疯子干的,还是钱发霉的富豪干的?嘘,别笑,你们猜错了,这是神仙干的!(友情提示,本书笑点多多,看书时请勿食零食,以免噎着……)
  • 美丽的眷顾

    美丽的眷顾

    寻母12年,从未放弃,等来的却是阴谋。10岁时,她父亲自杀,母亲消失,被寄养于父亲的老师家,从此开始寻母。22岁时,终于找到母亲,却不曾想掉进她的复仇圈套。在爱情最美的样子时,他们败给了母亲的阴谋。是身世坎坷,还是蓄谋已久?他们之间除了隔着生死,还隔着仇恨,他们该何去何从,纠结,挣扎,无助……可当枪响的那一刻,她知道他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他为爱支撑5年,等来的却是再一次的生死离别。如果说相遇是命运的捉弄,他依然感恩这场美丽的眷顾。“阿木,我不后悔遇见你,从不后悔,jet’aime!?”“阿深,你挺住,我回来了,你挺住啊,对不起”
  • 美人为谍太凶猛

    美人为谍太凶猛

    阿滢这辈子只会干三件事:骗人,骗人,骗人身为骗子她侥幸从官府绞架逃生,摇身一变,女骗子阿滢也成为了士族贵女,和那些本来高高在上的世家千金混迹一起,算计她们的父兄,抢她们的男人她出身卑微,花容月貌,却蛇蝎心肠,更重要能骗得人团团转,连枝头的鸟儿都能哄下来她扮龙扮凤,惟妙惟肖,扮什么似什么,千面风华,有许多张面孔她也也是集骗术精华于一身。直到有一天,月光轻轻落在了她的身上男人清如月华,人间殊色,对她微微一笑:滢滢,别闹清华如月男人身后,红狐狸般俊美狡黠男子,璀璨如火,对她冉冉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