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36500000061

第61章 余秋雨的散文现象和艺术魅力

早就想为余秋雨先生的作品写篇东西,为了艺术,也是为了一种历史的使命。

余先生在他作品自序中,强调自己作品不入派系,不划出明确的界定,这使我十分困难。认真阅读其作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难免不会造成偏狭。最简捷的办法莫如切割,即划分为几个阶段逐一评述,伟人们切割着历史,也被历史地切割着,结论总是言之凿凿,创作的经历虽与历史相仿,又毕竟不同,明确的界定,为智者的向往,却难说徒劳。评论是否也该如创作那样朦胧地感受和把握,又尽量清晰地将这个朦胧勾勒出来,是非一由读者公断?

在八三年的秋季,我与余先生邂逅在一个书店,书的名字很响亮——艺术再造工程。当时我正读高中,并未了解这本巨著的内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书的语言。十年后,余先生与我又一次碰撞,此时,我已因写作而有些小成绩,余先生的《文化苦派》确实震的我无所适从。十年啊!我因有些小成绩而沾沾自喜的心态,被荡涤的片甲无存。我汗颜万分。

他是勤勉的,十年间,创作出如此宏篇巨制,震憾了大多数的文化人。他是执著的,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踬蹶而行,始终肩负着一种使命,一种责任,一面又似游魂似的孤独。只有返回生他养他的深遂的浦江,他的执著才放射出熠熠的光辉。

与同辈学者不同的地方,余秋雨是以散文《文化苦旅》名扬四海。并且一年之中印数达数百万册,一个令现今出书者艳羡的数字。

不必陈述情节了;简而言之,写的是那个扎着辫子刚刚过去却可以称为历史时期的一出轰轰烈烈的悲剧,民族的伤口流着沽沽的鲜热的血,激发了正直者的良知是非得以判明,终难挽回既倒的狂澜,于是正直者以自己的前程殉了自己的事业,这是一个框架,一个古老的却不是不可翻新的模式,强烈的使命感支撑着它,悲愤的宣泄充实了它。显现出更多的认知价值,对艺术的魅力不无俾益,另一方面也是阻障或掩饰。

但他显示了自己,显示了自己的恢宏与从容,这是余先生的素养,却不能作为凭恃。你可以设计一座大厦的蓝图,巍峨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也能一层层切砌上去,直到那耸入云霄的顶盖。精美吗?难说。促其成功的,不光是宏大的构想和充沛的感情,还需要承载这构想和感情的语言,酣畅淋漓仅是外象的一面,重要的是笔调,那种能体现学者全人格和全部艺术追求的语言的内在韵致。尤其是历史使命的散文需要铺排,对他来说,却是节制,感情和语言的双重节制。

这或许是因为他写的太慢,证据是《收获》杂志上的续刊。《收获》杂志为双月刊。由于写的慢,休现出他的作品宏大而谨严的结构,酣畅而从容的叙述热情,对民族大起大落大胆的揭示,对那种是非颠倒的时代的着力鞭笞。或许有人会说,那种无历史价值可言的文体已经过时了。不,任何艺术形式,在它们的极致上都是相通的。美国文艺理论家理查德·泰勒在《理解文学要素》中说:“如果有绝对艺术这样的概念的话。那么,这个概念将会在每一种艺术形式的极致上发现。”绘画、雕塑、舞蹈、音乐如此,文学的诸形式诸写法也莫不如此,正如一个山峰,从任何一个侧面都可以爬上峰巅,领略那蓝天白云,还有远处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赞美加西亚·马尔克斯者,不必鄙视巴尔扎克,若要强辞夺理,那么我要说,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绝不可能写出巴尔扎克式的作品,巴氏已将小说的这一写法达到极致,你无法企及也无从逾越。后辈作家的改弦更张(包括那位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勇敢的进攻,怕也是怯懦的躲避。不必羞惭,不必悲伤,巴尔扎克是高山,但他遮不住太阳的光芒,正象一首歌里唱的,你可以象太阳那样光芒万丈。

余先生十年创作的作品大致到《文化苦旅》达到顶峰。不要着急,他策动他的坐椅,挥动大刀,从他站立的山冈冲下了那开阔的原野。

前面是泥沼。

他凭着勇敢,更凭着深厚的学识,创作了一篇篇乃至百余篇作品,大都收集在《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长河》三本书里。

这批作品无一不带有沉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莫高窟》中的那个道士,用一把白刷刷去了中华艺术的印迹,他认为有碍观瞻,可怜地刷呀刷,直至刷成一片空白。当西方列强憋足劲头来掠夺这些血脉之时,换来的仅仅是一吊小钱,一缕丝绒,而道士仍在顶礼膜膜上苍,贵人下凡,送来礼品,这种中华民族的鲜血被强盗吸吮,伤口流着鲜血。十几年之后,中国历史学家只能研究强盗的拷贝,来探知上千年中华的文明。这些篇什选材都不错,人物的刻画,氛围的渲染,意境如朝幕薄霭,缥渺而迷乱,一切均似有若无之间。

在《道士塔》一文中,敦煌道士发现了这个大洞,内世藏经卷万千,告之县官,一传十,十传百,却因朝廷没有运费而搁浅,而西方人不远万里来取经,使读者“芒刺在背”,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位泰勒说过:“文学的表述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精妙的比较和对比,这种对比不需要语法上的正确性,有赖于修辞的复杂而灵活的安排。”应当说余先生有几篇作品是极其成功的,如《抱愧山西》《废墟》《风雨藏书阁》。宽泛一点讲,文学作品是怎样写出来的?当然得先有材料,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一个意象。事件也可以不妨说成是意象。因为只有能升华成意象的事件,才有文学的意味,才能成为文学的材料,否则光秃秃的事件,只能作为历史的细节(得够格)或饭店的谈资(得有趣)。下来该着写了。“平日静观默察,熟烂于心,然后凝神构思,一挥而就”,鲁迅这句话常被奉为不二法门,纵然他说的是绘画,也在所不惜,事有不尽然者,首先那个熟烂于心就值得怀疑。文学描写的是一种生命的躁动的情态,对它的把握靠的是直觉和想象可以写成社会论文,而文学要的却是过程,这过程是烂熟于心后的复制,还是存在于写作的进行中?这又关系到一个更为玄妙的问题,即作品是想好后写出来的,不是在写作的过程中产生的。

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西厢记法》中说:“仆尝粥时欲作一文,偶以他缘不得便写,至于饭后方补作之,仆便可异粥时之一文”。又说:“最苦人家子弟,未取笔,胸中先已有了文字,人家子弟,提了笔,胸中尚无文字,必是不会做文字的人”。若嫌这话太玄虚、太决绝,请看下面这段带点折衷意味的话:“题旨得之意象思考之内,韵致得之有意无意之间。文之佳音,一篇文中,立意要说的话居其二,行文后不说自来者居其入,此所谓行文韵致也。”这是林语堂先生在《烟屑》一文中说的,据此是否可以说,作品主要是写的当时的作品,不是胸有成竹的复制,复制必然明确失去文字的意蕴。

但我赶紧补一句,明确并非一无可取,在某种情形下明确又是功力的标志,文学作品既是对或一种生命情态的描述,而朦胧地感知又是把握它的最好方式,最具文学意味,那么明确地把那种朦胧完整地表达出来,岂不是成熟的作家必具的本领?

得说声对不起,我无法将这些作品一一评说,限于篇幅,虽说都看过,也都有想说的话。

《抱愧山西》以鲜为人知的笔调,让我们离开那狭小的天地,来到广阔的沃野。“走西口,陕西也唱,山西也唱,山西给我的印象总与贫穷边在一起,其实很惭愧,山西人的走西口,决不是因为贫穷,而一种开放意识,是山西人的大幸”开篇为山西证明,以至后来有了“昌晋源票号”有了“乔家大院”到往后,国民党第一任财政部长孔祥熙携夫人宋蔼龄来到乔家大院的的一片惊叹,显示出余先生的大气,乔家大院的大气。

《三十年的重量》是师生的不期而遇,故事非常简单,这种际遇不管是刻意为之,还是全凭艺术直觉,他写的有情致有意境,我倒更相信是后者,叙述者的“我”是一位不更事的少年,给了作者以极大的方便,收敛了惯常的凌厉浮躁,懵懂而雅态可掬。是无奈的逼近,还是有意的寻觅,成功恰在这无奈与有意之间。文学既是一种生命情态的写照,它需要的不是理念的分析,乃是整体的把握,它给与人的是体味,而不是教诲,对于余先生来说,他有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坦诚,但却不必强作解人。

这得看在什么场合,对谁说,作为对不懂文学者的调侃(虽有失忠厚),作为对别有用心者的抵御,我承认这是一种机智的回答,自信又潇洒,可赚双倍的名誉,作为同道间的切磋,那“什么”若不是指社会学的结论,就难说不是慢诲,一句话就可以戳穿这个为障:不知是写什么。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智商的时代,加一句:谁也不打算当傻,人人都要对客体的尊崇表明自己更应当被尊崇,皇帝的新衣初试,近侍的大臣或许是出于狡诈,后来赞颂的臣民大半都是出于至诚,他们相信自己,那孩子的可贵,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的赤诚,天真未凿,他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还混沌未分,一声呼叫,他用自己一个赤裸的存在证明了另一个赤裸的存在。

余先生的《论小人》一文中是赤裸的,不故作高深,也不掩饰自己的羞窘的不是那个我,而显现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作者由内向外渲的赤诚,后来的创作,关于《论荣誉》《论嫉妒》,一再从正反两面印证了这一律条的颠扑不破,当感情由外部摄取,其作品不可卒读,当感情发自肺腑,他能写出感人的篇什,这就是我为什么说,他的气质似诗人,又有着火一样的热情。

读余先生的作品,必须横跨时间遂道,历史的沉重感无时不在胁迫着你,去年,我被先生胁迫到上海,这段有趣的面谈,使我想到余先生的厚重,拿破仑得知敌军偷袭巴黎时,首先不是感到战局的危险,而是赞叹对手战略的高明,同样,读者惊呼上当后,首先不是感到被欺骗,而是赞美作家手段的高明。还是那句老话,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你怎样写,题材有大小之分,却绝无贵贱之别,能否卓然有效,全在艺术手段高下,深得文心者,纵然在荒山野陬,终能成正果,未脱“凡心”者即使高居庙堂,也不过是尸位素餐。

我与余先生只有一面之识,交谈也不过寥寥数语,从沪返晋,浑身是水,不知是汗还是雨,此文写成后总也想不出个合适的题目,不知怎么一下,脑子里想出一个词“风雨潇潇”谁的?不知准确不准确,就谈谈这些看法和想法吧。

同类推荐
  • 七弦诗集

    七弦诗集

    人心中有七根情弦,这是多么丰富的情感世界。拨动心中的情弦,能演奏出多么丰富美妙的诗篇。《七弦诗集》里的诗作以美妙的情思,真实的情感,饱满的热情,将你带入诗情画意之境。带你感悟生命,感悟人生,感受真实的人性,产生共鸣,获得美的享受。诗集共有九十多首诗作。内容丰富多彩,或言志、或抒怀。诗歌形式多样,有古体诗,现代诗。古体诗以格律诗为主。现代诗有组诗,散文诗,连作等。表现手法多变,语言凝炼,有时代感。诗作是作者几十年文学积淀的智慧结晶。是最真实,最宝贵的内心世界呈现,愿你喜欢。
  • 学生精品美文:散落在记忆里的花朵

    学生精品美文:散落在记忆里的花朵

    散文是生活,散文是内心,是儿时的快乐与欢笑,惆怅与忧伤,是乡野山坡上无心绽放的花朵。这本散文集,是笔者近几年来在忙碌的生活的间隙,耐心采集自乡野、心灵、往事的花朵辑录而成,虽并非上乘之作,却也是笔者从发表全国在150多家报刊杂志的习作中精选而来。在此,渴望能为读者送去一缕春风,一丝回味,一抹微笑。
  • 叙述的走神

    叙述的走神

    东西的叙述就像一匹马在奔跑。但是他知道这匹奔跑的马常常会离开他的意思,一路撒欢而去。这种自我的出卖或者说变节,也许是缘于一次心跳、一个电话、一个响亮的喷嚏以及一阵冷风,但更多的是走神,也就是叙述在叙述时开了小差。七十篇散文随笔,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条分缕析,谈文学写朋友,或智慧,或幽默,是作者从文三十年的忠实记录和深刻思考。
  •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左右编写的罗马悲剧,它是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 中国文学史话

    中国文学史话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圣帝雷尊

    圣帝雷尊

    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强者为王,弱者无为。强者一怒,血流成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规则之主

    规则之主

    当万物回归之时,当规则出现之时,就是"他"的出现之时
  • 我和猫阿九

    我和猫阿九

    一次意外,救起一只“猫”从而引发一连串的传奇。。
  • 修炼从容自信的女人

    修炼从容自信的女人

    编写本书,我无意让普天下的女人成为吴仪、撒切尔、成为赫本、巩俐、宋祖英,成为冰心、张爱玲、萨福。然而,我愿意普天下的女人都不会因为路太多,诱惑太多而生迷茫。我希望她们也和我自己一样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不会在各种路上徘徊一阵子,到头来都没有成就感时才猛然醒悟。早早地好好地干好一件事情——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该是多么的好!从容自信的女人光彩照人,落落大方,灿烂的笑里会有一股凛然高贵的气息,让人仰慕的同时又有些敬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 草灵之命

    草灵之命

    一对人妖恋,先死的却是妖,痛苦的却是人。这一切既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的安排,也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不怨天不怨地,也不选择怨自己。生活中诸多美好的回忆,唯一遗憾的估计就是此生此世负了你。本该简单幸福的生活无意间却牵扯到了主角线,那么问题来了“我究竟是主角呢?还是一个炮灰NPC?”简单的恋情迁出了无数的情爱故事,更是牵扯到了前世今生来世的恩恩怨怨。
  • 小淇与小妮ooo

    小淇与小妮ooo

    小淇是本人最好的姐妹,最好的闺蜜。写点故事,给大家枯燥的生活里带来一丝温暖吧。不单写我和小淇,也会写点别的东西。写这本书就是单纯的想写点东西而已。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看到,无论你的是否喜欢,都请不要贬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