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157400000016

第16章 灾难深重(2)

胶东的初夏,与我下放劳动的宁阳县一样,也是麦浪翻卷,金海一片。当我在宁阳县面对金色麦浪兴叹时,我家乡的父兄和村里的乡亲们也怀着同样的情感。他们在希望的原野上甚至忘却了肚子饿,忘却了受过的苦,只想到将要到来的饭,将要到来的甜。夏收终于到来了。山东的夏收,常被称做“龙口夺食”,这不仅因为“麦熟一晌,蚕老一时”,还因为初夏常有雷阵雨。所以乡亲们打足了精神抢收抢种。肚子再饿,干活再累,因为内心充满希望,就有拼命的劲儿。

金色的麦穗终于上场了,虽是平常年景,但麦粒颗颗硕大饱满,金光灿灿。乡亲们中午也不休息,吆喝着牲口,赶打麦场。扬场的好把势们趁着和风扬出了一座座由麦粒堆成的“金山”;妇女们用簸箕把麦粒装满了一口袋又一口袋。在她们装满了十几口袋之后,拖着车斗的拖拉机不失时机地开了过来。队长命体壮的男人把麦袋子装进车斗,拖拉机嗒嗒嗒地开走了。只在这一刹那,站在麦场上的所有农民,扬场的把势、装麦子的妇女、牵牲口打杂的,以及在麦场上乘兴玩耍的孩子们,各个都一下子失魂落魄,像早晨霜打的禾苗,像刚刚放了气的皮球。他们像大病初愈那般勉强支撑着晃动的躯体,或是如刚办完丧事般无奈地一屁股坐在地上。因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拖拉机的去向,不是他们的家,不是他们的村,而是扬长去向公社所在的方向。

农民在辛辛苦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不是过年,不是过节,而是双手捧起黄灿灿的谷粒,把这些谷粒装进口袋里,运回家中并亲手倒进自家的粮囤子里的时候。他们这时候所绽开的笑容就像那饱满的谷粒一样,是纯真自然的,是金光灿灿的。这种笑容是任何城里人所不曾有的,也是任何电影大明星所体味和模仿不到的。在他们本应展开这种笑容的时候,拖拉机扬着尘土远去的场景,对他们犹如惊雷贯耳,犹如当头一棒,犹如针扎心窝,犹如跌落深渊。他们经受过多少次丰收的喜悦,却怎经得起这突如其来的失去劳动果实的打击!这会儿他们才明白:他们只有劳动的份儿,而劳动果实不属于他们掌握。除了国家的征购,留到公社里的,他们又能吃上几颗呢?

我不应问大哥“公社食堂怎么连个黑面馒头也不给”的问题。连去年秋天的地瓜干和花生都不属于农民了,难道这金光灿灿的麦子会属于农民吗?农民太天真了,他们只会空欢喜,而由空欢喜跌落进悲伤境地时,这种悲伤是最沉重、最痛苦而又是最无助的。

那时的社会,在农民头上有几把“刀”,其中之一就是高定购。这种高定购是根据公社的大核算开始的。那不是“大跃进”的年代吗?地里的粮食“产量高”,层层干部们为了邀功,胡夸乱吹,把产量报得高。根据各公社报的“定产”和按比例的“定购”自然也就高了。假设不以“大跃进”时期报纸上登的“卫星”级的产量,而只以当时的中等产量每亩2000斤算吧,定购其产量的30%则每亩定购600斤。除了定购,还要按亩交公粮,这样下来,每亩被拿走的不只600斤了,而实际上,夏秋两季的亩产也不过是六七百斤。除征购走了的,在食堂里公社、大队、生产队各级干部还要多吃多占,到农民嘴边的就不多了。

诗人臧克家曾发表过一首写老马的诗: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

眼前还掠过一道鞭影。

这老马,不就是我的父兄、我家乡的农民吗?

中国的农民是顽强无比的,他们在悲伤的渊底里仍发出了生命的呼唤:我要活着!田野里的野菜和宅房路边的树木并没有明确的“公社化”,野菜也罢,树叶也罢,这些都为公社至生产队的各级干部们所不齿,而我吃,只能我吃!吃野菜树叶代表着农民们的挣扎,在死亡线上顽强的挣扎!

如同寒假时大哥命我提前回校一样,50天的暑假我只住了一个月,大哥又催我回校了,这回他又增加了一条充分的理由:“你在家也是个负担。”家中缺吃的是负担,更大的是精神负担,我不忍看着哥嫂们吃着树叶和菜团子以及肿起来的脸,不忍看着父母留下玉米饼和地瓜干也手捧菜团子送到自己的嘴边,更不忍看着父母疼爱他的子女,特别是从学校回来的小儿子的那般苦楚难言的表情。我向大哥妥协了。当我决定要提前回校时,心如刀绞,痛苦至极。中国人最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患难与共,我与自己的父母兄长都不能患难与共,将他们留在苦海而自己去安适,尚有何面目枉留人间!但是,三嫂已把为我洗过的几件衣服包裹停当,兄弟四人聚在一起,大哥掏出了给我买火车票的钱。

自我上大学起,每度过一个假期离家上路时,全家人都出门相送,包括已嫁到后街的侄女一家;还有街坊邻居,也出来打个招呼。这次也一样,人虽很多,却不是热闹,而是辛酸的场景。我恋恋不舍地牵动着亲人们集聚来的目光,每跨出一步,都是痛苦的挣扎。这一次,又是在看着亲人们虚肿的脸庞,看着两行泪水从这虚肿的脸庞上直滚而下的时候离开的。我的父母,走在送行人的最前头,但却没有眼泪,呆滞的目光总跟着我,枯黄的脸总面对着我,身子弯曲,步履蹒跚,每前进一步,都是那么艰难。我步步回望着他们,强忍着伤感,不让泪水流下来。如果我在此时失声痛哭,将激起一个什么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当我看着父母举起干枯如柴的手臂站着一动也不动、而我不得不急步离开他们的时候,一种生离死别般的恐惧顿时袭向心头,我禁不住泪如泉涌,暴发出沉闷的痛哭。

我坐在回学校的火车上,为了在旅客面前顾得颜面,将泪水往肚子里咽。十几小时的路程,我没有说一句话,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东西,只木木地坐在那里,眼前仍是父母年迈体弱和兄嫂泪流满面的情景。回到学校,寝室里只有我一人冷冷清清,就连吃饭也没有什么味道。

2.母亲的去世——代表千千万万

1959年秋季开学,我已是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校上课的时间只这一学期了,因为明春的最后一学期是下乡生产实习。学习的时间显得十分宝贵,我却不像低年级时那样神态昂扬,而是沉闷少语,心事重重,上课时经常走神。为了不让上课的老师发现我神不守舍,我不再坐在教室的前几排,而是坐在最后几排。幸亏四年级的专业课并不难,我又有中专的底子。晚自习时我不再是最后离开教室,而是早早离开。到寝室躺在床上,却辗转反侧,不得入睡。我怎么也放不下家中的亲人,尤其是年老体衰、风烛残年的父母。我常常从噩梦中惊醒,有着不祥的预感。

当年秋天的一个下午,我刚下课向宿舍走去的时候,收到一封加急电报:“母病危速归。”这犹如晴天霹雳,我头脑“嗡”的一声,几乎摔倒。我预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日夜担心的事终于发生,这仿佛就是噩耗。我奔向宿舍,拿上了买车票的钱,直奔火车站。那时从泰安火车站到莱西火车站,中间要转两次车。在莱西站下了车,已是第二天日落西山时分。幸亏我手里拿着电报,有位好心的卡车司机把我带了大半截路,赶到家中已是夜里。

我扑到母亲身边。她躺在土炕上,昏暗的油灯下,已看不清她的脸色,只觉得那面庞已经干枯。我拉起她的双手,已是骨瘦如柴。她已气息奄奄,但还能说出:“你可回来了。”听了她的话,撕心裂肺般的痛苦让我放声大哭,母亲仍断断续续地说:“不用哭,你回来了,见到你了。”

母亲知道她即将离开人间,舍不得让我离开她半步。我在她身边守了7天。她不想吃东西,也吃不进东西。我们静静地相守着,她对我说了很多话,这遗言至今仍印在我心里。

“我命薄,命太薄。我想等到你大学毕业,跟着你,每天给你做饭,给你看孩子,看来等不到这一天了。”

“我想,你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咱们离开这里,去过好日子。”

“我什么也没留给你,只有一块蓝布,压在我枕头底下,你拿去做条裤子。”

“你不用想我,你只管成家过日子,过好日子。”

……

这是深秋的夜晚,萧瑟的秋风打着窗户纸,屋子里寒气袭人。在土炕上,我躺在母亲的身边,拉着她那干枯的手。我的另一边躺着父亲,几天来,他没有话,只是叹气。我们整夜里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窗户纸透出蒙蒙亮时,我问母亲要不要喝点水,母亲有气无力地说:“不喝了,什么也不用了。”她忽然紧紧握住我的手,喊着我的乳名:“你不用想我,你……过好日子。”

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静,母亲也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在我大学快要毕业的时候,她才59岁!

我的悲痛难以言表,眼泪流干了,我没有哭泣,只呆呆地坐在母亲的身旁,哥嫂们的阵阵哭声伴随着我心底的剧痛。父亲没有泪水,但比哭泣更悲切的表情令我无比担心。我又在母亲身边守了3天,直到入殓。人生或许是这样的:最好的解脱莫过于死亡。母亲走了,她离开一生所受过的苦难而解脱了,带着让儿孙过好日子的希望去了另一个世界。母亲最后入殓的棺材本是父亲好多年前亲手打造并为自己准备的。这棺材是上好的柏木料,板材厚实,油漆讲究。父亲本想自己比母亲大十几岁,会走在前头,岂知体弱多病的母亲却经不起饥饿的袭击和精神上的折磨竟先他而去了。

“三年自然灾害”是指1959至1961年。我母亲在这头一年就倒下去了。在这“大饥荒”的三年里,山东省的聊城、德州、惠民三个地区为重灾区。那里有大批难民逃荒或整村出外讨饭的局面,有妇女弃夫改嫁的怪诞事情。

山东省在“三年自然灾害”及此后饿死了几百万人,这些人如同一群群蝼蚁,被到处泛滥的饥饿的洪水卷去了。可怜的人们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相互怜悯,相互扶掖;而不少的达官显宦却置人民的死活于不顾,劣迹昭彰,却飞黄腾达,官位跃迁。因为这些达官们善于否认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文过饰非。譬如山东省委1959年向中央的报告中说饿死人的事只是“缺点”,并声称“即使有缺点,也是在正确路线上”。还恬不知耻地认为“全省当前形势无限好”。山东省的一位显宦后来当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他的书法是自成一体,但历经“三年自然灾害”劫难而仍活在今世的众人,一看到他的字,就想起他这人,想起他的斑斑劣迹,想起实际上是为他所杀害的亲人和乡亲。有良心并忏悔的达官显宦有没有?也有。曾坐河南省第一把交椅的一位封疆大吏说:“我犯的错误严重得很,罪恶也很大,组织上无论如何处理我都没话讲的,处以极刑,我也应引颈受戮。”中国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这位大吏未被处以“极刑”,但他的罪行因自己的忏悔而在人们的心目中有所减轻。

3.我的家乡──中国的一个缩影

我带着失去母亲的痛苦回到学校,见了人不想说一句话,胳膊上的黑孝箍已代替我说话,班里的同学已知道发生了什么。那时的老师是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知道我的痛苦,不言不语,用另一种方式来安慰我:他们给我补课,补我回家奔丧所落下的课。其实他们内心里知道,这些课对我来说并非一定要补,特别是那位教植物病理学(这属于专业基础课,本应在三年级上,但因下放劳动耽搁了)的老师,她为我补课时的那种同情和怜悯的眼神至今仍留在我的脑海里,我至今感激他们善解人意,感激他们善良无私。还有什么比这些更为珍贵呢?

我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常想离群独处。虽仍去上课、复习和吃饭就寝,但我的心回不到学习上,饭食无味,梦语频频,我总是低头走路,沉闷不语,觉得这世界变了样,天空是昏暗的,秋风是尖酸的,变黄的树叶纷纷飘零,人行道侧的灌木都哭丧着脸。路上的石子也跟我过不去,总想把我绊倒,难道世界也变得这么阴沉?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班里的同学们向我伸出友谊温暖的手。

那时,我们学校里的伙食也大不如前了。玉米面窝窝头算是最好的,常常是地瓜面的窝窝头和地瓜干。学生的营养不良表现为浮肿。学校领导非常关爱他的学生,派医务室的医生下到各班检查浮肿情况。我班30名同学中我浮肿最严重——在小腿上用手指按下去,出现了一个深深的坑。检查结果引起全班同学的同情和关心,班长立即与伙管科联系给我增加营养。那时对严重浮肿同学增加营养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每天把你本应吃的玉米面窝窝头改为豆粕面的。把榨过油的豆粕砸碎,在碾子上碾成面,再做成窝窝头,吃起来比玉米面的香,更重要的是有营养。因为当时人们最缺乏的食物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缺乏才形成浮肿,而豆粕富含蛋白质。

这一学期终于熬过去了。期末考完试,我不等考试成绩下来,全班头一个离开学校,回家看望孤苦伶仃年老体衰的父亲。

同类推荐
  •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李鸿章时代(1870-1895)

    本书从1870年在欧亚大陆的两端各发生的一件大事讲起。在大清国,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在欧洲则爆发了普法战争。1895年,太平洋西岸,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中国,李鸿章被撤销直隶总督一职;在东岸,美国的GDP总值第一次超越大清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从1870年到1895年的26年,是李鸿章主政北洋,“应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26年,也是全球权力格局巨变的26年,更是晚清错失战略机遇、加速进入下行曲线的26年。其间之内政外交,无论是成是败,为是为非,李鸿章都扮演了核心角色。因而,这26年也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李鸿章时代。如何认识这样一个时代?“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
  • 此唐我为皇

    此唐我为皇

    煌煌盛唐,万邦朝贺.一个现代的灵魂究竟会在这个辉煌的时代留下什么样的历史烙印.‘心大天大地大,任我金戈铁马。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大唐雄风依旧在----唐皇李毓
  • 轩三国

    轩三国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贫穷的屌丝陷入无尽的彷徨中。一本不该存在的书,一场不该存在的争斗,是南柯一梦吗?让我们带着未知的能力回到三国,回到那段英雄辈出,枭雄林立,武将如云,谋士如雨且有扑朔迷离的历史!!!!!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试图解剖拉美的病体,探讨大陆的前途。他用难以辩驳的丰富资料,以澎湃有力的悲情笔法,铺陈出这片大陆自哥伦布开启航海新纪元之后的崎岖命运,写下一页页拉美受难史:金银、可可、棉花、橡胶、咖啡、水果、石油、铁、镍、锰、铜、锡……这些“血管”贯穿了整个拉美大陆,延伸到开阔的尽头,在那里它们流入欧洲和美国的宝库。曾经的殖民主义野蛮掠夺这片土地;而自由贸易、经济援助、合资企业、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体制同样以不文明的手段参与古老的掠夺战。拉丁美洲是一个血管被切开的地区,是拉丁美洲不发达的历史构成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本书试图揭开拉丁美洲孤独百年的真相,也让我们聆听失败者的声音:那些追求拉美独立富强的英雄和他们失败的革命。这是整个拉丁美洲悲剧的缩影。与书中所揭示的历史被官方掩盖和篡改一样,本书在出版之后不久即遭到拉美右翼政府的禁令,然而它却以几十种语言的译本走遍世界,被一代人长久地当作叛逆拉丁美洲的象征。它的论断带着时代的烙印,它的命运却已经融入历史。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滥情陌

    滥情陌

    A城只手遮天的两大企业表面上和和气气,背地里却千方百计的阻挠。一日,顾家家主夫妇死于车祸,当场死亡。当众人都以为顾家破产的时候,出国多年的顾家二少回国,一时间顾氏成为A城龙头集团。随后便穿出顾二少与薄家小姐联姻的消息,结婚当日薄家家主死于家中……薄绾继承了薄家家产,成为有钱权的董事长。A城人尽皆知滥情夫妻,薄绾留恋钱权,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顾二少心狠手辣……
  • 你好,叶小姐

    你好,叶小姐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 怪异管理者物语

    怪异管理者物语

    冷酷、冷血、冷静的吸血鬼为何频频作死?千年的狐妖为何智商下降?魔法少女为何不出法强?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只能说,无可奉告。一个又一个光怪陆离的故事,见证了一个平凡的高中生走上不归路。
  • 顽魅仙

    顽魅仙

    穿了也就穿了,居然穿到洪荒世界,还变成了一个大龄剩女?什么,她原来是因为成为了南风国的圣女所以才至今未婚。既然如此,她便可逍遥四海,独步天下了不是?不过,事实看起来似乎没那么顺利!
  • 智慧的选择

    智慧的选择

    “智慧”简单来说是一个汉字词语,一般来说就是指聪明才智。但是用到人名上,就显得更加有魅力!有人说一天见三次面就是有缘分了,多么老套的说法,但是他就是把这句话当真了,本想等她投怀送抱,却不知自己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她也是不按常理出牌.......无休止的追妻路上,两败俱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帝王蛊,秦倾天下

    帝王蛊,秦倾天下

    她说她的愿望是死亡,为此我将世界上跟我最亲的人一步一步的送向死地。我学会的算计,狠辣,冷血,只为让她更接近死亡。有时候我也会怕,怕失去她,怕她离开我,从此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一面怕着,一面又忍着这些恐惧更努力的把她送向死亡。不在乎满山满河的尸骨,也不在乎最终谁会权御天下,我只想她能够在离开的时候安安静静,无惊无扰。我会后悔吗?三千世事,是非曲直,谁知道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她皎若秋月

    她皎若秋月

    大三音乐系的系花穿越了,眼看就要毕业了,却被无良老师威胁,被逼跳楼自尽。睁开眼,她成了家破人亡的十岁千金小姐,被当朝太子捡去,当了下属,跟在他身旁学武,多年来,她一心想走,太子说:“完成了最后一个任务,我就给你一笔钱,放你走。”
  • 橄榄青春

    橄榄青春

    小学同学,初中同学,高中同学,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几个人打打闹闹的走过了这么长时间,走过了彩的春,炙的夏,凉的秋,冷的冬,不知道他们是否会走下去,还是一场一场的变故,将他们拉开,扯得远远的,再也不见。这是青春,我们的青春。“我爱你,蓝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