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66800000052

第52章 无边落木萧萧下

乡村手艺人生存状态素描之十:木匠

木器是乡村人家的大件家具,也是使用最广泛的家具。无论什么人家,都离不开木器。因为人坐、睡、吃等一些主要行为都离不开木器。坐,要椅子、板凳;做饭,要甑子、水缸;吃饭,要饭桌;睡觉,要床;放置衣服和粮食,要柜子、箱子;梳洗,要脸盆、脸架、梳妆台……

因此乡间古来就有职业的木器制作艺人:木匠。

我们家可能是与木匠打交道较多的家庭。因为我有三个姐姐,她们出嫁前,母亲要为她们做妆奁,因此,我有较多的机会接触木匠。而在以后,我的胞弟高中毕业后,干脆学了木匠。

这就说到乡间嫁女的一些事情了。乡村嫁女,娘家要陪送。陪送主要是木器。如,大衣柜、五屉桌、木箱、脚盆、梳妆台、洗脸架等等(非木器有:被子、蚊帐、水瓶等)。乡间称“几个脚”(“脚”指脚力,并非家具之腿),是指几件妆奁。譬如:大衣柜算两个脚,大脚盆、小脚盆要各算一个脚等等。陪送的多少视家境而定。家境好的,可以是十六个脚,一般的,八个脚。

鄂西一带,家具一般涂红色,大红或者赭红,十分喜庆和富丽。迎亲的队伍中有专门的力夫或抬或背,一路嘿嘿嗬嗬,红色的家具在山林间闪动,锣鼓喧天,热闹而带有几份古风。

——这当然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情况。现在不同了,嫁女不再时兴陪嫁木器了,改成了电视机、电饭煲、洗衣机等电器。

陪嫁的改变,使木匠失去了一部分业务。而新材料的出现,和工具、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的使用和欣赏习惯、风气的变化,使那些做实木家具的“老木匠”的业务雪上加霜,木匠数量锐减,年轻木匠因为学做新式家具,才得以生存下来。

马尚红就是这样一个“改窍”木匠。他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师从杨师傅学艺,八十年代初期出师,到现在做艺已经二十六年。我去访问他时,他正在家中做圆桌面子。他说,当时一个村子有八个木匠,现在只有两个了。

我问他现在主要做的是什么木器,他说主要是:圆桌、凳子、简易桌、麻将桌和脚盆。

老木匠的工具主要有:不同型号的锯子,不同型号和功能的刨子(如:挖刨、躲角刨、内圆刨、长刨、七寸刨、线刨、卡圆刨等),凿子(两寸凿、八分凿、五分凿、三分凿、两分凿、一分凿、五分圆凿、一寸圆凿),墨斗,曲尺,斧头,钉锤,油刷,独脚马口,马口钳子等等。

这些工具各有用途。一般而言,锯子是用来截取圆木或者木板长短用的,或者用来把厚木料改薄。而刨子则是用来将木头表面刨光滑的,用得最多的是线刨和长刨。所谓线刨,又叫粗刨,顾名思义,它是木匠针对一块木板时最开始使用的刨子,它的主要功能是将凹凸不平、留有锯痕的木板刨平。但因其短小,它只能一块一块地局部地处理木板的某一部分。而要使整个木板的平面都处在一条水平线上,就要用长刨。长刨刨身较长,是线刨的一倍多。因为长,就具有一种度量效应。因此木匠一般都不会轻易地让别人动用长刨。木匠用得较多的工具还有凿子和锤子。木器各个部分的联结,一般采取木榫,而不考虑铁钉,因此要用凿子打榫眼。挖刨、圆刨,主要是制作一些圆形用具时用,分为内圆刨和外圆刨两种。内圆刨是刨盆内壁的,外圆刨则刨盆的外沿部分。

木匠就是靠这些工具,把一块一块木板变成了结实漂亮的家具。

木匠还有一特殊的工具:量天尺。木匠的计量工具主要是曲尺。量天尺主要是建房做大门用的。从外形上看,它与一般的直尺并没有什么区别,它的区别在于刻度的不同。它用“财、病、利、义、官、劫、害、本”八字取代数字刻度,每一格相当于1.44寸。做大门的要求是:大门的高度和宽度,用量天尺整个量,余数一定要落在“财、义、利、官、本”几个字上,这样,新房建成后,主人家才能兴旺发达。

除了量天尺,木匠还有鲁班尺。木匠们一般称为“老尺”,比现在通用的市尺要大三分。一般在做饭桌、床时用。这也是有“说法”的。饭桌,一般不离“七”,因为“七”与“吃”(鄂西一带,吃读qi)谐音,因而,饭桌的尺寸余数都落在“七”上;而床不离“半”(与“伴”谐音),一般是3.85尺、4.05尺等等。

木匠工具在艺人中是较多的。做上工的时候,一般用一个背篓,把短一些的工具放在背篓里边,把大大小小的锯子横放在背篓外面,用一根绳子拴紧,然后上路了。

与别的乡村匠人比,木匠做家具时的忌讳更多。除了做饭桌时尺寸要不离“七”,床不离“半”,还有许多“规矩”。譬如做饭桌还有一个讲究:桌角结合处的做法。方桌在桌面、桌腿的连接处有三个方向的木榫(一般不用铁钉构连,俗称“三角包尖”),因此必定一些地方是榫眼,另一些地方是榫头。三个方向的榫头相互穿插,这就有讲究了,桌腿的榫头要包在里面,这叫“主吃木”,否则就是“木吃主”。

还有做甑子和猪食盆。木匠做甑子和猪食盆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否则甑子蒸不熟饭,猪食盆喂不大猪。民间有这样的笑话。说某东家请木匠做甑子,蒸不熟饭,想请木匠来修理一下,木匠很忙,说,你屙泡尿就熟了。东家回去,去毛厕屙了泡尿,饭果真熟了。而以后,主妇每次蒸饭,都要上一趟毛厕,不然饭怎么也蒸不熟。

木匠作业一般是在木马上。木马由两个部分组成,木马和马板。木马是两根圆木相交而成的十字形,为了稳定性,再在交叉的中心,垂直方向钉进一根圆木,这样,木马的下半部分就成了一个三角形,而上面是一个“v”字形,正好可以放置马板。马板就是一块很厚的木板,两端搁在木马上。这样,整个木马看起来就酷似一匹马。

民间传说,木马原本是联在一起的,可以像马一样行走。祖师爷鲁班当年做艺就是骑在木马上的,他的徒子徒孙也是一样。可是后来,有师徒二人打赌谁走得快,妄想比师傅跑得更快的徒弟,想法从师娘那里获取了木马快的诀窍:在后木马上凿几凿子。于是贪心的徒弟多凿了几凿,木马行走如飞,于是掉到岩下去了。

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因此,木匠的许多规矩就打上了鲁班的烙印。木马当然也不例外,不管木匠在上面操不操作,任什么人也是不能在马板前头坐的,而且不能用脚蹬木马。因为鲁班在此。而在木匠做完一天活,东家堂屋里积满了木渣和刨叶,东家要打扫房屋时,也绝对不能扫去木马前面的那些刨叶。这一些刨叶要打扫,只能在木活做完以后,把马板木马搬出去之后。

木匠做嫁妆和喜床(鄂西一带,姑娘陪送是嫁妆,男方则打喜床),一般要封喜钱。做嫁妆时,喜钱一般放在新做的木箱里,木匠在锯开木箱时,就拿到了喜钱。

和其他艺人一样,木匠也十分讲究“兆头”。做艺时,东家家庭不顺,木匠便可能看出端倪,似乎有一些神秘力量。马尚红讲了这么一件事。说某木匠给别人做嫁妆,上马时就头晕,画墨,墨签子就像有人用手拽着。而后来果然就出了问题。姑娘喝药死了。

更玄的是做棺材,一般的木匠不做,就有专门做棺材的木匠来做。做棺材的木匠们都声称自己有特殊功能:能看到谁睡这副棺材,大约在什么时候。有的居然也说准了。这就有些玄了。有人问他们为什么知道。他们说看见了什么什么,或者是感觉到的。凭什么感觉呢?他们说是手,或者说是眼。人们注意观察,推测他们依据的是他们砍的第一斧头,这第一斧头砍下的木渣大小,飞得远近,以及落点等等。

当然,木匠做工的一些“讲究”还有很多。

木匠早年做艺,一般是“做上工”(背着工具到东家家里去做)。因此,东家要请木匠到家里来做工,一般是分两个阶段。

一个阶段是请木匠下料。

我们知道,从树林里砍回来的圆木,有大有小,有长有短。要用这些圆木做成家具,必须先解成木方和木板。而木板也好,木方也好,有一个长度、宽度和厚度问题。因此,必须先请木匠来下料。

这时候的工作比较简单。木匠只要带上墨斗、曲尺、斧头和一把锯子就行了。工匠到了东家家里,把东家摆在屋里或稻场里的圆木看一看,问清东家想做什么家具,什么规格,就要东家把某根圆木搬到木马上,除去圆木上的粗皮,便开始用曲尺在圆木的两头丈量,然后用墨签在两端划线,再用墨斗弹线。

这时干净的圆木两头像摞着一叠书一样好看。这些线便是拉锯的记号,用解锯(一种专门的两人合拉的大锯)按着这些线解开,圆木便成了一块一块的木板(木方)。

下完料,木匠就可以开始做家具了。假如木料是湿的,木匠则要等木料干好以后再来。因为木料是湿的话,家具容易裂缝和变形。

当然,也有极少数家具是需要湿木制作的。如木椅子(鄂西一带一种特殊木椅,制作简单,但非常适用),就是用幼小的未干的柏树和松树做成的。因为湿的松柏,韧性很好,只有这种韧性很好的材料,才可能被火烤后弯成一个“U”形,做木椅子的核心部件——椅腿。

一般而言,下料的和做家具的是一个人,但也有例外。

木匠的第二个阶段便是做家具。这时木匠就吃住在东家。一般而言,东家为了款待木匠,就会弄一些好吃的,会把平常舍不得吃的腊肉从灶头取下来,弄了木匠吃。而且,家庭成员一般不吃,会让给木匠吃,即使孩子也不例外。殷勤的女主人会把耳锅里的腊肉夹给木匠,自己只吃在肉汤里滚过的白菜。有时候,木匠也谦让一下,或者给坐在桌上、不断吞咽唾液的孩子们夹一箸肉片。

从这里可以看出,包括木匠在内的手艺人是很受人们尊重的。而农村有那么多人要学手艺也与这一些不无关联。

东家盛情款待手艺人,主要原因是山里人的淳厚,总是怕别人“遭罪”,不习惯;当然也有想让师傅把家具做好一点的愿望。生活困难的时候,我们队上请木匠来做犁。那时候,队上(集体)要做事,就会把艺人安排在一家家庭条件较好的社员(人民公社时期的特殊称谓)家里,队人补一些粮食,油就行了。因为没有酒喝(当时,酒要医生证明才能弄到一些苕干酒),请来的木匠就给队长打哑谜。队长说,这张犁怎么有点扭(音jiu,方言,意思是犁尾巴和犁身子不在一条线上)?木匠说还酒?可是一点酒也没得啊。队长听出了木匠的弦外之音,于是专门派了人去买植物生长素(当时,供销社没有酒卖),并派人从里面蒸出酒来。

当然,木匠再好酒,在人家家庭做艺的时候,一般是不要吃要喝的。他们也比较体谅东家的难处。一般不会因为东家茶饭不好而敷衍。

现在,木匠一般不做上工了。除了建房做门窗以外,一般都在自己家里做。马尚红说,在家里做,有许多好处,一是时间可以机动,自己想做的时候就做。同时,还可以照顾一下家庭的事。

马尚红的老婆外出打工、儿子也外出打工去了。家里只有他一个人,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人照顾。他种田,养猪,还要自己做饭。应该说这样的日子是清苦的。比起早年做上工,人要辛苦得多。

马尚红说在家里做的好处虽然是事实,但我想这并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现在人们已经不喜欢请木匠在家中做家具了,而习惯于买。一个木盆多少钱,一把椅子多少钱,拿钱买,直接,省事。

——这种经营方式已经很接近城镇小商品生产的某些特征,而和过去乡村手工艺人的那种经营方式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现在,马尚红做得最多的家具是大餐桌。这种大餐桌和传统的大桌子——那种体现庄户人家价值和面子的大方桌有很大区别,材料已不再是实木,而是胶合板,也不再是方形,而是圆形。这种圆形的桌面,用起来方便,而且造价低廉。我问现在这种桌面销得好不好,马尚红说还行吧。

我问马尚红现在还有没有打嫁妆的,打喜床的,马尚红说没有了。现在嫁姑娘也好,接媳妇也好,家具都是买的。因为这些家具好看,轻便,与实木比较起来也便宜。

除了这种圆桌面子,马尚红做得较多的还有大脚盆。这种脚盆在我们那里称为“漩盆”,样子像浅口的碗一样,盆沿翘出,像盛开的花一样。这种盆一般是用柏木做的。做好后,磨光,刷上清漆或桐油,锃亮可鉴,就像工艺品。

这种漩盆每只可以卖到110元到120元,相比塑料盆要贵很多,也要重得多。因而买的人并不是很多。

马尚红说,他在家里做木活,每月可以赚到1000块左右,算下来,大约一天的收入是38元。

我问他,圆桌面子总是要饱和的,现在村上人口越来越少,新家具越来越多,要是人们不再需要圆桌面子了呢?你打算怎么办?

马尚红叹了口气,说:木活总是需要的。

我感到马尚红的语气并不十分坚定。

木器给我们的享受是丰富的。它除了给我们生活的方便,还带给人们精神的愉悦。我感到它特别温情、温馨,而又精致典雅,即使是粗糙的家具,它也可以让人感到那种纯厚的乡村生活意味。我甚至感到,在漫长的历史中,木器文明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就以木椅子为例吧。

木椅子是鄂西山区极常见、极普通的家具。这种木椅和我们通常见到的城里的木椅子是不一样的。它有非常合适的靠背,高矮也十分适合人们休息。

它是用幼小的松柏“扎”(俗称“扎椅子”)成的。一个木匠一天可以做一把。这种简单的木椅,轻便而又牢固,可以随时随地搬动,人们去看戏,看电影,提上木椅;夏夜,人们到院子里乘凉,手一提就到院子里了。这时一个屋场的人,就会坐在一起纳凉,讲古。

这种木椅子,也很美观。木匠做成以后,东家会拿砂纸细心地磨,磨光之后,再在太阳底下上桐油或上清漆。桐油和清漆上上去,使木椅子保持了它的本色,又明光放亮。

在夏天,人们往往会把木椅子搬到小溪边上,长江边上去磨。那时候,从乡间到城市,在小溪边或者长江边,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用水砂石打磨木椅子的人。(这是一种独特的打理保养木器的办法,既可能把椅子上的积垢清除干净,又可把椅子磨得更加光滑。磨好了,让太阳晒干,然后再用细砂纸打光,再刷上几道桐油,椅子便光亮如骨雕一般)。这些磨椅子的人们,头上戴着草帽,站在水中忙碌,几个人边磨边谈天说地。这时候,这种劳作就不是单纯地磨椅子了,而具有了别的意义,而椅子,也不是一个简易的坐具那么简单了。

追溯更远,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木器文明其实早已开始衰微了。这看看过去的老式家具就可以知道。譬如,早年的木桌、木床、门楣、箱柜等等,上面都是有雕饰的,在我家乡那样穷困的地方,我们看到的那些被烟火熏黑的木器就是这样。而这种家具,现在却早已无人再制作得出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木器携带、积淀了一个时代的文明,演绎着时代的精致与繁华。现在,这种文明真的要悄无声息地结束吗?

2007年9月

同类推荐
  • 你若阳光,明媚自来

    你若阳光,明媚自来

    这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全书分为七辑:第一辑“心灵履痕”,第二辑“阡陌红尘”,第三辑“真情相依”,第四辑“生命感悟”,第五辑“书香绕梁”,第六辑“爱倾人间”,第七辑“原乡情浓”。书中收录了作者日常随笔一百余篇,虽然记录的都是平常的读书、工作、生活,但平淡中蕴含真纯。书中文字情感真挚,或回忆过去,或关注生活,或思索人生,充满了正能量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 咏图集

    咏图集

    这部诗集概括起来,有以下突出的特色:首先,是具有强烈的思辨性。镇琬友以深深的忧患之思与悲悯情怀,去展现自己的内宇宙与外在的大宇宙的多种客体物象,此刻便以咏图的艺术途径呈现于笔端。他从诗人与画家的艺术个性出发,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眼光去观察世界,以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世界,体现自己的爱与憎。正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说:“(诗人)比一般人具有更敏锐的感受性,具有更多的热忱和温情,他更了解人的本性,而且有着更开阔的灵魂。”
  •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危巢坠简——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下)

    千古流传的民间文学(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冷心情僵

    冷心情僵

    雪墓之内,我自黑棺之中坐起。一睁眼,世间已过去十万年。陌生的世界,科技修真共存。曾经无敌的我,成了蝼蚁。我本一心求死,直到女儿在我怀中神形俱灭,我的人生才有了意义。当今最强的叶家圣人叶星河,便迎来了岳父的复仇。
  • 世间无情胜有情

    世间无情胜有情

    忘川河,奈何桥,彼岸花,孟婆汤。传说奈何桥下几千丈,云雾缠绕,望乡台旁住了个“老婆婆”煮着忘尘水,每个经过的鬼魂啊,都得喝上一碗。世人都叫她孟婆,有人说她是神仙,为世人不受前尘记忆之苦而住在了望乡台旁有人说她是十恶不做的鬼魂,被那冥王罚在那里煮忘尘水可所有人都不知道啊她其实是为了一个人啊情之一字,不知所起无解啊
  • 我与唐朝有个约会

    我与唐朝有个约会

    有这样的一句话:遇到的一部分叫缘分;另一部分,我们叫劫数,有命中注定就有劫数难逃。穿越到唐朝贞观之治时期的叶辰会遇到怎样的缘分与劫数?是金钱,美女,权贵,还是值得用生命去守护的东西......“人世明醒醉前酒,酒后醉醒明世人”这是送给叶哥的美誉
  • 别溜那青春的尾巴

    别溜那青春的尾巴

    龙辰泽是别人眼中的优秀男孩,高冷学霸。他钟情于那位可爱的小学妹,却被学妹误以为是戴着高冷面具的狼。他带着青春的遗憾离开校园,在两年多后又得以与学妹意外重逢。他感谢上苍给了他重拾青春的机会,这一次,他不再退缩,抓住学妹的手,是宠是爱,都由他来安排......
  • 掌中妖孽

    掌中妖孽

    小时候欺负她的少年,长大后是处处护着她的青年,但是三年后,却成了逼杀她的邪魅狂狷的男人,究竟两人之间除了死与活,还剩下什么?
  • 寒王的爱

    寒王的爱

    你是本王的人生是死也是,要不要这么霸道某人抗议到可是抗议的结果却是被吃干嘛净!
  • 东方自有幻想乡

    东方自有幻想乡

    永远不要低估任何一只生物,说不准,它转过身就能吃掉你!
  • 龙族之黄昏

    龙族之黄昏

    路明非看了太多的悲剧,没想到忽然一切如梦,悲剧如旧,他却已然悄然改变了结局。未亡者回归,新的故事开始治愈人心。
  • 替身:情绝残酷总裁(全本)

    替身:情绝残酷总裁(全本)

    片段1“我告诉你,你这辈子只能是我的,让我放手,不可能”“欧箬枫,不要让我恨你。”“不要!”隐约看见一个身影的倒下,血染红了画面,只听到一个淡淡的女声“如果有来世,我希望从不曾遇见你。”“啊!”他从床上反弹起来不知道是第几次,梦中总是出现的这样的场景“希望从不曾遇见你。是谁在我的耳边说的这句话?到底是谁?”片段2“欧箬枫先生,你确信这个婚姻是上帝所配合,愿意承认接纳陆颜小姐为你的妻子吗?”“................”神父再一次开口:“欧箬枫先生,你确信这个婚姻是上帝所配合,愿意承认接纳陆颜小姐为你的妻子吗?”“.............”“枫哥哥!”身着洁白婚纱的陆颜不安的望着欧箬枫,发现了他的不妥,顺着他的眼光,她惊恐看见了三年前那个曾经被撞死的女人就坐在下面,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们“你是谁?为什么,你好熟悉?”欧箬枫走到林曦的面前,手抚上了林曦的脸庞“欧总裁,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