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53800000054

第54章 中国学术之趋势(8)

我所谓:“印度人直走到甲点止,绝不回头。”是指小乘而言,指末流而言,若释迦立教之初,固云“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原未尝舍去世界也。释迦本是教人到了甲点,再回头转来在人世上工作。无如甲点太高远了,许多人终身走不到。于是终身无回头之日,其弊就流于舍去世界了。老子守着乙点立论,要想出世的,向甲点走,要想入世的,就回头转来,循序渐进,以至庚点为止。孔子意在救世,叫人寻着丙点,即回头转来,做由丁到庚的工作,不必再寻甲乙两点,以免耽误救世工作,此三圣人立教之根本大旨也。

孔子的态度,与老子相同。印度厌弃这个世界,要想离去他。孔子则“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行乎夷狄”。这个世界并不觉得可厌。老子把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孔子也把天地万物,融合为一,宇宙是怎么一回事,还是怎么一回事。所谓“老者安之,少者怀之”,“天地位焉,万物宁焉”。就是这个道理。

曾子(曾参)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古代求雨的祭礼),咏而归。”这几句话,与治国渺不相关,而独深得孔子的嘉许,这是甚么原故呢?因为这几句话,是描写我与宇宙融合的状态,有了这种襟怀,措施出来,当然人与我融合为一。子路可使有勇,冉有可使足民,公西华愿为小相,只做到人与我相安,未做到人与我相融,所以孔子不甚许可。

宋儒于孔门这种旨趣,都是识得的,他们的作品,如“绿满窗前草不除”之类,处处可以见得,王阳明(王守仁)“致良知”,即是此心与宇宙融合,心中之理,即是事物上之理,遇有事来,只消返问吾心,推行出来,自无不合,所以我们读孔孟老庄及宋明诸儒之书,满腔是生趣,读斯密士、达尔文、尼采诸人之书,满腔是杀机。

印度人向后走,在精神上求安慰,西洋人向前走,在物质上求安慰。印度人向后走,而越来越远,与人世脱离关系,他的国家就被人夺去了。西洋人向前走,路上遇有障碍物,即直冲过去,闹得非大战不可,印度和西洋,两种途径,流弊俱大,惟中国则不然。孟子曰:“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又曰:“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对于物质,只求足以维持生活而止,并不在物质上求安慰,因为世界上物质有限,要求过度,人与人就生冲突,故转而在精神上求安慰。精神在吾身中,人与人是不相冲突的,但是印度人求精神之安慰,要到彼岸,脱离这个世界,中国人求精神上之安慰,不脱离这个世界。我国学说,折中于印度与西洋之间,将来印度和西洋,非一齐走入我国这条路,世界不得太平。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中国人寻乐,在精神上,父兄师友间,西洋人寻乐,大概是在物质上,如游公园、进戏场之类。中西文化,本是各走一条路,然而两者可以调和,精神与物质,是不生冲突的,何以言之呢?我们把父兄师友,约去游公园、进戏场,精神上的娱乐和物质上的娱乐就融合为一了。中西文化可以调和,等于约父兄师友游公园、进戏场一般。但是不进公园戏场,父兄师友之乐仍在,即是物质不足供我们要求,而精神上之安慰仍在。我们这样设想,足见中西文化,可以调和。其调和之方式,可括为二语:“精神为主,物质为辅。”今之采用西洋文化者,偏重物质,即是专讲游公园、进戏场,置父兄师友于不顾,所以中西文化就冲突了。

中西文化,许多地方,极端相反,然而可以调和,兹举一例为证:中国的养生家,主张静坐,静坐时,丝毫不许动,而西洋的养生家,主张运动,越运动越好,二者极端相反,此可谓中西学说冲突,我们静坐一会儿,又起来运动,中西两说就融合了。我认为中西文化,可以融合为一,其方式就是这样。

有人说:“孔门讲仁爱,西人讲强权,我们行孔子之道,他横不依理,以兵临我,我将奈何?”我说:这是无足虑的,孔子讲仁,并不废兵,他主张“足食足兵”。又说:“我战则克。”又说:“仁者必有勇。”何尝是有了仁就废兵?孔子之仁,即是老子之慈,老子三宝,慈居第一,他说:“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假使有了仁慈,即把兵废了,西人来,把我的人民杀死,这岂不是不仁不慈之极吗?西洋人之兵,是拿来攻击人,专作掠夺他人的工具,孔老之兵,是拿来防御自己,是维持仁慈的工具,以达到你不伤害我,我不伤害你而止,这也是中西差异的地方。

孔老讲仁慈,与佛氏相类,而又不废兵,足以抵御强暴。战争本是残忍的事,孔老能把战争与仁慈融合为一,这种学说,真是精粹极了。所以中国学说,具备有融合西洋学说和印度学说的能力。

西洋的学问,重在分析,中国的学问,重在会通,西人无论何事,都是分科研究,中国古人,一开口即是天地万物,总括全体而言之。就返本线来看,西洋讲个人主义的,只看见线上的丁点(我),其余各点,均未看见。讲国家主义的,只看见己点(国),其余各点,也未看见。他们既未把这根线看通,所以各种主义互相冲突。孔门的学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以贯之。老子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孔老都是把这根线看通了,倡出“以天下为家,以中国为一人”的说法,所谓个人也,国家也,社会也,就毫不觉得冲突。(以天下为一家二语,出《礼运》,本是儒家之书,或以为是道家的说法,故浑言孔老。)中国人能见其会通,但嫌其浑囵疏阔,西人研究得很精细,而彼此不能贯通,应该就西人所研究者,以中国之方法贯通之,各种主义,就无所谓冲突,中西文化,也就融合了。

印度讲出世法,西洋讲世间法,老子学说,把出世法、世间法打通为一,宋明诸儒,都是做的老子工作,算是研究了两三千年,开辟了康庄大道,我们把这种学说,发挥光大了,就可把中西印三方文化,融合为一。

世界种种冲突,是由思想冲突来的,而思想之冲突,又源于学说之冲突,所谓冲突,都是末流的学说,若就最初言之,则释迦孔老和希腊三哲,固无所谓冲突。我想将来一定有人出来,把儒释道三教、希腊三哲、和宋明诸儒学说、西方近代学说,合并研究,融会贯通,创出一种新学说,其工作与程明道融合儒释道三教,成为理学一样。假使这种工作完成,则世界之思想一致,行为即一致,而世界大同,就有希望了。

就返本线来看,孔子向后走,已经走到丙点,老子向后走,已经走到乙点,佛学传入中国,不过由乙点再加长一截,走到甲点罢了,所以佛学传入中国,经程明道一番工作,就可使之与孔老二教融合。

孔老二氏,折身向前走,由身而家,而国,而天下,与西人之由个人而国家,而社会,也是同在一根线上,同一方向而走,所以中国学说与西洋学说,有融合之可能。

西洋、印度、中国,是世界三大文化区域,印度文化首先与中国接触,经宋儒的工作,已经融合了,现在与西洋文化接触,我们应该把宋儒的理学,加以整理,去其拘迂者,取其圆通者,拿来与西洋学说融会贯通,世界文化就融合为一了。

(三)中国学术界之特点

有人问道:“西洋自由竞争诸说,虽有流弊,但施行起来,也有相当效果,难道我们一概不采用吗?”我说:“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很好的精神,只要能够应用此种精神,西洋的学说,就可采用了。”兹说明如下:

鲁有男子独处,邻有嫠(寡)妇亦独处,夜雨室坏,妇人趋而托之,男子闭户不纳,妇人曰:“子何不学柳下惠?”男子曰:“柳下惠则可,我则不可,我将以我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孔子闻之曰:“善学柳下惠者,莫如鲁男子。”这种精神,要算我国学术界特色。孔子学于老子,老子尚阴柔,有合乎“坤”。孔子赞周易,以阳刚为贵,深取乎“乾”,我们可说:“善学老子者,莫如孔子。”孟子终身愿学孔子,孔子言“性相近”,孟子言“性善”。孔子说:“我战则克。”孟子则说:“善战者服上刑。”孔子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又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曰:“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袵(衣襟)矣。”孟子则大反其说,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又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诸如此类,与孔子之言,显相抵触,然不害为孔门嫡系。我们可说:“善学孔子者,莫如孟子。”韩非学于荀子,荀子言礼,韩非变而为刑名,我们可说:“善学荀子者,莫如韩非。”非之书,有《解老》《喻老》两篇,书中言虚静,言“无为”,而无一切措施,与老子全然不类,我们可说:“善学老子者,莫如韩非。”其他类此者,不胜枚举。九方皋相马,在牝牡骊黄之外。我国古哲,师法古人,全在牝牡骊黄之外。遗貌取神,为我国学术界最大特色。书家画家,无不如此。我们本此精神,去采用西欧文化,就有利无害了。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规矩是匠师造房屋的器具,人伦是匠师造出的房屋,古人当时相度地势,计算人口,造出一座房屋,原是适合当时需要的。他并未说:“传之千秋万世,子子孙孙,都要住在这个屋子内。”又未说:“这个房子,永远不许改造修补。”匠师临去之时,把造屋的器具,交给我们,将造屋的方法,传给我们。后来人口多了,房屋不够住,日晒雨淋,房子朽坏,既不改造,又不修补,徒是朝朝日日,把数千年以前造屋的匠师痛骂,这个道理,讲得通吗?

中国一切制度,大概是依着孔子的主义制定的,此种制度,原未尝禁人修改。孔子主张尊君,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孔子说:“入公门,鞠躬如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椽子)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孔子尊君的主张,到了孟子,几乎莫得了。孔子作春秋,尊崇周天子,称之曰天王,孟子以王道说各国之君,言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那个时候,周天子尚在,孟子视同无物,岂不显悖孔子的主张吗?他是终身愿学孔子的人,说:“自生民以来,未有圣于孔子。”算是崇拜到了极点的。他学孔子,未及百年,就把孔子的主张,修改得这样厉害,孔子至今两三千年,如果后人也像孟子的办法,继续修改,恐怕欧人的德谟克拉西,早巳见诸中国了。孟子懂得修屋的法子,手执规矩,把孔子所建的房屋,大加修改,还要自称是孔子的信徒,今人现放着规矩,不知使用,只把孔子痛骂,未免不情。

从前印度的佛学,传入我国,我国尽量采用,修改之,发挥之,所有“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一一中国化,非复印度之旧,故深得一般人欢迎,就中最盛者,厥惟“禅宗”,而此宗在印度,几等于无,惟有“唯识”一宗,带印度色彩最浓。此宗自唐以来,几至失传,近始有人出而提倡之。我们可以得一结论:“印度学说,传到中国,越中国化者越盛行,带印度色彩越浓者,越不行,或至绝迹。”我们今后采用西洋文化,仍用采用印度文化方法,使斯密士、达尔文诸人,一一中国化,如用药之有炮炙法,把他有毒那一部分除去,单留有益这一部分。达尔文讲进化不错,错在因竞争而妨害他人,斯密士(今译亚当·斯密)发达个性不错,错在因发达个性而妨害社会,我们去其害存其利就对了,第一步用老子的法子,合乎自然趋势的就采用,不合的就不采用。第二步用孔子的法子,凡是先经过良心裁判,返诸吾心而安,然后才推行出去。如果能够这样的采用,中西文化,自然融合。今之采用两法者,有许多事项,律以老子之道,则以违反自然之趋势,律以孔子之道,则以返诸吾心而不安,及至行之不通,处处荆棘,乃哓(形容争辩的声音)哓然号于人曰:“中西文化冲突,此老子之过也,此孔子之过也。”天乎冤哉!

(四)圣哲之等级

同类推荐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虚构与纪实:V.S.奈保尔作品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虚构与纪实:V.S.奈保尔作品研究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作者从奈保尔的生平经历与其多元文化写作背景、其作品的纪实与虚构特点、后殖民主义、从边缘到中心、旅行写作、离散性等角度入手,全面分析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全部作品,研究其充满矛盾的文学实践,对其整体创作作出评判。
  • 在天边:此心安处是我乡

    在天边:此心安处是我乡

    本书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这是文人们记忆中的故土、记忆中的乡村,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本书引用了苏轼的词句,文中所含情绪亦可用这一句词来概括。
  • 雪泥鸿爪

    雪泥鸿爪

    本书是散文作品集,编为文学乱弹、浮生札记、书人书话等三篇,收:好梦中的隐忧、驳杂而无主调的变奏、怀念过去的“东方时空”、秋天的莫斯科、莫斯科墓园、学车、怀念丁一岚先生等作品。
  • 背负闲云

    背负闲云

    没有认为自己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所以我并不拿自己的诗歌和别人的比较,也就不甚了解当下诗歌发展的现状、水平,和我自己诗歌创作在整个坐标中的位置,不知道我属于什么流派和风格。但我知道我是在真正地认真地表达着我自己,当然我是和社会、他人在不同层面相互交往着的,表达自己的时候,也在一定程度地表达着社会、时代、他人或与它们综合的关系等。
  • 心灵甘泉·草叶集

    心灵甘泉·草叶集

    本书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永远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是惠特曼一生创作的总汇,也是美国诗歌史上一座灿烂的里程碑,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读它,会引导我们对环境、历史、生命进行思索和咏叹,并指引我们的民主不断向前。
热门推荐
  • 槿阙

    槿阙

    旷世才女大将军之女,忠义之臣惨遭灭门,再度醒来却忘记前生无法视物成为另一人,悉心照料却只为代替品“你只是我的阿槿,不管你变成什么样,都是我的阿槿”“从来没想过有一天你会站在我的对立面,但我总是护着你的”
  • 易生易逝

    易生易逝

    顾家少爷,对上超级公司陈家小姐。少爷:谁动她,就灭谁!小姐:谁动他,打压谁!
  • 这是什么捡破烂系统

    这是什么捡破烂系统

    作为手握白富美剧本的恶毒女配,我们的目标是咸鱼,咸鱼,咸鱼!争取靠系统走向人生巅峰,可是为什么这个破系统却总让我去捡破烂???
  • 婚牵梦绕:神秘总裁掌心宠

    婚牵梦绕:神秘总裁掌心宠

    一张不孕症的检查单将苏心棠直接送入婚姻的坟墓,一心疼爱的表妹变成了小三,怀着身孕登堂入室,婆婆步步紧逼,苏心棠的婚姻变成一地鸡毛......不知何时,一个神秘而权势通天的人出现在她身后......
  • 从创造超凡开始

    从创造超凡开始

    “是否开始创造超凡?”一款名为【创造超凡编辑器】的APP弹出一个选项,邹树看着手机里的这个APP感觉似乎有点不明觉厉。怎么创造超凡呢?
  • 纹启乱世

    纹启乱世

    世界毁灭后的又一次新生,如落日沉浸后黎明的出现。曾经的、现在的、未来的,有谁…
  • 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

    一个心碎的伊朗女人

    荣获世界三大和平文学奖之一,残酷人生的向阳之作。伊朗裔作者亲身经历改编。失去一切的人你不要绝望,时间会给你新的一切。写尽半个世纪的颠沛命运,四代母女的真实经历改编。被评委会盛赞为世界小说中“激烈而必要的新声音”。伊朗裔作者龚娜姿难民出身,终成长为精英女性。伊朗裔作家龚娜姿出身难民,辗转亚欧,成长为精英女性:瑞典皇室基金会的专家成员、高盛世界五十位人才之一、北欧知名作家、投资公司创始人。“你以为我赢了吗?你真以为我所得到的比我所失去的还要多吗?”我叫娜希,一个伊朗难民,我今年不到50岁,医生说我快死了。我不难过,我早已失去一切,没什么能再让我心碎了。少女时代,我曾意气风发,为了自由奔走呼号,却见证家国在硝烟中沦陷;青年时代,为了女儿我背井离乡,渴望开始新的一切,却不想从此一生漂泊。如今,我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只想知道:这失去的一切是否值得?
  • 夜帝男妃

    夜帝男妃

    他生来就要被人当做贱种,母亡父弃。为了求和,他被当做和亲皇子送给夜湘国。他无数次哀求他放过他,却无济于事…...
  • 幽女

    幽女

    一次意外她成了似人非人的生物“幽”,从此踏上了复仇的道路,从最初的迷茫到最后的醒悟,复仇后的她究竟该何去何从?
  • 领袖心经

    领袖心经

    卓越的企业管理者既要有超高的智商、情商和财商,还要有一定的佛商。佛教经典虽浩如烟海,但其精华都集中在了《心经》一书当中。本书作者通过对《心经》逐字逐句地解读,将佛教思想中的精华深入浅出地分析开来,并将其运用到如何提高企业领导者领导力的实践当中。为迫切需要提升自身领导力的领导者提供了一条新的认识自我、升华自我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