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71000000014

第14章 思考力的魔法(4)

因此,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你必须仔细调查你所得到的每一项资料,你必须了解你所得到的资料如何被抹黑、修改或夸大,其中总是会有一些事实存在。

你应对于你所得到的资料做一些测验,例如当你读一本书时,你应提出如下的问题:

作者对这本书的主题是否具有公认的权威?

作者除了传达正确的资讯之外,是否还具备其他写这本书的动机?什么样的动机?

作者与本书主题是否有利害关系?

作者是否具有健全判断力或只是个狂热者?

是否有办法调查作者的议论是否属实?

作者的言论是否和常识以及经验相符?

在你接受任何人的言论之前,应该找寻他发表此言论背后的动机。你必须谨慎决定是否应该接受狂热者的言论,因为这种人的情绪很容易失去控制。虽然有些人的动机是值得赞扬的,但值得赞扬的本身并不等于正确。

无论谁企图影响你,你都必须充分发挥你的判断力并小心谨慎。如果言论显得不合理,或者与你的经验不符,就应该作进一步调查。

当你向别人请教事实或请别人作判断时,切勿先告诉他你的答案。因为有些人可能会调整他们原来的言论来配合你所希望的答案。例如不要问:“你认为有没有可能把人送上土星?”或“如何能把人送上土星?”你应该问:“你对于可能把人送上土星一事有何看法?”或最好问:“你对于太空旅行有何看法?”这个例子显得有些荒谬,但是如果你把“土星”改成“月球”的话,就可看到正确思考的力量。

确定方法

一旦你找出了问题,分析了情况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你也要避免接受那些初看起来似乎很好的答案。

在这一步骤中是很需要创造性的。除了那些一眼就能看出似乎有道理的解决办法之外,还要寻找其他的方法,尤其在采纳现成的方案时要特别留心。如果别人也探讨过同样的问题,而且其解决办法听起来也适合你的情况时,就要仔细判断一下那种情况与你的情况究竟相同在何处。

但是,不要采用那些还没有在你这种情况下检验过的解决方法。

检验证明

很多人到了上一步就停止了,这其实是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一旦解决办法找到了,你就要对其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这些办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在检验之前你是不可能知道这些办法是否正确的。

在这个全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寻找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加以解释,你要回答诸如“为什么”、“怎么会”这类的问题。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理性思考的实例。你不要一口气读下去,最好边看边结合上面的思维程序进行练习,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场大火席卷了大片的森林,一个护林员立即组织了一支由27名志愿消防队员组成的消防队。他把这些人分成几个小组,迅速扑火,并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报话机。

他宣布:“有一架直升机马上就会在这个地区上空徘徊,如果你遇到险情,就用报话机告诉这架飞机驾驶员,他会把你们救出来。”然后,他对每个小组讲述了这台报话机的用法。

后来,当大火终于扑灭后,有一个小组(其中有3个人)失踪了。通过努力寻找后,在一个山谷里找到了他们烧焦了的尸体。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法律责任、保险赔偿、总结教训等等,必须要找到他们没有得救的真相和答案。下面是详细的分析过程,同时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如你就是这位护林员(救火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你将会怎么做?

第一步,提出一些具体问题。下面是你可能提出的问题:他们是怎么遇难的?为什么这些人没有得救?

第二步,分析情况:针对问题,展开分析。

针对第一个问题,这位护林员至少应提出4个问题来了解这种情况的信息:

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最后一次看见这些人?

飞机驾驶员是否收到这些人的求救信号?

这个事件是否仅仅是救护计划的失策,或者还是其他方面的失策?有没有一些小的过失?

这次救护计划的失策和过去的情况有没有类似的地方?

下面这些问题在此时提出是不妥当的,因为这些提问都是有关事故发生的原因,应该把这些问题放在后面:

当时这些人是否过于惊慌,竟忘记了报话机的使用方法?

是不是大火把报话机烧坏了?

第三步,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法。一旦你找出了问题,搜集了所有有关这次事件的资料,你就可以开始查找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得救的原因了。在护林员得知将来怎样防止类似的事故之前,他必须先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

这位护林员了解到如下情况:

·飞机驾驶员说,他没有收到这3个人的呼救信号。

·人们最后看见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徒步翻越一座小山头,朝着后来发现他们尸体的那个山谷走去。

·在这些人尸体的旁边发现了报话机的残骸。

·另一组消防队员也被周围的火焰困在一个小土丘上,他们用报话机向飞机驾驶员呼救,结果他们得救了。

·除此之外,别的消防队员都没有要求救护。

·在另外一场火灾中,有一队消防队员被大火烧死,直升机驾驶员报告说没有收到他们的呼救信号,他们的尸体是在两座山丘之间的一条干涸的小溪中发现的。

下面是有关为什么这些人没能得救的5个可能原因:

·这些人不知道怎样合理使用报话机。

·飞机驾驶员的确收到了这些人的呼救信号,但他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他想推脱救护工作失败的责任。

·这台报话机的信号被两座山谷隔断了,因而驾驶员的接收机收不到信号。

·这台报话机由于大火的温度而影响了性能。

·这些人过于惊慌,未能利用报话机求救。

第四步,现在你应该思考一下在这些可能的原因中哪个原因最有可能是真实的。

首先,将每一个答案和第二个步骤中找出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案情。而且,还要用简短的方式提出一个方法,来对你所认为是正确的答案进行证实,判断其是否正确。

最有可能性的是第三个,即:“报话机的信号被两座山谷隔断了,因而驾驶员的接收机收不到信号。”这个答案与所有的资料相符:没有收到求救信号,报话机是在这些人的尸体旁发现的,而且之前的另外一起事故,那些人也是处在类似的地带。

提供的其他答案不很准确,其原因如下:

·“这些人不懂得怎样合理使用报话机。”尽管这个答案不能完全排除,但看来是不大可能的。在出发前,护林员给这些人讲述过怎样使用报话机的方法。

·“飞机驾驶员的确收到了这些人的呼救信号,但他之所以说没有,是因为他想推脱救护工作失败的责任。”没有任何证据能表示驾驶员没有试图救护这些人。

·“这台报话机由于大火的温度而影响了性能。”尽管有这种可能性,但看来不像。这种答案又如何解释在类似的自然环境中出现过两次失败的事故呢?

·“这些人过于惊慌,未能利用报话机求救。”这纯属推测。从搜集的资料看,并不能指出这一可能是个原因。

最明显的事实就是两起悲剧都发生在一个类似的地带,最明显的答案是第三个。当然,也许第三个也不正确。怎么最后确定呢?那就是证实和核实。

让一个人带着报话机来到这些人遇难的地点,让直升机在这个地带上空盘旋,看看其信号是否被阻隔,或在什么地方被隔断。通过解剖尸体查出死亡时间,查出人们最后看见他们的时间,再了解当时驾驶员是否在这个地区。

这样得到的结论,才是最可能、最可靠的结论。这也是理性思考的威力所在。

很多人之所以感到遇事毫无头绪,是因为省略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就匆忙进行第三步,而且又往往不进行第四步的缘故。

因此,对方法进行最后的检验和证明是正确解决问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我们不能在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就欣喜若狂,从而忽略了最后一步,使得“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工具思考法

众所周知,任何职业的成功都取决于拥有专业的知识(事实)和技术(工具)。例如,民用建筑工程师不仅必须懂得计算支柱和其他因素的承压力的技术,而且必须懂得建筑材料、建设规章制度等。

有些人能展示出多才多艺,其原因是他们能够把他们推理、解决问题以及分析的方法从一个领域或问题扩大到另一个领域或问题。即便在一个领域内,有创造性、创新性的专业人员会对各个问题进行概括,而不动脑筋埋头苦干的人只能解决那些与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相一致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人不太会运用推理,只会使用照本宣科的办法。因此,把成功地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创新者或艺术家区别开来的是他们分析或推理工具的深度和广度,而不仅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对技术性的操作技能,如怎样使用空白表格程序或油画颜料这一类技能的掌握。

在此向你们介绍并阐释成功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些工具包括逐步的改进、形式类比、侦探模型、分类、方案产生、网络分析、故障分析以及使用诸如圆周式和螺旋式的心智结构等。

这些工具都应用于诸多领域,虽然它们未必在自身的范围内都通用,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抓住了原创性的推理过程并使之形式化。因而,它们代表了高级的心智过程;或从某些方面来说,代表着复杂推理步骤的自动化操作。另一种作用是,创新的步骤也许涉及以下的认识,即特定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特定的工具有效地加以解决。因为使用这些工具的技能会把本来无法解决的问题纳入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生物进化是完全盲目的过程,然而这种过程在时间的进程中构造了复杂性和非凡的适应性。这一点是通过现有结构的逐渐变化并结合彻底消除不适当的设计而实现的。类似的方法作为某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一定背景中也有其实用价值。

我们可能注意到进化过程的几种特性:

第一,在物种进化的每一个阶段有机体必须有广泛的适应性。

第二,变化通常是渐进的。

第三,早期阶段往往较为简单。

软件的原型提供了这种演化途径的实例:

软件研制的正规途径规范、具体地说明了使用者的需求和输入、输出的需求,然后把这些需求应用于软件结构和规则系统的规范研制。这一切过程都完成后,就开始编码。当编码结束后,软件交付给使用者。

然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以这种方式研制的最后程序并非使用者真正想要的,因而必须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一种可替代的办法就是构建原型。先研制一种使用者所需要的、简单的、可变通的样品,然后根据使用者的反馈,以渐进的样式再加以改进和检验。

这种渐进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策略。当然,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整个创造性产品都应该一次性大功告成——一开始就应该开发新颖的东西或开发有正规说明的软件或有图表的新产品。但这种思想会导致作者心理阻滞或某种其他心理障碍。因此,我们需要渐进的方法。

◎类比的功用

类比是十分重要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但同时其重要性也往往被过高地估计。例如,克斯特勒的作为创造性过程原动力的双形联想理论过分地把类比作为思考的核心工具。

首先,澄清一下诗意类比和形式类比之间的区别很有助益。

诗意类比(飘动的秋天树叶像逃避一支扑面而来的部队的难民)在艺术中颇有用处,显然,它与此类领域中的创造性有关。相比之下,在形式类比中,两种被比较的事物确实有其共同的基本特性或行为。诗意类比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有用,这只是在于它们能刺激记忆以重新获得人们能直接运用的工具、事实或形式类比这一点上而言的。自由联想(横向思维)往往产生诗意类比,但它对解决实际问题并非十分有用。

接下来我们可以区分相近类比和距离类比。

相近类比是被比较的事物中有很多共同特性的一种类比。比如把一支正在进攻的部队比作一群狼,这不会把比较扯得太远。较远的距离类比都是原始认知的产物。原始的类比可能只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的特征。这种思维方式常见于梦中、儿童中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中。

当人们对距离类比逐字逐句地信以为真时,这就是心理疾病的症状,如当一个男人有这样的想法时——因为月亮像眼睛一样圆,所以,月亮就是注视他的大眼睛——他已得了心理疾病。

在艺术中,距离类比是提供象征性表述的原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距离类比直接派上用场,尽管它不应该照字面意义去理解。它是解决创新性问题最关键的部分。距离类比常常指明人们可能只是似曾相识的解决问题的模块。

使用某些其他距离类比的实例可以进一步阐释这些要点。地震是重大灾难的发生源,但却很难研究。譬如,人们无法通过实验产生地震。但把沙粒逐渐添加到沙堆上,沙堆的四面八方就会出现沙崩现象,从几个沙粒到整个沙堆的倒塌。沙崩大小的分布类似于地震大小的分布,很可能归因于与摩擦和能量消耗相关的类似道理。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激活学生潜能

    目前,人的一生只用了自身自学能力的百分之一,只利用了自己智力潜力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 中国母亲在中美教育之间的选择

    中国母亲在中美教育之间的选择

    本书以作者在美国大学、小学亲身教学的经历为模板,向读者展示了客观和真实的美国学校、美国教育、美国家长和美国学生的生活,并介绍了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社会交往及各种传统节日等,展现了美国小学课堂的概况,描写了美国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了美国小学与中国小学有什么异同。同时,也以作者在国内大学和中学从事教育工作的亲身经历,展示了中国的学校、学生和教育情况。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逃离北上广—广东太竞争

    广东这块地儿,永远都和竞争密不可分。因为广东人喜欢“食头箸”。谁都知道竞争是激烈的,更是残酷的。但埋怨冇用,不如把头从沙子里拔出来,好好看看外面的世界——连聚集了数十万工人的富士康都大摇大摆地从广东撤离了,你还在纠结离开是“前进”还是“后退”吗?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热门推荐
  • 狠王妃不敢惹

    狠王妃不敢惹

    因皇帝的一道圣旨与摄政王联姻,没想到他心中早已住了人……“我不爱你,我爱她”没想到自己还是连一个替身也比不了,更何况他心爱的洛绮姑娘呢……
  • 月下的花香

    月下的花香

    人生浮沉在世,都会经历酸甜苦辣,各态人生。这里讲述了一个普通少年经历人生的挫折,与现实男女的爱恨纠葛,最终一步一步成长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转眼,一辈子

    一转眼,一辈子

    对于苏萱而言,方钦的那一抹微笑是让她感到温暖的源泉,哪怕飞蛾扑火,也想再靠近一点。
  • 这个明太太有点凶

    这个明太太有点凶

    她毁了他的爱情,然后如愿成了他的妻子。婚礼当晚,他居高临下的看着她丢下一句话,“这辈子我们互相折磨到死,谁都别想解脱。”她迎着他冰冷阴寒的目光,缓缓点头,“好。”世人皆知,叶蓁声名狼藉,心思歹毒。她用卑鄙手段抢走了自己妹妹的男人,成为叶城街头巷尾的笑谈。从结婚的那一天起,明时越就想着离婚,她最终如了他的愿递上一张离婚协议,“婚姻终止,我们好聚好散。”四年后狭路相逢,他将她抵在墙角,叶蓁挽唇浅笑,“明先生到底想怎样?”明时越:“想娶你。”“……”
  •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笑谈三国之张飞笔录

    本书采用回忆形式讲述从张飞出生开始,先是在平民的生活中努力奋斗创业,后遇刘备和关羽便一点点逐步卷入三国争霸的形形色色的斗争。起初他还以为斗的是黄金军,抱的是发财的目的。然而现实改变了他最初的小农意识,在诸多悲喜交替的战争中,他明白了人生还有更高的追求,他很重情重义,对爱情勇于追求。无数次的磨难让他和他的周围人等一同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最后随同大哥开始创建了蜀国大业时,他也完全丰富了自我,并在和孔明军师打赌入川时利用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忍耐性夺取了第一功。全书顺着罗贯中《三国演义》这条主线,通过张飞的视觉,经历和报纸等媒体见闻开展,同时结合民间笑料及三国人物美丽的传说一气呵成,从而达到正史,传闻,笑料以及作者自我想象的场景相结合涂抹成一幅原本是具有很大悲剧色彩的名著现在读来就像是一本笑话百科全书,让人在不断的悲喜交替中遥想历史的真正内涵,也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道精神食粮。
  • 道锋

    道锋

    这是一个道术、巫术与异能碰撞的时代,掩藏在盛世浮华下的未知世界。寒山一观,道教祖庭,看道士空闻,背负三代命运,演绎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悲欢。
  •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

    教我国文的王先生

    第一次见你,带着一个金丝眼镜,温文尔雅。每每看你入神,你总会慢慢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敲敲我的桌沿,微微一笑,让我越陷越深。
  • 一人食

    一人食

    这本书不是在教你做饭,而是在教你生活。20位个性十足的主人公,用他们的独家美味,表达了对生活敬意和热爱。除了面包和泡面之外,一个人的餐桌,也可以有更多选择;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很精致温暖。
  • 许卿两世欢

    许卿两世欢

    (第一世) 听说 隔壁府邸,搬来个清俊淡漠 皇上面前红得发紫的人物 她衣袖一挽,拍案而起: “这好事儿怎么少的了我?” 自此, 陌大人多了个小跟班。 吃饭,练功,散步,办公。。。 他:“你一天很闲,总往我府里钻?” 她理直气壮: “哪有!我可光明正大爬墙的!” 见他转身,她委屈巴巴: “陌大人,你如此玉树临风,潇洒俊逸,” 他放下杯盏,淡然回首: “说人话。” 她:“你和我夫君长得真像!” 他:“......” (第二世) 孀居的太后娘娘怀孕了 朝野震惊 群臣:“果真奸夫淫后,太后娘娘德行有亏, 自饮鸩毒,求个体面罢!” 她:“哀家,偏是,不如你们意呢?” 裙袖飞舞,冷睨一眼, “有本事便去找那奸夫呢!” 群臣:“定要抓出这奸夫,肃清江山!” 他:“不用找,本王不是在这?” 摄政王傲然挺立,灿若星河。 群臣:“这......” 他:“怎么,本王有儿子了,你们不高兴?” 群臣连忙哈腰: “哪有?摄政王此等喜事,宜普天同庆......” 他:“既是如此,本王便依了各位, 将太后娘娘也娶了罢。” (文文男女双洁,1V1,阔爱们放心阅读~)背景虚构,不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