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5900000005

第5章 孔子坎坷而伟大的一生(4)

西周严格的施行宗法制度和嫡长子继承制,建立了周天子——卿士——诸侯——卿大夫——士——国人的统治序列。就官制而言,大体上有卿士——诸侯——卿大夫三等。卿士辅佐周天子执政;诸侯世守其国;卿大夫辅佐诸侯治理国家,并且从诸侯手里领受世袭采邑。

中央政制:

三公和太宰。西周的最高官职是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其下分设六卿、五官等。由于三公之类的官职是授予位高爵尊的诸侯的,而诸侯们在出任周朝大臣的时候也要治理自己的国家,所以三公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通常执掌中央权力的是太宰,太宰本来是王室的家庭事务总管,因亲近统治者,所以从夏商以来太宰的地位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在西周可以说达到了顶点。

在非常时期,诸侯出任的三公就因为其本人所掌握的强大武力而发挥着实际的执政权力,周成王初立之时,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周公旦“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直到七年后成王成年,周公才还政于成王。此间,周公、召公数次以成王的名义征发诸国,平定管、蔡、武庚的叛乱,重新征服趁武王去世而叛乱的东方五国,权力实际上超越了当时的周成王。《史记·周本纪》说:“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由此可见三公的权力。成王年幼时,周公为了很好的保护和照顾成王,还兼任了太宰,总领王家事务,这也是后来太宰权力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周朝的执政者称正卿、冢宰,其下间有一二副职,称介卿。平王东迁之后,一直以郑国的国君(伯爵)为正卿。后来周王夺取政权,并由此和郑国开战,之后的中央设两名卿士,以右卿士为首。春秋中后期,王室日渐衰落,中央执政者是所谓的伯。这里的伯不是伯爵的意思,而是受周天子授权管理诸侯的特别职务。出任伯的都是诸侯中武力强大、道德高尚而为诸侯所敬畏者。历史上总共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称春秋五霸。这些受命称伯的诸侯对外以周天子的名义统帅诸侯、对内以“伯父”、“伯舅”的名义代天子理政。周朝固有的卿士等已经失去了政治上的主动。

春秋中后期,诸侯国普遍设立县,由国君派大夫治理,称县大夫。县大夫下设有县师、司马、司寇等官。县本来设置在一国的边境,其目的是为了加强防守。至春秋中晚期,内地也设县,如晋国就曾在旧都绛(今山西翼城县)设县,称为绛县。由于县的大量设置,就逐渐取代了国野制,县郡官吏也就成为地方政权的主要官吏。当时的晋国设郡作为县以下的一级政权,与后世的郡县制不同。

第10问: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关于五十知天命,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是天命呢?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天是主宰一切的某种神秘力量,这里的命就是指命数,通俗点说,天命就是上天对一个人的命数,上天能让一个人做什么,不能让他做什么,这些都属于天命的范畴,人的一生是不能违背天命行事的,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对天命的诠释。就孔子来说,他说人生走到一定的时候,走到你自己求学、学习到了一定时候这么一个境界上,人是应该要“下学而上达”,也就是说要能够了解什么是自己的天命。

不过,孔子说他五十知天命,并不意味着他相信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在孔子的经典思想里面,一向是不主张谈“怪力乱神”的,他并不认为人们应当匍匐在神灵的面前任其摆布。那么他又怎样看待天命呢?“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他说我从来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天命让我就这样了,也不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说是别人导致我这样,我要学习的就是要达到上达,达到通天的道理,这里的“知我者其天乎”是指天地大道的规则,让自己如何能够合乎大道。

显然,孔子的天命思想是与他的积极入世心态相关的。知道上天赋予自己的使命,并不代表我就要无所作为,听天由命;相反,正因为自己知道天命何在,才增加了自己处世的热情。因为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任务在哪里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的放矢的。按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内心的完善,自我的解读,合乎大道的追求,比你在社会上跟别人的要求、对别人的苛责都要重要得多。孔子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只有小人才会在人际纠纷中不断地蜚短流长,只有小人总在琢磨说别人如何不利自己,而君子宁可在自己内心建立一个大道之约,那么这种大道就是他所说的“天命”。不见得要掌握很多很多的技巧,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所以五十才能够知天命,也就是到这个时候,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了,达到孔子的这种境界,这是一种内心的定力。

知识链接:

孔子诞辰日与教师节

我国目前的教师节定在每年的9月10日。许多专家建议将教师节的日期改为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我们知道,“孔子”是中国最大的文化符号,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把中国的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既有纪念意义,又可以赋予节日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做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孔子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依次排在前头的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1988年1月,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开会,会议传出声音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世界教师节”;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也均把孔子的生日定为教师节或庆祝日。

第11问:孔子为何没受到欣赏他的齐景公的重用

孔子35岁那年,因为鲁国大乱,他到齐国去当了高昭子的家臣,以此做跳板来与齐景公交往。齐景公召见孔子,两次向孔子请教施政治国的大道理。

第一次,孔子只是概要地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说,君臣父子都应该依照传统的礼制和道德规范行事,不可越轨。对这一正统的思想,齐景公极表同意,因为如果君臣父子的宗法制统治秩序一旦破坏,就会发生动乱,危及国君,那时即使国中粮食满仓,恐怕连饭也吃不上的。所以他对孔子说:“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第二次,孔子看准了齐国当时突出的一大弊政是国君和贵族们的奢侈挥霍,有害国计民生,应该首先注意节约,所以他回答说:“政在节财。”事实上,齐景公本人就是一位奢华生活的行家里手。他一方面大兴土木,建离宫,起高台,一方面又喜好衣服玩好,甚至在靴子上也用金、银、珠玉等做装饰。由于孔子点到了齐国的病根上,齐景公听了,又是表示赞同。

两次问政以后,齐景公觉得孔子的思想观点很适合于自己整顿齐国政治和保护君权的需要,认为孔子是有用之材,准备委以重用。他还准备将尼溪一带的土地赐给孔子。

但是,齐景公的这一想法遭到了执政大臣、著名政治家晏婴的反对,他认为孔子的思想学说大多不适应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晏子进言说了孔子及那些儒者的四个“不可”:一是“滑稽而不可规法”;二是“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三是“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四是“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这四条不能说“句句是真理”,但大多却是言之有理。在此四个“不可”之后,晏子还着重说了孔子的“礼”,认为如此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都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都不能学完他的礼乐。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不是引导平民百姓的好办法。

他的这一番话,齐景公是听进去了。景公说:“好。”于是赠孔子厚礼,而不给封地,恭敬地接见他而不问他的道术。《孔子世家》写道:“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并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要像鲁国对待季氏那样对待你,我做不到。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从禅让制到世袭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退步

从禅让到世袭,初看是退步,其实不然。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是历史的进步。禅让制,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公平公道,谁有功有能就把位子让给谁,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幻想。最初,禅让制的实行条件是尧、舜时代极为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一个部落就那么几百几千人,大家都很熟悉,非常容易辨析各人是非,选择德才兼备的人。而且在原始社会,人们的生活风俗就是原始公有制,不存在“天下是我家的”这种私有观念。总体来说,是社会发展程度低的表现。

而随着私有制的出现,统治者产生了让家族永远处于统治地位的观念,因此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不只最高统治者,那些贵族、奴隶主、富翁也希望子孙能够继承自己创造的财富。于是世袭制作为更先进生产力水平的代表就出现了,社会也出现了国家机器,形成了国家的雏形,在中国就是夏朝的开端。表面上看,世袭制似乎是对公正公平的破坏,但实际上却加强了中央集权,保证了国家稳定,促进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新创造。

在春秋时期,曾经有一个诸侯国的继承人,饱读诗书,愚蠢地想要效法尧舜,将地位禅让与人。一个当权的奸臣,势力非常大,正好要篡权夺位,结果诸侯王就禅让与他。诸侯王还认为自己做了彪炳千秋的伟绩,实际上却害惨了国内的百姓,整个国家一落千丈,自己成了笑话。

在封建社会,凡是皇权得到加强的国家和时代,政治一般都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就快(比如消灭诸侯王、加强集权的汉武帝时代,除掉鳌拜、三藩的康熙时代);反之,凡是有人想要篡权夺位,国家就人心惶惶,不得安宁。很容易想象,在古代信息高度不发达的情况下,禅让制会引起多少野心家的欲望,权力会怎样被玩弄,老百姓会怎样饱经苦难。事实上它是不适合私有制的封建社会的,所以早早就被淘汰了。

总起来说,在古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第12问:孔子周游列国都到过哪些国家

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作“圣人”的孔子,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偶像,几千年以来牢固地树立在人们的心中。作为一位伟大的人物,孔子的生活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孔子周游列国、到处游说,可谓四处碰壁、颠沛流离。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从55岁到68岁,孔子带着他的若干亲近弟子,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历。从《孔子历史地图集》书内“孔子周游列国图”标注的线路图来看,孔老夫子当时周游的,有卫、曹、宋、郑、陈、蔡、楚诸国。说起来不算少,但大多是春秋时期的蕞尔小国。楚算是大国,但孔子只到了楚国的边境。孔子还打算西去晋国,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是在黄河边上感慨了一番,“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最终连黄河也没过。

知识链接:

战国除了七雄还有哪些小国

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人称“战国七雄”。此外还有许多小国:

宋国:在今河南省东南部和今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之间一部分土地,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战国初期宋昭公、宋悼公可能迁都彭城。

鲁国:在今山东省的东南部,国都在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国:在今河南省中心部分,国都在郑。

卫国:在今河南省、山东省之间北部,国都在濮阳。

莒国:在今山东省安邱、诸城、沂水、莒、日照等县之间,国都在莒(今山东莒县)。

邹国:在今山东省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之间,国都在邹(今山东莒县南)。

周王朝:战国时期,在今河南省孟津、洛阳、偃师、巩、汝阳以及过黄河今温县一带,国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东北)。

杞国:在今山东省安邱东北地。

蔡国:在今安徽省寿县北部地。

郯国:在今山东省郯城西南地。

任国:在今山东省济宁北部地。

滕国:约在今山东省滕州西南地。

薛国:约在今山东滕州东南地。

费国:在今山东省费县东部地。

倪国:邹别封之国,在今山东省滕州东,一说在山东枣庄西北。

曾国:战国初期,占有今湖北省随县到安陆一带,建都西阳(今河南光山西南)。

缯国:在今山东省苍山西北,公元前567年为莒国所灭,后来又复国,到了公元前450年又被越灭亡。

邳国:在丹水与沂水的交接处,应在山东省南部,宋国的东面,郯国的南面。

另外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周,北与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仪渠,南有巴,蜀,越。

同类推荐
  •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

    本书是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何怀宏先生近些年的哲学文集,何先生是当代伦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学者,这本文集是何先生近些年的思考集结。上编主要是何先生梳理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的演变,例如“汉立六十余年之‘更化’”,“《天演论》之双重误读”等都是非常精彩的文章。下编主要是何先生近些年的长篇书评集,例如“平等的平衡”就是对皮凯蒂的《21世纪的资本》的评论。
  • 老庄论道

    老庄论道

    本书围绕老子思想的几个核心观念,讲述了老子哲学中的道、自然、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以及庄子哲学中所倡导的自然、自在、自由、自性的人生。本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老庄哲学中的基本观念,读者在领悟了这样几个基本观念后,也就把握了老庄哲学的基本精神。
  • 沉思录·青少版

    沉思录·青少版

    比原著更简洁、更引人入胜的青少哲学读本。提倡青少年像大人物一样阅读,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本书总结了马可·奥勒留的智慧精华,以故事和理论相结合的形式将《沉思录》阐述出来。无论你想从书中得到什么,是和谐的心境,还是成长的智慧,这本书都是最好的选择。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孟子全书

    孟子全书

    孟子被誉为亚圣是有一定道理的,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完整的体系,并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其著作《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亦源于《孟子》。古代学问大家韩愈有言:“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可见,不学习《孟子》将会蒙受无以弥补的损失。
热门推荐
  • 命运改造师

    命运改造师

    “少年,我看你骨骼惊奇,你想当皇帝吗?”“不想……”“不,你想!”“可我只是个清洁工。”“没事,你现在有当皇帝的命!”…………新书求收藏、推荐票!
  • 生存下去1

    生存下去1

    非常好看哟!记得一定要看哟!好看的话就关注我哟!
  • 狐妖游

    狐妖游

    嘿,兄弟,别看了,看什么看!没简介,还不进来看,本书是狐妖同人。
  • 天下第一派

    天下第一派

    一代金融鬼才赵亦阳,在事业最巅峰,突遭意外,穿越到了仙侠世界天启大陆。成为三流宗门无极门的亲传大弟子,在这片强者为尊的大陆上,且看他如何运用金融手段,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打造至强门派,率领无极门登上大陆巅峰。
  • 自喜

    自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陆小凤之战神归来

    陆小凤之战神归来

    陆小凤之战神归来,四条眉毛的家伙,不用任何的武器,两个手指头一挟,就有无穷的力量,谱写迷离的传奇!
  • 药香是她的记号

    药香是她的记号

    她出生在万花谷,继承了天下最好的医术,一个是天界翩翩美少年,说是救命之恩应当以身相许;一个是魔界三皇子,因为一些误会由爱转恨,她将如何抉择?
  • 剑葬万古

    剑葬万古

    这是一个万古盛世!人人如龙,天骄扬名,妖孽惊世,至尊无敌!这也是一个千年乱世!凶兽乱世,诸强争霸,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在这里,神兵利器、奇珍异宝、神功秘籍、红颜知己,只要你是强者,便能拥有!
  • 异世君皇

    异世君皇

    一个修真界的无名小子,来到这个剑与魔法的世界,唤醒沉睡的百族,揭穿黑暗年代的真相,诸神黄昏大战,注定我为君皇!
  • 重生之半世卿华

    重生之半世卿华

    荣娩最后弥留之际,终是悔恨。公主尊荣被渣男尽数践踏。重生后她回到了十四岁那年,正值风华,再不会瞎了眼,错付良人。片段:一:她望着眼前的少年,起了捉弄心思。赖在地上愣是不起来。终是败于她的娇俏,稳稳的将她抱起。二:“夫君,奴家想吃芙蓉糕,你就让奴家出去嘛”,喉咙微微发紧,却冷下脸,“不行”谁知道她一天到晚鬼点子,都不让他安生。重生后,他决定即使是将她囚禁,也不会再将她拱手相让,饱尝世间孤哀。可是眼前撒娇卖萌的她,竟让她不知招架。所幸还是打包回家生崽崽来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