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8500000013

第13章 中医养生:注重天人合一,阴阳平衡(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说明了无病预防的重要性,以“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两个比喻作为警戒,以防患于未然。如果疾病已经形成了再去用药治疗,就如同口渴了去挖井,打仗了去铸造武器一样,那可是太晚了。等健康受损了再去找医生,再去大把吃药,让这里好转那里又受到伤害,对身体做拆东墙补西墙的事,不如平时就多对身心进行适当的调补,这样才能将疾病杜绝于身体之外。

《灵枢·逆顺》中这样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这是在强调治疗于发作之先。“不治已病治未病”,一直被视为圣人之法。其思想概括起来有5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未雨绸缪;二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三是既病防变,杜邪深入;四是治疗未病,为治已病;五是未病已病,着眼治本。

可以看出,有病不可怕,如果我们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任何疾病都可以消灭于尚未露头之前。

细节提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激发自己的自愈潜能,只有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才能保住正气、赶走邪气。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按摩方法、正确的饮食,都可以激发我们体内自愈的潜能。关键是自己一定要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11.疾病康复重在养

俗话说“三分治病七分养”,得病了,治是一方面,关键还要靠养,尤其是慢性病更是如此。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运动等方面进行合理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过养病是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通常来说,养病包括养心、养身、健体3个方面。

1.养心。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清洁、干净、平静。每天想像自己的身体像水一样清洁、透明。思想不要给七情六欲充满。心境保持平和。珍馐百味,吃两盘就饱;衣装百件,穿两件就暖;广厦千间,只能睡一屋一床;所以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

2.养体。关键是吃好、睡好。吃好,要以清谈饮食为宜,做到营养平衡。睡好,要求每周至少有4天晚上11点前睡觉。子时(晚上11点至凌晨1点)不睡觉,肝胆两条经络得不到休息,再怎么补充睡眠也于事无补。

3.健体。很多病人认为,有病了就要多休息,整天躺在床上不愿动。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除非你是特别严重的病,否则最好多参加运动。运动要有度,要量力而行,不急于求成。

细节提示:

有时一个多病的人反而更长寿,因为知道自己有病,便多加注意,身体反而保护得很好;有时一个健壮的人,一得病就抵抗不住,倒了下来。这里的秘密就在于会调养、会保护。

12.动静结合畅通气血

人们常说,生命在于运动。名医华佗说:“动可以使谷气消脸红,血脉流通便利,疾病不能生长。”孙思邈在《千金妙方》中说:“养生的道理,需要时常小劳,只要不至于很累,超过身体承受度就可以了,所谓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因为它们时常运动的结果。”运动能使我们的筋骨得到充分的锻炼,能使我们的五脏气血旺盛,肌肉坚实,关节灵活,百脉通畅。

但是运动过于剧烈也不好。运动过剧会损耗我们身体的阳气,破坏身体的生理平衡,导致人的生命进程缩短,出现早衰和早逝。因此,我们还要强调适当的静养。静养能降低阳气及阴精的损耗。

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到动静结合。养生时做到动静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起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

中医认为,动生阳,静生阴。动养身,静养心。在动静过程中,一切要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养生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细节提示:

养生也不能过静。美国一项试验表明,悄无声息的环境并不适宜人类生活,一个完全没有声响的环境,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使人产生恐惧不安、心律失常、食欲减退以及心理上莫名的压力,出现情绪烦躁、思维混乱等。

13.仿生养生命活长

所谓的仿生养生就是指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来养生。动物有动物的生存之道,动物有动物的养生之法。我们人类不妨向动物学习,借鉴借鉴它们的“养生大法”。

人类通过模仿动物运动的行为姿势,可使体内各系统生理功能趋向协调,促进人体素质的动态平衡,稳定状态的保持,从而积极充分地挖掘、调动、调节和提高人体天然的防御及免疫能力,起到强化新陈代谢的生理作用效果。

此外,人类通过模仿动物爬行或采用动物卧姿时,因身体高度降低接近水平位置,十分有利于体内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作用的进行,使心脏能够很轻松地把新鲜养料泵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能及时地将人体内代谢作用之后的各种剩余物质较完全地排泄掉,且使血压降低和心跳减慢,因而能够预防各种疾病。

下面几种仿生养生法,可供人们借鉴:

1.静养。龟蛇善于冬眠,节奏慢,节能好,所以生命贮备耗损少,因而能长寿千年。龟蛇通过合理的静养可以有效地节能,有利于长寿。

2.辟谷。龟蛇冬眠不食,却可长寿,说明辟谷可以养生。我们可以在每周进行1~2次“辟谷”,让肠胃休息一下,以减轻肠胃及全身负荷。当然,完全的辟谷并不科学,我们可以只喝点水,吃点流食。

3.腹式呼吸。龟、蛇等寿命长的动物大多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腹式呼吸可以促进肠蠕动,加速毒素的排出,减少身体中毒,而达到减慢衰老的目的。腹式呼吸方法很简单,只要收腹深吸气,然后稍定息,扩张腹部呼气,然后再收缩腹部,引气从腹腔而下。

4.伸缩颈运动。仿龟做伸缩颈运动可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防止颈椎病及颈动脉血栓形成。方法:做颈部的伸缩、耸肩,并与扩胸、含胸运动相结合,再配合颈部旋转运动。

除了上面这些,还我们前面提到的爬行运动都是模仿动物的养生方法。此外,华佗的五禽戏更是仿生养生的代表作。

细节提示:

在饮食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动物的特性。比如说,黑猩猩平均每天的食物品种多达15种以上,最多的甚至超过30种。现代营养学家也提倡“人一天应食用30种左右的食物”。虽然很难达到,但是我们要求食物尽量多样化。

14.劳逸适度防病痛

《礼记》中说:“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原指周文王、周武王,拉开弓弦称张,放开弓弦称弛。这句话本意是指,治理天下必须宽、严结合。后来,人们更多的用这句话来比喻生活中必须劳逸结合,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适度而持久的劳动有助于养生保健,但剧烈而持久的劳动,超过了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就容易造成身体过度疲劳。正如《庄子·刻意》所说:“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劳累过度,精竭形弊是导致内伤虚损的重要原因。《素问·宣明五气篇》这样说:“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则说明过度劳倦与内伤密切相关。

相反,过度的安逸也是不良习惯。张介宾说:“久卧则阳气不伸,故伤气;久坐则血脉滞于四体,故伤肉”。缺乏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易引起气机不畅,升降出入失常。升降出入是人体气机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运动变化,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入。过度贪图安逸,不进行适当的活动,气机的升降出入就会呆滞不畅。气机失常可影响到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九窍,进而会生病。

因此,我们在劳动的同时也要学会休息,做到劳逸结合才是养生的最高心法。

细节提示:

我们所说的“劳”,不光指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因此注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也要科学用脑。

15.养心重在节制狂喜

中医认为,人有七情,七情分属于五脏,为五脏所主。正常情况喜为心志。也就是说,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之情。心能主血,喜悦时人体气血运行加速,面色红润,御寒能力,抗病能力提高,罹患心脑血管病的可能下降。

但过度的大喜,即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过分的大喜,反而会伤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喜伤心。”即,过度喜悦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超乎常态的“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

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大脑受到过度喜悦的刺激后,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就会造成体内紊乱,尤其是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人更是危险。严重者可能会造成血管破裂甚至心脏骤停而死亡,也可能造成思维紊乱,乃至精神失常。我们熟知的“范进中举”便是典型的例子。

由此可见,要养护我们的“心君”,一定要保持适度的喜悦才好,切不可过度。

细节提示:

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恐由肾主,属水;喜由心主,属火。水克火,因此惊恐能克制过喜的情志症状。《素问·五运行大论》说:“喜伤心,恐胜喜。”

16.养肝重在戒郁怒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在体内是将军之官,性格刚强暴躁。作为将军之官,肝脏是专门为身体打仗的。任何不属于人体内的外来敌人,肝脏马上就去对付它。人体有那么多的状况需要肝脏应付,故肝很容易受伤害。

怒为肝志,肝能表达人的愤怒之情志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即,大怒、过怒最易伤肝。

当我们在过度愤怒时,破坏了身体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就会横逆。因此,当生气后,我们常会感到胁痛或两肋下发闷而不舒服,或不想吃饭、肚子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中医里称其为“肝气横逆,克犯脾土”。

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养肝的最好办法是尽量戒怒。平时要修养身心,开阔心胸,通过其他途径把“怒气”发出来,可以多听一些悠扬和节奏舒缓的音乐,让优美的乐曲化解精神的焦躁,放松情绪;运动也是发泄怒气的有效途径,但要适度。

细节提示:

很多女性朋友最爱生闷气,其实生闷气比发脾气更有害身体。生闷气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肝郁气滞。生闷气会使得气在胸腹腔中形成中医所谓“横逆”的气滞。妇女的小叶增生和乳癌很多是生闷气的结果。因此,提醒女性朋友们,为了自己的健康,遇事要保持平和心理,切水可生闷气。

17.养肺重在减忧悲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中医认为,肺就是一位辅佐“心君”的宰相,协助心脏治理全身,调节气血营卫,沟通和营养各个脏腑。但是肺为“娇脏”,十分娇贵。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发病。因此,平时要注重养肺。

忧为肺志。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窍于鼻,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过多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忧伤肺。”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属于“忧伤肺”。林黛玉性情孤僻,多愁善感,稍有不适,就暗自哭泣流泪,最后终于忧伤而死。肺主皮毛,所以悲忧伤肺,还可表现在某些精神因素所致的皮肤病上,情绪抑郁,忧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因此,养肺重在减忧悲。根据《黄帝内经》五志相胜的方法,可以采取喜胜忧疗法。喜在心属火,忧(悲)在肺属金,而火克金,用喜可以治疗诸如抑郁症、孤独症和调节悲观心理、绝望情绪、自杀意念等忧症。这就要求我们平时遇事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免情绪因素而伤肺。

细节提示:

现代医学发现,悲观的人眼睛往下看,他们的大脑工作得更好;乐观主义者向上看时,他们的大脑会转得更快。也就是说,悲观的人往下望时,他们容易有抑郁情绪。如果稍微改变一下习惯,将目光稍稍抬高一点,就不会那么悲观地思考问题了。

18.养肾重在避惊恐

恐(惊)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有脏为肾……在志为恐。”肾精气充足则脏腑强健,胆气豪壮;肾精气不足则脏腑失其滋润与温煦,功能低下,胆弱易恐。

惊恐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人们在受到剧烈惊恐之时,大小便会失禁,这与肾主前后二阴,肾主两便的功能相符。肾藏精,生髓充脑,人受到惊吓后,会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与肾藏精,生髓充脑有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适度的惊恐可以引起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警觉,避免机体遭到危害。但是恐伤肾。惊恐过度会耗伤肾气,使得肾气下陷,二便失禁,遗精滑泄,严重的惊恐,还会导致人的死亡。

恐会伤肾,那该怎么办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思胜恐”,也就是说,思虑可以抑制恐惧。当一个人感觉害怕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心神,要理智,同时要学会分析情况。如果问题能解决,就赶快落实执行,去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就暂时放下,恐惧并没有用。而且要坚信只要自己真正努力,就会闯过难关。

细节提示:

经常按摩肾经上的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可以提高肾功能。按摩时,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柔和,以感觉酸胀为宜。

19.养脾胃应以食养为先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就充足。《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和胃有接受和消化饮食物的功能,可以把它们比作管理粮食的官职,饮食中的营养,都是由脾胃产生并且输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作用的。也可以看出,要养好脾胃我们还应该从食物入手。

一般来说,“甘入脾”,甘甜的食物具有补养脾胃的作用。比如说,山药有健脾益气、强壮肌肉,适用于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痢泄泻等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我们可以用大米和蒸熟捣烂的山药泥煮成粥,加入白糖调服。用大枣与大米一同煮粥,也有补脾和胃,益气生津,养血安神的作用。此外,薏苡仁、蜂蜜、莲子、桂圆、红糖、蜂蜜等食物也都有健脾作用,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一些。

提醒大家的是,脾胃“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因此,通过食物来补脾胃的人平时要少吃生冷食物,饮食要有节制,少吃肥甘厚味。

细节提示:

生活中有一些人脾胃不健、消化不良,吃多一点就会出现腹泻。这时养脾胃、防腹泻的最好方法是将扁豆炒熟或煮熟来吃。如果腹泻时伴有肠鸣、泻稀水,严重时出现头晕目眩,可以吃一些连皮带肉的桂圆。

同类推荐
  • 活到天年

    活到天年

    本书共分七章,包括“阳气决定长生”、“人体有大穴,祛病真如神”、“千方易得,一诀难求”、“当代人的通病是体内湿重”、“养生的最大玄机”、“养生如果有节,可与天地同寿”等。
  • 百病食疗全书

    百病食疗全书

    本书针对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常见疾病,分门别类精选了行之有效的食疗窍门,内容丰富全面,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病患者如能在医生的诊断指导下,再科学合理地运用《百病食疗全书:居家保健与养生的家庭食物药房》的食疗方,就能达到滋补强身、防病治病、保健延寿的目的。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去医院求医问药,殊不知,是药三分毒,难免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特别是有些人,由于过分迷信药物功效而对药物产生依赖性。长此以往,体质越来越差,抵抗力越来越弱,药物的服用量也越来越大,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
  • 教师休闲论

    教师休闲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作时间的缩短,现代社会的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休闲作为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成为与每个人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及生存方式息息相关的领域。
  •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法》以《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法则为基础,以二十四个节气为主线,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对人体节律周期与健康的影响,破解了顺应节气养生的奥秘。
  •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你不可不知的100款滋养食方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百味》丛书,陆续分辑出版与人们生活、成长密切相关的种种知识和有趣话题,每册涉及一个主题,以问答形式和亲切的话语、活泼的版面,讲述与生命伴生而来的种种快乐和烦恼、种种酸甜与苦辣,讲述我们存在其中的世界的丰富与多彩。
热门推荐
  • 综穿本本经

    综穿本本经

    天意难测,炼心为先。一个天生神魂强大,抗打磨的武修妹子自以为穿越各世界炼心的故事。
  • 双魂异梦

    双魂异梦

    一次奇异的双魂穿越引发了两段刻骨铭心的情缘,无论是在五百多年前的明代,还是在21世纪的今生,两个互换身份的女孩都经历她们不平凡的一生。
  • 玄谓之道

    玄谓之道

    众生发宏愿,我花溅泪唯有两愿,一愿从此再无仙途,二愿天下永无仙人。
  • 落雪极殇

    落雪极殇

    21世纪过来的孤儿莫名其妙被原主订婚家族养子粘上,坑蒙拐骗要把他带回家做媳妇。莫名其妙开始一边超度众妖一边寻找前世记忆(谈恋爱)的生活。漓朔魂灵,幽舟之主,看看谁先陷入对方的局。“为什么我找了你这么久,为什么我一直护着你,为什么我却成了你最讨厌的人?”是啊,为什么呢?大概,是因为他没有陪葬吧。“我们重新来一次好不好?重新认识一次好不好?忘掉那个我好不好?”行啊。“你好。………………再见。”(刀口舔糖,喜纯甜者慎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创新时代企业战略管理

    创新时代企业战略管理

    本书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重点讲述了在创新环境下企业通过科学的战略分析所应解决的问题;分别从五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在创新时代企业战略选择和战略制定过程中面临的难题;阐述了影响企业战略执行效果的因素,并概括地提出了旨在提高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的解决方案。
  • 简笔集

    简笔集

    只是一些小小的故事,不是多大的事。以景寄情,以文载光。
  • 青春荒唐不忍欺

    青春荒唐不忍欺

    【曾经,我们盛装出席了彼此的青春;今后,就当相遇未曾相识。】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默默行走,旋转在钟表的时间轴,光影交错。也许,在某个时刻,他与她轻轻地擦身而过,只是一个失神,于是,漫无目地的目光,从此只停留在一个人身上。他,如黑夜中闪烁着的星辰。她,只愿做一个默默守候星辰的失声者。是命运的戏弄,让彼此的时差产生共鸣。我们是否可以,相互牵起对方的手?
  • 风华重回

    风华重回

    云璃,曾是第一大国琅琊的女战神,一生保家卫国令人唏嘘,却是落了个自缢的下场。转眼重生,她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幼年,自此深居简出,不问世事。“且不论你是谁,我要你娶我。”一次布局,一场阻拦,她将自己许给了凤吟的摄政王,凤微澜。凤微澜,凤吟国一人一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在一次闯琅琊离开途中被一个女人给拦下,还被迫娶她为妻。既让他觉得可笑,也让他好奇,这个其貌不扬的琅琊十四公主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惊喜。烽火起,无令出。神王墓,阴阳镜。夫妻同心,三方合一则为终。重生一场,云璃才知她的前世过得何等荒唐愚蠢。今世破阴阳,寻生父,携挚爱之人共同卫守三界。
  • 为我们的末世献上无止的挽歌

    为我们的末世献上无止的挽歌

    来自“废墟”的最精彩的演出即将开幕!高塔破土而出,为世界撒下光的果实。于此之时,末日的凝视也锁定了这个世界。生存,进化,这是这个世界最后的挽歌。在此,少女们也会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