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92600000019

第19章 培养自己的真气(2)

古语有云:“宁让人,勿使人让;宁容人,勿使人容;宁吃人亏,勿使人吃吾之亏;宁受人气,勿使人受吾之气。人有恩于吾,则终身不忘;人有仇于吾,则即时丢去。”这种对人性的彻悟,其中蕴含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曾国藩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一生从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恩惠。他常说,从前那些施恩于我的人都是另有所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不过都是一种投资而已。有天我做了大官,不报答他们,显得我刻薄;报答他们,即使是他们施予的十倍,也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出于这种理解,曾国藩在京城八年从不接受他人的好处。他对弟弟说:“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他认为不占别人便宜,身轻气爽,做事也不受羁绊。曾国藩不仅仅是自己不受人恩,对家人也是如此。他的子女在回忆中说从未有什么人借任何理由给父亲送礼,每次收礼,都是给母亲贺寿送来的礼物。

他很明白,身处官场要小心主动吃亏的人,更不能占人便宜而导致自己失节。一个人主动吃亏,若是居心叵测,在古代往往引狼入室,扰乱朝纲,在现代也会是善设圈套之人,还是小心为妙。

古代自己主动吃亏的人不少,但是多数或别有目的或心术不正。易牙杀子蒸肉献帝王;竖刁阉己自贱以求官,看起来都是为他人舍弃自己,实质上都是别有图谋。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儿子,更没有人不珍惜自己的身体,能牺牲如此之多可见其心机之深。

从这些故事我们应看到,对于那些主动吃亏的人的真正用心,我们一定要慎重识别,更不能随意占便宜,占便宜不管怎么说,都是便宜好占,可结果或者难堪,或者麻烦。

如果主动吃亏的是别人,就要多做几方面的考察;如果是自己,就只能是在有必然需要的时候。所以,吃亏的学问是需要学习的,这也是如何做人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

曾国藩曾说:“君子知道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因此功勋、美誉两者都得到了。不争功的实际上是争到功劳,忍让敌手实际上是在战胜他,甘居人下的实际上处在人上,这些道理都是小人所不能体会的,德行不够,道行不深的缘故。君子若真能明白争执路上的险恶,独自行进到与世无争的玄深道路,就会容光焕发,德行声名与古之高人同列矣。”

曾国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一生位居高官,但从不以权谋取私利。他在北京的寓所只有两样东西,一是书籍,一是衣服。衣服是做官的人必不可少的,而书籍是曾国藩一生的嗜好。

清贫到如此地步,曾国藩也表示,将来罢官以后,除了适合夫人穿的衣服外,剩下的都与兄弟五人平分。所有的书籍,则一律收藏于利见斋中,无论兄弟还是后辈都不得私自拿走一本。除了这两样东西,曾国藩决心不再保留任何东西,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财富。一般来说,看不见的都比看得见的珍贵。

曾国藩虽然在北京做官期间俸银较少,但一直对家里有些资助。他求学期间曾借了别人一千两银子,回家又要几百两路费,他深感难办齐这么多银两。即便在他如此贫困之下,也从未利用职权占取便宜,与今天的贪官相比,曾国藩不仅是清廉,更是聪明过人了,试想历朝历代哪个贪官有好下场呢?贪腐的事情代代都有;深究原因,不端正的品格,不满足的欲望是根本。

虽然曾国藩已经很节俭也不骄傲,但是受地位所限,仍旧经常遇到被迫破例的事情;有二次,曾国藩的属下李翥汉说,他依照李希帅的样式打了一把银壶,可以炖人参,可以煮燕窝,花费八两多白银。曾国藩深觉愧疚。他说:“现在百姓都在吃草根树皮,官员也很穷;而我身居高位,如此骄奢,还窃取廉洁节俭的虚名,真是令人汗颜啊!以后应当注意。”

因此在用人时,曾国藩往往会从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上考察,爱自夸的人,常常急功好利,而那种不争功劳、不占便宜的人在作战时往往能冲锋在前,平时生活中不甘于人下,实际上后者最后不但得到功勋,而且得到名誉。

言传身教皆而有之

只有自己先做好,才有资格说别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才能给别人做示范。

天下有做不完的学问,读不完的书,所以学要有法,习作要有道才能学有所得。

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无论自己获得的地位、财富有多么地耀眼,也只是一代。如果子女不成器,他们的境遇并不被看好。越是富人、官家的孩子,越应该谦虚慎行,加强自身的修养。一个人的成功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自己。历观往代,他总结出居家中的四败:奢淫、骄怠、不和、侮师慢客。因此不管他多么繁忙都不忘教育子女成败兴衰的道理。他是典型的主张言传与身教兼而并重的人物,他写了上千封家书,主要是针对子弟们的教育。同时,他又言行必一,以身作则,是率先垂范的典型。他明白只有自己先做好,才有资格说别人,说的话也才更有说服力。他的示范主要涉及生活、工作、读书、修养、教友、清廉六个方面。

在生活上,曾国藩告诫家人以勤俭自持。他常常痛自惩责,他对曾家寄予了厚望,希望家人力行节俭。

他教导儿子,要成大器必须谨守俭朴。他认为凡世家子弟,若能在衣食起居上与一般人家相同,就能有出息。若沾染上富人的奢侈习气就难有作为了。自己身为将相,但所有衣服加起来还不足三百金。孩子们若也能坚持这种简朴作风就是一种福气了。

他告诫弟弟力戒骄奢,以勤俭为本。在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二十四日《致澄弟》中,他提及了对“俭”的理解,大意是说:对于节俭弟弟也狠下功夫,我为此感到欣慰。只是这个“俭”字做到并不容易,由奢入俭比登天还难。就好比家里雇轿夫去县城,往年只有轿夫二名,挑夫一人,而今已经是十名有余。别说减到三四名,就是七八名也很难做到了。曾国藩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实,简明扼要地说明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曾国藩统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时,他几乎隔几天就要给弟弟曾国潢写一封信,反复告诫他,持家要以俭为本。

在工作上,曾国藩一直非常投入,他每日从早到晚,很少休息。对于一些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晚年时,虽然他的右目失明,但是仍然坚持阅读公文,写作诗文日记。在任直隶总督时,他一意清理积压起来的狱讼。对于一些重大案件,他均亲自鞠讯,半年之间,竟然了结了四万一千余件,多年的陈牍均清理完毕,由此可见他工作时的勤奋与执著。

在读书上,曾国藩重视读书做人的教育,可他却不高高在上、夸夸其谈。他以商量的口吻,中肯的态度,教育子女认识自己在学习与进步中的不足。他指出,学习贵在恒心,读书贵在有常。他严于律己,自订十二种功课,并且力行不懈。为了使自己每天都可以遵守十二“常课”,他专门找人刻印了一些簿子,在上面列出了详细的表格,他每天都要在表格中填写“常课’的相应内容。这十二种功课分别为:

1.主敬:整齐严肃。做事专心不二,日求精进。

2.静坐:每日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此为一天内“勤”的开始。

4.读书:一书未看完,断不看他书,且每日以十页为率。

5.读史:细研圈点,每日十页,从不间断。

6.谨言:刻刻留心,不讲废话。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欲节食,善待于己。

9.日记:每日一则,体味生活。

10.陶冶情操:每月作诗文数首,培灵感养盛气不丧心志。

11.习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以此为课不做拖延。

12.夜休:劳心疲神之事,切戒切戒。

这十二条的实用性自然不用多言,按照此规条管理,必有成效。

在修养上,曾国藩有极大的成功,因此被称之为“圣相”。他时刻检点自己,力求心安理得,努力上进。他所作的五箴,不仅可以律身,亦兼可教诫子弟,垂范后世。

在孝亲上,曾国藩对于父母祖父母非常孝敬,他告诫兄弟以及子女对于父母祖父母的一言一行,要谨守毋违,且为文纪之,以示子弟,传为家训。曾国藩把兄弟和睦、贵体孝道、实行勤俭作为家运之兴的根本。

他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十六日做澄弟温弟沅弟季剃中教育弟弟,大概意思说:我细细思考,发现天下官宦人家,多只福泽一代,子孙多奢骄毫无作为,到第二代还优秀的都很少。商人的家庭,勤俭的能延长到三四代,耕读为生的人家,能延长到五六代,其中孝敬老人,亲友互相爱护的就可以福泽十代八代。现今我们乘祖上的福泽,少年得志,就担心一辈子就用完,所以希望各位弟弟和孩子们,努力做耕读孝友似的人家,不做官宦的人家。曾国藩反复强调家势兴衰与个人的修养、立志有很大的关系,孝友会使家庭兴旺发达,长久延绵而不致衰败。

在清廉上,曾国藩做了几十年的官,从来不取一文来历不明的钱,而且立誓不靠做官来发财。他认为收取不明之财是一种最可耻的事情。他告诫家人应当自谋生计。在京做官十年,他一直过着贫困的生活。后来勉强凑足了一千两银子寄回家中,还一再吩咐需以四百两分赠予戚族的贫穷者。以后带兵多年,担任总督时,也从来没有占有公家一丝一毫钱财。

由此不难看出,人一生的学习有很多的内容,想做一个优秀出众的人才,不完善自己,不努力管束自己是不行的。不管是思想品德还是外在条件,都应该有所长进才是。成功就藏在每天的努力过程之中。

改过迁善,而后兴家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项浩大的工程,起步时候的积累是很重要的。如果盖的是高楼,地基能否打好就更加重要。人生的成功与修身的关系也是这样,志愿越高,就越要打好基础,越要改掉自己的缺点毛病,造就完善的人格。缺点毛病就好比是“豆腐渣”工程,完善的人格就好比真材实料的地基。人生是高耸入云还是毁于一旦差别就在于此。

曾国藩对这一点有十分清醒的认识,他说:“古之君子参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强,而后有振兴之家;必使人心悦神爽,而后有骈集之祥。”那么怎样才能为人生的成功打好基础呢?曾国藩提出了“悔缺”之道,即通过反省自己的缺点过错,坚决彻底地加以改正。只要想改过就一定有方法。

曾国藩改过迁善的事,大致有三戒:

一是戒多言。每个人都有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曾国藩也不例外。早年的曾国藩多言健谈,爱出风头,喜于交往。但耿直的性格使他“言多尖刻,惹人厌烦”,也为此下定决心,减少往来,但就是难以改过。他认为自己虽然言辞犀利但多为好意,因此想改却深感迷惑,不知从何下手。

一次,窦兰泉来切磋,曾国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词气虚骄,与人谈理”,本来是一件增益学业的事却适得其反,搞得二人不欢而散。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十一月初九这一天,曾国藩到岱云家为其母拜寿,本是喜庆之事,曾国藩出言不慎,弄得别人十分尴尬,宴席一散“宜速归”。

由于曾国藩好多言;自以为是,有时伤害了朋友间的感情。他诚心待友,交人交心,但偶有不合,就大发脾气,他认为这完全是自己平日修养不够。

对此,好朋友看在眼里,但知道曾国藩的性格,都不愿相劝。只有岱云敢于揭破。点出曾国藩的三个毛病。其后,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岱云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著怠慢之气、真切中膏肓也。又言予于朋友,每个恃过深,不知量而后人,随处不留分寸,卒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几天后,曾国藩在家为父亲祝寿,客人走后,父亲与曾国藩谈起做人的道理,尤其讲了一大堆给人留分寸的话。曾国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天的日记他总结自己有三大过错,认为自己平日都以忠言对人,但却常常惹人不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平日里不够敬友。二是一生气就任性无礼。三是别人给台阶下,自己还不给人情。今后恶言不可从嘴里轻易说出,气别人也气自己,谨记切戒。

曾国藩的父亲看到曾国藩身上确有不少毛病,回到湖南后又立即给儿子去信一封,曾国藩的日记谈到了来信内容,即保身三要:节欲、节劳、节饮食。还说儿子与人交友,眼里只看见别人的不对却看不见自己的不足,所以常会和朋友有矛盾,别扭的地方。应该立即改正并向友人致歉。况且从养生之道讲,一喜一怒,情绪不稳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

岱云的话和父亲的信对曾国藩触动很大,但以后曾国藩仍重蹈旧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月十九日,湖广籍的举人同学在文昌馆举行团拜,曾国藩当时主持会馆事宜,无论于公于私都应尽力招待好昔日的同学,但他还是怠慢同学,事后又后悔了很久。

每个人在检查自身毛病的时候常会物极必反。凡事有度,对待自身的缺点不能坐视不管也不可紧张过度,找到方法,一一更正就是了。当曾国藩也意识到这个道理后,在处事待人方面日渐成熟,自以为是的毛病也大有改观。二是戒怒。历来性格开朗之人多有脾气。曾国藩早期的个人修养也并非像后来那样宠辱不惊,也属于一遇火就着的个性。在他早年的《日记》中,这方面的事例颇多。

比如,有客人在家时,自己的下人犯错,曾国藩大发脾气,忿不可遏,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虽经友人劝阻,仍然肆口谩骂,绝无忌惮。事后曾国藩检讨自己,又很后悔。过几天,曾国藩出门拜客,又因为下人不得力,屡屡动气。说自己每日间总是“忿”字、“欲”宇往复,想按捺住,但一到关键时刻就像火山喷发一样难挡。

曾国藩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缺欠,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同时,他坚持写作《治心经》以惩戒不好的东西。曾国藩性格的完善,为人处事之圆通,还是经过很多事,用了很长时间的。尤其是咸丰八年(1858年)再次出山后,性格大变,几乎是换了一个人。这期间,曾国藩经历了成败胜负的多次考验。

可见,经世事,受磨炼才能慢慢塑造良好的性格。光有心是不够的。

三是戒贪妒之心。曾国藩认为,人生固然需要有理想,有追求。但追求过分,就犯了通病,就会滋生贪欲和妒忌之心。将欲造福,就得先去嫉妒之心,所谓“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将欲立品,就得先去求心。不嫉妒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不贪求才能获得真正有益的东西。

曾国藩认为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他说:“人必中虚,不着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盖实者,不欺之谓也。人之所以欺人者,必心中别着一物,心中别有私见,不敢告人,而后造伪言以欺人,若心中不着私物,又何必欺人哉。其所以自欺者,亦以心中别着私物也。”人心中的私物就是发展的羁绊,只有放下物欲和嫉妒才能更正自己的缺点,弥补不足,获得长远的发展。

曾国藩认为人之所以修己不利,做事无恒,无非是自欺二字作怪,自欺所以欺人。只要能做到不自欺,就任何事情都能够坚持到底并取得实效。

为了发现和改正缺点毛病而不自欺,曾国藩采取了多种办法,把自我反省与找人监督相结合,对待自己的缺点他没有手软。

“戒多言,戒怒,戒贪欲”,曾国藩用这三点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迈出了完善人生的第一步。缺点人人都有,但剔除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曾国藩的这些思想,实可用来救治当世之病,也可作为修身的必备条件。

同类推荐
  • 做情绪的主人

    做情绪的主人

    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相互问候的时候最多的话也都是:“身体可好?”“祝你身体健康!”但是,身体的健康不仅仅受到疾病和外来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情绪上,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保障了心理的健康。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有喜、怒、哀、惧等不同表现形式。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 内心城市

    内心城市

    人生在世总会有所追求。尽管追求的目标各异,但这种追求是永恒的。可惜并非人人都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所追寻的东西已经存在于己身,你又该如何处置?你只需去明白、领会而已。明白、领会什么呢?本书会让你有所领悟的。
  • 感人肺腑的回忆(心灵感悟书坊)

    感人肺腑的回忆(心灵感悟书坊)

    人类从诞生那天起,就在努力控制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心理机能。心灵感悟就是这些尝试在科学时代的产物,是这片沃土上生长出的最绚丽的花朵!来吧,让我们从每个心灵感悟开始,从每项心理机能入手,一点点、一步步为自己的心灵作加法,让我们的人生奠基在坚实的心灵柱石之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向往恬静怡人的大自然。然而为了生计,我们无法放下所有工作去做一个闲适的“悠客”。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回家中,如果能放上一段音乐、沏上一杯清茶,悠然地倦在沙发中,随手拿起一本书,暂时忘掉烦忧,洗掉心灵的“尘埃”,便是最大的享受了。
  •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魅力女人的8堂幸福课

    生动的语言收集了诸多女性对幸福的理解,阐释什么才是女人需要的幸福,它告诉现实生活中的女人,如何生活才幸福,怎么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

    短小、活泼、质朴、睿智是《智慧背囊》系列丛书的语言特点;快乐、坚强、积极、向上是《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带给读者的真实感受。走近心灵,请倾听心灵的脉动;贴近情感,请感觉情感的炽热;关注生命,请体验生命的坎坷;关注哲理,请思考哲理的精深。翻开《智慧背囊》,就如同踏上人生的旅程;走近《智慧背囊》,就如同走进时空的隧道。一粒沙一世界,一滴露珠能够反映出太阳的光辉。《智慧背囊》系列丛书,为你开启智慧的天窗。
热门推荐
  • 纨绔凤儿

    纨绔凤儿

    一个女扮男装的世家子嫡系大少爷,从小被世人唾弃,可是当他再次出现却是亮瞎了一片又一片人群。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耍遍天下。偏偏医尊又不是一安省的,纨绔才是正道儿……
  • 穿越之请宝贝转身

    穿越之请宝贝转身

    司空长天刚刚从时间之门跃出,就见一个老道手持拂尘,腰悬金色葫芦。一派仙风道骨。道人仔细打量司空长天,抚掌大喜,朗声到:“道友请留步,贫道陆压,你与我有缘。”
  • 意墨染愁

    意墨染愁

    这世间苦痛都由她一人独尝,父母关系疏离,父亲远离她,唯一最好的朋友也只为利益而接近她,这世界只有利益吗?她不信,于是,为救所爱,她去了天堂
  • 这头妖狼有点稳

    这头妖狼有点稳

    白天真穿越异界成为一头铁齿妖狼,为了潜入人族混功德,他费尽心机争取到一个当卧底的名额,然后一入人族就没影了……从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注定会是一头不平凡的狼,你们不用来找我了,在成为无敌至尊之前,我是不会暴露的……臣服吧,人族!只有活在本座的庇护下,你们才有继续喘气的资格!嗷呜~~新群:246584262
  • 暗夜贵族

    暗夜贵族

    如果吸血鬼象征着邪恶,那么远古时期的人类为何又要昼伏夜出。这一具具漂浮在血池中的棺椁又隐藏着什么秘密。犹大为何要背叛耶稣,十三门徒间又有着什么故事。神圣的教廷背后掩埋着什么真相。。该隐究竟为何而死。方加林这个十八岁的少年又究竟身负什么样的使命。真正的贵族不是源于血脉与氏族,而是来自灵魂层面的高贵。
  • 山村诡事

    山村诡事

    一个心理老师无意中通过对一个学生的催眠知道了一场杀人案,当时他以为只是学生的假想,谁知道一个月后,惨案发生了,情况与催眠中的非常相似,但这个学生却并没有参与其中。在那座雾气蒙蒙的山中,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山村中的人为什么又如此的诡异呢?小说已出版上市,名称为《鬼杀-花田诡事》
  • 许你情深独一人

    许你情深独一人

    她本应是燕国的国后,却阴差阳错失去了记忆而沦落成了卑微的舞姬遇上了那个遥不可及的自私男人。他贪恋她的美好,却不愿给予自己的温柔给她;他贪恋她的陪伴,却不愿给予一个名分给她。直到有一天,她的恋人将她从他的身边带走,他才察觉自己早已对她情深入骨……他找疯了!当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挽起了长发身边的恋人对她宠之入骨。他霸道!他自私!他薄情!为了让她再次回到他的身边,不惜一切代价地让她被迫成为自己的私人物品……“朕告诉你林双双,你爱的那个男人已经被我弄死了,朕现在是你唯一的依靠!”“告诉朕!你究竟爱不爱朕?!”“林双双!朕说过你只能够是朕的,你以为朕宠你你就可以胡作非为了吗?!”“朕说过只要你乖乖听话朕就不会软禁你,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 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走出心灵误区——战士心理问题

    本书作者通过广泛的部队调查,收集到近百例基层部队官兵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案例,并着手对这些案例进行了科学的剖析和解释,力图说明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影响因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抱怨的心态

    不抱怨的心态

    不要抱怨你的专业不好,不要抱怨你的学校不好,不要抱怨你住在破宿舍里,不要抱怨你的男人穷、你的女人丑,不要抱怨你没有一个好爸爸,不要抱怨你的工作差、工资少,不要抱怨你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你……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只要我们拥有一颗阳光的心灵,就算生活给予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不要抱怨。有那时间,你可以为你的人生蓝图去打拼!这个社会要求你在不公平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战斗,做一个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