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34400000008

第8章 用爱心去感化孩子的心灵——多用爱的言行告诉你的孩子,你爱他

案例导引

姚丽丽是个高中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她那热情乐观、积极向上、讲文明、讲礼貌的行为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姚丽丽还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母送她,与她分手时总是说:“再见了,宝贝!”接她回家时总是对她说:“真是想你!”再加上几秒钟的短短拥抱,这些都将父母的关心和爱意,通过手臂、脸颊和眼睛传递给姚丽丽,让姚丽丽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全。当她长大一些的时候,就能在父母下班回家时,递上一杯饮料或开水,并说:“爸妈上班很辛苦,我……只会……做这些。”姚丽丽的这一举动把父母感动得流了泪,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用言行去爱孩子,孩子也会爱父母。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姚丽丽在学校举手发言时,没有回答正确,同学们都笑她。姚丽丽回到家后向妈妈说了这事。妈妈从姚丽丽的言语中体会到她一向成绩不错,这次有点受不了,妈妈说:“你一向成绩很好,偶然有点错误总是难免的。我和你爸相信你肯定能行。”“我相信你下次举手回答问题时,同学们一定会给你热烈的掌声。”从这次以后,姚丽丽的发言更加积极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

从幼儿园到高中,父母都是用爱的言语与姚丽丽沟通。用爱的言语去鼓励和引导姚丽丽自己去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使丽丽成为一个不用父母担心而又品学兼优的学生。

当邻居孩子的父母问及姚丽丽的父母:“你家姚丽丽那么优秀,是用什么好的方法教育出来的呢?”姚丽丽的父母笑着说:“告诉你的孩子,你爱他!”

1.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意大利蒙特梭利孩子院有个口号叫:“爱和自由,美和理想。”这个口号是人们对蒙特梭利教育法实施几年来探索出的哲理。为什么要把爱放在第一位呢?

心理学家一致认为,孩子一切生活的基础和未来的认识及行为几乎全部归结于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因此爱的问题是孩子各方面成长的一个背景。好比是植物有土壤一样,爱就是孩子成长的土壤。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关爱,渴望被人关心,渴望被人信任,孩子更是如此。他们渴望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渴望着拥有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爱护他们、关注他们的父母。爱是对孩子正常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发展基础。父母的爱,可以成功地塑造孩子善良、忠诚、责任感等品质,为孩子适应未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亲子沟通时,父母应多用些爱的言语、爱的行动去感化孩子。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在讲明是非、纠正其错误后要以适当的方式表示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父母仍然是爱他的。孩子为继续得到这种爱,更愿意做一个好孩子,这样就会唤起其内心积极的欲望,更有利于对孩子的引导和帮助。

谭小生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令人头痛的事他干了很多,父母拿他真是没办法。

一天,谭小生出去郊游,玩的时候脚被石头划破了,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谭小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地交代了几句便自己走了。谭小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疼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等会儿你自己看,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谭小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谭小生爸爸远去的背影。

教子忠告

如果父母用些爱的言语去安慰并鼓励孩子,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是多么重要,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努力走好自己的人生,尽可能不让父母失望。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谭小生一眼,然后才走了。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谭小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

谭小生的父亲在拐弯处那看似不经意的回眸,真是道尽了父爱的意义。孩子是天使,他们有颗敏感的心。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孩子通过父母的一个眼神就能感受到。

缺少爱的孩子,脸上就会缺少光泽和活力,内心也缺少温暖。他绝对不会主动去爱别人,对身边发生的一切事情也缺少热情和激情,更没有理想以及为之努力的动力。所以父母每天都应该表达出对孩子的眷眷爱意。

2.把伟大的母爱给予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母爱使孩子感到,降临人间是美好的;母爱在孩子身上逐渐灌输了对生命的热爱,而不仅仅希望活着就是了。”他还说,“由于母爱具有利人、无私的特点,因此一直被视为最高尚的爱、最神圣的情感。然而,母爱的真正实现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初生婴儿的爱,而是在于以后成长中对孩子的爱。”

作为母亲,应该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事业尽管重要,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要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感出现障碍,从而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留下永远的遗憾。

印度的甘地夫人曾经说过:“孩子们需要母亲的爱抚,犹如幼苗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对一个母亲来说,她应该把孩子放在首位。因为孩子们对母亲有着非常特殊的依赖。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我所负责的公职和我对家庭、孩子应尽的义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子忠告

古话云:“养不教,父之过。”因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体验不到父爱,那么会对父亲产生一种冷漠感,甚至仇恨的心理。

著名教育学家斯特娜夫人说过:“理想的母亲应该永远镇定,永远和善,永远富有爱心地对待孩子,永远知道管教孩子的恰当方法,永远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共同成长,永远对孩子抱着必胜的信念,永远愿意与孩子一道讨论问题。”

当然,每一位母亲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是,许多母亲给孩子的却是溺爱,替孩子做任何事情,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这种爱其实并不能促进亲子关系,孩子反而会看不起母亲,事事要求母亲做,处处呵斥母亲怠慢了他。到那时,母亲们可要后悔了。正如我国革命家邓颖超曾经告诫过我们:“母亲的心总是慈的,但是慈心要用得好;如果用得不好的话,那结果就适得其反。”

3.把深沉的父爱给予孩子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作为孩子的父亲,不管你有多忙,事业有多重要,孩子同样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不可因为工作原因而冷落了孩子,让孩子体验不到父爱。

斯特娜夫人曾经在她的作品《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中举过一个关于她的同事温斯特博士的例子:小时候,温斯特家里非常富裕,父亲是外交官,为母亲和她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父亲很少在家里,温斯特很少看见父亲,以至于她觉得父亲非常陌生。每次在父亲回家的短暂时间里,她会与父亲熟悉起来,但是,很快就又分离了,而且一别就是很长时间。

有一次,父亲回家,母亲让她和父亲谈话,她却对母亲说:“你和他聊吧,我和爸爸没有什么话说。”

温斯特向斯特娜倾诉说:“尽管那时候母亲经常会解释父亲为什么不在家,而且我们之所以享受现在的生活,多亏父亲的辛苦,但这些对我来说都太抽象了。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我当时需要更直接的体验来体会父亲对我的爱;我需要父亲能够牵着我的手,回答我提出的许多问题,需要趴在父亲的肩头看着背后倒退的树林与房屋,我也需要父亲同我一起游戏,让我在大胆的玩闹中放声大笑。”

在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这一角色最重要的是与孩子交流情感,让孩子体验到父亲的关爱。同时,父亲要通过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爱意表现出来。比如,给孩子购买图书、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讲故事等等。不管父亲怎么忙,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与孩子一起成长。比如,父亲可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录下来,随时播放给孩子听;走到哪里,父亲都可以给孩子打个电话,让孩子知道父亲时时在关心他;等等。

4.对孩子的爱要讲究原则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经过长期研究以后,将爱的表现形态归结为三个方面:关心、理解和责任。这个结论现在已普遍为心理学界所接受和认可。这几个方面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该怎样认识呢?

(1)爱是关心

关心,对孩子太需要了,年幼的孩子,遇到的困难特别多,饮食起居、学习、身体都需要父母的照料。父母,不但要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也要关心孩子的精神需要。但关心不是包办替代,不是越俎代庖,不是放任,不是溺爱,不是过度保护、过度干涉,不然,爱就会走向反面。

(2)爱是理解

理解就是对孩子深入地了解,父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分析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愿望和要求,爱才能落到实处。

上四年级的张小丽,放学回家就向妈妈抱怨:“老师太狠心了,这么多作业,真不想做了。”妈妈走过去温和地问:“都有哪些作业?”

“你看,数学计算题15道,应用题5道,还有语文课文背诵、问答题、小作文。”

“是太多了,考试前这些天够辛苦的。是否一定都要做?”

“那倒不是,有几题,老师说来不及可不做。”

“那就先休息10分钟再做吧,反正不一定全做。”

“那怎么可以呢,不做的那题刚好考到呢?”

张小丽边说边就摊开书本、作业本,在温馨的氛围中认真地做起作业来。

其实,张小丽并不是不想做作业,而只是求得父母的理解。“真不想做”,是她负向情绪的一种语言宣泄,并非她真的“不想做”。这位善解人意、了解孩子心理的妈妈很快化解了女儿的烦恼。

(3)爱是责任

责任是更高层次的爱,对孩子要有一种完全、主动负责的精神。这种爱,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孩子是俊还是丑,智商是高还是低,表现是好还是差,身体是健全还是残疾,我们都要爱他,都要对他负责。

杭州有一位女孩叫杨洋,她是我国第一位通过平等竞争进入普通高校深造的聋人大学生。她之所以能冲破障碍、超越自我获得成功,就是因为有非常爱她的父母。

杨洋是4岁时服用毒性药物致聋的,聋哑人是因为聋才哑的。可她父母不认命:不能让女儿聋了又变哑。为了让女儿上普通学校读书,父母决定用汉语拼音教女儿说话。于是当工人的父亲每天下班回家,就教女儿“āōē”,可对声音毫无感觉的女儿,几百次发音却是几百种奇怪的声音,父亲总是耐心地边教边听,偶尔逮住一个较准的音。

教子忠告

对孩子的教育固然要以鼓励、表扬为主,但孩子做错的地方应该批评的就必须批评。只要父母说明批评的理由,把握好批评的尺度与分量,孩子是会接受的。

就让女儿再发,可又是几百次千奇百怪的声音,父亲仍然耐心地教、耐心地听……年幼的女儿不耐烦了,父亲就拉着她的小手与她做游戏,表演有趣的故事。就这样,父亲教会了女儿一年级的语文、数学。好不容易进了普通学校,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父母竭尽了全力:腾出了最大的一间房,买来了孩子爱看的课外书,爱玩的扑克、象棋,准备了小零食、开水……以吸引女儿的同学放学后来学习和活动。这样可通过他们了解教学内容和进度以及老师的要求,从而有效地帮助女儿的学习和生活。

在父母爱的阳光雨露下,奇迹出现了,杨洋不但上了省重点中学,而且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本科,成绩还保持在前三名!她通过竞选当上了系里的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在大学入了党。现在杨洋已参加了工作,能用语言与人交流,真正融入了社会。

由此看来,真正的爱不是无原则的爱。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应是孩子健康成长需要的爱。而且爱是一种被动的感觉,它不以父母自己感觉“爱孩子”为标准,而是要看孩子是否感觉到。这种爱应是稳定的,像太阳一样永恒;是及时的,要求父母细心、敏感,当孩子需要时,马上给予;是行动的,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是用实际行动去体现。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真正的爱、可靠的爱。

5.要让孩子明白你对他的爱

中国的父母大都扮演一种严父慈母的形象,不轻易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喜欢把爱埋在心里,比较含蓄。但是如果父母不说出来,又怎么能让孩子理解和体会到爱呢?别把爱只埋在心里,应该把它放在嘴上,告诉孩子,你爱他。

一位父亲曾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

一天,当他回到家时,和往常一样,他拿起报纸。12岁的儿子突然对他说:“爸爸,我爱你!”

在随后漫长的几秒钟内,他只能站在那里,不知道怎样回答,是点点头,还是语气和善地嗯一声呢?他竟然有些迟钝得不知所措。最后他问儿子:“你想说什么?有什么事吗?”

儿子笑起来,向屋外跑去。他把儿子叫回来,问儿子怎么回事。儿子笑着说,这是他们老师要求他们回家做的一个实验,让他明天去问问老师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二天,这位父亲真的去问孩子的老师。她告诉他,她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了解一下父母在对孩子情感表达方面的一些情况,而大多数的父亲和他的反应一样。

后来这位老师还告诉他,她的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对她说过这句话——我爱你。

这位父亲忽然发现,他们这些在生活中打拼的人,太少花精力去发现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感情了。他明白了,孩子不仅需要桌上的食物和衣柜里的衣服,还需要父母对他说一声爱啊!

就在那天晚上,当他走进孩子的房间,准备向儿子说晚安时,他用一种深深的、富有男人味的声音对儿子说:“喂,亲爱的,我也爱你!”

孩子脸上出现的惊讶和感动的表情让他心里一酸。他暗自想,早知道如此,他会天天这样对儿子说的。

可见,爱,真的需要说出来。只有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才能唤起孩子对父母的爱,情感的沟通才能真正实现。

教子忠告

父母本身必须要充满爱心,才能把爱扩散开去。父母的爱是源自夫妻的爱,父母彼此相爱,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爱。

事实上,向孩子表达爱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难,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就行了。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脸蛋,微笑地看孩子,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时说一句:“你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孩子。”甚至,父母可以给孩子写信来表达对他的爱。随时向孩子传递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受爱的温暖。

父母对孩子的首要任务是给他爱,并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有爱才有顺从,父母给孩子真心诚意的爱,他才会喜欢你、爱你,为了要继续得到父母的爱,他会按照你喜欢他做的事而行,父母日后和孩子沟通也就容易得多了。

不要担心给予太多的爱会宠坏孩子,因为爱是生命的泉源。但只对孩子付出无限的爱,从不要求孩子在个人行为或行动上有某种程度的限制,就会变成溺爱。父母要了解,爱护与管教是各有其需要的,如果有任何偏差,便会造成不幸的后果。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一刻,父母便要给予孩子有爱的感觉,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孩子要面对全然陌生的环境,会感到无助,如果周围的事物都可以令他信赖时,他便能放松地集中精力成长了。

任何年龄的孩子都需要爱,特别是妈妈的爱,当孩子睡觉前,妈妈可以为孩子弄好被枕,让他躺得舒舒服服,轻轻抚摸他的头发,或逗着他的小手,说一些孩子爱听的故事,然后亲吻他的脸颊几下,微笑着向孩子道一声晚安,让他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梦乡。从这些小动作中,孩子便能感受到母亲的爱与关怀了。

教子忠告

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先顺从才给予爱,把爱看作是有条件的,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存在价值失去信心,对他将来长大后的心理有着莫大的坏影响。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传送爱的方式俯拾即是,例如一个温柔的拥抱、一个柔和的眼神、一脸慈祥的微笑、一句适时的称赞、一句信任的话语或是一个问候的电话,都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要毫无条件地爱孩子,这样,孩子才会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孩子接受爱,就如同接受毫无条件的礼物,只有被毫无条件爱着的孩子,才有足够的自信去开创自己的前程。自信是一个孩子最珍贵的财富。

让孩子明白父母是爱他的,父母做的一切都是基于对他的爱,亲子沟通的时候,他也就能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了,这就为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6.寓爱于严,身教言传

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但不能过分溺爱,父母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形成良好的品格。毛泽东同志对子女的要求很严,期望也很高。他对子女的教育很有特点,对于我们教育后代,颇有启发。

毛岸英、毛岸青小时候吃饭将饭粒掉在桌上,毛泽东立即让孩子捡起来吃掉,并时常给他们朗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这首古诗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他要求子女多读书,读好书,他勉励孩子养成扎实求实的好学风,并说仅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半个知识分子,加上实践知识才算是完全的知识分子,要把读书作为心灵的健美操。

他还鼓励孩子到室外活动,锻炼身体。从小的锻炼可使孩子们长得很结实,为后来能经受住生活磨炼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他以自己俭朴的生活作风教育着孩子。

陈毅对子女几近“求全责备”的言传身教,也为人们所推崇。

在思想政治上,他对子女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要求子女学习政治理论,树立远大理想,要着眼世界,高瞻远瞩。

在生活上,他教育子女艰苦朴素,不当纨绔子弟,而且身体力行,以身垂范。“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他要求子女“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补,老四破”。他要求子女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加强修养,脚踏实地,放眼长远。他语重心长地说:“火性烈,死于火者极少;水性柔,死于水者比比皆是。”

徐特立对孩子从“严”的做法,值得今天的父母学习。

徐特立有两个孩子,先后都为革命牺牲了,身边只留下一个孙女徐禹强。她是徐家的一棵独苗,祖父祖母把她视为掌上明珠。可是祖父徐特立有个原则:生活上不准特殊,学习上要刻苦认真。孙女徐禹强上学的时候,祖父要她住校,过集体生活。那时是供给制,祖父吃“小灶”,孙女只能吃“大灶”。改成薪金制之后,祖父有专门厨师做饭,只准孙女和工作人员一起到食堂吃饭。他对孙女说:“你是革命的后代,不能坐享其成,不能滋长特殊化思想,要锻炼吃苦耐劳的精神,要走自己的道路,为社会出力。”

禹强上初中一年级时,因为生病住了院,耽误了半个多月的功课,出院后,得赶紧补课。别的好说,就是补外语困难。祖父看到她流露出畏难的情绪,就教了她一个“定量有恒”的办法。一天,他把孙女叫到身边,伸出手指来说:“你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就可学365个;每天学两个单词,一年就是730个。你又不笨,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拦路虎’自然会让路的。”

这些革命先辈对孩子的教育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严”,但严中有爱。他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孩子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革命先辈对于孩子教育的“严”与“爱”,无疑值得现在的父母好好借鉴。

7.要给予孩子理性的爱

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爱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爱会使浮躁变得沉稳,爱会使随意变得理性。把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深沉的爱给孩子,同时,让孩子明白理解我们对他发自内心的爱,从而用爱去感化孩子稚嫩的心灵。

可见,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最持久的情感。

物质上的关心,并非越多越好,钟鸣鼎食之家出来的孩子,未必能够经受得住这个世界上的风风雨雨。不少父母存在这样的看法: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不管怎么爱都是对的;在爱的前提下,不管怎么做都是对的。

其实不然。爱有理性的爱和非理性的爱。理性的爱是独立的人与独立的人之间的情感,也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最可宝贵的。独立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物质的和心理的空间,不容受到侵犯;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并相应地对自己的决定负责;等等。

非理性的爱是受生物性本能驱动的,其中混有被弗洛伊德称之为“死亡本能”的力量,可能对爱的对象造成很深的情感伤害。在非理性的爱中,父母“以爱伤人”,孩子“因爱受伤”。既然有伤害,就必然造成仇恨。很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厌恶甚至仇恨自己的父母。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对他们不好;恰恰相反,是因为对他们“太好”。仇恨有时会变成眼泪甚至鲜血和生命,报纸杂志上登载的那些发生在亲人之间的惨剧,经常是从所谓的“爱”开始的。

父母对孩子的非理性的爱经常是与孩子内心最强大的力量——成长的力量为敌。具体表现是:代替孩子做本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某些事,使孩子缺少了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对孩子期望过高,用孩子的所谓前途来打压孩子;与孩子在空间上和心理上距离过近;表面上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实际上是想通过关心来控制孩子;等等。

有这么一个例子:

许志的父亲经常到儿子的房间里来,问他喝不喝水,这连貌似关心都不是了,而是成了赤裸裸的监视和控制。他父亲心里想的是:我进去看看他在做什么,有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而实际上呢,他自己正在做的就已经很出格了:他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侮辱性地低估了许志的判断力(他以为许志看不出他另有所图),把许志看成是渴了都不知道喝水的傻瓜。所有这一切,都极大地伤害了许志作为独立的人的自尊。

过度关注孩子,可以是父母缓解自己内心焦虑的一种方式。孩子成长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成长的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的估计往往会落后于孩子的实际状况,成长意味着独立,意味着与父母在心理上的分离。由于父母已经习惯于对孩子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的照顾,这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支柱,所以孩子的任何想自己独立处事的愿望都会在父母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失望和焦虑。为对抗这些失望和焦虑,他们会以他们自己可能都难以察觉的方式,加强对孩子在很多方面的关注和控制。看孩子的日记,可以获得孩子的“绝密情报”,这对实现“控制”当然是非常有用了。

如果许志的父亲知道了这样做会明确无误地造成儿子心灵上的创伤,他自然而然地就不会做了。而且,他说不定还会对以前做过的事后悔,请求儿子的原谅。但若他总不觉悟,那他就还会不择手段地继续做下去,让儿子永远地成为他以爱的名义监管的囚犯。

与孩子沟通,访问孩子的心灵世界,爱孩子,一定要理性。

8.溺爱会使孩子被“淹”死

我国早教专家冯德全指出:亲子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爱。

第一种是“教育爱”。这种爱体现在父母有育儿成才的理想、目标和信念;讲究爱子态度、原则和方法;在满足孩子必要的物质生活的同时,特别注意丰富孩子精神生活和情趣;和孩子建立起民主的、相互关心的“双向爱”。

第二种是“血缘爱”。与教育爱相反,不讲究爱的态度、原则和方法;主要设法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和欲望;是一种“水往下流”的单向爱。这种爱虽不失父母高尚的牺牲精神,但它毕竟是朴素的、低级的、有待升华的爱。

第三种是“溺爱”。这种爱不讲任何原则,一味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爱如同横溢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孩子,是一种失去理智的爱、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

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对孩子都像是掌上明珠一样,都想为孩子把人生的路铺得平平坦坦的,以为这样就是为了孩子好,岂不知在无形中却把孩子害了。

教子忠告

溺爱,既为孩子种下了苦果,也为父母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爱孩子就要让孩子的小肩膀上从小担起责任来,给孩子提供一点儿爱他人的机会。

实际上,许多父母给孩子的爱往往是溺爱,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教育爱。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如果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当把心用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如果像狗那样去爱护孩子和抚养孩子,就不算其为人了。”教育爱可以让父母更关爱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生活,走向人生的辉煌。

有这样一个母亲,从孩子会走路开始就怕孩子碰着,把家里的桌子、凳子等一切家具有拐拐角角的地方都用棉布包了,就这样呵护到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这样呵护出来的孩子根本经不起困难的考验,不得不又一次一次地为孩子“铺路”——花钱找工作,垫钱买房子,为孩子包办媳妇等等。

这样呵护出来的孩子,能为社会担起多少责任暂且不说,就是自己独立生活也有困难。

这种溺爱子女的做法就好比在温室里培育幼苗。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幼苗外表虽然长得很鲜艳,但是经不起外界风霜雪雨的考验。它只要一离开温室,就会很容易被外界的狂风暴雨摧残得奄奄一息。所以,对于那些衣食无忧的孩子来说,父母应多给他们提供一些在温室外活动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适应外界生活的能力。尤其在孩子上学期间,不要溺爱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在学校吃的饭一般,就隔三差五的大包小包的往学校带好吃的东西。孩子想吃什么,就往学校送什么,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要知道,小鸡不啄开蛋壳是长不大的,小鸟不离开鸟巢学不会飞翔,狐狸不离开母亲的怀抱是过不了独立生活的。因此,孩子不离开温室适应独立的生活,是经不起风霜雨雪的考验的。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让孩子也懂得爱别人。别总把自己看成是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父母、仰视父母、惧怕父母;更不要把自己当成伞,视孩子为小鸡,处处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本书是中国父母成功培养男孩的家庭教育实用指导图书。内容包括:了解男孩的特殊成长规律,与男孩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男孩坚强、自信、勇敢、负责等优秀品质,引导男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
  • 名人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名人是这样教育出来的

    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天才的可能,父母要多用名人的事迹来激励他们,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启发,这远胜于苦口婆心的教育。虽然前人的成功之路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但追寻他们的成功足迹,总会有所收获。
  • 不是孩子的错

    不是孩子的错

    本书分为7课,内容包括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坏想法、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恶言语、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差榜样、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糟习惯、好父母学会与孩子交朋友的10个秘诀等。
  •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孕期如何吃宝宝最聪明

    本书针对怀孕母亲如何在孕期科学合理地摄取营养而编写,内容包括:关爱妈妈就是关爱宝宝、盘点有益于宝宝脑部发育的重要营养物质、让胎宝宝聪明的31种益智食材等。
热门推荐
  • 思考的力量(智慧生存丛书)

    思考的力量(智慧生存丛书)

    小时候,思考伴随我们长大,不再轻狂。成人时,思考教会我们成熟,立业登堂。古稀时,思考让我们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告别了虚无缥缈。思考的力量是无止境的,随着我们的大脑延伸到触不可及的地方。人生如若没有思想,就仅仅是堆空皮囊。思考是我们最伟大的力量。
  • 升仙门

    升仙门

    修道原从苦中来,但得清闲处便清闲,此即是道。赵子林喝酒喝到甲醛,命在旦夕,经医院抢救,终于脱离险境。却被查出自己身患肝癌,相恋六年的女友居然是一个妖怪!张子林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无比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是一段修真界的传奇。。(本书努力更新中,新人求收藏推荐!各位如果觉得少的话,可以先养着,养肥以后再杀)
  • 我是林加德

    我是林加德

    你的林皇,无限猖狂!大英帝星—曼联铁打不动主力—杰西—快乐足球的代表—0+德当年C罗在曼联的训练场上虚心向林加德请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简单的数据已经无法说明林加德的实力了,虽然他只有0球0助攻,但他的思想境界早已经超出了别人一个档次!……哈哈哈哈!林嘉德看着温布利小王子林加德的网红梗,笑弯了腰,头磕桌角。朦胧中再次醒来,耳边却传来一句英语:“Hei!?AreyouOK!”
  • 你是我的心上棘

    你是我的心上棘

    高冷禁欲男神VS邻家小女孩相差三岁的恋情是否会出现什么隔阂?迟桓和乔浅若是否可以走到一起
  • 繁花似锦:灵狐之乱

    繁花似锦:灵狐之乱

    她,身世离奇,明明只是一只只有两千年修为的九尾狐,却可以躲开万年独角兽白泽的攻击,这一切,是幻觉,还是另有缘由?莫名其妙被主上派到灵界寻物,让它滴血认主,可却不让她立刻返回妖界,这莫名的任务到底为了什么?且看懂糟天真的小狐狸,笑闹三界,让天下之人,为她癫狂!
  • 她被偏执陆少盯上了

    她被偏执陆少盯上了

    传闻,主宰商业帝国的大佬,插足她人婚姻强抢有夫之妇!陆启然:“想弄死渣男一家不。”秦羽落点头。陆启然勾勾手指:“你求我啊!”到后来,秦羽落才发现,遇到陆启然不是运气,而是倒大霉了!
  • 曾是倾慕晚成月

    曾是倾慕晚成月

    为卿言难尽,何谓我心忧?若是相思还未尽,终究成晚月。曾延:一往情深,百千夜尽,独为你,倾覆千年烟火。鎏暮:一朝情满,已是悬崖百丈冰,可悔意,不曾。我愿相思亦追寻。千年之恋,他们何去何从,两世情缘,能否等你再一次回眸?那一树桃花,无你何欢?即便纠缠终不得善果,我也愿世世与你相伴。
  • 蛮荒异世游

    蛮荒异世游

    普通人陈冬穿越蛮荒世界,在蛮荒世界所见所闻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完美主公养成记

    完美主公养成记

    易天在老神仙的帮助下带着完美主公养成器穿越到了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时代。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你们打你们的,我就是来蹭个成就任务,赚点经验。又升级了,属性点怎么点呢,这次全点武力好了,骑术、长剑精通、力量、敏捷各加一点,看看世界战力排行榜,快追上16强了!除了死了不能复活,这简直就是在玩RPG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