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66100000003

第3章 人的本质(2)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对于他人的苦难有同情心,这是仁;做了不正当的事,内心就会感到羞愧,这是义;面对尊长,言语行为自然恭敬,这是礼;对于自己的言语行为,内心自然会判断出对错,这是智。这些道德情感不是有环境和教育从外面强加给人的,而是人心中本来固有的。孟子将人的道德情感当做人的本性,所以说人性本善。《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孟子对于性善论的最有力的论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证明的。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

分析孟子的性善论,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孟子讲人性,是从人的社会性来说的,其道德情感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的。孟子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人性,并且给各种人际关系提出相应的处理原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的必然要求。在孟子当时,春秋战国纷争已经数百年,人们普遍渴望社会的安定,一个稳定的大一统社会成为人心所向。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就是对这一历史趋势的理论反映。二是孟子的性善论突出了人的理性能力,并且要求着一种崇高的道德。孟子强调人的“大体”(理性思维)与“小体”(感性欲望)之分,并强调人应该遵从“大体”成为“大人”。《孟子·离娄下》:“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意思是人应当认识到作为道德心的仁义是人的内在本性,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内在本性,且自得于仁义本性,因而一切行为都是从仁义出发,而不是把仁义当做外在于自己的要求而勉强为之。从现在来看,孟子是把真正的道德行为和符合道德的行为区分开来,他从人和动物的区分来论述人性善,赋予了人的本性以崇高的品格。

性恶论

针对孟子的“性善论”,荀子提出了“性恶论”。荀子否认人性中具有先天的善端,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性中并无礼仪道德,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一切善端的行为都是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的结果。他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息”,这是人生下来就知道的事情。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方面的欲望和要求,就必然互相争夺,这就是人的本性。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向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

荀子认为,人之命在天,“无天地,恶生?”天地者,“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既然人是由天而生的,人情也就出于天情,同于天情。出于天情同于天情的人情就叫做“性”。所以荀子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

荀子说:“好恶、喜怒、哀乐,夫是之谓天情,”又说:“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和孟子一样,认为食色喜怒等是人的先天性情,是人情之所不能免,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在性情与仁义的关系上,荀子则与孟子不同。孟子把食色和仁义都看做是出于先天的人性,其中仁义是大体,食色是小体;仁义好比是熊掌,食色是鱼。荀子则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人之生也固小人”就叫做“性恶”。至于仁义,则是由后天所学、所行、所为而获得的。《荀子·荣辱》:“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是又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可以为工匠,可以为农贾,在执注错习俗之所积耳。”“汤武存则天下从而治,桀纣存则天下从而乱,如是者,岂非人之情固可与如此,可与如彼也哉?”“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之为,待尽而后备者也。”

《荀子·性恶》“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认为:“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性、情欲都源于天,因此人对于性、情、欲最多只能是“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天不能治人,叫做“天人之分”。既然有“天人之分”,就可以有人治,有人与天情、天性的对抗。所以,荀子学说最后的关键是聚焦在了“天人之分”这一点上。《荀子·正名》:“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天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伪即为,意即人类的作为。性和情是天生的,人不可干涉,也不应该干涉。但人的后天选择、思考、学习、行事,却完全取决于人,应该由人自己承当,“天”也同样不可以干预人事。“伪(为)”与“虑”与“学”与“行”,正是荀子思想中所最终强调的部分。荀子著《劝学》、《修身》诸篇,并以此作为《荀子》全书的开始,是有着特殊含义的。

荀子认为,礼义是出于圣人君子之伪(为)。《荀子·儒效》:“彼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积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伪(为)是建立仁义、消化性情的关键,是在否定了孟子之后,礼义和人治赖以重建的新的根据。“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说:“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就在于为与不为。《荀子·性恶》:“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能行,能止,能为,即是君子。小人循性而不知为,君子明天人之分,化性起伪,不舍于性而求有为,性与为既是有区别而对立的,又是一致而并存的。性虽具有欲望,但性本不怎样恶,不加以节制才乱,才恶。所以荀子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有了“为”的概念以后,“性”之“恶”的情况就得到了淡化,以至于在《荀子·礼论》中,“性”与“为”趋向于一致,即“性伪合”。“性伪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在方法上,是“学”的方法和途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积善成德,圣心备焉。”“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为”不舍弃“性”而独在。“为”与“性”相联结的关键环节,就是“学”。其二,荀子往往以礼义并称,区别于孟子的以仁义并称。荀子对礼学有着重要的阐述,“性伪合”表现在具体内容上,就是礼。如果说孟子是在孔子“仁”的概念之后着重建立了“义”的概念,那么荀子就是继孟子之后着重建立了“礼”的概念。冯友兰先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先秦儒家三个重要的人物,是很正确的。

性恶论的社会影响

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试以法家韩非为例:

韩非主张人性恶比荀子更加鲜明彻底。《韩非子·奸劫弑臣》说:“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说:“人为婴儿也,父母养之简,子长而怨。子盛壮成人,其供养薄,父母怒而诮之。子、父,至亲也,而或谯或怨者,皆挟相为而不周于为己也。”《韩非子·备内》说:“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既然人性本恶,那么就只有接受其恶的本性,唯其如此,才合乎天意。所以韩非认为,人性是自然而成的,所以现行政治政策就必须以人的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对它加以否定。“因”或者说“循名责实”是法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原则。韩非又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故明主之治国也,适其时事以致财物,论其税赋以均贫富,厚其爵禄以尽贤能,重其刑罚以禁奸邪。使民以力得富,以过受罪,以功致赏,而不念慈惠之赐。此帝王之政也。”法家明确表示不要亲情,不要恩惠,因为亲情和恩惠会连带出许多复杂的因素,把社会秩序搞乱。人是自为的,亦即利己的,因此不可能使人利他。但是恰恰是因为有人的利己,才可以使人由自为转为为公和利他。因为人为了利己,就必须依循国家政策的引导,也必须躲避国家法律的惩罚,于是,利己转而成为了利他。法家是最强调国家秩序的,而法家的人性论理论基础则是毫不隐讳地承认利己,承认性恶。

对于荀子性恶论的本意,学术界也曾有学者予以理解,甚至支持荀子的观点。

冯友兰先生说:“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直接相反。表面上看,似乎荀子低估了人,可是实际上恰好相反,荀子的哲学可以说是教养的哲学。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价值来自文化,文化是人的创造。正是在这一点上,人在宇宙中与天、地有同等的重要性。”照荀子所说:“凡是没有经过教养的东西不会是善的。”荀子的论点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禽兽有父子,有牝牡,这是自然。至于父子之亲,男女之别,则不是自然,而是社会关系,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它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精神的创造。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异于禽兽。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人要有道德,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

吕思勉先生说:“荀子最为后人所诋訾者,为其言性恶。其实荀子之言性恶,与孟子之言性善,初不相背也。伪非伪饰之谓,即今之为字。荀子谓‘人性恶,其善者伪’,乃谓人之性,不能生而自善,而必有待于修为耳。故其言曰:‘涂之人可以为禹则然,涂之人之能为禹,则未必然也。’夫孟子谓性善,亦不过谓涂之人可以为禹耳。”

人性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性是什么?而性善论和性恶论分别给出了善和恶这两个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答案,并且争论了两千余年未有结果。就事实而论,性善论和性恶论之所以争论了如此漫长的时间也未有结果,是因为两者在本质上并非是在认识人性,而是在主张人性,也就是根据对人性的主张不同,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相互对立的人性观,并各自提出了应该怎样去对待人。因此,人性无论是归结为(主张)善还是本恶,都无法完美地诠释、演绎人的心理和行为。而众多人在心理学已经很发达的今天仍然在讨论着这个问题,这是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花精力去专研心理学,而人们又需要对人性有一个根本性的认识,我们对人性的认识还只是依赖哲学思考,但继续围绕性善论和性恶论进行思考是无法真正地认识人性的,这只是接受一种观念、一种主张,所以我们需要回到事实中去。

同类推荐
  • 武林掌故

    武林掌故

    本书收录了二十几篇武林名人掌故,记述了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一百多年间武术界部分知名人物的生平事迹,记述了当时闻名全国而今已很少被人提及的武术家和他们的技艺,以及如今还活跃于武坛的武术大家。这其中既有侠士、镖头、拳师、教习,也有作家、演员、商人、民族英雄,还有扎根底层的民间高手。
  • 胶东半岛鸟文化

    胶东半岛鸟文化

    城市,可以被称为是一本“可读”的历史。一个城市的文化个性,只能从地域文化的亮点中寻找。胶东文化有着自己的特性和独立性,是一支原生态独立起源的文化,胶东文化偏重于齐文化,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结合得非常紧密。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东方体育国粹京剧(影响世界的中国元素)

    本系列图书介绍了医学,建筑,功夫,汉字文化,军事文化,儒家文化等多种中国元素文化。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热门推荐
  • 孤寒祭新版

    孤寒祭新版

    他一直想娶一个能与自己比肩的女子为妻,却不知他府里那位是冒牌货,而正主才是他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清风孤烟寒,祭祭明月心
  • 降鬼天兵

    降鬼天兵

    小山村赵家村出了几起事件。警察李贺被安排调查事件。夜里,有报警的电话,李贺赶往赵家村。事故现场,李贺察觉到一些不对劲的地方。村民赵伟看似摔下楼,眉心却有一丝黑线,目中有恐惧与呆滞。李贺听村民说夜里有一道虚影,穿着红色衣服,在村头的井口。李贺寻找村头的井口,没有收获,在即将离开时感觉头晕目眩。李贺差点掉进井里,被赵紫所救。于是,李贺便与赵紫联合起来,查这起看似诡异的案件,却不料,他们掉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
  • 倾心于你终身相许

    倾心于你终身相许

    “怎么?想撩我。”“我来养你吧。”这话从颜值巅峰的他口中说出来真的是让人酥了,堂堂风起公司的总裁怎么会对她那么温柔?难道要破禁了?说好了不碰女人的。“我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人,要不然我的男人怎么可能就你一个。”看宝儿怎样手撕白莲花,脚踢绿茶婊。
  • 绣娘凶萌

    绣娘凶萌

    陈星月穿越了,好歹穿的是个县令之女,竟然家徒四壁,一块肉还要让来让去?幸好天无绝人之路,洪县是进京的必经之路,她索性重操旧业,在这个绣工粗糙的年代,她的苏绣足以惊艳天下。只是生意还没正式开张,怎么就卷进肃清贪官污吏的案子里去了?陈星月:“我们家有问题?来,您进来看看,我们就差啃墙皮了。”唐文渊:“既然如此,不如随本王去京城。”陈星月:“?”被这个不要脸的王爷绑去了京城,陈星月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 重生之半神人

    重生之半神人

    该文讲述的是一位A城女孩穿越回公元前的故事,本以为是简简单单的穿越,搞笑的是女孩竟然穿越成为神仙伏羲家的大小姐,你说是神的孩子就算了,可偏偏还是个废柴神孩子,被家族嫌弃,被妹妹陷害,然后爹爹还不爱。难道说重生之后只剩下复仇了?不不不,剩下的可不仅仅是复仇。
  • 网游之枫桦

    网游之枫桦

    一款名为《幻世》的划时代虚拟网游,令所有玩家为之疯狂,各大公会纷纷涌入......国战开启时,多国联军进攻华夏区主城,华夏区八大公会联手抗击,却依旧相形见绌,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放弃其中一座二级主城——守望之城。当所有玩家纷纷撤离守望之城时,却有一位女剑士一人一剑挡在了进攻的外国玩家面前。“我是绝对不会放弃我的枫叶小店的!!!”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外国玩家,林汐喊出了这么一句话。
  • 恐惧之翼

    恐惧之翼

    暂无介绍,我是新手,不过请大家多多关注我的小说哦,谢谢。
  • 快穿之系统我爱你

    快穿之系统我爱你

    好好的在家洗个澡也能溺死,我也是醉了。好不甘心,结果招来个恶魔养成系统,穿到三千世界去‘逆袭’,是个炮灰也就算了,要我去攻略男人,这也就算了,为毛不知地就了呢?任务越做越无情,慢慢发现不对劲,当迷雾散开之后才发现原来……(本文为耽美文,作者渣,不喜勿喷。)
  • 恶魔校草,别过来

    恶魔校草,别过来

    好像木有人在看文,此作有点玻璃心,删了删啦,白白各位。
  • 小爷下边有人

    小爷下边有人

    高游:“作为当代五好大学生,这个妖魔鬼怪什么的都是封建迷信,我从来不信这个。”“卧槽!你个白狐狸赶紧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