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66100000039

第39章 加强道德修养实现人生价值(5)

第三,在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上,道德权利显示出不同于法律权利的特性。一般而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这一经典论述。在法律领域,权利与义务具有严格的对应性。法在赋予权利时应要求义务,法在要求义务时应赋予权利。有主体行使权力就必有相应的履行义务的另一主体;有主体履行义务就必定有另一主体享有与该项义务相对的权利。各法律关系主体都应在享有权利时自觉履行义务,在履行义务时依法享有权利。比如,父母对未成年的子女有抚养的义务,未成年子女享有被父母抚养的权利;父母年老时享有被赡养的权利,子女则相应地应承担赡养父母的义务。任何一个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是因为其必须履行义务,他履行义务是因为他必然享有权利。但是在道德上情况又是怎样呢?一方面,从权利和义务的对象来看,倘若像权利和义务的“逻辑相关性”所表达的那样,有履行义务的主体就必定有享有与该项义务相对的权利的另一主体,那么,一个人在道德上负有仁慈的义务、行善的义务,但是对于接受了他的仁慈对待和他的善行的人来说,是不是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拥有受到仁慈对待和得到他人善行的权利呢?按照权利义务一致论的观点,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权利,这另一个人就有义务让他行使这种权利。但是,如果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义务,则另一个人未必就有要求履行这一义务的权利。比如上面所举的行善的例子,有行善的义务存在,但这种义务并不赋予相应的权利。很显然,这里涉及的道德义务不可能与债务人负有向债权人偿还债务的义务相提并论;至少,这种道德义务在其对象上不可能像债务人的义务对象那样确定和无可争辩。也正因为如此,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对等性就得以了弱化,即认为一切权利都赋予义务,但并非所有义务都赋予权利。另一方面,从道德主体自身的义务和权利而言,其履行的义务和获得的权利也不是简单的直接相关关系。他获得的某种权利不是一定因为他履行了义务,他履行的义务和获得的权利即使具有某种因果关系,也不是完全对等的。举个例子来说吧。一个人在道德上有行善的义务,帮助困难中的其他人。对于其他人来说,他获得了接受帮助的权利,但这种权利的获得不是一定因为他在此之前也履行了行善的义务;对于行善的人而言,他履行了行善的义务,但是即便当他日后处于类似情形之下也有请求报答或帮助的权利(这个问题在下文中将要论述),这种对等关系也不像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对等关系那样严格。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这种不完全对等性,而否认了道德权利的存在。

第四,道德权利和其他,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权利相比较,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表现在精神上。例如,在旧中国上海的租界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几个别有用心的洋人以施舍钱物为条件,要一个贫穷的中国人为他们做有辱中华民族形象和人格的表演,结果被断然拒绝了。并遭到义正词严的痛斥。这位中国穷人捍卫了自己的道德权利。他的行动证明,一个人应维护民族气节、道德尊严。与此相反,有这样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在马路上吐痰,被城管人员按规定罚款5角,但他却交上1元钱说:“不用找钱,我再吐一口。”在这个“笑话”中应该受到嘲笑的自然是这位吐痰者。

2.道德权利的现实表现

道德权利的范围要大于法律权利的范围。可以这么说,法律上规定的种种权利基本上在道德上有着同样的体现,法律权利同时也受到道德的尊重和维护。在现代生活中,道德权利以不同于法律权利的形式表现出来,构成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一,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道德的领域是人自由自觉活动的领域。它与法律的强制性不同,人们的行为在道德领域具有鲜明的自律性特征。人作为道德关系的主体具有的意志自由,体现了人的能动性、主动性,使人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和人格,它使人们在多种可能性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信念和理想进行选择,使人不是屈从于外界的压力,按照别人指定的方式去生活,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来造就自己的德性和价值。因此在道德生活中,道德主体享有行为选择的自由权,意味着行为主体有权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之间、在对立的价值准则之间做出取舍,这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任何人不得干预。只有在这种自由权的行使过程中,人的本质、人的特性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道德的功能、道德的作用也才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当然,道德主体在行使了自己的自由选择权后,如果违背了道德义务,也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道德上的责任。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此暂且不论。但是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总有一定的道德选择的可能性范围,这种范围也就是人们道德行为自由选择的范围。

第二,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这指的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关系中所应受到的对待,即被尊重。人作为平等和独立的道德主体,有着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他应当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人们某种道德角色能否得到社会认可,将直接关系到人的道德利益能否实现的问题。在特定的道德关系中,人们往往扮演着特定的道德角色,有其特定的地位、尊严和人格,因而都应受到对方的尊重。比如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有权受到尊重,因此学生应珍惜老师的劳动,对老师的教诲诚心领悟、感激在心;同样,学生也有他的人格尊严,老师也应对其予以尊重,教而不厌、诲而不倦。在买卖关系中,买者应受到的对待是卖者的百拿不厌,百问不烦;而卖者所应受到的对待则是买者的恳切询问和真诚交易。在医生和病人的关系中,病人理所当然应得到尊重,医生应对其精心治疗,耐心调理;医生也须得到同等的对待,病人应积极配合,不能无理取闹。就是在家庭关系中,也仍然存在这种相互尊重的道德权利。在夫妻关系中每一方都有要求对方爱自己,关心自己、体贴照顾自己的权利。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中,父母抚养教育子女,给子女以家庭的温暖和长辈的疼爱;子女赡养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给父母以爱和晚辈的孝心关怀。近年来,不断有一些年老的父母状告子女只在物质上尽义务而忽视对其情感上的关心,一些法院在判决中对这种权利也给予了认定。尽管这种做法是否有法律扩张、侵犯道德空间之嫌仍然有待商榷,但是这种权利无疑首先应该是道德权利的应有之义。

第三,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从道德主体而言,履行道德义务,是出于无偿的动机和奉献自我的精神。但是从社会和他人的角度而言,则应该对其的道德行为给予褒奖和肯定,使尽道德义务的人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公正的评价。虽然他自身没有要求给以公正评价的权利,但社会必须认可道德主体有要求公正评价的权利,这是社会、他人对履行义务者应尽的义务,是对权利应尽的义务。只有这样,道德主体因其行为的高尚动机和社会的公正评价而产生崇高感,产生被尊重的愉悦和自身的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从而,不仅鼓励了道德行为主体,更重要的是还鼓励了其他的道德主体向其学习,促使社会当中产生更多的高尚行为。这种评价的形式不仅包括精神的褒奖,如新闻宣传、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而且还应视其情况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有人认为,给予物质奖励会使人们基于得到奖金的目的去行善,使高尚的行为变质。

当然,道德义务的履行的确不能以获得某种物质利益、报偿或权利为条件和动机。但是,这并不能作为否认这种方式不合理的理由。事实上,善行的崇高并不因为他们在事后得到的荣誉和奖励而降低。现在有的人自己不履行道德义务,只要事不关己,就高高挂起。可一见别人拿了物质奖励就眼红,就说风凉话。对于这种人,我们不禁要问,难道做了好事就只能默默无闻,做一辈子“无名英雄”吗?他们的高尚行为难道就因为他们事后得到了物质奖励就变成了不高尚的行为了吗?许多现象充分表明,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不能完全尽到公正评价的义务,道德主体的道德权利往往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社会强烈要求建立的“见义勇为者基金”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某人为了救落水儿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剩下他嗷嗷待哺的孩子和需要赡养天年的父母,由谁来管?这个问题不解决,只怕见义勇为的事是没人去做了。道德主体在履行了道德义务后,自己的道德权利却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权利和义务严重脱离的现象必须得到改变。因此,道德行为的社会公正评价是道德主体价值分析方面的权利的要求和道德价值的显现形式。道德主体通过这种评价来认识自己的价值观,看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为的价值和意义。人们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就内在地包含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和自己的自由,激发他的勇气并唤起他对祖国的热爱。”

第四,请求报答权。这是一个有待探讨的问题,它与前文所述的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对等性问题密切相关。这种权利适用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例如,甲见义勇为,帮助了处于困境中的乙,由于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特殊相关性,我们并不能说乙就有权利要求甲对其履行行善的义务。然而,如果乙在此之前,在类似的境况下曾经帮助过甲,那么他就有要求甲对其履行行善义务的权利。一般情况下,对于行善的人来说,他在履行了道德义务之后,可能产生主张道德权利的要求。这些道德权利除了上述的社会公正评价权可能还包括对受惠人的请求报答权。这种权利的主体和与其相对应的义务主体都是特定的。但是这种请求报答权是否合理?这里涉及到一个道德义务的非权利性动机问题,也就是说,当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就不能是以日后得到他的回报为目的,不能以获得请求报答权为行为的动机。一般说来,道德义务的履行不以获得某种个人的利益、报偿或权利为条件或动机,被看成是道德义务区别于法律义务的重要特征。道德义务的这一特性,集中体现了道德的纯洁和崇高。其极致的表达就是康德的“为义务而义务”这一经典命题。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以下两个基本问题。其一,道德义务的非权利性动机并不意味着道德权利不存在,它不能作为否认道德权利的理由,不以获得道德权利为动机并不表明由义务行为所构成的道德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存在。一个人在某种境遇中履行某种义务就意味着他在相似境遇中处于义务对象的地位时亦能享有某种权利。他在履行其义务时是否意识到这种权利,或者是否把享受这种权利作为自己履行义务的动机,都不会影响到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存在。其二,作为道德舆论,不能只是鼓励人们履行道德义务的非权利性动机,还应当号召人们维护由于这种义务行为而产生的道德权利要求。密尔曾经指出,施惠的人在需要救助时希望得到受惠人的报答,这是人的“最自然”和“最合理”的期望之一,如果受惠人不予报答,那等于是对施惠者的侵害,是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也会使施惠的行为变得少见。可见,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不完全、不绝对的对等关系只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情境下,强调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这种对等性对于维护一种公正合理和谐的道德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四、人的道德义务

1.道德义务的含义

义务就是人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应该进行的价值付出。义务有三种情况:一是公民或法人按法律规定应尽的责任;二是道德上应尽的责任,如扶危济贫、帮助弱者和差者等;三是不要任何报酬的义举,如义务劳动、义务咨询、义务演出等。法定义务是指法律(广义)所规定的义务。具体来说,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法律的规定所应承受的行为约束。即法律规定人们所必须履行的义务。如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夫妻有相互抚养的义务;子女有孝敬父母的义务,以及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种种义务及约束规范等等。

人的道德义务是指一定社会关系中个人应该对社会或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它同时表明一定社会或阶级、集团对人们行为的道德要求;也指个人在实践道德原则和规范时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责任心。道德义务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它是由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并由统治阶级肯定或倡导的行为规范。例如,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忠于职守、奉献社会等。

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联系与区别: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密切联系,有些道德义务已成为法定义务;两者又有区别:法定义务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道德义务是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法定义务以国家强制力做后盾确保履行,道德义务靠舆论、习惯和社会成员自觉自愿来履行。

同类推荐
  •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主题内容包括法律精神、规则、契约、天下为公、清正廉明、廉洁奉公、自尊自爱等。包括相应主题的选文、解读、注释、关键词等项内容。面向大众,文字通俗晓畅,深入浅出,轻松亲切。以期为大众普及传统价值观理论。
  • 姑苏食话

    姑苏食话

    苏州饮食,实在是一个丰厚博大的文化形态,细细道来,当是长篇钜制,作为一本普及性读物,本书只是浅近地作点介绍和描述,有时还稍稍延伸开去,让读者从饮食的角度,能够更多地知道一点苏州文化史上的往事。本书是王稼句先生多年来的随笔心得。
  • 趣味英美文化

    趣味英美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等的总模式,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的凝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定的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
  • 上海外国人家

    上海外国人家

    本书为读者介绍了48户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家,来自世界五大洲、十几个国度。不同的装饰风格、相同的生活热情,这些精彩缤纷的外国人家丰富了上海居室文化的色彩,也为上海增添了国际化的情调。
  • 老北京王府与大宅园

    老北京王府与大宅园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邪魅王爷的冷情宠妻

    邪魅王爷的冷情宠妻

    司容英:月朝唯一的异姓王,宁阳王。容貌俊美,性格冷酷阴狠。月朝渐渐衰败,朝政不稳,权利被几个掌权者瓜分,他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皇位,他用尽手段,原本以为自己无心,却喜欢上被自己一直当做棋子的叶青兰。
  • 高中情事

    高中情事

    高中,你我都经历过。他和她的故事,不过是我们高中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共同的高中,共同的情事
  • 偷窥无罪(上)

    偷窥无罪(上)

    一个退伍的战士为了替自己姐姐报仇,不惜以整容的代价混进了国强乳业,他凭借职业之利在公司各个部门中暗自调查,随即牵引出一番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切拷问道德现实的问题暴露了出来,尽在偷窥无罪!
  • 我做古行的诡异经历

    我做古行的诡异经历

    几十年前,名誉天下的郑氏古行一朝倾塌,从此华夏便再也没了郑氏的名号。几十年后,我带着一腔热血,带着家里老爷子离世前的最后希冀,欲重新复辟郑氏荣光。一脉相承的行训,匡扶着我的一言一行。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恢复一些当年盛况,让郑氏重新站在世人眼前。复辟路上,阻碍重重,诡异事件缤纷而至。红得滴血的老物件,每个东西上都缠锁着化不开的往事。埋藏太久,便酿成了真实的东西显化世间。大诡异,大恐怖!我便一直在鬼堆里跳舞。也许下一刻,便会坠入万劫不复。我拼尽全力,咬牙坚持,郑氏,当重新盘桓在这华夏大地上。不惧牛鬼蛇神,只因它曾经辉煌过!
  • 帝绝冠

    帝绝冠

    天才少年,开启古路断界,却被剥夺姓氏;生不逢时,走上传说大道,却被千夫所指;他是一个武道妖孽,强势崛起,力拼绝代天骄;他也是一个流浪者,迷雾重重,想要寻找真相!帝冠之巅,为何被绝字切割?大梦将醒,谁能力挽狂澜!一切秘密尽在帝绝冠。(本书带着浓郁的悬疑口味,模仿求魔而写,喜欢的话,请多多支持,另有百万字完本认证《仙道兑换师》!)
  • 许凡的江湖

    许凡的江湖

    造物者随手捏的盘,竟成了普通人许凡奋斗的江湖。刀光剑影,尔虞我诈,人人生来就在这江湖之中,又不知何时何日能够超脱笑傲。
  • 重生之目标神魔至尊

    重生之目标神魔至尊

    即是万族臣服,众仙朝拜的仙帝“高要”。又是震慑魔、妖两道,冷酷无情的魔帝“赵高”。高要的另一种人生,属于他的精彩。高要语录:我就是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
  • 洪荒世界大战

    洪荒世界大战

    一个到霉的宅男,一个到霉的混沌神魔,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穿越之锦绣还生

    穿越之锦绣还生

    一个自称伟大的美女侦探,被暗恋已久的人推下悬崖,重生为天庭十二将之一白虎君的圣媒,身负完成圣星图的使命。一次又一次的穿越时空,追寻深藏在圣星图中的秘密……千回百转,她是身怀无上神力的幽兰仙子……她是阎王两百年的王后……她是白虎君一见钟情的情人……她是玉帝深爱的女子……却又与紫微大帝生出一段孽缘!
  • 恶魔逍遥小子

    恶魔逍遥小子

    因为有读者反应,本书的情节老套,没有诱惑力。所以枫叶将整个小说重新设定了,枫叶建议读者从第十章看起。地狱已过,恶魔重现!本文,将会重现一个绝世恶魔的辉煌诞生!“你是黑暗召唤师,是吗?你是法神,呃,不是,原来是剑神?什么,还有你,黑暗精灵王,恶魔统领?唉,你们的恶魔大统领已经被我的蛮蛮兽给吃了。”我摇晃着脑袋,抬起右手竖起中指轻轻地摆动,耸了耸肩,又扬了扬我手中的蛮蛮兽,轻轻地叹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