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9166100000005

第5章 人的本质(4)

王充在《论衡·本性》篇中,对先秦以来各家的人性理论,进行了总结。他对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都不赞同,认为他们的说法,“虽有所缘”,但“未为得实”;而董仲舒之言,亦“未能得实”。王充同意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世硕主张“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擅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这是说,人性含有善恶,养善而善,养恶而恶。由此出发,王充提出了自己的性三品论。他说:自孟子以下至刘子政,鸿儒博生,闻见多矣。然而论情性,竟无定是。唯世硕、公孙尼子之徒颇得其正。由此言之,事易知,道难论也。实者,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高不可下,下不可高。谓性无善恶,是谓人才无高下也。九州田土之性,善恶不均。故有黄、赤、黑之别,上、中、下之差。余固以孟轲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孙卿言人性恶旨,中人以下者也;扬雄言人性善恶混者,中人也。王充明确地将人性分为上、中、上或善、善恶混、恶三品。他认为,孟子讲人性善,是指中人以上者;荀子讲人性恶,是指中人以下者;扬雄讲人性善恶混,是指中人。王充是中国哲学上最早明确提出性三品论的哲学家。

荀子认为,由于人性有善有恶,所以人性分为三品。他说:“或问: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则人事存焉尔。”天命和人事的关系相当,天命有三品,人性亦有三品。上等和下等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有中等者才是天命与人事关系最密切者。荀子还把三品各再分为三品,这样就有了九品,九品中“上智与下愚不移”者,都是极少数。由此,他主张对大多数中品者要施行教化,对极少数不移者,只要不放过教化,亦可以有“微移者”,最终都可以教育成善。所以说:“或曰:善恶皆性也,则法教何施?曰: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其次善恶交争,于是教扶其善,法抑其恶。得施之九品。从教者半,畏刑者四分之三,其不移大数,九分之一也。一分之中,又有微移者矣。然则法教之于化民也,几尽之矣。”人性共分为九品,从教者有一半,畏刑者四分之三,只有九分之一者不移,这一分之不移者,只要很好地教育,亦有一部分的微移者。由此说来,教育和法制会使几乎所有的人由恶变善,因此,荀子强调法教。性善待教而成,性恶待法而消,这便是荀子的性三品论的旨意。

韩愈的“性三品”说在哲学领域产生较大的影响。韩愈对性三品论进行了总结、取舍、补充和发展,完善了性三品论,并做了具体的论证,同时说明了性与情的关系。韩愈认为,“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在韩愈看来,人性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情是后天产生的。人性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之性是纯粹至善的,中品之性是有善有恶的,下品之性是纯粹至恶的。其所以划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等级,就在于是否具有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上等人生来本性中就具有这五种道德,所以是善的;中等人生来本性中对于这五种道德就有所欠缺,所以是有善有恶的;下等人生来本性中就不具有这五种道德,所以是恶的。韩愈认为,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扬雄的性善恶混论,都是指中品性说的,并没有包括上品之性和下品之性,因而都有其欠缺之处,都是得其一而遗其二。他说:“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就是说,只有性三品论,才是全面的、完善的人性理论,才可以正确地解决人性善与恶的问题。因此,韩愈力主人性三品论。根据这种理论,韩愈提出对上等人用“教”的办法,对下等人用“制”的办法,使之“畏威”。这种理论同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是一脉相承的。性三品说,必然导致英雄史观。韩愈认为,历史由“圣人”创造,这是性三品说的必然逻辑结论。

中国古代的人性理论,虽然观点各异,但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认为人的本性是生来就有的那些属性,人性是先天就有的。正如告子说的“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没有看到人性在后天的形成发展。二是普遍从伦理道德的范畴来阐述人性,对人性善恶评价,要么说人生来就是善的,要么说人生来就是恶的;其实,善恶观念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观念,它随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这些人的先天性善性恶的观点,违背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一种唯心史观。三是,把人看成生物学或生理学上的人,没有看到人的社会性,因而都是一些超阶级的、抽象的人性观。

二、西方的人性理论

西方哲学史上的哲学家把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看做是自己哲学的崇高使命。哲学家们不断审视人的生存状况,探求人的生活价值,追究人的生命意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和认识人。通过认识对人的理解千姿百态,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又宝贵的研究和认识人的资料,是我们探索和考察人的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

在西方哲学发展中,古希腊开始了人类自我探索的第一步。人本思想构成了古希腊文化的基本特征,“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古希腊的哲学家在探索自然的同时也在探索人,因为他们把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西方的人性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希腊时代到中世纪时代,再到宗教神学、欧洲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再到康德、费尔巴哈,最后发展到马克思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的人学思想。整个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的逻辑的发展过程。

1.宗教神学的人性观

在西方古代,中世纪和近代都有哲学家把人看做是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创造的,这是和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低,人们的认识能力差密切联系的。

基督教宣扬“上帝创世说”,认为人的一切都操纵在上帝手中,人没有独立的本性,具有的是上帝的本性。人是上帝创造的,上帝最先用泥巴捏了一个人,然后对着他吹了一口气,这个人就有了生命,上帝给他取了名叫亚当。后来上帝看到亚当一个人过得比较孤单,就从他身上取了一根肋骨用泥巴造了一个女的和他一起生活,这个女的就是夏娃。亚当和夏娃生活的地方叫伊甸园,伊甸园里有棵树叫三恶树,上帝交代过亚当和夏娃不能吃这棵树上的果实。但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偷吃了这棵树上的果实,她自己吃了还不算,还偷偷拿了几个给亚当吃,吃完麻烦事就来了。亚当、夏娃看到彼此身上都没有穿衣服,心里十分害羞,便躲到草丛里藏身。上帝知道后大发雷霆,火冒三丈,便惩罚蛇永远在地上爬行,原来蛇是有翅膀可以在天上飞的,在这之后就只能在地上爬了,所以蛇十分痛恨女人,传说中蛇在夜里最爱咬女人的脚。亚当和夏娃也被上帝贬往人间,这就是人类的祖先。圣经认为人类是亚当、夏娃繁衍的后代。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所以他们丧失了人独立的本性,必须向上帝忏悔赎罪,才能重新获得失去的本性。现在信仰基督教的人常常要到教堂去祈祷、去忏悔,就是来源于这个传说的。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ocrates,约公元前469年—前399年)和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前347年)都是对整个西方哲学发生巨大影响的哲学家,他们所处的雅典时期是奴隶主阶级神学世界观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他们自觉认同奴隶主阶级的神学世界观,用哲学的方法宣传有神论。苏格拉底主张神学目的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神创造的,世界之所以有秩序、万物之所以完满和谐,是神有目的的安排,是神的力量作用的结果。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作为世界中的一员理所当然是神创造的,神经过深思熟虑,给人进行了合理安排,如给人眼睛是为了看东西,给人耳朵是为了听声音等。因此,苏格拉底指出,神“为了某种有用的目的给了人们身体的各部分”,并且“神也不以只照顾人的身体为满足,而最最重要的,是在人之中安排了灵魂,这是人的最优越的部分。”

柏拉图在继承苏格拉底学说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学说。柏拉图把希腊唯心主义加以系统化,他坚信神的存在,用神创说代替了始基说。他指出:“我们现在就要进行讨论宇宙的问题,研究一下它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或者不是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如果我们不是完全糊涂的话,我们必须求助于神与女神。”柏拉图还进一步用哲学来论证神是怎样创造世界的,认为:神不是从无中创造了世界,神是以永恒不变的理念为模型和“柏拉图式的物质”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世界万物,也就创造出了人。柏拉图的神创人的思想与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产物的思想相对立。柏拉图本人也十分仇视无神论者,甚至提出把不敬神的人处死。

对于上帝如何造人,教父学和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都有自己具体的解释。有的人主张“创世说”,认为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了人;有的人主张“道成肉身说”。他们还指出,上帝创造人与上帝创造其他事物是不一样的,上帝是以自己的形象创造人的,赋予人比其他事物更多的东西。上帝造人的思想主要集中在中世纪。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人被看做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演化的结果,这种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哲学家所承认。

2.资产阶级的人性论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奏响了近代人本主义的序曲。以宣扬人道主义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人的意志自由、人的生活要求提到了第一位。这一时期的哲学家歌颂人的伟大,赞美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主张个人意志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使人从天上回到了人间,从宗教神学的枷锁中解放了出来。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基础上。近代资产阶级哲学家通过理论来论证人的主体地位。西方近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就是认识到了主客体的对立,然后再求统一。因此,在克服这种对立的探索中,资产阶级哲学对人的理解有唯物的,也有唯心的。唯物主义哲学从反宗教出发,把人归结为一个自然实体,用自然人取代上帝。人作为一种自然实体,和其他自然物一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因此人被说成是机器、植物。大画家达·芬奇认为“人是食品的过道”,18世纪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著有《人是机器》、《人是植物》,他指出:“人体是一架会自己发动自己的机器:一架永动机的活生生的模型。”

相反,唯心主义哲学则把人理解为理性实体、精神实体,理性、精神成了人的本质。笛卡儿用“我思故我在”的论断开始了主体性哲学,标志着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康德则把人的活动分成自然和精神两个部分。黑格尔把人看做是绝对精神的产物。虽然他也看到劳动在人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但劳动只不过是黑格尔抽象精神活动的代名词,只有理性才真正是人的本质。

费尔巴哈第一个提出了“人的本质”的概念。费尔巴哈说:“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存在所需要的空气、食物、水分。”又说:“人的本质归结为两性之间的爱。”费尔巴哈明确地将自己的哲学称为“人学”或“人本学”,把“人”和“自然”看做自己哲学的对象。他反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他认为,人是一个现实的感性实体,“人的存在只归功于感性”,“人的本质实感性”,“感性便是现实”。他恢复了唯物主义哲学在人的问题上的看法。但是,在费尔巴哈那里,人是自然人,自然是人的最高本质。费尔巴哈仅从人的自然本质出发,没能看到人的社会制约性,也不懂得人的社会生产活动的决定作用,由此决定了他所说的人只能是抽象的人,而不是具体的、历史的人。

马克思通过对以往哲学特别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继承,将人置于实践基础之上,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一次对人做了科学的理解。

3.人的本性的善与恶

西方哲学家在探究自己的本性,追问自己行为的动因时,对人的本性的善恶也进行了追究。

人性的善恶问题主要是人的本性的善与恶的问题。对此西方哲学家有三种不同的看法。首先是人性善的看法。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老北京的历史与朝代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与饮食

    山西民居和饮食生活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文化中有代表性的特定地区文化类型之一,展现着别具一格的地方味道和风情。
  • 世界文明之旅·文明古国卷

    世界文明之旅·文明古国卷

    在人类缓缓的历史进程中,文明是人类辉煌的往昔,是祖先智慧的创造,更是永垂不朽的传奇。追寻世界文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同时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高度关注。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教师公文包-精神文明

    本书内容包括文明之邦、语言文明、行为文明、现代内在美、现代礼仪美五部分,对中小学教师自身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了阐述。
热门推荐
  • 贴身小神医

    贴身小神医

    山村走出的少年林树,因被陷害惨遭学校开除,回村之后更是被多方欺凌,绝望之际融合神秘阴阳珠,从此双手控阴阳;阳可生万物。治尽天下病;阴可惩恶人,除尽世间邪,从此风生水起,美女财权滚滚来,踏上人生巅峰!
  • 烬人劫

    烬人劫

    尘世界第七纪元130年7月16日,第六次魔祸降临,当四位烬人王悉数回归这片原本属于它们的大地之时,那将会是比天灾还要可怕的劫数。届时,所有参与封印他们的术源能力者,都将难逃一劫。唯有学术城,才能够成为四境人最后的庇护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走进橡树林

    走进橡树林

    作品简介故事以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苍凉而又壮美的北大荒为历史背景,以女主人公车远航分别与三个男子——贺援朝、江川、潘龙在荒原上相识、相爱、相恋为主线,通过他们对待爱情、婚姻不同的态度,展示了他们每个人的理想、道德和情操。时间跨越二十余载,他们走进了人生收获的季节时,车远航在磨难中圆了她年少时的梦;贺援朝已成为一个用心拥抱苍生的企业家;江川成为了一名用铁肩担正义的警官;而潘龙却选择了依赖女人前行。这是一首青春的赞歌,也是一首带着忧伤苦痛的情歌。(长篇小说《走进橡树林》共4卷本约130万字。创作历经十余载,4年前已完成。创作初中国文联王其芳编辑曾给予过指导,后因修改拖得时间太长她退休了,就放下了…)
  • 季先生你老婆在这儿

    季先生你老婆在这儿

    【新文《两个我都在说爱你》已发,喜欢的小宝贝可以收藏起来啦!】都说幸福是要自己去争取的,她争取了,可是也被打脸了。“季北遥,跟我结婚吧!”她鬼迷了心窍,在酒精的作用下胡乱跑到他公司楼下,当着众位记者的面指着宛如星辰般灿烂的男人!回想七年前,似乎也出现过相似的场景——“季北遥,我喜欢你!”“对不起,我不喜欢你!”原以为事情的结局会跟当年一样,岂料——某男拨开人群,一步一步接近,漆黑幽深的眼眸落在了她身上——“好,我们结婚!”“啊?”所以,他这是答应了?
  • 短线王中王

    短线王中王

    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多年的成功交易经验,借助作者的专业指导,投资者可以了解多种操盘技巧,包括追涨操作技巧、形态突破追涨技巧、换股操作技巧、补仓操作技巧、抄底操作技巧、捂股操作技巧等内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搞恶公主冰山男

    搞恶公主冰山男

    乌龙的穿越了!哎呦我去。。。咦~专宠的公主,不错嘛,麻雀变凤凰,我喜欢。“喂,你个死男人,长得帅很了不起嘛?快给我道歉!要不然信不信我打死你然后横尸街头没人敢来收尸!”仲夏一活像一个泼妇一样指着男人的鼻子骂个不停。“我平生第一次见你这么没有教养的女子,像一个泼妇一样。”男子没有正眼看她,可恶,被这小丫头说的面子都碎一地了!
  • 窃玉藏珠

    窃玉藏珠

    御林大盗、亡国女侠与官家道姑的奇遇。关郃冷(男主):“吾负三约:未能忠恩主,承托孤,守尔誓。”白凝月(女主):“曾小公主笑我,维诺不前……”韩婵(女二号):“韶华逝水去,雪湖镜心空。”
  •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

    《每天懂一点挖坑心理学:人人都会遇到的心理陷阱》内容简介:我们都不希望被别人左右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却又强烈地想和生活,却又强烈地想左右他人。但事实上,我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滑入对方精心没置的心理陷阱。当我们和大部分人交往愉快的同时,有时候也感觉和某些人交往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似乎掉进了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这样的人际交往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游戏”,即一系列的互补、隐藏式的沟通,会发展至一个明确的、可预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