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3247700000010

第10章 杨震的变法

杨震一行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达京城洛阳。

邓太后听说杨震已经进京,掩饰不住兴奋的心情,由于手头正忙,就吩咐樊丰让御膳房准备好酒菜为杨震接风。樊丰心里想,他杨震不过一介乡野教书先生,弄了点儿咬文嚼字的什么新政,就让太后如此厚待?再说,那杨震心性歹毒,背后向太后谗言,几次三番参奏弹劾弟弟,好在苍天有眼,惩罚了杨震,让弟弟官升一级。樊丰听着“杨震”这俩字就恨得牙根痒痒。这次杨震进宫,也好,以后机会就多了,哼,不信搞不倒这个老夫子。

杨震来不及歇息,一到京城连忙赶到永安宫觐见太后。

走进皇城,杨震看去,巍峨的汉家宫阙,气势雄伟。

宫外,传令宦官告知,太后正在忙。杨震在宫外候召,只听太后在宫内说道:“班勇听旨,现命你为护羌校尉,率领西域四郡,讨伐西羌。”

班勇说:“臣遵旨!谢太后隆恩!”

杨震听传令官说,西部司州、并州、凉州一带二十五个郡国发生旱灾,西北雍营送来“八百里加急”急奏,西羌滇零再次寇掠三辅,威逼长安。

班勇退出后。宦官樊丰说:“太后,东莱太守杨震求见!”

太后让宣杨震觐见。樊丰喊:“宣杨震觐见!”

杨震走进去拜见太后:“外臣杨震拜见皇太后!”

邓太后一见杨震,急忙从御案后的台阶上走下来,一边微笑着,一边去扶杨震:“先生,你现在已是大汉朝廷的有功之臣,平身吧!哀家总算把你盼回来了。哀家记得,那年你从荆州回到朝廷时曾说:‘如果为官一地,不能造福一方,还不如不当官;如果当官为民做不了主,还不如回家让你教你的书。’你算是任过两地外官,做了两回主,也为两地百姓造了不少福,这回就不用回去教书了吧?”

杨震不等太后来扶,急忙站起来说:“太后过奖。”

因为是第二次见太后,杨震已不是那么拘谨,他抬头看了太后一眼,只见太后一改上一次的装束,而穿着汉式襦裙女装,足穿绘有彩画的丝鞋锦履,鞋底虽然很厚,鞋头翘起,但走起路来很轻。发髻的编梳,是由头顶中分为二,然后将它们各自编成束发,再从下朝上反搭、绾成的瑶台髻的汉代梳妆式样。蓬松的美发上插着步摇装饰,饰着金玉花兽,周围五彩珠玉下垂。她蛾眉凤眼,两条长长的峨眉伸入鬓角发丝里;面若白玉,不施粉黛,颊不施朱,却花容月貌,而且洋溢出柔静安逸、娴雅超脱和泰然自若的天然风韵。

她转回御案后坐下说:“樊常侍,给杨大人赐座、赐茶。就用‘天下一品’。”

樊丰抬起头,皮笑肉不笑地把杨震领到距太后最近的案几后的跪垫跟前,杨震席垫而跪,樊丰端来一樽茶,放在案几上。

太后和安帝时常品的茶,是被誉为“天下一品”的明前龙舌茶,用的是洛阳北面北邙山里的温泉水,此茶产自夜郎国的著名圣山雷公山上,是夜郎国王朝拜太后和皇上的贡品。今天,太后却用“天下一品”明前龙舌茶招待杨震。

邓太后接着说:“先生,哀家把你派到东莱济贫,先生这几年在东莱推行新政、除暴安良、发展农耕、繁荣市场,不仅使百姓丰衣足食,济贫工作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而且干得是惊天动地啊!而且在西羌猖狂进犯时,朝廷国库贫乏,东莱给朝廷上缴的那些赋税、粮食、麻衣、麻被,大大缓解了朝廷给西线军饷供给的不足,爱卿真是能力魄力过人,劳苦功高。”

杨震受宠若惊,连忙低下身子说:“太后过誉。太后乃一国之母,为大汉的江山社稷呕心沥血,真正是劳苦功高。臣能在这样的圣君之下效力,是臣的大幸。”

邓太后听罢杨震所言很是高兴:“这次召先生回京,又有大事委托。记得那次你从荆州回来面见哀家,哀家曾说,有朝一日哀家和朝廷需要,还望先生能以大汉社稷为重,鼎力相助。所托之事,就是辅佐哀家,主持官员的选贤任能……”

“选贤任能?”杨震不觉一惊,他知道这是一个并不好干的差事。

邓太后说:“不过你也别急,可以慢慢考虑。哀家今儿个先嘱托你三件事:一是以后常到永安宫给哀家讲讲你对治国的见解,哀家有事还需向先生请教;二是先生入朝以后,担任皇上的帝师、太傅,每礼拜给皇上讲一回学,主要讲《尚书》《五经》及《史记》中古代圣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因为皇上没有当太子的那一段经历,也没听过太学,给皇上讲课就算补课吧!还有让皇上多读一些有用的书,皇上胸中装了这些东西,在朝务中再历练历练,待民富了,国强了,皇上成熟了,哀家就放政,颐养天年。”

杨震并不知道,就在他进京前不久,他的恩师桓郁曾向太后修书一封,举荐杨震,说杨震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他从小安贫若素、为人勤快,特别孝敬母亲,抚养拉扯弟弟,周济街坊邻里。同时,勤奋好学,为人谦恭,学养深厚,朋友都是饱学贤达之士,在民间很有声望;步入仕途后,严以律己,品行正直,两袖清风,为官清正,还经常拿出自己的微薄俸禄,周济乡间穷苦乡民,其品格广受称誉,也令闻者十分敬重,望能封其为太傅。因为桓郁是先皇和帝的老师,所以,太后也把自己丈夫的老师视为自己的老师,对桓郁一向非常敬重。同时,太后考虑到,杨震是帝师桓郁的高足,又是被称为“关西孔子”的一代名儒,熟读经史,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所以,爽快地决定拜杨震为太傅,恭请他做安帝的老师。

太后喝了口茶,继续道:“三是到洛阳城里,找一个叫张衡的才子。据说,张衡这个人,才高于世。东观宫的谒者仆射刘珍、校书郎刘余等人在东观著述,撰集《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疏哀家,请求让班昭、张衡参与论定此事。张衡的才华,哀家早已听说。但此人从和帝末年,几次被推举为孝廉,他都不应荐;后来,大将军向哀家举荐,说此人才能罕见,是个奇才,哀家就命他去征召,可是这个张衡,还是不应召。听说此人乐于淡泊,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哀家命您务必征张衡入朝,拜为郎中,到东观宫定汉家礼仪。”

杨震下跪谢恩:“蒙太后厚爱,臣定将所托之事遵旨一一照办。今天臣还有一事奏请太后,万望太后恩准!”

邓太后说:“先生请讲。”

杨震说:“汉寿乃武陵之重,本是汉、蛮杂居的地方,武陵南蛮的几次犯乱,都是从汉寿开始的。因此,只有对那里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的官吏,才好与当地汉、蛮相融,便于治理。王密乃是汉寿县土生土长的土著之人,虽为蛮人,但与汉、蛮人交情均颇深。而且,据说这几年在兖州昌邑颇有功绩。为此,臣请求太后,能否将王密调回汉寿,永解南方多事之秋。”

邓太后听了杨震的奏请,沉思了一下,说:“这两年,樊闰身兼荆州刺史与武陵太守两职,武陵也是治理不善,疏漏频出,虽无大患,但汉、蛮两族摩擦不断,百姓终日不得安宁,赋税收缴也十分艰难,让哀家有点儿头痛。爱卿能举荐王密,想必王密一定也是个有胆有识之才。”最后,经与杨震商议,太后做出决定:“既然这样,就不让王密再做县令了,让他到武陵任太守吧!也算是对他这几年在昌邑政绩突出擢升吧!”

“我替王密谢太后!感谢太后!”杨震看太后如此清明爽朗,心里非常高兴。

杨震因为刚刚在宫外得知,家乡司州弘农一带出现旱灾,心里着急地对邓太后说:“太后,还有一事,臣听说西部司州、并州、凉州一带二十五个郡国发生旱灾。马上就是春分时节了,去年冬天种的小麦,过了一冬,将要开始泛青,这一大旱,今年就难保有收成。臣请求先去西部赈灾。”

邓太后道:“先生的爱汉爱民之心可嘉,哀家已派钦差赴二十五郡国赈济灾民,先生可安心做好所托之务。”

杨震还是有些心有不甘。邓太后道:“哀家知道,弘农是先生的家乡,哀家已经下了诏令倡节俭,止铺张,令将各郡、各封国的贡物,此后数量削减一半,节省钱粮,用于西部赈灾;又令以谷仓储粮赈济三辅及并、凉六郡流散贫民;因三辅连遭寇乱,人丁流散,免除三年欠租;令华州修理郑国旧渠,通利水道,以灌溉弘农民田;精简朝中冗员,减少朝廷开支……”

杨震不仅放下了心,而且再次感到自己今生遇到了一个难得的清明“君主”。

太后说到“倡节俭”,杨震忽然想起因为王密的事情高兴,差点儿忘了给太后的两个建议。于是,说道:“禀奏太后,微臣还有两个建议。”

太后一紧:“什么建议?先生请讲。”

杨震出仕一来,对官场挥霍浪费现象早已深恶痛绝。他说:“微臣早听说太后倡节俭,但微臣在此恭请太后和皇上不光倡节俭,而且要带头‘躬行节俭,省简诸用’,为朝野官员做表率,从而在全大汉大倡勤俭节约之风。”

太后听到这儿心里一惊,心想,人说杨震这关中人“直杠杠”,除了他,谁敢当面让哀家带头节俭?她的脸先是一红,进而一笑:“先生真是难见的耿直之臣啊!哀家接受了。那第二个呢?”

杨震说:“第二个建议,微臣无论是在荆州做刺史,还是在东莱做太守,深感老百姓生活太苦,建议朝廷制定相关法规,严格制止地方官吏借各种名目巧立的‘苛捐杂税’。”

太后欣慰:“先生作为百姓的衣食父母,真是对他们体察入微,关怀备至啊!”

从永安宫出来,杨震打算先去拜见安帝。

此时太阳已经一竿子高了,侍从说安帝还没有起床。

杨震心想,二三月春困时节,正是春眠不觉晓的时候,皇上一定是起床迟,既然这样,他不如先去看望老师。于是,杨震到街上买了些礼物,就先跑去看望自己的恩师桓郁。

杨震来到桓府,桓郁身着汉式的青紫色的贵族深衣制朝服,燕居在家。桓郁得知杨震将被朝廷封为自己当年的职务太常,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他再次看到了学生的进步;担心的是,目前大汉的现状。因为,大汉眼下官员选任弊端丛生。长期以来,朝廷选拔官员,都是沿袭旧有的办法,即“举孝廉”。因此,从上到下,除了少数正直人士之外,大多数官员在“举孝廉”时,是非亲不举,因而,举荐的新官员,不是官德太差,就是学识浅薄,很难选拔到贤良方正之士。

桓郁说:“伯起,为师知道你的脾气,你出身于师者,事事要求甚高,下边举荐的官员官德学识太差,在你手上都过不了关,更无法给朝廷交差,举荐好的,下边又难以做到。为师看得出,你是想改变过去旧有的官员选任办法。”

杨震说:“为生就是这个意思,恩师不愧是伯起的恩师,一眼就看到出伯起心里的疑难,伯起就是来想听听恩师的意见。”

在杨震担任太常之前,官员举荐常常是任人唯亲,名不副实。杨震上任太常后,决定改革这一局面,他决定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于是,想听听老师的意见。

桓郁更加忧心忡忡:“官员选任,几十年来,已成为朝廷的一大‘痼疾’,沿用旧法,必然难以为朝廷选出好的官员,变革新法必然要会遇到阻力,遇到众多官员的反对。大汉从上到下,多少官员的子弟、亲友,都想通过‘举孝廉’这条路,进入仕途当官。如果变革新法,必将挡住这些人进入仕途的路,影响到这些人的利益,因为,这些人的子弟、亲友大多都是不学无术之辈。”

杨震说:“恩师,如果沿用旧法,不光无法改变眼下官员选任弊端丛生的局面,而且,也辜负了太后的圣意。”

桓郁说:“当年商鞅在秦国变法,变法失败,最后落得个车裂的结局,因此,你要有思想准备。”

杨震说:“为生已经走上这条路,再别无选择。”

太阳已上三竿,杨震看完恩师,又回到宫中给皇上请安,安帝还躺在锦帐里熟睡,侍从说皇上还没有起床。安帝自从娶后纳妃之后,只要不上朝,常常这样。杨震只好站在宫门外等候。半个多时辰后,安帝才睡眼惺忪走出寝宫,来到议事宫。

“微臣杨震参见皇上!”

安帝不上朝,不戴通天冠,平时习惯头戴耸立于脑顶的高八寸、宽三寸的刘邦鹊尾长冠。他听闻杨震已等候多时,连忙说:“爱卿平身!爱卿平身!朕昨晚苦读《史记》到深夜,今日起晚了,让爱卿……哦,不,让太傅久等了。”

安帝说完,旁边站立的小宦官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安帝狠狠白了那个小宦官一眼,小宦官急忙捂上嘴。杨震一看,心里明白八九分。安帝肯定不是因夜读《史记》今晨才晚起的。

杨震一点儿没猜错。其实,昨天夜里,安帝既没有在皇后的甘饴宫,也没有在那十几个妃子的掖庭寝宫,而是又鬼鬼祟祟地化装出宫,在小宦官的掩护下,在樊丰重新安排的一个秘密的私人花园里与伯荣私会。

昨晚,安帝仰卧在床上,半裸着的伯荣将窗帘拉开了一条缝,一束柔弱的月光刚好洒在伯荣的侧面,光影中的伯荣好似仙女下凡,身体随着光线的移动若隐若现,勾人心魄。安帝用力地睁大眼睛,但总也看不清伯荣那张柔美的脸。安帝急切地把伯荣拥在怀里,陶醉地闭上眼睛,恨不得将她融化。

待伯荣从安帝怀中挣脱出来的时候,这个美人已满面泪痕。安帝明白伯荣的心思,他也受够了这种偷偷摸摸的日子,身为一国之君,却不能大胆拥有自己喜欢的女人,而由太后亲自为自己确立皇后妃子,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如此窝囊。

眼看天要亮了,安帝偷偷潜回宫里,久久不能入眠,直到天色大亮,他才迷迷糊糊睡着。不想,太后给自己安排的太傅杨震却早早恭候在寝宫门口,如若让太后知道,免不了又要质问。所以,安帝才撒谎说自己读书到深夜而耽误了睡眠。

好在杨震也是头天上任,也只是请安而已,好在今天是休朝日,不用上朝。

这天,太阳刚露脸,几个宫女服侍安帝梳洗罢,穿上九龙金丝云纹龙袍,登上翘头玉珠丝履,赶紧着装上朝。

大殿之上,邓太后与已是青年的汉安帝并坐着。她头戴凤冠,目光镇定,眼神里流露出一个非凡女人特有的刚毅。文武百官山呼过后,邓太后就示意身旁站立的樊丰宣旨。樊丰展开圣旨,大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太后诏曰:东莱太守杨震,治理东莱数年,功绩卓著,现擢升为太常,领吏曹事,掌管朝廷及地方官员选任。钦此。”

这时,只见文武百官纷纷翘首扭头寻看着朝野传颂的不畏邪恶、公正执法的一代大儒,是什么模样。

“谢太后隆恩!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见身材高瘦的杨震出现在文武百官中间的夹道上,跪地谢恩。

看着杨震,百官们表情各样。接着,樊丰又展开御旨,宣读第二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太后诏曰:羽林军中郎将袁礼,忠孝有加,礼仪兼备。且三代忠勇效国,有家风传世,福泽荫及子孙。故礼武略不凡,文采兼及,逐成卫国之材。今封为侍中、卫尉,掌管皇宫禁卫,封万安侯。钦此。”

“谢太后隆恩!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礼跪地谢恩。当他站立起来的时候,百官们纷纷看着受封的青年武官。

这年,袁礼才二十五六岁,身穿汉时用鳞状甲片编成鱼鳞铠甲的武官服,头戴武官戴的青铜盔兵冠,盔上有一撮红樱,足穿皮革鞜鞋,腰间的革带上,挂有玉制的饰物,整个人看上去,显得英俊潇洒,朝气蓬勃。满朝文武皆被这个英气逼人的青年才俊所折服,纷纷点头称赞。

邓太后看着袁礼一身戎装更显威武,也频频点头:“打今儿往后,只有大将军和九卿卫尉袁礼准许佩剑入宫。”

大汉立国之初,高祖刘邦只许一代名相萧何可以佩剑入宫,现在太后准许袁礼也可以佩剑入宫,由此可见对袁礼的信任。袁礼跪地再拜。

邓太后接着道:“尚书台拟诏,为中兴大汉,诏令公卿举隐士、大儒,务取高行,以劝后进,从中遴选博士,力求选拔可用之才。”

由于杨震和袁礼的新任,以及太后颁诏,向天下广选贤良方正之士,众百官心情激动,纷纷点头。

这时,樊丰扯着娘娘腔喊道:“有本上奏,无本退朝。”

文武百官皆无本,杨震环顾一下四周,手举笏板出列禀报:“臣有本上奏。”

文武官员纷纷扭头,目光都瞅向站在群臣最后边的杨震,只见他身穿淡青色幅、深香色边的深衣朝服,头戴前高后低的黑色进贤冠,足穿朝靴。那张有棱有角的方脸庞上,颏下留着一把开始发白的胡须,那双看起来温和的眼睛,细细端详,目光冷峻深沉,那张看似慈祥的脸上,透着刚毅、执拗和沉着。

一身书卷气的杨震显得清瘦,初入朝廷,在百官之中很难显山露水,但是厚重的声音,一下子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太后让杨震到前边讲,只见杨震站在文武百官中间的空道上陈述。

同僚们都静静地听着,看看这个夫子一般的新同僚会有什么奏陈。

邓太后说:“爱卿请讲。”

杨震说道:“臣以为,我大汉三百年能一脉相承,乃秉承了儒家的治国思想。由此,要使我大汉兴旺发达,民富国强,须以坚持在政治上按武皇大帝的儒家春秋统一思想,处理好我大汉与南蛮、大汉与西羌等少数民族的关系;在经济上则应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坚持仁爱和君臣伦理观念,应以民为本。之此,大汉方能兴盛。”

安帝在上面皱了皱眉头,百无聊赖地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邓太后感兴趣地说:“杨爱卿的主张甚合我大汉实际,皇上看呢?”

坐在旁边的安帝慌忙说:“无庸议。”

邓太后:“准奏。呈上来。”

杨震上前几步递上去,樊丰接过后递给邓太后。

杨震说:“太后,皇上,臣还有一事要奏。”

邓太后说:“爱卿请讲。”

杨震说:“臣奏请太后、皇上,变革‘举孝廉’的选任官员制。”

当时还没有科举,士子们当官,都要通过“举孝廉”这一举荐办法进行,即由地方官举荐当地名士入朝为官。

杨震话音刚落,安帝就不耐烦地说:“择日再议。下去吧!”

邓太后看了一眼安帝,说:“慢。变法之事甚大,请杨爱卿把话说完。”

杨震说:“自光武帝建国后汉以来,朝廷和地方的官员的选贤任用,均采用‘举孝廉’的办法进行,实施伊始,效果甚佳,为大汉选出了无数文武人才,但实施百年,所选官员,鱼龙混杂,甚至鱼目混珠。发展到后来多数地方官推举多数名不符实,以至于高门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之人,却得不到朝廷重用。”

杨震入朝后,太后让他负责为大汉广揽一批官员人才。杨震经过几天反复思考,查阅回顾了大汉建立三百多年的为官用人制度。前两百年沿用的是“世袭官制”,后一百年沿用的是“举孝廉官制”。

大汉建立之初,根据高祖刘邦要求,丞相萧何拟定了“世袭官制”,此制度沿续近两百年,到前汉末年的哀帝时,身为大司马大将军的王莽辅佐皇上,认为官场任人唯亲的腐败之风严重,上奏哀帝,下令废止“世袭官制”,提出“举孝廉、贤良方正”的“选官制”。光武帝建立后汉,沿袭了此制度。这种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是“举孝廉、贤良方正”,就是通过郡县地方官员,把在乡亭有才名、有孝名、有贤明的儒生、茂才等人士,举荐到朝廷,由朝廷征辟为官。这种办法一开始确实为朝廷选拔了不少有学问、有忠孝之心的杰出人才,但实施上百年来,鱼龙混杂者,鱼目混珠者皆有,直至杨震任太常之前,朝廷根据州郡县举荐征辟任用的不少官员名不副实。甚至导致新的“任人唯亲”的腐败之风再度出现,而且极为严重,到了“举孝廉,不知书”的地步。

杨震列举了“举孝廉”不少弊端,引用了民间对“举孝廉”弊端的讽刺歌谣。他说:“太后,皇上,早在民间到处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据臣所知,天下读书人,大多为仁人志士,他们读书的目的,并非都为做官发财,而不少读书人,他们读书,是想为江山社稷出力。如果一辈子没人举荐,他们一辈子可能就会被埋没。由此来看,‘举孝廉’选任官员的办法弊端甚多,为此,臣认为,这种选拔官员、沿袭了多年的办法,不利于朝廷选出贤良方正之士,这种办法应以变革。”

杨震的话一落,朝堂之下顿时像捅开了马蜂窝,乱哄哄的。

接着,杨震又深刻指出:“安帝之前,由于一味推行仁政,致使朝廷和地方人人引荐和举荐亲朋死党入朝做官,使得不少庸俗之辈充塞了朝廷,堵塞了贤良之士上进之路。”

这时,刘章出列道:“杨大人之说,一派胡言。那按杨大人之意,如何选官?”

杨震不畏刘章的锐气,道:“太后,皇上,微臣以为,为了遏制普及官场的这股腐败之风,应该废止‘举孝廉选官制’,应该变革这种办法。”

邓太后问道:“如何变?”

杨震说:“实行一种‘两相结合’的办法。就是,今后凡为朝廷和地方选拔官员,应把‘开科取仕’和‘举孝廉、贤良方正’相结合,对欲做官的青年儒生,通过两种形式结合而选拔出来的青年才俊,才能进入仕途。这样就可以排除徇情因素,达到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目的。”

没想到杨震的这个牵涉到整个官僚贵族阶层的变法主张一提出,立即引发了强烈震动,引得不少文武大臣的反对,甚至还有谩骂。而且一下子在堂下引起轩然大波,官员们议论纷纷。反对最激烈的是司徒刘章、太尉刘凯。三公重臣就有两公反对。刘章甚至有些暴跳如雷,指责:“杨大人这是逞能!‘举茂才,不知书’那只是个别,不能代表整个制度法规。再说,杨太常出身乡野教书先生,他是把朝廷选仕这样的大事,当成小孩子讲堂考试那样的儿戏耍……”

刘章的话还未说完,就引起堂下百官的哄堂大笑。

杨震气得牙齿打战,胡须抖动。

文官之中,有一个四十岁出头、中等个的中年官员,黄胡须,身穿紫色朝服。他有点儿沉不住气,瞅来瞅去。然后出列反对,他说:“太后,皇上,微臣以为,祖宗之法不可改,大汉三百年,都一直沿袭着,为什么到了本朝,偏偏就不行,偏要变法?”他是九卿太仆谢恽。

这时,在文官队列中,又有一人站出来说话:“启奏太后、皇上,微臣以为,杨大人的变法没有错,任何制度法规,在它刚推出来时,确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实施了一百多年,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弊端,必须有新的法规来代替它。”

她的话一说完,堂下立时鸦雀无声。她就是当朝大才女太傅班昭。

班昭接着道:“天下事没有什么不可变的。道不平就要修,人有错就要纠,祖宗之法不合情的就得改。因此,微臣以为,杨大人所言极是,要使大汉兴盛,必须变法,变革那些不合理的不利于大汉兴旺发达的种种弊端。”

正在气头上的太后,听了班昭的一番言辞,问道:“皇上以为如何?”

安帝有点儿蒙,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干脆就说:“由母后定夺。”

邓太后当即朗声表示:“这个办法好!就依班太傅和杨太常所言,准奏。”

但是,堂下仍然有不赞成的嘀咕声。

邓太后说:“杨爱卿,你准备如何变?”

杨震说:“禀太后,新政的办法是,先昭告天下,朝廷要选拔官员,号召天下饱学之士,报名应召;朝廷先通过学识考试,初选出一批知识渊博之士;然后,再考察学识,调查这些人在家乡的孝廉情况、人品情况,通过两步到三步的筛选,把那些真正具有辅国理政才能的贤良方正之士推荐出来,为朝廷效力。这样一来,天下有才能的读书人,不管高低贵贱,均有为江山社稷出力的机会。”

这时,司徒刘章又出列反对:“太后、皇上,杨大人所言不妥,要变法,则应先举后考,不然,先考后察,必然给朝廷招一些不懂政令、法纪的书呆子。”

下边有官员发笑。

杨震说:“太后,皇上,微臣提出的变法,准确点儿说,就叫‘以考带察,两相兼顾’,并不像刘大人所言,强调一面,而忽视一面,顾此失彼。”

这时,有点头赞成的,但仍有摇头反对的。

邓太后说:“这个选拔官吏制,不论出身,只讲才学与品德,真是推陈出新,利汉利民。即按杨爱卿所言,开始推行。”

文武百官中,有些人纷纷高呼:“太后圣明!”

安帝这会儿心乱如麻,后悔刚才匆匆表态,阻止杨震上奏。太后本就对自己不放心,迟迟不放政。这次失误的表态更会让太后不满。

邓太后接着道:“从前帝王,秉承天命治理百姓,无以掌握天文仪器,通晓日月五星变化,哀家以薄德之身,临理一国大业,阴阳不调,变异时见,万民饥寒流离,羌虏叛逆。日夜反省,忧心如焚。永初二年,曾令公卿郡国、令、长‘举孝廉’,荐举贤良方正之士,远求博选,希得儒才,以匡不逮,但得是浮华、无卓识远见之人。为政根本没有比得到人才更重要的。褒奖贤良人士,是圣人法制首要。‘有众多人才,文王所以安宁。’大汉欲得到忠良正直的臣下以匡辅佐。哀家以为,这个‘以考带察,两相兼顾’的新法,不仅应该成为我大汉的一个新政,还应成为我大汉的一项国策,还望杨爱卿尽快整理出章,以昭告天下。今诏令,改‘举孝廉’为‘以考带察,两相兼顾’之选官制,着令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及郡国、令、长,荐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凡有治国治世之才、明政术、达古今、研究灾异阴阳、通晓天文律令之士,上报吏曹,公府选任,造册备文,用以补任令、长、丞、尉。清廉孝顺、敦厚耿直、有治政之才者任公卿,经书奥义明晓者任博士,以匡扶大汉,安抚天下百姓。视事三岁以上,都得考察举荐。……杨震、谢恽听旨。”

杨震、谢恽出列道:“臣在。”

邓太后今天的心情特别愉悦,没有想到,这个杨夫子第一天上朝,就提出了一个国策性的主张。只见她兴奋地道:“任命杨爱卿为这次科考取仕的主考官,谢爱卿为副主考官。并由二位爱卿主持这次选贤变法。”

两人叩头齐呼:“谢太后隆恩!太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将退朝时,安帝扫了杨震两眼,脸上略有不快。

这时,堂下有个传令宦官快步把一卷奏章递与堂上靠边的樊丰。樊丰正在犹豫该不该在这时把奏章呈太后时。不想,太后看到了,道:“樊常侍,呈上来。”樊丰只得殷殷勤勤地呈上。

太后展开,仔细看了片刻,大声道:“哀家刚刚接到新任武陵太守王密的一份奏章,奏陈了新任太常杨爱卿,前不久在赴京任职路过昌邑‘暮夜却金’的事,读来甚为感动,哀家将此事的经过讲给文武大臣听听。”

于是,邓太后带着钦佩的感情,给文武百官讲述了杨震在昌邑县“暮夜却金”的事,堂上堂下,都深受震动。文武百官们纷纷扭头,再一次对杨震刮目相看。

最后,邓太后叹道:“好一个‘天知,地知,子知,吾知,何谓无人知晓?’真是两袖清风,光耀我大汉。尚书台拟旨颁诏:将‘四知夫子’这种清廉事迹、清廉品质,作为我大汉朝廷的吏训,就叫‘暮夜却金,四知吏训’,在我大汉广泛传扬,以期堂下诸位百官切切效仿。”

邓太后讲完后,堂下一片钦敬之声。

“天知,地知,子知,吾知,何谓无人知晓?”这句响当当的话,在当时几乎传得大汉人人皆知,于是清廉正直的杨震,有了一个响亮的雅号:“杨四知”。

散朝后,刘章与谢恽一同走出朝堂。

司徒刘章,原为太常兼任吏曹尚书,现由杨震接任。吏曹侍郎谢恽,本以为刘章官升一级后,他就可以顺利“转正”,取掉“副”字,升任吏曹尚书兼任太常,没有想到,半路里杀出个杨夫子,一下子挡住了他的上进之路。

谢恽极为不悦,他一直在想,怎样才能使杨震的官员选任变法失败,从而在吏曹搬掉杨震这块丑石。他满脑子在想招数,如何给杨震使绊子。

谢恽想:你杨震在荆州,暗查弹劾人家樊闰,最后被樊闰逐出荆州;后来又到东莱,清田查户,将人家江京的俩外甥斩首示众,差点儿被暗杀在东莱。现在,又跑来朝廷,搞什么官员选任变法。朝廷不是荆州,吏曹也不是东莱,不是事事都由你杨震说了算。你挡住了我谢恽的上进之路,我要让你变法失败,我要你成为大汉的商鞅,最后不车裂也难以活命。

刘章嘴里不说,心里也有老大的不悦。因为,杨震接任他的太常后,处处逞能,反比出他在太常一职上的无能。他在心里想:这杨震就是爱逞能,难道是想叫人把他称为能臣不是?

在长乐宫大殿门外,袁贵赶上杨震。袁贵对杨震说:“愚弟早年在京城与杨大人相遇在桓恩师家中,素知贤兄饱读圣书、学富五车,数年不见,今日再见果真气宇非凡。”

杨震抱拳以谢:“袁大人将军世家,早令杨某望尘莫及。”

袁礼官升九卿卫尉,袁、樊两家皆大欢喜。

袁夫人催着小儿子袁礼,趁着自己心情大好,赶快去把妻子樊月接回来,在娘家住了那么久,传出去也不好听。

袁礼依照母亲的吩咐,提上母亲早给他准备好的礼物骑着马往樊府走。他头戴漆纱二梁进贤冠,足穿皮革鞜鞋登于马蹬,腰侧的革带上系着九卿银印青红白三彩印绶,印绶旁边佩带着一把剑。

樊府座落在洛阳城的大街上,远远望去,近年才新盖的楼宇屋檐高挑,气势雄浑。大门外停着两辆马车,两个仆人正在收拾车马。这样的豪宅,在楼宇林立的洛阳城里不仅没有被埋没,而且由于它的独特位置,更显得显眼。

袁礼下马走进大院,樊府一片祥和热闹景象。袁礼因为在荆州和东莱为杨震保驾护航有功,被朝廷提升为侍中、卫尉。卫尉是九卿之一,属于朝廷内阁成员;羽林军统领,即皇家禁卫军司令。官阶不但超过了岳父樊闰,而且可以与新拜的老师杨震平起平坐。

毕竟姑爷升官是个大喜,今天姑爷一定会专门登门报喜,樊府早已做好了盛情款待的准备。果不其然,袁礼神采奕奕,提着厚礼走进大院,顿时,樊府蓬荜生辉。樊闰一家,这天一个个身上穿戴着绫罗绸缎漂亮的汉式直裾深衣制服饰,就连丫鬟、仆人一个个都穿得体体面面。

这天的樊月,由于要招待高升的夫君,她特意打扮了一番。只见她穿着一身一向很少穿的汉式白绸黑边的小袖、对襟齐腰“无缘裙”式的襦裙,丝带系腰,襦裙长可曳地,行不露足,裙上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发髻的编梳,是少妇式的“结椎式”梳法,即将头发束于脑上,高高绾于头顶的丫髻式的汉代梳妆式样,而且发髻上佩戴着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脖子上戴着佩玉,手指上戴着指环。尽管裙长曳地,行不露足,但由于兴奋,走路步子一大,仍然可以看到足穿绘有彩画、系有五彩丝带的帛屐。她那圆月般的脸上敷施着粉黛,颊上施朱,一双弯月似的双眼,含情脉脉。整个看去,她的装束、举止,显得是那么的俊俏、自然、飘逸。

那樊月也早就等候不及,一见夫君载誉归来,喜不自胜,赶忙出堂门相迎。袁礼迎着手提粉裙,飞奔而来的樊月,幸福洋溢在脸上。

袁礼随樊月走进披金挂珠的堂屋,十分丰盛的贺喜喜酒早已摆在那里等待。

入席后,樊太太不停夸赞袁礼聪明能干,忠孝两全,直夸得高婿都有点儿不自在了,只能频频给樊太太敬酒,感谢岳母这些日子照顾月儿。

樊太太接过袁礼的酒,突然郑重其事地跟他说:“母亲有一心事一直放在心上,今日贤婿得以官升九卿卫尉,实乃咱樊家大喜。你这些年一直跟着杨震干,听说杨震入朝做了太常,掌管吏曹和朝廷选官大权。眼下,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事又开始了,咱家的彪儿已二十多了,你与杨震关系不薄,还望贤婿设法举荐,让杨震给彪儿谋个一官半职,让他也跟你一样,为朝廷效力。”

袁礼一听岳母提出的这个请求,实在是为难。袁礼太了解樊家这个内弟了,从小娇生惯养,蛮横任性不说,不学无术,嚣张跋扈,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这样的人到朝廷做官,别说杨震,就是袁礼自己也不会同意的。可岳母大人说出口了,今天还是大喜的日子,月儿也正在兴头上,袁礼想了想,婉转地告诉岳母,给杨震举荐樊彪有点儿不妥。

樊太太不以为然:“有啥不妥的?咱樊家既是皇亲国戚,也是达官贵人,还是贵族,我们也有贵族的做派。谋个一官半职又有啥不妥?这样吧,家里还有一些珠宝首饰,等会儿给你带上,你送给杨震,咱也不让人家白白帮忙。你放心,官场这些礼数岳母也多少知道点儿。”

袁礼一听岳母还要给杨震行贿,慌忙解释说:“杨大人办事向来认真,他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贵人,在选拔官吏上更不会马虎,他也不会收取任何人的礼物。况且,朝廷刚刚定下,在官员选任上,实行变法。岳母,其实彪儿更适合做生意,若他实在想入朝做官,可去参加选拔啊,完全不必去跟杨大人开这个口。”

樊月看出袁礼不情不愿,心里早就不痛快了,袁礼刚一说完,她就抢着说道:“变法变法,依照杨震那个什么变法,连那些出身卑微的人都能参加选拔,那么多的人参加选拔,那咱彪儿能选上吗?再说了,如果彪儿如你一般勤奋,那还要你跟杨震开口干啥?看你,母亲都给你说这话了,你支支吾吾的,就不能爽快点儿?”

袁礼看樊月转喜为怒,心里也生出不快:“我跟随大人多年,太了解大人的秉性,我即便开口,杨大人他也不会答应的。”

“哼,还没等杨震回绝,你就先回绝了是吧?我看你根本就没有把彪儿当作你的内弟,如果当作了,你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樊月赌气扔下筷子不吃了。

“你,你,”袁礼见樊月身为妻子,一点儿也不了解自己的为人,不但不替丈夫开脱,还帮着岳母为难自己,想着心里越发生气,“月儿你说话太无理,别说我的内弟,即便是我的亲弟,我也不会去。”

“好吧,那你就好好做你的九卿卫尉吧,樊家的事不用你操心了,你请回吧!”樊月见袁礼如此愚钝,心中十分生气,原本打算这次就跟着袁礼回去,见袁礼这般靠不住,干脆就下了逐客令。

袁礼没想到做了妻子的樊月还如从前那般任性无礼,心想这样的妻子不要也罢,一赌气,转身出门离开了樊府。

望着袁礼走出去的背影,樊月跺着脚号啕大哭。

樊太太看着这小两口刚要和好,为了彪儿的事又闹出矛盾,心里又堵又气,她唉声叹气,想着这会儿老爷远在荆州,一时半会儿也回不来,这朝廷一年一次选拔官员的时间已经到了,老爷自是远水不解近渴了,樊太太思前想后,突然想起一个人也许会帮这个忙。

樊太太备了份厚礼,趁着暮色即刻去往耿宝府邸。耿宝是皇上安帝的亲舅舅,乃当今国舅,有他在皇上跟前说句话,那要比那个杨震的分量重得多啊!

一进耿府大门,耿宝见到一身绫罗绸缎,带着珠光宝气的樊太太,很是惊奇。

樊太太左一个大将军,右一个大将军地唤着,耿宝一边乐的合不拢嘴,一边又谦让地说:“樊太太能光临敝府,真是稀客稀客。但是,万不可称大将军,如今有邓大将军在朝,这话传出去可不好。”

樊太太心里明白得很,他知道邓骘在朝廷手掌实权,这耿宝心里多有不快:“管他谁呢,在我们樊家人的眼里,耿国舅就是大将军。我家老爷不在,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有事,需要大将军帮忙。”

耿宝客气地说:“只要本将军能帮上忙,定会鼎力相帮。”

樊太太递上礼物,小声说道:“我儿,樊彪,今年二十二岁,求大将军在杨太常面前美言几句,让我儿入朝为官,还望大将军切莫要推辞。”

耿宝看了看樊太太放在桌子上的那盒珠宝,面露难色:“夫人知道,我这些年一直在西北雍营镇守边关,近日因为战事稍缓,回家看望,朝中的事,听说杨大人刚刚在实行什么变法,我还不曾细察。”

樊太太说:“啥变法不变法的,还不是那邓骘推举的穷茂才在那搞花样在朝廷显能呗,听说皇上本就不同意这个变法,是太后一意孤行。咳,可怜皇上都到亲政年龄了,就是亲不了政,只能任凭那邓家人当道。”说到这,樊太太看到耿宝脸上露出不悦。

耿宝赶紧说:“皇上亲政不亲政,这话在外边可不敢胡说。在我这说,本将军权当没听到。”

樊太太接着又说:“耿大将军乃当今国舅,有您在杨太常面前说句话,那杨震必会给你面子的,他杨震难道不知道,这天下原本是刘家的?”

耿宝点点头:“樊太太这话不假。不过,樊常侍也是太后身边的人,樊太太为何不去找一下樊公公,这件事有公公出马,定可马到成功。”

樊太太贴近耿宝的耳朵悄声说:“大将军是推辞本太太哩!大将军难道不知,我家彪儿他伯父,说起来是个常侍,其实就是个宦官总管,服侍太后也是君命难违。再说了,他也只是个宦官,是个老奴,哪里有资格跟人家说话哩?在朝廷,谁不知道耿大将军是大鸿胪,是朝廷外交大臣,主管朝廷外交事宜,人缘极广,手眼通天,没有大将军办不成的事情。”

作为车骑将军的耿宝,这时主要担任九卿之一的大鸿胪。大鸿胪的职责主要是掌管接待诸侯和少数民族。此时的耿宝,作为将军,他很少到边塞去,作为大鸿胪,他很少管少数民族的事,他把自己的心思重心放在接待诸侯上,整天住在京城,借与这些人喝酒、下围棋和替别人跑官给自己网络关系。

耿宝一边谦虚推辞,一边又看看桌上的那一盒珠宝,装作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说:“樊太太,这件事的确不好办啊,但夫人既然托付于本将军,念及樊家与耿家的那点儿旧情,耿某就去一试,如若不成,还请夫人不要责备才是。”

樊太太一听喜上眉梢:“哪里哪里,大将军这是哪里的话?只要大将军肯出马,那杨震不会掂不清轻重的。大将军您多费心了,等我家老爷回来再来府上重谢。”

从耿府出来,樊太太心里好高兴,可是,回到家里,想着想着,怎么又觉得不踏实。儿子入朝做官的事情,毕竟是大事情,必须派人到荆州,把朝廷的决定告知老爷,叫他必要时回京城一趟。

这天,在荆州城外的武陵山的树林里,樊闰领着一个妙龄女郎和郡丞金武在打野鸡。只见樊闰双手握着个弓箭,走在山林里的前边,后边跟着一个满头大汗的妙龄女郎,再后边的金武一手提着一个野山鸡,一手提着樊闰和那个妙龄女郎的行李。

只听那个妙龄女郎一边喘气,一边说:“州太爷,歇会儿吧,受不了了。”

樊闰回过头,一手握弓箭,一手把那女郎拉到跟前,用手撩起女郎脸上溜下来的一绺头发,趁给女郎擦脸上汗水摸着女郎的脸庞。

这时,一个衙役气喘吁吁地跑在后边,边上边喊:“大人、大、大人……”

樊闰停下来,回过头看着。

那衙役跑到跟前说:“大、大人,有、有、有一个不好的消息。”

樊闰镇定自若说:“会有什么不好的消息,用得着你这样追来报信?”

衙役说:“王密回来了,王密拿着太后的懿旨回来了。”

“他回来干什么?”樊闰还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他拿着太后的懿旨,来荆州,接替大人的武陵郡太守。”衙役说。

樊闰一听,惊得手中的弓箭掉在脚下,身子往后一斜倒在地上。女郎身后的金武也惊得手上的野鸡、行李掉在脚下。

两年前,在荆州,樊闰登上刺史的宝座之后,很快把认真审案的官员王密弄走,扫除了眼中钉。但是,还没有等他把案子上报结了,已经在荆州的乡间有了流言蜚语,而且,在朝中的兄台樊丰给他写来书函,说朝中有人对此议论。为了把这个案子做成铁案,樊丰在信中叮嘱,要弟弟缓一缓,拖一拖,待一切风平浪静过后,趁人不注意,短期结案。

因此,他抱着“三十六计拖为上计”的心理,没有急于给朝廷上报“张生喊冤案”的结果,而是开始舒舒心心地过着他的荆州最高长官的醉生梦死的日子。整日游玩山水,吃不尽的宴请。

本来,他打算给朝廷保荐金武做武陵郡太守,但是,他觉得自己这些年还没有捞够,因此,他要等自己捞的满足了,再给朝廷举荐金武接替他的武陵太守。

然而,王密杀回荆州了,这完全打乱了他的阵脚。

樊闰在金武的搀扶下,懵懵懂懂回到荆州城里的州府之后,开始等待王密这个新任太守,来府上拜望他这个荆州的最高长官。可是,王密没有来,他不是在郡府理事,就是在武陵郡的十二个县访贫问苦。

由于同住在一个荆州城里,在樊闰看来,王密成了他这个荆州最高长官的最大威胁。他日夜在想,是不是朝廷不相信自己?而且,王密的杀回,对他把“张生喊冤案”做成铁案,增加了更大的阻碍。因为,王密是重审“张生喊冤案”的主审官,他对案件的内情一清二楚,而且,他的重返荆州内幕到底是什么,樊闰心里一直有些发慌。

时间过去了不知多少天,王密不见有什么动静,樊闰的心里稍稍有些放松。

这天,樊闰在金武与另一个妙龄女郎的陪同下,在沅江边上玩水。因为,他多少天了没有出门,这个妙龄女郎缠着他,要他带上到城外游山玩水。

这时,金武胳膊上挎着、怀里抱着樊闰和那个妙龄女郎的衣服和行李。

江边不远处停放着樊闰的那辆三驾马车。

樊闰正与那妙龄女郎在江边浅水处互相拍打着玩水。樊闰把江水不住拍向妙龄女郎的身上,而妙龄女郎则用双手往樊闰身上撩水。两个人好像比赛拍水一样,最终,妙龄女郎的身上被樊闰拍溅的江水湿透了,那修长的丝质留仙百褶绿裙几乎全部贴在她的身上,那突出的胸部和臀部,显示出了女人优美的线条美。

女郎生气似的噘着嘴说:“州太爷,你弄湿了我的衣服,让我怎么见人,你赔我,你赔我。”她说着,就往樊闰身上蹭。

樊闰的衣服也湿透了,贴在身上,他顺势把女郎抱在怀里,如同两个赤条条的男女搂抱在一起。这时,只见樊闰用手指在女郎的额头上一点说:“你脱下来,我就赔,就赔。”

女郎抱住了樊闰的脸,两个人一下子更加紧密地抱在一起。

这时,州府一个衙役跑来,喊:“大人,家里来信了。”

樊闰听到后,有些扫兴地放开了怀里的女郎,两人回到江边上。

那个衙役递上家书,樊闰让女郎先上了马车的棚里。樊闰快速看完了家书。是太太派人来到荆州了,要樊闰回京城商量儿子的事情。

原来,杨震进京担任太常推行的“官员选任变法”新政,直接阻挡了樊闰的儿子樊彪进入仕途的道路,其实,京城家中的太太派人到荆州之前,他就意识到了。因为,他知道儿子的年龄,也准备把荆州“张生喊冤案”等大事摆平之后,就进京找刘凯、刘章两个皇叔,解决儿子樊彪入仕做官的事情。

樊闰打发走那个衙役,然后,钻进了马车的棚内,让金武赶着马车回到荆州城里的州府。樊闰刚下马车,一个衙役跑过来说:“大人,张生的父亲正在荆州城到处喊冤告状,大人看如何办好?”

樊闰一听,心想: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敢离开荆州的。

长乐宫御书房里,杨震在给安帝讲课。

邓太后拜杨震做安帝刘祜的帝师、太傅,她要求杨震给安帝讲经授典,这正好是杨震的专长。杨震与安帝在一个低案两边的锦垫上相对跪坐着。

杨震陪刘祜侍读,给刘祜讲课,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毕竟杨震是闻名大汉的儒学大师,安帝对这个儒家夫子,要说,还是既敬重又好奇,加之经常听太后和一些文武大臣夸他,因此,对杨震的讲课总是认真地听。

杨震认为,这是用儒家思想来正君心,传经授道,使安帝修其身、治其国、安平天下成为一代明君,从而实现儒家理想的最好机会。

当朝儒学大师给青年皇帝讲授“四书五经”,讲皇上要修身为本,修身主要是多读书,多想着天下,多想着黎民百姓,减少欲望,不独断专行。

他以孔子的《礼记·大学》中的“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要内容。杨震讲道:“皇上,孔子在《礼记·大学》中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杨震讲释道:“皇上,孔圣人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扬正大光明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渊博的知识,获得渊博知识的途径在于多读书,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读书,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使天下太平。”

因为安帝小时候也读过这些,只是对其中的意思还有些懵懂模糊,现在杨太傅这么一讲,他一下子明白了许多。

杨震又继续讲道:“皇上,你注意到了没有?这段话里边,有一句话很重要,就是‘物格而后知至’。这六个字的意思是,人要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念,来让自己头脑清醒,分明是非曲直。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在待人处事的各方面做到真诚二字,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家庭是国家的基石,把自己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一个能把自己国家治理好的人,那么他也一定能让天下充满和谐,充溢太平。因此,这六个字,还可以概括为另六个字,就是‘存天下,抑贪欲’。”

安帝一边听着,一边点头。

头一天的课,对安帝和杨震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君臣师生笼罩在一片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安帝像个小学生一样专心致志、一心听讲。

杨震讲课,安帝沉浸在知识的大海里,无忧无虑;可是,杨震一走,除了门外的宫女和宦官,只剩下安帝一个人,御书房空荡荡的,安帝就又烦躁不安起来。

安帝那日在朝上被太后当着百官驳回圣命后,心中自是不满。虽然在朝堂之上不敢作声,但回到寝宫后便大发雷霆:“我还是不是大汉皇上?为什么每道圣旨都要以太后诏、加太后玉玺发?为什么?为什么?”

当时,安帝一边嚷嚷着,一边摔东砸西的。宫女们吓得低着头不敢吭声,赶紧收拾被砸烂的瓶瓶坛坛。

安帝刘祜为邓太后和邓骘所立。因安帝性情软弱,又自认为出自支庶,名义不正,加之邓太后总认为他还不成熟,因此朝中大权自然不敢交与安帝。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帝心中多有不满,再有一些排斥邓家的宦官从中唆使,安帝与邓太后之间便不知不觉生出嫌隙,很多事情,安帝表面上听从于太后,私下里却有自己一番想法。如今,安帝已二十岁,已经成年,亲政的心情就更为迫切。

想着荣儿每日里独守空房苦等自己,安帝就坐卧不安。如果自己亲政,怎么能让自己最爱的人遭受如此折磨?这些都怪太后独断专行,如果自己是嫡出,那太后岂能独霸朝权到今?如今,又给自己安排个太傅,说是给自己传授治国安邦之道,实则是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密探而已。那个杨震,到底有多少学识?整日里就知道给太后出些个鬼点子,这样改,那样变,早晚会改得天下大乱。

安帝砸累了,喊乏了,就躺在床上胡思乱想。

这会儿,安帝想着那天的事情,就有些烦,想着伯荣,就沉浸在思念中,而太后和班昭为他层层选出的皇后和十多个妃子他很少临幸,形同虚设。

“皇上,太后请皇上到永安宫去。”正想着,忽听小宦官来报。安帝急忙整理好妆容,乘着六羊车带着宫女宦官匆匆去往永安宫。

邓太后见刘祜请了安坐下来,便开门见山问道:“太傅给皇上讲课了吗?”

安帝说:“讲了,今天讲第一课。”

邓太后问:“感觉怎么样?”

安帝说:“太傅讲得太好了,儿臣都听得入了迷。”

邓太后突然问:“祜儿,听说杨太傅上朝的第一天那天,皇儿回到寝宫,砸东摔西的?是不是急于亲政啊?”

安帝没想到太后会如此问话,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低头不语。

太后见刘祜不作声,便接着说:“皇上今年二十了,论理也算成年了。其实,母后已经跟班太傅和大将军商议着是不是该让你独理朝政了。这么多年跟随母后理朝,皇上应该学会不少东西了吧,怎么涵养不深呢?身为一国之君,你那天在朝堂上的表现很不好,不仅表现出对太傅、老臣的不尊重,也显示出你浮躁的心性,令母后很不放心。祜儿,不要着急,江山社稷最终是你的,你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跟着杨太傅多学点儿治国安邦之道。杨太傅是我大汉少有的圣贤之人,难得的栋梁之材。皇儿要好好跟上杨太傅习文、读书,只有去掉心浮气躁的心性,遇到大事能心静气定,方能担负起复兴大汉的重任。如此这样,母后才可安心将江山社稷交付与你。”

安帝看了看太后,又低下头说:“母后,儿臣记住了。”

刘祜当面应承,背地里却听了刘凯、刘章关于刘氏的江山刘家人要尽快掌政的话,对邓太后迟迟不交政仍极为不满。

一日,杨震按照太后的旨意,在洛阳城里寻找那个叫张衡的才子。

他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一个胡同小院里,见到了正在院子朗读文章的张衡。张衡四十七八岁的年纪,杨震告诉了他来意,并做了自我介绍。

杨震说:“杨震拜会大汉第一才子。”

“你就是朝野传颂的大清官关西夫子?请坐!请坐!四知公。”张衡好奇。

杨震谦和地说:“杨某早闻张才子的《两京赋》名满长安和洛阳,只是一直未曾读到,一直希望拜读到大作。”

张衡也谦和地说:“四知公过誉。等有时间了,张衡再抄一份,送到府上请教。”

张衡自幼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然而,他更倾心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深得大将军邓骘和邓太后赏识。张衡平日里从容淡泊,不慕功名富贵,不喜与俗人相交,杨震了解到这一切,深深敬佩张衡的人品。

张衡为人品行与杨震十分相似,杨震在荆州和东莱救民爱民,打击豪强,清正严明,造福百姓的事张衡也早有耳闻,对杨震也是肃然起敬。今日相遇,虽未曾谋面,但两人一番交谈,却一见如故。

张衡热情地给杨震沏上一杯上等好茶:“四知公是一代明公,张衡早已敬仰不已。”

杨震谦虚客气地说:“岂敢岂敢!张才子懂天文,识地理,知识渊博,博古通今,我辈与之相比,真是惭愧万分。”

张衡说:“四知公过奖了。大人在荆州追脏赈灾,救荆州百姓于水火之中,朝野皆知;到东莱又不畏豪强,清田查户,推行‘两改两植’,使东莱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如今,在太后和皇上眼中,四知公是大汉朝廷的有功之臣,在百姓眼中,是青天大老爷。提起四知公,百姓拥戴,朝野佩服。”

杨震说:“作为人臣,又尽臣职,这都是过去的事了。今日登门,主要是奉太后懿旨,请张才子入宫,为大汉江山社稷献智献策,还望张才子不要推辞。”

张衡说:“本人是个直爽之人,不瞒大人,那年,大将军把你从关西请出山后,又来到寒舍,请张某出仕入朝,但张某厌恶官场,对当时的朝廷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时过多年,大汉江山蒸蒸日上,太后的圣明,有口皆碑。连大人这样的一方名儒、圣贤之人,都愿意献策献力。大人带着圣意,礼贤下士,光临寒舍,张某还有什么可推辞的?”

杨震听到这,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张衡说:“四知公入朝以后,推行的‘官员选任变法’,利国利民,实乃选官之良策,开了选官之先河,天下学子叫好,本人非常赞成。”

杨震与张衡相谈甚欢,都有相见恨晚之意,整整谈了一个上午。

太常府衙,因为“官员选任变法”,一片忙碌景象。

杨震身为九卿之首太常兼吏曹尚书,于是,他的办公地设在太常府。他把尚书朝务与太常朝务就一起在太常府合署办理。

自从那日杨震在朝堂之上上书推行“官员选任变法”的主张后,朝廷内外就炸开了锅,反对声、赞扬声此起彼伏。官僚集团强烈反对,莘莘学子极力称赞。杨震清楚,任何一项变革或变法都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也会让更多人受益。有了太后的首肯,杨震对这场变法更有信心,但他也清楚,变法毕竟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也是有风险的,一旦变法失败,自己身败名裂是小,大汉江山社稷是大。一旦失败,就有可能人心大乱,从而使江山社稷不稳。因此,杨震多日来也是频频走访各方人士,听取对变法的不同意见和声音,仔细修改变法方案,使之更加完善。

这会儿,杨震正在太常府与来向他请示汇报的太仆、吏曹侍郎谢恽,探讨、商量“官员选任变法”的一些事宜。自从杨震为太后请出大汉“奇才”张衡,路过之处,又听到了各方面对“官员选任变法”的反应,对这次“变法”信心大增,决心搞好。

杨震说:“谢大人,你在吏曹署理多年,对于官员的选任经历颇多,希望在本次‘变法’中,多献策献力。”

杨震不计谢恽那天在朝堂上对他提出的“变法”持反对意见,因为,太后安排谢恽做这次开科取仕的副主考官,也是他这次“变法”的助手。

“那是,那是。”谢恽虽然对杨震这次“变法”心存芥蒂,而且打算在暗中与杨震抗争到底,打算把杨震搞成历史上“第二个商鞅”,但是,他知道,这次变法杨震背后的最大支持者是邓太后,以及班昭那部分读书人和邓骘那些贤良,因此,他不会再在朝廷的公开场合做出反对,但是,作为这次开科取仕的副主考官,他不会任杨震摆来摆去的。

杨震就变法的具体事宜,谈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他说:“这次开科取仕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尚书》《五经》为主,以此考察备选官员对为官的一些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由太学院出题,你我二人审查,太后、皇上批准,考试由吏曹具体组织,包括出告示、负责报名等,谢大人觉得如何?”

谢恽说:“杨大人,我们是在为朝廷选拔官员,而不是选拔博士,下官觉得用这些内容考官不妥。”

杨震说:“这些学识,是作为大汉官员必须知道的常识。”

谢恽一时无话。

杨震又说:“这次开科取仕的考试,考场就设在太学院,由太学院具体负责安排试场、安排监考人员、批阅试卷等,谢大人意下如何?”

谢恽皮笑肉不笑地说:“杨大人,你在这方面是内行,但是,下官觉得不妥,为朝廷选拔官员,考场应该设在我们吏曹府衙大院,由太后皇上下旨,从九卿六曹官员中抽人监考、阅卷才是。”

杨震有些不悦:“那么多考生考试用的案、垫从哪里筹备?这些习惯了养尊处优的官员是否能坚持监考下来?谢大人想过没有?”

这些,谢恽当然没有想过,因为,在他的思想里,这些都是不合时宜的夫子做法,因此,他默不作声。

接着,杨震又就被选官员考察方面的事宜谈了自己的意见。因为往年“举孝廉”均采用地方官员举荐的形式,其弊端就是举荐人往往夹杂有个人的偏见、亲疏、私心、爱好、主观色彩等因素,容易使舞弊之人、投机取巧之人乘虚而入。杨震阐明,这次变法,就是对通过开科取仕初选出的被选官,由朝廷派人到这些被选官的原住地、生活地走访乡民邻里,了解被选官所在地的乡民邻里反映,特别是忠孝节义、贤良方正、人品为人处事等,真正能把德学兼备的人才选拔到朝中,以此作为朝廷的栋梁,为大汉的国运兴昌献智献力。

谢恽虽然对这些有不少意见,但又说不出自己的成熟意见,只能按杨震说的办。杨震夜以继日,对这些“变法”内容反复修改,终推出了一个“变法”的“文本”,报请朝廷批准。邓太后和安帝御览后,批奏实施。

连日的劳累,杨震深感疲惫。这时,他还在太常府后花园里,来回踱着步子,还在思考着“变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漏洞和不足。

“爹——爹——”突然,杨震好像听到小儿子奉儿的叫声,一回头,恍恍惚惚看见杨奉从太常府的大门口向他跑过来。

直到杨奉扑到杨震的怀里,他才如梦方醒。杨震一把抱住奉儿,这才看到妻子柳氏也站在了他的面前,非常意外,惊喜交加:“他娘,你们怎么来啦?”

柳氏身穿一身干净的麻布缝做的那种皂色的上衣下裾式汉时衣裳,下裾的裙摆是用四幅麻布拼合而成的,裙裾长不及地。柳氏的发髻,仍然是乡下妇人那种挽法,将束于脑后的头发反绾成盘桓髻式的汉代露髻式垂髻。柳氏的全身上下给人一种干净朴素的感觉。她回头给杨震指了指后边微笑着的袁礼、周广。

“袁郎,周郎,这是怎么回事啊?”看见袁礼、周广在笑,杨震着急地问。

原来是邓太后安排袁礼、周广二人,悄悄地把杨震的妻子从关西潼乡接来,照顾杨震的饮食起居。同时安排二人,让杨震老夫老妻先住在太常府侧房,然后,由朝廷出租金,为杨震在洛阳城里租一处比较宽敞的院落。

杨震看着站在面前的三子杨秉和小儿子杨奉,心里非常高兴。杨秉已二十出头,是初次来洛阳,他身着汉时百姓常穿的那种短上衣、长裤子。

这时,已十一二岁的小杨奉仰着头抢着说:“娘说来看爹,我好想爹,就缠着娘来了。三哥是为了一路照顾娘和我的。”

杨震眼睛湿润了:“朝廷大事,太后通宵达旦,日理万机,怎能为杨某这等琐事给太后添烦,万万不可。租房的事情,就由冯宝去办。奉儿娘仨既然来了,就住两日,由冯宝送回去。”

杨妻柳氏携子来洛阳的消息不胫而走,想不到这竟成了一些人求杨震办事、给杨震进贡送礼的托词。

同类推荐
  • 大明紫磨金

    大明紫磨金

    本小说通过塑造金宜郎、朱倩瑛等男女侠义形象、复杂身世及感情经历,以失传紫磨金、明茎草、青冥剑等宝物为线索,真实展现了明代宫廷疑案、江湖帮派争斗及古人文明成就等历史画卷,生动描写了建文帝后裔隐居避难、起义首领刘通之子纠众举事、宁王宸濠举兵谋反等史实传闻,艺术刻划了王守仁、胡世宁、张天师、宁王宸濠等诸多历史人物,并浓墨渲染了大别山碧云谷、黄山五行院、龙虎山天师府、南京神乐观等奇闻轶事及桃花源般景象。书中描绘的百余名人物个性鲜活,跃然纸上而过目不忘;演绎的故事情节张弛有度,布局谋篇巧妙而不落俗套。即便只起跑龙套角色的儒释道三教高人也各具风采,论理说法回味无穷;明代各阶层人士饮食习性、俗言俚语等生活风貌也写得妙趣横生,相信读后应可令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
  • 万历后宫之乱

    万历后宫之乱

    万历皇帝的一生是一个谜,有历史学家指出:“明亡,实亡于万历。”在他执政的四十八年中,竟然有三十年没有上朝,究竟他为何如此“怠政”?他在后宫又过着怎样奢靡的生活?他最爱的郑贵妃是怎样的一个女人?他为何没有立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围绕“国本之争”而发生的三个谜案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 春潮

    春潮

    22岁的萨宁在德国旅行,遇见19岁的女孩杰玛。萨宁对杰玛一见倾心,为此改变了回国计划,决定留下来——为了杰玛。杰玛已有未婚夫,但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杰玛终于无可救药地爱上萨宁。这时一个叫玛丽亚的富婆,突然闯进他们的情感世界……
  • 初夜:把伤口变成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初夜:把伤口变成智慧(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生命本身是最精彩的读物,忽略初夜的阅读,将会成为无法弥补的憾事。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的绽放。而这绽放——正是花芯的破碎!24个故事,纪念我们每个女孩的初夜。
  • 魔山

    魔山

    德国大文豪托马斯·曼震撼世界文坛的力作,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一本反映一战前夕欧洲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代表作!《卫报》:读者从《魔山》中体味到的阅读乐趣,远比它令人生畏的名声要多得多。巴蜀译翁杨武能经典译本,还原一个最欧洲的《魔山》!在人类文学史上,历时12年创作的《魔山》深刻揭示了理性与欲望,个体和社会的矛盾,是德国现代小说的里程碑。魔山的疗养院里住着一群“病人”:普鲁士军官、俄国贵妇人、荷兰殖民者、天主教徒。他们在疗养院里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静静等待着死亡的来临。而一个新来的病人却意外打破了这场平静……
热门推荐
  • 佛说八正道经

    佛说八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冷艳皇后恃宠而骄

    冷艳皇后恃宠而骄

    那日,她不顾亲人的阻挡,跑到他的面前,二话不说便扇了他一掌:“你为何非要杀她?”他冷淡地盯着她猩红的眼眸,皓齿微露,“因为她该杀。”听得此言,她心底一寒,脸上泛起诡异地冷笑,“是,你是高高在上的一代帝皇,所以能肆意杀戮,如若我继续待在你身边,恐怕也会是这个下场。”语毕,她头也不回地走出锦殇殿,连解释的机会都不愿给他,他却是满怀信心地笑了笑,道:“终有一天我还是会找到你。”三年之后,樱花飘落,相隔许久的两道目光重新汇聚到一起。“这位美丽的姑娘,不知能否一问芳名?”他露出了招牌式的笑容,“在下紫淞竹。"她一怔,随即嫣然一笑,缓缓向他的方向走去,“我叫琳雪,全名百慕琳雪。”
  • 绝情毒妃很难追:腹黑邪君冷情妻

    绝情毒妃很难追:腹黑邪君冷情妻

    她是金牌杀手,精通医术,却没想到,会死在自己最信任的人手里。她带着绝望和愤怒来到了另一个世界,重生的她是一个废物、结巴的冷家三小姐。“废物、结巴,通通都给我滚,姐姐我可是金牌杀手······”想都这儿她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痛难忍,她发誓这一生绝不相信任何人!
  • 穿越者争霸传

    穿越者争霸传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穿越,近百万的地球人穿越到了一个异界大陆。他们来自地球的不同年代,拥有着不同的身份。有人是1968年的热血青年有人是1990年的国际倒爷有人是2002年的超级阴谋家有人是2015年的淘宝店主和小嫩模在兽人、精灵、矮人、巨魔、魔兽、魂兽横行的大陆上,人类最终将发现真正的敌人。这不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这是讲述整个穿越大时代的故事,没有哪个人是绝对的主角。(求收藏,求评论,求鼓励。)
  • 诸天之深渊帝魂

    诸天之深渊帝魂

    灵魂为帝魂,肉身为吞噬!吾主宰深渊,执掌诸天万域!深渊之下,吾为主宰!深渊之上,吾为邪帝!书友群号:1006362055
  • 将军不好当:逃妃御夫

    将军不好当:逃妃御夫

    这个穿越疯狂的年代,不穿越就不是女主角。作为女主角,她夏伶舟当然也要穿一下。但是老天,你别让她整个人都穿了,这样的血本她可受不来。或者身体穿越也行,至少让她落在平安的地方,就这样随随便便掉落沙场,那十万大军可不是拿来做摆设的..好不容易得救却惹上夜宇国将军云亦痕,为了逃跑不惜签下一个不平等条约。如果他打了胜仗,并且找到了逃亡中的她,就必须嫁给他!那还不赶快跑!顾着逃命的她又救了落败的他,条约不成立了,可这个拽拽的落难将军竟以她看到了他落魄这个无聊的理由为由困住她!从沙场到将军府,逃跑了N次,可最后都会被抓回来,某一次逃跑居然遇到夜宇国的小王爷璃岸,并且还把邻国的皇帝当做人质?她就真不信自己逃不出这个将军府!!==========乃是《王爷不好当:拽妃御夫》的系列文..
  • 女王爷来都市

    女王爷来都市

    大洲王朝第一位女王爷与2020年学渣顾渊发生了跨时空的灵魂互换。顾渊,是你的东西,我都要会替你拿回来的,包括那个男人!“就没有我木轻影搞不定的男人。”“我李弛予想要的女人,就没有我得不到的。”两人因利益结婚。木轻影以为可以玩得过这位腹黑总裁,没想到最后还是被坑了!关键时刻,出现反转,原来他是白祈吾转世。白祈吾,大洲王朝大将军。敌军兵临城下,木轻影带兵作战,最后惨死在了乱箭之下。白祈吾为再见她一面,进入无限轮回路,只能在2020年再见她一面。
  • 我是珍珠你是蚌么

    我是珍珠你是蚌么

    我是珍珠,你是蚌么?我是,我永远都是你的蚌。
  • 联姻选我我脸盲

    联姻选我我脸盲

    [先婚后爱,甜宠]两家联姻,将他们两人绑在了一起。程乔:我和我老婆从小就认识。舒茗卿:不认识,没见过,你怎么乱说。一次聚会,她说:“我结婚了,你自重。”他说:“我叫程乔。”“呃,老公,你换了个发型我没认出来。”
  • 快穿之林深时见鹿

    快穿之林深时见鹿

    她是即将散在浩瀚宇宙中的一丝能量波动形态,被333系统意外挽救赐予一个残破肉体,代价是穿梭到一个又一个的小世界里完成任务。于是林燕洇白茫茫的世界里加入了任务两个字,也只有这两个字,像一个机器一样无情工作。每个小世界里都有一个清涔高贵的少年对她眉眼弯弯,把她纳为自己的翼下,还口口声声说“爱”她。林燕洇歪歪脑袋:这个人类在说什么玩笑话?于是,俊美王爷,清冷校草,邪魅教主,傲娇总裁,淡漠太傅……追妻路漫漫。只是这一切,真的只是意外吗?(男主一个人,女主不小白,男强女强1v1,无狗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