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8900000012

第12章 第二辑书人书事(5)

第二辑书人书事(5)

书的形式与内容

现在的书做得越来越漂亮了,从整体设计到版式、用纸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中民间出版工作者或者说工作室功不可没。但装帧、封面设计、开本等毕竟是形式,书的质量最终是由内容决定的。比如说《管锥编》、《政治的罪恶》等学术经典,封面设计都很简单、淡雅,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巨大的魅力。文学名著如译林版精装的《蒙田随笔集》(三卷本)《卡尔维诺文集》(六卷本)等,版式、封面等也很简洁,光是书名就使嗜书者趋之若鹜;上海译文社的翁伯托?埃柯《波多里诺》,封面设计素净,又加上了腰封、塑封,可谓锦上添花,一上市就受到了热烈欢迎。

与版式的多样化相比,书的开本比较单调,一般是国际32开,现在小16开越来越风行。小16开用纸分多种,作家社的《黄河十四走》是850×960毫米;山西古籍社的《老北京的360行》是889×1194毫米;百花文艺社的《现代小说技巧讲堂》是740×970毫米;春风文艺社的《深喉》是150×230毫米。本着节约、高效原则,各出版社尽量迎合读者需要,如“百家讲坛”系列书,基本是787×1092毫米的小16开本。

用国外进口的蒙肯纸做成的书很轻。现在流行使用轻型纸,可以使篇幅不大的著作显得很厚。国产轻型纸吸水性太强,无论印制彩图还是黑白图都会走样,所以有黑白图的书最好用胶版纸印,全彩的书就用铜版纸印,照片保真效果好,比用轻型纸贵不了多少。

现代人买书不仅为了读,而且为了藏,不少人主要是为了藏或赶时髦、随大溜,导致注重形式甚于注重内容,甚至本末倒置,如不读《论语》而读什么《××〈论语〉心得》,这不是买椟还珠吗?

好书主要靠内容吸引读者,如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黑色封面庄严、大气(黑色成了百花文艺出版社建筑类图书的标志),先是出国际32开本,发行了几万册;后来做成小16开本,又发行了2万多册。有了好内容再有好形式当然更好,没有好形式光有好内容问题也不大,毕竟多数读者(专业人员除外)是读书而不是读封面、读版式、读开本。形式可能影响到购买,不太可能影响到阅读。

书?友

上海有《文汇读书周报》、《文学报》、《书城》、《上海书讯报》等有关读书和出版的多种报纸、刊物。同为直辖市的天津,仅仅有一份四开四版的《天津书讯》(周报),后来还因故停办了。《天津日报》一度存在过“书林”专刊,也被经济洪流冲没了。虽然天津没有专门的读书、出版的报纸、刊物,但读书人却很多。作为图书编辑,我接触过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下面几位。

二十一年前,我在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在的科技大学)工作,刘运峰在天津财经学院任教。晚饭后我们都愿意去逛小海地旧书摊,就在那里认识了。刘运峰什么书都买,我们互通有无,他曾送我《四库简明目录》、《狄德罗哲学选集》、《物理学》(亚里士多德)……

刘运峰是著名书法家孙伯翔的得意弟子,在南开大学读书时就是学生书法协会会长。曹禺先生来南大访问,刘运峰代表学生会写了一幅字——“剑胆琴心”送给曹老。他本科念的是政治学,但却是位十分称职的财税工作者,多年来担任《天津财税》编辑部主任,可见他知识面之宽。

刘运峰对鲁迅、孙犁的著作下的功夫尤深,写了长长的校勘记投给出版社并在报刊上陆续发表,受到了有关人士的认可。近几年他出版了《鲁海夜航》、《书林独语》两部读书随笔。他搜集、编辑的《鲁迅佚文全集》,共50多万字,因故没能留在本市,2001年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印了8000套(上下册),很受“鲁迷”们的欢迎。他自己又特意装订了十部精装本馈赠亲朋好友。此书对人民文学出版社修订《鲁迅全集》很有参考价值。200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了他编辑的《鲁迅序跋集》(上下卷)。编书、写书,都是他的业余活动。2003年底,刘运峰被评为天津市德艺双馨工作者,这是对他几十年读书、实践生活的充分肯定。

刘运峰的硕士、博士学位,都是在职读的,可见来之不易,也可以看出他的毅力。2006年调入南开大学,任文学院传播系主任。他可以同时开几门毫无关系的课:政治学、传播学、书法史、财经史……南大调入此人真正是一举多得。几年来他先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卷摩崖?石刻》(上下)《鲁迅书衣百影》《鲁迅著作考辨》《鲁迅全集补遗》《读书与做人——近代名人大学演讲录》《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等著作。2008年即晋升为教授,可谓实至名归。

1998年,我因为编辑《说文谈史丛书》而认识了南开大学的来新夏教授。来先生曾任南开大学图书馆馆长、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来先生德高望重,著作等身,是陈垣先生、启功先生的高足。他的《林则徐年谱新编》及其他好几部著作,都是由启功先生题写的书名。

对我这样的史学门外汉,来先生没有不耐烦的表示。每有新著问世,就打电话召我去聊天,顺便将新书签名送给我,使我很受感动。来先生的《邃谷谈往》随笔集由我编辑在百花文艺社出版,在送给我的样书上,来先生写道:“高为先生 雅藏 感谢您对本书所付出的辛劳”。

几年来,来先生送给我的书有《林则徐年谱新编》、《冷眼热心》、《路与书》、《依然集》、《枫林唱晚》、《一苇争流》、《北洋军阀简史》及台湾版的《来新夏书话》等多种。

2002年,美国华人图书馆协会授予来先生“杰出贡献奖”。同年6月8日,“来新夏教授八十寿辰暨来新夏教授学术研讨会”在美都大酒店举行。来先生的同事、弟子、再传弟子及各种媒体共一二百人到场。天津市邮政局当天特为此会发行了首日封。我也躬逢其盛,收到了来先生的《出枥集》及启功先生题签的厚厚两册共170万字的《邃谷文录——来新夏自选文集》。

来先生是历史学家、图书馆学家、地方志专家、文献学专家,以前是南开大学为数不多能够讲通史的教授,其学术研究成果,在下不敢赞一词。前辈学人的知识水平很难达到,但老一代虚怀若谷、平易近人的处事态度,是我们后来者应该努力学到的。

去年春节,我给来新夏先生电话拜年,提到本市某出版社老总有一部本行业改革的小说问世,87岁的来先生马上表示很有兴趣一读。如此好读不倦的老人毕竟不多了,就我所知。我从网上购来两本《惑》,自留其一,另一本送给来先生,又获得来先生的《邃谷师友》作为回赠。

来先生已届米寿,思维清晰,精神矍铄。愿来先生健康长寿,读书著述不辍。

电视连续剧《潜伏》红遍大江南北,甚至在台湾也受到了关注,有人在为它设想续集。它是根据天津作家龙一(李鹏)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原著的点击率超过1600万次,龙一也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了。

不是2001年就是2002年,天津作协组织天津市第一批签约作家去汉沽采风,我也随队前往,在那里认识了作家李鹏。我记得他那时好像还不是签约作家。李鹏脾气很好,总是笑眯眯的,打扮、做派都像个古代文人。头一次见面我就同他开玩笑:你是有鸟的鹏还是无鸟的朋?他连忙说:有鸟,有鸟!

李鹏在南开大学念的是中文系,对历史兴趣颇浓,曾出版过历史小说集《我只是一个马球手》。他的中篇小说《没有英雄的日子》在《中国作家》发表后,本市老作家王昌定兴奋地向作协负责人推荐:龙一的这篇小说非常值得看,但不知作者是谁。那位负责人乐了:那就是咱们的李鹏啊!2003年“《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共评选出3部长篇、2部中篇,包括大红大紫的《水乳大地》(范稳),但李鹏的《没有英雄的日子》是唯一全票(18票)通过的获奖作品。

也是在2003年,李鹏的长篇小说《另类英雄》由我责编出版了,《没有英雄的日子》只是其中的一章。作品写天津一位阔少革命家的传奇经历,在波谲云诡的局势中屡建奇功的故事,浓浓的书卷气使人不忍释手。如果拍成电影、电视剧肯定也非常好看。

还是在2003年,我奉命寻找《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作者商衍鎏,清朝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的一甲第三名,光绪皇帝钦点的探花。此书南大图书馆没有,市图书馆也没有。一次聊天谈起我要编辑重新出版此书却找不到原书,李鹏应声说道:我那就有。我大喜过望,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李鹏借给我的是三联书店1983年的第二次印刷本(初版是1958年),大大地方便了我的工作。

2009年是龙一人气飙升的年份。随着电视连续剧《潜伏》的播出,同名的中短篇小说集出版了。六年前《另类英雄》出版后反响不大,现在更名为《暗火》就真火了,成了“明火”了。今年刚过去五个月,他已经出版了五部书:《潜伏》《暗火》《暗探》《刺客》《代号》。每月一书啊!真是火得不能再火了!

古人说:人无癖则不可交。龙一喜欢美食,也擅长烹饪。我与他有一个共同点:酒量不大,但碰到知己一定要喝个尽兴。龙一好客,记忆中到他家喝过两次酒,同伴中有著名编剧、一级作家。有个哥们很搞笑,中午招待外地作家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到了龙一家还没吃饭就喊:我要睡觉!我们喝到一半了他醒了,头一句就是:我要喝酒!好在龙一每次请客都提前把妻女送到岳父家,我们愿意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第二天早上作鸟兽散各奔东西,龙一要先睡一觉,然后再起来收拾。俗话说:要想一周没好日子过,那就请客。虽然很麻烦,但下次龙一还是照请不误!

喝酒前参观了他的书房,那些漂亮的书柜和上万册藏书连我这样的专业编书人都艳羡不已。我明明知道爱书人怕别人借书,还是忍不住找龙一借了欧文?斯通的《希腊宝藏》。那是欧文?斯通诸多传记之一,描写的是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传奇的一生,是他发现发掘了特洛伊古城,使荷马史诗的传说变成了现实,震惊了世界。

龙一修养很高,彬彬有礼而不咄咄逼人,对人对事有主见而不当面辩驳让人难堪。跟他交往我获益匪浅。前几天我给他打电话,他问:藏策编的《法国大学128丛书》我都买了,后来又出了几种?他的话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书友。

藏策是青年人中不多见的学者型编辑。《法国大学128丛书》是一套面向法国大学生的学术前沿普及性丛书,每本书都是128页,内容涉及西方人文科学各个领域,至今已出版了上百种。藏策从中精选了7种,作为第一辑推出,受到国内学者们的欢迎,现在成了出版社的品牌丛书。他还策划了《法兰西语境丛书》,也是一套学术译著,已经出版了《女人需要什么》《多元文化素养》。2003年在三联书店韬奋中心举行了研讨会,乐黛云、李洪岩、张颐武等专家到会并赞扬了这套丛书。

2001年,藏策在《中国摄影报》连续发表了7篇论文,用西方现当代文论思想阐释摄影艺术并分析中国摄影界的若干现象,提出了摄影是一门“提喻”艺术的观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和《中国摄影报》联合主办了西方文论与摄影艺术专题研讨会。中国前驻法国大使馆商务处一等秘书、符号学专家张智庭教授在研讨会上说,藏策的“提喻”理论完善之后,我愿意把这种理论翻译成法文介绍到法国去,因为法国是符号学的大本营。史忠义研究员和刘俐俐博导都对提喻的说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4年1月,《淮南师范学院》以头题的显著位置全文发表了藏策近三万字的论文《话语流变中的“工人文学”》,用西方现代文论重新阐释了20世纪“左翼文学”的性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特辟专栏全文转载,这在那家国家级核心刊物是前所未有之事,可见此文的重量。藏策策划组稿的《徐志摩全集》(八卷本)已经出版。

藏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天津作协签约作家,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著有《超隐喻与话语流变》等著述,从事文学与摄影两个领域的“元理论”研究,创立“超隐喻理论”。2009年获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批评奖)。

版本闲话

喜欢聚书,也爱读。一卷在手,出于职业习惯,总是先找到版权页,看看印数。当然,也就是看看而已。按祖国大陆的规定,正式出版的书是要打上印数的。但现在搞活了,许多出版社更多遵循的是国际惯例,不打印数,认为那是商业机密,畅销书除外,就像国外的畅销书,尤其是袖珍本,封面会打上几百万册已上市的字样以广招徕,如《教父》。可即使有印数又能如何呢?您会相信吗?中央统计的GDP与地方汇总的竟然有几万亿的差距!数字是靠不住的。

无论如何,有数就比没数强。以我的经验,印数在3000册以上的,可能是本版书,低于此数的多半就是自费书。正如上面所说,不能相信数字。有些人为了面子好看,明明只印了300册,版权页标示的却是3000册。数字只是数字,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读书先看印数只是习惯使然,也许就是此习惯反倒使人上大当。

看版权页也是为了看版本。如译著,就是看译者是根据哪个版本或哪种语言翻译的,是根据原文,还是根据其他语言而转译的。有时候直接根据原文翻译和根据其他语言转译会有很大差别。没标明来源的译本,总让人觉得可疑。

记得刚上班拿了工资,就兴冲冲地去书店买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1956年第一版,1965年10月北京第三次印刷。版权页上没有印数,定价2元。马、恩照片后、目录前有一页说明,其中有这样的文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是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由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依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俄文第二版译出的……在中文版的译校过程中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文字。”这段说明当时没上心,现在一注意好像就有了问题。

马、恩的著作为什么不根据德文原著翻译,而要通过俄文转译,这不是舍近求远吗?“在中文版的译校过程中参考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文字。”这有点像主客颠倒,“恶仆”篡权,“主人”给仆人打工,“小姐”伺候“丫鬟”。参考:“利用有关材料帮助了解情况:仅供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我们考大学时有所谓“参考分”,如考外语专业,数学是参考分;考中文专业,外语是参考分。我数学考了35分,上学后问问同学,有的根本就没参加数学考试。可见,“参考分”也就是说说而已,基本不起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根据俄文转译,如果马、恩著作不符合“苏联国情”,有违“苏联特色”而做了删改,中文版是照猫画虎还是参考原文予以纠正呢?这绝不是杞人忧天。因为俄文“第二版说明”承认:俄文第一版“译文有许多歪曲原意和不确切的地方”。谁能保证第二版就没有这些情况呢?任何事情(人物)只要有了垄断没了监督,那就可以为所欲为。只要能根据原文直接翻译,就绝不用转译版本。中文1995年版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其《编者的话》有这样的文字:“编入选集的全部文献都根据原文重新校订。”这就比原先只“参考”原著好多了。

由此,我想到了风靡一时的《基督山恩仇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结束了长期的闭关锁国,外国文学经典开禁。同学们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名著,包括经济学教授蒋学模从英文转译成中文的《基督山恩仇记》。四卷一套,四个同学同时看,哪怕从第四卷开始也毫不在意,读得如醉如痴。现在想想,文学作品,最好能读直接从原文翻译的译本,原汁原味保留得或许多一些。如果是转译,尤其是经过“创造性”的转译,可能剩下的只有故事了,细微之处往往译不出来。如法文的“喜剧”一词,还有“戏剧”的释义,英文的这个词则无此意思。

我稍微留意了一下,可以举出许多影响很大的转译著作。如楚图南从英文转译的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原文是德文,下同)、从英文转译的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俄文);周扬从英文转译的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俄文);朱光潜从英文转译的维柯《新科学》(意大利文)、从英法文转译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希腊文);王造时从英文转译的黑格尔《历史哲学》(德文);谢德风从英文转译的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希腊文);高觉敷从英文转译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德文);贺麟从英文转译的斯宾诺莎《伦理学》(拉丁文)……囿于各种条件,不能直接从原文翻译,毕竟是种遗憾。

2010年3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超级畅销书《玫瑰的名字》,这是意大利著名符号学家翁贝托?埃科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次直接从意大利原文翻译过来的。此前的三个译本:1987年重庆出版社版,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版,2001年作家出版社版都是从英文转译的,里面有不少“译错的专有名词、大段删而未译的拉丁文引文。(张大春)”

说到译错的专有名词,这大概是转译本容易出现的错误。如萧天佑先生所译卡尔维诺《美国讲稿》,在注释中提到方平、王科一两位从英文转译了薄伽丘《十日谈》,“我曾对照过意文原版,应该说意思基本无误,但译名失误太多。如这里的纪度实为圭多。(《卡尔维诺文集?美国讲稿》326页)”但“为人剃头者,人亦剃其头”,二十多页以后,萧先生自己也出了错误,大概也是转译的问题。

同书363页:“我(卡尔维诺)还没有选到比危地马拉作家奥古斯都?蒙特罗索写的这篇小说更短的小说:‘当我感到绝望时,那条恐龙依然待在那里。’”

秘鲁-西班牙大作家巴尔加斯?略萨在《中国套盒——致一位青年小说家》中,两次引用这篇小说,并像做语法练习一样,五次改变了时态和人称(54-56页,65页)。这篇著名的一句话小说根据西班牙原文应译成:“当他醒来时,恐龙仍然在那里。”“他醒来”怎么变成了“我绝望”呢?可能同转译有关。

虽然我不懂西班牙文、意大利文,但“绝望”放在此处绝对说不通。一个悲观主义者可能一天绝望一百次,可这并不妨碍他睁着眼睛看世界。而“长眠不醒”“昏睡百年”“睡美人”“黄粱梦”等传统说法中蕴含的世事虚幻、沧海桑田之变,不是“绝望”所能包容的。华盛顿?欧文的名篇《瑞普…凡?温克尔》,主人公一睡几十年,醒来时已经改朝换代,林纾当初就译成了《李迫大梦》。我曾特意请教了西班牙文专家:“醒来”一词有无“绝望”的意思?专家说肯定没有,但词头与绝望相似。也可能萧先生看走眼了,把“醒来”看成了“绝望”。

萧先生翻译的同一部《卡尔维诺文集》第402页,提到了意大利小说家加达的《梅鲁拉纳街上一场可怕的混乱》。在根据英文翻译的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黄灿然、李桂蜜合译)一书中,加达的这部作品被译成了《梅鲁拉纳大街上的惨案》(229、233页)。我当然更相信萧先生的译法,因为萧先生是根据意大利原文翻译的,更接近作者本意。

《为什么读经典》第4页:“我们总要一再推荐读第一手文本,而尽量避免二手书目、评论和其他解释。”根据原文翻译的译本是否比转译的译本更接近第一手文本?“精确或准确,除了指对事物的描写(这在译文中还是能领会到的),主要还指词语在其语言传统的脉络里的精妙。因此,译文所见的精确,可能只是原文的太阳的余晖,甚至连余晖也够不上。(254页,译注)”说得太到位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郑板桥题竹诗)”“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山海关孟姜女庙对联,可以有十几种句读和读法)。”“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烟沿艳檐烟燕眼”、“近世进士尽是近视”。“王干干王蒙 王蒙蒙王干”等等妙语,是无法翻译的,即使勉强翻译了,原文韵味也会消失殆尽。换句话说,能翻译的是表达的内容,不能翻译的是表达的形式。

“黑格尔尝鄙薄吾国语文,以为不宜思辨;又自夸德语能冥契道妙……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而遂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钱钟书《管锥编》1-2页)”相信每一种语言里都有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表述形式,类似汉语的谐音词、句、回环诗、对偶句、一词多义、一语双关等等无法翻译的东西。因此,能读原文当然是最理想的,退而求其次读根据原文翻译的译本,转译本应当是最后的选择。

当然,还有等而下之的所谓“百衲本”,就是从已有的同一种原著的几种译本中东抄一句西掠一句,然后拼凑在一起的译本。这种情况只发生在重译本中。也有几个译本同时出现的情况。如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1900-1938)的名著《天使,望故乡》,2009年一下子就出版了四个译本,因为70年的版权期刚过,不用支付版权费了。我手里的是范东生、许俊东译本,江西教育出版社版,朋友魏力赠送的,煌煌47万言。

林纾(林琴南)同助手共翻译了一百八十余种外国文学名著,而且多数都另拟了书名,如柯南?道尔《歇洛克奇案开场》(现译《血字的研究》,下同);狄更斯《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斯托夫人《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姐弟《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斯威夫特《海外轩渠录》(《格列佛游记》);华盛顿?欧文《拊掌录》(《见闻札记》);孟德斯鸠《鱼雁抉微》(《波斯人信札》);雨果《双雄义死录》(《九三年》);托尔斯泰《现身说法》(《童年 少年 青年》);塞万提斯《魔侠传》(《堂吉诃德》)……林译小说“漏译误译随处都是。”如果根据林译小说转译(除了英美文学,其他语种的小说,如法、俄、德、西班牙文,林译本身就是转译),那就离原著愈来愈远了。这就像《吕氏春秋?察传》所说:“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转译也是如此,数转而面目全非矣。

钱钟书先生的重要论文《林纾的翻译》,全面精到地评价了林译的是非功过。钱先生承认林译“漏译误译随处都是。”,但林纾一方面删节原著,另一方面增补原著,“他在翻译时,碰见他心目中认为是原作的弱笔或败笔,不免手痒难熬,抢过作者的笔代他去写。……把翻译变成借体寄生的、东鳞西爪的写作。”恰恰是对原著的删节或增补,使林译的可读性超过了后出的更忠实的译本,甚至超过了原著。“自己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乐意读哈葛德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译本在文笔上优于原作,钱先生还举了其他例子:波德莱尔之于爱伦?坡;弗莱理格拉德之于惠特曼;伊巴拉之于博尔赫斯。

从文学的角度说,译文可能优于原文。高手可能提升或美化了原著,而拙匠可能降低或丑化了原著。从翻译的角度说,过度翻译(增补、阐释)和不足翻译(删节)都是不可取的,都是对原著的不忠实。过度翻译者或不足翻译者都是在以原作者的老师自居,对原著删删补补,以显示自己比原作者高明,挖出了原著的深层叙述结构。所谓“创造性”翻译,往往是在深层叙述结构上各显其能,见仁见智,言人人殊。因为表层叙述结构在那明摆着,没什么折腾发挥的余地。丑化固然使原作者不满,但美化也未必能使原作者领情——孩子是自己的好嘛。你想借原著之“尸”还魂,赋予原著新精神,原作者还未必甘心献出“臭皮囊”呢!没准还会告你曲解作者歪曲原著呢。

对已故领导人的著作,还是保留原样为好,不能“与时俱进”地不断做“技术性”处理,以显示他们的“高瞻远瞩”“富有预见”。那样就使历史文献变成了当代文件,这与修改日记以紧跟形势一样,都属于造假。

同类推荐
  •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

    《成语中的科学:成语淘宝话健康》围绕着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成语,依据中医学理论知识剖析其中深藏的医学道理,针对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不同状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养生所涉及的问题进行论述:饮食养生(汤液醪醴)、运动养生、衣饰养生、情志养生、起居养生、脏腑养生、依病养生、四时养生、导引养生、针灸养生等。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 霓裳钗影话红楼

    霓裳钗影话红楼

    本书以服饰文化为切入点,结合《红楼梦》中各类人物的个性、遭遇等特点,为读者打开了解读《红楼梦》、领略服饰文化的新视角。中国的传统服饰就如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般博大精深,四大名锦,龙袍,雀金裘,悠久的历史中还有哪些名贵的传统服饰?从红楼服饰到中国传统的丝织业,本书带你走上一条不一样的文字丝绸之路。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斯骗了你》主要内容:说真的,他可是真心喜欢你的啊!如果我是你,肯定会带他远远地离开这里,这样不是很好吗?他可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未婚夫……你为什么不想嫁给他呢?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热门推荐
  • 绝世相师之闯官场

    绝世相师之闯官场

    大学优等生毕业在即,实习期能力表现太过突出,变通法则不会运用,无奈被逼离开上水市,自幼修习祖传心法,一场灾难拯救,一场茅山际遇,从此仕途步入官场,化身正义使者,解百姓之苦,废邪术之人,惩奸邪之徒,贪官污吏,一扫到底。。。。。
  • 通天修仙系统

    通天修仙系统

    看谁不爽就揍谁!剑锋所指无人敢战!谁敢不服气,直接就开打!什么真人、老祖、仙帝、天尊,通通踩在脚下!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作为带着通天修仙系统穿越而来的主角,老子还能让你们这群土著给欺负喽?580432286群号欢迎大家进来讨论交流吹天侃地发表各种意见。
  • 影后大人很忙

    影后大人很忙

    夏暖是顾凉毕生的执着,永世的例外。影后大人很忙,忙着随时随地到处撩人。顾大男神更忙,忙着按住某只蠢蠢欲动的猫儿!每天醒来,顾夫人揉着感觉废了的老腰,控诉地瞪着身边的某头狼。顾先生勾唇一笑,将怀中的人揽的更紧了。“嗯,精神不错,前途无量。”顾夫人表示:她慌……片段:“夏小姐对这部作品有什么想说的吗?”某娱乐记者看着好不容易采访到的两人,心里一阵阵的小激动。晶亮着两眼刚问完夏暖就忽觉如坠寒潭。小心肝一颤,壮着胆子往冷气的方向看去,就看到了顾男神冷眸看着自己。还没来得及疑惑,记者小姐就听男神开口:“她现在已经是顾夫人了。”夏暖挑眉:她怎么不知道。记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最强王者

    都市最强王者

    这是一个真实的梦境世界,这里的怪物是由外界人类的恶念凝聚而成,当这些邪恶的念头到达极限时,就会无形中宣泄进梦境世界,进而形成各种各样邪恶的怪物。人的潜力无穷无尽,尤其在巨大的压力下,但在强大的契约者面前,它们不过只是一堆魂而已!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公平而言,只有绝对的力量!你听,冰冷的金属颤音又一次响起,死亡列车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 大深圳小故事

    大深圳小故事

    女主和男主在学校的时候本来毫无交流,但是因为一同在深圳打拼,才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他们在一起结婚生子。本来前几年的时候他们很是甜蜜幸福,但是后来男主工作有成后就有了别的小心思,女主在痛苦纠结中成长,最终。。。。。。
  • 陶宝

    陶宝

    那些流失在外的古玩们,全都回到祖国来吧!
  • 我的无常大人

    我的无常大人

    姜湄在人世间游荡千年了,从千年前勇闯地府的新鬼变成了被压榨劳动力的老鬼。别人都说地府的无常大人最是无情,姜湄觉得这句话说得真有道理。别人又说那黑白无常长相最为丑陋,这句话姜湄大呼不对。她见过无常大人,很早以前就见过。传言中的笑面虎白无常她是半点没看出来,这整天板着个脸的面瘫王可不就是无常大人吗?又冷又怪又傲娇!这样的无常大人她拒绝接受!
  • 霸道总裁虐恋娇妻

    霸道总裁虐恋娇妻

    “我不认识你。”某女一脸无辜“没管系,我帮你回忆一下昨晚发生了什么。”某男一脸坏笑。王俊凯!!他宠她入骨,她爱他如命,两人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 藏在画中的杀手

    藏在画中的杀手

    富有侦探精神的可可与赛西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恐怖的秘密——凡是被柯卡画过肖像的同学,都神秘地失踪了,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去了哪里。令可可与赛西感到十分可怕的是,在那个整天目光忧郁、表情阴冷的柯卡的书包里,居然藏着他们两个人的肖像。结果,不久后的某一天,一场意外差点让他们俩命丧大海。《藏在画中的杀手》中惊魂未定之中,可可与赛西竟然频频收到离奇失踪的同学们的密信。按照密信上所指示的信息,可可与赛西终于发现了三幅十分诡异的画。画中分别画有窗子会自动开关的乡村农舍;一座住满了僵尸的幽暗城堡;翻滚着巨涛的海边小屋。原来在每一幅画里,都囚禁着失踪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