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8700000009

第9章 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人以胃气为本

上古之时道德高尚而又深得养生之道的人,推究阴阳的变化,探求生死的关键所在,著有《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都认为胃气是人的根本。因为人要维持生存就必须吸收饮食水谷的营养,所谓饮食水谷的精气上注于肺的清气、运行于血脉中蒸津液化精微的营气、运化水谷精微至全身的运气、运行于血脉之外温煦脏腑以及皮毛的卫气、贯心肺而行呼吸的宗气,都是在胃气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胃气的别名。胃为水谷之海。《素问?经脉别论》说:水液进入胃里,放散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脏;脾脏散布精华,又向上输送到肺;肺气通调水道,又下行输送到膀胱。这样,气化则水行,散布于周身皮毛,通灌于五脏经脉,并随着春、夏、秋、冬四时气候,五脏功能状态以及阴阳的盛衰,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大概就是水谷精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正常生理现象。

脾胃元气不可伤

如果人饮食没有节制,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都会损伤脾胃。七情过度都能直接损伤脏腑的元气。脾胃阳气衰弱之后,再加上元气不足,就会出现心火独盛而无节制之象。这里所说的心火,就是离开肾的相火,因其离开了本位,故成为病理之火,又因其来源于下焦,以阴阳划分人体则下焦为阴位,故又可称其为“阴火”。足少阴肾经上行至胸并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连,而心包是保护心脏抵御外邪的,因此阴火可通过足少阴肾经影响到心的功能。这种病理之火会消耗人体的元气,所以这种阴火与元气势不两立。阴火旺盛则元气削弱,元气不足则会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一虚,不能正常运化和转输水谷精微,导致水谷精微不能上达于肺进而布散到全身,却下陷至肾并滋助阴火,使得阴火上冲,助益心火,心火亢盛反而侵侮脾胃。所以在刚开始得上脾胃病的时候,便会出现上气喘急,身热心烦,头痛口渴,脉象洪大,肌肤不耐风寒,畏风怕冷,乍寒乍热的症状。这是因为下焦的阴火上冲,侵犯脾胃,脾胃虚弱,不能将水谷精微输送至肺,外加阴火上冲,助益心火,心火亢盛克伐肺金,就会出现呼吸喘急、身热心烦、脉象洪大等心肺受病之症;脾胃虚弱,清阳不升,阴火冲逆,上干于头部,就会出现头痛;脾胃虚弱,津液不能上承,再加上阴火上冲灼伤津液,就会出现口渴。因为脾胃阳气下陷,水谷清气不能升浮上注于肺,好比春天生发之气不行,无法生长万物一样。脾阳不足,营卫不固,汗出不止,于是便会出现肌肤不耐风寒,畏风怕冷,乍寒乍热等症状。这些都是脾胃元气不足所致。

饮食劳倦伤脾胃,外感风寒伤肌表

然而,内伤脾胃与外感风寒所产生的证候,都有怕冷、发热、咳喘、头痛、口渴、心烦等,症状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其病因、病机却差别较大。饮食劳倦,内伤脾胃的元气,而外感风寒则外伤人体的肌表。风寒外感,为邪实有余之证,当用泻其有余之麻黄汤、葛根汤等发汗。脾胃内伤,是元气不足之证,当用补其不足之法,如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汤等益气补虚。如果误把劳倦内伤、脾胃不足引发的疾病当做外感风寒有余的疾病来治,误用大量发汗药开泄肌表,这是虚证反用泻法,会使虚者更虚。实证反用补法,虚证反用泻法,如此把人治死了,都是庸医杀的啊!既然这样,那么究竟要怎样治疗才恰当呢?只有用味辛、甘性温的方剂,补益胃气、升发脾阳,再辅以味甘性寒的药物泻除阴火才最恰当。《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劳倦内伤的病证,宜用甘温补剂治疗;机体正气受损的病证,宜用甘温补剂治疗。”甘温补剂能祛除内伤脾胃所致的大热,脾胃内伤最忌讳用苦寒之药,因其会损伤脾胃的元气。脾胃病初患之时,多为内有热邪,一般表现为形体衰弱,中气不足,不思饮食,胃中有热气熏灼于胸的感觉。现在创立补中益气汤以治疗此证。

脾胃病初期,治用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病重,劳役所伤以及发热严重者用3克),人参(去芦,咳嗽者不用)0.9克,炙甘草1.5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0.6克,橘皮(不去白)0.6~0.9克,升麻0.6~0.9克,柴胡0.6~0.9克,白术0.9克。

“方义”黄芪、人参、炙甘草三味药,是清除脾胃被阴火所乘而产生烦热的君药,脾胃一虚,肺气先绝生化之源,故用黄芪补气固表,人参大补元气,炙甘草补元气而泻火热;用味苦甘性温的白术,清除胃中湿热,通利腰脐间血脉;用升麻、柴胡,一则升举下陷的清阳,使清阳还归于脾胃,二则升少阳生发之气,上煦心肺;用橘皮理气,升清化浊,气旺则血生,再用当归以调和血脉。

“用法”以上药物切碎,按照分量共作一服,取水二盏,煎至一盏,临症时要衡量病人气弱还是气盛,斟酌用或大或小的水盏量水,煎汁去渣,在饭后较长时间热服。即使脾胃损伤严重的,不过两服药就可痊愈。如果脾胃受病时间较久的,权且制订以下补中益气汤加减用药法来辨证施治。

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法

如果腹中疼痛,应当在补中益气汤加入芍药1.5克、炙甘草0.9克,以敛阴安脾、缓急止痛。

如果感觉怕冷,腹中冷痛,喜热按,这是表虚里寒,应当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去皮的桂枝(桂心)0.3~0.9克以复阳温卫。

如果恶热喜冷且腹痛,这是火郁于内所致,应当在补中益气汤已经加入白芍药、甘草的基础上,再加生黄芩0.6~0.9克以解内热。

如果夏天暑热季节腹痛却并无怕热症状的,也可因暑热天气加入黄芩以清解热邪。

如果是在天气转凉时,出现怕热腹痛的,就要在补中益气汤已经加入芍药、甘草、黄芩的基础上,再加入少量的肉桂以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如果是在天气寒冷时发生的腹痛,处方就要去掉芍药。因为脾胃虚寒,再加上气候寒冷,便不宜用味酸性寒的芍药助阴,可以加入辛温的益智仁0.6~0.9克以温脾,或者加入半夏1.5克、生姜三片以温中和胃。

如果头痛,加入蔓荆子0.6~0.9克以散风止痛。

如果头痛得厉害,加入川芎0.6克以辛温祛风止痛。

如果巅顶及脑中疼痛,加入藁本0.9~1.5克以祛风解痉止痛。

如果头痛得特别厉害,加入细辛0.6克以祛风解痉止痛,细辛以华阴产者为佳。

治疗各种头痛,以上四味中药就足够了。

如果风热上壅、头痛不止,是不能用补中益气汤加以上四味药来施治的,因为这是风火头痛,应该用清空膏以散风泻火。

如果是脐下两旁小腹痛,这是少阴肾虚,应当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真熟地黄1.5克以滋填肾阴,疼痛便可立刻停止;如果疼痛仍不止息的,那是足少阴肾经的大寒证,应当再加入去皮的肉桂0.6~0.9克以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素问?腹中论》说,环绕脐部疼痛的“伏梁病”是因为感受风寒而发病的,风寒之气充斥大肠,滞留在肠外的脂肪系膜上,该系膜的根源在气海,因此便会出现环脐疼痛。这说明小腹痛都是寒证,它是从五行胜复理论推演而来的。《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德、化、政、令、灾都有一定的限度,是不能彼此相加或相减的,胜气盛复气就胜,胜气衰复气就衰,是不能增加或减少的。这种脐下痛,是由“热中”证转化为寒的,而不是伤寒直中足厥阴肝经所致。张仲景用抵当汤或者抵当丸治疗这种痛证,是把它看做膀胱蓄血之症。

如果感到胸中气满壅滞,应当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青皮0.6克以破滞气。如果伴有气短、呼吸短促的,这是气虚所致,便不能用青皮。

如果身有疼痛,这是感受湿邪所致;倘若全身沉重,这也是因为感受了湿邪。可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即去掉桂枝的五苓散3克以渗利水湿。

如果是风邪与湿邪互相搏击于肌表,出现全身疼痛,就应当用羌活、防风、藁本根各1.5克,升麻、苍术各3克,另组成一方服用。由于是湿邪侵袭肌表,故用辛温发散的方剂来发汗宣湿,而不用五苓散通利小便。不用五苓散的原因是羌活、防风、藁本、升麻、苍术之类的药物已经具有祛风燥湿的作用。如果服药以后全身疼痛的症状消失了,便不必再服此方。因为祛风燥湿药服用过量会损伤脾胃元气而加剧病情。

如果大便干燥,排便不畅,可加入当归尾3克以补血润肠;大便硬结不通的,将补中益气汤煎好后,倒出一杯调入玄明粉1.5~3克,一口气将药服下以润肠燥、通大便。这种病主要是脾胃气虚所致,不宜用泻下通便的方法,服用泻下剂可能会使病情变得更加严重。

如果久病咳嗽痰多的,补中益气汤中要去掉人参;初病咳嗽痰多的,则不必去掉人参。寒冷的冬天,或是春寒未暖之时,或是秋凉之时,风寒袭肺,容易引发咳嗽,都应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不去根节的麻黄1.5克以辛温开肺止咳。

如果在春季天气温暖时咳嗽有痰,只需加佛耳草0.9克、款冬花0.3克以止咳化痰。

如果在夏季,暑邪伤气得了咳嗽,可加五味子三十二枚、去心的麦门冬0.6~0.9克,以固敛肺阴、清泻阴火。

如果诊察病人舌苔白滑的,这是肺部积有寒痰所致,不能用麦门冬、五味子,因为麦门冬、五味子有助寒饮而加剧咳嗽的副作用。

如果夏季暑邪损伤元气,出现气短、自汗、精神不振等症,却并不咳嗽的,也应当加入人参0.6~0.9克,再加入等分的五味子、麦冬以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热。

如果病人能进饮食而心下痞满的,应当加入酒炒黄连0.3~0.9克以消痞满。

如果病人不能进饮食而心下痞满,这是虚寒痞证,不可再加黄连,以免苦泄伤正。

如果胁下疼痛,或者是胁下紧缩拘挛,均可在补中益气汤中加入柴胡0.9~1.5克以疏泄肝气。

以上补中益气汤加减法,对饮食、劳倦、情志等原因导致的热中病人,均可应用。倘若得病日久,“热中”证转化为“寒中”证,则当用甘辛热剂来温中散寒,这些甘酸类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等就不能应用,错用就会使病情加剧。

邪气致病详解

现在详细地把《素问》、《灵枢》中对于热中、寒中之证的论述列举如下:

《素问?调经论》中说,虚实的产生,是由于邪气与血气相混杂,以致阴阳失去平衡。这样,气窜乱于卫分,血逆行于经络,血气都离了本位,就形成了一虚一实的情况。如果血与阴邪相混,气与阳邪相混,就会发生惊狂的病症。如果血与阳邪相混,气与阴邪相混,就会发生内热的病症。如果血与邪气在人体上部相混杂,正气与邪气在人体下部相混杂,就会使人心中烦闷、多怒。如果血与邪气在人体下部相混杂,气与邪气在人体上部相混杂,就会使人气乱、健忘。《素问?调经论》又说,凡邪气产生的病变,有生于阴的内伤,有生于阳的外感。生于阳的,是受了风、湿、寒、暑、燥、火等外邪的侵袭;生于阴的,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常、情欲过度、喜怒无常的缘故。《素问?调经论篇》还说,假如劳倦过度,形体气力就会衰疲,脾胃之气也会不足,其结果是既不能将饮食精华向上正常输送到上焦,又不能将糟粕从下部顺利排出,水谷之气滞留胃中腐化生成热邪,向上熏蒸胸中,因此出现内热阴虚的症状,所以就发生内热。阴湿生内寒的原因是厥逆之气向上,寒气积在胸中不得下泄,就使阳气散去,寒邪独留,因而血液凝涩,血液凝涩就使脉不通畅,其脉盛大而兼涩象,就成为寒中。

用足三里穴可治胃病

热中证初病之时,是由于冲脉的火邪,依附于足少阴肾经,再传导给督脉的。督脉起于脊柱第二十一椎下的长强穴,是与足太阳膀胱寒水经脉相依附的经脉。督脉总督诸阳,为阳脉之海,其经气旺盛如大河中湍急的水流,像原野中疾驰的骏马一样,其势是不可遏止的。足太阳膀胱经的经气,其正常循行方向是由上到下,如果火邪逆经气的正常方向上冲头顶,进入额部,下到鼻尖,又通过与其相连接的手太阳小肠经经脉入注胸中。“丙火”代表手太阳小肠经的热气,“壬水”代表足太阳膀胱经的寒气,壬水能克丙火,水火寒热之气在胸中不能顺利运行,脉象就会洪大。当手太阳小肠的热气不能与足太阳膀胱的寒气交流,手太阳经热气被阻遏于足太阳膀胱连接处,所以手太阳小肠经之外的其余十一经的营运之气盛积于胸,就会表现出脉象洪大。金生水,水为金之子,足太阳膀胱经寒水之气盛且逆行,就会助长肺金之实,而手阳明大肠经亦属金,且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所以金气强盛了,燥气就会大行。旺盛的燥气,挟膀胱寒水的盛势,堵塞津液的下达,便会出现大便燥结不通;而燥气阻滞气血的输布,脉象便会涩滞。所以洪大而带有涩感的脉象就是手阳明大肠之脉津燥的反映。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胃病可出现腹胀满,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且痛势由此向上,蔓延到两旁的胸胁作痛,胸膈和咽部阻塞不通利,饮食不得咽下,这是浊气在上,胃弱中寒之证。治疗时,可以取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施以补法,使浊气下行。

如果见到脾胃病中,出现腹胀满、胃脘痛、胁肋痛、吞咽不畅、不进饮食等症状中的一种症状,这种脾胃病都是寒证,就应该禁用甘酸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甘草、芍药、五味子等。上文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这里就不再重复。

同类推荐
  • 宝贝家人的健康

    宝贝家人的健康

    如果能将自己的日常生活加以科学的健康管理,对我们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时时加以审视和检查,并有针对性进行一些家庭膳食调理,注意饮食方面的营养搭配,因人而异地进行预防和补益,则生活中大部分常常困扰我们的疾病,都能获得有效的防治和改善。再者说,不管任何一种病症都有其初期人征兆,只要加以细心看管,做好防护,不仅可以使家人或自己的生的小病很快治愈,即使有什么大的病痛,也不会因“雪上加霜”而铸成大错。
  •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高强度、高效率的生活现状,使众多忙于工作、精神压力大的人们越来越吃不消,因而前所未有地重视起自身保健了。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使人们“重返大自然”的心理越来越强,在这一背景下药膳食疗这一独特的中华文化宝库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她深厚的底蕴和夺目的光彩,为此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补肾助阳科学养生滋补食谱》,希望读者能在获得美味可口的佳肴同时,也滋补了身体,祛除了疾病,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
  • 美味豆制品菜600款

    美味豆制品菜600款

    本套菜谱共30本,汇集了南北方以及各种风味的菜系,每本600余种做法。本书介绍豆制品菜的做法,简单好学易做,是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居生活常备书籍。
  • 食物中的降糖药

    食物中的降糖药

    本书从饮食和营养学角度介绍了食物对人体血糖的调节作用,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有关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防范知识和治疗知识及60多种降糖食物。
  • 千万别这么吃

    千万别这么吃

    “民以食为天”。如何吃得营养、吃科科学、吃得有品位,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告诉人应该吃什么、该如何吃,尤其指出了种种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饮食习惯。这本书的内容对每个人都有用,当你面对美食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千万别这么吃!”你知道怎样饮食才能获得健康吗?你清楚你的身体里需要什么营养物质吗?你了解餐桌礼仪吗?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吗?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的诠释“吃”,引领你去走近饮食、了解饮食、透析饮食,向你展示吃的文化,吃的科学。以这里为起点,吃出你的健康来,吃出你的品位来。拥有它,你将拥有美丽和健康;翻阅它,你会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从而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真诚做领导

    真诚做领导

    本书是作者长期凝练的心血结晶,是一本精彩的领导书、一部优秀企业家的领导法则、一套成功企业的运做方法。作者娓娓道出生命中的悲喜历练,与读者一起分享棘手议题的处理经验,传授真诚领导的心法。真正的领导人才能打造真正的公司,真正的公司才能创造最大价值。书中介绍了真诚领导应该培养的11种特质,这是领导人终生的功课。
  • 蟠龙塘的传说

    蟠龙塘的传说

    蟠龙塘其是就是一口池塘,不过面积稍大而已。池塘约五十多亩,这么大的池塘在家乡是少见的。它水很深,四周没有高大的堤坝,只有一条一米宽,五十公分高的小围堤,上面栽着杨柳。我小时候在蟠龙塘读过八九年书,经常在池塘边游玩,所以还依稀记得它的旧貌。这故事便从蟠龙塘的来历说起,由八灵的被激活,八英的出世说到他们比武夺魁,从军立功,夺城斬将,建立水师,剿灭倭贼,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业绩。虽然不是历史,却也令人振奋。故事中的主人公高世才那莲珠等人虽然有一身好武功,其实也只是些平凡人物,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并且胸无大志,不过有着一腔爱国热情而已。特别是高世才,受师傅刘人瑶的影响,无心功业,对行侠仗义倒有一腔热情。但传统的光宗耀祖思想却逼着他走上了干功立业的道路。只是最终功虽成,名却未就,激流勇退,解甲归田了。所以,他们也没有真正成为英雄,反而成就了别人的一番英雄美名。
  •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唐宋八大家(第三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 花间之缘

    花间之缘

    两斤桃花酿万杯不及你温柔(这是荀姐的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强撩继承者:恶魔校草乖乖宠

    强撩继承者:恶魔校草乖乖宠

    “蒋依依,你给我站那。”“我不,我是有人身自由的,凭什么听你的!”我怎么那么倒霉,遇上个怎么霸道的男朋友。说是我小竹马,还要我给他生崽,我呸,再见,小姐姐不奉陪。
  • 血灵帝

    血灵帝

    紫云宗开宗长老墨翟在机缘巧合下,闯进炎黄帝墓,得知一个惊天秘密,他自帝墓出来后,耗费毕生功力,企图毁掉紫云宗封印在禁地的神魔尸体,然而,他失败了,他的魂魄被禁锢在神魔尸体中,两百年过后,他突破神魔尸体禁锢,重回人间,然而他已大限将至,急需寻找一个天赋异禀的少年来继承他的遗志……
  • 君子不喜

    君子不喜

    他是清冷卓绝的君子殿下,她是腹黑无良的大女人。她说:“我的男人,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就是成仙了也要搂着我的腿。”他说:“虽是执念,也妄作不悔。”片段:酒醉三分,她的两颊已是有了诱人的酡红,那胭脂一点的红唇亲启“阿喜,可曾恼我。”“不曾。”“阿喜,可曾气我。”“不曾。”她单手撑着下巴,失笑道“阿喜,莫要骗我。”扣扣群255436689敲门砖小狐狸名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