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3500000006

第6章 原型理论的生成(4)

列维——斯特劳斯还吸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理论,特别是关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论,来作为他的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模式。表层结构和深层建构原是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用语。表层结构指语言中句子的形式,包括语音和语法规则,它们是可直接感知的、对象的外部关系。深层结构指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它是语言句子中稳定不变的关系。各民族的语言有各不相同的语音和语言规则,所以其表层结构是各不相同的。但是,其深层结构,即句子表达的意义有其共同性,因此,在深层结构,各民族语言是可以互相翻译和交流的。进而认为,这种深层结构是人类特有的天然能力,是先验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理论后来发展为结构主义,将结构作为方法论。首先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倡导把结构分析方法用于语言学研究,强调抛开语言的外部因素的变化去找出它的内部结构。列维——斯特劳斯则把结构分析方法用于原始思维和神话研究,企图找出社会生活诸多因素之间的结构,认为与语言相似,一切社会活动与社会生活都有其表层与深层两种结构!这是人的无意识结构的投射,并且在不同时期重复出现,如果找出这些结构,人类学就可以上升到客观化模式化的水平。他认为,深层结构根源于人类心灵先验的创造和理解这种深层结构的能力,深层结构内在地支配着一切外在的生活现象。在关于神话的结构分析中,他提出,神话的深层结构是由人类先验的“下意识结构”决定的,是人的心灵中“集体现象的无意识本性”的投影,神话向我们揭示的是心的奥秘,神话研究的任务就是要通过历时性的表层结构分析,把握其共时态的深层结构。从这里可以看出,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与荣格的原型理论有许多方面是相似的或相同的,特别是方法论上,如关于人的心理结构的分析,关于神话与心灵的关系,关于通过历时性的表层现象探讨共时性逻辑原则的研究思路,都与原型理论中的集体无意识概念,关于原型作为行为模式对个体后天行为发生作用,以及对于人类心灵的结构分析是相通的。这决定了原型理论,特别是以弗莱为代表的原型批评在相当程度上具有结构主义的色彩。

另外,拉康进行的语言革命及其理论,与原型美学及其进一步阐述,有间接的意义。拉康认为,如果无意识存在的话,它是不会自行发挥其功能的,而应该通过语言这个“中介物”才能产生作用。这一观点,找到了神秘的无意识通向可意识可表现的文化艺术的中介,这与弗莱关于原型是可交际的单位的观点有同样的意义。

上述理论与原型的联系,当然不是原型理论的所有的思想资料,但是它们与原型理论或隐或现的关系是确实存在的。他们试图要解决的是关于人性的问题人的心灵模式问题及其如何生成承传的问题,在其深层与原型理论有着内在联系,并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原型理论的发生和发展。

当然,现代原型理论生成的直接基础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从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标志着现代原型概念的形成。

原型理论与现代人文科学的联系在于:在荣格重新解释“原型”概念之前和之后,都有不少重要的人文科学研究者间接地提出和探讨了与原型内涵相关的许多问题,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们各自的研究对象目的甚至结果有所不同,但是,正是这些“不同”从各个侧面对于现代原型理论的发生起了作用,或者提供了“思想资料”,并对这一理论的发展深化在客观上不断地提供了新的依据。因此,不仅对原型的理解和解释必须综合地利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而且应该看到现代原型的重新“发现”本就是在这些学科发展的背景下出现的文化精神现象。建立在原型理论基础上的原型批评,是一个跨学科的具有鲜明人类学特征的批评方法,而不等于神话批评,它应该面对整个人类文艺发展史。

(第四节现代原型理论的生成)

现代原型概念的真正提出和现代原型理论的形成,与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发现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从弗洛伊德关于个体无意识的理论的提出和阐述,到荣格集体无意识的发现,再到将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认定为“原型”,并引进“原始意象”的概念,是一个有迹可寻的过程。

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的发现,是20世纪人文科学的重大成果。虽然如荣格所说,“无意识这个词并不是弗洛伊德的发明。在德国哲学中,康德、莱布尼茨和别的哲学家早就在使用这个词了”,但是,只有弗洛伊德对于无意识的探讨才真正打开了人类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新天地。弗洛伊德的贡献,除了无意识理论外,还有力比多学说,关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重人格建构的学说,关于梦的学说与释梦理论,关于文明起源与人的本能理论,关于俄狄浦斯情结说,关于作家文学艺术创作与“白日梦”的观点等等。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从一定意义上说,首先是从他作为一个医生对病人的心理现象中总结出来,进而推及到整个人类精神领域的。他的无意识理论可以说是建立在本能理论的基础之上。弗洛伊德曾指出,“在心理学中,最紧迫的需要莫过于建立一种稳固的本能理论,然后才可能据此进一步向前发展。但是这种理论现在一无所存,精神分析只好被迫为建成这么一种理论做些尝试性的努力”。他在对神经病症状的长期观察中发现,人的精神世界与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有很大的不同,人的精神现象中,意识不但不是精神的全部,而且不是最主要的,在精神的深层,还有大量的或更重要的无意识领域。这如同有人所比喻的:如果说,整个精神世界是一坐岛屿的话,意识只是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而隐藏在水下的则是无意识部分,它不大容易觉察,但是却成为意识的基础并对意识产生重要作用。他甚至认为:“对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承认,乃是对人类和科学别开生面的新观点的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学说实质上是关于人的精神领域的本质结构和作用的理论,他最突出地强调了人的本能作用。他把人的精神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是指人的本能活动,其特定术语是“伊德”,属于“无意识”领域,其中活动着各种原始本能和欲望,最主要的是性力,也就是“里比多”(Libido)。自我是指受现实伦理原则压抑而伪装的本能,它代表理性的判断,协调“本我”与现实的冲突,属于“潜意识”领域,看守“无意识”的大门,防止其闯入“意识”区。“超我”是指完全道德化的自我,是与本我对立的道德良心,专门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属于“意识”领域。“里比多”是人的全部精神活动的基础与动力,它总要冲破无意识领域得到表现,但受现实制约的意识与潜意识就要压抑它。

关于无意识的来源,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解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是指“个人无意识”。关于它的来源,弗洛伊德的解释可以说是“二元”的一方面弗洛伊德强调人的“先天”本能,特别是欲望的冲动,包括性本能、死本能、趋乐避苦和自我防御的心理机制等。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有其理论根据,一个根据是生物学的获得性遗传理论的延伸,即心理遗传理论。他认为,人类所经历的事件初看似乎是不能遗传的,但如果事件非常“重大”或经常“重复”,或者既重大又重复,它就会沉积于人的心理,其记忆就会转化为一种“古老遗传性”。他所依据的这种获得性遗传理论已被科学界所否定。另一个理论来源是生物学的重演律。重演律认为,任何物种的个体的发育过程都要简略地重演其种系的进化历史。弗洛伊德依据这些理论,从本能和无意识心理来源的角度,说明它们所具有的重要性、普遍性及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弗洛伊德所说的“本能”带有后天色彩,他认为无意识是来自个人早期经历特别是童年生活中遭到压抑的被遗忘了的心理内容,是人的创伤性经验郁结的病理情结。这些被压抑而积聚在心理深处的内容,这些被压抑的情结,时时寻求发泄的渠道和出路,常常以扭曲变形的方式反应在人的精神现象中。反过来说,可以通过一些难以解释的人的精神表现来分析人的无意识心理。从这个角度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观点,较少神秘色彩,因为他认为无意识与个人的经历相关,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同时,它属于个人的,是具体的,可以描述和分析的。尽管如此,我们应该看到,弗洛伊德对于本能和无意识的来源的解释仍然留下了许多疑问,最终没能为其找到一个现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它仍然是一种假设。

弗洛伊德对无意识领域的发现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表现在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兹不赘述。

荣格作为弗洛伊德的学生和助手,他的早期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直接影响,包括关于无意识的理论。“弗洛伊德分析理论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优点,是它在理论形成之初就将病因学的重点从生物遗传因素(退化)转移到心理动力因素(被压抑的创伤记忆等)上来。”这一点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荣格的贡献在于,他同样首先通过对于精神病人,而后通过梦境(神秘象征等现象发现,人的无意识领域并不是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最深层,个人无意识还只是人的精神岛屿中可以随着潮涨潮落而时隐时现的“冰山”部分,在它之下才是更重要的、更巨大的集体无意识的“海底世界”。与个人情结相比,集体无意识即原型的特征是:

第一,“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选择集体一词是因为这部分无意识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它与个性心理相反,具备了所有地方和所有个人皆有的大体相似的内容和行为方式。换言之,由于它在所有人身上都是相同的,因此它组成了一种超个性的心理基础,并且普遍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第二,集体无意识的来源不是后天获得的,而是先天性的,与生俱来的。它不是从个人那里发展而来,而是通过继承和遗传而来,是由原型这种先存的形式构成的。原型只有通过后天的途径才有可能为意识所知,它赋予一定的精神内容以明确的形式。”荣格说:我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那些不是个人后天获得而是经由遗传具有的性质……发现了一些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即直觉与领悟的原型。它们是一切心理过程的不可少的先天要素。正如一个人的本能迫使他进入某些特定的存在模式一样,原型也迫使直觉与领悟完全与此相反,他认为无意识本质上是智慧最深之本源,而意识则是人的理智部分。”!

从荣格的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重要内容,它始终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体的,是种族的记忆,不是个人的经验。集体无意识不为个人所觉察、所意识,然而却处处制约着个人的精神、心灵和行为方式。它是种族的共同的心灵的遗留物。

荣格不仅发展了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理论、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而且,他试图给集体无意识赋予具体“可视”的、可以分析的内涵和形态尽管他的解释在某些方面还带有神秘色彩,但在总体上他是为了打破神秘,使原型一集体无意识成为解释人的精神现象的理论(荣格的某些神秘性实际是他的理论还不能完全自圆其说的反映)。正是出于这种要求,荣格在对集体无意识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时,借用了一个古老的概念“原型”,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荣格说:“个人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由带感情色彩的情结所组成,它们构成心理生活的个人和私人的一面。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则是所说的原型。”

从“无意识”到“集体无意识”,再到“原型”概念的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至此有了从内容到形式、从内涵到外延的理论架构。然而,荣格这种关于原型的理论,因此也就有了神秘色彩:它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但又是个人所难以觉察的;它是远古的族类的精神遗存,但又可以与现实的人的心灵相通;它是先天就存在的,但又是无法描述和捉摸的;它是心理现象,却又是生理的遗传。凡此种种,给原型理论蒙上了一层迷雾。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荣格对于弗洛伊德的一些观点,如“泛性”说进行了批判,直至与他的老师分道扬镳。但是,荣格在批判地接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的时候,对于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而是按照其思路发展,这个思路就是认为人的无意识本能(在荣格是集体无意识)是“先天”的、与生俱来,它与生命的起源一样神秘,因此在关于人的心灵探索中始终未能跳出“原始”决定论的束缚。

当然,对于如何克服这种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神秘性,把它变为一种常人较能理解的东西,荣格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此他提出了“原始意象”这一概念。何为原始意象?荣格解释说:“原始意象是一种记忆的沉淀,一种铭刻,它由无数类似的过程凝聚而成。它主要是一种凝结或沉淀,因而是某种不断发生的心理经验的典型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一种神话主题,它是永恒有效的,持续不断的或是为某种心理经验所程式化的表现。这样的原始意象是一种决定于解剖学与心理学的沉淀的心理表达。”“原始意象是生命过程的一种概括的表现。它给予感官知觉与内在的精神知觉以同等的含义,它开始的出现既无规则又无联系。由此,它从纯粹未被省悟的知觉的束缚中释放出心理能量。但是,它也联系着能量,经由刺激的感受表现为某种确切的含义,沿着与这一含义相适应的路线导向某种行动。因为它总是把精神的归属于自然,把纯粹的自然本能转变为心理形式,所以它就释放了难以利用的被抑制的能量。原始意象是理念的初级阶段,是它的母性的土壤。”

从荣格原型理论的形成的角度来看,原始意象既是沟通原始先民与“当下”社会人的精神联系跨越时间界限的桥梁,也是连接个人情结与集体无意识、打通心灵空间的中介,又在一定意义上是原型本身。因此,原始意象是原型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处于原型内部结构中的一个特殊层次。

无意识的探讨一一集体无意识的发现一原型的命名一一原始意象的引入,这就是荣格原型概念的生成与原型理论产生的大致轨迹。这是一个先有对集体无意识的假设、再有对其特征抽象概括并命名的过程,又是一个以演绎与归纳、推理与假设互为因果的过程。其间独到的发现与大胆的推测、具体的事例与模糊的概念相互并存,揭开迷雾的努力与新的难题的困惑相伴始终。他把许多未解之谜留给了后世,他的理论和结论不时受到挑战,而他的理论所涉及的问题又时时引起人们新的兴趣。荣格的意义在于他发现了集体无意识现象,或者说他是试图从人的精神本体的角度探索这一问题的先驱,他的集体无意识概念的提出功不可没,而他的理论则需要科学地分析、批判和发展。

同类推荐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本书主要指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包括对祖国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最质朴的情感和品性,她作为一种“千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是爱亲人爱家的情感升华,由此也形成一种捍卫民族尊严、维护祖国利益的崇高品德。精忠报国、保家卫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也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 乡村之旅

    乡村之旅

    乡村是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生息的地方。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国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古代的村落建筑、真实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农耕文化、古朴的村庄作坊、原始的劳作形态,在乡村地域上形成了“古、始、真、土”的独特景观。
  •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中华民俗全知道

    不同的地域环境孕育了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一个民族标志性的性格与思想,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催生了博大深远、风格迥异的民间风俗。《中华民俗全知道》堪称中华民俗文化的大百科,容纳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精华,为读者展开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门推荐
  • 她在野旅

    她在野旅

    一次意外,年幼的川子失去了她的父亲周文山。几年后川子从母亲那得知父亲曾经的理想是周游世界,于是她带着父亲的理想踏上了野旅。途中的她在故乡遇见了余泰。而余泰被所有人欺骗来到了这样一个山村生活了十几年。也许是对于川子起初莫名的感情,余泰跟随川子走上了野旅这条不归路,虽然旅途很美好,却也心酸万千。然而在余泰心中总是有个东西牵绊着他,也许是对自己的身世和对亲情的渴望,他独自回到了陌生的故乡。当他得知自己的身世后,决心报复对他不公的一切。而此刻的川子却在千里之外。两个人的故事在现实的险恶和残忍中徘徊着,一个是余泰,一个是周川子。
  • Can Such Things Be

    Can Such Things 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诸天boss聊天群

    诸天boss聊天群

    楚笑突然得到了一个超次元聊天群,里面的群成员都是诸多动漫、影视、小说世界的boss。雄霸,宇智波斑,独孤求败,史塔克,黑豹,石昊,大黑狗……日常吹吹水,调戏一下群成员。时不时带着群成员来一次现实游玩,肥宅快乐套餐伺候。有事没事到诸天世界浪一波,欺负一下土著。这是一个潇洒、爆笑、逗比的日常聊天群。
  • tfboys之残疾女的爱情故事

    tfboys之残疾女的爱情故事

    他把手放在她的白嫩的脸上,抚摸着她光滑的脸蛋,对着她淡淡的笑笑。听到他说的话,她的心里突然暖了起来……他掏出一枚戒指戴在她的手上,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她激动的快要哭了,捂住嘴巴,激动的扑进他的怀里……
  • 杨光的科技时代

    杨光的科技时代

    在自己暗恋的女人离开后,一个莫名的神秘人的出现打破了杨光平静的生活。科技与玄幻是否能结合,杨光有给平静的地球带去怎样的波澜?各种黑科技的出现会不会打乱地球的文明的发展,科技和玄幻的碰撞又会有怎样的火花?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轮回监狱

    轮回监狱

    用佛家的话说,世间就是一座监狱,名为:轮回。所以才会有诸多的苦难。人之所以生下来会哭,是因为知道自己将要来到世上,受生、老、病、死轮回之刑。将要在现实生活中痛苦、挣扎的活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人作家急需各种支持,书友们的一个推荐,一个收藏也能让我们有创作下去的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人作家急需各种支持,你们的一个收藏也是我们的支持,也会让我们有动力继续创作下去!
  • 妖言之昊天传

    妖言之昊天传

    一大念个天天树问昊仙慈悲哪去了抗魔天外天
  • 戏界

    戏界

    求索至尊之道,游戏众界之外。强者路,逆天途。奏一曲凯歌,戮漫天仙佛
  • 万界真皇

    万界真皇

    我,走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只为遇见你。我,历尽劫数,尝遍百味,只为见到你。